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讨论:印度海外投资盈利为何超过中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21:36


http://www.zhgpl.com/doc/1015/8/8/0/10158808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588084&mdate=0203001939


        
              
        
图为印度扎因电信在尼日尔利亚作的广告。
  中评社北京2月3日电/中国经济导报刊载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马强的文章,分析印度企业“走出去”的部分做法及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全文如下:
 
  阅读提示 根据UNCTAD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来计算,印度投资绩效指数明显提升,从1998~1999年度的91位上升到2006~2007年度的54位,而且从未出现过下滑现象,高于中国68位的水平。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中,亏损企业和持平企业占2/3,对外投资绩效明显低于印度。

  印度企业海外并购举动往往与中国国有大公司的大规模并购形成鲜明对照,印度企业的小规模并购不会引起东道国政治上的关注。而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则容易受到东道国的封杀。因此,印度选择适宜的海外投资方式的投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印度企业“走出去”的部分做法
  
  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政策上的重点扶持

  多年来,印度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有关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印度逐步放宽企业海外投资的限制以及制定相关的支持与鼓励等政策,大大促进了印度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这些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海外企业提供金融和财政支持。印度政府通过进出口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出口信贷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向海外合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也允许印度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向印度企业在海外创办的合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对这种贷款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对海外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主要是:印度政府对海外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实行减免;海外合资企业出口的机器设备也可以享受现金补贴。此外,印度政府还与有关国家达成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防止加重海外企业的纳税负担。

其次,加强向海外企业给予经济、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政府支持国内有关单位向企业提供海外有关国家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印度驻外使馆的商务处也积极向印度企业提供所在国家的市场行情、政府政策法规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对印度企业到所在国家投资提供必要的帮助;印度工商界在全国设立一个专门机构为海外企业提供世界各国行情。

  第三,放宽对海外投资的限制。长期以来,印度对某些领域的企业到海外投资有所限制,现在印度政府允许工业、农业、金融、软件等诸多经济领域有能力的公私营企业到海外投资,放宽到海外投资的资金限制。实行经济改革后,印度将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上限大大放宽到5000万美元,后又提高到1亿美元。允许印度上市公司在国外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允许在一家印度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至少占有10%股份的外国公司中投资,但印度公司的这种投资不得超过该公司上年末资产净值的25%。允许印度的互助基金在海外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允许在一家印度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至少占有10%股份的外国公司中投资,同时还将其在海外投资的总额提高到10亿美元。允许海外投资企业在海外购买不动产,以用于生产经营或工作人员居住;同时允许个人汇出不超过100万美元在国外购买房地产等。

  善于重点选择适应企业海外发展的投资区域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考虑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市场开放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投资回报率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要选择适于企业发展的重点投资区域。印度跨国公司首选的海外投资区域是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潜力巨大,投资回报率高。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在这一地区具有经济、政治、地域优势,并且与南亚各国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认同感,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印度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开辟了新的空间。同时,印度跨国公司也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发达国家购买力强,市场容量大,印度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获取较高的收益,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英联邦国家是印度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区域。由于印度与这些国家有历史上的特殊关系并且语言相通,印度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进入这些国家。

善于利用自身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信息服务业的海外投资

  印度具有发展服务业得天独厚的要素禀赋条件,例如作为官方语言的英语、发达的精英教育体制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储备等。这些要素和禀赋条件使印度适时地赶上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使其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1991~2006年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6%,从业者超过50万人。印度IT产业的迅速崛起为其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例如印度仅信息服务业的产值就约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7%,基于信息产业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优势同时也成为印度企业对外投资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印度在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业上,海外投资优势明显。服务业的跨国投资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更符合当今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具备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特征,表明印度企业在服务业领域的所有权优势在不断增长,而且资金实力也在逐渐大幅度提高。

  善于选择符合东道国需要的投资项目

  进行海外投资,必须适合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印度企业善于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合当地发展水平的中间技术。这些技术一般投资少,见效快,自动化程度不高,易于掌握,吸收劳动力多,可以就地解决原材料,更适合当地市场需要,因此比较容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而印度对俄罗斯、苏丹等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采矿等项目上。

