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军衔帖-------zt清抹的博客之二-----General:将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43:22


lieutenant:尉官的起源
作者:清抹

英语中,表示初级军官junior officer的军衔之一的lieutenant意义相当多变,它在英国陆军中本来是"陆军中尉",在各国海军中却一般是"海军上尉",而在美国的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中却既可能是"中尉",也可能是"少尉"。不仅如此,lieutenant还可以超出军队范畴,指各级机关、机构、组织、公司中的"代理官员、副职官员、助理官员",以及消防队、警察队这些准军事组织中的中尉、少尉。另外,在generalcy和colonelcy两级军衔中,它作形容词使用时,表示副(/次/中)级别的相应军衔。如果要笼统地表达所有种类的尉官,那就是lieutenancy。
为何英语中的lieutenant如此麻烦?其根源在于lieutenant的词源构成= lieu + tenant。Lieu是英语中很古老的一个词,它的意思大致相当于place(位置);现代英语中主要以in lieu of 的形式使用,即"在…位置处",或者说="以…替代"之。如use an inked thumbprint in lieu of signature,"用按手印替代签字"。而tenant呢,则是"租户、佃户、房客;居住者、占用者;承租人"之类意思,或者简单以概之:持用者(注意:非所有者)。二者相加,是为"位持"。
民国初年,军队首次实施军衔制,为了给初级军官junior officer和及其最有代表性的lieutenant取个恰如其分的汉语称呼,一帮顾问文人学究想必做了认真推敲,吃透了英语中的原意,再苦苦思索,挖掘出了个"尉/尉官"(包括上中少三种尉官)的相应头衔来。
这个"尉"字,据辞源和高级汉语词典解释,在古代汉语中,与熨、慰通,候也、安也。尉作为一种官衔,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古官名,典狱及捕盗之官多称尉,义取除奸安良民也,如廷尉、县尉等;第二类,官名,县官的副职或佐辅之职,如:赴饶之德兴尉(宋· 苏轼:石钟山记),丞尉闻之(清·周容:芋老人传),陈明选代为尉;新尉陈明选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第三类,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掌管军事,即军尉也,简讨军实之官曰尉,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等,多属低级军官。《左传》有"羊舌大夫为尉",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均设尉,如:八月官尉(淮南子·时则),将归死于尉氏(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还有《史记·陈涉世家》讲,"忿恚尉,尉笞广,尉挺剑,夺而杀尉"。
的确,这"尉"字选得真巧妙,它跟lieutenant一样,不仅可以是初级军职(军尉),可以是非军职,亦有副职或佐辅之职含义(佐辅主要官员或校官),甚至还让"尉"客串了位、位置、地位的通借字作用。不过,上中少的划分,倒的确是中国人的创意。不过,要严格对应原来的英文意思,这lieutenant应该是"尉持"(注意:不是尉迟,即唐朝那位著名人士尉迟恭或尉迟敬德的姓氏;虽然这尉持与彼尉迟之间是否有关联,尚未见考证)。至于lieutenant"尉持"在具体的使用场合,可能是高、中、低三级官员(或军衔中的上、中、少"尉持")中的某一级,倒是无关大局了。人家英语中本来就是灵活应用的,汉语中又何必去钻牛角。
于是,示范如下:
A ~ was the highest rank among all these soldiers. 这些士兵中最高等级者是个尉持(中尉)
a ~ of navy 海军尉持 (上尉)
a ~ of the court 庭院尉持 (法庭副职官员);~ governor 尉持统治者 (总督助理)
~ colonel 尉持列统 (中校);~ general 尉持总统领 (中将)
a ~ in the fire brigade(/police) 火旅/警察中的尉持 (消防队/警察中的中尉、少尉)

