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宅上演"飞屋环游记":拆解出售异地拼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39:30
http://www.chinanews.com/estate/2011/04-18/2978868.shtml

中国古宅上演"飞屋环游记":拆解出售异地拼装
2011年04月18日 09:0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浙江省中部的东阳市歌山镇西宅村,有一块1万多平方米的场地,这里没有名字,也远离省道,建筑物破败不堪,地面上杂草丛生。

  然而,如果你走进细看,会发现,这些破败不堪的建筑物,细节之处却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处处透着古典的气息。

  在外行人眼中,这里像是一座座江南老宅的废墟,而只有少数行内人士才知道,这里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大卖场”,不过出售的不是古董家具,而是古宅本身。

  杂草丛生之地竟是古宅交易场所




  在这样一个集散中心和加工厂里,古宅商人们将从各地收购而来的古宅,经过拆解,将实木的门,窗,椽,梁,雕花等部件经过专门的修复、和修补后等待出售。

  主持人:目前这片场地情况是什么样的?

  记者:在这块场地里,最近共有八九座老房子正在修葺。雕刻、木工、绘画、油漆……修葺一座古宅的所有环节,在这里应有尽有。据义乌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俞峰说,华东地区不敢说,但至少在浙江,这个场子是最早、最大的。

  就在这样一处貌似无名,却远近闻名的场地中,古宅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运往全国各地,在古宅的新址,从新拼装,还原成一座房屋。虽然说着很简单,但其中却有很多的门道,买家与卖家之间也形成了一条严谨的产业链。

  贩卖古宅利润高 商家趋之若鹜

  主持人:能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产业链吗?又是什么样的人在做古宅生意,他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记者:这些做古宅生意的老板大多在义乌、东阳、兰溪乃至江西安徽的农村收房,不是所有老房子都要,起码要保证70%以上是完好的。如果判断老房子有价值,收购人就会亲自上门。收购人然后找来专业人士来分拆古宅,然后运到西宅村后,检查哪些木料是好的,哪些腐朽了需要修补,要按原来的样子重做。经过木工、石工、油漆工等多个工种的共同努力,把老房子的部件恢复得差不多了,接着就是组装。组装好房子被放在西宅村的场地里,如果有客户看中了,就把搭起来的房子再次拆掉,装运过去。据介绍,这些老房子的买家多是杭州或者上海的老板,买去开茶楼或高级会所。而做古宅生意的人分为两类,一种是资金实力略差的,发现老房子买下来立刻转手,赚取20%-30%的利润;另一种是资金雄厚的,买下老房子,进行修缮,然后再出售,“(后一种的)利润现在大约在40%到50%。”甚至更高。

  从当地商人口中我们也了解到,一座保存度在90%以上的清代庭院,甚至可以卖到一千万元以上,稍小一点的建筑也可以卖到200多万。而高达20%到50%的利润更是让商人们趋之若鹜,

  而这座无名卖场也就成了一条丰厚利益链的中转站,一头连着江南农村的破败古宅,另一头连着城市里的光鲜买家。从这里,被编上号的古宅零件被送往城市,换来了丰厚的金钱回报。

  而在这丰厚利益链的背后,我们是否想过,面对着古人留下的遗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去处理或者买卖?

  有些古宅已达到文物保护单位标准 古宅保护无法律保障

  主持人:我国目前有没有法律来保护这种古宅呢?

  记者:义务市问问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说,古建筑买卖如此活跃,主要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需要文保、规划、国土和建设部门的相互协调,最好还是建议原址保护起来的,但现实有许多无奈。

  虽然非文保单位的古建筑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但很多遭变卖的老房子已经达到了申请文保单位的条件,但由于人们意识不强,加上老房子大多是共有的,本身又破旧了,就低价出让给村里,最后几经转手,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而有的买家则认为,有些老房子,荒废在那里,既没人住也没人修,与其烂掉,不如对它进行再加工,这也是一种异地保护。

