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水下核力量(1)摘自《舰载武器》增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42:16
中国未来的水下核力量
中国公开出版物披露的蛛丝马迹
原著:安德鲁•埃里克森    莱尔•哥德斯泰恩      编译:牛志
2006年10月26日,在琉球群岛附近的公海海域,在事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一艘中国海军的“宋”级常规潜艇突然在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附近浮出水面,这一事件给美国乃至世界各国海军造成了极大震动。然而.这并不是中国潜艇第一次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实际上,2004年年中,“元”级常规潜艇的横空出世就令当时的西方悔军理察家们颇为震惊,并且引发了一场国外众多军事专家和学术团体研究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狂潮。
为了确保穗定通畅的能源通道,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加强解放军的水下作战能力。在2002~2004年问.中国海军共下水了13艘国产新型潜艇.同对从俄罗斯进口的潜艇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总的来说.就在1995~2005年这短短十年期闻,共有3l艘新型国产或进口常规潜艇加入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战斗序列。与这一巨大进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方的众多观察家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些数字背后所蕴古的重大意义,他们对此计未给予多少关注.以致许多人到现在都对中国这些性能先进的常规潜艇的实际作战能力,尤其是濒海作战能力不甚了了。实际上.中国在高精尖技术研发方面的巨大潜力正在这些潜艇上得到爆发。
相对于“元”级潜艇那令众多西方观察家大吃惊的突然露面,中国海军两型新一代棱潜艇的出现却是件意科之中的事了。不过.这两种潜艇的具体情况目前还处于谜雾之中,我们(编者注:指原作者,下同)对它们的实际性能和战略意义还缺乏清醒统的认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商”级核潜艇将能够最著扩大中国海军水下力量的活动范围,甚至成为实现“蓝水大海军”梦想的基石,而“晋”级核潜艇的服役则能太大增强中国核力量在敌方核打击下的生存能力.令中国的核反击和核成慑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从而在面对重大冲突危机时可以放心地使用更具进攻性的手段。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型水下作战平台加入中国海军的时问恰恰是美目海军大力削减本国潜艇部队的时候,这点颇为值得玩昧。
长久以来,在西方观察家的眼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透明度较低,一直足个让人头疼的分析对象。在中国官方笸布的声明和文件中,几乎完全我不到对于解放军未来核潜艇部队作战意图前描述。2004年发表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曾对海军的作战使命进行过阐述,其中也提到了核潜艇部队,这也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官方表述。在这本书中,提高解放军的“核反击”能力被描述为中国海军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的军事出版物上却充斥着大量的非官方分析和评述,而且评论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强。在中国国内的几十种军市娄期刊、杂志、报纸(这还不包括几百种专业性技术刊物)中.至少有五种出版物是专门做海军题材的。从这些刊物里.我们可以获得大量中国民间对解放军海军未来水下核力最的分析和判断。
对第一代棱潜艇的观点        
对于中国的海军核动力研发项目.中国的军事著作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中国官方对于第一代核潜艇的作战定位和性能要求等许多重要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对下一代核潜艇的性能参数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估。
2004年,中国官方的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刘华清上将的回忆录.这本书披露了中国核潜艇研制过程中太最鲜为人知的细节。作为中国军方的最高领导人之,刘华清上将被外界普遍视为中国海军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实施者。在刘担任中国海军司令(1982~19881和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1997)期间,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无论在潜艇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极其显著的进步。l 984年,刘华请强调说:要始终把潜艇放在重要位置.常规潜艇要改进,要发展;棱潜艇要加以完善,作为执行战略任务的力量”(‘刘华清回忆录》P6 8)。刘认为核潜艇“不仅仅是海军的战略武器,更是国家的危慑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刘华清到忆录》P474)。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期间,刘“格外注重核潜艇发展的实际工作。1982~1988年间,组织了核潜艇的各项试验和训练,并且考虑了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问题”(《刘华清同忆录》P474)。从那之后,中国海军便对新潜艇的研发工作重视有加.这原则直延续到了今天。2005年,军事科学出版杜出版了解放军历史上第 本英文版的军事战略专著《战略学》,作者是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的彭光连和姚有志少将.在这本忙里,作者断言,“隐身战舰和新犁潜艇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海商作战平台。”
