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旋试飞的艰险 ------ 从雷强访谈录,说到J20失速尾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26:14


失速和尾旋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概念。在飞行中,当飞机的迎角达到最大,升力突然减小,这时就称为失速。失速如不能及时改出,就要进入尾旋,也称螺旋。由于失速所引起的尾旋称为失速尾旋,是空中飞行的一大杀手,所造成的事故占全世界军机失事率的30%以上。所以,这是一个倍受世界航空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任何一种军机必须进行的高危试飞科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寻找正确改出的操作方式。

  

[以下为雷强进行J7尾旋试飞的描述,摘自本人以前保存的文章《雷强访谈录》] :{:soso_e163:}

记者:您刚才提到在俄罗斯学习三角翼飞机尾旋改出的时候,特别惊险刺激,您能具体谈谈吗?

雷强:当时我们去俄罗斯学习这种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地改出,俄国教官就问我们说,你们飞这个项目怕不怕死?我们说很怕死。他说,怕死就对了,飞这个项目没有不怕死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旦进入尾旋究竟能不能出得来。类似歼-7这样的飞机进行尾旋,之所以很危险,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从前的歼-5、歼-6飞机都可以通过保持驾驶杆中立、脚蹬中立和驾驶杆横向中立的“三中立”法顺利改出尾旋,而三角翼飞机则不行。他进入螺旋以后是不规则的,不是像人们常见的那样俺固定方向一圈圈转着圈子往下掉,而是极其猛烈的正转抖动->反转,反复进行。飞机一旦进入尾旋,一开始还很像通常的尾旋,转着圈掉高度;然后就会突然停了下来,飞机在空中不旋转了,开始剧烈抖动;然后又突然猛地改变方向,向相反方向开始旋转。就这样正、反、正、反反复交替着一边旋转一边掉高度。在抖动的飞机突然启动开始反方向旋转的时候,有巨大的侧向过载——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侧向过载,因为人体的血管、骨骼都是按照承受重力来分布的,几乎不能承受多大的侧向力。这时候人异常痛苦,浑身难受极了。歼-7一进入螺旋,这种疯狂的甩动特别剧烈,飞机就像野马一样,先是哗啦啦的剧烈震动,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颠出来了一样,然后又“咣”一下开始旋转,然后又停下来震动,然后又“咣”一下向相反方向猛甩出去……飞完以后,每个试飞员的肩带和皮肤接触的部分全部都是淤血,后背也一大片全是淤血——在座椅靠背上蹭的!当年苏联人要研究三角翼飞机的尾旋,要找飞行员进入尾旋,然后坚持一段时间再改出以收集数据,我记得好像就是要求在里面转3个圈,硬是没人敢接任务,勉强硬着头皮接下任务的人也没能坚持到最后,半路上就改出了——人太痛苦了!后来俄罗斯人付出了大量血的教训后终于找到可靠的改出办法——最强方法,即向着增强旋转的方向压杆,向削弱旋转的方向蹬舵,这样,在飞机旋转的时候升降副翼上才能产生与旋转趋势相反的力矩,逐渐改出尾旋。但那也是相当痛苦的,我有一次从10000米开始进入尾旋,到5000米才改出——每转一圈掉400米高度,换句话说我在里面转了10几个圈!

这是一段反映失速尾旋状态的Lock On模拟飞行游戏视频:{:soso_e163:}




当前,正在紧锣密鼓试飞的J20,必定要面临和实施这个试飞科目。

从目前网上已披露的资料来看,相关的失速尾旋试飞工作早已展开。但却是在一个自由飞模型上首先开始的(见图)。
照片上的西安美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注册的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和模拟仿真高技术企业。
由图可见,阎良已开始着手J20的试飞工作。而从实机尚在CF,暂时用模型进行试验这一点来看,YL目前仅接手前期的一些工作。
几架高仿真模型,能基本取代有人驾驶的失速尾旋试飞吗?正常情况下,J20需要多少架次试飞来完成这个科目?
据坊间传说,YL试飞院将在下半年接到一架J20实机。如能实现,则能YL与CF两边分工,势必加快各项试飞科目的进度。



失速和尾旋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概念。在飞行中,当飞机的迎角达到最大,升力突然减小,这时就称为失速。失速如不能及时改出,就要进入尾旋,也称螺旋。由于失速所引起的尾旋称为失速尾旋,是空中飞行的一大杀手,所造成的事故占全世界军机失事率的30%以上。所以,这是一个倍受世界航空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任何一种军机必须进行的高危试飞科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寻找正确改出的操作方式。

  

sswcgc.jpg (8.23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6-23 03:29 上传



[以下为雷强进行J7尾旋试飞的描述,摘自本人以前保存的文章《雷强访谈录》] :{:soso_e163:}

记者:您刚才提到在俄罗斯学习三角翼飞机尾旋改出的时候,特别惊险刺激,您能具体谈谈吗?

雷强:当时我们去俄罗斯学习这种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地改出,俄国教官就问我们说,你们飞这个项目怕不怕死?我们说很怕死。他说,怕死就对了,飞这个项目没有不怕死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旦进入尾旋究竟能不能出得来。类似歼-7这样的飞机进行尾旋,之所以很危险,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从前的歼-5、歼-6飞机都可以通过保持驾驶杆中立、脚蹬中立和驾驶杆横向中立的“三中立”法顺利改出尾旋,而三角翼飞机则不行。他进入螺旋以后是不规则的,不是像人们常见的那样俺固定方向一圈圈转着圈子往下掉,而是极其猛烈的正转抖动->反转,反复进行。飞机一旦进入尾旋,一开始还很像通常的尾旋,转着圈掉高度;然后就会突然停了下来,飞机在空中不旋转了,开始剧烈抖动;然后又突然猛地改变方向,向相反方向开始旋转。就这样正、反、正、反反复交替着一边旋转一边掉高度。在抖动的飞机突然启动开始反方向旋转的时候,有巨大的侧向过载——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侧向过载,因为人体的血管、骨骼都是按照承受重力来分布的,几乎不能承受多大的侧向力。这时候人异常痛苦,浑身难受极了。歼-7一进入螺旋,这种疯狂的甩动特别剧烈,飞机就像野马一样,先是哗啦啦的剧烈震动,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颠出来了一样,然后又“咣”一下开始旋转,然后又停下来震动,然后又“咣”一下向相反方向猛甩出去……飞完以后,每个试飞员的肩带和皮肤接触的部分全部都是淤血,后背也一大片全是淤血——在座椅靠背上蹭的!当年苏联人要研究三角翼飞机的尾旋,要找飞行员进入尾旋,然后坚持一段时间再改出以收集数据,我记得好像就是要求在里面转3个圈,硬是没人敢接任务,勉强硬着头皮接下任务的人也没能坚持到最后,半路上就改出了——人太痛苦了!后来俄罗斯人付出了大量血的教训后终于找到可靠的改出办法——最强方法,即向着增强旋转的方向压杆,向削弱旋转的方向蹬舵,这样,在飞机旋转的时候升降副翼上才能产生与旋转趋势相反的力矩,逐渐改出尾旋。但那也是相当痛苦的,我有一次从10000米开始进入尾旋,到5000米才改出——每转一圈掉400米高度,换句话说我在里面转了10几个圈!

