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美指责中国正向拉美渗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57:56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大洋彼岸的拉美国家也加强了往来,并建立了彼此信赖的政治关系和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今年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相互信任关系更上了一个台阶———5月26日,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通过历史性决议,决定接纳中国为美洲国家组织常任观察员;近日,中国第一支由125人组成的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队伍,开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就事而言,前者说明中国得到拉美国家的信任,后者则展示了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姿态。但这却大大触痛了美国的神经。

  不愿中国与拉美交往

  9月6日,一支由125人组成的中国维和部队开往战乱频仍的加勒比国家海地进行维和行动。但是,在美国看来,这简直是一项觊觎美国后院、居心叵测的战略行动。据《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一位官员认为中国的军队出现在美国近海,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目的是想要“排挤美国的影响”。他甚至耸人听闻地声称,中国在加勒比海“谋求海上战略”的目的是“接近和控制”这里的港口设施、自由贸易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渔业资源和矿业资源,以及陆上金融系统。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库———美国外交政策协会的副会长、军事史专家阿尔·桑托利认为此举使中国取得了在“他们的半球”实施军事存在的合法权利,开启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日前,《华尔街日报》美洲专栏主编玛丽·欧格拉迪撰文,列举了中国与拉美近来的交往活动后,断言中国要在中南美洲与美国“一较高低”。仔细想来,以上的评论实在是毫无道理。己所不愿,问罪中国,美国此次又在借题发挥。

  美国的“中国综合征”

  据报道,美国一位官方人士在接受有关中国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的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一年(指从去年9月份开始)是中国的丰收年,他们把一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很多金牌,而且,还向西半球派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维和部队。”把宇航员送上太空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奥运金牌数量的增加是中国体育的成功,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一种积极姿态,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成功,但美国单把这三件事总结在一起,其心昭然若揭。如果为之把脉,这是一种“排斥中国”“遏制中国”

  “恐惧中国”的综合征。在中国与拉美的交往中,美国的这种综合征时有表现。例如,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尽管从总体上看,双边贸易和投资额占各自贸易总额的分量很小,但其增长的势头足已令美国不安。美国一些媒体或专家总想诋毁中国在这一地区进行投资贸易的影响。

  美国为什么这么敏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国担心中国在拉美的发展会抢占其在拉美的市场。众所周知,19世纪以来,拉美市场是由美国控制的,美国的公司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生产。中国的资本和产品登陆拉丁美洲,势必造成对美国公司的冲击。美国不从互利的角度出发,而是单一从损害其公司竞争力的角度看待中拉之间的贸易投资,难免要担心害怕,醋意十足。其次,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拉美的开放,欧洲国家、日本,甚至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纷纷进入拉美市场。为保护本国公司利益,稳住后院,美国在政治上以“伙伴”关系拉拢拉美国家,经济上试图采取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济战略封住拉美市场。按既定日程,再过几个月,美洲自由贸易区就要正式运行,可美国还没有彻底完成与所有拉美国家的谈判。如果这时候,一些拉美国家与中国关系升温,美国必然很忧心。第三,美国担心随着西半球以外的国家对拉美市场的大规模渗入,后院的国家会迅速崛起,到那个时候,美洲大陆发生地缘政治动荡,美国将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这一势力范围。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某些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会将中国问题炒热做大,煽动美国民众多年来受宣传影响而积累的反华情绪,各种针对中国的负面观点随之出现,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受到掣肘,进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中拉友好是互利的选择

