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军工分析丝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54:52
先声明啊,是在铁血上转的,尽管cd里面很多人瞧不上铁血(扯蛋蛋的人太多),可是我还是时常关注的,因为里面不乏好贴,这里就有一篇,作者身份是我推测,因为总能看到他的一些技术分析和回帖十分细致,觉得有料可报和大家分享一下,原文连接:[bbs.tiexue.net/post_4816261_1.htmlcolor]
另外黄色字体处希望和大家探讨

丝带一出来,一大堆的人来评丝带。版主全置顶,我不想被他们压下去,所以没写,后来工作忙,没空。今天抽点时间写写。可惜丝带勋章没了。






首先,飞机是否有跨代的意义,内部设备不是门槛,拿下来换上一套新的,性能就有质的变化。而飞机的气动外形,一旦定型,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了。而这个外形又要被四个超限制。所以飞机划代还是要看气动外形。











说说“超巡”方向上丝带。超音速巡航,要的是尽量小的超音速阻力。


超音速阻力和亚跨音速阻力的产生途径有很明显的区别。超音速时激波阻力是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丝带从头到尾,用得是很简洁的线条,长径比**,座舱也是枣核形,这对于减小超音速阻力有很大好处。







用了鸭翼,这个鸭翼在超音速的时候,应该是平行航向的,基本不起作用,让飞机的气动中心和重心尽量形成静平衡甚至是静不稳定状态(我估计静不稳定可能性大,因为主翼太靠后了,一般主起落架就离重心不远,看看图片,整个主翼都在主起落架之后。就算整机升力体比重再大,也不可能让气动中心前移这么多形成静稳定)。这时的鸭翼会拥有更大的俯仰力臂,要对飞行姿态进行修正,鸭翼很小幅度的变化就能产生很大的俯仰力矩,所以鸭翼不会造成很大的阻力。而在常规布局上,主翼不配平,全部由平尾的后质,超音速时平尾的力臂是减小的,要修正飞行姿态就要产生更多的俯仰力,从而产生了更大的阻力。所以丝带是系统上的革新。











当时我看图片的第一眼,第一个感觉像“米格-31”。也就说从整体上看,这架飞机有很明显的为超音速而设计特征。也就说明,这架飞机的定位进而是有“高空截击任务”的。想想我国局势,中国的制空权还在靠“你来炸我,就用二炮打你机场”的形势上。对于B-1这种高速突防,B-2这种很近才能发现的飞机来说。大爬升率和超音速巡航会争取出很多的防御时间。各国空军都很重视高空截击的,俄国专业的防空军,F-14和F-15的重要指标就是大爬升率。但米格-31是俄国最后的杀手锏,他不卖,美国连手枪都不卖给中国。所以丝带也就只能自己练这种武功了!









说超巡我想到的推翻以上结论的理由是DIS进气道,这东西一般来说只能适应一个特定速度段,比如“亚音速”“跨音速”。而歼-20以上性能很明显是要超音速的,而鸭翼的存在80%就是为了机动,机动肯定在亚音速。这就是个很大的矛盾,我前前后后想了很长时间,最后感觉应该是进气道可能适应全速度范围的。





不能空口说是就是,这里是我猜想的理由,没有实际根据。大家一起讨论吧。我发现丝带的DIS非常窄,较高。机头会有一个压气的作用,在低速时,这个机头受到压力就会很小,到了高速时这个机头受到压力作用就会放大,反过来说就是低速时机头压气效果低,高速时机头压气效果高,再用棱形机头对压缩的气流做一个引导和控制,把机头压缩后的空气送进进气道,(附面层用鼓包弹开),一般来说这种机头压气影响范围不会太大,所以进气道很扁,就是为了利用这股机头压缩流。普通的进气道就会吸入更多的非机头压缩空气,在超音速时用的只能是进气道自己的激波,所以进气道面积就得更大,结构更复杂。丝带就相当于用进气道外的机头激波代替了普通进气道内激波。



好处是进气道简单面积小,后边的S弯也不用很大,下面雷达特征和超音速阻力就小。缺点就是前机身设计复杂,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在战争状态下机头外形被破害,飞机就只能低速往回爬了。






主翼就不多说了,N多年前,科技论文到处都能下载看到原文。这个翼形就是专为四代机设计的。

















对于阻力,大家都在视频和图片里看到了,丝带起飞时,白菊是缩的,这就有问题了。一般来说,不开加力时,越加油越缩,开加力时,越加油越扩。一个是经典理论,一个是事实,冲突的结论会是:
1.丝带阻力非常小,白菊足够强,不用开加力,正常起飞。(有人会说没上设备,重量轻。而这是不可能的,飞机设计是按有设备设计的,不上设备飞机重心就偏移,要么飞不起来,要飞起来也会很难配平,飞机会像喝醉了一样东冲西撞。不上设备就要上配重,所以空载是不能放水的。)
2.白菊彻底颠覆了传统发动机理论………………


哪个假设都够可怕了。大家自己相信哪个呢?