这是一段反映失速尾旋状态的Lock On模拟飞行游戏视频:{:soso_e163:}




当前,正在紧锣密鼓试飞的J20,必定要面临和实施这个试飞科目。

从目前网上已披露的资料来看,相关的失速尾旋试飞工作早已展开。但却是在一个自由飞模型上首先开始的(见图)。
照片上的西安美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注册的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和模拟仿真高技术企业。
由图可见,阎良已开始着手J20的试飞工作。而从实机尚在CF,暂时用模型进行试验这一点来看,YL目前仅接手前期的一些工作。
几架高仿真模型,能基本取代有人驾驶的失速尾旋试飞吗?正常情况下,J20需要多少架次试飞来完成这个科目?
据坊间传说,YL试飞院将在下半年接到一架J20实机。如能实现,则能YL与CF两边分工,势必加快各项试飞科目的进度。

20-f.jpg (51.7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6-23 03:53 上传

尾旋科目是不是要到试飞后期才做的吧?
没有机翼和尾翼的UFO是怎么高速飞行的呢。。
这段cg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个试飞动作有多危险,光听试飞员讲说这个压力极大,感觉大地扑过来
猛料啊!
四妹的鸭翼对尾旋改出是否有较大帮助
黑丝的改出思路应该和歼七差不多吧~
从视频上看,从2500米掉到200多米,真的是考验飞行员的毅力和心理素质啊。
致敬!
那不是CG,那是Lock On FC2,模拟飞行游戏。


{:soso_e176:}

----[视频]----

国内最有名的一次低空失速尾旋险情 —— 临危不惧 生死6秒

  2006年5月20日12时,西安郊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机场一片忙碌,正飞的几架飞机中,有一架是特级试飞员李中华用K8V变稳飞机带飞空军第四试飞大队试飞员梁建峰,进行变稳飞机模拟在研新机“驾驶员诱发震荡敏感等级”科目的试验。12时22分,飞机突然向右侧剧烈偏转,机头向右上方仰起后向下滚转,瞬间由大侧滑进入“倒扣、下降”状态,地面“呼呼呼”地迎面扑来,而且还伴有机头的左右大幅度摆动。“不好!飞机可能进入尾旋。”李中华意识到自己遇上了重大险情。此时飞机距地面仅有400米高度,坠毁仅需几秒钟。梁建峰下意识地喊道:“啊!飞机不行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李中华处变不惊,头脑十分清醒,考虑到梁建峰对飞机不熟悉,他一边大喊“你不要动,叫我来!”一边立即放下起落架,又迅速采取应急处置。在按正常处置切断变稳系统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后,他马上转换思路,他左右手齐动,先后关闭了变稳机控制系统电源、变稳计算机电源、变稳显示系统电源以及总电源,终于使飞机恢复了手动操纵。此时,飞机距地面只有200米了!从发现故障到排除、改出,李中华仅仅用了6秒钟。

  在机上电源完全消失、各种仪表全部无显示的情况下,李中华以高超的飞行技艺将飞机带回地面。现场的试飞专家、试飞院高级顾问张克荣激动地说:“这次险情发生得突然,危险性极大,如果不是李中华技术过硬、心理素质过硬,进行了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置,是肯定要摔飞机的。李中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架经济价值极高的变稳飞机,更是数十年来科研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30分钟后,李中华在众人惊诧和敬佩的目光中再次走向飞机,驾机升空,去完成另一次科研试验。
http://www.cpd.com.cn/gb/jcwz/2010-09/29/content_1415725.htm









飞越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死亡陷阱
——功勋飞行员李中华与死神“对阵”

  长期以来,失速尾旋一直被国产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困扰着航空兵部队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因为飞机一旦进入失速尾旋状态,常常导致机毁人亡。因而,失速尾旋被世界航空界称为"死亡陷阱"。刚从国外学习归来的李中华,就被选入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攻关组。

  在国外,李中华已数次经历了失速尾旋的考验,对失速尾旋的风险与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国内,他听到过部队飞行员由于没有处置失速尾旋的经验,从而导致严重事故的案例。李中华下定决心,要为部队扫除这只影响飞行安全的"拦路虎"。在充分的准备后,突破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极限的战役开始了。

  一架国产某型战机跃升至万米高空,座舱内李中华稳定了一下情绪,收油门至"慢车"位置,迅速蹬左舵,同时一把拉杆到底。战机立即像被激怒的雄狮,机身剧烈地抖动,并伴随机头突然上仰,飞机向下翻滚起来。李中华感到像骑在了疯狂的狮背上,突然被抛向空中,头撞在座舱盖上,而飞机高速向下翻滚,发出一阵阵怪叫--这就是"死亡陷阱"。

  "1圈……3圈……6圈……"后舱试飞员一下一下地数着翻滚圈数。李中华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必胜的信心,此时感到浑身是胆,在飞机达到极限后,他毫无惧色地立即以全身力气推杆向中立位置,转过身后又向下偏转。李中华眼疾手快,迅速蹬右舵到底……飞机顺从地摆动双翼停止"发怒"。李中华顺势加大油门,"轰"的一声,飞机改平冲向天际。正飞尾旋被他们征服了。

  失速尾旋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正飞尾旋和倒飞尾旋两种,后者是"死亡陷阱"最残酷的魔法。

  李中华他们再次驾机升到万米高空。李中华完成操作后,飞机缓慢下沉,并进入加速滚转。此时发动机发出刺耳的怪叫,突然间随着滚转的加剧,发动机转速表为零。"不好,发动机停车!"后舱试飞员说。滚转状态的飞机又失去动力,这是真正的"鬼门关"。多年与失速尾旋进行较量的李中华此时镇定自若,他和战友有条不紊地按"特情预案"操纵着飞机。当飞机距地面6000米时。他们改出了"倒飞"状态。伴随一声轰响,飞机空中起动成功,"死亡陷阱"被他们突破了!