  美国一些分析人士在提到中国经济时,总是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将会给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造成压力,甚至危言耸听地声称,中国产品将危及出口对象地区或国家的企业生存。约瑟夫·昆兰在其《拉丁美洲: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下》一文中声称,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是21世纪最令人畏惧的趋势之一。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使拉美的制造业、农牧业、矿业等都受到了挑战,拉美国家将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下”。其实,拉丁美洲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是美国,拉美60%以上的企业是由美国的跨国公司控制的。与其说拉美担忧中国的竞争,还不如说美国害怕中国分享拉美这块蛋糕。其实,自19世纪以来,拉美国家一直认为是美国这只北方巨鹰的翅膀罩住了他们,使其经济始终无法崛起。而现在,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平等互利的贸易投资伙伴。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墨西哥时,提出了发展中墨经贸关系的16字方针:“增强互信,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这也是指导中拉关系的方针。今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率领庞大的企业团体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和以巴西为首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相对平衡的贸易往来和发展将对双方的经济发展有利。
 中拉经贸互利的实现应该归功于双方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历了10年危机压抑的拉美国家纷纷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加之拉美自然资源丰富,许多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大的供应能力和价格优势,可以成为中国长期的供应来源。而中国的商品因为价廉物美,也颇受拉美人民的欢迎。在逐步发展的中拉贸易中,中国基本处于逆差状态,但中国本着务实的精神和互利原则,多渠道、全方位地逐步拓展双边或多边合作,中拉友好合作是双方互利的一种选择。

  阻止各国争夺拉美市场

  美国对中拉关系发展做出的敏感反应也体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拉美的交往中。冷战时期,当苏联通过与古巴结盟,将触角伸入拉美时,美国甚至冒着核战的危险,力图将苏联逐出拉美。冷战后,拉美与欧盟不断加强经济合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盟一度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投资额甚至超过美国。为了将非美洲经济势力赶出自己的后院,美国采取了或明或暗的手段。以古巴为例。自上世纪古巴革命以来,美国对古巴封锁了40多年,给古巴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90年代以后,古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些欧洲、加拿大甚至美国本土公司纷纷抢滩古巴,然而美国不但加强了对古巴的封锁,还以本国法律束缚他人。1992年和1996年,美国分别通过《托里切利法案》和《赫尔姆斯—伯顿法》,制裁与古巴保持经贸关系的本国和外国公司,阻挠他们到古巴投资,同时不允许为古巴运货的外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美国此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遭到欧洲和拉美许多国家的反对,欧盟甚至采取了报复措施,造成了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一度紧张。近年来,由于欧盟忙于新版图的重新埂颉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抢夺拉美这个市场上,他们无暇与美国竞争。不过,如果美洲自由贸易区如期运行,美国恐怕会明确写上:外人勿入后院。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大洋彼岸的拉美国家也加强了往来,并建立了彼此信赖的政治关系和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今年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相互信任关系更上了一个台阶———5月26日,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通过历史性决议,决定接纳中国为美洲国家组织常任观察员;近日,中国第一支由125人组成的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队伍,开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就事而言,前者说明中国得到拉美国家的信任,后者则展示了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姿态。但这却大大触痛了美国的神经。

  不愿中国与拉美交往

  9月6日,一支由125人组成的中国维和部队开往战乱频仍的加勒比国家海地进行维和行动。但是,在美国看来,这简直是一项觊觎美国后院、居心叵测的战略行动。据《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一位官员认为中国的军队出现在美国近海,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目的是想要“排挤美国的影响”。他甚至耸人听闻地声称,中国在加勒比海“谋求海上战略”的目的是“接近和控制”这里的港口设施、自由贸易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渔业资源和矿业资源,以及陆上金融系统。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库———美国外交政策协会的副会长、军事史专家阿尔·桑托利认为此举使中国取得了在“他们的半球”实施军事存在的合法权利,开启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日前,《华尔街日报》美洲专栏主编玛丽·欧格拉迪撰文,列举了中国与拉美近来的交往活动后,断言中国要在中南美洲与美国“一较高低”。仔细想来,以上的评论实在是毫无道理。己所不愿,问罪中国,美国此次又在借题发挥。

  美国的“中国综合征”

  据报道,美国一位官方人士在接受有关中国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的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一年(指从去年9月份开始)是中国的丰收年,他们把一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很多金牌,而且,还向西半球派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维和部队。”把宇航员送上太空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奥运金牌数量的增加是中国体育的成功,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一种积极姿态,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成功,但美国单把这三件事总结在一起,其心昭然若揭。如果为之把脉,这是一种“排斥中国”“遏制中国”

  “恐惧中国”的综合征。在中国与拉美的交往中,美国的这种综合征时有表现。例如,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尽管从总体上看,双边贸易和投资额占各自贸易总额的分量很小,但其增长的势头足已令美国不安。美国一些媒体或专家总想诋毁中国在这一地区进行投资贸易的影响。