再说“超机动”。







看外形图片,飞机的棱形机头,在进气道上会产生“涡流”。这道涡流,配合升力机体,会产生很好的大仰角升力。而这道气流再向后延伸就是全动倾尾(即不是垂尾,也不是平尾;即是垂尾,也是平尾,我就叫他倾尾了)的内侧,这会对倾尾在大仰角下的操纵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联想到机体的长度和涡流的发散性,这道“涡流”对倾尾有多大的提升我就不敢说了。


再加上鸭翼的“涡流”,这个上反的鸭翼很明显就是为了要往主翼特定区域砸“涡流”,以形成偶合效果,因为丝带不是三翼面,而是鸭式,鸭翼和主翼的距离有点大,我猜可能是因为涡流的下洗作用有可以打到主翼下边去,这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所以要一个上反角把涡流体上移。而这道“鸭翼涡”再向后延伸,是倾尾外侧,这时这道涡流有什么样的效果我不敢说,但再加上小边条翼的涡流延伸也在倾尾处,可能都是为了增加倾尾效率的。我估计倾尾下的腹鳍,可能是 “求稳思想”怕设计和吹风时涡流结果有可能存在误差,所以为了早期试飞的安全加上去的,如果试飞试出各涡流都能如设计时的作用,对航向的控制力足够,这东西应该是会去掉的。









多说一句歼-10的鸭翼,我从来都叫前置平尾,他与主翼有很大的高度差,在大仰角时,这涡流能砸到主翼主上,我很怀疑。所以我在很久以前写的关于歼10的帖子说主翼的涡流和“棍子”有关。嘿嘿,给自己老帖做广告。




至于“机头涡流”、“鸭翼涡流”、“边条涡流”对主翼的影响,我就不用再多说了吧。只是提一句,大仰角时这么多涡流,所以大家猜丝带在大仰角时的升力会有多么强?并且,倾尾是全动的。再加上主翼这么靠后,主翼对重心的俯仰力臂也是很可观的。






这里边有个问题,就是长度。一般来说,同质量,长度大的物体的俯仰轴的转动惯量就是要比长度小的大。也就是说长度大的要比长度小的飞机俯仰操作的反应灵敏度要差一些。但是上边我说的那么多丝带的设计特点都是会对飞机的灵敏性有本质的提升。虽然长度会对灵敏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三代机比起来,四代还是远远超越三代。




只是,在低空歼-20应该不如歼-10搞起花样来心里有底。长度大,飞行员过载就相对更大一些,飞行员反应也慢,飞机灵俯仰敏度低,就很有可能撞地,这时飞行员心理压力更大。在中高空歼-10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说到矢量喷管,这东西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下边说“隐形”







美国的隐形,强调的是正面的隐形,其它面是也可以商量的。


看丝带的正面和F-22的正面,丝带因为进气道扁,整机细长,反而比F-22的正面积小一些。


鸭翼,都说鸭翼特征大,这是事实。这里隐形向气动做的妥协。


吸波材料,咱不知道,雷达特征值,厂房里就能做初步试验


总得来看,中国对隐形的要求没那么高,尽量做,做到多少是多少。可能是看美国装备了F-22的结果,联系中国的情况总结的要求。


想想对付美国陆空天一体的探测体系,只有一个正面隐形能有多大的作用。美国那么高的隐形要求在面对中国的本土防空网时,也不是如履平地。










最后说说“超视距打击”。









这里边有探测和打击两部分。探测,看丝带机头座舱前很短就没了,那就是相近阵雷达,没有机械扫描装备。只看整流罩根本看不出雷达性能,只能想想空警2000,170。再想想这几个雷达研究所会不会在中共的主持下共享技术?再细节就猜不出来了。














