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空军某试验基地副站长李鸿——大漠深处一枝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54:04
<B>空军某试验基地副站长李鸿——大漠深处一枝梅</B>


<P>●杨春源 本报记者 曹瑞林 本报特约记者 郭凯
<P>  人物小传:李鸿,1988年7月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西北戈壁深处的空军某科研单位工作。她紧盯世界军事科技特别是空对空导弹技术发展前沿,成为空军机载武器试验总体专业年轻的女专家。她参与完成的“空空导弹靶场仿真工程” ,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她探索出“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成倍地提高了靶机利用率。她被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第五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两次荣立三等功。
<P>  在西北大漠有一种花叫干枝梅;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记者见到了一位像干枝梅一样在艰苦环境里傲然开放、书写绚丽人生画卷的女科技干部,她就是空军某基地第一试验训练区一站副站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李鸿。寻觅她不平凡的执着从军路,勇攀科技高峰的奋斗历程,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我们从中发现了当代青年闪光的成功轨迹。
<P>
<B>好事多磨的从军之路</B>
<P>  已经入伍16年的李鸿,回忆起从军的经历,仍然兴奋不已。当兵曾经是李鸿儿时的梦。考大学时,她发现军队院校招收女生很少。上不了军校,就选择与军事有关的专业。填报志愿时,她把高考志愿全部填成了与导弹、火箭有关的专业。那一年,她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30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北工业大学导弹制导专业录取。
<P>  1988年李鸿大学毕业时,面临多种选择:回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珠江三角洲,家人已在深圳为她找好了工作;她的专业成绩优秀,老师劝她留校任教或到条件优越的科研单位工作。但她婉拒了家人和老师的好意,执意到西北的一个空军导弹基地实现从军的梦想。一些人对她的选择很不理解,认为她到大漠戈壁是自找苦吃。
<P>  李鸿说,国家把我培养成一名大学生,我应像“两弹一星”元勋那样把自己的知识和青春奉献给祖国。毕业那年,老天好像在故意考验她。别的同学都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单位,心怀从军梦的她却迟迟没有见到部队来招人。性急的她决定踏上西去的列车,主动上门自荐。
<P>  当她敲开兰空干部处调配科的门说明来意之后,调配科的几位干事都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一位干事看了李鸿的学生证和成绩单后,连连说,你放心回去吧,我们过几天会到你们学校去的。从军的梦想就这样成为了现实。
<P>  然而,年轻的李鸿也经历了人生道路上一段困惑的经历。茫茫无边的戈壁滩没有使她感到寂寞,她还甚至为此感到心旷神怡;部队环境闭塞、生活单调,也没有使她沮丧,因为她对此早有准备。让她不能容忍的是,当时由于导弹试验任务很少,她到基地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仅没有研究课题,而且连导弹的模样也没有见过。她曾经疑惑地问自己:我投身知识报国、科技强军之路的愿望能实现吗?