  美国为什么这么敏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国担心中国在拉美的发展会抢占其在拉美的市场。众所周知,19世纪以来,拉美市场是由美国控制的,美国的公司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生产。中国的资本和产品登陆拉丁美洲,势必造成对美国公司的冲击。美国不从互利的角度出发,而是单一从损害其公司竞争力的角度看待中拉之间的贸易投资,难免要担心害怕,醋意十足。其次,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拉美的开放,欧洲国家、日本,甚至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纷纷进入拉美市场。为保护本国公司利益,稳住后院,美国在政治上以“伙伴”关系拉拢拉美国家,经济上试图采取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济战略封住拉美市场。按既定日程,再过几个月,美洲自由贸易区就要正式运行,可美国还没有彻底完成与所有拉美国家的谈判。如果这时候,一些拉美国家与中国关系升温,美国必然很忧心。第三,美国担心随着西半球以外的国家对拉美市场的大规模渗入,后院的国家会迅速崛起,到那个时候,美洲大陆发生地缘政治动荡,美国将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这一势力范围。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某些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会将中国问题炒热做大,煽动美国民众多年来受宣传影响而积累的反华情绪,各种针对中国的负面观点随之出现,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受到掣肘,进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中拉友好是互利的选择

  美国一些分析人士在提到中国经济时,总是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将会给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造成压力,甚至危言耸听地声称,中国产品将危及出口对象地区或国家的企业生存。约瑟夫·昆兰在其《拉丁美洲: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下》一文中声称,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是21世纪最令人畏惧的趋势之一。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使拉美的制造业、农牧业、矿业等都受到了挑战,拉美国家将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下”。其实,拉丁美洲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是美国,拉美60%以上的企业是由美国的跨国公司控制的。与其说拉美担忧中国的竞争,还不如说美国害怕中国分享拉美这块蛋糕。其实,自19世纪以来,拉美国家一直认为是美国这只北方巨鹰的翅膀罩住了他们,使其经济始终无法崛起。而现在,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平等互利的贸易投资伙伴。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墨西哥时,提出了发展中墨经贸关系的16字方针:“增强互信,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这也是指导中拉关系的方针。今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率领庞大的企业团体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和以巴西为首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相对平衡的贸易往来和发展将对双方的经济发展有利。
 中拉经贸互利的实现应该归功于双方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历了10年危机压抑的拉美国家纷纷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加之拉美自然资源丰富,许多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大的供应能力和价格优势,可以成为中国长期的供应来源。而中国的商品因为价廉物美,也颇受拉美人民的欢迎。在逐步发展的中拉贸易中,中国基本处于逆差状态,但中国本着务实的精神和互利原则,多渠道、全方位地逐步拓展双边或多边合作,中拉友好合作是双方互利的一种选择。

  阻止各国争夺拉美市场

  美国对中拉关系发展做出的敏感反应也体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拉美的交往中。冷战时期,当苏联通过与古巴结盟,将触角伸入拉美时,美国甚至冒着核战的危险,力图将苏联逐出拉美。冷战后,拉美与欧盟不断加强经济合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盟一度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投资额甚至超过美国。为了将非美洲经济势力赶出自己的后院,美国采取了或明或暗的手段。以古巴为例。自上世纪古巴革命以来,美国对古巴封锁了40多年,给古巴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90年代以后,古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些欧洲、加拿大甚至美国本土公司纷纷抢滩古巴,然而美国不但加强了对古巴的封锁,还以本国法律束缚他人。1992年和1996年,美国分别通过《托里切利法案》和《赫尔姆斯—伯顿法》,制裁与古巴保持经贸关系的本国和外国公司,阻挠他们到古巴投资,同时不允许为古巴运货的外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美国此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遭到欧洲和拉美许多国家的反对,欧盟甚至采取了报复措施,造成了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一度紧张。近年来,由于欧盟忙于新版图的重新埂颉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抢夺拉美这个市场上,他们无暇与美国竞争。不过,如果美洲自由贸易区如期运行,美国恐怕会明确写上:外人勿入后院。
<P>美国这种婊子行为司空见惯了,我们就要对着干</P>
懒的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