打击能力,就看中国的空载导弹呗。但这里飞机有个问题,武器内置。内置的武器舱只能放限制尺寸以内的导弹。而个头大的攻击性导弹是放不下的。F-22就只能对空。


丝带呢?气动验证机没开武器舱以下纯属个人妄想。但想想看白菊会比AL-31长多少?那整机长出来的长度可不可以转移到弹舱呢?这些空间都让给弹舱,万一要是挂下了某型缩短型空对地导弹,或者空对海导弹呢?网友有个哥们用的是F-22的弹舱贴在了丝带上,大家看看这个PS的弹舱就是被拉伸过的。


敢用鸭翼,敢用全动倾尾,敢用小截面DIS。你猜成飞敢不敢扩大弹舱容积?


我希望他们敢,也确认他们有能力开这个弹舱。最后就看,空军要不要,海航要不要了。但最后弹舱什么样,只能等全功能样机了。


作为军迷,强烈建议:“要了吧!先声明啊,是在铁血上转的,尽管cd里面很多人瞧不上铁血(扯蛋蛋的人太多),可是我还是时常关注的,因为里面不乏好贴,这里就有一篇,作者身份是我推测,因为总能看到他的一些技术分析和回帖十分细致,觉得有料可报和大家分享一下,原文连接:[bbs.tiexue.net/post_4816261_1.htmlcolor]
另外黄色字体处希望和大家探讨

丝带一出来,一大堆的人来评丝带。版主全置顶,我不想被他们压下去,所以没写,后来工作忙,没空。今天抽点时间写写。可惜丝带勋章没了。






首先,飞机是否有跨代的意义,内部设备不是门槛,拿下来换上一套新的,性能就有质的变化。而飞机的气动外形,一旦定型,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了。而这个外形又要被四个超限制。所以飞机划代还是要看气动外形。











说说“超巡”方向上丝带。超音速巡航,要的是尽量小的超音速阻力。


超音速阻力和亚跨音速阻力的产生途径有很明显的区别。超音速时激波阻力是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丝带从头到尾,用得是很简洁的线条,长径比**,座舱也是枣核形,这对于减小超音速阻力有很大好处。







用了鸭翼,这个鸭翼在超音速的时候,应该是平行航向的,基本不起作用,让飞机的气动中心和重心尽量形成静平衡甚至是静不稳定状态(我估计静不稳定可能性大,因为主翼太靠后了,一般主起落架就离重心不远,看看图片,整个主翼都在主起落架之后。就算整机升力体比重再大,也不可能让气动中心前移这么多形成静稳定)。这时的鸭翼会拥有更大的俯仰力臂,要对飞行姿态进行修正,鸭翼很小幅度的变化就能产生很大的俯仰力矩,所以鸭翼不会造成很大的阻力。而在常规布局上,主翼不配平,全部由平尾的后质,超音速时平尾的力臂是减小的,要修正飞行姿态就要产生更多的俯仰力,从而产生了更大的阻力。所以丝带是系统上的革新。











当时我看图片的第一眼,第一个感觉像“米格-31”。也就说从整体上看,这架飞机有很明显的为超音速而设计特征。也就说明,这架飞机的定位进而是有“高空截击任务”的。想想我国局势,中国的制空权还在靠“你来炸我,就用二炮打你机场”的形势上。对于B-1这种高速突防,B-2这种很近才能发现的飞机来说。大爬升率和超音速巡航会争取出很多的防御时间。各国空军都很重视高空截击的,俄国专业的防空军,F-14和F-15的重要指标就是大爬升率。但米格-31是俄国最后的杀手锏,他不卖,美国连手枪都不卖给中国。所以丝带也就只能自己练这种武功了!









说超巡我想到的推翻以上结论的理由是DIS进气道,这东西一般来说只能适应一个特定速度段,比如“亚音速”“跨音速”。而歼-20以上性能很明显是要超音速的,而鸭翼的存在80%就是为了机动,机动肯定在亚音速。这就是个很大的矛盾,我前前后后想了很长时间,最后感觉应该是进气道可能适应全速度范围的。





