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TW都是武力平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3:02:07
荷西殖民时期
主条目: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澎湖岛及福尔摩沙海岛图》,约翰•芬伯翁绘,约1640年,73×103cm,荷兰海牙国家档案馆藏,16世纪前地图均被描绘为三块分开为岛屿
热兰遮城(Fort de Zelandia)/1875年台湾荷西殖民时期,从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算起,一直到1662年郑成功击退荷军部队为止,前后一共有38年。


1624年,原占领澎湖的荷兰人和明军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陆台湾南部,属於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首先在「北汕尾」(今台南四草)建立简易的商馆并於1625年,在「一鲲鯓」(今台南安平)筑起了「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以此作为统治台湾的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开始招募中国福建沿海一带的居民迁往台湾开垦种植。
1626年至1642年北部也曾经为西班牙占领[13],1626年占领了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并於社寮岛(今和平岛)筑城而称之为「圣救主」城(即圣萨尔瓦多城)。之后占领蛤仔难(今宜兰),并在沪尾(今淡水)兴建「圣多明哥城」(位於今红毛城原址)。
后来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东亚展开竞争,於是荷兰人对日本政府散播西班牙企图颠覆日本政府阴谋,引起日本锁国政策(仅仅允许清帝国与荷兰)。为了进一步驱逐西班牙势力,於是荷兰人於1642年派舰北上攻占了西班牙的占领的鸡笼地区,赶走了西班牙人。

荷兰以热兰遮城为中心所建立的殖民王国,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统治台湾的政权,并有少量对平埔族的教育与传教事业。占领台湾的目的是为对中国、日本、韩国与东南亚贸易据点的枢钮,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约有35个据点,台湾据点获利25.6%成为第二名,但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回馈当地人或用於当地的建设。

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统治,由於对汉族移民及平埔族等民族的百般苛徵、限制,终於在1635年与1636年分别爆发麻豆溪事件与萧珑事件两次大型的原住民反抗活动。1652年,在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下,以郭怀一为领袖的汉族系移民对台湾的荷兰人政府展开大规模的反抗事件,不幸失败,随后荷兰人兴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以加强防范反抗事件。

随后郑芝龙也大规招募移民渡海拓殖台湾。1661年郑军围热兰遮城,最后终於在1662年2月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结束荷兰统治台湾。


郑氏治理时期
主条目:郑氏王朝
郑氏治理时期从1662年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领军围降荷兰之部队,经郑氏三代统治台湾至1683年降清为止,统治时间前后共23年。

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郑成功经过九个月的苦战,迫使荷兰殖民总督揆一於同年黄历12月13日(西元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自此台湾归为郑氏政权治理,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氏改赤崁建都为东都明京,即今台南市所在之地,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郑成功於同年6月23日病逝死后,其子郑经继位后於1664年改东都为东宁,外人以东宁王国称全台。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将台湾视为一个独立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英国东印度公司曾与郑氏政权签订通商条约,当时英国人直称其为「台湾王国」或「福尔摩莎王国」,英国东印度公司上书郑经时,则称呼其为「陛下(Your Majesty)」[14]。 在陈永华的辅政下,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体制,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 之后郑成功之孙克塽继位,於1683年康熙年间郑军水师在澎湖海战为清军所败,郑克塽被迫投降。清廷官员虽曾建议放弃台湾,但康熙仍将台湾划入清朝版图,归福建省管辖。


清治时期
主条目:台湾清治时期

沈葆桢於1874年於台南海滨所建之「二鲲鯓礮台」(亿载金城)。台湾清治时期始於清朝将领施琅於1683年攻取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为迄,实质统治台湾的时间计212年。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台湾有史以来首次正式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在17世纪初期清朝政府起初对於台湾的统治采消极政策,治台政策主要仍是依循内地的统治情况,尽量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建设,并且视情况鼓励人民开垦,先是将十几万在荷郑时期就已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强制遣返大陆原籍,对大陆人民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但中国大陆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险偷渡来台,在台湾西半部各地落脚定居,后来慢慢开始有向台湾东部开垦的行列,但为数不多。由於初期清廷从大陆派来的官吏素质粗劣、官民间语言的隔阂、以及清廷对台湾住民的高压政策等,造成武装起义或骚扰事件不断发生,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被称为清朝统治下台湾的三大「叛乱案」。

到了18世纪乾隆后期开始出现大量开垦移民,而此台湾移民,又以漳州人与泉州人居多。由於先来后到的土地分配冲突而相继发生泉漳械斗武装冲突,如灌溉水权、争取垦地、建屋盖庙等等争执。清治官衙控制力薄弱,无法禁绝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视两方争斗与分化,造成两败俱伤以削减可能的叛乱力量。这种族群间的对立,造成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难。经19世纪末期两族群许多地方仕绅努力,才渐次有所改善。不过到如今,族群仍多少还是受其影响。


