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上甘岭特功八连连长李保成(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9:17:32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有一位年仅20多岁的“娃娃”连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率领他的钢铁战士浴血奋战43天,坚守炕道14昼夜,歼敌1700余名,把一面被敌人打出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的主峰,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这位连长就是曾被授于“特功八连”的钢八连英雄连长李保成。他是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八连连长的真正原形。
    然而,遗憾的是,不知何原因,关于上甘岭战役八连连长现在流行着几个版本的说法,就是这位钢八连真正的连长,却被不少人,一些媒体,甚至一些骗子沽名钓誉了几十年。笔者结识老英雄十多年,深知老英雄为人的耿直与低调,今年清明前夕,在老英雄离世6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某烈士陵园为英雄扫墓,悼念这位令人敬仰的英雄。同时,为了尊重事实,还原历史,笔者遍访老英雄亲属及生前好友,收集到许多珍贵资料。笔者将根据这些详实的资料,结合自己与老英雄的交往的回忆,本文除了讲述残酷的坑道战惊险片段外,还特别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战后老英雄的工作历程和心里历程等,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英雄对战争与和平及生命的独特感悟。以期从人性的角度还原一个正直,有血有肉的真实英雄形象。
      本文将以连载的形式配上一些未曾发表的珍贵照片发表,以此缅怀钢八连英雄连长李保成和他的上甘岭英烈!
连接为  http://www.15kjb.com/thread-20985-1-1.html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有一位年仅20多岁的“娃娃”连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率领他的钢铁战士浴血奋战43天,坚守炕道14昼夜,歼敌1700余名,把一面被敌人打出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的主峰,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这位连长就是曾被授于“特功八连”的钢八连英雄连长李保成。他是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八连连长的真正原形。
    然而,遗憾的是,不知何原因,关于上甘岭战役八连连长现在流行着几个版本的说法,就是这位钢八连真正的连长,却被不少人,一些媒体,甚至一些骗子沽名钓誉了几十年。笔者结识老英雄十多年,深知老英雄为人的耿直与低调,今年清明前夕,在老英雄离世6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某烈士陵园为英雄扫墓,悼念这位令人敬仰的英雄。同时,为了尊重事实,还原历史,笔者遍访老英雄亲属及生前好友,收集到许多珍贵资料。笔者将根据这些详实的资料,结合自己与老英雄的交往的回忆,本文除了讲述残酷的坑道战惊险片段外,还特别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战后老英雄的工作历程和心里历程等,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英雄对战争与和平及生命的独特感悟。以期从人性的角度还原一个正直,有血有肉的真实英雄形象。
      本文将以连载的形式配上一些未曾发表的珍贵照片发表,以此缅怀钢八连英雄连长李保成和他的上甘岭英烈!
连接为  http://www.15kjb.com/thread-20985-1-1.html
缅怀上甘岭特功八连连长李保成(连载中(1)英雄生平简历

李保成, 1927年8月29日(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河南林县(今林州市)是临淇镇,1946年6月1日参加革命,于太行第五军分区五十团二营五连,历任副班长、班长。1946年12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8月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八十九团三营八连,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1948年4月二次解放洛阳战役,在战斗中奋勇杀敌数十人,俘虏三十一人,缴获大批武器,荣立一等功。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战斗中与两位战友顽强作战,英勇杀敌,直捣敌旅部,荣立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三勇士”称号。淮海第二阶段战斗中,率四、五两个班以七颗手榴弹打下五个地堡并击退敌人多次反扑,荣立一等功。1949年2月编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45师134团8连,历任排长、副连长。1950年3月参加贵州“剿匪”行动。在蚌井洞战斗中荣立特等功。在黔西“剿匪”行动中率部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六个月战斗中荣立特等功四次。1951年3月29日第15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笫3兵团步兵第15军,历任军警卫连连长、团警卫连连长、134团3营8连连长。1952年在长芝山防御战中荣立三等功。 1952年10月,率钢八连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坚守在上甘岭最前沿597.9高地一号坑道,是一号阵地主要指挥官,与美军浴血奋战43天,在缺水断粮的情况下连续坚守坑道14昼夜,歼敌1760余人,最终把布满381个弹孔的军旗插上了597.9高地主峰。个人荣立二等功,授予“国际三级勋章”。所带钢八连荣立集体特等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的表彰。是电影《上甘岭》钢八连长的真正原形。1954年4月胜利回国,历担任134团3营参谋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1961年10月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62年9月 参加空军第三届党代会,受毛主席接见 。1967年9 月,任荆沙警备区司令、湖北沙市革委会主任。1970年5月任空降兵第15军45师副师长1979年7月任空降兵第15军军副参谋长。1983年5月离休。2005年 3 月6日因病去逝。   
(2)清明扫墓祭英雄


