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凭什么你比古龙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21:03
《金庸,凭什么你比古龙红》

******
金庸和古龙是当代武侠小说世界的两根巨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一点就是金庸受到的追捧和赞誉远远胜过了古龙,无论怎么说,这都给喜欢古龙的读者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无奈和遗憾。
没有必要再争论两个大侠的武功,才智,仁义,道德,究竟谁高谁低,只想去探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扬金抑古的现实状况,是什么原因让古龙这只巨擎的地位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
金庸祖籍浙江名门望族的查良家,乾隆帝时曾亲书匾额嘉奖其先祖。自幼便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浓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个人天赋和勤奋的共同作用下,金庸在武侠世界里发挥出几近完美的光芒。顺便提一句,近代的大诗人徐志摩便是金庸的表兄。又曾听闻说是台湾的言情大家琼瑶女士似乎也同查良家有些裙带关系。
的确,每当金庸说起自己的家世时,都在脸上荡漾起孩子一样满足,纯真的欢笑。
当然,喜欢金庸的读者大都明白金庸本是政治学院毕业的,被乔冠华派到香港任《大公报》的编辑。后来又自创了《明报》。可以说创业和写一些政治评论是金庸的主要工作,而写武侠小说的初衷,不过是要吸引读者购买《明报》。这似乎和当代中国大陆一个叫海岩的企业家有着一丝相同的意味:
写小说不是生活的主要工作,但偏偏是所写的小说成就了自己卓绝非凡的名声。
从这点上讲,金庸无疑是成功的,更是幸福的。
古龙的身世就比金庸凄惨多了,他悲切的少年生活,不可避免地为以后的创作留下了深深的阴霾。
古龙的父亲是台北市的市长秘书,本来古龙可以在这个家过的很好,但偏偏就像古龙小说里面的薄情寡义的男人一样,这个男人在古龙小时候就狠心地将古龙母子抛弃了。随后,古龙沦为了失去母亲的孤儿。在学校读书时,女同学们都讥笑古龙为“大头鬼”,同学们也经常捉弄他,把他当成笑柄。社会的冷眼和生活的残酷只留给了古龙更多直接,客观,甚至偏激的看法。其实他那一张丑陋又可爱的面孔下,有一颗太过于柔软的心。没有引以为傲的家庭背景,没有里所应得的快乐生活。
古龙眼里挣钱和生存才是生活的第一要素。
所以金庸可以把《笑傲江湖》的版权,以象征性的一元人民币卖给央视。而古龙则可以毫不避讳地说:
靠文稿吃饭虽然不是所有作家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
太残酷的一句自嘲,犹如他写的那些一样残酷的小说。
但人们似乎更赞赏金庸大度的胸怀,能让央视感恩戴德,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多少人又知道金庸随便一座别墅便价值几千万港币呢?而一生风流潇洒的古龙,死后没有一丝余钱,唯一留给儿子的抚养费便是《天涯明月刀》的版权。
不是金庸的错,只是俗世的眼光。
一个讽刺。
******
当然,更让大多数人欣赏金庸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为数不多的,但几乎部部精品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武侠小说。
毫无疑问,金庸率先开创了新武侠时代。他在小说中处处体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仁心和侠之大者的胸怀。他的小说就内容而言往往依附于某种历史史实,然后借题发挥,在动乱的历史横流中,一显英雄和侠义的本色。他的才思和写作技巧是一个火炉,越煮越旺,到最后往往让人叹为观止。他对中国琴棋书画,天文,地理等传统领域的涉足无疑也起到了对小说深化文化氛围的作用,我想这是一种近乎于神的境界。
而古龙在淡江师范大学学习的是西方文学,对西方悬疑和哲理性的思索深深盘根在他的脑海中,加之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感伤和无助,以及对武术缺乏深刻认识,让他选择了另辟蹊径,从而让人有了看古龙小说便觉别有洞天之感。
古龙小说的内容可谓千奇百怪。复仇,夺宝,这一类的传统题材在《边城浪子》和《大地飞鹰》中,一样可以盛放出灿烂的光芒。而更多的内容是对人性和生活的客观,理智而又直白的见解。如《七种武器》便是在讨论人的微笑,诚实,仇恨,得意,自信等人的基本情感因素。而古龙的才思似乎总是以怪,险,奇引人入胜。他的小说在结构和技巧上匠心独运,从一开始到最后总是跳跃着惊心动魄的最强音。环环相扣,触一发而往往动全身,这是近乎于魔的境界。
但大多数人似乎更喜欢金庸小说的正统性和有根有据的史实性,而往往批判古龙小说的怪异性和意念性。
其实,什么是好的小说?