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头19世纪中叶以后,随列强逐步由海路进逼中国,台湾在1860年起,开放部分港口开放对外通商。鸦片战争期间,自1841年9月起英国舰队数度出现台湾外海,试图占领北部基隆港与西海岸中部梧栖港,但都归於失败,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清治时期第一次野心的行动。 1874年,日本藉台湾南部原住民杀害琉球渔民事件,出兵恒春半岛,即「牡丹社事件」。这对清廷以往消极的台湾经营成为一种警讯。清廷在日军出兵台湾后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沈葆桢来台,显著地强化台湾的防卫力量,并革新台湾行政、以积极政策使台湾发展。由其继任者、福建巡抚丁日昌继承下来。随后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军队出兵澎湖群岛及台湾北部。这都让清朝更加重视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 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并由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在励精图治下,使台湾在短短五年间成为当时中国最西化的省份。

继任的台湾巡抚邵友濂,基於地方财政问题,因而未能承继刘铭传之改革事业,其改革事业遂中途而废,然其澄清台湾吏治,对台湾亦有其功。而后1894年12月邵友濂离职,代之由唐景崧就任台湾巡抚。时已正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由於1894年到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之主权让给了日本政府。


日本统治时期

1911年时的日本地图,其中包括台湾主条目:台湾日治时期和台湾民主国
台湾日治时期为1895年至1945年之间台湾被日本管辖的时期。

1894年日本接收台湾初期,台湾官绅如丘逢甲等人抗拒割让日本,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末代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抵抗日本军队的接收,结果日军甫登陆唐景崧立刻逃至厦门,6月26日刘永福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将台湾民主国中部以北防务委由台湾知府黎景嵩指挥,派遣统领杨戴云、提督李惟义、督办吴澎年扼守苗栗尖笔山与彰化八卦山。之后三个月,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并共造成台湾方面14000名兵勇战死,史称乙未战争,同时也是台湾史上最大一次战争。

初期日本治台任用军人为台湾总督,以敉平当时各地的动乱组织,1898年,日本明治政府任命陆军将领儿玉源太郎中将为第四任总督,并派才干卓越的政治家后藤新平担任民政长官以为辅佐,从此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治理台湾。后到日本大正年间,台湾政局趋转稳。 在日本治台将近50年的期间中,最大的成就莫过於1908年,铁路纵贯线全线贯通,形成台湾首次「空间革命」,让过去台湾南北需时数日的交通,缩短至朝发夕至的1日内。
1919年日本政府 ,田健治郎被派任为殖民地台湾的首任文官总督,开始大量建造各项基础建设,如自来水、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并大量开采台湾自然资源,如金铜煤矿、森林、樟脑、蔗糖、稻米、食盐等,用来作为日本重工业的发展。同时,日本重新划定台湾行政区域,对重要的区域都市开始进行「市区改正」工作,拟定都市计画,改变过去台湾常见的清末闽南地区的乡镇风光,使得街道风貌渐为西洋化,并规划道路桥梁、公园绿地、自来水与下水道、电力工程、卫生机构、公家厅舍等。


日治时期铁道部厅舍,普见的巴洛克式建筑与整齐街景成为主要特色另一方面,受制於殖民政策,日本对台湾人进行殖民教育。虽然在教育制度上对台湾本地人并没有明文限制,但是台湾人受到与在台日人的差别待遇或歧视则时有所闻。但日治时代的台湾人,除了能接受医学、农牧等技术性质高等教育,不乏是在日治时代修习文、法科而成就卓著者:如台大文学院长林茂生、高等法院推事吴鸿麒、新竹地检处检察官王育霖(为台湾人在日治时代第一位检察官),台南市名律师汤德章等等,不胜枚举。对推广台湾教育之普及亦有其功。

台湾人民对於日本殖民政府的反抗,初期多为激烈的武力冲突(以中、南部地方势力居多),如1915年第一次以宗教力量结合反抗日本统治的西来庵事件,最后都以被镇压瓦解或被诱导归顺收场。
自1920年代开始,随著日本进入「大正民主」时代,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民族自决」主张的影响,台湾的知识分子也展开一连串要求自治与制度改革的运动,结合偶发的劳工运动,并向民间广为宣传,但到了后期,因为左、右两派的分裂,及日本殖民政府加强压制力道而逐渐消沉。蓬勃的日治黄金时期在的台湾博览会达到顶峰,铁路路线扩建、米糖产量增加、邮信电信普及等等经济成果也导致台湾社会人口增加、公学校普及和放足的彻底实施、现代卫生环境建立与守时守法观念养成等重大民生改革,进而举行了台湾首次选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7年起),日本为加强对台湾的控制,推行皇民化运动,皇民化运动系分成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国民精神总动员」,重点在於「确立对时局的认识,强化国民意识」。第二阶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运动时期」,主旨在彻底落实日本皇民思想,强调挺身实践,驱使台湾人为日本帝国尽忠。「鼓励」台湾人说日语并推行日式教育,改姓日本姓氏,穿日本服饰,奉祀传统日本信仰神道教,全盘接受日化生活。另外日本当局也在1942年开始在台湾实施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度、1943年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并於1945年全面实施徵兵制,召集台湾人从军或负担军队劳役,投入中国及东南亚战场,并在胁迫、欺骗或是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徵集许多慰安妇。