八连已经是现在的的空降兵了吧
(3)无仗可打凭谁问  死磨活缠赴前线
李保成本是1946年的老兵,淮海大战时就是尖刀排长,入朝前曾被选送到军校学习,回来后本来被分配到军警卫连当连长,可这个年轻气盛,性格倔强的小伙子嫌警卫连没仗打,于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停地往领导那跑,申请不行,就闹“情绪”,死磨活缠要到第一线去,领导拿他没办法,就只好让他回到了第八连。没想到这一回,竟与上甘岭结下了生死之缘,且成就了一段( 永载史册的英雄历史。
      
冷思 发表于 2011-6-8 11:07
八连已经是现在的的空降兵了吧
是的   空降兵
李保成在朝鲜与战友合影(中)

英勇的上甘岭先烈!
永不言败的英雄钢八连!
人民功臣李保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向英雄致敬!!!!!!!!!!!!!!!!!
1952年10月18日,八连连长李保成率部向597,9高地进发,很快进入一号坑道。19日,八连相继攻取了第1、9号阵地,最后攻克主峰(3号阵地)。在战斗中,八连涌现出赖发均和龙世昌两位英雄战士,他们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毅然与敌同归于尽,用血肉之躯为战友扫清通往主峰的道路,战后均被追记为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   战至21日夜,八连仅剩16人(含伤员),但继续坚守在597.9高地上。而八连所在的1号坑道中共挤入了80多人(其中伤员55人),来自于16个不同的连队,坑道内一片混乱。同日,根据八连的报告,第一三四团派遣以二营教导员李安德为首,从师警卫连、第一三四团七连等单位抽调的百十号人,摸进1号坑道。按照上级指示,以八连为核心组建坑道党支部,形成战斗核心,所有进入1号主坑道的部队,通通编入八连,归李保成指挥。李保成是当时15军最年青的三位连长之一。

李保成连长(左二)在上甘岭一号主坑道指挥作战
战后李保成参观访问地方时,受到当地领导接见的报道。当时李保成已升为营长。
(4)上甘岭上抓俘虏“
刚上阵地一个多星期了,李保成奉命在一周之内捉两个俘虏来,以摸清敌人的装备编制情况。   他喜欢审俘虏,在淮海战役和西南剿匪时都审过。这不仅仅可以掌握第一手情况,审讯还给人以胜利者的快感。于是李宝成果断下达命令,要求抓两个,而且特别强调“要活的”。他带部队连续埋伏了五天,可敌人像有种不祥的预感,就是不出来活动。他正急得抓耳挠腮,第六天清早,一个加强排的美军出动了。李宝成和指导员各带一个排,悄不声儿地从两面包抄上去,将美军全压进一条山沟里,堵了个严严实实,一顿痛揍,恰好就剩下两个活的带了回来。一盘问,当面美军就是刚换下美二师的美七师,将该师的编制、装备全摸清了。
  这一仗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报表扬:“该战斗打得好,以小的代价换取了较大的战果。”据 第十五军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记载此战:我仅伤亡三人。 不过许多年已后李宝成会忆说:“其实当时只伤了一个人,另外两个是回到阵地后自己不小心,走火伤亡的。”

