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科普,请不要再混用高句丽和高丽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0:40:18
http://lt.cjdby.net/thread-1060329-6-1.html一帖里还有大量把高句丽和高丽弄混的神仙。所以我希望用最短的话来说明高丽和高句丽无关这一事实。

      高句丽原都龙城,后来被慕容家给夺了,祖坟给刨了……就东迁。占有过朝鲜北部。都名平壤。

      新罗百济是三韩后代,和高句丽是真正的死仇。就是不留俘虏不抓活口那种。

      要新罗人建国后自称高丽,是不可能的。简直是个侮辱!

所以,历史在这里上演了一幕悲剧(对新罗人来说)。因为新罗人不得不屈辱的自称高丽人。
     有个叫弓裔的新罗人,到北方后称新罗某王族后代。打下了地盘就改口说自己是高句丽后代(可惜他的口音和出身出卖了他),目的是可以顺理成章的进攻新罗。他为了说明自己是高句丽后代,就对抓到的新罗人不论男女老幼一起杀死!
      于是大家都信他可能真是高句丽人……。
      当然高句丽到弓裔登基已经灭亡了两百六十年,50万高句丽城市人口都被唐朝内迁到各道。

      弓裔为了让大家信自己是高句丽,就只好拼命杀新罗人。
      因为正牌高句丽人见到新罗人肯定是不说话直接杀光的。

      弓裔手下大将王建是大商人出身,造了弓裔的反。就顺路继续说自己是高句丽人。而且表示可以不杀投降的新罗人。
      于是王建名义上统一了半岛。弓裔拉起的反新罗政权夺得了天下。所以新罗人不得不接受了高丽这样的国名。虽然他们肯定觉得无比耻辱,就和假如有一天我们被迫用“日本”做国名的感觉一样。因为高句丽对新罗的战争持续了两国所有的存在时间,彼此的态度就是杀光对方民族的人。
   
     虽然这个高丽政权是新罗人的反叛力量建立的。

     那时的中国陷入了分裂,没空管王建的国号。于是王建也就偷偷改成了高丽这个叫法,而不是古语高勾丽。如果唐朝还存在,肯定要大耳光扇王建派来求封的使臣。高勾丽的大臣贵族都老老实实的在唐朝当了唐人,你还敢夺了唐朝官员的爹?
     恐怕第一个要跳出来杀王建的就是高仙芝的后人。正牌高句丽勋贵在唐朝官员队伍里好好养着呢。

     可惜那时中国四分五裂,根本没兴趣理高丽这个国号。
     那时耶律阿保机的子孙们雄视天下,逼得中原和高丽隐隐约约还是军事同盟的关系。双方都怕遭到大辽的进攻。
     直到宋代中原才和半岛恢复来往,继续出产女仆。只是新罗俾换叫高丽俾而已。同时拿日本发明的折扇来中国,号称叫“高丽扇”……可惜当时就有人非常讨厌高丽人的剽窃,指出是日本发明。并且写入史书。而且在高丽他们自己都称折扇为倭扇……送到中原皇帝这里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自称高丽扇了。日本出土了奈良时代的折扇,更是直接打脸。

     所以为什么会有高丽和高句丽的差别,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吧?
    把新罗人建的高丽国和高句丽相比,恐怕高丽人都要脸红了。根本不是一码事,说新罗人是高句丽,简直和骂人没区别。所以就叫高丽还可以接受。http://lt.cjdby.net/thread-1060329-6-1.html一帖里还有大量把高句丽和高丽弄混的神仙。所以我希望用最短的话来说明高丽和高句丽无关这一事实。

      高句丽原都龙城,后来被慕容家给夺了,祖坟给刨了……就东迁。占有过朝鲜北部。都名平壤。

      新罗百济是三韩后代,和高句丽是真正的死仇。就是不留俘虏不抓活口那种。

      要新罗人建国后自称高丽,是不可能的。简直是个侮辱!

