民国时期中国能造什么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8:55
听说当时中国有飞机制造厂。但能生产什么飞机就没听说过了听说当时中国有飞机制造厂。但能生产什么飞机就没听说过了
也就是能飞起来吧
木质的滑翔机总该能造几架吧···········
什么都能制造    轮胎   铝合金  仪表 发动机   桨片  等等等   
水上飞机
恐怕是维修厂哦!
我知道的有研驱一
以及某种直升机。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东,韶关航空工厂更名为第一飞机制造厂,西迁1448千米到达云南昆明。1938年12月第一飞机制造厂在昆明重建成立。到1939年中期,新厂在丘陵地带伪装下全部复工,生产100架重新加以修改设计的苏联波利卡波夫I-15双翼战斗机。

1942年,第一飞机制造厂受航空研究院委托研制研驱一型驱逐机。研制工作由邹文耀负责。邹文耀,字任华,祖籍湖南省衡阳县。生于1897年。邹文耀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留学英国,专研航空机械工程。学成归国致力于我国航空工业先后出任北京航空工厂主任、山东航空工厂厂长及北京工业大学航机工程教授。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成立后,出任该科委员会科长,历任第一飞机制造厂副厂长及空军东北航空工业处处长。
而在五邑籍华侨雷兆鸿的带领下,第一飞机制造厂的工程人员完成设计后立刻发图,并在第一飞机制造厂的贵阳厂区开始制造。一次生产二架,于1944年夏完成首架组装,并进行功能测试,而第二架亦于同年秋完成组装。
研驱一前机身、中机身及内翼均为金属结构,主要材料为4130铬钼钢,后机身(含垂直尾翼、水平尾翼、方向舵、升降舵)及外翼,则采用木质结构层板蒙皮,而这些原材料则由在成都航空研究院、航空研究院层板制造厂及在成都东南约180千米的隆昌航空研究院蒙布制造厂提供。后机身(木质)与中机身(金属)接合是由4根螺栓扭力接合而成,其中由前机身飞操系将操纵钢绳连接到后机身可操控到各个操纵面。
根据回忆:
“试飞地点就在第一飞机制造厂贵阳厂区旁的贵阳南门机场,该机场跑道为南北向,本身为泥土路面,未铺柏油、水泥至北跑道头稍有斜坡。”


1945年1月18日,天气预报适合飞行,研驱一的机务工作业全部完成,9时整在离南门机场北跑道头不远的第一飞机制造厂办公室外举行简单的首飞任务提示,其中主要为当天起落架不作收放。当时飞机的起落架未装液压系统,但在座舱左侧有一摇柄,试飞员可使用手摇方式作收放。试飞员谭寿当天穿着飞行皮帽、飞行风镜、黄牛皮飞行夹克,普通裤子和普通皮鞋,并携带坐式降落伞。”


10时整,试飞员谭寿上机由跑道北头低速滑行至跑道南头,再作180度转弯,飞机朝北待命,此时一切顺利正常,当天并未举行任何仪式,在场参观首飞的人员约12人。”


当研驱一的发动机声音开始加大,螺旋桨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快,飞机逐渐开始滑行,滑跑约500米后研驱一腾空而起,参观首飞人员均欢欣鼓舞,个个鼓掌欢呼,证明研驱一为可飞。当研驱一拉高到四、五百米时飞近了第一飞机制造厂的木工工场上空,随后开始向左高速大转弯。但当第二次小转弯时,开始有不稳定的飘摆现象。”


研驱一接着飞到朝阳洞山区时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飞行机动。飞机首次拉高机头即下沉,改为平飞后数秒再作第二次拉高机头准备爬升,但机头还是下沉。但数次拉高均无效,因当时机上未装无线电设备,地面人员无法了解细节,紧接着飞机再作转弯准备返回机场落地,但下滑速度过快,而且有失速现象,飞机转而开始急速下坠。参观人员看到研驱一往机场西南角螺旋摔落,恰被几幢建筑物及大树遮住,飞机坠毁在贵阳市郊鸿边门地面,试飞员谭寿当场殉职,也造成了地面建筑受损,不过未伤及其它人。”

事后,该厂配合航空委员会将研驱一的设计资料及各测试报告送交重庆中央大学航空系及成都航空研究院,请求予以审查研究,结果中央大学航空系分析的结果为研驱一的稳定性不足,试飞风险大,而航空研究院则一直未有结果答复,但第一飞机制造厂贵阳厂区人员则有人提出是采用翻修后的发动机造成飞机坠毁,飞机设计制造本身无问题。”


不过在1944年,研驱一完成设计开始制造时,原研驱一设计小组,已经开始设计其发展型研驱二,采用与研驱一相同的发动机为动力。但当1945年初研驱一失事后,研驱二计划也随之终止。”
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与“中运”系列运输机

