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作家新书惹争议:互联网让我们变浅薄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58:55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3-09/2894300.shtml

美科技作家新书惹争议:互联网让我们变浅薄了吗

2011年03月09日 15:2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你出去度假却因为没带电脑而感觉空落落的,终于忍不住用手机上了网,而最终也就是看了几条新闻;如果你每天坐在电脑前无数次地检查电子邮箱或微博账号,过几分钟就浏览开心网、人人网甚至淘宝网,那么你是否应该暂时关掉电脑和手机,拔掉网线,坐下来读一下最近在美国出版并且引起很大反响和争议的科技新著《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大脑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

  该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是美国科技作家,《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2008年他在《大西洋月刊》的封面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谷歌会把我们变傻吗?”他认为,线上世界的存在使得人类难以接触到思想的深处:“我曾经是词汇海洋的水肺潜水员,而现在我像一个驾驶水上摩托艇的人快速地在水面滑行。”经过2年多的思考与研究,他在新作《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尽情享受互联网上海量信息时,我们的大脑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

  对于卡尔来说,网络对人类大脑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在书中写道:“在过去几年里,我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就像是某人或者某事一直在修补我的大脑,重新布置我的神经线路,重编我的记忆。”他坚称互联网消极的负面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效能。比如,搜索引擎已经使我们知识支离破碎:“当我们在网络上展开搜索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森林的。我们甚至看不到树木,我们只能看到细枝和树叶。”

  对于这一观点,作者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曾有研究考察了从1945年到2005年间公开发表的3400多万篇学术文章。虽然网络搜索和期刊数字化使我们更加容易找到相关信息,但后果却是学者们引用的文章和论据越来越少,且集中于近期的出版物。卡尔在书中问到:为什么在这个有着海量信息的世界里,读者所读到的内容却越来越单一?

  在书中,作者指出,互联网最大罪状是它正在摧毁我们集中注意力的力量。电脑屏幕是一个“打扰正常生活的科技生态系统”,它使我们一边查看邮箱,一边看社交网站,一边在购物网站上消磨一天的时间。他认为我们变成了科技的仆人,我们大脑的线路正在被这些机器重新编排。

  变笨还是变聪明?这是个问题

  该书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在大洋彼岸引起了一场关于互联网是否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的讨论。虽然书中言之凿凿的论点吸引了许多读者,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相左的意见。有评论指出,人们游走于网站之间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其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人类一直渴望新鲜信息带来的短暂愉悦。但是这并不是互联网的过错,线上世界只是暴露了人类注意力的弱点。

  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大脑的这个事实无可厚非,但这种改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仍无定论。事实上,更多的科学研究证明互联网对人类大脑的发展是有利的。200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谷歌上搜索信息的举动使得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增加。有趣的是,这个大脑位置左右了一些能力,比如选择性注意力和分析能力,而这些都是被卡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消失的能力。换句话说,该研究表明,互联网并没有使我们变得愚蠢,与之相反,它锻炼了我们的大脑肌肉,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的兴起不会导致一些重要的大脑能力丢失,任何科技的产生和进步都是有代价的。事实上,我们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切事物都会使我们的大脑发生改变。比如,就人类最基本的能力——识字而言,一旦孩子们开始识字,他们之前大量的视觉大脑皮质就会转向目标识别。简单地说,其结果就是识字的人类就会较难“解读”自然界的信息。

  作为对科技产生恐惧的“第一人”,苏格拉底曾对书籍的产生持悲观情绪,批判其为“灵魂创造了健忘”。他认为,书本的出现使人们丧失了记忆知识的能力,而图书馆更是摧毁人们思考能力的罪魁祸首。《纽约时报》最近刊登评论指出,《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对互联网的担忧与苏格拉底对书本的恐惧异曲同工。所有新科技的产生必定伴随着一些旧事物的消亡,现在所有担忧在未来也许都不值一提。如果因此就将互联网对人类大脑的影响下定论,未免为时过早。 本报记者 徐璐明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3-09/2894300.shtml