<P>  正当她苦闷、徘徊之时,中央军委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了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军事科研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曾经为缺乏报国机遇苦恼的李鸿,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P>  崎岖不平的科研之路
<P>  随着我国加大对高新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引进力度,靶场原有的试验手段和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准确评估武器系统性能的新手段,李鸿和同事们进行了艰难攻关。
<P>  为了优选导弹姿态试验参数,她和同事们逐个环节分析比较,大海捞针似地从几万个数据中逐一筛选,仅分析用的纸张就装了满满三麻袋。凭借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她和同事们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计算机与飞机、导弹进行交联等诸多难题,提出了地空仿真的新思路,建成了靶场半实物仿真实验室,为我军在研的许多新型机载航空武器提供了新的试验手段,大大提高了试验效能,该项目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
<P>  搞科学试验必须有一股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李鸿努力将导弹试验与鉴定方法创新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的最前沿。她首次提出了将飞行可靠度、制导精度和杀伤效果三大指标分别考核和综合鉴定的新思路;开发了精度评定、可靠性评定、综合性评定等新领域;探索了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进行靶场试验精度评定等新方法,为新导弹试验提供了有力保证。
<P>  为降低导弹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提高靶机利用率,基地领导提出了“ 一靶两弹”的设想。她领受任务后,与其他科技人员分析了大量试验情况和试验数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摸索出用一架靶机供两枚导弹打靶的试验方法,首次试验成功后,军委领导专门发了贺电。
<P>  “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是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史上的创举,成倍提高了靶机利用率,而且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为国家节省试验经费近千万元。
<P>  李鸿在试验工作中,不仅坚持高标准,还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2002年底,国产某型新机进入了最后试验阶段,装挂某型导弹发射试验后就可装备部队。在地面联试中,飞机、导弹都合格,但升空联试却无法匹配,构不成靶试条件。由于找不到症结,试验一停就是几个月。她想到作战部队企盼新装备的急迫心情,备感责任重大。经过不分昼夜地对照排查、分析和计算,她终于发现火控系统设计上的缺陷。经改进,试验获得成功,保证了新武器按时装备部队。
<P>  还有一次,作战部队急需的某型导弹试验未能过关,如果这批产品报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李鸿主动请缨,找来某型导弹技术手册,翻阅一份份资料,分析一张张原理图,对试验情况进行一次次认真复核、计算,终于找到了症结。为了验证,她和同事们顶风冒雪,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将散布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的导弹残骸一块一块地拣回来,最终证明了她的判断,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了研制进度。
<P>  近几年来,她先后攻克了10多个技术难题,为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P>
<B>丰富多彩的生活之路</B>
<P>  随着事业上的成功,一个个耀眼的光环落在这位年轻女科技干部的头上。她是副站长,是基地第一个走进团站领导班子的女同志;她先后被推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第五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熟悉她的人,对花环映照下的李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事业上的强者,生活中的宠儿,一个平凡而了不起的女性。
<P>  很多人以为李鸿是个不顾家庭只爱事业的工作狂。李鸿说:“不是,我不仅喜欢搞科研,也喜欢做贤妻良母。”
<P>  李鸿夫妻俩是乘同一趟列车分配到一个单位的同学、战友。他们在工作中产生了深厚感情,最终结为百年之好。丈夫也是颇有成就的优秀科技干部,并先她提升为所在单位副站长。上级党组织决定提拔李鸿为副站长时,按照回避制度,她的丈夫被调到基地机关担任科研科科长。
<P>  近年来,李鸿到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武器装备评定会等活动增多,照顾家庭的时间明显减少。李鸿说,越是在家时间少,越要珍惜相夫教子的责任。她是广东人,在家时练就了一手做粤菜的好功夫。她说,只要她在家,就由她当厨师,尽量不让丈夫操心。丈夫笑称,李鸿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他为有这样的贤妻而自豪。
