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解读:两岸紧张 各国纷纷走避 台湾朝野还在做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37:22
亚洲时报8月31日康若晔撰文:新加坡总理和澳洲外长近期陆续对台海发生战事表达看法,两者不约而同采取对台湾不利说法,表示一旦台海发生战事,不会协助台湾抵御大陆的攻击。情势严峻,但似乎并未对台湾高层产生作用;据华府军方高层传出的消息指出,台湾执政党游说团体仍持续向美方推销“中国只是纸老虎”的讯息,而部份美国亲台政客对这样的说法十分买帐,使台湾当局更自我肯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再度重申,中国有决心、能力粉碎任何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中国学者及民间也陆续传出“捍卫主权、宁舍经济”的声浪,鸽派逻辑在中国政坛已渐失发言权。“台海终须一战”已非新名词,但台湾执政当局对此严峻情势的应变,却仍留在旧有思维中,延续李登辉执政时的说辞,持续向美方及国际间输送“中国只是纸老虎”的讯息,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

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却另有见解。华府军方高层人士指出,“他们还告诉我们,美国应该要感谢台湾力抗中国,真是误判情势。”

相较于台湾当局的避重就轻,大陆方面则处处显现出势在必得的决心,强烈打击台湾可能获得的任何奥援。李显龙就任总理前访台,受到北京严厉抨击,逼得李显龙必需说明访台原因,并强调并未违反“一中”原则;更重要是,李显龙明白表示,若台海战事是由台湾方面挑起,新加坡不会支援台湾。李显龙对台湾蓝绿两方及媒体观察尽管中肯,但言谈背后“给中国一个交待”的态度却是不言可喻。

澳洲外长唐纳也很“识做”,在北京说了中国政府最爱听的话,表示“美澳及纽西兰的三边防卫条约,并未包括协助美国防卫台湾抵御中国的攻击。”澳洲总理霍华德虽然在事后表示“此议题假设性太高”,但也承认,“澳洲在亚洲有自身利益”;“澳洲和中国正在增长的关系既独立且坚定,美国和中国之间若出现冲突,并不符合澳洲利益。”

据了解,美国、澳洲与纽西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有防卫条约(ANZUS Treaty),此条约第四条规定:“签约各方承诺,任何一方在太平洋地区遭到武力攻击,都对己方之和平与安全构成危害,将依己方之宪法程序采取行动以对抗此一共同之危害”。美方对澳洲外长的说法并未表示意见,只强调仍以《纽澳美安全条约》内容为准。而中国与澳洲的双边贸易,去年高达两百三十三亿澳币。

于此之前,台湾「总统府」秘书长苏贞昌曾旋风式的访问菲律宾,恭贺新任总理阿罗约夫人顺利连任。由于行前高度保密,台湾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掌握消息,若不是菲律宾亲中媒体《商报》技术性透露消息,事件恐怕真能做到滴水不漏。不过菲律宾向来奉行一中原则,又以“恐中”闻名,与台湾的交流只能维持在“暗渡陈仓”阶段;此次事件曝光,引起大陆强烈反应,对未来台菲来说关系并不乐观。

在西瓜效应之下,中国有计划的在外交、经济及军事上孤立台湾及美国有关的盟友,目前看来成效斐然。台湾方面的反击则犹如螳臂挡车,在国际现实压力下孤掌难鸣,连台湾最坚实的盟友美国都略显自顾不暇。

美国总统布什在大选前不到三个月之际,宣布美国在全球军力将大幅调整,重点包括了从南韩前线撤军、减少驻欧部队,及亚太地区部署比以往更机动、分散。象徵美国过去“重欧轻亚”的政策已有所转向,美国战略重心已移转到亚洲,尤其是亚太与中东地区。就策略上来说,这是为了台海及朝鲜半岛未来可能发生冲突预作准备,但美国是否能在新军力部署分散的情况下,顺利取得派驻国(包括日本、南韩)的合作及支援,尚在未定之天;且撤离朝鲜半岛的动作,适足以令北韩疑心美国突击,而使朝鲜半岛紧张升温,牵动台海情势,与朝鲜半岛危机相互影响下,美国新军力部署是否有能力同时应付两场战争也存变数。

不过,中美两个核子大国至今仍在战略合作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下,彼此都十分克制。中国中央党校“和平崛起”课题研究组所代表的权威思维即明确定调:“布什政府为寻求中国在反恐、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等问题的合作,也需要保持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因此尽管双方目前在台湾问题上仍各自表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莱斯上月访北京的行程,也没有和中国达成任何共识;但基于各自利益,美中两国因台海问题翻脸的可能性还很低。就算有着煌煌一纸台湾关系法,恐怕也将沦为空洞的表象。

在此情形下,台湾执政当局对抗中国的力量更显薄弱。但不幸的是,部份执政党人士对形势的严峻犹未深刻体认,过境美国顺便严词批评中国,目的只为了赢取民心换取选票。但回归到问题实质面,除了自己人”喊爽”之外,并没有长远擘划的眼光化解两岸关系紧张,也没有实施的作为避免潜藏的战争危机。台湾遭到国际孤立或许是中国强大压力使然,但刻意忽略已然成形的战争危机却是台湾领导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新加坡总理指出,“台湾蓝绿领导人都全心放在境内政治问题”;绿的追求年底立委过半,蓝的则盼厘清总统大选真相;然而却没有人真正关切台湾人民明天会不会受到战火摧残。

