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大清盛事之郁闷的黄天霸张国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53:16
作者:常山日月

  张国梁:郁闷的黄天霸


  
  大抵读过武侠巨著《鹿鼎记》的人,都会知道清朝康熙年间存在着天地会这一反政府组织。天地会确非小说家言,史学界一般认为天地会是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前以旧部为班底创建的。大明国姓爷开创这个反清复明的组织,本意是留天地会在大陆做地下工作,自己在台湾训练军队,有朝一日北伐,双方配合推翻满清政府对汉人的残酷统治。无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郑成功旋即谢世,其子孙无乃翁雄才大略,郑氏家中内斗频繁;而清廷在中原的统治却日渐稳固。康熙二十二年原郑军大将施琅率清军克台,郑明灭亡,而留在大陆的天地会却一直幸存下来,并在清朝统治基础较薄弱的江南地区蓬勃发展,与清廷一直斗争了将近三百年。
  


  道咸年间,大清帝国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不复有往日的生气。而大清在国内的老对手天地会,也早已丧失了当初创建时的高尚理想,沦为打家劫舍混日子的黑社会。在两广地区,由于移民潮导致的土地问题在全国显得格外突出,不光地少人多,铜钱也在贬值,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在生活的重压下挣扎的两广平民,被迫喊出“在家做饥民,不如出外做流民”的呼声,然后他们又从流民变成天地会。入不敷出的清廷在两广大肆撤防裁军,许多只会当兵的老兵油子无法谋生,只好混入天地会组织,有了这些职业军人加入,军事素养大大增强的天地会再非乌合之众。就在这个当口,一首颇有煽动力的反诗: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彻底点爆了两广这个火药桶,两广天地会叛乱终于如火如荼,起义四处开花结果。就在这清廷不得不疲于奔命之际,反诗的作者,天地会大龙头张嘉祥却投降了清廷。
  
  
  香港影星古天乐在电影《以和为贵》中有一段演绎:我小时候当小贩被人欺负,我这才加入黑社会找靠山。这简直就是张嘉祥早期经历的翻版,不过小张要更狠一些。张嘉祥是广东肇庆人,少年时在广西贵县做小生意,结果被当地土豪勒索侮辱,同乡李某还被土豪绑架;就在别人敢怒不敢言的时候,十五岁的张嘉祥却怒打土豪,带领大伙一拥而上将土豪家砸了个稀巴烂,救回了李某。随后遭到官府通缉的张嘉祥索性亡命江湖,在南海上拉起了一支队伍,号称艇匪,过起了梁山好汉般的逍遥日子。大名远扬之下,越南的没落君主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张嘉祥顺势加入了天地会,在水道中称王,中越双方都要买他的面子。清廷的水师早已腐败透顶,根本是领着朝廷的俸禄,收着商旅的保护费而不作为甚至伪装海盗打劫,名声极坏。而张嘉祥并不为难普通商旅,收费后还为他们导游护航,打劫则只向奸商贪官的船队下手,不贪财不妄杀,声誉竟然在清廷水师之上,两广人称:“济弱锄强张嘉祥”,端的是梁山好汉复生。由于他主力常驻越南,清朝地方官拿他束手无策,好在天高皇帝远,这帮污吏也乐得把张嘉祥这个大匪头的事向中央隐瞒不报。
  
  道光末年,二十八岁的张嘉祥眼见时机成熟,于是在中越边境地区纠集天地会兄弟发动起义,连破州县,是天地会义军中最有才干的人物。然而就这么样一位英雄人物竟也敌不过高官厚禄的诱惑,贪图荣华富贵下被广东巡抚劳崇光招安。张嘉祥急于洗刷自己的贼名,为了在清廷面前表现自己,他成了镇压两广会党起义的急先锋,死在他手里的义军首领就有颜品瑶等多人,可谓“战功卓著”的刽子手 。清廷对这个用同志的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顶子的“黄天霸”大加赞赏,钦命他改名国梁,字殿臣,既为国家栋梁虎臣之意,
  