<P>  李鸿有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儿子,如今12岁了。经常出差的李鸿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儿子3岁时就教会他认识钟表,掌握时间。如果她要早起到实验室、去外场,只要给定好闹钟,到时儿子自己就会起床、穿衣、洗漱,自己去上幼儿园。
<P>  李鸿的儿子保持着一项所在单位的纪录:上小学前,先后10多次跟妈妈到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李鸿说,我带孩子到繁华的大城市看看,是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绝不能因为身处戈壁沙漠,让儿子孤陋寡闻。为了不影响工作,有时到北京或上海参加研讨会时,她把孩子锁在招待所房间里,或让儿子跟服务员阿姨玩。次数多了,有的招待所服务员总把她称为“带小孩的客人”。尽管儿子在部队大院的小学里门门功课都是第一,但为了使他受到良好教育,去年,她和丈夫毅然把儿子送回老家上学。
<P>  在李鸿的家里,记者们为那一摞摞时装、美容等时尚杂志而啧啧称奇。她的同事介绍,李鸿不仅是导弹专家,也是美容、时装的行家里手。她掌握的那些如何保养皮肤、如何解决生活难题的小窍门,深得同事们的信赖。姐妹们生活中遇到难题,都喜欢到她这里上门求教。
<P>  别看她个头不到1.6米,但她却是所在单位的头号文体骨干。今年3月底,她刚从全国政协会议归来,赶上部队组织篮球赛。人们以为,往年的领队如今当了全国政协委员,肯定不会上场了。李鸿说:“过去当领队,今年还是领队。姐妹们,跟我上。”结果在她这个“拼命三郎”的带动下,这个不被人看好的球队,竟打进“三强”之列。“八一”歌咏比赛,那个站在合唱队中间领唱的小个子女同志也是李鸿。
<P>  李鸿说,在大漠戈壁可不能小看文体活动。越是条件艰苦,越要重视锻炼身体、丰富文化生活。
<P>  开朗活泼的李鸿走到哪里都会带来一股蓬勃朝气,走到哪里都会引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曾有一位上级机关的同志,请她讲点令别人辛酸落泪的故事。她说,搞导弹专业研究是我最大的兴趣,再苦不觉苦,再累不觉累;论家庭生活我也非常美满;尽管在大漠戈壁奋斗16年,身体无病无灾,十分健康。生活幸福快乐,哪有什么辛酸事啊!
<P>  这,就是一个新时代女青年科技干部在大漠深处展现的英姿!
<P>
(解放军报 2004年09月19日 第1版)<B>空军某试验基地副站长李鸿——大漠深处一枝梅</B>


<P>●杨春源 本报记者 曹瑞林 本报特约记者 郭凯
<P>  人物小传:李鸿,1988年7月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西北戈壁深处的空军某科研单位工作。她紧盯世界军事科技特别是空对空导弹技术发展前沿,成为空军机载武器试验总体专业年轻的女专家。她参与完成的“空空导弹靶场仿真工程” ,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她探索出“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成倍地提高了靶机利用率。她被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第五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两次荣立三等功。
<P>  在西北大漠有一种花叫干枝梅;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记者见到了一位像干枝梅一样在艰苦环境里傲然开放、书写绚丽人生画卷的女科技干部,她就是空军某基地第一试验训练区一站副站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李鸿。寻觅她不平凡的执着从军路,勇攀科技高峰的奋斗历程,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我们从中发现了当代青年闪光的成功轨迹。
<P>
<B>好事多磨的从军之路</B>
<P>  已经入伍16年的李鸿,回忆起从军的经历,仍然兴奋不已。当兵曾经是李鸿儿时的梦。考大学时,她发现军队院校招收女生很少。上不了军校,就选择与军事有关的专业。填报志愿时,她把高考志愿全部填成了与导弹、火箭有关的专业。那一年,她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30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北工业大学导弹制导专业录取。
<P>  1988年李鸿大学毕业时,面临多种选择:回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珠江三角洲,家人已在深圳为她找好了工作;她的专业成绩优秀,老师劝她留校任教或到条件优越的科研单位工作。但她婉拒了家人和老师的好意,执意到西北的一个空军导弹基地实现从军的梦想。一些人对她的选择很不理解,认为她到大漠戈壁是自找苦吃。
<P>  李鸿说,国家把我培养成一名大学生,我应像“两弹一星”元勋那样把自己的知识和青春奉献给祖国。毕业那年,老天好像在故意考验她。别的同学都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单位,心怀从军梦的她却迟迟没有见到部队来招人。性急的她决定踏上西去的列车,主动上门自荐。
<P>  当她敲开兰空干部处调配科的门说明来意之后,调配科的几位干事都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一位干事看了李鸿的学生证和成绩单后,连连说,你放心回去吧,我们过几天会到你们学校去的。从军的梦想就这样成为了现实。
<P>  然而,年轻的李鸿也经历了人生道路上一段困惑的经历。茫茫无边的戈壁滩没有使她感到寂寞,她还甚至为此感到心旷神怡;部队环境闭塞、生活单调,也没有使她沮丧,因为她对此早有准备。让她不能容忍的是,当时由于导弹试验任务很少,她到基地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仅没有研究课题,而且连导弹的模样也没有见过。她曾经疑惑地问自己:我投身知识报国、科技强军之路的愿望能实现吗?