所以,历史在这里上演了一幕悲剧(对新罗人来说)。因为新罗人不得不屈辱的自称高丽人。
     有个叫弓裔的新罗人,到北方后称新罗某王族后代。打下了地盘就改口说自己是高句丽后代(可惜他的口音和出身出卖了他),目的是可以顺理成章的进攻新罗。他为了说明自己是高句丽后代,就对抓到的新罗人不论男女老幼一起杀死!
      于是大家都信他可能真是高句丽人……。
      当然高句丽到弓裔登基已经灭亡了两百六十年,50万高句丽城市人口都被唐朝内迁到各道。

      弓裔为了让大家信自己是高句丽,就只好拼命杀新罗人。
      因为正牌高句丽人见到新罗人肯定是不说话直接杀光的。

      弓裔手下大将王建是大商人出身,造了弓裔的反。就顺路继续说自己是高句丽人。而且表示可以不杀投降的新罗人。
      于是王建名义上统一了半岛。弓裔拉起的反新罗政权夺得了天下。所以新罗人不得不接受了高丽这样的国名。虽然他们肯定觉得无比耻辱,就和假如有一天我们被迫用“日本”做国名的感觉一样。因为高句丽对新罗的战争持续了两国所有的存在时间,彼此的态度就是杀光对方民族的人。
   
     虽然这个高丽政权是新罗人的反叛力量建立的。

     那时的中国陷入了分裂,没空管王建的国号。于是王建也就偷偷改成了高丽这个叫法,而不是古语高勾丽。如果唐朝还存在,肯定要大耳光扇王建派来求封的使臣。高勾丽的大臣贵族都老老实实的在唐朝当了唐人,你还敢夺了唐朝官员的爹?
     恐怕第一个要跳出来杀王建的就是高仙芝的后人。正牌高句丽勋贵在唐朝官员队伍里好好养着呢。

     可惜那时中国四分五裂,根本没兴趣理高丽这个国号。
     那时耶律阿保机的子孙们雄视天下,逼得中原和高丽隐隐约约还是军事同盟的关系。双方都怕遭到大辽的进攻。
     直到宋代中原才和半岛恢复来往,继续出产女仆。只是新罗俾换叫高丽俾而已。同时拿日本发明的折扇来中国,号称叫“高丽扇”……可惜当时就有人非常讨厌高丽人的剽窃,指出是日本发明。并且写入史书。而且在高丽他们自己都称折扇为倭扇……送到中原皇帝这里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自称高丽扇了。日本出土了奈良时代的折扇,更是直接打脸。

     所以为什么会有高丽和高句丽的差别,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吧?
    把新罗人建的高丽国和高句丽相比,恐怕高丽人都要脸红了。根本不是一码事,说新罗人是高句丽,简直和骂人没区别。所以就叫高丽还可以接受。
高丽棒子
麻烦楼主解释下隋史东夷传里屡屡出现的“高丽”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古人预测以后会有个高丽还是写的时候少写一个字。

高丽这两个字都是棒子从我朝抢过去的,棒子可以随意篡改历史,我们不能认同他们,更不能站在他们那边,否则让棒子反着造历史往前推,以后找俺们要的领土就多了,东北好大一块谁同意给棒子?
高丽棒子会装作分不清的。
请问高句丽到底是什么民族啊?是汉族?还是满族的前身?还是朝鲜族的祖先之一?
还是和契丹一样都灭绝了?
我一直没弄清楚,还有高句丽和渤海国是什么关系?
学习一下
ldlpcg1983126 发表于 2011-1-28 20:53