  当李中华他们走下机舱时,满头白发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失速尾旋总工程师含着热泪紧紧抱住李中华激动地说:"我研究了近30年的课题,今天终于全部攻克了,你们真了不起!"此次试飞的成功,终于填补了我国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的空白。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 ... /77133/5281857.html

{:soso_e163:}


{:soso_e176:}

----[视频]----

国内最有名的一次低空失速尾旋险情 —— 临危不惧 生死6秒

  2006年5月20日12时,西安郊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机场一片忙碌,正飞的几架飞机中,有一架是特级试飞员李中华用K8V变稳飞机带飞空军第四试飞大队试飞员梁建峰,进行变稳飞机模拟在研新机“驾驶员诱发震荡敏感等级”科目的试验。12时22分,飞机突然向右侧剧烈偏转,机头向右上方仰起后向下滚转,瞬间由大侧滑进入“倒扣、下降”状态,地面“呼呼呼”地迎面扑来,而且还伴有机头的左右大幅度摆动。“不好!飞机可能进入尾旋。”李中华意识到自己遇上了重大险情。此时飞机距地面仅有400米高度,坠毁仅需几秒钟。梁建峰下意识地喊道:“啊!飞机不行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李中华处变不惊,头脑十分清醒,考虑到梁建峰对飞机不熟悉,他一边大喊“你不要动,叫我来!”一边立即放下起落架,又迅速采取应急处置。在按正常处置切断变稳系统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后,他马上转换思路,他左右手齐动,先后关闭了变稳机控制系统电源、变稳计算机电源、变稳显示系统电源以及总电源,终于使飞机恢复了手动操纵。此时,飞机距地面只有200米了!从发现故障到排除、改出,李中华仅仅用了6秒钟。

  在机上电源完全消失、各种仪表全部无显示的情况下,李中华以高超的飞行技艺将飞机带回地面。现场的试飞专家、试飞院高级顾问张克荣激动地说:“这次险情发生得突然,危险性极大,如果不是李中华技术过硬、心理素质过硬,进行了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置,是肯定要摔飞机的。李中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架经济价值极高的变稳飞机,更是数十年来科研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30分钟后,李中华在众人惊诧和敬佩的目光中再次走向飞机,驾机升空,去完成另一次科研试验。
http://www.cpd.com.cn/gb/jcwz/2010-09/29/content_1415725.htm




K8V.jpg (39.4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6-23 09:15 上传






飞越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死亡陷阱
——功勋飞行员李中华与死神“对阵”

  长期以来,失速尾旋一直被国产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困扰着航空兵部队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因为飞机一旦进入失速尾旋状态,常常导致机毁人亡。因而,失速尾旋被世界航空界称为"死亡陷阱"。刚从国外学习归来的李中华,就被选入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攻关组。

  在国外,李中华已数次经历了失速尾旋的考验,对失速尾旋的风险与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国内,他听到过部队飞行员由于没有处置失速尾旋的经验,从而导致严重事故的案例。李中华下定决心,要为部队扫除这只影响飞行安全的"拦路虎"。在充分的准备后,突破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极限的战役开始了。

  一架国产某型战机跃升至万米高空,座舱内李中华稳定了一下情绪,收油门至"慢车"位置,迅速蹬左舵,同时一把拉杆到底。战机立即像被激怒的雄狮,机身剧烈地抖动,并伴随机头突然上仰,飞机向下翻滚起来。李中华感到像骑在了疯狂的狮背上,突然被抛向空中,头撞在座舱盖上,而飞机高速向下翻滚,发出一阵阵怪叫--这就是"死亡陷阱"。

  "1圈……3圈……6圈……"后舱试飞员一下一下地数着翻滚圈数。李中华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必胜的信心,此时感到浑身是胆,在飞机达到极限后,他毫无惧色地立即以全身力气推杆向中立位置,转过身后又向下偏转。李中华眼疾手快,迅速蹬右舵到底……飞机顺从地摆动双翼停止"发怒"。李中华顺势加大油门,"轰"的一声,飞机改平冲向天际。正飞尾旋被他们征服了。

  失速尾旋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正飞尾旋和倒飞尾旋两种,后者是"死亡陷阱"最残酷的魔法。

  李中华他们再次驾机升到万米高空。李中华完成操作后,飞机缓慢下沉,并进入加速滚转。此时发动机发出刺耳的怪叫,突然间随着滚转的加剧,发动机转速表为零。"不好,发动机停车!"后舱试飞员说。滚转状态的飞机又失去动力,这是真正的"鬼门关"。多年与失速尾旋进行较量的李中华此时镇定自若,他和战友有条不紊地按"特情预案"操纵着飞机。当飞机距地面6000米时。他们改出了"倒飞"状态。伴随一声轰响,飞机空中起动成功,"死亡陷阱"被他们突破了!

  当李中华他们走下机舱时,满头白发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失速尾旋总工程师含着热泪紧紧抱住李中华激动地说:"我研究了近30年的课题,今天终于全部攻克了,你们真了不起!"此次试飞的成功,终于填补了我国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的空白。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 ... /77133/5281857.html

{:soso_e163:}
lock on尾旋我也飞过,大概是从2万英尺掉到5000英尺左右,疯狂开加力啊,挺吓人的,有时候低空格斗时不小心进入尾旋就直接跳伞了
据说高人都是半夜起来撒尿
中南海保镖 发表于 2011-6-23 08:52
据说高人都是半夜起来撒尿
乃照片上那位离四妹最近的爆尿之人,可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迎着摄象机镜头;P