只有在塑造一个深刻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体现出尖锐的人性冲突,才是好的小说,故事情节只是其次。
从人无完人这一角度讲,我更喜欢古龙笔下残缺的主角。
比如傅红雪。
******
金庸比古龙大红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影视剧和歌曲的推波助澜。
在当前的娱乐社会中,一个人的小说在经过剧本改编,然后再端上屏幕,往往能够就意味着这个人要大红了。更何况是金庸的那些被不同时代的明星制造出不同味道的版本。就当前正炒得火热的央视版的《神雕侠侣》而言,以前曾有过台湾孟飞的版本,然后是香港无线刘德华的版本,再后来是台湾任贤齐的版本,加上的央视的便有四五个之多。
再烂的小说经过这么多次的反复编剧和回锅,没有道理不弄出一盘好菜出来。更何况是金庸的佳作。想不红都不行。
而金剧的武侠主题曲也往往给人印象深刻。若罗文和甄妮演唱的《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一生有意义》几乎可视为与《上海滩》比肩的八十年代影视金曲的代表作。然后许冠杰为《笑傲江湖》写的《沧海一声笑》已入选二十世纪一百首经典流行歌曲。还有《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和《追梦人》都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好看的影视剧和好听的武侠音乐无疑大大提升了金庸小说的威望。
回头再说古龙。
也许的确是台湾影视剧制作上稍逊香港一筹,也许可能是古龙小说太过于讲究意念和哲理,武功往往又是一招定胜负,所以古龙的影视剧让人改编得惨不忍睹。更有甚者的是,那些编剧对古龙小说的修改滑稽到让人欲哭无泪。绝好的一个《多情剑客无情剑》的题材,在改编的影视剧《飞刀问情》中,编剧为了迎合观众,硬是和历史生拉活扯上关系。阿飞和荆无命这样冷漠的剑客,在编剧笔下活像逗三岁孩子开心的大傻瓜,李寻欢有事无事便拿着飞刀在镜头前晃悠的姿态,让人作呕。
从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的风格上看,似乎由他来导演古龙的小说再适合不过了。
另外一件让人扼腕的事情便是,在张国荣去年没有跳楼身亡之前,徐克已准备让他出演古龙的《三少爷的剑》中的主角。有理由相信,哥哥能把握古龙的灵魂。可惜事与愿违啊!