    建立渤海国的大柞容是高句丽的将军。看过高句丽文和朝鲜话日本话的对照,高句丽语词语读音和朝鲜话完全不一样,和日语有一定相似度,其他的不清楚。
别处贴来的,很长,真假个人没有考证:
高句(gōu)丽(lí) 或 高氏高丽 (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又写作高句骊。是古代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民族国家,其人民属秽貊族人,主要是居住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扶余人、靺鞨人及古朝鲜遗民。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北韩国,双方都声称高句丽是属于他们本国的原始民族。
历史
相传公元前37年由东夫余人朱蒙(又作邹牟王或东明王)所建,起初建都于纥升骨城(今中国辽宁省东部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此地在当时名为高句丽县,於汉武帝前原属卫满朝鲜,後来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在当地设置玄菟郡。「高句丽县」这名称到底是因为有此县名才形成国名与民族名,还是因为先有高句丽人的形成才确定该县名,目前尚有争议。

朱蒙建国後,沸流国(在今富尔江流域)亦加入高句丽。公元前32年,又发兵征服长白山东南(约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公元前28年,再以武力攻灭北沃沮(今图们江流域)。

瑠璃王(朱蒙子,名类利,)时,因先受东扶余、鲜卑攻击,将王城由纥升骨城迁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又开始发兵侵梁貊(今太子河上游)。公元22年亲率兵攻东夫余(一说由其儿子),杀其王带素王,将来投的万余名夫余人安置国内。接着,公元26年又通过兼并盖马国(在今朝鲜狼林山脉地区),杀其国王,收其地为郡县。邻近的句茶国王同年举国来降。

公元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或曰国祖王),隔两年攻取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攻取东涉(今朝鲜江原道)一部分地区,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为占有人烟稠密、物产富庶的辽东地区,宫及以后诸王对辽东地区扩张,先后受到东汉王朝、公孙氏、曹魏(246年,毋丘俭征高句丽)、慕容氏的多次打击,有几次几濒临灭亡。

咸康八年(342年),慕容皝攻高句丽,陷其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并毁之,俘虏五万余人回国,高句丽於翌年向燕称臣。

313年,高句丽夺取乐浪郡,但向南进一步的发展则受到强大阻力。369年发兵2万侵百济败还,百济于371年倾全国之力发兵北上,围平壤城,故国原王(名斯由,亦曰钊)出城拒战,中矢身亡。自宫以后至此约200年间,高句丽在发展中再度受挫

为了重振基业,丘夫(小兽林王)继位后,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内政:倡导佛法,统一思想;再建学校。经过十余年的治理,经济有了发展,军事实力增强。384年伊连(故国壤王)为王,次年又开始向外发展。特别是谈德(一名安,称广开土王,又名好太王)即位后,对新罗、百济、夫余等邻近民族和地区进行扩张,并在与鲜卑後燕的战争中夺得辽河流域以及辽东半岛。公元427年,第20代王长寿王高巨连将都城迁徙到今天朝鲜境内的平壤地区。

隋朝建立后,高句丽与隋朝建立外交关系。开皇十八年两国发生边境冲突(《隋书》:“元率革末革曷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随后隋朝宣布对高句丽进行讨伐。此次事件虽然最后以高句丽表示臣服隋朝而告终,(《隋书》:"及次辽水,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上于是罢兵,待之如初,元亦岁遣朝贡。"),但却为日后两国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埋下了伏笔。大业七年后,隋朝因为高句丽没有按照要求入朝并暗中与突厥交往而前后三次发动对高句丽的大规模的军事征伐,不过均告失败。其后,隋朝在国内起义中而灭亡,唐朝建立。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国王朝唐朝仍然敌视,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 “(百济)与高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因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太宗的征讨虽然重创了高句丽的国力,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灭亡高句丽或迫使其臣服的目标。直到公元668年(中国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由于高句丽又一次入侵新罗(《旧唐书》:"六年,新罗王金春秋又表称百济与高丽、靺鞨侵其北界,已没三十余城。"),唐朝重新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并将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俘虏。
灭亡
公元668年高句丽国王宝藏王投降后18个城堡(北夫余城、新城、桃城、节城、丰夫城、大头山城、辽东城、屋城、白石城、多伐狱城、安市城、铅城、面岳城、牙岳城、鹫岳城、弯山城、积利城、木银城)继续抗唐。公元669年2月元高句丽士兵和4万余戸高句丽遗民奉宝藏王之子安胜亡命到新罗。公元670年3月元高句丽士兵在鸭绿江北岸的玉谷打败唐军。公元670年8月新罗把安胜封高句丽王,新罗和安胜联合展开抗唐战争。公元671年唐将高侃占领安市城。公元672年唐将高侃在白氷山打败元高句丽士兵。公元673年唐将李谨行在瓠滤荷打败元高句丽士兵。公元676年唐朝因为新罗和高句丽遗民的抗唐战争把安东都督府从平壤退移到辽东城,失去-(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原高句丽领土。