几位J20试飞员的尾旋飞行经验{:soso_e100:}  


突破“死亡陷阱”:我国成功完成新失速尾旋试飞培训任务 —— 来源:中国航空报

     失速尾旋一直被国产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困扰着我军航空兵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飞机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状态,就会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并呈麻花状坠落,常常导致机毁人亡。据统计,在世界航空史上,作战飞机失事的原因中有41%是进入尾旋造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对失速尾旋的研究和试飞培训备受世界航空界关注。     速尾旋被世界航空届誉为“死亡陷阱”,它像迷雾一样难以捉摸。
    2009年3至4月间,我国在停滞了10年之后再次启动了失速尾旋试飞培训,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飞影响深远,不但是培养空军高素质试飞员的一个新起点,也对我国今后进一步探索失速尾旋禁区、提高试飞能力、提升空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承担本次试飞任务的是中航工业试飞院。驻试飞院空军某试飞团派出了飞行大队大队长李刚以及试飞员李吉宽、孙政雄执行此次任务,他们是我国非常优秀的试飞员,目前还承担着多种国家重点型号的试飞任务。
    试飞:险象环生
    2009年3月23日,李刚和李吉宽驾驶国产歼教七417号飞机进行首次大迎角试飞,动作设计为平飞状态下失速。
    在万米高空,试飞员们操纵飞机逐渐降低速度,当速度降到240公里/小时左右时,飞机操纵开始变得吃力。随着速度继续降低,飞机机头向上抬起,迎角变大,进入失速状态。此时试飞员持续的误操纵后(模拟飞行员在失速时失误的操纵动作),飞机进入了正尾旋——“死亡陷阱”!
    试飞员感到,进入尾旋后,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旋涡,飞机像拧麻花一样被吸入深渊,加之由于飞机飞快旋转,座舱外的景物变得扑朔迷离,令人异常恐惧。此时,由于飞机是向右滚转,没有受过训练的飞行员会下意识地向左压杆,以改平坡度,而这样做其实会使飞机尾旋动态更加剧烈。正确的操纵应是平舵、杆中立,如果尾旋还不能停止,可以压顺杆。由于受过严格训练,两名试飞员克服巨大的正过载带来的超过身体两倍重量的压力,迅速调整好状态,保持15秒持续误操纵后,采取平舵、推杆中立等一系列动作,飞机终于改出尾旋。
    第一次尾旋试飞成功后,试飞员们信心倍增,同时他们也体会到,歼教七的失速特性和前人的分析评述很相似,更加说明试飞必须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
    4月1日,是本次试验的第11架次大迎角试飞,孙政雄是前舱,李刚是后舱。为防范意外,按规定,两人在起飞线上又仔细观察了空中点火电门位置,熟悉了跳伞程序,并演示了好几遍空中启动动作。12时12分,歼教七417号飞机腾空而起,冲向万米高空。
    这次的尾旋进入方法是大速度时误操纵进入。到达指定空域后,试飞员们收油门降低飞行速度,当表速220公里/小时左右时,飞机进入失速,此时飞机的迎角为-20度。随后,试飞员柔和向正后方拉杆到底,同时蹬右舵到底,飞机在气动力的作用下先向右偏,但随即又在耦合力的作用下向左滚转,飞机随即进入倒飞尾旋。
    从事飞行的人都知道,进入这种尾旋是非常危险的。两名试飞员在倒飞尾旋中,巨大的负过载将身体往上提,虽然他们身上绷着安全带,但身体是倒挂在座舱中,头直接顶在舱盖上。然而,更凶险情况还在后面。就在两名试飞员身体倒立,感到天旋地转的时侯,飞机突然发出“吭、吭”两声,李刚在耳机中听到孙政雄在前舱喊到“停车了!”原来,飞机由于是在倒飞尾旋中,迎角达到了-55度,发动机进气量本来就不足,加之歼教七飞机机头前有一根空速管,这种状态下进一步阻碍了进气,造成发动机缺氧被“憋死”。倒飞尾旋加空中停车,李刚和孙政雄遭遇了连环险情。
    两名试飞员由于对尾旋有着深刻的理解,加之经验丰富,此时并没有慌乱,迅速采取了倒飞尾旋的改出方法——平舵、杆中立。此刻,试飞员们是以秒计算时间的,1秒、2秒、3秒……每一秒,试飞员们都感觉从未有过的“漫长”,因为试飞员们此刻正处在身体倒立而且不断翻滚的状态,身上的安全带被绷得“吱、吱”响,座舱外天昏地暗,阴风怒嚎。终于,飞机在5秒钟后改出了尾旋,试飞员们迅速收油门,降低飞机高度,将发动机放置停车位,保持空滑状态,以俯冲姿态增加飞机的速度,为空中启动创造条件。
    试飞员一边准备进行空中启动,一边将情况报告给地面指挥员。指挥员指示:“高度8000,可以启动”。试飞员在启动前非常冷静,没有忘记此时还要利用飞机的空滑惯性先将发动机内的余油清除掉。因为发动机停车后,供油系统还在供油,如不清除余油,将会影响空中启动。随后,孙政雄按照地面演示多次的动作,在表速550公里/小时时打开了空中点火电门,只听见飞机发动机哼出像男低音一样“嗯”声,并且不断提高。3秒钟后,孙正雄将油门推到慢车位置,发动机转速平稳上升,他随后柔和地移动油门,检查发动机工作状态。至此,飞机空中启动一次成功,发动机重新发出巨大的轰鸣,这种声音,是试飞员心中最优美的交响乐,它代表着生命和希望。
    当天,李刚和孙政雄又进行了一次大迎角试飞,在迎角为-40度时,虽然试飞员做好了准备,但飞机还是在惯性下再次进入倒飞尾旋并再次空中停车。又经过一番“空中搏杀”,两名试飞员安全返回地面。走下飞机,李刚还在用手比划着动作,他对课题组人员讲道:“下次做动作的时间如果再提前一点,就可以防止飞机进入倒飞尾旋”。
    从3月13日开始至4月20日,歼教七飞机失速尾旋试飞员培训任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在此过程中,试飞员先后完成了失速、失速后短暂误操纵、失速后持续误操纵、过失速旋转、尾旋、深度失速尝试等不同情况的改出方法,开辟了我国失速尾旋试飞的新纪元。
    保障:反尾旋伞
    失速尾旋一直被国产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困扰着我军航空兵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飞机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状态,就会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并呈麻花状加速坠落,常常导致机毁人亡。据统计,在航空史上,作战飞机失事的原因中有41%是进入尾旋造成的。仅美国和俄罗斯在失速尾旋项目的试飞中,就损失过几十架飞机,数十名试飞员因此付出了生命,我国也多次发生因失速尾旋而导致的严重飞行事故。也正因为如此,“失速尾旋”也是一个备受世界航空界关注的问题,各国一直在进行探索和研究。尾旋包括正飞尾旋、倒飞尾旋,正飞尾旋又分为落叶飘、过失速旋转、平尾旋、陡尾旋等,每一种状态都非常复杂。
    我国的失速尾旋试飞之所以停滞了10年,主要原因是试飞风险太大,即便是经验相当丰富的试飞员,也会因为尾旋的极端复杂性而发生改出失败的情况。因此相关保障设施,特别是“反尾旋伞”的研制必须配套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在失速尾旋领域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试飞院掌握了一整套改出尾旋的方法。1999年4月,试飞英雄李中华和空军特级试飞员李存宝分别成功从正飞尾旋和倒飞尾旋中改出,突破了空中禁区,填补了我国航空领域的空白。试飞的成功还进一步拓展了国产战机的性能,增强了部队飞行员处置失速尾旋的信心。李中华为此曾发表多篇试飞论文,并提出:“失速尾旋风险很大,但并不可怕。作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必须有能力应付这种复杂的情况,更要有信心突破这一禁区”。 但当年由于关键的保障措施没有到位,试飞没有深入下去。
    经过17年的潜心研究,试飞院终于在2007年研制成功了“反尾旋伞”。尾旋中,由于飞机的速度相对较慢,飞机的运动是以旋转为主,飞机改变状态的能力较小,但是,飞机要改出尾旋却需要相当大的力。飞机装备了“反尾旋伞”后,当飞行员无法正常从尾旋中改出时,可以通过座舱内的发射按钮打开反尾旋伞。此时,装在飞机尾部的“反尾旋伞”会被小火箭带出,巨大的伞张开后,产生很大的牵引力,瞬间改变飞机的空中姿态,直接将飞机从尾旋中“拽出”。飞行员控制将伞抛掉后,飞机会进入正常的俯冲状态,从而退出尾旋。
    我国自行研制出“反尾旋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不但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我国后续进行的高风险失速尾旋试飞提供了最直接的安全保障,这也直接促成了此次重新开启失速尾旋试飞培训。
    体会:多坚持1秒
    为圆满完成此次失速尾旋试飞,承担本次试飞任务的3名试飞员和试飞院4名试飞工程师共同组成了试飞员小组,于2008年3月至6月,远赴南非进行了大迎角失速尾旋专项培训。在南非培训期间,试飞小组先后在“攻击大师”、“猎人”、“海盗旗”、“雅克-52”、“羚羊”等9种飞机上进行了失速尾旋培训,对于尾旋的进入、发展和稳定三个阶段的动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基本上体会了所有的尾旋模态,积累了大量的失速尾旋飞行经验。
    基于南非的培训和本次试飞,试飞员们形成了重要的试飞体会,对今后的相关试飞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首先,完成失速尾旋试飞必须准备充分,包括身体、心理、理论、技术等各个方面,利用相关专用仪器进行适应性训练是尽快进入状态的捷径。
    为完成此次失速尾旋试飞任务,试飞员们认真研究了以往我国进行的失速尾旋试飞,在心理和技术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三名试飞员在试飞院用地面飞行模拟器进行了多次专项训练。此后,又于2008年10月29日在北京空四所进行了离心机模拟训练。这种试验主要是针对在尾旋中试飞员将在空中剧烈滚转,正负过载交替,人的潜能和心理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而进行的。试飞员在离心机中,从各种方向进行翻滚旋转,人不但非常痛苦,而且视角也会变窄。进行试验的试飞员们眼泪被甩出眼眶,“感觉眼球都快鼓出来了”,这种现象专业上称“Eyeball Out”,是一种常人很难适应的生理反应。进行这种试验,一是可以检测试飞员的潜在能力,二是可以帮助试飞员适应这种极端情况。
    第二,飞机在失速进入尾旋后,飞行员一定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功力,有勇气再多坚持1秒!
    试飞业内有句俗话:“试飞员不但要用脑袋飞行,还要用屁股飞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试飞员很多时候靠的是一种感觉,飞机进入尾旋,试飞员做完改出动作后,一定要有勇气保持在尾旋状态下。
    完成本次失速尾旋试飞的3名试飞员感触最深的是:当飞机处于尾旋状态,做完改出动作后,飞机在数秒钟后会出现旋转加剧,机头下俯的情况,这正是飞机要改出尾旋的前兆。而现实中,许多部队的新飞行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非常紧张,甚至会立即跳伞或是又重复尾旋的改出动作,最终仍是无法改出尾旋。国内外都曾发生过飞机进入尾旋,飞行员做完改出动作后,以为飞机不能改出而慌忙跳伞,而飞机却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行改出尾旋,并又飞行1000多公里后才坠毁的案例。
    其实,每一种飞机都有其独特的失速尾旋特性,像我国这次使用的歼教七飞机,试飞员做完动作后,5秒钟左右就可以改出尾旋,而有的飞机需要更长或更短的时间。试飞员们在南非进行尾旋试飞时,发现“海盗旗”飞机的改出时间居然达到了“30秒”,没有相当的勇气,是无法从尾旋中正常改出的。试飞员们说得好:“在改出尾旋时,你必须有勇气再多坚持1秒!”
    第三,只有掌握了飞机的大迎角飞行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飞机的战术性能,才能有效地保障安全。
    从以往飞行发生的严重问题来看,大部分问题出在“左边界”上。通过这次国外培训及试飞,试飞员们感到飞机的“左边界”是可以掌握的,但前提是试飞前必须进行系统的大迎角理论培训,并充分理解消化前人的试飞经验。有了这个基础后,通过培训和多架次的飞行即能达到熟悉的目的。通过先期的大迎角培训,也可以逐渐消除试飞员的紧张心理,并能掌握在不明状态中正确的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保证飞行安全。试飞员们特别提出:掌握飞机“左边界”的特性对提高未来空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像“眼镜蛇”等超机动动作都是在拓展飞机“左边界”时开发的。李中华就是根据对“左边界”的理解,设计出许多超常规动作,如侧转、小半径转弯等。据专业人士称,飞行的“左边界”今后仍大有潜力可挖。
    第四,掌握歼教七飞机的失速尾旋特性,为部队飞行员提供了改出失速尾旋的第一手资料。
    在这次利用歼教七417号飞机进行失速尾旋培训时,试飞员们不但掌握了该种机型的尾旋特性,还完成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科目,如失速后短暂误操纵以及失速后持续误操纵。进行这些科目的试飞,就是针对部队新飞行员在失速时容易惊惶失措,盲目做动作,如双脚用力蹬舵,抱杆不松等动作。在这次培训中,试飞员们在空中通过实际模拟,科学评估了这些误操作所造成不良后果。
    在多次进入并改出尾旋后,试飞员对失速尾旋又有了新的理解:不同速度、不同动作所进入的尾旋都不相同。他们把这些体会写进了《飞行手册》,让部队飞行员有了真实的操纵依据,对消除部队新飞行员对失速尾旋的神秘感,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意义重大。
    此次试飞培训,是我军培养新一代高素质试飞员实质性的一步,也为完成今后多种新机的失速尾旋试飞任务进行了技术和人员上的准备。
http://www.cannews.com.cn/2009/0620/2978.html