不能空口说是就是,这里是我猜想的理由,没有实际根据。大家一起讨论吧。我发现丝带的DIS非常窄,较高。机头会有一个压气的作用,在低速时,这个机头受到压力就会很小,到了高速时这个机头受到压力作用就会放大,反过来说就是低速时机头压气效果低,高速时机头压气效果高,再用棱形机头对压缩的气流做一个引导和控制,把机头压缩后的空气送进进气道,(附面层用鼓包弹开),一般来说这种机头压气影响范围不会太大,所以进气道很扁,就是为了利用这股机头压缩流。普通的进气道就会吸入更多的非机头压缩空气,在超音速时用的只能是进气道自己的激波,所以进气道面积就得更大,结构更复杂。丝带就相当于用进气道外的机头激波代替了普通进气道内激波。



好处是进气道简单面积小,后边的S弯也不用很大,下面雷达特征和超音速阻力就小。缺点就是前机身设计复杂,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在战争状态下机头外形被破害,飞机就只能低速往回爬了。






主翼就不多说了,N多年前,科技论文到处都能下载看到原文。这个翼形就是专为四代机设计的。

















对于阻力,大家都在视频和图片里看到了,丝带起飞时,白菊是缩的,这就有问题了。一般来说,不开加力时,越加油越缩,开加力时,越加油越扩。一个是经典理论,一个是事实,冲突的结论会是:
1.丝带阻力非常小,白菊足够强,不用开加力,正常起飞。(有人会说没上设备,重量轻。而这是不可能的,飞机设计是按有设备设计的,不上设备飞机重心就偏移,要么飞不起来,要飞起来也会很难配平,飞机会像喝醉了一样东冲西撞。不上设备就要上配重,所以空载是不能放水的。)
2.白菊彻底颠覆了传统发动机理论………………


哪个假设都够可怕了。大家自己相信哪个呢?




再说“超机动”。







看外形图片,飞机的棱形机头,在进气道上会产生“涡流”。这道涡流,配合升力机体,会产生很好的大仰角升力。而这道气流再向后延伸就是全动倾尾(即不是垂尾,也不是平尾;即是垂尾,也是平尾,我就叫他倾尾了)的内侧,这会对倾尾在大仰角下的操纵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联想到机体的长度和涡流的发散性,这道“涡流”对倾尾有多大的提升我就不敢说了。


再加上鸭翼的“涡流”,这个上反的鸭翼很明显就是为了要往主翼特定区域砸“涡流”,以形成偶合效果,因为丝带不是三翼面,而是鸭式,鸭翼和主翼的距离有点大,我猜可能是因为涡流的下洗作用有可以打到主翼下边去,这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所以要一个上反角把涡流体上移。而这道“鸭翼涡”再向后延伸,是倾尾外侧,这时这道涡流有什么样的效果我不敢说,但再加上小边条翼的涡流延伸也在倾尾处,可能都是为了增加倾尾效率的。我估计倾尾下的腹鳍,可能是 “求稳思想”怕设计和吹风时涡流结果有可能存在误差,所以为了早期试飞的安全加上去的,如果试飞试出各涡流都能如设计时的作用,对航向的控制力足够,这东西应该是会去掉的。









多说一句歼-10的鸭翼,我从来都叫前置平尾,他与主翼有很大的高度差,在大仰角时,这涡流能砸到主翼主上,我很怀疑。所以我在很久以前写的关于歼10的帖子说主翼的涡流和“棍子”有关。嘿嘿,给自己老帖做广告。




至于“机头涡流”、“鸭翼涡流”、“边条涡流”对主翼的影响,我就不用再多说了吧。只是提一句,大仰角时这么多涡流,所以大家猜丝带在大仰角时的升力会有多么强?并且,倾尾是全动的。再加上主翼这么靠后,主翼对重心的俯仰力臂也是很可观的。






这里边有个问题,就是长度。一般来说,同质量,长度大的物体的俯仰轴的转动惯量就是要比长度小的大。也就是说长度大的要比长度小的飞机俯仰操作的反应灵敏度要差一些。但是上边我说的那么多丝带的设计特点都是会对飞机的灵敏性有本质的提升。虽然长度会对灵敏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三代机比起来,四代还是远远超越三代。




只是,在低空歼-20应该不如歼-10搞起花样来心里有底。长度大,飞行员过载就相对更大一些,飞行员反应也慢,飞机灵俯仰敏度低,就很有可能撞地,这时飞行员心理压力更大。在中高空歼-10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说到矢量喷管,这东西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下边说“隐形”