  随着印度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全球对信息产品与相关服务业需求的增加,印度服务业的对外投资也快速发展。印度企业在承接发达国家技术的同时发展起自己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及管理技术,这些资产成为印度企业对外投资时与当地企业竞争并获得成功的资本和竞争优势来源,而且相比之下,印度的人力资本较低,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承担和满足发达国家在信息服务业方面的需求。印度排名前15位的软件及相关服务公司都在国外进行了投资,而且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

  善于选择适合印度企业实际的投资方式

 印度跨国企业往往采取小规模、多面出击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印度企业的海外并购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上逊色不少,他们的并购交易只是以百万美元、千万美元计而不是以十亿美元计,但他们的并购成功率较高,累计总数相当可观。2007年,印度企业共收购了118家海外公司,耗资39亿多美元,除了几笔过亿美元的大规模收购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几千万美元和几百万美元金额的收购。印度这种并购举动往往与中国国有大公司的大规模并购形成鲜明对照,印度企业的小规模并购不会引起东道国政治上的关注。而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则容易受到东道国的封杀。因此,印度选择适宜的海外投资方式的投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印度经验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加强政府对海外投资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并尽快制定“海外投资法”,改变中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无法可依的局面。政府应放宽审批政策。放松已丧失合理性的外经贸管制,其基础是国内经济的放松管制。不仅要依法推动海外投资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更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壁垒,让国内企业根据经济合理性进行重组,然后走向海外。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政策性鼓励。在引导企业用好现有鼓励措施的同时,国家应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外汇管理等政策方面,创造更为有利的海外投资环境和条件。充分运用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力,加强多边、双边经贸磋商,减少和排除境外各种贸易投资壁垒。另外,中国应加强对各类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实施“走出去”,到海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并帮助他们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中国跨国经营企业。

  因地制宜地选择“走出去”的区域

  当前的重点选择区域应包括以下3类:一是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二是到智力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的发达国家建立分销渠道和研发基地;三是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可以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投资区域,大力开拓拉美和非洲国家市场,有针对性地以发达国家为重点投资目标。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鼓励我国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到发达国家办合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购并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等,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强我国的技术实力。

推进高层次、高附加值产业“走出去”

  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方面,推进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和对外投资结构的升级;同时,鼓励前后向联系较强的产业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如石油加工、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等,充分发挥其对国内相关产业成长的波及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走出去”的能力。

  根据东道国需求进行投资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根据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确定相应的投资规模。印度的海外投资大部分都投向发展中国家,根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状况,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应其发展水平的中间技术,促进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些中间技术,有投资少、见效快、自动化程度不高、易于掌握、吸收劳动力多、就地解决原材料、产品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等特点,因此,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易于为发展中国家接受。此外,印度对外投资的重点国家还有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高,技术、人力资源水平高,这些国家对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有大量需求,因此,印度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信息产业。印度根据东道国的实际需求发展海外投资,形成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功率较高。

  正确评估东道国的投资环境,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以何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要综合企业自身条件、行业特点和东道国风险等来考虑。在进入一国市场之前,必须对当地的投资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实地评估。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劳动力、就业率、习俗等不同角度。当然最重要的是经济环境的分析,如总产出、通货膨胀、资源与资金、消费习惯与偏好,此外包括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环境分析、法律法规分析、行业竞争力分析等。通过详细的分析,确定公司发展目标,拟定全球发展战略,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绩效。一般来说,投资于某些法治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考虑合资但不控股的进入方式;投资于某些法治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考虑全资、合资控股或其他进入方式;投资于发达国家,则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考虑。

  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绩效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为国有大型企业,对投资效益重视不够,且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透彻,存在较多失误,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不高。海外投资企业中,亏损企业和持平企业占2/3,对外投资绩效明显低于印度。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方面,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高投资收益率,应首先通过实地调查等各种渠道,对所投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及市场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加强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从而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http://www.zhgpl.com/doc/1015/8/8/0/10158808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588084&mdate=0203001939