lieutenant:尉官的起源
作者:清抹

英语中,表示初级军官junior officer的军衔之一的lieutenant意义相当多变,它在英国陆军中本来是"陆军中尉",在各国海军中却一般是"海军上尉",而在美国的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中却既可能是"中尉",也可能是"少尉"。不仅如此,lieutenant还可以超出军队范畴,指各级机关、机构、组织、公司中的"代理官员、副职官员、助理官员",以及消防队、警察队这些准军事组织中的中尉、少尉。另外,在generalcy和colonelcy两级军衔中,它作形容词使用时,表示副(/次/中)级别的相应军衔。如果要笼统地表达所有种类的尉官,那就是lieutenancy。
为何英语中的lieutenant如此麻烦?其根源在于lieutenant的词源构成= lieu + tenant。Lieu是英语中很古老的一个词,它的意思大致相当于place(位置);现代英语中主要以in lieu of 的形式使用,即"在…位置处",或者说="以…替代"之。如use an inked thumbprint in lieu of signature,"用按手印替代签字"。而tenant呢,则是"租户、佃户、房客;居住者、占用者;承租人"之类意思,或者简单以概之:持用者(注意:非所有者)。二者相加,是为"位持"。
民国初年,军队首次实施军衔制,为了给初级军官junior officer和及其最有代表性的lieutenant取个恰如其分的汉语称呼,一帮顾问文人学究想必做了认真推敲,吃透了英语中的原意,再苦苦思索,挖掘出了个"尉/尉官"(包括上中少三种尉官)的相应头衔来。
这个"尉"字,据辞源和高级汉语词典解释,在古代汉语中,与熨、慰通,候也、安也。尉作为一种官衔,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古官名,典狱及捕盗之官多称尉,义取除奸安良民也,如廷尉、县尉等;第二类,官名,县官的副职或佐辅之职,如:赴饶之德兴尉(宋· 苏轼:石钟山记),丞尉闻之(清·周容:芋老人传),陈明选代为尉;新尉陈明选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第三类,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掌管军事,即军尉也,简讨军实之官曰尉,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等,多属低级军官。《左传》有"羊舌大夫为尉",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均设尉,如:八月官尉(淮南子·时则),将归死于尉氏(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还有《史记·陈涉世家》讲,"忿恚尉,尉笞广,尉挺剑,夺而杀尉"。
的确,这"尉"字选得真巧妙,它跟lieutenant一样,不仅可以是初级军职(军尉),可以是非军职,亦有副职或佐辅之职含义(佐辅主要官员或校官),甚至还让"尉"客串了位、位置、地位的通借字作用。不过,上中少的划分,倒的确是中国人的创意。不过,要严格对应原来的英文意思,这lieutenant应该是"尉持"(注意:不是尉迟,即唐朝那位著名人士尉迟恭或尉迟敬德的姓氏;虽然这尉持与彼尉迟之间是否有关联,尚未见考证)。至于lieutenant"尉持"在具体的使用场合,可能是高、中、低三级官员(或军衔中的上、中、少"尉持")中的某一级,倒是无关大局了。人家英语中本来就是灵活应用的,汉语中又何必去钻牛角。
于是,示范如下:
A ~ was the highest rank among all these soldiers. 这些士兵中最高等级者是个尉持(中尉)
a ~ of navy 海军尉持 (上尉)
a ~ of the court 庭院尉持 (法庭副职官员);~ governor 尉持统治者 (总督助理)
~ colonel 尉持列统 (中校);~ general 尉持总统领 (中将)
a ~ in the fire brigade(/police) 火旅/警察中的尉持 (消防队/警察中的中尉、少尉)
呼呼,E文不灵光,得翻着字典看帖子。  


lieu明显是法语;lieutenant源于法语;连in lieu of都是源自于法语au lieu de。
不是什么古英语。英国人19世纪还想把lietenant改成别的说法呢

lieu明显是法语;lieutenant源于法语;连in lieu of都是源自于法语au lieu de。
不是什么古英语。英国人19世纪还想把lietenant改成别的说法呢
举报!标题错别字!

词源确实是法语,支持三楼。


受教了,感谢。已经改正了

受教了,感谢。已经改正了
general:将军、将官、上将的起源
作者:清抹

现代军衔中的“将军、将官、上将”(general)来历如何,咱们先考考古。
将,在汉语中作动词涉及军事术语时,本作统率、率领理解。如: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李进诚将三千;将数百之众。—汉•贾谊《过秦论》;括不可使将。—汉•刘向《列女传》;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而将或将领作名词呢,是为带兵者或高级军官的意思。如:
将,帅也。—《说文》;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代廉颇为将。—汉•刘向《列女传》;赵将马服君。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诸将皆失色;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至于“将军”这个武官名,古无专官,惟为将兵者之通称。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加号极繁。如汉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之官,及武职官衔。清于东三省及边防要地驻防,并置将军,皆以满人为之,序正一品。民国初年大肆复古,设置了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三级头衔,为高级军官荣誉称号,后来才嫌有点不伦不类而改为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由此沿用至今。(以上解释,多引自《辞源》1915年版)