美国的隐形,强调的是正面的隐形,其它面是也可以商量的。


看丝带的正面和F-22的正面,丝带因为进气道扁,整机细长,反而比F-22的正面积小一些。


鸭翼,都说鸭翼特征大,这是事实。这里隐形向气动做的妥协。


吸波材料,咱不知道,雷达特征值,厂房里就能做初步试验


总得来看,中国对隐形的要求没那么高,尽量做,做到多少是多少。可能是看美国装备了F-22的结果,联系中国的情况总结的要求。


想想对付美国陆空天一体的探测体系,只有一个正面隐形能有多大的作用。美国那么高的隐形要求在面对中国的本土防空网时,也不是如履平地。










最后说说“超视距打击”。









这里边有探测和打击两部分。探测,看丝带机头座舱前很短就没了,那就是相近阵雷达,没有机械扫描装备。只看整流罩根本看不出雷达性能,只能想想空警2000,170。再想想这几个雷达研究所会不会在中共的主持下共享技术?再细节就猜不出来了。














打击能力,就看中国的空载导弹呗。但这里飞机有个问题,武器内置。内置的武器舱只能放限制尺寸以内的导弹。而个头大的攻击性导弹是放不下的。F-22就只能对空。


丝带呢?气动验证机没开武器舱以下纯属个人妄想。但想想看白菊会比AL-31长多少?那整机长出来的长度可不可以转移到弹舱呢?这些空间都让给弹舱,万一要是挂下了某型缩短型空对地导弹,或者空对海导弹呢?网友有个哥们用的是F-22的弹舱贴在了丝带上,大家看看这个PS的弹舱就是被拉伸过的。


敢用鸭翼,敢用全动倾尾,敢用小截面DIS。你猜成飞敢不敢扩大弹舱容积?


我希望他们敢,也确认他们有能力开这个弹舱。最后就看,空军要不要,海航要不要了。但最后弹舱什么样,只能等全功能样机了。


作为军迷,强烈建议:“要了吧!
眼花了换色吧:dizzy:
建议修改一下字体颜色,这样大家都受不了
销魂的黄字晃瞎了我的狗眼…………
还是换个颜色吧。
太难受了,红字也就罢了,居然还有亮黄,刺的我不停的闭眼睛~~~~
我教你们个办法哈。
用鼠标把黄字一划拉,,,,欧也~~~立马变成白底蓝字,,, 这个世界就清净了。
亮黄的只有用鼠标拖过才能看清,lz的配色害人啊
你家发明的DIS进气道
把黄色换成蓝色会好狠多,我是选择后看蓝底白字的,不然根本看不清
这人推的还行。
看的比较累
先声明啊,是在铁血上转的,尽管cd里面很多人瞧不上铁血(扯蛋蛋的人太多),可是我还是时常关注的,因为里面不乏好贴,这里就有一篇,作者身份是我推测,因为总能看到他的一些技术分析和回帖十分细致,觉得有料可报和大家分享一下,原文连接:[bbs.tiexue.net/post_4816261_1.htmlcolor]
另外黄色字体处希望和大家探讨

丝带一出来,一大堆的人来评丝带。版主全置顶,我不想被他们压下去,所以没写,后来工作忙,没空。今天抽点时间写写。可惜丝带勋章没了。






首先,飞机是否有跨代的意义,内部设备不是门槛,拿下来换上一套新的,性能就有质的变化。而飞机的气动外形,一旦定型,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了。而这个外形又要被四个超限制。所以飞机划代还是要看气动外形。











说说“超巡”方向上丝带。超音速巡航,要的是尽量小的超音速阻力。


超音速阻力和亚跨音速阻力的产生途径有很明显的区别。超音速时激波阻力是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丝带从头到尾,用得是很简洁的线条,长径比**,座舱也是枣核形,这对于减小超音速阻力有很大好处。







用了鸭翼,这个鸭翼在超音速的时候,应该是平行航向的,基本不起作用,让飞机的气动中心和重心尽量形成静平衡甚至是静不稳定状态(我估计静不稳定可能性大,因为主翼太靠后了,一般主起落架就离重心不远,看看图片,整个主翼都在主起落架之后。就算整机升力体比重再大,也不可能让气动中心前移这么多形成静稳定)。这时的鸭翼会拥有更大的俯仰力臂,要对飞行姿态进行修正,鸭翼很小幅度的变化就能产生很大的俯仰力矩,所以鸭翼不会造成很大的阻力。而在常规布局上,主翼不配平,全部由平尾的后质,超音速时平尾的力臂是减小的,要修正飞行姿态就要产生更多的俯仰力,从而产生了更大的阻力。所以丝带是系统上的革新。