似乎唯有郑少秋饰演的楚留香和万梓良饰演的陆小凤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即使是配角的西门吹雪和胡铁花也极为贴近原作。
而古剧的影视歌曲几乎没有给人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罗文演唱的《小李飞刀》似乎还差强人意。《九月鹰飞》的主题曲也似乎还可以勉强听,但比起金剧的歌曲来毕竟输了两成了。
事实已经证明了,金庸小说在影视剧和歌曲两方面的收看率和收听率上,远远高于了古龙小说。
从这一方面讲,金庸有理由上位。
******
当然两人一个身在尘世,一个身在天国的现状也让人多少更偏爱于活人。毕竟,对一个死人再怎么追捧和怀念,只不过让人觉得不识时务。就像是再怎么争论刘德华和张国荣究竟谁高谁低,都只不过是一些让人觉得多余的空话。尤其对于荣迷而言,哥哥再怎么被中伤,也不可能反驳那些苛责了。
古龙也一样不能。
没有一个死人能为自己说话。
张国荣不过死去才短短一年,对他的批评已经很多了,而古龙则离开了二十年之久。在这个物欲横流,存在即是合理的社会,又还有多少人还愿意把心中的宠爱和炽热奉献给一个生前生后都饱受争议的死人。
金庸是一位老者,他在受到神一样的追捧和礼遇时,依然可以高高在上地散发出孩子一样天真的微笑。让人觉得慈祥又和蔼。让人不得不喜欢这个老者。
古龙是一个死者,他在寂寞里接受过赏识和关爱,又在寂寞里死在洁白的病床。甚至可以想象离开人世的那张丑陋的脸上,一定被死神折磨的扭曲变形,让人不得不觉得可怖又哀婉。
生人和死人的区别究竟有多大?
刘德华可以拍张艺谋的《十面埋伏》。
张国荣却不能拍徐克的《三少爷的剑》。
金庸可以对自己的十四部武侠作品一一作仔细的校对和修改,重新整理成册。
古龙却只能任自己的七十余部小说参差不齐,静静接受一个又一个荒谬的批判。
******
在某个时段,在某个领域,在某两个杰出的人物之间,总有着奇异的甚至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并非来自这两个人本身,而是来自于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来自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也来自于旁观者喋喋不休的争吵。
就像金庸与古龙。
就像刘德华与张国荣。
就像贝利与马拉多纳。《金庸,凭什么你比古龙红》

******
金庸和古龙是当代武侠小说世界的两根巨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一点就是金庸受到的追捧和赞誉远远胜过了古龙,无论怎么说,这都给喜欢古龙的读者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无奈和遗憾。
没有必要再争论两个大侠的武功,才智,仁义,道德,究竟谁高谁低,只想去探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扬金抑古的现实状况,是什么原因让古龙这只巨擎的地位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
金庸祖籍浙江名门望族的查良家,乾隆帝时曾亲书匾额嘉奖其先祖。自幼便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浓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个人天赋和勤奋的共同作用下,金庸在武侠世界里发挥出几近完美的光芒。顺便提一句,近代的大诗人徐志摩便是金庸的表兄。又曾听闻说是台湾的言情大家琼瑶女士似乎也同查良家有些裙带关系。
的确,每当金庸说起自己的家世时,都在脸上荡漾起孩子一样满足,纯真的欢笑。
当然,喜欢金庸的读者大都明白金庸本是政治学院毕业的,被乔冠华派到香港任《大公报》的编辑。后来又自创了《明报》。可以说创业和写一些政治评论是金庸的主要工作,而写武侠小说的初衷,不过是要吸引读者购买《明报》。这似乎和当代中国大陆一个叫海岩的企业家有着一丝相同的意味:
写小说不是生活的主要工作,但偏偏是所写的小说成就了自己卓绝非凡的名声。
从这点上讲,金庸无疑是成功的,更是幸福的。
古龙的身世就比金庸凄惨多了,他悲切的少年生活,不可避免地为以后的创作留下了深深的阴霾。
古龙的父亲是台北市的市长秘书,本来古龙可以在这个家过的很好,但偏偏就像古龙小说里面的薄情寡义的男人一样,这个男人在古龙小时候就狠心地将古龙母子抛弃了。随后,古龙沦为了失去母亲的孤儿。在学校读书时,女同学们都讥笑古龙为“大头鬼”,同学们也经常捉弄他,把他当成笑柄。社会的冷眼和生活的残酷只留给了古龙更多直接,客观,甚至偏激的看法。其实他那一张丑陋又可爱的面孔下,有一颗太过于柔软的心。没有引以为傲的家庭背景,没有里所应得的快乐生活。
古龙眼里挣钱和生存才是生活的第一要素。