    “中运”号是由四川南川飞机厂设计制造的。1935年,中国和意大利签订合同,在中国南昌建厂招聘员工修配飞机。,全名为航空委员会下属的中央南昌飞机厂。1936年,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首先修理了“美龄”号飞机和两架意制菲亚特式飞机。1937年开始,该厂按计划制造20架教练机和6架大型S-18双发轰炸机。尽管中国只承担了约20%的生产工作,但设计制造这种双发动机大型飞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底意大利员工回国,工厂开始疏散机器设备。这年8月,日机来犯,炸毁了厂房和未来得及疏散的物资。1938年,当局决定从南昌撤退,人员和设备大多由鄱阳湖乘木船经九江、武汉,再历尽艰难蜀道,到1939年上半年,人员设备才陆续撤到重庆,转至四川南川县建设厂房,改名为第二飞机厂(通常称南川飞机厂),朱霖任厂长,逐步恢复生产。

    从1939年到1947年,这个厂研制了6种飞机。忠28甲下单翼驱逐机是仿制苏制伊-16飞机(请与前忠28区分开,忠28是双翼战斗机)。但由于没有图纸,自己设计的部分还是比较多的。它的重量为1556千克,最大速度每小时455千米。先后造了3架。第二飞机制造厂后来又将这型飞机改成教练机,共制造了30架。这个数量在当时是很高的。
中国在抗战时由中央航空研究院开展过有限的直升机理论研究。1944年,清华航空研究所曾在大后方的昆明从事过直升机的研究,并有论文发表。而几乎与此同时,在朱家仁亲自主持之下,使用第一飞机制造厂现成物料及设备,积极展开了直升机的设计制造工作,命名为“蜂鸟”甲型单座直升机,事实上在这之前,于1944年朱家仁已设计共轴式(又称套軸式)(Co-Axial)及制出十分之一尺寸的模型一架,并进行了各种试验及测试工作,而且获得部份宝贵技术资料,这些资料理所当然的运用到“蜂鸟”甲型单座直升机的设计上了,该机采用了共轴式双旋翼(两副旋翼上下共轴安装且转向相反,反扭矩相互平衡,以卡莫夫设计局的卡-32,卡-50为代表),1948年3月完成,并作离地试飞(Tie Down Test),该试飞工作是将前轮及左右两轮用绳索松系于三个埋在地内的铁钉(桩)上,但首次试飞该机时,当旋翼开始高速旋转,攻角(冲角)慢慢增加到8度时,该机离地约1 尺,突然系绑右轮的铁钉(桩)因部份泥土松软而松脱,使该机整个向左前方倾倒,造成旋翼触地损坏及部份相关零组件受阻,庆幸试飞员安全措施准备充分,并未受伤。

    朱家仁并未因此而灰心,在将该机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总结之后,试制“蜂鸟”乙型单座直升机一架,于1948年7月完成,“蜂鸟”乙型直升机的设计技术数据为:发动机功率91.7千瓦,旋翼直径7.62米,机高2.63米,总重725.5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36千米,航程219千米。该型机从外型上较甲型稍小,且更为流线形,看起来十分漂亮,采用封闭式坐舱,可以说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上同类直升机,在当时真的是难能可贵的!

    该机只作了地面试车,并测试旋翼低、高速旋转之离心力以及相关零阻件受震情形,还未来得及作离地试飞及其他试飞工作,同年9月朱家仁就接到调往台湾台中担任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厂长的命令,他请求将“蜂鸟”乙型单座直升机运往台湾继续研究,但当时的国民党空军当局以该机非个人也非第三飞机制造厂财产,而是属于昆明空军第一制造厂而未予核准。因此仍留昆明,后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由昆明迁到台湾宜兰,未见该机随厂搬迁,该机最后不知所终,确实是十分的可惜。所以它是否达到了朱家仁先生的设计要求也就难以知晓了。

    当时,直升机在美、德等航空业发达的国家尚处于试验或试用阶段,中国科研人员却开发出了前卫的双桨共轴直升机,着实值得敬佩,也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然而当时的政府对本国航空业并不重视,取得的成果得不到巩固便遭毁弃,亦甚为可惜。朱家仁赴台后,仍致力于直升机的设计工作中,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直到他1962年底退休时仍未解决加速时,机头自动上扬的问题,也令他超过34年的设计生涯,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个人觉得朱老先生对于特种交通工具似乎有一种偏爱,他退休后又在自己家中进行了气垫交通工具的研究及制造,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阎锡山,张作霖都早过
2011-7-6 12:24 上传

爪机的福利,很多电脑上挂了的图在爪机上看得到。
飞机在中国的历史还是蛮长的嘛。哈哈,就是不见强
比较不好意思地说,上面那篇文章是我写的,题目是《风逝留香》,发表于早已停刊的《战争风云》第二期……
可惜的是那时的工业基础极差,就算造出来,也不能大量生产~~~~
      民国时的中国基本上没什么重工业,基础工业如钢铁冶金都不行,航空工业就成无根之木了。仅有上海工业比较发达,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0%强,也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中国的工业化的大发展时期要从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
      
