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可能成中东乱局赢家 警告美勿出兵利比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0:23
http://mil.eastday.com/m/20110313/u1a5781301.html
1.jpg

 中东地区的动荡已持续三个月,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可能是最大的赢家。那么,伊朗从此次中东变局中得到了哪些具体好处呢?

  两派对立的势力都叫好

  伊朗官方对中东民众运动一直表示支持。有意思的是,伊朗的反政府力量也为中东的民众运动喝彩。不同的是,伊朗政府认为这是伊斯兰革命的扩展,而反政府力量则认为这是推翻“专制”现政权的机会。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2月11日,伊朗隆重庆祝伊斯兰革命胜利32周年。伊朗司法总监萨德格·拉里贾尼在德黑兰参加行游时说,伊朗伊斯兰革命今天在全世界,特别是伊斯兰世界依然发挥影响,现在一些伊斯兰国家发生的MSL运动就是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延续。

  2月23日,内贾德谴责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镇压民众。2月24日,政府控制的伊朗大学生巴斯基民兵在联合国驻伊朗办事处门前集会,谴责卡扎菲血腥镇压反政府民众,抗议联合国无视卡扎菲暴行,并要求释放据信被囚禁在利比亚达32年之久的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穆萨·萨德尔。

  据美联社2月10日报道,伊朗政府软禁了反对派领袖迈赫迪·卡鲁比。

  2月14日,伊朗数千名民众走上首都德黑兰街头表威,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随后与警方发生冲突。伊朗媒体称,表威者还要求政府允许民众集会,以表达“对埃及和突尼斯民众的支持”,但伊朗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并称所有的类似集会都是非法行为。伊朗政府方面称,伊朗民众已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埃及和突尼斯民众的支持,所以不需要再举行任何集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伊朗领导人虚伪,说他们起初鼓励埃及的抗议活动,称其为伊朗革命的继续,接下来却对以此为由上街的伊朗人实施镇压。

  英国《独立报》3月8日评论称,因为现在伊朗的伊斯兰政治体系就是1978年到1979年街头抗议运动的产物,所以伊朗领导人对于其他人可能通过同样的途径上台感到敏感。

  伊朗警告美国不要出兵

  据伊朗《德黑兰时报》3月8日报道,伊朗外长阿里·阿克巴·萨勒里说,关于中东形势,有的媒体努力把这些事件说成是世界上一些大国挑动的结果,但这些说法是虚假的。当被问到伊朗与沙特关系时,他说,两国在很多问题上观点相同,但在有些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他还表示,已接到访问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邀请,将在条件成熟时访问沙特。

  据伊朗法尔斯新闻社3月7日电,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伊斯梅尔警告美国,不要在利比亚周边增兵,谴责美国试图利用中东政局不稳实现自己的军事野心,但他表示不相信美国会对利比亚发动大规模进攻。

  3月8日,伊朗媒体电视台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明在每周例行记者会上称,伊朗强烈谴责在任何国家使用武力杀害无辜平民的做法,并要求立即停止这样的行径。他说,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支持独裁者,现在却用“保护利比亚人民的人权”作为幌子,寻求“在本地区进行军事干涉、占领和建立军事基地”。他号召所有国家,努力满足利比亚人民的需求。他指出,中东和北非国家目前的事态进展,是对“某些西方国家和犹太复国主义支持者的打击”。

  发言人还指责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处心积虑地想使人相信,中东和北非国家的事,会在“像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样独立而富有影响力”的国家发生。他强调,西方国家的政客和媒体总是玩弄阴谋。

  伊朗从动荡中得益不少

  据法新社2月10日电,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希望埃及能走向民主,最终不要建立伊朗式的宗教独裁统治。

  2月24日,“德国之声”网站称,美国担心北非、中东局势动荡之后,伊朗可能乘虚而入,在本地区壮大势力。2月下旬,在临时执政的埃及军方的许可下,伊朗的两艘军舰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首次穿过苏伊士运河。

  2月26日,法国历史学家亚历山大·阿德勒在《费加罗报》上撰文称,2003年,伊拉克那些获得解放的伊斯兰教什叶派一下子投入那个公开敌视美国的国家——伊朗的怀抱中。如今,这一趋势继续了,巴林正在发生的小型革命也可归入受压迫的什叶派的解放运动之列。

  2月28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萨班中东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苏珊·马洛尼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中东形势同样对伊朗有利。伊朗的伙伴们——在被逊尼派的国王残酷镇压后,巴林的什叶派正赢得全世界的同情。亲伊朗的黎巴嫩真主党夺取了黎巴嫩总理职位;伊朗的“盟国”叙利亚则迄今毫发无损地度过此次风暴。后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仍然是伊朗发挥影响力的沃土。

  利比亚石油减少,也给伊朗带来更多话语权和实际利益。3月初,控制全球40%石油供应的欧佩克对是否有必要增产意见不一。尽管沙特迅速增产应对,某些成员国目前也在悄悄增产,但伊朗和阿尔及利亚等其他成员国反对增产,它们认为石油市场不存在短缺。路透社称,利比亚局势动荡导致该国原油出口大减,结果国际社会对伊朗原油的需求顿时上升。http://mil.eastday.com/m/20110313/u1a5781301.html
1.jpg

 中东地区的动荡已持续三个月,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可能是最大的赢家。那么,伊朗从此次中东变局中得到了哪些具体好处呢?