  眨眼间,海盗叛贼张嘉祥变成了军门忠臣张国梁,当真令人哭笑不得。
  
  咸丰元年(1851),举世震惊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爆发。因为太平天国建国称号,不同于往时流贼,地方官再不敢隐瞒,只得如实上报。震恐下的清廷分派周边各省分兵围剿,并加派贬官中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以统领诸军,所幸老先生及时地病故于上任路上,捍卫了自己民族英雄的称号。随后接任的钦差大臣赛尚阿本是咸丰朝首辅,资望贵重,然而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赛大人却无德无能,没法镇住手下的骄兵悍将:各会剿大臣扯皮拌嘴推卸责任,手下部队有样学样,遇见强敌就溜号,争功时就内讧不断,甚至收受贿赂接济太平军粮草物资。太平天国声势益加浩大,两广天地会义军也纷纷投靠太平军,可惜太平军强迫天地会众改信拜上帝教的做法又令他们四散逃离。这时身在围剿清军中的张国梁利用他在天地会中的名头,招降了大量天地会的旧友与天国为敌,如著名的大头羊张钊、大鲤鱼田芳,其中一位天地会兄弟更成为了清末大大有名的民族英雄,即镇南关抗击法军的冯子材。
  
  太平军将士大都是与当地土著有过仇杀械斗的客家人,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兼之拥有宗教狂热信仰的精神支持,打起仗来势如疯虎。与之对峙的清朝政府军不论绿营还是八旗都已经糜烂不堪,长官克扣军饷,士兵逃避操练,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广西提督向荣也对这样的“劲旅”无计可施。唯有张国梁依旧用江湖规矩治理自己的天地会旧部,与士兵同甘共苦,经常自己出钱重赏全军,虽号令严明却深得军心;加上他当海盗时见过大世面,拥有实际作战经验,其部队训练精良,善用火器,向荣对这支部队非常看重。无奈虽张国梁的部队与太平军不相上下,在清朝大军中却不过是杯水车薪。不久太平军轻松的从金田村突围,在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下,太平天国的脚步终于冲出广西,走向全国。
  
  这下子纸包不住火,清廷大怒。一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清军将领为推卸责任,加上嫉妒张国梁的战功,纷纷向中央打小报告声称张国梁本就是土匪出身,有通敌嫌疑。而在这场围剿中还算有点成绩的向荣比较清醒,他欣赏张国梁,一力担保。感激下的张国梁以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向荣,自然也学会了老哥哥们的官场恶习。此后在追击太平军的数年“苦战”中,张国梁不去和太平军精锐的突前部队交战,只是偷袭太平军的殿后部队,时时抄掠数千老弱病残,因此上立功无数,声誉鹊起。由广西而湖南,由湖南而湖北,由湖北而江苏,张国梁一路尾随太平军,一路收复被太平军攻克后又丢弃的城市;一路捷报频传,一路看着太平军不断发展壮大;一路升官进爵,一路看着太平军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张军门大概是大清朝对太平天国崛起历史最权威的知情人了。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南重镇南京,宣布定都于此,其后派大军猛将西征北伐,正式与大清朝分庭抗礼。跟在太平军屁股后头一路游山玩水的向荣和张国梁也在南京朝阳门(现中山门)外的孝陵卫建营筑垒,即江南大营,对天京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略围困。
  
  既然与太平军正面为敌了,张国梁也是使出了真本事。在攻打太平军在钟山的营垒时,张国梁亲自冲锋,被炮火击伤手指。统治摇摇欲坠的大清朝简直把张国梁当成了太平军的克星,咸丰皇帝亲自下诏询问伤势,派人送药给他治疗。感激涕零的张国梁不知是计,更是玩命的与太平天国为敌。在当向荣的副手数年中,由于老大哥向荣的知人善用,张国梁表现相当凶悍,与太平军交战几不落下风,在大江南北数十万八旗绿营劲旅中声名远扬,清军中流传“杀贼江上江水红,向公黑虎张公龙;钟山大战疾风雨,张公生龙向公虎。”的歌谣。
  