  因此,对非文保古宅的买卖不应该禁止,但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是亟待建立的。http://www.chinanews.com/estate/2011/04-18/2978868.shtml

中国古宅上演"飞屋环游记":拆解出售异地拼装
2011年04月18日 09:0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浙江省中部的东阳市歌山镇西宅村,有一块1万多平方米的场地,这里没有名字,也远离省道,建筑物破败不堪,地面上杂草丛生。

  然而,如果你走进细看,会发现,这些破败不堪的建筑物,细节之处却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处处透着古典的气息。

  在外行人眼中,这里像是一座座江南老宅的废墟,而只有少数行内人士才知道,这里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大卖场”,不过出售的不是古董家具,而是古宅本身。

  杂草丛生之地竟是古宅交易场所




  在这样一个集散中心和加工厂里,古宅商人们将从各地收购而来的古宅,经过拆解,将实木的门,窗,椽,梁,雕花等部件经过专门的修复、和修补后等待出售。

  主持人:目前这片场地情况是什么样的?

  记者:在这块场地里,最近共有八九座老房子正在修葺。雕刻、木工、绘画、油漆……修葺一座古宅的所有环节,在这里应有尽有。据义乌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俞峰说,华东地区不敢说,但至少在浙江,这个场子是最早、最大的。

  就在这样一处貌似无名,却远近闻名的场地中,古宅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运往全国各地,在古宅的新址,从新拼装,还原成一座房屋。虽然说着很简单,但其中却有很多的门道,买家与卖家之间也形成了一条严谨的产业链。

  贩卖古宅利润高 商家趋之若鹜

  主持人:能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产业链吗?又是什么样的人在做古宅生意,他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记者:这些做古宅生意的老板大多在义乌、东阳、兰溪乃至江西安徽的农村收房,不是所有老房子都要,起码要保证70%以上是完好的。如果判断老房子有价值,收购人就会亲自上门。收购人然后找来专业人士来分拆古宅,然后运到西宅村后,检查哪些木料是好的,哪些腐朽了需要修补,要按原来的样子重做。经过木工、石工、油漆工等多个工种的共同努力,把老房子的部件恢复得差不多了,接着就是组装。组装好房子被放在西宅村的场地里,如果有客户看中了,就把搭起来的房子再次拆掉,装运过去。据介绍,这些老房子的买家多是杭州或者上海的老板,买去开茶楼或高级会所。而做古宅生意的人分为两类,一种是资金实力略差的,发现老房子买下来立刻转手,赚取20%-30%的利润;另一种是资金雄厚的,买下老房子,进行修缮,然后再出售,“(后一种的)利润现在大约在40%到50%。”甚至更高。

  从当地商人口中我们也了解到,一座保存度在90%以上的清代庭院,甚至可以卖到一千万元以上,稍小一点的建筑也可以卖到200多万。而高达20%到50%的利润更是让商人们趋之若鹜,

  而这座无名卖场也就成了一条丰厚利益链的中转站,一头连着江南农村的破败古宅,另一头连着城市里的光鲜买家。从这里,被编上号的古宅零件被送往城市,换来了丰厚的金钱回报。

  而在这丰厚利益链的背后,我们是否想过,面对着古人留下的遗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去处理或者买卖?

  有些古宅已达到文物保护单位标准 古宅保护无法律保障

  主持人:我国目前有没有法律来保护这种古宅呢?

  记者:义务市问问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说,古建筑买卖如此活跃,主要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需要文保、规划、国土和建设部门的相互协调,最好还是建议原址保护起来的,但现实有许多无奈。

  虽然非文保单位的古建筑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但很多遭变卖的老房子已经达到了申请文保单位的条件,但由于人们意识不强,加上老房子大多是共有的,本身又破旧了,就低价出让给村里,最后几经转手,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而有的买家则认为,有些老房子,荒废在那里,既没人住也没人修,与其烂掉,不如对它进行再加工,这也是一种异地保护。

  因此,对非文保古宅的买卖不应该禁止,但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是亟待建立的。
啥时把故宫拆去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