当时的飞机技术门槛相对低一些,还是能造的。


好多地方都制造过飞机,只是没有形成产业化,我们这里广西柳州就有一个37年产过飞机的厂家  生产过战斗机,教练机。这个厂一直想制造飞机和汽车。不过飞机最后还是没有结果,不过汽车到是生产拉不少,到去年年产居然有100多万辆,----上汽通用五菱公司
建造时间:1937,乘员名引擎:1*260

展翼:8米,长:6.25米,(机翼部)高:2.5米

净重:760千克,最大载重:1043千克

速度:283公里小时,空中作战时间:3小时

武器装备:7.7毫米机枪一挺)





好多地方都制造过飞机,只是没有形成产业化,我们这里广西柳州就有一个37年产过飞机的厂家  生产过战斗机,教练机。这个厂一直想制造飞机和汽车。不过飞机最后还是没有结果,不过汽车到是生产拉不少,到去年年产居然有100多万辆,----上汽通用五菱公司
建造时间:1937,乘员名引擎:1*260

展翼:8米,长:6.25米,(机翼部)高:2.5米

净重:760千克,最大载重:1043千克

速度:283公里小时,空中作战时间:3小时

武器装备:7.7毫米机枪一挺)



在铁血时有个果粉爆料抗战后期党国曾计划造前掠翼之先进战机
在铁血时有个果粉爆料抗战后期党国曾计划造前掠翼之先进战机
纸飞机-----------------------------
那个前掠翼灰机还是很卡通的。

asbpanzer 发表于 2011-7-6 12:15
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与“中运”系列运输机

    “中运”号是由四川南川飞机厂设计制造的。1935年,中国和 ...


本来忠28系列战斗机是可以量产的,战斗力不行用来当教练机也可,结果gmd以盟军已经援助高性能飞机为由给停了,造出来的也没见了下文。可见国府是一有条件就要放弃自己努力的料,二战有谁嫌飞机太多的,国府是也。
asbpanzer 发表于 2011-7-6 12:15
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与“中运”系列运输机

    “中运”号是由四川南川飞机厂设计制造的。1935年,中国和 ...


本来忠28系列战斗机是可以量产的,战斗力不行用来当教练机也可,结果gmd以盟军已经援助高性能飞机为由给停了,造出来的也没见了下文。可见国府是一有条件就要放弃自己努力的料,二战有谁嫌飞机太多的,国府是也。
12345678909 发表于 2011-7-6 16:18
本来忠28系列战斗机是可以量产的,战斗力不行用来当教练机也可,结果gmd以盟军已经援助高性能飞机为由给 ...
主要还是国力不行
1,工业基础太差
2,国民素质普遍不高
3,后勤明显跟不上, 飞机不是说你造出来就OK, 燃料,机场,维修 等跟不上,就别提什么大规模装备

4,你要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民国其实在为 满清百年积弱还债
  还没发展起来,又遇到日寇入侵;
  导致一直未能发展起来
民国自造飞机的历史比上面提到的要早,海军曾经在福州马尾建立过一个飞机制造厂,设计制造了几家水上飞机,百度搜索关键字“王助、巴玉藻”
idf
本来忠28系列战斗机是可以量产的,战斗力不行用来当教练机也可,结果gmd以盟军已经援助高性能飞机为由给 ...
在台的“中华民国”毫无变化的完全继承了能买绝对不造的光荣传统
笑红尘~ 发表于 2011-7-6 16:41
主要还是国力不行
1,工业基础太差
2,国民素质普遍不高
这位能不能看清别人讲的什么才发言?

1.国力差又没要求你去造当时最好的飞机,当时的忠28是已经造出来的飞机,不是没有造出来的,明白了么?
2.工业基础差,能不差吗?只有全世界都封锁你的时候才想到去仿制出忠28,造出来了又不要了,根本就没想过要靠自己,能不差吗?你知道同样的伊16在有些国家被当教练机用到什么时候不?
3.国民素质普遍不高,这和这个主题有啥关系?
4.后勤?就国府那年产几十架的能力放到芬兰都不会有任何后勤问题。而且忠28采用自己的材料和很熟悉的美制黄蜂发动机,这都跟不上,还有跟的上的东西不?
5.不管罗马是几天建成的,反正罗马不是买来的。
6.照国府的性子,一万年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可能,反正国造的东西不可能是最好的,所以永远都不会有自己的东西。
民国自造飞机的历史比上面提到的要早,海军曾经在福州马尾建立过一个飞机制造厂,设计制造了几家水上飞机,百度搜索关键字“王助、巴玉藻”
——文章里我提到的。
仿制成功了苏联的伊16,但是更像组装,因为核心部件都是进口,而且造出来已经是1941年,过时了,于是改成忠二十八甲型教练机
倒是想请挖坟党科普一下驱一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