冯小肛好像说《上甘岭》好假
哪有人用身体堵枪眼的 , 他拍的集结号才是最真实的
团长骗战士, 政委在战场上吓得屁滚尿留, 那才是真实的
呵呵


活捉俘虏后李保成开心的笑了


1.jpg (46.83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李保成和战友们在1号主坑道

2011-6-8 11:19 上传

活捉俘虏后李保成开心的笑了


(5)悄悄潜入1号坑道      10月18日的夜晚,八连在李保成的带岭下向597.9高地1号坑道悄悄地运动。但要到达1号坑道,八连必须经过597.9高地北边的一条1000多米宽的山坳,这是美军密集炮火的固定封锁区,一片人造的死亡地带。 在八连通过之前,有好几个连队没能冲过去;不知有多少无畏的士兵,葬身在呼啸而至的炮火中。
/ E% B1 w2 l! c4 c& b3 ^% V    八连总结了前后连队失利的教训,他们先将这1500米区域内的地形、道路和敌人炮火、照明弹的发射规律,观察得烂熟,琢磨得彻透,再派1个尖刀班将连队运动必经之地上的7个敌地堡炸掉,全连这才陆续敏捷前行。一百四十几号人拉开距离, 他们不走山坳,山坳里有敌人炮火;也不走山梁,山梁上是守备的敌人。八连像群狸猫,屏息蹑足地顺着半山腰,一脚高一脚低地往l号坑道摸去。可是, 带路的是七连的1个小通讯员,他已经在这个高地坚守了好几天,原本对地形十分熟悉的。昨天他奉命下高地去带八连,也不过就离开了l天的时间,可是早已被打变形的阵地,又叫敌人炮火砸得他认不出模样了。 小通讯员急得满地乱爬,怎么也找不着洞口。这时,敌人开始 打炮了。借着照明弹的余光,李宝成发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个坑,便横着滚了几滚,想进坑去躲躲炮。不料一滚进坑身子就哧溜溜没底地往下滑。接着便觉得腿被捞住了,不禁失声一叫:“昨搞的,咋搞的?” 这一叫腿被松开了,原来是自己人。李宝成这才发现自己无意中掉进了l号坑道。李宝成赶紧让坑道里的人员,将储存的面粉搬出一袋来,一路向坑道外撤去作路标。紧随他后面进洞的八班长崔含弼,来来回回地爬了十几趟,将3个排依次带进坑道里,到凌晨4点多钟,八连除5人伤亡外,全部进入1号坑道。
    15军的战史中说:这是19日大反击的胜利基础。


(6)    端掉大地堡  折滕“联合国”军   
     597.9高地的美国兵在1号坑道正对面七八十米处修筑了一个大地堡,里面有五六挺机枪,没日没夜地封锁1号坑道洞口。   
连长李保成决定把它给端了。任务交给第六班班长何根长。何根长不愧是老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知道敌人前半夜很警惕,所以按兵不动,而是蹲在坑道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扔空罐头盒子,引诱敌人打枪,放照明弹,他则乘机观察,盘算着出击和返回的路,到了后半夜,敌人也给折腾累了,随他怎么扔也不理会。 何长根看看是火候了,带着两名战士摸出洞,一颗手雷就把这个地堡掀上了天。功夫不长,另一个小组也把另一个地堡也给炸飞了。何根长他们无一伤亡。
   次,班、排小出击12次。不到半个月,光这一项,就让1760个美国兵不是丢了命,就是缺了胳膊少了腿。
     电影《上甘岭》的编剧采用了这个情节 。