  清史稿也记载“时大江南北诸军,贼所尤畏者,惟国梁一人。贼势忽南忽北,多方肄我,皆牵制国梁之计,果为所败”。但清廷积弊已久,清军内部矛盾重重,不是张国梁一个人的奋战就能挽回整体颓势的。
  
 咸丰六年,在东王杨秀清的策划下,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几位天国名将协同作战,采用声东击西的计策诱敌出洞,晕头转向的清军组织混乱,只靠一个张国梁来回接应,结果就是被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阶段,而清廷的江南大营主将,钦差大臣向荣在张国梁的保护下拼死突围到丹阳,一时想不开上吊自杀
  
  向荣自杀后,张国梁的快乐日子也到了头。接替向荣的钦差大臣和春奉命重建江南大营。和春是旗人,也和张国梁一样做向荣的副手,但其为人贪婪无能,不堪治军的名声朝廷内外皆知。为什么让和春这种人担当如此重任呢?原来对汉人没有偏见的权臣肃顺本来已经向咸丰皇帝建议由张国梁接手江南大营,咸丰皇帝也将答应,但有大臣反映张国梁出身不好:“究系反贼投诚,其心叵测”,咸丰皇帝马上改变了主意,把江南大营交给了自己的同族亲信。
  
  张国梁与和春平级时已经在明争暗斗,此次煮熟的鸭子飞了,风闻内幕的张国梁当然气愤不已,而和春也是抓住机会就给老张小鞋穿。因此虽说此时太平天国方面发生了自相残杀的惨剧-天京事变,但面对如此良机,“骁勇无敌,江南恃为长城”的张国梁却受到和春的掣肘,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去大干一场。情知清廷对自己仍有猜疑的张国梁心中怏怏不满,而自己手上沾满起义者的鲜血,想回头也是不可能的,真可谓毫无退路。在沉重的压力下,张国梁砍下一根手指寄回家中,意思是这根手指是在咸丰皇帝的御药关怀下痊愈的,自己决不能使它落到敌人手里,借以表达自己与太平天国势不两立的决心。可惜即使用如此手段向清廷卖好,和春的位子还是坐的稳稳的。张国梁虽然连续取得了攻陷太平天国重镇句容,高资,秣陵关,镇江的战绩,仍旧郁郁不得志。
  
  战机一瞬即逝。天京事变后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在整合了内部矛盾后重新崛起。咸丰十年,忠王李秀成与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精诚合作,采用佯攻杭州围魏救赵之计二破扬州的江南大营。清军主将和春丢弃江南大营逃跑。听闻江南大营失陷,身在镇江的张国梁长叹:“八年心力,毁于一旦!”后领军驰至丹阳,纵马与太平军血战,身中多创自知不免,在向北京方向大呼“臣已尽力!”后,张国梁连人带马跳入长江中自杀,连尸骨都无觅处;多亏了敌人忠王李秀成,在丹阳南门护城河里找到张国梁的尸体,以礼安葬,一代名将才入土为安。李秀成在天国失败被俘后回忆此事,曾说道:“两囯交兵,各扶其主,生与其为敌,死不与其为仇,此是恤英雄之心”。
  
  那位和春大人的结局,可是比张国良大人风光得多。陷在太平军的精兵包围圈中的他,终于发挥出战斗潜能,拼死杀出奔逃至常州,半路还从马上跌下摔得半死。心灰意冷的和春知道自己再活下去也大罪难逃,索性以烧酒吞生鸦片,自杀身亡。清廷竟讳败为胜,将畏罪自杀的八旗名将和春说成是“血战捐躯”,谥忠壮,追赠二等男爵,和同样“血战捐躯”的张国梁附祀江宁昭忠祠,。
  
