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军友转发台湾人宏文:台湾经济的困局与未来首篇(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51:31


台湾经济的困局与未来首篇(上)--工业革命与发达国家

      最近前暨南大学教授李家同在联合报写了一篇社论:“我们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大家自己去Google搜索详细内容。我个人非常尊敬这位学者,他在信息领域为台湾扬眉吐气,更为台湾的教育做出奉献,这些成就是王建明无法比拟的,他才是货真价实的“台湾之光”。文中他点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困境,而“高科技产业”正是台湾经济目前赖以生存的基石,甚至连政治口水都开始把这当作筹码与大陆叫嚣对抗。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仔细审视“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以便了解发达国家何以发达,台湾又何以落后?否则我们无法找到台湾经济面临目前困境的核心原因,我们也永远不可能让台湾人有一天过着像日本人或者美国人那样的高生活水平。

       我会用三篇文章来谈这个议题:第一篇是关于工业革命的基础和发达国家何以富裕的本质,第二篇关于世界范围“中国威胁论”的生成原因及中国大陆为何富强的秘密,第三篇是台湾民主、台湾经济以及目前政治乱象的相互关联性和治疗药方。

       产业生产从手工业过渡到大工业,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并扩充到其它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蒸汽机被用于动力机改变了纺织业的生产面貌,因此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然后人类用电力带动机器,电力被广泛运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能源,钢铁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到了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发明后,借由计算机芯片,人类能让工具机有“独立思想”,并且精确的完成生产任务,芯片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今天我们生活里的MP4和抽水马桶都是古代帝王无法拥有的,因为工业革命我们才有高质量生活,否则我们只能像非洲原始部落的酋长一样看族人表演跳舞。

        让我们看看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全球通史里的一段描述:

         英国伟大的工业中心伯明翰之所以变得重要,就因为它为殖民地提供了种种产品: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声;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

         这个时期新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殖民需要的,比如杀人用的船、火炮、黑色火药、硝石等,以及殖民钉子(美洲盖房子用木头)等金属制品,另一类是加工奴隶劳动的成果:熬蔗糖用的煤炭开采、纺织工业等。这些需求是巨大的,因为海外抢劫和殖民活动发生的很迅速。仅仅北美因为盖房子需要钉子,就产生原来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的需求。

         它还发展起一种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生产钉子的铁器商即铁工厂老板将针条分发给制钉工人,由他们在家里加工,然后再运回去销售。到1775年,钉子制造业每年用去一万吨铁,雇用约一万名工人。任何一种经济状态,如果没有外来突发性的经济因素冲击,一般不会产生巨大的内部变革,而会持续原本的状态。没有“强盗-殖民经济”,不会产生欧洲内部新的、强烈的生产力变革需求。欧洲会持续已经延续了500年的中世纪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

         西方国家的“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是个什么样的经济体系?

         英国人等从非洲捕获和贩卖黑人到美洲,在美洲和印度用奴隶劳动生产大量的粮食、棉花、甘蔗、烟草、咖啡等产品运回本国(鸦片当然运往别国)。这就形成了三角贸易:非洲--美洲--欧洲。另外一个三角贸易是用在殖民经济中赚来的钱与中国人做生意。新产品、新路径、新方法成就了大英帝国。到18世纪末,工业化革命前,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在墨西哥和秘鲁,西班牙人利用土著劳动力挖掘出许许多多的银子。德累克在对西班牙人的一次私掠巡航中,获得了等于其远航投资额的4700%的利润。伊莉萨白女王为他提供了几条船,也分得一些股份,净赚250000英镑。她将其中一部分投资于黎凡特公司,该公司的利润后又用于创办为英国赢得印度帝国的东印度公司。

           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说:“德雷克用‘金鹿号’带回来的掠夺物完全可以看作是英国对外投资的源泉和起源。”非洲也以几十万奴隶被掠去充当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的形式为欧洲冒险家提供了巨大利润。比奴隶贸易本身更有利可图的是由奴隶劳动力经营的甘蔗种植园。西印度群岛的甘蔗种植园主是当时的巨头,只有以往在印度发了财的“大富翁”能与他们相比。这些人挥霍无度、开销惊人,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来,更值得注意的是几个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黎凡特公司、非洲公司和其它各式各样的公司如莫斯科公司、哈得孙湾公司以及南北美洲的种种陆上殖民地公司的生利的收益。

          实际上,布里斯托更因为成为奴隶贸易和蔗糖贸易的中心而成为英国的二等城市。当地有位作者写道:“没有一块砖不是用奴隶的血凝成的。豪华的宅第、奢侈的生活、穿特殊制服的仆人都是财富的产物,而这种财富是用被布里斯托商人们买卖的奴隶的苦难和呻吟制成的。”