(7)     战地发明“光荣茶”  
.      当天,597.9高地上最大的坑道1号坑道朝南的两个坑道口全被炸塌,只剩下碗大的一个口,里边儿的人连气都透不过来。第八连连长李保成组织人冒着敌人的炮火不顾重大伤亡挖了半晌,才把洞口挖通。第八连为此伤亡了37个人。而且愈到后来,坑道里的生存环境也愈加恶劣。最要命的是没得喝。水,成了坑道部队生存的最大问题。为了生存下来消灭敌人,八连官兵开始饮用另外一种液体:尿液大家戏称“光荣茶”。为了让尿的味道好点,还想出了许多招,其中之一就是:用毛巾裹上一包湿土,将尿淋上去过滤一下,然后再挤点牙膏进去。这样尿的味道就小多了。可不管怎么处理,尿毕竟是尿,无论怎样,那味儿都好不了。但必须喝。
  为了生存,为了战斗,八连指战员表现高度的乐观主义和无比的英雄气慨!


(8)上甘岭上悲壮一幕                 

       597.9高地却打得异常艰难和惨烈。担任主攻的第八连刚开始还算顺利。炮火刚一延伸,八连就拿下了1号坑道头上的1号阵地。然而在按预定方案进至3号阵地时,却被未被炮火摧毁的敌残存火力点拦住了去路。这个火力点里有好几挺机枪,子弹又急又密地呼啸着把八连前进道路打得尘土飞扬。第八连两次爆破均没有成功。机枪手赖发钧在掩护爆破手爆破时也卡了壳,机枪打不响了。他把机枪一扔,提着两棵手雷就要去爆破。连长李保成看他已经3处负伤,浑身都是血,便拦住他让他先下去包扎伤口,另派别人去爆破。可赖发钧杀得性起根本不听,乘李保成跟营里通电话时又冲了出去。在途中又多处负伤,爬到敌人火力点前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便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抬起头来的部队刚冲出几步,一阵密集的弹雨又从9号阵地上袭来,连连打倒了几个战士,又把第八连压在了地上。这是9号阵地上的一个藏在一块大岩石下的火力点,利用岩石的遮蔽,构筑得极其巧妙,因而躲过了“喀秋莎”的死亡之火。现在一看到成群的中国士兵冲了上来,一下子疯狂起来,发出了让老兵们听着像死神在唱歌的机枪声。6挺重机枪,喷出了6道火光,又一次把攻击部队给罩住了。“爆破组,组织爆破!”李保成话音还未落,一个人影已经窜了出去。他定眼一看,这是连里一个名叫龙世昌的贵州籍战士。副排长王练才赶紧组织机枪和冲锋枪火力掩护。眼看着龙世昌接近火力点了,却又被敌人的炮火给炸倒在地。龙世昌已经连续爆破了两个地堡,本来就负伤了。这次伤腿又被齐膝炸断。李保成心往下一沉,心说完了又得重新组织爆破了。刚想再叫一个上,却看见龙世昌拖着一条断腿仍然在往前爬。李保成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兵呀!这时候龙世昌已经把拉着火的爆破筒塞进了敌人的射击孔。刚要离开,美国兵又把它推了出来。龙世昌拣起爆破筒又往里捅。美国兵拼命往外推。身负重伤的龙世昌用尽全身力气用胸部死死地抵住爆破筒。刚压进去,爆破筒就炸了……
   
   他和敌人、和那块大岩石一起,粉身碎骨,化作灰烬。这个悲壮的情节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中。
  
   占领了阵地的李保成和第八连官兵抹着眼泪找遍了阵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这位贵州籍小个子兵的任何一件遗留之物,那怕是一丝布头。龙世昌什么都没留下。却留下了一个普通中国士兵流芳百世的故事。