既然文章是来自官方的《中国航空报》,红字部分怎么如此不靠谱啊。{:soso_e110:}





几位J20试飞员的尾旋飞行经验{:soso_e100:}  


突破“死亡陷阱”:我国成功完成新失速尾旋试飞培训任务 —— 来源:中国航空报

     失速尾旋一直被国产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困扰着我军航空兵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飞机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状态,就会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并呈麻花状坠落,常常导致机毁人亡。据统计,在世界航空史上,作战飞机失事的原因中有41%是进入尾旋造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对失速尾旋的研究和试飞培训备受世界航空界关注。     速尾旋被世界航空届誉为“死亡陷阱”,它像迷雾一样难以捉摸。
    2009年3至4月间,我国在停滞了10年之后再次启动了失速尾旋试飞培训,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飞影响深远,不但是培养空军高素质试飞员的一个新起点,也对我国今后进一步探索失速尾旋禁区、提高试飞能力、提升空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承担本次试飞任务的是中航工业试飞院。驻试飞院空军某试飞团派出了飞行大队大队长李刚以及试飞员李吉宽、孙政雄执行此次任务,他们是我国非常优秀的试飞员,目前还承担着多种国家重点型号的试飞任务。
    试飞:险象环生
    2009年3月23日,李刚和李吉宽驾驶国产歼教七417号飞机进行首次大迎角试飞,动作设计为平飞状态下失速。
    在万米高空,试飞员们操纵飞机逐渐降低速度,当速度降到240公里/小时左右时,飞机操纵开始变得吃力。随着速度继续降低,飞机机头向上抬起,迎角变大,进入失速状态。此时试飞员持续的误操纵后(模拟飞行员在失速时失误的操纵动作),飞机进入了正尾旋——“死亡陷阱”!
    试飞员感到,进入尾旋后,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旋涡,飞机像拧麻花一样被吸入深渊,加之由于飞机飞快旋转,座舱外的景物变得扑朔迷离,令人异常恐惧。此时,由于飞机是向右滚转,没有受过训练的飞行员会下意识地向左压杆,以改平坡度,而这样做其实会使飞机尾旋动态更加剧烈。正确的操纵应是平舵、杆中立,如果尾旋还不能停止,可以压顺杆。由于受过严格训练,两名试飞员克服巨大的正过载带来的超过身体两倍重量的压力,迅速调整好状态,保持15秒持续误操纵后,采取平舵、推杆中立等一系列动作,飞机终于改出尾旋。
    第一次尾旋试飞成功后,试飞员们信心倍增,同时他们也体会到,歼教七的失速特性和前人的分析评述很相似,更加说明试飞必须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
    4月1日,是本次试验的第11架次大迎角试飞,孙政雄是前舱,李刚是后舱。为防范意外,按规定,两人在起飞线上又仔细观察了空中点火电门位置,熟悉了跳伞程序,并演示了好几遍空中启动动作。12时12分,歼教七417号飞机腾空而起,冲向万米高空。
    这次的尾旋进入方法是大速度时误操纵进入。到达指定空域后,试飞员们收油门降低飞行速度,当表速220公里/小时左右时,飞机进入失速,此时飞机的迎角为-20度。随后,试飞员柔和向正后方拉杆到底,同时蹬右舵到底,飞机在气动力的作用下先向右偏,但随即又在耦合力的作用下向左滚转,飞机随即进入倒飞尾旋。
    从事飞行的人都知道,进入这种尾旋是非常危险的。两名试飞员在倒飞尾旋中,巨大的负过载将身体往上提,虽然他们身上绷着安全带,但身体是倒挂在座舱中,头直接顶在舱盖上。然而,更凶险情况还在后面。就在两名试飞员身体倒立,感到天旋地转的时侯,飞机突然发出“吭、吭”两声,李刚在耳机中听到孙政雄在前舱喊到“停车了!”原来,飞机由于是在倒飞尾旋中,迎角达到了-55度,发动机进气量本来就不足,加之歼教七飞机机头前有一根空速管,这种状态下进一步阻碍了进气,造成发动机缺氧被“憋死”。倒飞尾旋加空中停车,李刚和孙政雄遭遇了连环险情。
    两名试飞员由于对尾旋有着深刻的理解,加之经验丰富,此时并没有慌乱,迅速采取了倒飞尾旋的改出方法——平舵、杆中立。此刻,试飞员们是以秒计算时间的,1秒、2秒、3秒……每一秒,试飞员们都感觉从未有过的“漫长”,因为试飞员们此刻正处在身体倒立而且不断翻滚的状态,身上的安全带被绷得“吱、吱”响,座舱外天昏地暗,阴风怒嚎。终于,飞机在5秒钟后改出了尾旋,试飞员们迅速收油门,降低飞机高度,将发动机放置停车位,保持空滑状态,以俯冲姿态增加飞机的速度,为空中启动创造条件。
    试飞员一边准备进行空中启动,一边将情况报告给地面指挥员。指挥员指示:“高度8000,可以启动”。试飞员在启动前非常冷静,没有忘记此时还要利用飞机的空滑惯性先将发动机内的余油清除掉。因为发动机停车后,供油系统还在供油,如不清除余油,将会影响空中启动。随后,孙政雄按照地面演示多次的动作,在表速550公里/小时时打开了空中点火电门,只听见飞机发动机哼出像男低音一样“嗯”声,并且不断提高。3秒钟后,孙正雄将油门推到慢车位置,发动机转速平稳上升,他随后柔和地移动油门,检查发动机工作状态。至此,飞机空中启动一次成功,发动机重新发出巨大的轰鸣,这种声音,是试飞员心中最优美的交响乐,它代表着生命和希望。
    当天,李刚和孙政雄又进行了一次大迎角试飞,在迎角为-40度时,虽然试飞员做好了准备,但飞机还是在惯性下再次进入倒飞尾旋并再次空中停车。又经过一番“空中搏杀”,两名试飞员安全返回地面。走下飞机,李刚还在用手比划着动作,他对课题组人员讲道:“下次做动作的时间如果再提前一点,就可以防止飞机进入倒飞尾旋”。
    从3月13日开始至4月20日,歼教七飞机失速尾旋试飞员培训任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在此过程中,试飞员先后完成了失速、失速后短暂误操纵、失速后持续误操纵、过失速旋转、尾旋、深度失速尝试等不同情况的改出方法,开辟了我国失速尾旋试飞的新纪元。
    保障:反尾旋伞
    失速尾旋一直被国产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困扰着我军航空兵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飞机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状态,就会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并呈麻花状加速坠落,常常导致机毁人亡。据统计,在航空史上,作战飞机失事的原因中有41%是进入尾旋造成的。仅美国和俄罗斯在失速尾旋项目的试飞中,就损失过几十架飞机,数十名试飞员因此付出了生命,我国也多次发生因失速尾旋而导致的严重飞行事故。也正因为如此,“失速尾旋”也是一个备受世界航空界关注的问题,各国一直在进行探索和研究。尾旋包括正飞尾旋、倒飞尾旋,正飞尾旋又分为落叶飘、过失速旋转、平尾旋、陡尾旋等,每一种状态都非常复杂。