                      
        图为印度扎因电信在尼日尔利亚作的广告。  中评社北京2月3日电/中国经济导报刊载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马强的文章,分析印度企业“走出去”的部分做法及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全文如下:
 
  阅读提示 根据UNCTAD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来计算,印度投资绩效指数明显提升,从1998~1999年度的91位上升到2006~2007年度的54位,而且从未出现过下滑现象,高于中国68位的水平。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中,亏损企业和持平企业占2/3,对外投资绩效明显低于印度。

  印度企业海外并购举动往往与中国国有大公司的大规模并购形成鲜明对照,印度企业的小规模并购不会引起东道国政治上的关注。而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则容易受到东道国的封杀。因此,印度选择适宜的海外投资方式的投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印度企业“走出去”的部分做法
  
  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政策上的重点扶持

  多年来,印度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有关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印度逐步放宽企业海外投资的限制以及制定相关的支持与鼓励等政策,大大促进了印度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这些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海外企业提供金融和财政支持。印度政府通过进出口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出口信贷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向海外合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也允许印度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向印度企业在海外创办的合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对这种贷款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对海外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主要是:印度政府对海外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实行减免;海外合资企业出口的机器设备也可以享受现金补贴。此外,印度政府还与有关国家达成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防止加重海外企业的纳税负担。

其次,加强向海外企业给予经济、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政府支持国内有关单位向企业提供海外有关国家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印度驻外使馆的商务处也积极向印度企业提供所在国家的市场行情、政府政策法规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对印度企业到所在国家投资提供必要的帮助;印度工商界在全国设立一个专门机构为海外企业提供世界各国行情。

  第三,放宽对海外投资的限制。长期以来,印度对某些领域的企业到海外投资有所限制,现在印度政府允许工业、农业、金融、软件等诸多经济领域有能力的公私营企业到海外投资,放宽到海外投资的资金限制。实行经济改革后,印度将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上限大大放宽到5000万美元,后又提高到1亿美元。允许印度上市公司在国外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允许在一家印度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至少占有10%股份的外国公司中投资,但印度公司的这种投资不得超过该公司上年末资产净值的25%。允许印度的互助基金在海外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允许在一家印度承认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至少占有10%股份的外国公司中投资,同时还将其在海外投资的总额提高到10亿美元。允许海外投资企业在海外购买不动产,以用于生产经营或工作人员居住;同时允许个人汇出不超过100万美元在国外购买房地产等。

  善于重点选择适应企业海外发展的投资区域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考虑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市场开放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投资回报率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要选择适于企业发展的重点投资区域。印度跨国公司首选的海外投资区域是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潜力巨大,投资回报率高。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在这一地区具有经济、政治、地域优势,并且与南亚各国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认同感,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印度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开辟了新的空间。同时,印度跨国公司也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发达国家购买力强,市场容量大,印度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获取较高的收益,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英联邦国家是印度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区域。由于印度与这些国家有历史上的特殊关系并且语言相通,印度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进入这些国家。

善于利用自身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信息服务业的海外投资

  印度具有发展服务业得天独厚的要素禀赋条件,例如作为官方语言的英语、发达的精英教育体制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储备等。这些要素和禀赋条件使印度适时地赶上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使其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1991~2006年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6%,从业者超过50万人。印度IT产业的迅速崛起为其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例如印度仅信息服务业的产值就约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7%,基于信息产业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优势同时也成为印度企业对外投资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印度在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业上,海外投资优势明显。服务业的跨国投资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更符合当今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具备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特征,表明印度企业在服务业领域的所有权优势在不断增长,而且资金实力也在逐渐大幅度提高。

  善于选择符合东道国需要的投资项目

  进行海外投资,必须适合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印度企业善于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合当地发展水平的中间技术。这些技术一般投资少,见效快,自动化程度不高,易于掌握,吸收劳动力多,可以就地解决原材料,更适合当地市场需要,因此比较容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而印度对俄罗斯、苏丹等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采矿等项目上。