(5)悄悄潜入1号坑道      10月18日的夜晚,八连在李保成的带岭下向597.9高地1号坑道悄悄地运动。但要到达1号坑道,八连必须经过597.9高地北边的一条1000多米宽的山坳,这是美军密集炮火的固定封锁区,一片人造的死亡地带。 在八连通过之前,有好几个连队没能冲过去;不知有多少无畏的士兵,葬身在呼啸而至的炮火中。
/ E% B1 w2 l! c4 c& b3 ^% V    八连总结了前后连队失利的教训,他们先将这1500米区域内的地形、道路和敌人炮火、照明弹的发射规律,观察得烂熟,琢磨得彻透,再派1个尖刀班将连队运动必经之地上的7个敌地堡炸掉,全连这才陆续敏捷前行。一百四十几号人拉开距离, 他们不走山坳,山坳里有敌人炮火;也不走山梁,山梁上是守备的敌人。八连像群狸猫,屏息蹑足地顺着半山腰,一脚高一脚低地往l号坑道摸去。可是, 带路的是七连的1个小通讯员,他已经在这个高地坚守了好几天,原本对地形十分熟悉的。昨天他奉命下高地去带八连,也不过就离开了l天的时间,可是早已被打变形的阵地,又叫敌人炮火砸得他认不出模样了。 小通讯员急得满地乱爬,怎么也找不着洞口。这时,敌人开始 打炮了。借着照明弹的余光,李宝成发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个坑,便横着滚了几滚,想进坑去躲躲炮。不料一滚进坑身子就哧溜溜没底地往下滑。接着便觉得腿被捞住了,不禁失声一叫:“昨搞的,咋搞的?” 这一叫腿被松开了,原来是自己人。李宝成这才发现自己无意中掉进了l号坑道。李宝成赶紧让坑道里的人员,将储存的面粉搬出一袋来,一路向坑道外撤去作路标。紧随他后面进洞的八班长崔含弼,来来回回地爬了十几趟,将3个排依次带进坑道里,到凌晨4点多钟,八连除5人伤亡外,全部进入1号坑道。
    15军的战史中说:这是19日大反击的胜利基础。


(6)    端掉大地堡  折滕“联合国”军   
     597.9高地的美国兵在1号坑道正对面七八十米处修筑了一个大地堡,里面有五六挺机枪,没日没夜地封锁1号坑道洞口。   
连长李保成决定把它给端了。任务交给第六班班长何根长。何根长不愧是老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知道敌人前半夜很警惕,所以按兵不动,而是蹲在坑道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扔空罐头盒子,引诱敌人打枪,放照明弹,他则乘机观察,盘算着出击和返回的路,到了后半夜,敌人也给折腾累了,随他怎么扔也不理会。 何长根看看是火候了,带着两名战士摸出洞,一颗手雷就把这个地堡掀上了天。功夫不长,另一个小组也把另一个地堡也给炸飞了。何根长他们无一伤亡。
   次,班、排小出击12次。不到半个月,光这一项,就让1760个美国兵不是丢了命,就是缺了胳膊少了腿。
     电影《上甘岭》的编剧采用了这个情节 。

(7)     战地发明“光荣茶”  
.      当天,597.9高地上最大的坑道1号坑道朝南的两个坑道口全被炸塌,只剩下碗大的一个口,里边儿的人连气都透不过来。第八连连长李保成组织人冒着敌人的炮火不顾重大伤亡挖了半晌,才把洞口挖通。第八连为此伤亡了37个人。而且愈到后来,坑道里的生存环境也愈加恶劣。最要命的是没得喝。水,成了坑道部队生存的最大问题。为了生存下来消灭敌人,八连官兵开始饮用另外一种液体:尿液大家戏称“光荣茶”。为了让尿的味道好点,还想出了许多招,其中之一就是:用毛巾裹上一包湿土,将尿淋上去过滤一下,然后再挤点牙膏进去。这样尿的味道就小多了。可不管怎么处理,尿毕竟是尿,无论怎样,那味儿都好不了。但必须喝。
  为了生存,为了战斗,八连指战员表现高度的乐观主义和无比的英雄气慨!