  假设张国梁在九泉之下有灵,得知还要与害死他的和大人当邻居,哥俩坐在一块享受冷猪肉,你说他会不会郁闷?
  作者:常山日月

  张国梁:郁闷的黄天霸


  
  大抵读过武侠巨著《鹿鼎记》的人,都会知道清朝康熙年间存在着天地会这一反政府组织。天地会确非小说家言,史学界一般认为天地会是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前以旧部为班底创建的。大明国姓爷开创这个反清复明的组织,本意是留天地会在大陆做地下工作,自己在台湾训练军队,有朝一日北伐,双方配合推翻满清政府对汉人的残酷统治。无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郑成功旋即谢世,其子孙无乃翁雄才大略,郑氏家中内斗频繁;而清廷在中原的统治却日渐稳固。康熙二十二年原郑军大将施琅率清军克台,郑明灭亡,而留在大陆的天地会却一直幸存下来,并在清朝统治基础较薄弱的江南地区蓬勃发展,与清廷一直斗争了将近三百年。
  


  道咸年间,大清帝国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不复有往日的生气。而大清在国内的老对手天地会,也早已丧失了当初创建时的高尚理想,沦为打家劫舍混日子的黑社会。在两广地区,由于移民潮导致的土地问题在全国显得格外突出,不光地少人多,铜钱也在贬值,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在生活的重压下挣扎的两广平民,被迫喊出“在家做饥民,不如出外做流民”的呼声,然后他们又从流民变成天地会。入不敷出的清廷在两广大肆撤防裁军,许多只会当兵的老兵油子无法谋生,只好混入天地会组织,有了这些职业军人加入,军事素养大大增强的天地会再非乌合之众。就在这个当口,一首颇有煽动力的反诗: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彻底点爆了两广这个火药桶,两广天地会叛乱终于如火如荼,起义四处开花结果。就在这清廷不得不疲于奔命之际,反诗的作者,天地会大龙头张嘉祥却投降了清廷。
  
  
  香港影星古天乐在电影《以和为贵》中有一段演绎:我小时候当小贩被人欺负,我这才加入黑社会找靠山。这简直就是张嘉祥早期经历的翻版,不过小张要更狠一些。张嘉祥是广东肇庆人,少年时在广西贵县做小生意,结果被当地土豪勒索侮辱,同乡李某还被土豪绑架;就在别人敢怒不敢言的时候,十五岁的张嘉祥却怒打土豪,带领大伙一拥而上将土豪家砸了个稀巴烂,救回了李某。随后遭到官府通缉的张嘉祥索性亡命江湖,在南海上拉起了一支队伍,号称艇匪,过起了梁山好汉般的逍遥日子。大名远扬之下,越南的没落君主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张嘉祥顺势加入了天地会,在水道中称王,中越双方都要买他的面子。清廷的水师早已腐败透顶,根本是领着朝廷的俸禄,收着商旅的保护费而不作为甚至伪装海盗打劫,名声极坏。而张嘉祥并不为难普通商旅,收费后还为他们导游护航,打劫则只向奸商贪官的船队下手,不贪财不妄杀,声誉竟然在清廷水师之上,两广人称:“济弱锄强张嘉祥”,端的是梁山好汉复生。由于他主力常驻越南,清朝地方官拿他束手无策,好在天高皇帝远,这帮污吏也乐得把张嘉祥这个大匪头的事向中央隐瞒不报。
  
  道光末年,二十八岁的张嘉祥眼见时机成熟,于是在中越边境地区纠集天地会兄弟发动起义,连破州县,是天地会义军中最有才干的人物。然而就这么样一位英雄人物竟也敌不过高官厚禄的诱惑,贪图荣华富贵下被广东巡抚劳崇光招安。张嘉祥急于洗刷自己的贼名,为了在清廷面前表现自己,他成了镇压两广会党起义的急先锋,死在他手里的义军首领就有颜品瑶等多人,可谓“战功卓著”的刽子手 。清廷对这个用同志的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顶子的“黄天霸”大加赞赏,钦命他改名国梁,字殿臣,既为国家栋梁虎臣之意,
  