          工业革命不会凭空发生,变革生产力需要大量资本,上面的历史事实解释了英国资本累积的史实过程。除此之外它还需要两个基础:

          第一要限制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决定性影响力,必要时废除。封建制度下,“你的是你的,你却是我的”,限制封建制度的最大理由在于保证个人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否则无法提高生产的积极性。我的命如果是你的,那么我再怎么努力工作还是会被你拿走。只要政治经济上保持奴隶制就无法完成工业化,例如印度和西藏。完全废止奴隶制的国家才有工业革命的条件,如日本。

           第二要强力压缩大地主在农业上的比重,方法是土地改革。这和第一个条件是一体两面。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才能提高农业生产量,农业剩余才有可能成为市场发展的基础。农民多收获50公斤稻米卖到市场上,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才有心思去改善农业技术。连吃穿都顾不上了,能指望他们搞实验提高产量吗?指望开明的大地主提升农业技术更是缘木求鱼。压缩大地主的农业角色后,也才能顺势引导他们把资本投入工业生产。没有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都无法产生工业革命,例如东南亚和南美。

          上述两要件对西欧不起作用,因为当地贵族势力总保持着经济、政治和军事独立。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活动是皇室独资,利润八成以上归皇室。见钱眼开的情势下,合作经济很快出现,因此每次海外冒险都可借筹资完成。出资人可以是任何人,封建制度这时就剩形式。荷兰人青出于蓝,用全民参股“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方式更好的实现平等。

         “东印度公司”首先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买卖,增加了风险规避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外国人都可以买这里的股票,只要你愿赌服输。女仆、小贩、渔民、铁匠、贵族、平民、将军、士兵、王室、商人…几乎欧洲大陆的每个人都能在这场对全世界的抢劫和奴役中获取好处,只要你买了股票!这种以契约为基础的经济分配基本规则就是“按股分红”。假如同样持有10荷兰盾1股的王室一年分5盾,贵族分3盾,铁匠分1盾,女仆分10分,这个公司最后只会剩下王室独资。因此按股份分红,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非常普遍。有这种好康的发财机会,西欧不需要解决东亚国家的土地集中问题,去东方才重要。

         英国人照章画葫芦,结果英国发现了更好的生财之道:贩卖黑人+农业生产。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从非洲抓满整船的黑人再说,然后卖到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和北美的英国殖民地。这些“移民”开拓了面积远大于整个欧洲的庄园,加上在印度奴役印度人种植棉花和鸦片,英国人建立起一个新的经济体系。这个经济活动方式成为17世纪到18世纪末“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自然也带来最“丰厚”的利润,最后引发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会升高社会对立,就业压力会转变为劳资对立和争取参政权,而产业资本也需要面对原料短缺和市场扩张的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料短缺使英国向海外“寻求”充足供应的棉花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气化”让产业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更是殷切,这个时候“钢铁”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生产在线源源不绝的钢铁不但是产业基石,更是军事工业的基础,“对外扩张”成为一石数鸟的妙招。

          工业革命先行国家例如英美法可以用殖民地来解决原料和市场问题,顺便引导人口流向殖民地就业,今天的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香港就是英国皇冠上的明珠。法国有西非,美国则有西部大荒野等着移民去开发。原理换汤不换药,无非“枪杆子在手,本爷永远正确”。

         “仗剑经商”让英法两国国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平和世界地位,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对他们而言是福利,对殖民地人民来说却是灾难。殖民地的年轻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不孤注一掷的前往“宗主国”发奋求学,回家乡后成为统治者的“代理人”,例如李光耀和岩里正男之流;要不一辈子奔波劳碌,当个平庸的小老百姓,有口饭勉强温饱就谢天谢地,例如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民。

         殖民地的好处是一言难尽的,首先是充沛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法在各自的殖民地内用关税和行政手段排挤其它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并且用高昂的价格加速其本国的资本累积。而本国国民在殖民地不但享有优厚的就业条件和待遇,更占有司法审判上优势。有了充沛的资本累积,更为了应付潜在军事冲突,技术改良必不可少,确保军事优势成为重中之重,两国也因为军事优势演变为帝国。

         这一切让英法两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军事和工业相辅相成,工业和商业同心协力,军事和商业缺一不可。基督教教义中的“三位一体”在帝国主义时代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内涵,信奉了一千年的上帝终于让英法子民生活在奶酒之乡,“我们要领导落后地区人民开化”成为当仁不让的使命,让全世界沐浴在“帝国的光辉之下”成为终极目标,不管宗教或政治皆然。