当时我看图片的第一眼,第一个感觉像“米格-31”。也就说从整体上看,这架飞机有很明显的为超音速而设计特征。也就说明,这架飞机的定位进而是有“高空截击任务”的。想想我国局势,中国的制空权还在靠“你来炸我,就用二炮打你机场”的形势上。对于B-1这种高速突防,B-2这种很近才能发现的飞机来说。大爬升率和超音速巡航会争取出很多的防御时间。各国空军都很重视高空截击的,俄国专业的防空军,F-14和F-15的重要指标就是大爬升率。但米格-31是俄国最后的杀手锏,他不卖,美国连手枪都不卖给中国。所以丝带也就只能自己练这种武功了!









说超巡我想到的推翻以上结论的理由是DIS进气道,这东西一般来说只能适应一个特定速度段,比如“亚音速”“跨音速”。而歼-20以上性能很明显是要超音速的,而鸭翼的存在80%就是为了机动,机动肯定在亚音速。这就是个很大的矛盾,我前前后后想了很长时间,最后感觉应该是进气道可能适应全速度范围的。





不能空口说是就是,这里是我猜想的理由,没有实际根据。大家一起讨论吧。我发现丝带的DIS非常窄,较高。机头会有一个压气的作用,在低速时,这个机头受到压力就会很小,到了高速时这个机头受到压力作用就会放大,反过来说就是低速时机头压气效果低,高速时机头压气效果高,再用棱形机头对压缩的气流做一个引导和控制,把机头压缩后的空气送进进气道,(附面层用鼓包弹开),一般来说这种机头压气影响范围不会太大,所以进气道很扁,就是为了利用这股机头压缩流。普通的进气道就会吸入更多的非机头压缩空气,在超音速时用的只能是进气道自己的激波,所以进气道面积就得更大,结构更复杂。丝带就相当于用进气道外的机头激波代替了普通进气道内激波。



好处是进气道简单面积小,后边的S弯也不用很大,下面雷达特征和超音速阻力就小。缺点就是前机身设计复杂,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在战争状态下机头外形被破害,飞机就只能低速往回爬了。






主翼就不多说了,N多年前,科技论文到处都能下载看到原文。这个翼形就是专为四代机设计的。

















对于阻力,大家都在视频和图片里看到了,丝带起飞时,白菊是缩的,这就有问题了。一般来说,不开加力时,越加油越缩,开加力时,越加油越扩。一个是经典理论,一个是事实,冲突的结论会是:
1.丝带阻力非常小,白菊足够强,不用开加力,正常起飞。(有人会说没上设备,重量轻。而这是不可能的,飞机设计是按有设备设计的,不上设备飞机重心就偏移,要么飞不起来,要飞起来也会很难配平,飞机会像喝醉了一样东冲西撞。不上设备就要上配重,所以空载是不能放水的。)
2.白菊彻底颠覆了传统发动机理论………………

哪个假设都够可怕了。大家自己相信哪个呢?




再说“超机动”。







看外形图片,飞机的棱形机头,在进气道上会产生“涡流”。这道涡流,配合升力机体,会产生很好的大仰角升力。而这道气流再向后延伸就是全动倾尾(即不是垂尾,也不是平尾;即是垂尾,也是平尾,我就叫他倾尾了)的内侧,这会对倾尾在大仰角下的操纵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联想到机体的长度和涡流的发散性,这道“涡流”对倾尾有多大的提升我就不敢说了。


再加上鸭翼的“涡流”,这个上反的鸭翼很明显就是为了要往主翼特定区域砸“涡流”,以形成偶合效果,因为丝带不是三翼面,而是鸭式,鸭翼和主翼的距离有点大,我猜可能是因为涡流的下洗作用有可以打到主翼下边去,这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所以要一个上反角把涡流体上移。而这道“鸭翼涡”再向后延伸,是倾尾外侧,这时这道涡流有什么样的效果我不敢说,但再加上小边条翼的涡流延伸也在倾尾处,可能都是为了增加倾尾效率的。我估计倾尾下的腹鳍,可能是 “求稳思想”怕设计和吹风时涡流结果有可能存在误差,所以为了早期试飞的安全加上去的,如果试飞试出各涡流都能如设计时的作用,对航向的控制力足够,这东西应该是会去掉的。