(8)上甘岭上悲壮一幕                 

       597.9高地却打得异常艰难和惨烈。担任主攻的第八连刚开始还算顺利。炮火刚一延伸,八连就拿下了1号坑道头上的1号阵地。然而在按预定方案进至3号阵地时,却被未被炮火摧毁的敌残存火力点拦住了去路。这个火力点里有好几挺机枪,子弹又急又密地呼啸着把八连前进道路打得尘土飞扬。第八连两次爆破均没有成功。机枪手赖发钧在掩护爆破手爆破时也卡了壳,机枪打不响了。他把机枪一扔,提着两棵手雷就要去爆破。连长李保成看他已经3处负伤,浑身都是血,便拦住他让他先下去包扎伤口,另派别人去爆破。可赖发钧杀得性起根本不听,乘李保成跟营里通电话时又冲了出去。在途中又多处负伤,爬到敌人火力点前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便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抬起头来的部队刚冲出几步,一阵密集的弹雨又从9号阵地上袭来,连连打倒了几个战士,又把第八连压在了地上。这是9号阵地上的一个藏在一块大岩石下的火力点,利用岩石的遮蔽,构筑得极其巧妙,因而躲过了“喀秋莎”的死亡之火。现在一看到成群的中国士兵冲了上来,一下子疯狂起来,发出了让老兵们听着像死神在唱歌的机枪声。6挺重机枪,喷出了6道火光,又一次把攻击部队给罩住了。“爆破组,组织爆破!”李保成话音还未落,一个人影已经窜了出去。他定眼一看,这是连里一个名叫龙世昌的贵州籍战士。副排长王练才赶紧组织机枪和冲锋枪火力掩护。眼看着龙世昌接近火力点了,却又被敌人的炮火给炸倒在地。龙世昌已经连续爆破了两个地堡,本来就负伤了。这次伤腿又被齐膝炸断。李保成心往下一沉,心说完了又得重新组织爆破了。刚想再叫一个上,却看见龙世昌拖着一条断腿仍然在往前爬。李保成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兵呀!这时候龙世昌已经把拉着火的爆破筒塞进了敌人的射击孔。刚要离开,美国兵又把它推了出来。龙世昌拣起爆破筒又往里捅。美国兵拼命往外推。身负重伤的龙世昌用尽全身力气用胸部死死地抵住爆破筒。刚压进去,爆破筒就炸了……
   
   他和敌人、和那块大岩石一起,粉身碎骨,化作灰烬。这个悲壮的情节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中。
  
   占领了阵地的李保成和第八连官兵抹着眼泪找遍了阵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这位贵州籍小个子兵的任何一件遗留之物,那怕是一丝布头。龙世昌什么都没留下。却留下了一个普通中国士兵流芳百世的故事。
(7)    历史不容篡改---------- 还原上甘岭真正的英雄八连连长        几十年来,关于上甘岭钢八连连长,一直流传着几种说法,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都知道里面的八连连长叫张忠发,但那只是银幕里的英雄形象,可以理解为上甘岭众多优秀一线指挥官的缩影。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张计发”,因为与张忠发仅一字之差,所以很容易迷惑人,加上一些人的沽名钓誉,以及媒体的宣传把关不严和炒作。致使这位真正钢八连连埋没了半个多世纪,而很多人却并不知晓。

   李保成;河南林州人,志愿军入朝时期任15军45师一三四团第八连连长,在军中自有"铁七连,钢八连"之说。自上甘岭战役打响后,就帅领钢八连坚守在五圣山前沿 --597,9高地坑道阵地,对美军进行了英勇作战,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立下不朽的功劳。                                                                          