1944年后,受到盟军25次大空袭影响,受波及的台湾农工生产值於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点。比方,与1937年相比,农业产值只有1937年的49%,工业产值更不到33%。煤矿由20万公吨降到1万5千公吨,电力供应从战前32万瓩,战后仅能供应3万瓩。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二战结束,台湾确定结束日治时期。
————————————————————————————————————————

我觉得TG最后也是武力统一的,

或者小打,或者城下之盟,

但一定是武统!荷西殖民时期
主条目: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澎湖岛及福尔摩沙海岛图》,约翰•芬伯翁绘,约1640年,73×103cm,荷兰海牙国家档案馆藏,16世纪前地图均被描绘为三块分开为岛屿
热兰遮城(Fort de Zelandia)/1875年台湾荷西殖民时期,从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算起,一直到1662年郑成功击退荷军部队为止,前后一共有38年。


1624年,原占领澎湖的荷兰人和明军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陆台湾南部,属於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首先在「北汕尾」(今台南四草)建立简易的商馆并於1625年,在「一鲲鯓」(今台南安平)筑起了「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以此作为统治台湾的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开始招募中国福建沿海一带的居民迁往台湾开垦种植。
1626年至1642年北部也曾经为西班牙占领[13],1626年占领了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并於社寮岛(今和平岛)筑城而称之为「圣救主」城(即圣萨尔瓦多城)。之后占领蛤仔难(今宜兰),并在沪尾(今淡水)兴建「圣多明哥城」(位於今红毛城原址)。
后来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东亚展开竞争,於是荷兰人对日本政府散播西班牙企图颠覆日本政府阴谋,引起日本锁国政策(仅仅允许清帝国与荷兰)。为了进一步驱逐西班牙势力,於是荷兰人於1642年派舰北上攻占了西班牙的占领的鸡笼地区,赶走了西班牙人。

荷兰以热兰遮城为中心所建立的殖民王国,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统治台湾的政权,并有少量对平埔族的教育与传教事业。占领台湾的目的是为对中国、日本、韩国与东南亚贸易据点的枢钮,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约有35个据点,台湾据点获利25.6%成为第二名,但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回馈当地人或用於当地的建设。

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统治,由於对汉族移民及平埔族等民族的百般苛徵、限制,终於在1635年与1636年分别爆发麻豆溪事件与萧珑事件两次大型的原住民反抗活动。1652年,在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下,以郭怀一为领袖的汉族系移民对台湾的荷兰人政府展开大规模的反抗事件,不幸失败,随后荷兰人兴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以加强防范反抗事件。

随后郑芝龙也大规招募移民渡海拓殖台湾。1661年郑军围热兰遮城,最后终於在1662年2月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结束荷兰统治台湾。


郑氏治理时期
主条目:郑氏王朝
郑氏治理时期从1662年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领军围降荷兰之部队,经郑氏三代统治台湾至1683年降清为止,统治时间前后共23年。

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郑成功经过九个月的苦战,迫使荷兰殖民总督揆一於同年黄历12月13日(西元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自此台湾归为郑氏政权治理,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氏改赤崁建都为东都明京,即今台南市所在之地,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郑成功於同年6月23日病逝死后,其子郑经继位后於1664年改东都为东宁,外人以东宁王国称全台。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将台湾视为一个独立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英国东印度公司曾与郑氏政权签订通商条约,当时英国人直称其为「台湾王国」或「福尔摩莎王国」,英国东印度公司上书郑经时,则称呼其为「陛下(Your Majesty)」[14]。 在陈永华的辅政下,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体制,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 之后郑成功之孙克塽继位,於1683年康熙年间郑军水师在澎湖海战为清军所败,郑克塽被迫投降。清廷官员虽曾建议放弃台湾,但康熙仍将台湾划入清朝版图,归福建省管辖。