    我国的失速尾旋试飞之所以停滞了10年,主要原因是试飞风险太大,即便是经验相当丰富的试飞员,也会因为尾旋的极端复杂性而发生改出失败的情况。因此相关保障设施,特别是“反尾旋伞”的研制必须配套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在失速尾旋领域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试飞院掌握了一整套改出尾旋的方法。1999年4月,试飞英雄李中华和空军特级试飞员李存宝分别成功从正飞尾旋和倒飞尾旋中改出,突破了空中禁区,填补了我国航空领域的空白。试飞的成功还进一步拓展了国产战机的性能,增强了部队飞行员处置失速尾旋的信心。李中华为此曾发表多篇试飞论文,并提出:“失速尾旋风险很大,但并不可怕。作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必须有能力应付这种复杂的情况,更要有信心突破这一禁区”。 但当年由于关键的保障措施没有到位,试飞没有深入下去。
    经过17年的潜心研究,试飞院终于在2007年研制成功了“反尾旋伞”。尾旋中,由于飞机的速度相对较慢,飞机的运动是以旋转为主,飞机改变状态的能力较小,但是,飞机要改出尾旋却需要相当大的力。飞机装备了“反尾旋伞”后,当飞行员无法正常从尾旋中改出时,可以通过座舱内的发射按钮打开反尾旋伞。此时,装在飞机尾部的“反尾旋伞”会被小火箭带出,巨大的伞张开后,产生很大的牵引力,瞬间改变飞机的空中姿态,直接将飞机从尾旋中“拽出”。飞行员控制将伞抛掉后,飞机会进入正常的俯冲状态,从而退出尾旋。
    我国自行研制出“反尾旋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不但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我国后续进行的高风险失速尾旋试飞提供了最直接的安全保障,这也直接促成了此次重新开启失速尾旋试飞培训。
    体会:多坚持1秒
    为圆满完成此次失速尾旋试飞,承担本次试飞任务的3名试飞员和试飞院4名试飞工程师共同组成了试飞员小组,于2008年3月至6月,远赴南非进行了大迎角失速尾旋专项培训。在南非培训期间,试飞小组先后在“攻击大师”、“猎人”、“海盗旗”、“雅克-52”、“羚羊”等9种飞机上进行了失速尾旋培训,对于尾旋的进入、发展和稳定三个阶段的动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基本上体会了所有的尾旋模态,积累了大量的失速尾旋飞行经验。
    基于南非的培训和本次试飞,试飞员们形成了重要的试飞体会,对今后的相关试飞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首先,完成失速尾旋试飞必须准备充分,包括身体、心理、理论、技术等各个方面,利用相关专用仪器进行适应性训练是尽快进入状态的捷径。
    为完成此次失速尾旋试飞任务,试飞员们认真研究了以往我国进行的失速尾旋试飞,在心理和技术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三名试飞员在试飞院用地面飞行模拟器进行了多次专项训练。此后,又于2008年10月29日在北京空四所进行了离心机模拟训练。这种试验主要是针对在尾旋中试飞员将在空中剧烈滚转,正负过载交替,人的潜能和心理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而进行的。试飞员在离心机中,从各种方向进行翻滚旋转,人不但非常痛苦,而且视角也会变窄。进行试验的试飞员们眼泪被甩出眼眶,“感觉眼球都快鼓出来了”,这种现象专业上称“Eyeball Out”,是一种常人很难适应的生理反应。进行这种试验,一是可以检测试飞员的潜在能力,二是可以帮助试飞员适应这种极端情况。
    第二,飞机在失速进入尾旋后,飞行员一定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功力,有勇气再多坚持1秒!
    试飞业内有句俗话:“试飞员不但要用脑袋飞行,还要用屁股飞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试飞员很多时候靠的是一种感觉,飞机进入尾旋,试飞员做完改出动作后,一定要有勇气保持在尾旋状态下。
    完成本次失速尾旋试飞的3名试飞员感触最深的是:当飞机处于尾旋状态,做完改出动作后,飞机在数秒钟后会出现旋转加剧,机头下俯的情况,这正是飞机要改出尾旋的前兆。而现实中,许多部队的新飞行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非常紧张,甚至会立即跳伞或是又重复尾旋的改出动作,最终仍是无法改出尾旋。国内外都曾发生过飞机进入尾旋,飞行员做完改出动作后,以为飞机不能改出而慌忙跳伞,而飞机却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行改出尾旋,并又飞行1000多公里后才坠毁的案例。
    其实,每一种飞机都有其独特的失速尾旋特性,像我国这次使用的歼教七飞机,试飞员做完动作后,5秒钟左右就可以改出尾旋,而有的飞机需要更长或更短的时间。试飞员们在南非进行尾旋试飞时,发现“海盗旗”飞机的改出时间居然达到了“30秒”,没有相当的勇气,是无法从尾旋中正常改出的。试飞员们说得好:“在改出尾旋时,你必须有勇气再多坚持1秒!”
    第三,只有掌握了飞机的大迎角飞行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飞机的战术性能,才能有效地保障安全。
    从以往飞行发生的严重问题来看,大部分问题出在“左边界”上。通过这次国外培训及试飞,试飞员们感到飞机的“左边界”是可以掌握的,但前提是试飞前必须进行系统的大迎角理论培训,并充分理解消化前人的试飞经验。有了这个基础后,通过培训和多架次的飞行即能达到熟悉的目的。通过先期的大迎角培训,也可以逐渐消除试飞员的紧张心理,并能掌握在不明状态中正确的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保证飞行安全。试飞员们特别提出:掌握飞机“左边界”的特性对提高未来空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像“眼镜蛇”等超机动动作都是在拓展飞机“左边界”时开发的。李中华就是根据对“左边界”的理解,设计出许多超常规动作,如侧转、小半径转弯等。据专业人士称,飞行的“左边界”今后仍大有潜力可挖。
    第四,掌握歼教七飞机的失速尾旋特性,为部队飞行员提供了改出失速尾旋的第一手资料。
    在这次利用歼教七417号飞机进行失速尾旋培训时,试飞员们不但掌握了该种机型的尾旋特性,还完成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科目,如失速后短暂误操纵以及失速后持续误操纵。进行这些科目的试飞,就是针对部队新飞行员在失速时容易惊惶失措,盲目做动作,如双脚用力蹬舵,抱杆不松等动作。在这次培训中,试飞员们在空中通过实际模拟,科学评估了这些误操作所造成不良后果。
    在多次进入并改出尾旋后,试飞员对失速尾旋又有了新的理解:不同速度、不同动作所进入的尾旋都不相同。他们把这些体会写进了《飞行手册》,让部队飞行员有了真实的操纵依据,对消除部队新飞行员对失速尾旋的神秘感,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意义重大。
    此次试飞培训,是我军培养新一代高素质试飞员实质性的一步,也为完成今后多种新机的失速尾旋试飞任务进行了技术和人员上的准备。
http://www.cannews.com.cn/2009/0620/2978.html