<P>  正当她苦闷、徘徊之时,中央军委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了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军事科研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曾经为缺乏报国机遇苦恼的李鸿,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P>  崎岖不平的科研之路
<P>  随着我国加大对高新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引进力度,靶场原有的试验手段和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准确评估武器系统性能的新手段,李鸿和同事们进行了艰难攻关。
<P>  为了优选导弹姿态试验参数,她和同事们逐个环节分析比较,大海捞针似地从几万个数据中逐一筛选,仅分析用的纸张就装了满满三麻袋。凭借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她和同事们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计算机与飞机、导弹进行交联等诸多难题,提出了地空仿真的新思路,建成了靶场半实物仿真实验室,为我军在研的许多新型机载航空武器提供了新的试验手段,大大提高了试验效能,该项目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
<P>  搞科学试验必须有一股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李鸿努力将导弹试验与鉴定方法创新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的最前沿。她首次提出了将飞行可靠度、制导精度和杀伤效果三大指标分别考核和综合鉴定的新思路;开发了精度评定、可靠性评定、综合性评定等新领域;探索了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进行靶场试验精度评定等新方法,为新导弹试验提供了有力保证。
<P>  为降低导弹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提高靶机利用率,基地领导提出了“ 一靶两弹”的设想。她领受任务后,与其他科技人员分析了大量试验情况和试验数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摸索出用一架靶机供两枚导弹打靶的试验方法,首次试验成功后,军委领导专门发了贺电。
<P>  “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是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史上的创举,成倍提高了靶机利用率,而且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为国家节省试验经费近千万元。
<P>  李鸿在试验工作中,不仅坚持高标准,还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2002年底,国产某型新机进入了最后试验阶段,装挂某型导弹发射试验后就可装备部队。在地面联试中,飞机、导弹都合格,但升空联试却无法匹配,构不成靶试条件。由于找不到症结,试验一停就是几个月。她想到作战部队企盼新装备的急迫心情,备感责任重大。经过不分昼夜地对照排查、分析和计算,她终于发现火控系统设计上的缺陷。经改进,试验获得成功,保证了新武器按时装备部队。
<P>  还有一次,作战部队急需的某型导弹试验未能过关,如果这批产品报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李鸿主动请缨,找来某型导弹技术手册,翻阅一份份资料,分析一张张原理图,对试验情况进行一次次认真复核、计算,终于找到了症结。为了验证,她和同事们顶风冒雪,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将散布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的导弹残骸一块一块地拣回来,最终证明了她的判断,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了研制进度。
<P>  近几年来,她先后攻克了10多个技术难题,为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P>
<B>丰富多彩的生活之路</B>
