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虏伯门生段祺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33:42
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派用4年的时间,在各地选拨120名11-15岁的中国幼童分批送往美国留学。曾国藩、李鸿章向清廷陈述:中国欲自强,惟有学习西人的先进经验。西人的坚船利炮,背后有天文、地理、数学、制造等先进技术做强大后盾。因此应当选拔人才,直接到先进国家内部去追本求源。

虽然这些幼童“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但毕竟是长线的计划——15年未雨绸缪的岁月,实在是太漫长了。这对于当时身处“数千年之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来说,的确是远水救不了近渴。

作为短期的救急方法之一,李鸿章率先在淮军中组建了有近代意义的新式炮营,采用克虏伯后膛钢炮装备。洋务派并不是一味盲目崇拜德国大炮,而是作了一番精心的比较研究。李鸿章1874年在给清廷的关于海防的奏折中提到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查炮位一项,德国全用后膛,英国全用前膛,俄法则小炮多后膛、大炮多前膛,美国仍用老式滑膛。其中著名厂商,德国曰克虏伯,专造后膛全钢之炮。”他在给醇亲王的信中谈到:“惟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拖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

大量购买克虏伯新式兵器固然正确,然“有器尤须有人”,从天津大沽口炮台到海南秀英炮台,这18400多公里海岸线,无数的海防大炮,需要有多少谙悉西方火炮长技的人才?所以当克虏伯的使者瑞乃尔1870年带着他的大炮来到山东登荣水师的时候,李鸿章立刻聘他为教官。

1872年,李鸿章再托克虏伯公司推荐人员来华任职,指导淮军炮营操练德军炮法。1876年,又精心安排了查连标、卞长胜等7名中国士官带足够用3年的笔、墨、砚台到柏林军事学院留学。他们学成回国后,被派到淮军各炮营当教练,有的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军事科技人才。
李鸿章的克虏伯情结,对中国近现代史发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从洋务运动到抗战爆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德之间的军事交往从来就没中断过。

李鸿章大笔一挥换上了安徽老乡名字

1886年,李鸿章来到段祺瑞就学的天津武备学堂考察,其目的是为了选拔若干像查连标、卞长胜等有着戎马生涯经历,能在短短二三年学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留学效果的武弁。考察的第一课目是:炮兵学员作炮击海面活动浮靶汇报,这给了段祺瑞脱颖而出的机会。

段祺瑞是唐太尉段秀实的第38世孙,祖籍为江西波阳。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1870年迁到安徽肥西县陶岗村定居。1872年,段祺瑞随祖父段佩在江苏宿迁兵营里读私塾。1883年10月,段祺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的炮兵专业。

因为当时学生都慑于李鸿章的威严,为此,首次开炮的学员,从第一炮到第六炮都没打中浮靶。李鸿章勃然大怒!

轮到段祺瑞指挥打靶,他沉着冷静、笃定指挥,第一炮就打中浮靶,紧接着连续快速几炮都每发必中。

李鸿章得知指挥员是安徽老乡,其祖父等家族成员都曾是自己手下的淮军官兵,非常高兴。接着又当面考了一些军事试题,段都对答如流。李鸿章兴奋得击节称赞,当即表扬段祺瑞是“熟知军事,俾易造就,是一个可用之才。”

1887年夏季。李鸿章亲赴天津武备学堂第一届学员的毕业考试,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李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赞扬段等学生“各项操法,一律娴熟,试以炮台工程做法及测绘,无不洞悉要领……”

1888年冬天,5位赴德国留学生的学员名单呈送李鸿章的手中批准。可是,李在这份留学德国的学生名单里,竟然看不到段祺瑞的名字。李鸿章认真审视了须臾,大笔一挥,将其中一名山东籍学生的名字划掉,换上了段祺瑞。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派用4年的时间,在各地选拨120名11-15岁的中国幼童分批送往美国留学。曾国藩、李鸿章向清廷陈述:中国欲自强,惟有学习西人的先进经验。西人的坚船利炮,背后有天文、地理、数学、制造等先进技术做强大后盾。因此应当选拔人才,直接到先进国家内部去追本求源。

虽然这些幼童“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但毕竟是长线的计划——15年未雨绸缪的岁月,实在是太漫长了。这对于当时身处“数千年之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来说,的确是远水救不了近渴。

作为短期的救急方法之一,李鸿章率先在淮军中组建了有近代意义的新式炮营,采用克虏伯后膛钢炮装备。洋务派并不是一味盲目崇拜德国大炮,而是作了一番精心的比较研究。李鸿章1874年在给清廷的关于海防的奏折中提到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查炮位一项,德国全用后膛,英国全用前膛,俄法则小炮多后膛、大炮多前膛,美国仍用老式滑膛。其中著名厂商,德国曰克虏伯,专造后膛全钢之炮。”他在给醇亲王的信中谈到:“惟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拖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

大量购买克虏伯新式兵器固然正确,然“有器尤须有人”,从天津大沽口炮台到海南秀英炮台,这18400多公里海岸线,无数的海防大炮,需要有多少谙悉西方火炮长技的人才?所以当克虏伯的使者瑞乃尔1870年带着他的大炮来到山东登荣水师的时候,李鸿章立刻聘他为教官。

1872年,李鸿章再托克虏伯公司推荐人员来华任职,指导淮军炮营操练德军炮法。1876年,又精心安排了查连标、卞长胜等7名中国士官带足够用3年的笔、墨、砚台到柏林军事学院留学。他们学成回国后,被派到淮军各炮营当教练,有的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军事科技人才。
李鸿章的克虏伯情结,对中国近现代史发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从洋务运动到抗战爆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德之间的军事交往从来就没中断过。

李鸿章大笔一挥换上了安徽老乡名字

1886年,李鸿章来到段祺瑞就学的天津武备学堂考察,其目的是为了选拔若干像查连标、卞长胜等有着戎马生涯经历,能在短短二三年学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留学效果的武弁。考察的第一课目是:炮兵学员作炮击海面活动浮靶汇报,这给了段祺瑞脱颖而出的机会。

段祺瑞是唐太尉段秀实的第38世孙,祖籍为江西波阳。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1870年迁到安徽肥西县陶岗村定居。1872年,段祺瑞随祖父段佩在江苏宿迁兵营里读私塾。1883年10月,段祺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的炮兵专业。

因为当时学生都慑于李鸿章的威严,为此,首次开炮的学员,从第一炮到第六炮都没打中浮靶。李鸿章勃然大怒!

轮到段祺瑞指挥打靶,他沉着冷静、笃定指挥,第一炮就打中浮靶,紧接着连续快速几炮都每发必中。

李鸿章得知指挥员是安徽老乡,其祖父等家族成员都曾是自己手下的淮军官兵,非常高兴。接着又当面考了一些军事试题,段都对答如流。李鸿章兴奋得击节称赞,当即表扬段祺瑞是“熟知军事,俾易造就,是一个可用之才。”

1887年夏季。李鸿章亲赴天津武备学堂第一届学员的毕业考试,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李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赞扬段等学生“各项操法,一律娴熟,试以炮台工程做法及测绘,无不洞悉要领……”

1888年冬天,5位赴德国留学生的学员名单呈送李鸿章的手中批准。可是,李在这份留学德国的学生名单里,竟然看不到段祺瑞的名字。李鸿章认真审视了须臾,大笔一挥,将其中一名山东籍学生的名字划掉,换上了段祺瑞。
受教了
2011-3-30 13:21 上传

老乡啊~赞一个
老段也是个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