公元670年开始的新罗和高句丽遗民联合的抗唐战争之前的两年,元高句丽领土基本上为唐朝所控制,靺鞨等北方的高句丽人被迁徙到营州(辽宁省朝阳市),宝藏王和一部分高句丽贵族被迁徙到中原。但是公元677年唐朝因为越来越激烈的新罗和高句丽遗民的抗唐战争,把安东都督府从辽东城移到新城(辽宁省抚顺),把宝藏王册封安东都督朝鲜王,被拉到中原的高句丽贵族跟着宝藏王回到辽东,统治高句丽遗民。公元681年唐朝发现宝藏王的反唐独立的计划,把宝藏王配流到邛州。至此高句丽算是实质灭亡,只剩残余部族势力的遗民、残留贵族作零星冲突式抵抗。

与此相关的记载保存于《旧唐书》及《新唐书》中:"高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乃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擢其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县令,与华人参理百姓。乃遣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总兵镇之,其后颇有逃散。仪凤中,高宗授高藏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都督,封朝鲜王,居安东,镇本蕃为主。高藏至安东,潜与靺鞨相通谋叛。事觉,召还,配流邛州,并分徙其人,散向河南、陇右诸州,其贫弱者留在安东城傍。";"总章二年,徙高丽民三万于江淮、山南... 仪凤二年,授藏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还辽东以安馀民,先编侨内州者皆原遣,徙安东都护府于新城。藏与靺鞨谋反,未及发,召还放邛州,厮其人于河南、陇右,弱窭者留安东。藏以永淳初死,赠卫尉卿,葬颉利墓左,树碑其阡。旧城往往入新罗,遗人散奔突厥、靺鞨,由是高氏君长皆绝。"

公元686年唐朝把宝藏王之孙高宝元册封朝鲜郡王,计划控制高句丽遗民,但没能成功。

万岁通天年间契丹人李尽忠反唐,被迁徙到营州的元高句丽贵族的粟末靺鞨人大祚荣联合高句丽遗民东迁到桂娄故地,建立渤海国。
高句丽旧地
高句丽所在地区本是汉朝在朝鲜设的汉四郡,唐朝在高句丽旧地设置了都督府,重新建立起中原王朝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不久高句丽遗民和新罗联合展开抗唐战争,渤海国和新罗夺取辽东半岛以外的高句丽领土。
渤海国被契丹灭亡后,自称继承高句丽的高丽王朝进行北伐政策,接着渤海遗民回复到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旧地。自《旧五代史》开始,历代正史却将不分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并承认两者有继承关系。关于中国史书不辨两个高丽的原因,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宋元丰五年(1082)二月己巳条可以看出:“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句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伷,伷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 高句丽21王的谱系清晰可考,但高句丽灭亡之后几百年,怎么会出现一个王建的高丽来,史馆坦承“皆不可考”。然而,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公式继承高句丽社稷。中国各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承认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有继承关系。
明朝以前,如契丹(辽)、金朝等的王朝仍控制有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和图门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元朝控制鸭绿江以南和图门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元朝失去中原後高丽王朝再次进行北伐政策、再次回复到鸭绿江以南土地。李氏朝鲜建国过程中,继承高丽王朝的北伐政策,派兵占领图门江以南的女真部落。后来李氏朝鲜得到明朝封册,正式明确图门江为朝鲜和女真的界河。。
政治体制
高句丽王位以世袭方式传承,王以下有部落首领,称大加、相加或古雏加,合称为「诸加」,与扶余国相同。王的臣僚包括沛者或对卢(即宰相)、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而诸加同样有类似臣僚制度。诸加可支配下户(百姓)、奴婢,数目达万人。受支配的下户、奴婢需向诸加供以谷物、鱼盐。

