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带来不利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8:47:19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17:08  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等

  中新网5月18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库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

  为此,会议明确提出六方面要求:

  一要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大力促进就业。对进城镇安置移民和生态屏障区农村相关转移人口,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费。

  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要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

  四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工程整治,稳定河势,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设施功能。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

  五要提高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构建综合的监测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和会商决策系统,形成系统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六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提高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保障能力。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17:08  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等

  中新网5月18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库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

  为此,会议明确提出六方面要求:

  一要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大力促进就业。对进城镇安置移民和生态屏障区农村相关转移人口,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费。

  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要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

  四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工程整治,稳定河势,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设施功能。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

  五要提高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构建综合的监测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和会商决策系统,形成系统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六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提高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保障能力。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这算啥事。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

烧煤发电同样需要解决带来的“不利影响”,核能发电也有“不利影响”,太阳能,风能一样有“不利影响”。
把这条消息披露出来也有“不利影响”。
什么意思
李科长有动静?
真难得,能承认有不利影响了。。。
国家终于承认三峡工程的弊端了。
三峡还有不利?以前从没听见过,听到的都是好的。TG越来越不马克思了。
呵呵 欢乐
我就说过丫就一上世纪最大面子工程
这贴进冷宫前再留一记号
要早几年  在超大喷三峡工程那可是要被围攻的 :D
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就看如何对待三峡的不利面。
当时表决时候,争议那么大,为啥还是通过了?电力需求就紧张到10年时间都等不起了?


明明有120米坝高的折中方案,非要弄个185米的?蛋疼

明明有120米坝高的折中方案,非要弄个185米的?蛋疼
通用脚气 发表于 2011-5-19 15:24


    低坝方案无法防御百年一遇洪水,更别说千年一遇大洪水了。低坝方案发电也很少,造成水资源浪费。低坝方案也不适合拦沙和冲沙。185米高坝怎么了?中国还有300米的高坝,怎么没人去反?论水库大小,三峡在世界排第25拉,论坝高,三峡排的名次更低。
通用脚气 发表于 2011-5-19 15:21
你有几个十年,台上的老同志们还有几个十年?
13风云 发表于 2011-5-19 16:10
纠正下,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不严谨,学术上是有问题的。
特大型水库,一个泥沙问题,一个生态环境问题,都是不能避免的
tulipe 发表于 2011-5-19 17:30


    百年一遇:每秒8.37万立方米
千年一遇:每秒9.88万立方米

是有明确数据的。
洪水在短期内是没有规律的,而长期时间却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是比较合理的说法。
如果连续2年发生每秒8.37万立方米的洪水,你不能说这就是两年一遇的洪水。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1-5-19 17:58
说的就是这个提法不科学,由于气候和地质是不断变化的,你说的“长期时间有一定规律”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全面建起统一规范的气象观测网络还是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也就五六十年,又怎么确定历史上平均一百年才会发生的气象灾害?其实气象专业报导的常用说法是“降水量(温度)达到N年来最高(低)值”。所谓千年一遇就离谱的更加厉害了,千年里绝大多数时间是没有河流的流量记录的,没法做比照的东西,何来一遇之说?长江还算是比较稳定的,黄河的话,连河道都经常改变,更谈不上规律了。这种定义方法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据我所知,其他国家都是以有水文记录资料以来最大,这样的描述方式的。
事实上你连我国的这种定义方式都没搞明白什么意思。百年一遇,每秒8.37立方米是哪条河那一段?不同的河流不同段这个标准都不一样,道理很简单同样的流量,对一段宽30米的河流和一段宽3公里的河流造成的影响可谓天壤之别。如果统一定义为一个数值就没法体现其实际危害性了。
tulipe 发表于 2011-5-19 19:18
这里说的是三峡。
继续科普,光抱怨科学素养差没用,还是我们自己行动起来。幸好现在写科普文章的学者越来越多了。
转贴科学松鼠会:
“N年一遇”为何年年遇?
雪歌 发表于 2010-07-25 23:08
看多报刊电视后不禁感慨,今年分明是个“N年一遇”之年!刚进2010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雪,接着西南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现在全国各地纷纷迎来“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媒体报道从南到北多条河流最高洪峰“千年一遇”…有网友抱怨近年来,“N年一遇”频频出现,人们看到审美疲劳,甚至怀疑它是顶逃避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N年一遇”到底是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不是哪里都能使用“N年一遇”?N是不是可以无限放大到几千几万?…

“N年一遇”不是周期是概率

水文上,“N年一遇”有个更科学的名称“重现期”。根据某地长期水文记录, 可以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洪水重现期为百年,表示当地发生某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那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不同地方概率为1%的洪水大小并不相同,常年干旱地区“百年一遇”洪水,搬到长江流域某支流就可能变成“五十年一遇”。政府在确定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当地的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如果气候变化让一个干旱地方的雨水逐年增多,过去概率为1%的洪水就会慢慢变成2%,也就是“五十年一遇”。因此,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N年一遇”不是说每N年灾害就会发生一次,它只代表了历史上灾害的罕见程度。如果连续多年某地报道“N>50年一遇”的同种灾害,要么是当地气候发生改变,让原本罕见的灾害频繁发生,要么就是媒体滥用词汇。因此强烈建议媒体在提出“N年一遇”之前,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