  眨眼间,海盗叛贼张嘉祥变成了军门忠臣张国梁,当真令人哭笑不得。
  
  咸丰元年(1851),举世震惊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爆发。因为太平天国建国称号,不同于往时流贼,地方官再不敢隐瞒,只得如实上报。震恐下的清廷分派周边各省分兵围剿,并加派贬官中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以统领诸军,所幸老先生及时地病故于上任路上,捍卫了自己民族英雄的称号。随后接任的钦差大臣赛尚阿本是咸丰朝首辅,资望贵重,然而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赛大人却无德无能,没法镇住手下的骄兵悍将:各会剿大臣扯皮拌嘴推卸责任,手下部队有样学样,遇见强敌就溜号,争功时就内讧不断,甚至收受贿赂接济太平军粮草物资。太平天国声势益加浩大,两广天地会义军也纷纷投靠太平军,可惜太平军强迫天地会众改信拜上帝教的做法又令他们四散逃离。这时身在围剿清军中的张国梁利用他在天地会中的名头,招降了大量天地会的旧友与天国为敌,如著名的大头羊张钊、大鲤鱼田芳,其中一位天地会兄弟更成为了清末大大有名的民族英雄,即镇南关抗击法军的冯子材。
  
  太平军将士大都是与当地土著有过仇杀械斗的客家人,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兼之拥有宗教狂热信仰的精神支持,打起仗来势如疯虎。与之对峙的清朝政府军不论绿营还是八旗都已经糜烂不堪,长官克扣军饷,士兵逃避操练,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广西提督向荣也对这样的“劲旅”无计可施。唯有张国梁依旧用江湖规矩治理自己的天地会旧部,与士兵同甘共苦,经常自己出钱重赏全军,虽号令严明却深得军心;加上他当海盗时见过大世面,拥有实际作战经验,其部队训练精良,善用火器,向荣对这支部队非常看重。无奈虽张国梁的部队与太平军不相上下,在清朝大军中却不过是杯水车薪。不久太平军轻松的从金田村突围,在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下,太平天国的脚步终于冲出广西,走向全国。
  
  这下子纸包不住火,清廷大怒。一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清军将领为推卸责任,加上嫉妒张国梁的战功,纷纷向中央打小报告声称张国梁本就是土匪出身,有通敌嫌疑。而在这场围剿中还算有点成绩的向荣比较清醒,他欣赏张国梁,一力担保。感激下的张国梁以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向荣,自然也学会了老哥哥们的官场恶习。此后在追击太平军的数年“苦战”中,张国梁不去和太平军精锐的突前部队交战,只是偷袭太平军的殿后部队,时时抄掠数千老弱病残,因此上立功无数,声誉鹊起。由广西而湖南,由湖南而湖北,由湖北而江苏,张国梁一路尾随太平军,一路收复被太平军攻克后又丢弃的城市;一路捷报频传,一路看着太平军不断发展壮大;一路升官进爵,一路看着太平军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张军门大概是大清朝对太平天国崛起历史最权威的知情人了。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南重镇南京,宣布定都于此,其后派大军猛将西征北伐,正式与大清朝分庭抗礼。跟在太平军屁股后头一路游山玩水的向荣和张国梁也在南京朝阳门(现中山门)外的孝陵卫建营筑垒,即江南大营,对天京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略围困。
  
  既然与太平军正面为敌了,张国梁也是使出了真本事。在攻打太平军在钟山的营垒时,张国梁亲自冲锋,被炮火击伤手指。统治摇摇欲坠的大清朝简直把张国梁当成了太平军的克星,咸丰皇帝亲自下诏询问伤势,派人送药给他治疗。感激涕零的张国梁不知是计,更是玩命的与太平天国为敌。在当向荣的副手数年中,由于老大哥向荣的知人善用,张国梁表现相当凶悍,与太平军交战几不落下风,在大江南北数十万八旗绿营劲旅中声名远扬,清军中流传“杀贼江上江水红,向公黑虎张公龙;钟山大战疾风雨,张公生龙向公虎。”的歌谣。
  