          好日子总有尽头。工业革命后进国家如德国日本也想过上好日子,但无法比照办理,殖民地已被英法等国瓜分,为了解决原料和市场问题,甚至为了打破封锁,唯一手段只能诉诸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开始的,第二次大战尤为明显,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和德国的“雅利安人生存空间”都是形而上学的鬼话,本质还是“强盗-殖民经济”。

台湾经济的困局与未来首篇(上)--工业革命与发达国家

      最近前暨南大学教授李家同在联合报写了一篇社论:“我们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大家自己去Google搜索详细内容。我个人非常尊敬这位学者,他在信息领域为台湾扬眉吐气,更为台湾的教育做出奉献,这些成就是王建明无法比拟的,他才是货真价实的“台湾之光”。文中他点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困境,而“高科技产业”正是台湾经济目前赖以生存的基石,甚至连政治口水都开始把这当作筹码与大陆叫嚣对抗。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仔细审视“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以便了解发达国家何以发达,台湾又何以落后?否则我们无法找到台湾经济面临目前困境的核心原因,我们也永远不可能让台湾人有一天过着像日本人或者美国人那样的高生活水平。

       我会用三篇文章来谈这个议题:第一篇是关于工业革命的基础和发达国家何以富裕的本质,第二篇关于世界范围“中国威胁论”的生成原因及中国大陆为何富强的秘密,第三篇是台湾民主、台湾经济以及目前政治乱象的相互关联性和治疗药方。

       产业生产从手工业过渡到大工业,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并扩充到其它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蒸汽机被用于动力机改变了纺织业的生产面貌,因此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然后人类用电力带动机器,电力被广泛运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能源,钢铁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到了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发明后,借由计算机芯片,人类能让工具机有“独立思想”,并且精确的完成生产任务,芯片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今天我们生活里的MP4和抽水马桶都是古代帝王无法拥有的,因为工业革命我们才有高质量生活,否则我们只能像非洲原始部落的酋长一样看族人表演跳舞。

        让我们看看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全球通史里的一段描述:

         英国伟大的工业中心伯明翰之所以变得重要,就因为它为殖民地提供了种种产品: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声;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

         这个时期新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殖民需要的,比如杀人用的船、火炮、黑色火药、硝石等,以及殖民钉子(美洲盖房子用木头)等金属制品,另一类是加工奴隶劳动的成果:熬蔗糖用的煤炭开采、纺织工业等。这些需求是巨大的,因为海外抢劫和殖民活动发生的很迅速。仅仅北美因为盖房子需要钉子,就产生原来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的需求。

         它还发展起一种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生产钉子的铁器商即铁工厂老板将针条分发给制钉工人,由他们在家里加工,然后再运回去销售。到1775年,钉子制造业每年用去一万吨铁,雇用约一万名工人。任何一种经济状态,如果没有外来突发性的经济因素冲击,一般不会产生巨大的内部变革,而会持续原本的状态。没有“强盗-殖民经济”,不会产生欧洲内部新的、强烈的生产力变革需求。欧洲会持续已经延续了500年的中世纪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

         西方国家的“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是个什么样的经济体系?

         英国人等从非洲捕获和贩卖黑人到美洲,在美洲和印度用奴隶劳动生产大量的粮食、棉花、甘蔗、烟草、咖啡等产品运回本国(鸦片当然运往别国)。这就形成了三角贸易:非洲--美洲--欧洲。另外一个三角贸易是用在殖民经济中赚来的钱与中国人做生意。新产品、新路径、新方法成就了大英帝国。到18世纪末,工业化革命前,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在墨西哥和秘鲁,西班牙人利用土著劳动力挖掘出许许多多的银子。德累克在对西班牙人的一次私掠巡航中,获得了等于其远航投资额的4700%的利润。伊莉萨白女王为他提供了几条船,也分得一些股份,净赚250000英镑。她将其中一部分投资于黎凡特公司,该公司的利润后又用于创办为英国赢得印度帝国的东印度公司。

           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说:“德雷克用‘金鹿号’带回来的掠夺物完全可以看作是英国对外投资的源泉和起源。”非洲也以几十万奴隶被掠去充当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的形式为欧洲冒险家提供了巨大利润。比奴隶贸易本身更有利可图的是由奴隶劳动力经营的甘蔗种植园。西印度群岛的甘蔗种植园主是当时的巨头,只有以往在印度发了财的“大富翁”能与他们相比。这些人挥霍无度、开销惊人,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来,更值得注意的是几个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黎凡特公司、非洲公司和其它各式各样的公司如莫斯科公司、哈得孙湾公司以及南北美洲的种种陆上殖民地公司的生利的收益。