这,才是台湾真正的悲哀。亚洲时报8月31日康若晔撰文:新加坡总理和澳洲外长近期陆续对台海发生战事表达看法,两者不约而同采取对台湾不利说法,表示一旦台海发生战事,不会协助台湾抵御大陆的攻击。情势严峻,但似乎并未对台湾高层产生作用;据华府军方高层传出的消息指出,台湾执政党游说团体仍持续向美方推销“中国只是纸老虎”的讯息,而部份美国亲台政客对这样的说法十分买帐,使台湾当局更自我肯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再度重申,中国有决心、能力粉碎任何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中国学者及民间也陆续传出“捍卫主权、宁舍经济”的声浪,鸽派逻辑在中国政坛已渐失发言权。“台海终须一战”已非新名词,但台湾执政当局对此严峻情势的应变,却仍留在旧有思维中,延续李登辉执政时的说辞,持续向美方及国际间输送“中国只是纸老虎”的讯息,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

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却另有见解。华府军方高层人士指出,“他们还告诉我们,美国应该要感谢台湾力抗中国,真是误判情势。”

相较于台湾当局的避重就轻,大陆方面则处处显现出势在必得的决心,强烈打击台湾可能获得的任何奥援。李显龙就任总理前访台,受到北京严厉抨击,逼得李显龙必需说明访台原因,并强调并未违反“一中”原则;更重要是,李显龙明白表示,若台海战事是由台湾方面挑起,新加坡不会支援台湾。李显龙对台湾蓝绿两方及媒体观察尽管中肯,但言谈背后“给中国一个交待”的态度却是不言可喻。

澳洲外长唐纳也很“识做”,在北京说了中国政府最爱听的话,表示“美澳及纽西兰的三边防卫条约,并未包括协助美国防卫台湾抵御中国的攻击。”澳洲总理霍华德虽然在事后表示“此议题假设性太高”,但也承认,“澳洲在亚洲有自身利益”;“澳洲和中国正在增长的关系既独立且坚定,美国和中国之间若出现冲突,并不符合澳洲利益。”

据了解,美国、澳洲与纽西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有防卫条约(ANZUS Treaty),此条约第四条规定:“签约各方承诺,任何一方在太平洋地区遭到武力攻击,都对己方之和平与安全构成危害,将依己方之宪法程序采取行动以对抗此一共同之危害”。美方对澳洲外长的说法并未表示意见,只强调仍以《纽澳美安全条约》内容为准。而中国与澳洲的双边贸易,去年高达两百三十三亿澳币。

于此之前,台湾「总统府」秘书长苏贞昌曾旋风式的访问菲律宾,恭贺新任总理阿罗约夫人顺利连任。由于行前高度保密,台湾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掌握消息,若不是菲律宾亲中媒体《商报》技术性透露消息,事件恐怕真能做到滴水不漏。不过菲律宾向来奉行一中原则,又以“恐中”闻名,与台湾的交流只能维持在“暗渡陈仓”阶段;此次事件曝光,引起大陆强烈反应,对未来台菲来说关系并不乐观。

在西瓜效应之下,中国有计划的在外交、经济及军事上孤立台湾及美国有关的盟友,目前看来成效斐然。台湾方面的反击则犹如螳臂挡车,在国际现实压力下孤掌难鸣,连台湾最坚实的盟友美国都略显自顾不暇。

美国总统布什在大选前不到三个月之际,宣布美国在全球军力将大幅调整,重点包括了从南韩前线撤军、减少驻欧部队,及亚太地区部署比以往更机动、分散。象徵美国过去“重欧轻亚”的政策已有所转向,美国战略重心已移转到亚洲,尤其是亚太与中东地区。就策略上来说,这是为了台海及朝鲜半岛未来可能发生冲突预作准备,但美国是否能在新军力部署分散的情况下,顺利取得派驻国(包括日本、南韩)的合作及支援,尚在未定之天;且撤离朝鲜半岛的动作,适足以令北韩疑心美国突击,而使朝鲜半岛紧张升温,牵动台海情势,与朝鲜半岛危机相互影响下,美国新军力部署是否有能力同时应付两场战争也存变数。

不过,中美两个核子大国至今仍在战略合作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下,彼此都十分克制。中国中央党校“和平崛起”课题研究组所代表的权威思维即明确定调:“布什政府为寻求中国在反恐、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等问题的合作,也需要保持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因此尽管双方目前在台湾问题上仍各自表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莱斯上月访北京的行程,也没有和中国达成任何共识;但基于各自利益,美中两国因台海问题翻脸的可能性还很低。就算有着煌煌一纸台湾关系法,恐怕也将沦为空洞的表象。

在此情形下,台湾执政当局对抗中国的力量更显薄弱。但不幸的是,部份执政党人士对形势的严峻犹未深刻体认,过境美国顺便严词批评中国,目的只为了赢取民心换取选票。但回归到问题实质面,除了自己人”喊爽”之外,并没有长远擘划的眼光化解两岸关系紧张,也没有实施的作为避免潜藏的战争危机。台湾遭到国际孤立或许是中国强大压力使然,但刻意忽略已然成形的战争危机却是台湾领导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新加坡总理指出,“台湾蓝绿领导人都全心放在境内政治问题”;绿的追求年底立委过半,蓝的则盼厘清总统大选真相;然而却没有人真正关切台湾人民明天会不会受到战火摧残。

这,才是台湾真正的悲哀。
<P>哦!!!</P><P>知道了!</P>
<P>鼎 </P>
reading
大陆还是太软
再硬一些![em03]
刚则易折,柔则进可取,退可守。
<P>ok</P>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