  清史稿也记载“时大江南北诸军,贼所尤畏者,惟国梁一人。贼势忽南忽北,多方肄我,皆牵制国梁之计,果为所败”。但清廷积弊已久,清军内部矛盾重重,不是张国梁一个人的奋战就能挽回整体颓势的。
  
 咸丰六年,在东王杨秀清的策划下,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几位天国名将协同作战,采用声东击西的计策诱敌出洞,晕头转向的清军组织混乱,只靠一个张国梁来回接应,结果就是被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阶段,而清廷的江南大营主将,钦差大臣向荣在张国梁的保护下拼死突围到丹阳,一时想不开上吊自杀
  
  向荣自杀后,张国梁的快乐日子也到了头。接替向荣的钦差大臣和春奉命重建江南大营。和春是旗人,也和张国梁一样做向荣的副手,但其为人贪婪无能,不堪治军的名声朝廷内外皆知。为什么让和春这种人担当如此重任呢?原来对汉人没有偏见的权臣肃顺本来已经向咸丰皇帝建议由张国梁接手江南大营,咸丰皇帝也将答应,但有大臣反映张国梁出身不好:“究系反贼投诚,其心叵测”,咸丰皇帝马上改变了主意,把江南大营交给了自己的同族亲信。
  
  张国梁与和春平级时已经在明争暗斗,此次煮熟的鸭子飞了,风闻内幕的张国梁当然气愤不已,而和春也是抓住机会就给老张小鞋穿。因此虽说此时太平天国方面发生了自相残杀的惨剧-天京事变,但面对如此良机,“骁勇无敌,江南恃为长城”的张国梁却受到和春的掣肘,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去大干一场。情知清廷对自己仍有猜疑的张国梁心中怏怏不满,而自己手上沾满起义者的鲜血,想回头也是不可能的,真可谓毫无退路。在沉重的压力下,张国梁砍下一根手指寄回家中,意思是这根手指是在咸丰皇帝的御药关怀下痊愈的,自己决不能使它落到敌人手里,借以表达自己与太平天国势不两立的决心。可惜即使用如此手段向清廷卖好,和春的位子还是坐的稳稳的。张国梁虽然连续取得了攻陷太平天国重镇句容,高资,秣陵关,镇江的战绩,仍旧郁郁不得志。
  
  战机一瞬即逝。天京事变后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在整合了内部矛盾后重新崛起。咸丰十年,忠王李秀成与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精诚合作,采用佯攻杭州围魏救赵之计二破扬州的江南大营。清军主将和春丢弃江南大营逃跑。听闻江南大营失陷,身在镇江的张国梁长叹:“八年心力,毁于一旦!”后领军驰至丹阳,纵马与太平军血战,身中多创自知不免,在向北京方向大呼“臣已尽力!”后,张国梁连人带马跳入长江中自杀,连尸骨都无觅处;多亏了敌人忠王李秀成,在丹阳南门护城河里找到张国梁的尸体,以礼安葬,一代名将才入土为安。李秀成在天国失败被俘后回忆此事,曾说道:“两囯交兵,各扶其主,生与其为敌,死不与其为仇,此是恤英雄之心”。
  
  那位和春大人的结局,可是比张国良大人风光得多。陷在太平军的精兵包围圈中的他,终于发挥出战斗潜能,拼死杀出奔逃至常州,半路还从马上跌下摔得半死。心灰意冷的和春知道自己再活下去也大罪难逃,索性以烧酒吞生鸦片,自杀身亡。清廷竟讳败为胜,将畏罪自杀的八旗名将和春说成是“血战捐躯”,谥忠壮,追赠二等男爵,和同样“血战捐躯”的张国梁附祀江宁昭忠祠,。
  