          实际上,布里斯托更因为成为奴隶贸易和蔗糖贸易的中心而成为英国的二等城市。当地有位作者写道:“没有一块砖不是用奴隶的血凝成的。豪华的宅第、奢侈的生活、穿特殊制服的仆人都是财富的产物,而这种财富是用被布里斯托商人们买卖的奴隶的苦难和呻吟制成的。”

          工业革命不会凭空发生,变革生产力需要大量资本,上面的历史事实解释了英国资本累积的史实过程。除此之外它还需要两个基础:

          第一要限制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决定性影响力,必要时废除。封建制度下,“你的是你的,你却是我的”,限制封建制度的最大理由在于保证个人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否则无法提高生产的积极性。我的命如果是你的,那么我再怎么努力工作还是会被你拿走。只要政治经济上保持奴隶制就无法完成工业化,例如印度和西藏。完全废止奴隶制的国家才有工业革命的条件,如日本。

           第二要强力压缩大地主在农业上的比重,方法是土地改革。这和第一个条件是一体两面。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才能提高农业生产量,农业剩余才有可能成为市场发展的基础。农民多收获50公斤稻米卖到市场上,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才有心思去改善农业技术。连吃穿都顾不上了,能指望他们搞实验提高产量吗?指望开明的大地主提升农业技术更是缘木求鱼。压缩大地主的农业角色后,也才能顺势引导他们把资本投入工业生产。没有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都无法产生工业革命,例如东南亚和南美。

          上述两要件对西欧不起作用,因为当地贵族势力总保持着经济、政治和军事独立。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活动是皇室独资,利润八成以上归皇室。见钱眼开的情势下,合作经济很快出现,因此每次海外冒险都可借筹资完成。出资人可以是任何人,封建制度这时就剩形式。荷兰人青出于蓝,用全民参股“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方式更好的实现平等。

         “东印度公司”首先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买卖,增加了风险规避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外国人都可以买这里的股票,只要你愿赌服输。女仆、小贩、渔民、铁匠、贵族、平民、将军、士兵、王室、商人…几乎欧洲大陆的每个人都能在这场对全世界的抢劫和奴役中获取好处,只要你买了股票!这种以契约为基础的经济分配基本规则就是“按股分红”。假如同样持有10荷兰盾1股的王室一年分5盾,贵族分3盾,铁匠分1盾,女仆分10分,这个公司最后只会剩下王室独资。因此按股份分红,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非常普遍。有这种好康的发财机会,西欧不需要解决东亚国家的土地集中问题,去东方才重要。

         英国人照章画葫芦,结果英国发现了更好的生财之道:贩卖黑人+农业生产。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从非洲抓满整船的黑人再说,然后卖到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和北美的英国殖民地。这些“移民”开拓了面积远大于整个欧洲的庄园,加上在印度奴役印度人种植棉花和鸦片,英国人建立起一个新的经济体系。这个经济活动方式成为17世纪到18世纪末“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自然也带来最“丰厚”的利润,最后引发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会升高社会对立,就业压力会转变为劳资对立和争取参政权,而产业资本也需要面对原料短缺和市场扩张的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料短缺使英国向海外“寻求”充足供应的棉花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气化”让产业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更是殷切,这个时候“钢铁”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生产在线源源不绝的钢铁不但是产业基石,更是军事工业的基础,“对外扩张”成为一石数鸟的妙招。

          工业革命先行国家例如英美法可以用殖民地来解决原料和市场问题,顺便引导人口流向殖民地就业,今天的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香港就是英国皇冠上的明珠。法国有西非,美国则有西部大荒野等着移民去开发。原理换汤不换药,无非“枪杆子在手,本爷永远正确”。

         “仗剑经商”让英法两国国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平和世界地位,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对他们而言是福利,对殖民地人民来说却是灾难。殖民地的年轻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不孤注一掷的前往“宗主国”发奋求学,回家乡后成为统治者的“代理人”,例如李光耀和岩里正男之流;要不一辈子奔波劳碌,当个平庸的小老百姓,有口饭勉强温饱就谢天谢地,例如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民。

         殖民地的好处是一言难尽的,首先是充沛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法在各自的殖民地内用关税和行政手段排挤其它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并且用高昂的价格加速其本国的资本累积。而本国国民在殖民地不但享有优厚的就业条件和待遇,更占有司法审判上优势。有了充沛的资本累积,更为了应付潜在军事冲突,技术改良必不可少,确保军事优势成为重中之重,两国也因为军事优势演变为帝国。