中国军事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文章为我们推断中国核潜艇力量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2004年9月号的《世界航空航天博览》登载过篇作者署名为林长盛的介绍中国核潜艇战力的文章。对中国海军核潜艇在上世纪90年代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按照这篇文章的观点。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货轮事件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高层敲响了一记警钟。从此解放军开始下决心研制新代攻击型核潜艇。据称,当时这艘货轮止在驶往伊朗的途中,却在沙特被美国拦下并被迫接受了E船检查,中国高层对此感到“怒火万分却毫无办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军方对新代核潜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要求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保卫中目远洋航线的,性能先进、作战能力强的攻击型核潜艇”。作者强调说:“目前,我国只拥打五艘‘汉’级攻击型棱潜艇。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性能也已经落后。因此,它们已经无法满足新战略形势下国家对水下核力最的耍求了”。
对于这篇文章所描述的事件,我们在《刘华清回忆录》中似乎也可以找到一些佐证。刘华清上将在书中回忆称,中央军委决定开始研制“新一代援潜艇”的时问是在1994年,外界猜测,这种“新一代棱潜艇”就是“商”级。回忆录中写道“1990年.(首批五艘‘汉’级中的)最后一艘鱼雷核潜艇下水”.“我向江丰席报告后.他决定亲自去视察。视察时,江主席果断表示:‘核潜艇不能断线。’1992年5月29口,我把海军核潜艇部队建设情况报告转呈江主席,特别强调要持续保持科研发展和认真做好安全工作。江主席作了重要批示。据此,我们在发展核潜蜓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结台实际,从规章制度、技术管理到督促检查等方面-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梭安全机制。1994年,根据江主席指示,中央军委、中央专委决定开始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看到核潜艇事业后继有人.后继有艇,我也就放心了。”(《刘华清回忆录》P476~477)
林长盛这篇立章与长久以来一直在中国海军类著作中流传甚广的观点颇为不同,后者认为“汉”级核潜艇在1996年台海危机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一篇文章在谈到1996年3月中旬的台海危机时作出了这样的描述:“美国军用卫星发现中国的核潜艇从泊位上神秘消失了,无法再继续对其进行跟踪和定位”,面对中国核潜艇所带来的威胁和压力,“美国航母陆斗群缺乏对付这种高航速水下神秘杀手的有效手段”,因此“只得停留在距离台湾岛200海里的外围海域不敢再进”。针对美国海军航母舰队当时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作者用充满暗示意味的口吻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为什么美目航母战斗群突然政变了最初制定的方案。这是否是山于对中国核潜艇畏惧的原困呢?”另一篇文章也宣称,由于美国军事卫星失去了对中国棱潜艇的有效追踪,因此面对“中国核潜艇部队的巨大威胁”,美国海军被迫作出了后撤的决定。不过,鉴于“汉”级核潜艇噪声水平极高——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了——笔者对于上面这种说法的可靠性颇为存疑。而2004年底发生的中国潜艇误入日本领海被跟踪的消息也从侧面说明了“汉”级拔潜艇的隐蔽性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大多数中国学者都同意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中目的学术界,各种思想的交锋和碰撞是非常激烈的,各种争论和意见都有着自己的大批拥趸。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航空航天博览》所刊登的这篇分析文章颇为值得重视。大多数作者在写到中国海军唯一的一艘“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时都以骄傲的语气和溢美的言辞对其大加赞颂。但是这篇文章却通过对“夏”级棱潜艇不足的深入刻画和反思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作者在文章中非常直率地写道:实际上,‘夏’级还算不上一种真正的威慑力最。”作者认为“夏”级仅仅解决了中国核潜艇“有没有”的问题,其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作战能力。在解释自己的这观点时。作者列举了该潜艇存在的两大问题:过高的噪声水平和反应堆辐射泄漏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型核潜艇使用的是中国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该型导弹只且有单弹头携载能力,而且射程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对敌方实施有效的核反击,潜艇就必须被迫尽量接近敌方海岸线.这样一来就容易被对方的反潜设备发现并受到攻击,因此“夏”级棱潜艇“不可能承担得起作为国家二次棱打击力量的重担”。作者解释称,这也是中国并未选择建造“一整批”这种有缺陷核潜艇的最大原因。毫无疑问,从这篇较为中肯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战略家们并未过高地估计第一代核潜艇的实际作战能力,这也是中国积极研制建造第二代核潜艇的部分原因。