还有“上将”这一头衔,除了上述古代武官官职以外,还可以泛指军中地位高的将领,或武艺高强的战将。比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这样的话: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三国演义中,关羽也向曹操吹嘘自己的兄弟张飞:“吾弟张翼德,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前面说的都是汉语,现在问问英语中的general真是“将军/将官/上将”吗?
答案么,又是又不是。是:从逻辑对比或中西方军事编制比较而言,general的确相应于“将军/将官/上将”;不是:从英语词汇语源而言,general真的还同“将军/将官/上将”有着微妙区别。弄清楚这种微妙含义,有助于我们融会贯通general这个词。
从构词角度说,general含有前缀gen-,它等于genus,表示“出生、种、属”的概念,或者说相当于佛教中所谓芸芸众生之“生”。所以,general在起源上含有“of a(whole)class”或这帮of a whole class的统领者的意思。于是,可以概括出,general=众生总统领。其中的“众生”,源于其前缀,意义已经很弱化,可以省略之;于是,只剩下“总统领”,这就是general在英语真正根源的含义。清代末期,在引进西方军制时,把general译为“都统”,lieutenant  general译为“副都统”,major general译为“协都统”。这个“都统”,倒是很贴近general的原义,与“总统领”殊归同途。
或许反驳者会指出,既然是翻译,这“总统领”其实就是“将军”,都可以指带兵的高级将领(统领或总统领在古汉语中都可以指军中职务),那为何不沿用大家更熟悉、更流行的后者呢?
的确,如果general仅只是指军中高级将领,那“将军”确实比“总统领”更方便使用。但问题恰恰就在于这里:general不仅可以指军中高级将领,也可以指其它行业的高级别者(比如检察总长、总领事、会长等),甚至更经常用于并非“统率、带领”之类意思的场合(比如,general作形容词用,表达“总的、普遍的、一般的、通常的、常规的;笼统的、大体的;首席的、级别最高的;(学位)普通的;药效及于全身的”等概念;及,general作名词用,表达“一般事物/原则/观念、通则;杂务仆人、杂役;掌权的头儿、铁路调车场场长;全身麻醉;[古]大众、公众;[废]全体”等,皆属于此类);在这些方面,“总统领”可以一揽子以概之(即,“总统领”或“总统领的”可以取代前面举例的意思,而不致于引起误解),而“将军”则没有这样的效用。