<P>  随着事业上的成功,一个个耀眼的光环落在这位年轻女科技干部的头上。她是副站长,是基地第一个走进团站领导班子的女同志;她先后被推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第五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熟悉她的人,对花环映照下的李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事业上的强者,生活中的宠儿,一个平凡而了不起的女性。
<P>  很多人以为李鸿是个不顾家庭只爱事业的工作狂。李鸿说:“不是,我不仅喜欢搞科研,也喜欢做贤妻良母。”
<P>  李鸿夫妻俩是乘同一趟列车分配到一个单位的同学、战友。他们在工作中产生了深厚感情,最终结为百年之好。丈夫也是颇有成就的优秀科技干部,并先她提升为所在单位副站长。上级党组织决定提拔李鸿为副站长时,按照回避制度,她的丈夫被调到基地机关担任科研科科长。
<P>  近年来,李鸿到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武器装备评定会等活动增多,照顾家庭的时间明显减少。李鸿说,越是在家时间少,越要珍惜相夫教子的责任。她是广东人,在家时练就了一手做粤菜的好功夫。她说,只要她在家,就由她当厨师,尽量不让丈夫操心。丈夫笑称,李鸿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他为有这样的贤妻而自豪。
<P>  李鸿有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儿子,如今12岁了。经常出差的李鸿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儿子3岁时就教会他认识钟表,掌握时间。如果她要早起到实验室、去外场,只要给定好闹钟,到时儿子自己就会起床、穿衣、洗漱,自己去上幼儿园。
<P>  李鸿的儿子保持着一项所在单位的纪录:上小学前,先后10多次跟妈妈到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李鸿说,我带孩子到繁华的大城市看看,是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绝不能因为身处戈壁沙漠,让儿子孤陋寡闻。为了不影响工作,有时到北京或上海参加研讨会时,她把孩子锁在招待所房间里,或让儿子跟服务员阿姨玩。次数多了,有的招待所服务员总把她称为“带小孩的客人”。尽管儿子在部队大院的小学里门门功课都是第一,但为了使他受到良好教育,去年,她和丈夫毅然把儿子送回老家上学。
<P>  在李鸿的家里,记者们为那一摞摞时装、美容等时尚杂志而啧啧称奇。她的同事介绍,李鸿不仅是导弹专家,也是美容、时装的行家里手。她掌握的那些如何保养皮肤、如何解决生活难题的小窍门,深得同事们的信赖。姐妹们生活中遇到难题,都喜欢到她这里上门求教。
<P>  别看她个头不到1.6米,但她却是所在单位的头号文体骨干。今年3月底,她刚从全国政协会议归来,赶上部队组织篮球赛。人们以为,往年的领队如今当了全国政协委员,肯定不会上场了。李鸿说:“过去当领队,今年还是领队。姐妹们,跟我上。”结果在她这个“拼命三郎”的带动下,这个不被人看好的球队,竟打进“三强”之列。“八一”歌咏比赛,那个站在合唱队中间领唱的小个子女同志也是李鸿。
<P>  李鸿说,在大漠戈壁可不能小看文体活动。越是条件艰苦,越要重视锻炼身体、丰富文化生活。
<P>  开朗活泼的李鸿走到哪里都会带来一股蓬勃朝气,走到哪里都会引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曾有一位上级机关的同志,请她讲点令别人辛酸落泪的故事。她说,搞导弹专业研究是我最大的兴趣,再苦不觉苦,再累不觉累;论家庭生活我也非常美满;尽管在大漠戈壁奋斗16年,身体无病无灾,十分健康。生活幸福快乐,哪有什么辛酸事啊!
<P>  这,就是一个新时代女青年科技干部在大漠深处展现的英姿!
<P>
(解放军报 2004年09月19日 第1版)
<P>2002年底,国产某型新机进入了最后试验阶段,装挂某型导弹发射试验后就可装备部队。在地面联试中,飞机、导弹都合格,但升空联试却无法匹配,构不成靶试条件。由于找不到症结,试验一停就是几个月。她想到作战部队企盼新装备的急迫心情,备感责任重大。经过不分昼夜地对照排查、分析和计算,她终于发现火控系统设计上的缺陷。</P><P>————————————————————————</P><P>大家注意这段,说的就是老十啊!可见里面研制的许多东西是我们自己的</P>
<P>又是校友,顶一下。向战斗在边疆戈壁滩上的校友前辈致敬,向战斗在国防科研一线的校友致敬!</P>
真正的英雄!!!
国产某型新机?看样子像新歼8
还是位女同志哦
祖国需要这样的人,她的学位需要提高
真心英雄!!!
还真是校友耶!
9楼的兄弟也是NPU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