N是算出来的, 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2007年高考,湖南文科考生面对这么一道数学填空题:根据如下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图,选择该河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实际上,“百年一遇”的洪水就是这么算出来的。某条河过去400年,水位50米出现过4次,发生概率为1%,是“百年一遇”洪水。今年发大水水位涨到50米,那么明年统计时50米水位概率就成了1.25%,这样50米水位就成了“80年一遇”洪水。但是统计样本和方法本身就存在误差,所以N一般只取个大数,例如五十年,一百年。

N不能随便乱放大

“N年一遇”是历史统计,需要足够多的样本数,N比资料年限小的时候才可靠。比如,只有一百年水文记录的河流,计算它“五十年一遇”的洪水量级就已经比较勉强,更别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 我国水文历史记录很久远,有的地区洪水和干旱的历史记录达到上千年。然而气象灾害的降水、风速、温度等要素在现代观测仪器发明以前很难获得。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才全面建起统一规范的气象观测网络。那些所谓“五十年一遇”甚至“一百年一遇”气象灾害的说法非常可疑。全国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也就五六十年,又怎么确定历史上平均一百年才会发生的气象灾害?其实气象专业报导的常用说法是“降水量(温度)达到N年来最高(低)值”,一传二传就成了“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

N年一遇 和 N年不遇

就差了一个字,“N年不遇”像是“N年一遇”的山寨版。它的意思可以被理解为过去五十年里都没有出现的灾情,也可以是发生概率低于2%的灾情。它的频繁出现让本来就鱼龙混杂的“N年一遇”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只是要描述灾情有多严重,完全不涉及灾情罕见程度。为了避免混淆视听,建议改用“近N年未遇”。这样媒体讲得放心,观众也看得明白。

修改版已发表于新京报新知周刊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0489

这里说的是三峡。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1-5-19 19:26

三峡大坝所在位置有一千年的水文记录了?参考我上面转贴文章中更现期的算法可知,即使是有百年水文记录的地方,如果连续遭遇一年比一年大的洪水,这个一遇的概率质也是要跟随变化的。
这里说的是三峡。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1-5-19 19:26

三峡大坝所在位置有一千年的水文记录了?参考我上面转贴文章中更现期的算法可知,即使是有百年水文记录的地方,如果连续遭遇一年比一年大的洪水,这个一遇的概率质也是要跟随变化的。
tulipe 发表于 2011-5-19 19:18 [/quo
你可以建议中国水利科学界改变百年一遇的说法。
洗地工真勤奋
有水文记录资料以来最大?
有水文记录资料以来次大?
有水文记录资料以来三大?
用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十年一遇岂不更好?
中国人历来会提炼词句,没有什么科学不科学的。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1-5-19 19:33
如果你要说的是三峡大坝的设计防洪能力,请参考下列报道:
对于“万”到“千”到“百”到“有限”的“暴跌”,三峡大坝方面作出澄清:“大坝的防洪能力从来就没有变过,是媒体在不同时期截取了不同概念。
可见,科学界工程界的定义本来没问题,但是有些概念被媒体滥用了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1-5-19 19:36
有水文记录资料以来第几大,也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而且它表达的概念与更现期并不相同。洪水规模的界定是很严肃的事情,更现期更是政府指导防汛抗旱工作的数据基础,怎么可以“没有什么科学不科学”?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1-5-19 17:58

这种数据研究研究是可以的,发表发表论文也是可以滴——。
笑看某些ID洗地,在可预见的将来,大家也许能够目睹“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上游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文件出台;P

这种数据研究研究是可以的,发表发表论文也是可以滴——。
yuppppp 发表于 2011-5-19 19:49

他列的数据是三峡大坝的设计防洪标准,正是的设计书和论文,都是以每秒多少立方米来表述的。所谓多少年一遇的说法其实就是写个让领导比较容易理解的直观名字,与设计本身的科学性没关系。而在描述洪水规模的时候,这个防洪设计概念又被套用到与更现期混同,才出现了现在混乱使用的情况。
这种数据研究研究是可以的,发表发表论文也是可以滴——。
yuppppp 发表于 2011-5-19 19:49

他列的数据是三峡大坝的设计防洪标准,正是的设计书和论文,都是以每秒多少立方米来表述的。所谓多少年一遇的说法其实就是写个让领导比较容易理解的直观名字,与设计本身的科学性没关系。而在描述洪水规模的时候,这个防洪设计概念又被套用到与更现期混同,才出现了现在混乱使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