admiral:海军上将的来历
作者:清抹

    中国自有军衔以来,陆海空三军的军衔名称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前面冠以军种名称而已,比如陆军上将、海军上将、空军上将。
    而英语中并非如此,尤其是海军,其军衔名称有着与陆军截然不同的叫法,仅仅是相应级别的对应而已。比如海军上将Admiral就是一例。
    这种差异,在于欧洲国家基本上是海洋性国家,自古以来海洋运输、渔业生产、海军的发达有关。
    而中国作为大陆性国家,陆地上的交通、生产、军事占据着根本地位。所以,古代中国的三军指的是步、马、水三军。前两个皆是陆军范畴,水军虽沾了水,但主要不是指海洋,而是内河与湖泊,即大致可以说是陆军水战队。这种情况,直到清朝末期出现水师才有所改观。
    海军将官由于有资格在军舰上悬挂旗帜以示衔职,所以被称为flag officers(挂旗军官,或海军将官),这一级军衔中最高者就是admiral(海军上将),为一舰队(fleet)之长,或特遣分舰队(group of ships)之长,或陆地上的海军掌重要职位者。这一称呼也可用于渔船队(fishing ships)或商船队(fleet of merchant vessels)之领队人的尊称。
    Admiral一词的起源非常古老。12世纪之前,MSL阿拉伯人就把海上船队的头领叫作amir-al-bahr,这个词组中amir=emir,意即长官(埃米尔,commander);al是阿拉伯语的定冠词,相当于英语的the;bahr=sea(海洋)。中古初期的地中海,海运虽然发达,却没有什么海洋公法保障大家的利益,现成的却是海盗的威胁,以及各国武力争夺海上霸权。所以,商船不敢独自飘扬过海,得多数船舶结成舰队一起闯荡行动。其中,总得有海上船队的头领,协调、指挥所有船队船只的安全航行和海战事务,他就是amir-al-bahr或者后来所谓的admiral。
    西西里人把这个词简化成amiral,用作航海中对首领的称呼。法国人在第七次十次军远征(1248—54)时,从热那亚人那里又学会了这个词。另一个拉丁语词admirabilis(=admirable,可赞的)与amiral又很相似,于是在13世纪末期之前,对英格兰的“五港同盟”(Cinque Port,即当时专为王室提供战舰的五个港口)的长官就以这两个词为基础称为admiral了。所以,从英语词源上看,admiral给人的意义感觉是“加赞”,一种尊称(ad- 加,加诸之加;mire出自拉丁语mirari= to wonder和mirus = wonderful)。记住这个“加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admiral的意思。
    随后在欧洲,admiral这个词就变成了王室高级官员海军大臣的头衔:在法兰西称grand admiral,在西班牙称almirante admiral,在英格兰称Lord High Admiral。掌有这些职位的贵族并非航海者,除非特殊情况也不职掌海上指挥,仅只是管理海军事务部门的长官,比如负责提供战舰。也就是说,他们称得上是官方的高级军火商,人人皆可由此发财,而且在一些法律事务上还拥有司法大权,自己给自己当裁判。
    到1620年英格兰以这一头衔来称呼海军指挥官,当年的海军舰队(fleet)被划分为3个中队(squadron),admiral率领中央中队(central squadron),其战舰上悬挂红色舰旗(ensign)。副职admiral(vice admiral)率领前驱中队(van squadron),悬挂白色舰旗。后卫(rear admiral)率领后卫中队(rear squadron),悬挂蓝色舰旗。
    随后admiral, vice admiral, rear admiral这三种职位的称呼就转化成了海军将级军官中最高的三种军衔。中国在清末时期参照西方体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对这三种军衔名称分别在官制上称为水师提督、水师副提督、水师裨提督(与当时的流行官衔呼应),在军衔上称为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与陆军官衔呼应)。后来接替的民国海军军衔对清朝官制来了个破旧立新,放弃原有说法,重新参照中国历史习惯,并与陆军军衔对应,称之曰“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   
    美国海军的最高军衔为fleet admiral,英国海军的最高军衔为admiral of the fleet,前者常规译作“海军五星上将”,后者常规译作“海军元帅”,其实二者在英语中原无什么词义区分,只是词序有所不同,若意译都是“舰队海军上将”即舰队海军上将;前者相当于美陆军的general of the army(陆军都统,即陆军五星上将),后者相当于英陆军的field marshal(陆军司马,即陆军元帅)。Admiral军衔相当于陆军的general(都统,即上将),vice admiral相当于陆军的lieutenant general(尉持都统,即中将),而rear admiral相当于陆军的major general(主首都统,即少将)。美、英海军的admiral将官服的袖口上都有一道宽边、金色条纹,其上再有一处多条窄纹。


看来海军将领还是称为:提督,副提督、协提督吧,呵呵。那么准将应该叫做 准提督?或者左翼总兵?