  假设张国梁在九泉之下有灵,得知还要与害死他的和大人当邻居,哥俩坐在一块享受冷猪肉,你说他会不会郁闷?
大清盛事之悲惨的改革者肃顺


作者:常山日月

  肃顺:悲惨的改革者
  
  咸丰十一年七月,皇帝驾崩,临死前将大清江山托付给肃顺等八人,请他们好好照顾幼帝同治。孰知不到三个月后,慈禧便联合恭亲王发动一场祺祥政变,收拾掉先皇钦命的顾命八大臣,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垂帘听政。作为他们头号政敌的肃顺,在官方的史书上自然成了专横跋扈的权奸,连一百年后的电影《垂帘听政》里他也是个白脸奸臣的形象。而民间的野史笔记也编排出各种段子来寒碜肃顺,比如《奴才小史》就以相当八卦的手法描述了肃大人不光彩的出身:大清郑亲王乌尔恭阿于道光年间某日在亲王府附近见到一位美女,大为艳羡下找来自己的心腹包衣(家奴)姓赵者商议,赵某探得虚实后报告主子说:这一家子是回族人,父亲是开草料铺的,这个女儿不巧已经订婚了,如主子要得到这个女子,须得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乌尔恭阿大呼妙计,随即假装将赵某某革职赶出王府。赵某就在附近买了房子,做了回族美女家的邻居,,当赵某得知美女的父亲欠外债无力偿还下,很慷慨的帮助他们偿还了债务,感激的回族父女把赵某当成了恩人。孰料这个赵大恩人竟指使一些流氓混混当街调戏这个美女,又派人散布闲言碎语说此女放荡,其未婚夫信以为真下要求退婚,美女之父知道女儿清白并不答应。时为九门提督,负责主管京城治安的乌尔恭阿一不做二不休,滥用国家公权力,当即在监狱中串通了个大盗,授意此人诬陷美女之父就是销赃的窝主。稀里糊涂的美女之父被传讯时自然喊冤,谁知赵某已经事先把赃物埋藏在美女家里,被衙役搜出,证据确凿下,美女之父和大盗一起被处斩。
  
  父亲本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死后美女家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而未婚夫也和这个大盗亲家退了婚,唯有邻居赵恩人仍时时给予美女娘俩接济。眼看时机成熟,赵某做媒提议把美女嫁给郑亲王做小妾,美女母女自觉家破人亡还能嫁入如此大户人家,自是求之不得。一年后,这位回族美女就为乌尔恭阿生了一个六少爷,即肃顺是也。
  
  《近代名人小传》则把肃顺描绘成一个典型的八旗子弟:肃顺少年时不学无术,只是整天斗鸡遛鸟,骗吃混喝,他的亲戚朋友都鄙视他为人无赖,少有和他来往的,唯有同学墨裕可怜肃顺。恰逢寒冬某日,肃顺盘着辫子反披羊皮大褂,在街头上牵着条狗和墨裕相遇。墨裕皱着眉头对老同学说:你自己看看这个样子像什么啊。肃顺答道:无赖啊。墨裕道:无赖很光荣吗。答曰:我无事可以依赖,这就叫无赖。墨裕道:那我保奏你去做官,为君找个依赖如何。肃顺以为墨裕拿自己寻开心,掉头就走,自此不再和墨裕来往。
  
  其实肃顺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身为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又怎么可能会穷困潦倒连官都做不上呢,可见以上两则故事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反向理解的话,我们大概可以得知肃顺的形象在晚清人心中是极其不堪的。咸丰皇帝居然会选这么个不堪的人来托孤,是不是头壳坏了?
  