与上面这些来自外界的分折和评价相比,中国海军核动力推进系统的奠基^、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的观点更加值得关注。这两位院士最近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对核潜艇在未来海上作战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意见。彭士禄院上是中国第一座舰用核反庄堆的设计者,他在2002年接受了‘国际展望》的专访。尽管距离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已经过去了30多年。彭士禄对自己当时所做的工作仍然感到非常骄傲:“第一次世界人战的时候,战列舰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第二次世界太战的时候,战列舰被航空母舰所取代:但是在来来,我相信核潜艇将成为海战兵器之王。”彭认为,核潜艇之所以被其视为未来的海上霸主。主要是由于它具备儿大重要特点,包括几乎无限的续航力、较高的航速、庞大的武器和人员携载能力、广阔的部署范围和无生的无与伦比的隐蔽性。彭表示:“核潜艇能够到达海洋的任何地区……它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广,(因此它们)能能够满足大国的安全需求。”200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核潜艇研制纪实》一书中也谈到彭士禄院士在接受作者彭于强的采访时称:“核动力的巨大优势是常规推进技术完全无法比拟的。”
2000年第六期《兵器知识》杂志刊登了篇名为‘攻击型核潜艇的计划思想——再访黄旭华院士》的采访文章.文章中,“汉”级核潜艇首席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非常直率地指出了中国当时在核动力推进项日研究过程中所而临的艰难抉择。黄院士表示,当时摆在海军决策者面前的选择手要有两个,一个是研制AL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另一个是研制核动力推进系统。采访者非常直截了当地向黄院士提山了个尖锐的问题,鉴于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下大力气研究A1P技术,核动力推进技术再继续研究下去是否还有意义。对此,黄指出,与AIP潜艇相比.核反应堆能够为潜艇提供多得多的能量,而且更加安全,更加可靠,能够使潜艇在水下航行更长的时间。以瑞典“哥特兰”级ATP潜艇为例。黄认为该型潜艇尽管可以舟水下港航达两周之久,但其前提是此时的水下平均航速只能是区区4节,这似乎。难以满足实际作战的需求”。黄承认.许多海域的水文条件的确非常适合采用AIP技术的常规潜艇作战,比如渡罗的海这类水域狭小,以浅海为主的海域等。因此.黄认为,对于瑞典来说。“这种潜艇是中非常适合其需要的、合乎逻辑的选择。”这句话所隐含的意思就是,中国面临的海上挑战和形势要比瑞典这样的国家复杂得多。因此其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发展核潜艇可能更能够满足中国的需要。
为了说明中国发展核潜艇的必要性,黄院士以英国在乌岛战争期可部署攻击型核潜艇对战争结局造成巨大影响的例子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他指出,核潜艇的高航速特点是英国得以到远离本上的马岛附近作战海域的关键。在这场被称为自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海上二冲突中.英国海军攻击核潜艇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制海能力给巾围的海军分析家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接下来黄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除美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都不拥有遍布争球的海军基地网络.因此对像英国这样的拥有辽阔海岸线和海外利益的国家而言,具备岛航速和大续航能力的核潜艇对于国家的海上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完全没有海外基地存在.所以许多人都支持黄的现点,希望能够建立起一支以核动力潜艇为基础的、具备相当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2004年.中国海军高级研究员徐起曾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军事期刊‘中国军事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2 l世纪初海上地缘战略与中国海军的发展》的立章.作者明确表示,中国“海军必须坚定不穆地向‘蓝水海军’的日标前进,不断扩大海上战略防御圈的范围。”
待续中国未来的水下核力量
中国公开出版物披露的蛛丝马迹
原著:安德鲁•埃里克森    莱尔•哥德斯泰恩      编译:牛志