     而那个135团的七连长“张计发”,却连八连的坑道都没进过!那么“张计发”是怎么就变成一三四团八连连长了呢?上甘岭战役战后总结时,按他{张计发}的话说;功劳面前人人有份 ,谁能把功劳拿到手谁就是功臣。他(张计发)自称“上甘岭”八连连长“编造出一些不真实的“战斗经历”,于是在会上大讲特吹,声嘶力竭的突出自己“带着最后剩下的七人走出了坑道”。真正带着剩下的7人走出一号坑道的是八连连长李保成,这是历史。当钢八连连长李保成沉缅在怀念战斗中失去的战友而过分悲痛的时候,他(张计发)趁虚而入,凭三寸不烂之舌,俨然成了钢八连连长李保成的"代言人",在一些报告会和媒体上作了很多不真实的宣传。 钢八连连长李保成平时不太不善言辞,生前曾这样说:“面对那么些烈士,我们怎么好意思去抢功劳呢?。。。你{张计发}功也有了,官也当了,而历史却不容改!!!”。15军曾多次对张计发本人进行警告,不得以八连连长的身份作报告或其他宣传活动。以消出对原部队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 为表彰钢八连连长李保成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还专门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为李保成设立了一个展厅,并特邀他参加了军事博物馆的开馆仪式。
另据上甘岭战役史记载:
    1952年月21日晚,135团二营教导员李安德和与一号坑道里的第一三四团第三营参谋长武振友、第一三四团第八连连长李保成、政治指导员王士根经过商量,成立了坑道临时党支部。随后召开的全体军人大会上,李安德宣布,坑道里的所有人都编入老红军连队第一三四团第八连,李保成任连长、王士根任政治指导员,原军警卫连副排长张纪平升任副连长,其他坑道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第一三五团第二营参谋长张广生率领第四连、第六连残余人员退入0号、2号和4号坑道,成立临时党支部,完成战斗编组;第一三五团第七连连长张计法、政治指导员林文贵率本连残存人员退入3号坑道,完成战斗编组;537.7高地北山上的第四十五师侦察科副科长卢化仪、第一三五团第一连连长王福新率领阵地上的残存人员于退入坑道,成立临时党支部,完成战斗编组。
    可见,上甘岭时期的钢八连连长是李保成。而七连连长张计发压根儿就不在1号主坑道内,这八个人中没有张计发,又怎么能“带着剩下的7人走出了坑道'!?
悲壮惨烈的上甘岭  作战图
(8)钢八连勇士, 为苗家争光!
     1952年10月19日黄昏十七时三十分,反击开始了。15军集中了配属的十九个炮兵连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进行了猛烈的火力突袭,还没有来得及巩固阵地的美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
    炮火一延伸,8连就迅速拿下了1号阵地,然而进至3号阵地时,却被敌人残存的火力点拦住了去路。敌人的好几挺机枪疯狂地扫射着,密集的子弹把8连前进的道路打得尘土飞扬。8连连续两次爆破都没有成功。机枪手赖发钧已经负伤三处,满身都是血迹,机枪也打散了架,他把破机枪一扔,提着两颗手雷就冲了出去。敌人的机枪子弹跟着他的脚步追过来,赖发钧连中数弹,又多处负伤,他继续艰难地向敌人的火力点爬过去。当爬到敌火力点前面时,二十一岁的赖发钧已经耗尽了最后的一点力气,他毅然拉响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抬起头来的攻击部队刚刚冲了几步,一阵密集的弹雨又从9号阵地上泼过来,几个战士被接连打倒,8连又被压制在了地上,前进不得。敌人的这个火力点构筑在一块大岩石的下面,隐蔽得极为巧妙,里面六挺重机枪疯狂地喷出了六条死亡的火舌,把8连给死死地罩住了。
  敌人发射的照明弹飘悬在空中,把战地映照得如同白昼。据美7师《598高地指挥报告》(美军把597﹒9高地约称为598高地)记载:
  “我方最大限度使用夜间照明,61毫米、81毫米照明弹,炮射照明弹以及飞机投放下来的照明弹和地面探照灯通通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作用。我们注意到,在照明弹升起时,敌人便缩着不动,而当照明弹一熄灭,他们便飞奔向前。”
  在照明弹惨白色的光亮下,李保成大声地命令道:“爆破组,组织爆破!”
  李保成话音未落,年仅十九岁的战士龙世昌拎着一根爆破筒“嗖”地窜了出去。副排长王练才组织的机枪和冲锋枪掩护火力也像发了疯似的吼叫起来,一梭梭子弹向着敌人的火力点席卷过去。
  “轰隆”一声剧响,敌人的机枪立即变成了哑巴!  
     血斑斑的日记本上还写着苗族英雄刘兴文的题词:为苗族争光!
     这是怎样英勇的战士啊!李保成的眼睛模糊了----------
(9) 李保成说:“电影〈上甘岭〉的坑道太过于漂亮--------”
-      电影《上甘岭》描写是597,9高地的情景, 597﹒9高地1号坑道是人数最多的坑道,里面的建制单位也最多。坑道有四个出口,呈“F”形,全长七十多米,高一点五米,宽一点二米,顶部是厚达三十五米的石灰岩坚石层,是597﹒9高地最大的坑道之一。
  然而,几十年后,134团8连连长李保成看完电影《上甘岭》后却说“:电影《上甘岭》的坑道太过于漂亮,其实坑道里的情况远比电影里的糟透。我们连刚退进坑道时,里面挤着80多人。光是来不及转运下高地的伤员就有55个。好半天我才把人员建制给理清楚,共有来自十六个连队的零散人员,都是仓促间就近撤进这个坑道的。”
       坑道里虽说有一百多人,但一大半是伤员,还分属十六个不同的建制单位。坑道内除了轻重伤员、烈士遗体和战斗人员外,还有武器弹药、粮食、各种保障器材等等,全都挤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生活、战斗,在敌人的围攻和轰炸下,坑道内情况极为困难,缺乏弹药、缺乏粮食、饮水、药品、物资……,什么都缺!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物资运不上来,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个馒头 另外空气恶浊,硝烟、硫磺、血腥、屎尿和尸体腐烂的气味混在一起,甚至连氧气都不够吸!战士们只好轮流到坑道口吸气以防窒息……。
  一次,美国人惊奇地发现,有一个地方竟冒出一股高达数尺的白色气柱,跑过去一看发现一个隐蔽得极为巧妙的坑道口,这股白色气柱竟是坑道里的中国人身上的热气汗气冒出地面后凝结而成!这坑道里是什么气味?什么样的环境?
       电影就是电影,它只是艺术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只有亲历那场战役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坑道里的非人道与惨烈,这也许是这位耿直老英雄“不满”电影〈上甘岭〉坑道“太过于漂亮”的原因。
龙世昌是苗族的,打仗真敢玩命
向英雄致敬!
不死的老兵,永远的钢八连。
冷思 发表于 2011-6-8 11:14
冯小肛好像说《上甘岭》好假
哪有人用身体堵枪眼的 , 他拍的集结号才是最真实的
团长骗战士, 政委在战 ...
他那个脑袋准是认为有点墨水就能当政委
向英雄敬礼!!!
向英雄致敬!
冯小肛的电影就算了吧。
84年每次国庆阅兵,必有钢八连,也有黄继光连,这是国家给的最高荣誉,他们也配得上这种荣誉!!!
找资料找到的这贴,再一次向英雄致敬
superzhujian 发表于 2011-6-8 15:07
他那个脑袋准是认为有点墨水就能当政委
不是以为
真就那样
superzhujian 发表于 2011-6-8 15:07
他那个脑袋准是认为有点墨水就能当政委

我的祖辈,具体不说了

辽沈战役前是连队文书,辽沈战役打完就是连指导员
打到广东就是营指导员了

全营基本换了一茬人
识字的本来就没几个,连死带伤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