高句丽由诸加审理犯法案件,重罪者死,其妻没为奴婢,窃盗罪赔偿12倍。
社会文化
高句丽人民以农业、渔猎为生,但农作物产量不多,使人民习惯节食。每年10月举行秋收祭典「东盟」,祭祀国祖神、隧穴神,其间人民饮酒歌舞庆祝。

高句丽社会崇尚厚葬,以石为棺,加以金银等贵重陪葬物,外层多次封坟,砌成石塚。

婚俗方面,高句丽行一夫一妻制,并允许男女以己意自由婚配,即所谓「有婚嫁,取男女相悦,即为之」。成婚後男方入住由女家准备的「婿屋」,待儿女长大,男方才可携妻儿返回男家。另外,社会对弟娶寡嫂、寡妇再嫁等事是容许的。

炎帝曾三次出现在吉林省吉安市的高句丽五号墓四号和五号壁画上,证明了高句丽也是炎黄后代。见《寻找失去的神话——中国神话中的韩国神话》

高句丽史和渤海国史的现历史定位
以正史「二十四史」为根据,高句丽史和渤海国史同时是朝鲜半岛史朝鲜民族史和中国东北史的一部分。

中国的历史学者认为渤海国是一个由靺鞨民族组成的国家,不承认与高句丽存在继承关系,渤海国王室虽然没有汉化,但是受到中原及中亚深厚的影响;且由于该国绝大部份领地都在当时及现今的中国境内,且粟末靺鞨也为起源并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因此渤海国历史应当属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一部份。朝韩和日本的历史学者根据史书认为渤海国与高句丽存在继承关系。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上说大祚荣是粟末靺鞨的酋长,粟末靺鞨是从高句丽分离出来的。《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上说粟末靺鞨的大祚荣,原来附于高句丽。无论是哪种情况,渤海国与高句丽存在继承关系,原高句丽的大部被大祚荣这个高句丽大将占领下来建立了渤海国,926年渤海国被契丹辽国征服,被征服前後大量渤海王族贵族和人民逃命到称继承高句丽的高丽王朝,高丽进行恢复高句丽旧地的北伐政策,收回到鸭緑江南岸。《金史·本纪第一世纪》载「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余矣。」,《金史·太祖本纪》载:1114年十月完颜阿骨打「招谕渤海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1114年到1117年间据《金史》载黑水靺鞨(即女真)占鸭緑江以北的渤海旧地。女真金国登用被辽国俘虏的原渤海贵族,地位在契丹人和汉人之上。《金史》中姓「大」这个渤海国国姓的人有不少:海陵王完颜亮的母亲姓「大」、大、大怀贞和大兴国。这都是被拉到中原的原渤海贵族(即白山靺鞨),後又并入女真金国的直接证据。。渤海国及其继承的高句丽不是汉族史,但却是女真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高句丽的现代争议
主条目:高句丽争议

