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世界应对法国表现出来的新自信心存感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0:30
凤凰网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2011年04月23日 09:35
来源:中青在线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04/23/5935032_0.shtml
谦逊不是法国的行为方式,但巴黎不愿将4月11日逮捕科特迪瓦强人洛朗·巴博的功劳据为己有。一名法国指挥官强调,没有一名法国士兵进入巴博遭逮捕时的住所。然而,在抓捕巴博时,法国直升机一直在总统官邸上空盘旋。法国和联合国的直升机还向巴博的宅邸发射了火箭弹。

显然,法国总统萨科齐并不想唤起这个前法国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恐惧。但如果没有法国的军事干预,科特迪瓦的强人仍不会承认选举结果,内战也会继续。

最近几周以来,世界已经察觉到法国在非洲异常强势。与伦敦一起,巴黎力促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而旨在保护利比亚平民的联合国决议通过后,法国战机又发动了第一波攻击。再加上派往阿富汗的部队,法国在全球军事活动中表现得比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活跃。

但法国要想重新树立其在历史上的“大国”形象并非易事。相反,它更像一个二流大国。值得注意的是,在科特迪瓦、利比亚和阿富汗,法国都是根据联合国的决议与其他国家一起行动。

事实上,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最近就指责他的北约盟友在利比亚没能提供更多的帮助。法国国防部长热拉尔·隆盖也抱怨称,法国和英国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担子”。隆盖对美国减少军事参与提出了批评:美国现在只是扮演了一个“支援”的角色。这位国防部长表示,这使得“解除”卡扎菲部队对米苏拉塔反抗军的攻击变得不可能,更遑论保护那里的平民。

诚然,法国之所以在地中海南岸展开军事行动,意识形态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法国飞机飞越地中海前往利比亚时,萨科齐总统将这一行动用普世价值加以解释。他的话很像是美国总统说的:“阿拉伯人民已经选择从压迫他们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法国决定在即将创造的历史中扮演好它的角色。”

不过,还有其他的推动因素。好斗的萨科齐正面临民意支持率的最低点,至少在利比亚开展行动以来,三分之二的公众对此持支持态度。另外,巴博在经历几个月的顽抗后最终投降,也可能使萨科齐在国内被看好。

有人甚至认为,萨科齐之所以急于在利比亚和科特迪瓦展开行动,是因为他对突尼斯和埃及革命支持得太晚,在舆论上陷入了尴尬境地。

但是,历史联系和利益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利比亚虽然不是法国的前殖民地,但法国需要它的石油,并担心利比亚难民涌入。在科特迪瓦,法国有着1.5万名侨民和商业利益。现如今,法国宣布了一项一揽子援助计划,以求开启科特迪瓦的复苏进程。

对美国、非洲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推动者来说,他们都应对法国表现出来的新自信心存感激。在利比亚,巴黎的行动表明国际社会对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和推进民主价值观的关心。在科特迪瓦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华盛顿正面临一场预算硬仗,它很清楚自己不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惟一的警察。

然而,指望法国在未来依然走在前列将是一个错误。正如前文所述,军事干预取决于包括政治、历史联系、国家利益在内的诸多因素。在这方面,巴黎与华盛顿没啥不同。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凤凰网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2011年04月23日 09:35
来源:中青在线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04/23/5935032_0.shtml
谦逊不是法国的行为方式,但巴黎不愿将4月11日逮捕科特迪瓦强人洛朗·巴博的功劳据为己有。一名法国指挥官强调,没有一名法国士兵进入巴博遭逮捕时的住所。然而,在抓捕巴博时,法国直升机一直在总统官邸上空盘旋。法国和联合国的直升机还向巴博的宅邸发射了火箭弹。

显然,法国总统萨科齐并不想唤起这个前法国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恐惧。但如果没有法国的军事干预,科特迪瓦的强人仍不会承认选举结果,内战也会继续。

最近几周以来,世界已经察觉到法国在非洲异常强势。与伦敦一起,巴黎力促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而旨在保护利比亚平民的联合国决议通过后,法国战机又发动了第一波攻击。再加上派往阿富汗的部队,法国在全球军事活动中表现得比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活跃。

但法国要想重新树立其在历史上的“大国”形象并非易事。相反,它更像一个二流大国。值得注意的是,在科特迪瓦、利比亚和阿富汗,法国都是根据联合国的决议与其他国家一起行动。

事实上,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最近就指责他的北约盟友在利比亚没能提供更多的帮助。法国国防部长热拉尔·隆盖也抱怨称,法国和英国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担子”。隆盖对美国减少军事参与提出了批评:美国现在只是扮演了一个“支援”的角色。这位国防部长表示,这使得“解除”卡扎菲部队对米苏拉塔反抗军的攻击变得不可能,更遑论保护那里的平民。

诚然,法国之所以在地中海南岸展开军事行动,意识形态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法国飞机飞越地中海前往利比亚时,萨科齐总统将这一行动用普世价值加以解释。他的话很像是美国总统说的:“阿拉伯人民已经选择从压迫他们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法国决定在即将创造的历史中扮演好它的角色。”

不过,还有其他的推动因素。好斗的萨科齐正面临民意支持率的最低点,至少在利比亚开展行动以来,三分之二的公众对此持支持态度。另外,巴博在经历几个月的顽抗后最终投降,也可能使萨科齐在国内被看好。

有人甚至认为,萨科齐之所以急于在利比亚和科特迪瓦展开行动,是因为他对突尼斯和埃及革命支持得太晚,在舆论上陷入了尴尬境地。

但是,历史联系和利益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利比亚虽然不是法国的前殖民地,但法国需要它的石油,并担心利比亚难民涌入。在科特迪瓦,法国有着1.5万名侨民和商业利益。现如今,法国宣布了一项一揽子援助计划,以求开启科特迪瓦的复苏进程。

对美国、非洲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推动者来说,他们都应对法国表现出来的新自信心存感激。在利比亚,巴黎的行动表明国际社会对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和推进民主价值观的关心。在科特迪瓦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华盛顿正面临一场预算硬仗,它很清楚自己不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惟一的警察。

然而,指望法国在未来依然走在前列将是一个错误。正如前文所述,军事干预取决于包括政治、历史联系、国家利益在内的诸多因素。在这方面,巴黎与华盛顿没啥不同。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到底是打脸还是捧臭脚?没看明白。
法国这叫哑巴吃啥。。
意思就是,中东那地方,坑爹了多少年了,现在终于有个2货来顶缸了。
考,明明就是反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