  随着印度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全球对信息产品与相关服务业需求的增加,印度服务业的对外投资也快速发展。印度企业在承接发达国家技术的同时发展起自己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及管理技术,这些资产成为印度企业对外投资时与当地企业竞争并获得成功的资本和竞争优势来源,而且相比之下,印度的人力资本较低,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承担和满足发达国家在信息服务业方面的需求。印度排名前15位的软件及相关服务公司都在国外进行了投资,而且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

  善于选择适合印度企业实际的投资方式

 印度跨国企业往往采取小规模、多面出击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印度企业的海外并购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上逊色不少,他们的并购交易只是以百万美元、千万美元计而不是以十亿美元计,但他们的并购成功率较高,累计总数相当可观。2007年,印度企业共收购了118家海外公司,耗资39亿多美元,除了几笔过亿美元的大规模收购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几千万美元和几百万美元金额的收购。印度这种并购举动往往与中国国有大公司的大规模并购形成鲜明对照,印度企业的小规模并购不会引起东道国政治上的关注。而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则容易受到东道国的封杀。因此,印度选择适宜的海外投资方式的投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印度经验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加强政府对海外投资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并尽快制定“海外投资法”,改变中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无法可依的局面。政府应放宽审批政策。放松已丧失合理性的外经贸管制,其基础是国内经济的放松管制。不仅要依法推动海外投资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更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壁垒,让国内企业根据经济合理性进行重组,然后走向海外。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政策性鼓励。在引导企业用好现有鼓励措施的同时,国家应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外汇管理等政策方面,创造更为有利的海外投资环境和条件。充分运用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力,加强多边、双边经贸磋商,减少和排除境外各种贸易投资壁垒。另外,中国应加强对各类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实施“走出去”,到海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并帮助他们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中国跨国经营企业。

  因地制宜地选择“走出去”的区域

  当前的重点选择区域应包括以下3类:一是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二是到智力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的发达国家建立分销渠道和研发基地;三是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可以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投资区域,大力开拓拉美和非洲国家市场,有针对性地以发达国家为重点投资目标。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鼓励我国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到发达国家办合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购并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等,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强我国的技术实力。

推进高层次、高附加值产业“走出去”

  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方面,推进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和对外投资结构的升级;同时,鼓励前后向联系较强的产业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如石油加工、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等,充分发挥其对国内相关产业成长的波及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走出去”的能力。

  根据东道国需求进行投资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根据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确定相应的投资规模。印度的海外投资大部分都投向发展中国家,根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状况,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应其发展水平的中间技术,促进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些中间技术,有投资少、见效快、自动化程度不高、易于掌握、吸收劳动力多、就地解决原材料、产品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等特点,因此,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易于为发展中国家接受。此外,印度对外投资的重点国家还有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高,技术、人力资源水平高,这些国家对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有大量需求,因此,印度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信息产业。印度根据东道国的实际需求发展海外投资,形成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功率较高。

  正确评估东道国的投资环境,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以何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要综合企业自身条件、行业特点和东道国风险等来考虑。在进入一国市场之前,必须对当地的投资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实地评估。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劳动力、就业率、习俗等不同角度。当然最重要的是经济环境的分析,如总产出、通货膨胀、资源与资金、消费习惯与偏好,此外包括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环境分析、法律法规分析、行业竞争力分析等。通过详细的分析,确定公司发展目标,拟定全球发展战略,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绩效。一般来说,投资于某些法治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考虑合资但不控股的进入方式;投资于某些法治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考虑全资、合资控股或其他进入方式;投资于发达国家,则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考虑。

  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绩效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为国有大型企业,对投资效益重视不够,且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透彻,存在较多失误,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不高。海外投资企业中,亏损企业和持平企业占2/3,对外投资绩效明显低于印度。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方面,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高投资收益率,应首先通过实地调查等各种渠道,对所投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及市场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加强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从而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和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