所以金庸可以把《笑傲江湖》的版权,以象征性的一元人民币卖给央视。而古龙则可以毫不避讳地说:
靠文稿吃饭虽然不是所有作家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
太残酷的一句自嘲,犹如他写的那些一样残酷的小说。
但人们似乎更赞赏金庸大度的胸怀,能让央视感恩戴德,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多少人又知道金庸随便一座别墅便价值几千万港币呢?而一生风流潇洒的古龙,死后没有一丝余钱,唯一留给儿子的抚养费便是《天涯明月刀》的版权。
不是金庸的错,只是俗世的眼光。
一个讽刺。
******
当然,更让大多数人欣赏金庸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为数不多的,但几乎部部精品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武侠小说。
毫无疑问,金庸率先开创了新武侠时代。他在小说中处处体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仁心和侠之大者的胸怀。他的小说就内容而言往往依附于某种历史史实,然后借题发挥,在动乱的历史横流中,一显英雄和侠义的本色。他的才思和写作技巧是一个火炉,越煮越旺,到最后往往让人叹为观止。他对中国琴棋书画,天文,地理等传统领域的涉足无疑也起到了对小说深化文化氛围的作用,我想这是一种近乎于神的境界。
而古龙在淡江师范大学学习的是西方文学,对西方悬疑和哲理性的思索深深盘根在他的脑海中,加之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感伤和无助,以及对武术缺乏深刻认识,让他选择了另辟蹊径,从而让人有了看古龙小说便觉别有洞天之感。
古龙小说的内容可谓千奇百怪。复仇,夺宝,这一类的传统题材在《边城浪子》和《大地飞鹰》中,一样可以盛放出灿烂的光芒。而更多的内容是对人性和生活的客观,理智而又直白的见解。如《七种武器》便是在讨论人的微笑,诚实,仇恨,得意,自信等人的基本情感因素。而古龙的才思似乎总是以怪,险,奇引人入胜。他的小说在结构和技巧上匠心独运,从一开始到最后总是跳跃着惊心动魄的最强音。环环相扣,触一发而往往动全身,这是近乎于魔的境界。
但大多数人似乎更喜欢金庸小说的正统性和有根有据的史实性,而往往批判古龙小说的怪异性和意念性。
其实,什么是好的小说?
只有在塑造一个深刻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体现出尖锐的人性冲突,才是好的小说,故事情节只是其次。
从人无完人这一角度讲,我更喜欢古龙笔下残缺的主角。
比如傅红雪。
******
金庸比古龙大红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影视剧和歌曲的推波助澜。
在当前的娱乐社会中,一个人的小说在经过剧本改编,然后再端上屏幕,往往能够就意味着这个人要大红了。更何况是金庸的那些被不同时代的明星制造出不同味道的版本。就当前正炒得火热的央视版的《神雕侠侣》而言,以前曾有过台湾孟飞的版本,然后是香港无线刘德华的版本,再后来是台湾任贤齐的版本,加上的央视的便有四五个之多。
再烂的小说经过这么多次的反复编剧和回锅,没有道理不弄出一盘好菜出来。更何况是金庸的佳作。想不红都不行。
而金剧的武侠主题曲也往往给人印象深刻。若罗文和甄妮演唱的《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一生有意义》几乎可视为与《上海滩》比肩的八十年代影视金曲的代表作。然后许冠杰为《笑傲江湖》写的《沧海一声笑》已入选二十世纪一百首经典流行歌曲。还有《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和《追梦人》都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好看的影视剧和好听的武侠音乐无疑大大提升了金庸小说的威望。
回头再说古龙。
也许的确是台湾影视剧制作上稍逊香港一筹,也许可能是古龙小说太过于讲究意念和哲理,武功往往又是一招定胜负,所以古龙的影视剧让人改编得惨不忍睹。更有甚者的是,那些编剧对古龙小说的修改滑稽到让人欲哭无泪。绝好的一个《多情剑客无情剑》的题材,在改编的影视剧《飞刀问情》中,编剧为了迎合观众,硬是和历史生拉活扯上关系。阿飞和荆无命这样冷漠的剑客,在编剧笔下活像逗三岁孩子开心的大傻瓜,李寻欢有事无事便拿着飞刀在镜头前晃悠的姿态,让人作呕。
从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的风格上看,似乎由他来导演古龙的小说再适合不过了。
另外一件让人扼腕的事情便是,在张国荣去年没有跳楼身亡之前,徐克已准备让他出演古龙的《三少爷的剑》中的主角。有理由相信,哥哥能把握古龙的灵魂。可惜事与愿违啊!