2006年10月26日,在琉球群岛附近的公海海域,在事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一艘中国海军的“宋”级常规潜艇突然在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附近浮出水面,这一事件给美国乃至世界各国海军造成了极大震动。然而.这并不是中国潜艇第一次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实际上,2004年年中,“元”级常规潜艇的横空出世就令当时的西方悔军理察家们颇为震惊,并且引发了一场国外众多军事专家和学术团体研究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狂潮。
为了确保穗定通畅的能源通道,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加强解放军的水下作战能力。在2002~2004年问.中国海军共下水了13艘国产新型潜艇.同对从俄罗斯进口的潜艇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总的来说.就在1995~2005年这短短十年期闻,共有3l艘新型国产或进口常规潜艇加入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战斗序列。与这一巨大进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方的众多观察家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些数字背后所蕴古的重大意义,他们对此计未给予多少关注.以致许多人到现在都对中国这些性能先进的常规潜艇的实际作战能力,尤其是濒海作战能力不甚了了。实际上.中国在高精尖技术研发方面的巨大潜力正在这些潜艇上得到爆发。
相对于“元”级潜艇那令众多西方观察家大吃惊的突然露面,中国海军两型新一代棱潜艇的出现却是件意科之中的事了。不过.这两种潜艇的具体情况目前还处于谜雾之中,我们(编者注:指原作者,下同)对它们的实际性能和战略意义还缺乏清醒统的认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商”级核潜艇将能够最著扩大中国海军水下力量的活动范围,甚至成为实现“蓝水大海军”梦想的基石,而“晋”级核潜艇的服役则能太大增强中国核力量在敌方核打击下的生存能力.令中国的核反击和核成慑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从而在面对重大冲突危机时可以放心地使用更具进攻性的手段。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型水下作战平台加入中国海军的时问恰恰是美目海军大力削减本国潜艇部队的时候,这点颇为值得玩昧。
长久以来,在西方观察家的眼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透明度较低,一直足个让人头疼的分析对象。在中国官方笸布的声明和文件中,几乎完全我不到对于解放军未来核潜艇部队作战意图前描述。2004年发表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曾对海军的作战使命进行过阐述,其中也提到了核潜艇部队,这也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官方表述。在这本书中,提高解放军的“核反击”能力被描述为中国海军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的军事出版物上却充斥着大量的非官方分析和评述,而且评论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强。在中国国内的几十种军市娄期刊、杂志、报纸(这还不包括几百种专业性技术刊物)中.至少有五种出版物是专门做海军题材的。从这些刊物里.我们可以获得大量中国民间对解放军海军未来水下核力最的分析和判断。
对第一代棱潜艇的观点        
对于中国的海军核动力研发项目.中国的军事著作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中国官方对于第一代核潜艇的作战定位和性能要求等许多重要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对下一代核潜艇的性能参数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估。
2004年,中国官方的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刘华清上将的回忆录.这本书披露了中国核潜艇研制过程中太最鲜为人知的细节。作为中国军方的最高领导人之,刘华清上将被外界普遍视为中国海军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实施者。在刘担任中国海军司令(1982~19881和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1997)期间,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无论在潜艇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极其显著的进步。l 984年,刘华请强调说:要始终把潜艇放在重要位置.常规潜艇要改进,要发展;棱潜艇要加以完善,作为执行战略任务的力量”(‘刘华清回忆录》P6 8)。刘认为核潜艇“不仅仅是海军的战略武器,更是国家的危慑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刘华清到忆录》P474)。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期间,刘“格外注重核潜艇发展的实际工作。1982~1988年间,组织了核潜艇的各项试验和训练,并且考虑了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问题”(《刘华清同忆录》P474)。从那之后,中国海军便对新潜艇的研发工作重视有加.这原则直延续到了今天。2005年,军事科学出版杜出版了解放军历史上第 本英文版的军事战略专著《战略学》,作者是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的彭光连和姚有志少将.在这本忙里,作者断言,“隐身战舰和新犁潜艇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海商作战平台。”