  两派对立的势力都叫好

  伊朗官方对中东民众运动一直表示支持。有意思的是,伊朗的反政府力量也为中东的民众运动喝彩。不同的是,伊朗政府认为这是伊斯兰革命的扩展,而反政府力量则认为这是推翻“专制”现政权的机会。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2月11日,伊朗隆重庆祝伊斯兰革命胜利32周年。伊朗司法总监萨德格·拉里贾尼在德黑兰参加行游时说,伊朗伊斯兰革命今天在全世界,特别是伊斯兰世界依然发挥影响,现在一些伊斯兰国家发生的MSL运动就是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延续。

  2月23日,内贾德谴责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镇压民众。2月24日,政府控制的伊朗大学生巴斯基民兵在联合国驻伊朗办事处门前集会,谴责卡扎菲血腥镇压反政府民众,抗议联合国无视卡扎菲暴行,并要求释放据信被囚禁在利比亚达32年之久的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穆萨·萨德尔。

  据美联社2月10日报道,伊朗政府软禁了反对派领袖迈赫迪·卡鲁比。

  2月14日,伊朗数千名民众走上首都德黑兰街头表威,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随后与警方发生冲突。伊朗媒体称,表威者还要求政府允许民众集会,以表达“对埃及和突尼斯民众的支持”,但伊朗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并称所有的类似集会都是非法行为。伊朗政府方面称,伊朗民众已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埃及和突尼斯民众的支持,所以不需要再举行任何集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伊朗领导人虚伪,说他们起初鼓励埃及的抗议活动,称其为伊朗革命的继续,接下来却对以此为由上街的伊朗人实施镇压。

  英国《独立报》3月8日评论称,因为现在伊朗的伊斯兰政治体系就是1978年到1979年街头抗议运动的产物,所以伊朗领导人对于其他人可能通过同样的途径上台感到敏感。

  伊朗警告美国不要出兵

  据伊朗《德黑兰时报》3月8日报道,伊朗外长阿里·阿克巴·萨勒里说,关于中东形势,有的媒体努力把这些事件说成是世界上一些大国挑动的结果,但这些说法是虚假的。当被问到伊朗与沙特关系时,他说,两国在很多问题上观点相同,但在有些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他还表示,已接到访问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邀请,将在条件成熟时访问沙特。

  据伊朗法尔斯新闻社3月7日电,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伊斯梅尔警告美国,不要在利比亚周边增兵,谴责美国试图利用中东政局不稳实现自己的军事野心,但他表示不相信美国会对利比亚发动大规模进攻。

  3月8日,伊朗媒体电视台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明在每周例行记者会上称,伊朗强烈谴责在任何国家使用武力杀害无辜平民的做法,并要求立即停止这样的行径。他说,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支持独裁者,现在却用“保护利比亚人民的人权”作为幌子,寻求“在本地区进行军事干涉、占领和建立军事基地”。他号召所有国家,努力满足利比亚人民的需求。他指出,中东和北非国家目前的事态进展,是对“某些西方国家和犹太复国主义支持者的打击”。

  发言人还指责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处心积虑地想使人相信,中东和北非国家的事,会在“像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样独立而富有影响力”的国家发生。他强调,西方国家的政客和媒体总是玩弄阴谋。

  伊朗从动荡中得益不少

  据法新社2月10日电,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希望埃及能走向民主,最终不要建立伊朗式的宗教独裁统治。

  2月24日,“德国之声”网站称,美国担心北非、中东局势动荡之后,伊朗可能乘虚而入,在本地区壮大势力。2月下旬,在临时执政的埃及军方的许可下,伊朗的两艘军舰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首次穿过苏伊士运河。

  2月26日,法国历史学家亚历山大·阿德勒在《费加罗报》上撰文称,2003年,伊拉克那些获得解放的伊斯兰教什叶派一下子投入那个公开敌视美国的国家——伊朗的怀抱中。如今,这一趋势继续了,巴林正在发生的小型革命也可归入受压迫的什叶派的解放运动之列。

  2月28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萨班中东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苏珊·马洛尼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中东形势同样对伊朗有利。伊朗的伙伴们——在被逊尼派的国王残酷镇压后,巴林的什叶派正赢得全世界的同情。亲伊朗的黎巴嫩真主党夺取了黎巴嫩总理职位;伊朗的“盟国”叙利亚则迄今毫发无损地度过此次风暴。后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仍然是伊朗发挥影响力的沃土。

  利比亚石油减少,也给伊朗带来更多话语权和实际利益。3月初,控制全球40%石油供应的欧佩克对是否有必要增产意见不一。尽管沙特迅速增产应对,某些成员国目前也在悄悄增产,但伊朗和阿尔及利亚等其他成员国反对增产,它们认为石油市场不存在短缺。路透社称,利比亚局势动荡导致该国原油出口大减,结果国际社会对伊朗原油的需求顿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