  非也非也。事实上肃顺思想开明,博闻强记,是晚清宗室大臣中少有的改革派,虽是贵族出身,却是凭借自身过硬的政治能力一步步从基层做起,最终成为咸丰皇帝所宠任的大臣的。
  
  肃顺在担任户部尚书时使用铁腕整顿户部(相当于今日财政部)的贪污腐败,不留情不受托,杀了一批大贪,关了一批小贪;他敢于打破清代二百年来不信任汉人的陈规,鼓励咸丰放手任用汉人将领。曾国藩等众多湘淮军将领就是经他在咸丰皇帝面前力保才得以掌握东南军政大权,进而镇压了太平天国这一古代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他具有现代政治家的风度,唯才是举,不论左派(“清流”)右派(“洋务派”),只要是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知识分子,都纳入他的智囊团,礼敬有加,关怀备至。其幕府中人才济济,杰出人物“肃门五君子”中的高心夔、王闿运、龙汝霖、李榕和黄锡焘个个都是晚清属的着的大才子,大学问家;他关心洋务,强烈要求咸丰皇帝将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欺上瞒下、丧权辱国的耆英斩首。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肃顺与俄使伊格那提也夫谈判,严词拒绝沙俄对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侵略要求,把未经批准互换的《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宣布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祺祥政变后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洋务派政策实际上大部分是肃顺洋务思想的延续。在那个时代,具有如此眼光和能力的肃顺,实在令人佩服。
  
  肃顺之所以在朝廷民间落了里外不是人的下场,关键在于他性太刚,太刚就易折,更易得罪人。肃顺在秉政时,对待各部官吏态度极其恶劣,简直像对待家奴一样。然而他粗暴的对象仅限于满族旗人,对待汉员他的态度则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圈。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八旗创立以来,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所有在旗之人都是定期领饷吃皇粮的。八旗全体成员均由国家供养,除了养在编的官兵,还要养他们的家属,包括那些因兵额有限而成为闲散人员的八旗男丁。可见八旗子弟无论兵民,不农、不工、不商、不牧,也照样能坐收渔利,所谓铁杆庄稼,旱涝保收是也。
  
   有人说:在那个时代,当兵不是义务,而是权利。八旗的规矩是“五口为户,户出一丁为兵”。按十几万的兵额来推算,京旗的总人口应在60万以上。这么多张嘴,长年累月地吃下去,再富有的国家也会被吃穷。
  
   八旗子弟从扬鞭跃马演变为提笼溜鸟, 老舍替八旗子弟画过一幅入木三分的肖像:“在满清的末几十年,旗人的生活好像除了吃汉人所供给的米,与花汉人供献的银子而外,整天整月的都消磨在生活的艺术中。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们会唱二簧、单弦、大鼓与时调。他们会养鱼、养鸟、养狗、种花和斗蟋蟀。他们之中,甚至也有的写一笔顶好的字,或画点山水,或作些诗词—至不济还会诌几套相当幽默的悦耳的鼓儿词。他们没有力气保卫疆土和稳定政权,可是他们会使鸡鸟鱼虫都与文化发生了最密切的关系……就是从我们现在还能在北平看到的一些小玩艺儿中,像鸽铃、鼻烟壶儿、蟋蟀罐子、鸟儿笼子、兔儿爷,我们若是细心的去看,就还能看出一点点旗人怎样在微小的地方花费了最多的心血。”
  
  
  肃顺经就常跟人说道:“咱们旗人浑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枝笔利害得很!”这种轻满重汉的“满奸”行为甚至发展到肃大人受贿,也只受旗人的,不受汉人不说还经常自掏腰包资助汉人中有才者。而肃顺鉴于当时的八旗子弟已经完全堕落成为一个吸取民脂民膏的废物集团,建议皇上削减国家对旗人的福利一事,打破旗人的铁饭碗,更成为他被广大八旗子弟切齿痛恨的导火线。
  
  得罪光自己的同族人还不算,肃顺又把两宫皇太后得罪了。
  
  这事得从咸丰十年皇帝带领臣下去承德“扫墓”说起,9月22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咸丰皇帝匆匆布置恭亲王奕欣和洋人周旋,自己快马加鞭逃往“避难山庄”。不过皇家规矩多,避难不雅观得换个说法,例如这次就说是去扫墓。
还有没?不过瘾啊~
:') :') :o
肃顺对不平等条约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正史中很多东西都不存在了,记录给故意摸掉或者偷换了。
一向以来,史书都是统治阶级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