多说一句歼-10的鸭翼,我从来都叫前置平尾,他与主翼有很大的高度差,在大仰角时,这涡流能砸到主翼主上,我很怀疑。所以我在很久以前写的关于歼10的帖子说主翼的涡流和“棍子”有关。嘿嘿,给自己老帖做广告。




至于“机头涡流”、“鸭翼涡流”、“边条涡流”对主翼的影响,我就不用再多说了吧。只是提一句,大仰角时这么多涡流,所以大家猜丝带在大仰角时的升力会有多么强?并且,倾尾是全动的。再加上主翼这么靠后,主翼对重心的俯仰力臂也是很可观的。






这里边有个问题,就是长度。一般来说,同质量,长度大的物体的俯仰轴的转动惯量就是要比长度小的大。也就是说长度大的要比长度小的飞机俯仰操作的反应灵敏度要差一些。但是上边我说的那么多丝带的设计特点都是会对飞机的灵敏性有本质的提升。虽然长度会对灵敏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三代机比起来,四代还是远远超越三代。




只是,在低空歼-20应该不如歼-10搞起花样来心里有底。长度大,飞行员过载就相对更大一些,飞行员反应也慢,飞机灵俯仰敏度低,就很有可能撞地,这时飞行员心理压力更大。在中高空歼-10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说到矢量喷管,这东西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下边说“隐形”







美国的隐形,强调的是正面的隐形,其它面是也可以商量的。


看丝带的正面和F-22的正面,丝带因为进气道扁,整机细长,反而比F-22的正面积小一些。


鸭翼,都说鸭翼特征大,这是事实。这里隐形向气动做的妥协。


吸波材料,咱不知道,雷达特征值,厂房里就能做初步试验


总得来看,中国对隐形的要求没那么高,尽量做,做到多少是多少。可能是看美国装备了F-22的结果,联系中国的情况总结的要求。


想想对付美国陆空天一体的探测体系,只有一个正面隐形能有多大的作用。美国那么高的隐形要求在面对中国的本土防空网时,也不是如履平地。










最后说说“超视距打击”。









这里边有探测和打击两部分。探测,看丝带机头座舱前很短就没了,那就是相近阵雷达,没有机械扫描装备。只看整流罩根本看不出雷达性能,只能想想空警2000,170。再想想这几个雷达研究所会不会在中共的主持下共享技术?再细节就猜不出来了。














打击能力,就看中国的空载导弹呗。但这里飞机有个问题,武器内置。内置的武器舱只能放限制尺寸以内的导弹。而个头大的攻击性导弹是放不下的。F-22就只能对空。


丝带呢?气动验证机没开武器舱以下纯属个人妄想。但想想看白菊会比AL-31长多少?那整机长出来的长度可不可以转移到弹舱呢?这些空间都让给弹舱,万一要是挂下了某型缩短型空对地导弹,或者空对海导弹呢?网友有个哥们用的是F-22的弹舱贴在了丝带上,大家看看这个PS的弹舱就是被拉伸过的。


敢用鸭翼,敢用全动倾尾,敢用小截面DIS。你猜成飞敢不敢扩大弹舱容积?


我希望他们敢,也确认他们有能力开这个弹舱。最后就看,空军要不要,海航要不要了。但最后弹舱什么样,只能等全功能样机了。


作为军迷,强烈建议:“要了吧!
看的这个累啊~
啊,我的眼睛!
关键的都没看见
销魂的黄字
超音速时鸭翼明显要参与配平
DSI进气道在亚、跨音速时主要依靠机头对来流进行压缩  BUMP所优化的对应速度范围应该在M1.2~2.0之间
菱形机头和边条拉出的脱体涡对垂尾主要产生不利影响
不错,看到也过瘾,LZ啊你是不是带有色眼镜呢?颜色咋配的捏
这篇文章分析的不错,也比较客观。
文章太泛泛,木有营养啊
技术贴,说得有点靠谱
内容太黄了,没好意思看
金色闪电 发表于 2011-1-24 11:40

谢谢啦!
销魂的黄字
选中后就是蓝底白字了,还好,你们不会直接看的是这个亮黄色的字吧,我的神那,眼睛受得了么
黄字看得我眼睛疼……
还有,DIS是啥啊?
不错的科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