         这一切让英法两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军事和工业相辅相成,工业和商业同心协力,军事和商业缺一不可。基督教教义中的“三位一体”在帝国主义时代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内涵,信奉了一千年的上帝终于让英法子民生活在奶酒之乡,“我们要领导落后地区人民开化”成为当仁不让的使命,让全世界沐浴在“帝国的光辉之下”成为终极目标,不管宗教或政治皆然。

          好日子总有尽头。工业革命后进国家如德国日本也想过上好日子,但无法比照办理,殖民地已被英法等国瓜分,为了解决原料和市场问题,甚至为了打破封锁,唯一手段只能诉诸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开始的,第二次大战尤为明显,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和德国的“雅利安人生存空间”都是形而上学的鬼话,本质还是“强盗-殖民经济”。
台湾人民好着呢,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某历史博士说的
工业发达国家都是民主体制,但实行民主体制是否能保证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甚至列强?

    不可能。为什么?

    因为列强间在外交上的尔虞我诈和军事上的磨刀霍霍从没停止过,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会这样。民主人权是他们用来圆场的客气话,确保他们自身利益才是真的。更何况这些列强本身民主进程不同,控制列强的也不完全是人民。

    越是工业革命先行国家,例如英美,它们的民主化程度就越高,给予人民的政治权力就相对较大。但工业革命后进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就相对缓慢,它需要集中国家的一切力量急起直追,没有本钱进行民主化尝试,所以政治集权成为首要选择。例如日本的民主化就贫乏的可以。金美龄敢在日本大声批判昭和天皇吗?要知道昭和天皇是掀起日本二战的罪魁祸首,如果东条英机是A级(甲级)战犯,昭和天皇就是S级(Super)(特级)战犯。东条英机在东京大审判里一开始的供词毫不避讳天皇的罪责。国民连批判元首的自由都没有,它的民主算什么?

    实际控制这些列强的到底是谁?

    美国:摩根大通公司、美国银行、杜邦、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石油产业等。

    日本:三井集团、住友集团、三菱集团、三和集团、芙蓉集团、第一劝银集团等。

    德国:蒂森克虏伯、西门子、IG Farben,Basf等。

    法国:Total、Elf等。

    我们可以在每个列强发现类似的结构,这些集团所代表的正是“工业永动机”的核心部分,它们不但输出原料供其它中小企业加工,还可以肩负起技术开发的重责大任。它们善尽职责的为本国国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的保证,但它们永远也不会被民主体制所左右,除非整个国家被摧毁。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强盗-殖民经济”有新的花样。方法是把发达国家里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开发中国家,同时用智慧财产权迟滞开发中国家的技术开发速度,再适当配合商业低价倾销战术和债务陷阱确保本国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高端支配地位,使开发中国家成为本国隐形的劳动力和市场补充。

    未开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认清这种形势,自立自强的坚持建立自己的工业永动机,到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工业化失败。但失败了也不奇怪,工业后进国家最后步入发达国家之林的也只有日本而已。

    工业革命的基础是“军事工业永动机”,发达国家富裕的秘密是“强盗-殖民经济”,就这么简单。
我只喜欢台湾岛
我不喜欢台湾人
记号下 慢慢研究
工业后进国家最后步入发达国家之林的也只有日本而已。

====================================================
这人无视掉我国,是何居心?
说句不客气的话,大部分的观点资本论上都有,只是这年头没人看而已
回到祖国怀抱吧
台湾人被小日本 美国人奴化了...当了凯子还要说别人的好 .!
不喜欢台湾人,主要还是缺乏交流吧,其实许多台湾人还是不错的,而且是非常不错。

资本论还有就是政治经济学上,都说到这些问题。哦,资本论三卷我还有几个大钵头 ..
要宝岛 不要垃圾
没有技术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谈什么所谓后进国的成功.
台湾的重化工业现在规模不大
我们需要自己加强发展啊
台湾人不等于不好,我认识的都不错。
其实无论是那里的人都有好的,有不好的。
要宝岛 不要垃圾!
gggyyy_000 发表于 2011-2-21 17:00

拜托 我国是发达国家么= =
傻货满天飞 发表于 2011-2-21 17:24

佩服

我翻了下,看不进去
回复 10# 傻货满天飞


    佩服

我翻了下,看不进去
班上,mark一下, 回头看!
这起码是一个认识社会发展的初级教材吧,有些话可以引用的,当谈论政治经济的时候。
关于台湾的出路呢?
回复 17# lightingmouse


    50年以后一定是,我无耻的玩弄文字游戏的说
回复 6# gggyyy_000


    我们是另一个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