中国军事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文章为我们推断中国核潜艇力量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2004年9月号的《世界航空航天博览》登载过篇作者署名为林长盛的介绍中国核潜艇战力的文章。对中国海军核潜艇在上世纪90年代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按照这篇文章的观点。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货轮事件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高层敲响了一记警钟。从此解放军开始下决心研制新代攻击型核潜艇。据称,当时这艘货轮止在驶往伊朗的途中,却在沙特被美国拦下并被迫接受了E船检查,中国高层对此感到“怒火万分却毫无办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军方对新代核潜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要求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保卫中目远洋航线的,性能先进、作战能力强的攻击型核潜艇”。作者强调说:“目前,我国只拥打五艘‘汉’级攻击型棱潜艇。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性能也已经落后。因此,它们已经无法满足新战略形势下国家对水下核力最的耍求了”。
对于这篇文章所描述的事件,我们在《刘华清回忆录》中似乎也可以找到一些佐证。刘华清上将在书中回忆称,中央军委决定开始研制“新一代援潜艇”的时问是在1994年,外界猜测,这种“新一代棱潜艇”就是“商”级。回忆录中写道“1990年.(首批五艘‘汉’级中的)最后一艘鱼雷核潜艇下水”.“我向江丰席报告后.他决定亲自去视察。视察时,江主席果断表示:‘核潜艇不能断线。’1992年5月29口,我把海军核潜艇部队建设情况报告转呈江主席,特别强调要持续保持科研发展和认真做好安全工作。江主席作了重要批示。据此,我们在发展核潜蜓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结台实际,从规章制度、技术管理到督促检查等方面-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梭安全机制。1994年,根据江主席指示,中央军委、中央专委决定开始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看到核潜艇事业后继有人.后继有艇,我也就放心了。”(《刘华清回忆录》P476~477)
林长盛这篇立章与长久以来一直在中国海军类著作中流传甚广的观点颇为不同,后者认为“汉”级核潜艇在1996年台海危机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一篇文章在谈到1996年3月中旬的台海危机时作出了这样的描述:“美国军用卫星发现中国的核潜艇从泊位上神秘消失了,无法再继续对其进行跟踪和定位”,面对中国核潜艇所带来的威胁和压力,“美国航母陆斗群缺乏对付这种高航速水下神秘杀手的有效手段”,因此“只得停留在距离台湾岛200海里的外围海域不敢再进”。针对美国海军航母舰队当时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作者用充满暗示意味的口吻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为什么美目航母战斗群突然政变了最初制定的方案。这是否是山于对中国核潜艇畏惧的原困呢?”另一篇文章也宣称,由于美国军事卫星失去了对中国棱潜艇的有效追踪,因此面对“中国核潜艇部队的巨大威胁”,美国海军被迫作出了后撤的决定。不过,鉴于“汉”级核潜艇噪声水平极高——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了——笔者对于上面这种说法的可靠性颇为存疑。而2004年底发生的中国潜艇误入日本领海被跟踪的消息也从侧面说明了“汉”级拔潜艇的隐蔽性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大多数中国学者都同意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中目的学术界,各种思想的交锋和碰撞是非常激烈的,各种争论和意见都有着自己的大批拥趸。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航空航天博览》所刊登的这篇分析文章颇为值得重视。大多数作者在写到中国海军唯一的一艘“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时都以骄傲的语气和溢美的言辞对其大加赞颂。但是这篇文章却通过对“夏”级棱潜艇不足的深入刻画和反思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作者在文章中非常直率地写道:实际上,‘夏’级还算不上一种真正的威慑力最。”作者认为“夏”级仅仅解决了中国核潜艇“有没有”的问题,其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作战能力。在解释自己的这观点时。作者列举了该潜艇存在的两大问题:过高的噪声水平和反应堆辐射泄漏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型核潜艇使用的是中国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该型导弹只且有单弹头携载能力,而且射程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对敌方实施有效的核反击,潜艇就必须被迫尽量接近敌方海岸线.这样一来就容易被对方的反潜设备发现并受到攻击,因此“夏”级棱潜艇“不可能承担得起作为国家二次棱打击力量的重担”。作者解释称,这也是中国并未选择建造“一整批”这种有缺陷核潜艇的最大原因。毫无疑问,从这篇较为中肯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战略家们并未过高地估计第一代核潜艇的实际作战能力,这也是中国积极研制建造第二代核潜艇的部分原因。