看来海军将领还是称为:提督,副提督、协提督吧,呵呵。那么准将应该叫做 准提督?或者左翼总兵?
呵呵,受教了.
sergeant:中士是侍从
作者:清抹

    很多年前,看一部香港电视节目,是警匪片。记得那里面介绍,警察局里面一批刑警都被称之以sergeant。当时还有点奇怪,因为知道这sergeant是军衔中的中士,怎么警察也用这样的头衔?而且,按照我们大陆的思维习惯,这警察嘛是“干警”,干警干警,是干部而不是小兵,纵使“巡警小队长”(sergeant做警衔的名头)级别再低,起码也得相当于军队中连级以上级别呀。
    回过头来说sergeant,传统习惯称之为中士,或者作“军士”的代称,特殊者如美国空军者,sergeant却是最低级别的军士,即“下士”。追根溯源,此sergeant在英语中的原义是什么?
    查词典方知,这个词在英语中非常古老,它的原意是“servant”(侍从)。这侍从可不是一般送餐、擦鞋、端洗脚水的仆人,而是古代跟随其封建领主上战场兼负侍候、保卫和战斗的助手。一般都要求忠诚勇敢,还得聪明机智,善于领会领主意图;一旦战斗爆发,得能够指挥领主私人卫队甚至部分军队作战。在一些英美的历史大片中,这些侍从几乎个个相貌堂堂、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这倒颇有水浒传中紧随员外卢俊义的那个浪子燕青的特点:英俊潇洒、武艺精湛、忠心耿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然燕青也名副其实是个侍从。由此可见,这侍从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要取得这样的头衔并非易事。另有一些穷人为了生存,服兵役上战场舍生忘死,以鲜血和生命最终换得领主赏赠的一小块土地,并成为级别很低的武士,他们的头衔也是sergeant。
    后来,英国陆军中就开创了侍从sergeant这种军衔,并由此流传到世界各国的军衔之中。别以为“侍从”这名称不够响亮或级别太低,上面已阐明了它的辉煌历史来由。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也同样如此,甚至只有紧随皇帝老倌身边者才有资格称之为“侍从”呢。至于后来实施新军衔时所采用的“中士”一名,固然有所创新,也不乏中正之士、忠勇之士的比喻。
    汉语中另一个接近的响亮头衔是“侍郎”,其起源类似于“侍从”,那也是历朝历代一种很光彩的官衔。若把sergeant记忆为“侍郎”,也未尝不可。
    再后来,sergeant的使用范围愈加广泛,不光军队中,连法院中的小差使(庭吏)、警察队的小头目等均被称为sergeant。
    在现代军事术语中,sergeant既可泛指“军士”的代称,也可专指其中的一种。在英美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以及英空军中,sergeant都可专指军士中中间等级的一种,即“中士”;而美国空军的sergeant却是最低级别的军士,即“下士”。
    军士(Noncommissioned officer)简称NCO,即未授委任状的军士,在各军种的序列,从低到高,即下士、中士、上士,列如下。
    英、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和英空军:corporal,sergeant,staff sergeant(注意“上士”在英语中并非单独一个词,且英海军陆战队为colour sergeant,英空军为flight sergeant)。
    美空军:sergeant,staff sergeant,technical sergeant。
    英海军:petty officer 2nd class,petty officer 1st class,chief petty officer。
    美海军:petty officer 3rd class,petty officer 2nd class,petty officer 1st class。
corporal:下士是小头目
作者:清抹

军衔中最低级的官是什么?那当然是下士了。下士不是兵,而是士官或军士里最低的级别,一般指挥一个班的士兵,起着班长的作用。下士的英语呢,是corporal,这个词若不熟悉军事英语的人,一般还不认识。把corporal翻译为下士,是中国人自己的专利。那corporal的准确意思是什么呢?是chief首领或head头。所以,中文里比较贴切于corporal的词汇,应该是“头目”,管理一帮喽啰的小官。
既然是头目,可想而知,它应该不仅局限于军衔领域,只要是指任何组织机构中最低级的官员,都可以称之为corporal。
七品芝麻官里说县官是芝麻小官,其实那还算不了,县官毕竟管辖一县之民,乃万人之上的官员。Corporal才说得上是真正的芝麻小官。官虽小,毕竟总是官,是官僚阶层的基础,总能管得上几个人、十来个人。上级指令的下达,无论巨细,还得靠这些头目小官来领导一伙小兵执行。
就像那凉山尽管有108员大将风光,若没有众多的大小头目、喽啰凑热闹,也干不成事儿的。所以,水浒里的小头目,也应该叫做corporal。
看看下面的描述,就可生动地领悟小头目corporal的作用:
两个小头目就上山来报知邓龙,说拿得那胖和尚来。
小喽罗们尽皆投伏了,仍设小头目管领。
寺前寺后五六百小喽罗并几个小头目惊吓得呆了,只得都来归降投伏。
当日大吹大擂,杀牛宰马筵宴。一面叫新到火伴,厅下参拜了,自和小头目管待筵席。
宋江喝叫小头目快杀牛宰宰马与大官人陪话,庆贺新上山的十二位头领。
已得朱贵、宋万先回报知,每日差小头目棹船出来酒店里迎接。
因来山东,路经梁山泊过,被他那里小夥头目,劫了本钱,流落在济州,不能够回乡。
宋江等众头领在第三层,众小头目并将校都在坛下,众皆恳求上苍,务要拜求报应。
约至后日,众多大小头目离寨三十里外,伏道相迎。
再举英语中corporal的其它例子:
a corporal of cows[美]牧牛头子
Corporal[美]单段式地对地导弹
a lance corporal 代班长; (英国陆军中)一等兵
corporal's bull [美]香烟头, 烟蒂
corporal's guard 一支小分队警卫   一小群
the Little Corporal “小伍长”(拿破仑一世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