由于高句丽的地理敏感性,现在为中国、南韩和北韩的政治敏感话题。
世界文化遗产
朝鲜从2000年开始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当初在2003年举行的第2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巴黎会议上准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过由于中国的反对,未能列入。中国从2003年开始了申请,在2004年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苏州会议上,朝鲜的“Complex of Koguryo Tombs”(高句丽墓葬群)和中国东北的“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分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两项独立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包括王城3座、王陵14处及贵族墓26座-- 王城: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 王陵:麻线0626号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线2100号墓、麻线2378号墓、七星山0211号墓、七星山0871号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临江墓、禹山0992号墓、将军坟及1号陪葬墓。 贵族墓:角抵墓、舞踊墓、马槽墓、王字墓、环纹墓、冉牟墓、散莲花墓、长川2号墓、长川4号墓、长川1号墓、禹山3319号墓、五盔坟1号墓、五盔坟2号墓、五盔坟3号墓、五盔坟4号墓、五盔坟5号墓、四神墓、禹山2112号墓、四盔坟1号墓、四盔坟2号墓、四盔坟3号墓、四盔坟4号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龟甲墓。
高句丽遗民
高句丽遗民里一部分变为渤海人,渤海国灭亡前后和复国运动过程中部分渤海人迁入到高丽王朝境内融入高丽人。复国运动过程中被契丹俘虏的一部分渤海人融入契丹。

一部分高句丽王族和百济王族被拉到唐朝境内,在洛阳北邙山一带发掘面世的高句丽王族泉男生、泉男产、泉献诚、高慈、高震、泉毖,以及百济王族扶余隆的墓志铭,清末民初着名金石学者罗振玉编成《唐代海东藩阀志存》一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保隆认为有1/3到一半的高句丽曾被内迁至内地。

高句丽王族高丽若光率领高句丽遗民1799人亡命到日本,在日本武藏国开拓高丽郡,并建立高丽神社。
注释与参考资料
    * 高句丽问题相关资源一览 - 中国学者和民间人士对于高句丽的研究和观点
    * (韩国)申滢植《高句丽史》结语 - 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3年9月版
    * 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中国学者对于高句丽归属问题的观点
    * 走进高句丽──中韩历史的交叉点,凤凰网。
回复 8# FGW观察员

好长,

看完才知道,难怪棒子和倭人德行差不多,原来早就曾经融为一起过。
学习一下/
南棒子历史上就跟脚盆有一腿。

3b1259fcb3af6779d7887da3.jpg
hz112 发表于 2011-1-29 00:34


    这个好,学习了!!
总的来说,高句丽是一死人棒子把他衣服扒下来披自己身上了,还掉了一扣子
为什么韩国说的我们就说不得?
lairuo 发表于 2011-1-29 12:46

这段历史我知道,高句丽和高丽本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就像现在的韩国跟春秋战国时代的韩国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道理是一样的。韩国人只想混淆视听,以假乱真,来打扮伪装自己的历史。
棒子的剽窃古已有之!呕~~~原来是遗传。
不单单如此,高勾丽、高丽的混乱称呼是因为都是KORIA的音译。所以普遍来说古代翻译汉语就叫高句丽。句和勾是编撰重修时产生的通假字。

    我们今天看到的隋书也是经过几百年重修的,各个负责的学者取自己认为对的通假名。
    高丽是王建立国以后的通用中原称呼,这点绝对没有搞错。

    但是把高句丽叫高丽,就是后世修史的人通假错误了。

    高句丽是有自己文字的,而高丽是没有自己文字的,他们直接用汉字,直到1940年,某考古学家说发现了1443年高丽世宗大王发明的“彦文”,于是高丽才废汉字用火星文。

    其中可能颇有隐情,怎么看圈圈和横竖都不类通古斯文字。1443年那阵子很多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都在发明自己的文字,比如西夏和蒙古。他们都是直接拿某种语言做样本发明创造。而不是如世宗大王这个火星文这样离谱的重音字满篇。
其实韩语文字被发现和蒙古语有大量重复现象,一直被列为韩语可能出自蒙古八思八字里。

    还好韩国人在1940年紧急“发现了”失传断绝了500多年的“训民正音”解例版……然后强硬的宣布韩语不是八思八文。根本没有兴趣继续研究。

    事实上“训民正音”解例版的发现根本没有证明“训民正音”和八思八文“没有关系”。因为八思八文的创作早很多。

    用毫无关系的“发现”来解决民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