与上面这些来自外界的分折和评价相比,中国海军核动力推进系统的奠基^、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的观点更加值得关注。这两位院士最近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对核潜艇在未来海上作战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意见。彭士禄院上是中国第一座舰用核反庄堆的设计者,他在2002年接受了‘国际展望》的专访。尽管距离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已经过去了30多年。彭士禄对自己当时所做的工作仍然感到非常骄傲:“第一次世界人战的时候,战列舰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第二次世界太战的时候,战列舰被航空母舰所取代:但是在来来,我相信核潜艇将成为海战兵器之王。”彭认为,核潜艇之所以被其视为未来的海上霸主。主要是由于它具备儿大重要特点,包括几乎无限的续航力、较高的航速、庞大的武器和人员携载能力、广阔的部署范围和无生的无与伦比的隐蔽性。彭表示:“核潜艇能够到达海洋的任何地区……它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广,(因此它们)能能够满足大国的安全需求。”200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核潜艇研制纪实》一书中也谈到彭士禄院士在接受作者彭于强的采访时称:“核动力的巨大优势是常规推进技术完全无法比拟的。”
2000年第六期《兵器知识》杂志刊登了篇名为‘攻击型核潜艇的计划思想——再访黄旭华院士》的采访文章.文章中,“汉”级核潜艇首席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非常直率地指出了中国当时在核动力推进项日研究过程中所而临的艰难抉择。黄院士表示,当时摆在海军决策者面前的选择手要有两个,一个是研制AL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另一个是研制核动力推进系统。采访者非常直截了当地向黄院士提山了个尖锐的问题,鉴于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下大力气研究A1P技术,核动力推进技术再继续研究下去是否还有意义。对此,黄指出,与AIP潜艇相比.核反应堆能够为潜艇提供多得多的能量,而且更加安全,更加可靠,能够使潜艇在水下航行更长的时间。以瑞典“哥特兰”级ATP潜艇为例。黄认为该型潜艇尽管可以舟水下港航达两周之久,但其前提是此时的水下平均航速只能是区区4节,这似乎。难以满足实际作战的需求”。黄承认.许多海域的水文条件的确非常适合采用AIP技术的常规潜艇作战,比如渡罗的海这类水域狭小,以浅海为主的海域等。因此.黄认为,对于瑞典来说。“这种潜艇是中非常适合其需要的、合乎逻辑的选择。”这句话所隐含的意思就是,中国面临的海上挑战和形势要比瑞典这样的国家复杂得多。因此其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发展核潜艇可能更能够满足中国的需要。
为了说明中国发展核潜艇的必要性,黄院士以英国在乌岛战争期可部署攻击型核潜艇对战争结局造成巨大影响的例子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他指出,核潜艇的高航速特点是英国得以到远离本上的马岛附近作战海域的关键。在这场被称为自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海上二冲突中.英国海军攻击核潜艇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制海能力给巾围的海军分析家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接下来黄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除美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都不拥有遍布争球的海军基地网络.因此对像英国这样的拥有辽阔海岸线和海外利益的国家而言,具备岛航速和大续航能力的核潜艇对于国家的海上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完全没有海外基地存在.所以许多人都支持黄的现点,希望能够建立起一支以核动力潜艇为基础的、具备相当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2004年.中国海军高级研究员徐起曾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军事期刊‘中国军事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2 l世纪初海上地缘战略与中国海军的发展》的立章.作者明确表示,中国“海军必须坚定不穆地向‘蓝水海军’的日标前进,不断扩大海上战略防御圈的范围。”
待续
好文章
LZ很喜欢抄书啊!
好贴· 顶上去
楼主很喜欢抄书哇
回复 3# duan870445


    方便那些没看过书的看看塞~~
有点长!还是不错的
通篇的“棱潜艇”看得我蛋疼
很好期待第二和第三章
舰载武器就是一本烂书!通篇错别字不说!还文不对题!!!
你们都买?  我米钱
核潜艇再厉害也不能控制海洋,还是航母最重要。
回复 1# F-18G


    好贴· 顶上去
楼主加油啊
不错,继续吧LZ
引用的资料都是05年以前的,而且引用最多的林长盛是美籍华人,这样的爆料有何价值?
林长盛是美国人吧,起来个中国名倒好认。
还可以,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