既然文章是来自官方的《中国航空报》,红字部分怎么如此不靠谱啊。{:soso_e110:}


mnq 发表于 2011-6-23 09:08
几位J20试飞员的尾旋经验 —— 来源:中国航空报
官八股都这样的
红字部分怎么不靠谱了,超大中有兄弟发过关于这样的飞行趣事的
drakan 发表于 2011-6-23 09:10
官八股都这样的
呵呵,所以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光。
wys2006xp 发表于 2011-6-23 09:18
红字部分怎么不靠谱了,超大中有兄弟发过关于这样的飞行趣事的
口胡。那篇破帖便是俺本人发的,是真事。;P  http://lt.cjdby.net/thread-1155339-1-1.html
可这进入尾旋飞机跳伞后自动飞行1000多KM,实在闻所未闻啊。苏联那次也不是这种尾旋改出的情况。
耶格尔自传里面说,有一次他意外进入了失速螺旋后,好不容易才改出。
后来试飞员必上的一节课就是听当时他的录音,听他当时的惨叫,没有人不起鸡皮疙瘩的。
lao6laobao 发表于 2011-6-23 08:47
lock on尾旋我也飞过,大概是从2万英尺掉到5000英尺左右,疯狂开加力啊,挺吓人的,有时候低空格斗时不小心 ...
先向您致敬 ~~~
rottenweed 发表于 2011-6-23 10:03
耶格尔自传里面说,有一次他意外进入了失速螺旋后,好不容易才改出。
后来试飞员必上的一节课就是听当时他 ...
顶级试飞员,怎么会被一次普通的失速螺旋整得这么狼狈