美科技作家新书惹争议:互联网让我们变浅薄了吗

2011年03月09日 15:2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你出去度假却因为没带电脑而感觉空落落的,终于忍不住用手机上了网,而最终也就是看了几条新闻;如果你每天坐在电脑前无数次地检查电子邮箱或微博账号,过几分钟就浏览开心网、人人网甚至淘宝网,那么你是否应该暂时关掉电脑和手机,拔掉网线,坐下来读一下最近在美国出版并且引起很大反响和争议的科技新著《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大脑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

  该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是美国科技作家,《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2008年他在《大西洋月刊》的封面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谷歌会把我们变傻吗?”他认为,线上世界的存在使得人类难以接触到思想的深处:“我曾经是词汇海洋的水肺潜水员,而现在我像一个驾驶水上摩托艇的人快速地在水面滑行。”经过2年多的思考与研究,他在新作《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尽情享受互联网上海量信息时,我们的大脑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

  对于卡尔来说,网络对人类大脑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在书中写道:“在过去几年里,我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就像是某人或者某事一直在修补我的大脑,重新布置我的神经线路,重编我的记忆。”他坚称互联网消极的负面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效能。比如,搜索引擎已经使我们知识支离破碎:“当我们在网络上展开搜索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森林的。我们甚至看不到树木,我们只能看到细枝和树叶。”

  对于这一观点,作者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曾有研究考察了从1945年到2005年间公开发表的3400多万篇学术文章。虽然网络搜索和期刊数字化使我们更加容易找到相关信息,但后果却是学者们引用的文章和论据越来越少,且集中于近期的出版物。卡尔在书中问到:为什么在这个有着海量信息的世界里,读者所读到的内容却越来越单一?

  在书中,作者指出,互联网最大罪状是它正在摧毁我们集中注意力的力量。电脑屏幕是一个“打扰正常生活的科技生态系统”,它使我们一边查看邮箱,一边看社交网站,一边在购物网站上消磨一天的时间。他认为我们变成了科技的仆人,我们大脑的线路正在被这些机器重新编排。

  变笨还是变聪明?这是个问题

  该书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在大洋彼岸引起了一场关于互联网是否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的讨论。虽然书中言之凿凿的论点吸引了许多读者,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相左的意见。有评论指出,人们游走于网站之间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其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人类一直渴望新鲜信息带来的短暂愉悦。但是这并不是互联网的过错,线上世界只是暴露了人类注意力的弱点。

  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大脑的这个事实无可厚非,但这种改变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仍无定论。事实上,更多的科学研究证明互联网对人类大脑的发展是有利的。200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谷歌上搜索信息的举动使得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增加。有趣的是,这个大脑位置左右了一些能力,比如选择性注意力和分析能力,而这些都是被卡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消失的能力。换句话说,该研究表明,互联网并没有使我们变得愚蠢,与之相反,它锻炼了我们的大脑肌肉,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的兴起不会导致一些重要的大脑能力丢失,任何科技的产生和进步都是有代价的。事实上,我们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切事物都会使我们的大脑发生改变。比如,就人类最基本的能力——识字而言,一旦孩子们开始识字,他们之前大量的视觉大脑皮质就会转向目标识别。简单地说,其结果就是识字的人类就会较难“解读”自然界的信息。

  作为对科技产生恐惧的“第一人”,苏格拉底曾对书籍的产生持悲观情绪,批判其为“灵魂创造了健忘”。他认为,书本的出现使人们丧失了记忆知识的能力,而图书馆更是摧毁人们思考能力的罪魁祸首。《纽约时报》最近刊登评论指出,《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对互联网的担忧与苏格拉底对书本的恐惧异曲同工。所有新科技的产生必定伴随着一些旧事物的消亡,现在所有担忧在未来也许都不值一提。如果因此就将互联网对人类大脑的影响下定论,未免为时过早。 本报记者 徐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