似乎唯有郑少秋饰演的楚留香和万梓良饰演的陆小凤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即使是配角的西门吹雪和胡铁花也极为贴近原作。
而古剧的影视歌曲几乎没有给人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罗文演唱的《小李飞刀》似乎还差强人意。《九月鹰飞》的主题曲也似乎还可以勉强听,但比起金剧的歌曲来毕竟输了两成了。
事实已经证明了,金庸小说在影视剧和歌曲两方面的收看率和收听率上,远远高于了古龙小说。
从这一方面讲,金庸有理由上位。
******
当然两人一个身在尘世,一个身在天国的现状也让人多少更偏爱于活人。毕竟,对一个死人再怎么追捧和怀念,只不过让人觉得不识时务。就像是再怎么争论刘德华和张国荣究竟谁高谁低,都只不过是一些让人觉得多余的空话。尤其对于荣迷而言,哥哥再怎么被中伤,也不可能反驳那些苛责了。
古龙也一样不能。
没有一个死人能为自己说话。
张国荣不过死去才短短一年,对他的批评已经很多了,而古龙则离开了二十年之久。在这个物欲横流,存在即是合理的社会,又还有多少人还愿意把心中的宠爱和炽热奉献给一个生前生后都饱受争议的死人。
金庸是一位老者,他在受到神一样的追捧和礼遇时,依然可以高高在上地散发出孩子一样天真的微笑。让人觉得慈祥又和蔼。让人不得不喜欢这个老者。
古龙是一个死者,他在寂寞里接受过赏识和关爱,又在寂寞里死在洁白的病床。甚至可以想象离开人世的那张丑陋的脸上,一定被死神折磨的扭曲变形,让人不得不觉得可怖又哀婉。
生人和死人的区别究竟有多大?
刘德华可以拍张艺谋的《十面埋伏》。
张国荣却不能拍徐克的《三少爷的剑》。
金庸可以对自己的十四部武侠作品一一作仔细的校对和修改,重新整理成册。
古龙却只能任自己的七十余部小说参差不齐,静静接受一个又一个荒谬的批判。
******
在某个时段,在某个领域,在某两个杰出的人物之间,总有着奇异的甚至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并非来自这两个人本身,而是来自于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来自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也来自于旁观者喋喋不休的争吵。
就像金庸与古龙。
就像刘德华与张国荣。
就像贝利与马拉多纳。
说的好啊
<P>就凭市场占有率。</P><P>就凭金庸小说在描写整个武林、描写人性、描写历史的出色</P><P>而古龙的小说则重在描写个人英雄主义。</P><P>金庸的人品比好色、贪酒的古龙好</P>
<P>金庸的全集都看过,而且很多作品如《神雕》、《天龙八部》等都翻来覆去的看,可谓百看不厌~</P><P>古龙的作品只看过《楚留香传奇》和《天下第一刀》(小李飞刀),一遍</P><P>个人感觉,金庸的小说各个方面都比古龙的强上一筹~</P><P>当然古龙的小说我看得不多,以上观点可能有失偏驳吧~`</P><P>不过有一点,我看小说喜欢躺在床上看。看金庸的小说,通常都特别想睡了,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捧着书在看。而古龙的小说则明显对我没这个吸引力</P>
3楼和4楼讲的偶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