1963年12月10日,NF-104A 2号机由耶格尔上校驾驶时,在31,699米高度失控,飞机进入平尾旋无法改出而坠毁。耶格尔在3,000米高空跳伞,面部被弹射座椅的火箭发动机严重烧伤,但总算得以幸存。调查结果显示,飞机由于迎角过大,平尾又难以给予响应——T形尾翼布局和菱形翼型组合的缺点在此暴露无疑——导致飞机进入平尾旋而坠毁。但过大的迎角并不是耶格尔造成的,当时他正关闭J79发动机,准备用火箭发动机驱动进行大角度爬升。但J79关车后产生严重的陀螺效应,导致飞机迎角急速增大,平尾又无法抑制,最终进入尾旋。

当时是进入“万向失速螺旋”,下坠了将近30000米后,一开始就被转晕了的耶格尔才算改出螺旋,得以跳伞逃生。而且F-104的逃生也一向是个悲剧。
mnq 发表于 2011-6-23 09:20
呵呵,所以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光。
“相互独立事件”提醒楼主,不要透过本质看到了远处的浮云~~
wenzi1114 发表于 2011-6-23 11:32
“相互独立事件”提醒楼主,不要透过本质看到了远处的浮云~~
不要歪楼。偶在想,象黑丝这样高度智能化加光传操纵的四代战斗机,难道没有自动控制改出失速尾旋的功能设计吗

mnq 发表于 2011-6-23 12:16
不要歪楼。偶在想,象黑丝这样高度智能化加光传操纵的四代战斗机,难道没有自动控制改出失速尾旋的功能设 ...


用光纤代替电缆能起到改出尾旋的功能?那我拿棍子代替板砖往死里揍猫是不是猫就不疼了呢?~~
失速尾旋中各气动控制面近乎无效,正常的飞控动作不能让飞机产生正常的应答,飞机的飞控再强大也是按照按照飞行员给出的指令操纵舵面动作,尾旋状态的改出方案有多套,飞行员要根据进入尾旋的高度和姿态进入尾旋后的机身滚转特性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案改出,当前阶段指望傻愣愣的电脑去判断使用几号方案不太可能吧?再说摸索J20的尾旋改出方案也是要靠试飞员亲自去一个一个的试呀~~{:soso_e186:}
mnq 发表于 2011-6-23 12:16
不要歪楼。偶在想,象黑丝这样高度智能化加光传操纵的四代战斗机,难道没有自动控制改出失速尾旋的功能设 ...


用光纤代替电缆能起到改出尾旋的功能?那我拿棍子代替板砖往死里揍猫是不是猫就不疼了呢?~~
失速尾旋中各气动控制面近乎无效,正常的飞控动作不能让飞机产生正常的应答,飞机的飞控再强大也是按照按照飞行员给出的指令操纵舵面动作,尾旋状态的改出方案有多套,飞行员要根据进入尾旋的高度和姿态进入尾旋后的机身滚转特性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案改出,当前阶段指望傻愣愣的电脑去判断使用几号方案不太可能吧?再说摸索J20的尾旋改出方案也是要靠试飞员亲自去一个一个的试呀~~{:soso_e186:}
rottenweed 发表于 2011-6-23 11:20
能从“寡妇制造机”的样机里面逃生,活下来就很好了

1963年12月10日,NF-104A 2号机由耶格尔上 ...
早期F104貌似是向下弹射的……

wenzi1114 发表于 2011-6-23 12:29
用光纤代替电缆能起到改出尾旋的功能?那我拿棍子代替板砖往死里揍猫是不是猫就不疼了呢?~~
失 ...


是否具备自控改出尾旋的功能,与采用光传或电传何干?哼,说你是个蚊科牲还真没错,可为啥连文字理解能力也这么离谱呢

乃最后这句话才算是跟偶所想的相符。必须通过试飞员亲身操纵飞机进入各种不同情形下的尾旋状态,探寻TVC结合舵面动作的最有效改出方式,并以获取的数据作为飞控软件的设计参考依据,从而编制和完善飞控系统程序,获得我们需要的自动改出功能。哼,自作聪明的家伙,还以为自己钻到了牛角尖呢
wenzi1114 发表于 2011-6-23 12:29
用光纤代替电缆能起到改出尾旋的功能?那我拿棍子代替板砖往死里揍猫是不是猫就不疼了呢?~~
失 ...


是否具备自控改出尾旋的功能,与采用光传或电传何干?哼,说你是个蚊科牲还真没错,可为啥连文字理解能力也这么离谱呢

乃最后这句话才算是跟偶所想的相符。必须通过试飞员亲身操纵飞机进入各种不同情形下的尾旋状态,探寻TVC结合舵面动作的最有效改出方式,并以获取的数据作为飞控软件的设计参考依据,从而编制和完善飞控系统程序,获得我们需要的自动改出功能。哼,自作聪明的家伙,还以为自己钻到了牛角尖呢
mnq 发表于 2011-6-23 12:53
是否具备自控改出尾旋的功能,与采用光传或电传何干?哼,说你是个蚊科牲还真没错,可为啥连文字理解能 ...
你自己说的呀,“象黑丝这样高度智能化加光传操纵的四代战斗机”,改出螺旋关“光传”毛事,真要能够预设方案自适改出“电传”“光传”没任何区别;黑丝的智能化也多体现在航电和战场感知上,就算是飞火推一体也体现的是动力输出姿态控制与火控系统的同步应答,又关“改出”毛事,BS乱拉证据信口胡言的渣猫猫~~
临吃饭前喊一句:捏死猫、踩爆球,无论何时,不管何地~~
从视频上看,从2500米掉到200多米,真的是考验飞行员的毅力和心理素质啊。
wenzi1114 发表于 2011-6-23 13:03
你自己说的呀,“象黑丝这样高度智能化加光传操纵的四代战斗机”,改出螺旋关“光传”毛事,真要能够预设 ...
乃这理解。。。咋就看不明白偶的意思呢?

那偶再说具体点:黑丝飞行平台的软硬件条件如此优越,在尾旋试飞过程中,除了摸索出最有效的人工改出操纵方式外,是否也要考虑在飞控系统中添加失速尾旋自动改出的功能。:sleepy:

至于数字飞行操控是电传还是光传,与自动改出功能有何相干?光传本就是黑丝采用的,难道你是要我说成电传才不喷?[:a1:]
mnq 发表于 2011-6-23 14:18
乃这理解。。。咋就看不明白偶的意思呢?

那偶再说具体点:黑丝飞行平台的软硬件条件如此优越, ...
哥本来就是挑刺,你非要把两句没有因果关系的话连在一起说,哥当然当仁不让义无反顾的挑刺找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