清治时期
主条目:台湾清治时期

沈葆桢於1874年於台南海滨所建之「二鲲鯓礮台」(亿载金城)。台湾清治时期始於清朝将领施琅於1683年攻取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为迄,实质统治台湾的时间计212年。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台湾有史以来首次正式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在17世纪初期清朝政府起初对於台湾的统治采消极政策,治台政策主要仍是依循内地的统治情况,尽量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建设,并且视情况鼓励人民开垦,先是将十几万在荷郑时期就已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强制遣返大陆原籍,对大陆人民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但中国大陆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险偷渡来台,在台湾西半部各地落脚定居,后来慢慢开始有向台湾东部开垦的行列,但为数不多。由於初期清廷从大陆派来的官吏素质粗劣、官民间语言的隔阂、以及清廷对台湾住民的高压政策等,造成武装起义或骚扰事件不断发生,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被称为清朝统治下台湾的三大「叛乱案」。

到了18世纪乾隆后期开始出现大量开垦移民,而此台湾移民,又以漳州人与泉州人居多。由於先来后到的土地分配冲突而相继发生泉漳械斗武装冲突,如灌溉水权、争取垦地、建屋盖庙等等争执。清治官衙控制力薄弱,无法禁绝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视两方争斗与分化,造成两败俱伤以削减可能的叛乱力量。这种族群间的对立,造成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难。经19世纪末期两族群许多地方仕绅努力,才渐次有所改善。不过到如今,族群仍多少还是受其影响。


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头19世纪中叶以后,随列强逐步由海路进逼中国,台湾在1860年起,开放部分港口开放对外通商。鸦片战争期间,自1841年9月起英国舰队数度出现台湾外海,试图占领北部基隆港与西海岸中部梧栖港,但都归於失败,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清治时期第一次野心的行动。 1874年,日本藉台湾南部原住民杀害琉球渔民事件,出兵恒春半岛,即「牡丹社事件」。这对清廷以往消极的台湾经营成为一种警讯。清廷在日军出兵台湾后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沈葆桢来台,显著地强化台湾的防卫力量,并革新台湾行政、以积极政策使台湾发展。由其继任者、福建巡抚丁日昌继承下来。随后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军队出兵澎湖群岛及台湾北部。这都让清朝更加重视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 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并由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在励精图治下,使台湾在短短五年间成为当时中国最西化的省份。

继任的台湾巡抚邵友濂,基於地方财政问题,因而未能承继刘铭传之改革事业,其改革事业遂中途而废,然其澄清台湾吏治,对台湾亦有其功。而后1894年12月邵友濂离职,代之由唐景崧就任台湾巡抚。时已正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由於1894年到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之主权让给了日本政府。


日本统治时期

1911年时的日本地图,其中包括台湾主条目:台湾日治时期和台湾民主国
台湾日治时期为1895年至1945年之间台湾被日本管辖的时期。

1894年日本接收台湾初期,台湾官绅如丘逢甲等人抗拒割让日本,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末代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抵抗日本军队的接收,结果日军甫登陆唐景崧立刻逃至厦门,6月26日刘永福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将台湾民主国中部以北防务委由台湾知府黎景嵩指挥,派遣统领杨戴云、提督李惟义、督办吴澎年扼守苗栗尖笔山与彰化八卦山。之后三个月,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并共造成台湾方面14000名兵勇战死,史称乙未战争,同时也是台湾史上最大一次战争。

初期日本治台任用军人为台湾总督,以敉平当时各地的动乱组织,1898年,日本明治政府任命陆军将领儿玉源太郎中将为第四任总督,并派才干卓越的政治家后藤新平担任民政长官以为辅佐,从此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治理台湾。后到日本大正年间,台湾政局趋转稳。 在日本治台将近50年的期间中,最大的成就莫过於1908年,铁路纵贯线全线贯通,形成台湾首次「空间革命」,让过去台湾南北需时数日的交通,缩短至朝发夕至的1日内。
1919年日本政府 ,田健治郎被派任为殖民地台湾的首任文官总督,开始大量建造各项基础建设,如自来水、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并大量开采台湾自然资源,如金铜煤矿、森林、樟脑、蔗糖、稻米、食盐等,用来作为日本重工业的发展。同时,日本重新划定台湾行政区域,对重要的区域都市开始进行「市区改正」工作,拟定都市计画,改变过去台湾常见的清末闽南地区的乡镇风光,使得街道风貌渐为西洋化,并规划道路桥梁、公园绿地、自来水与下水道、电力工程、卫生机构、公家厅舍等。


日治时期铁道部厅舍,普见的巴洛克式建筑与整齐街景成为主要特色另一方面,受制於殖民政策,日本对台湾人进行殖民教育。虽然在教育制度上对台湾本地人并没有明文限制,但是台湾人受到与在台日人的差别待遇或歧视则时有所闻。但日治时代的台湾人,除了能接受医学、农牧等技术性质高等教育,不乏是在日治时代修习文、法科而成就卓著者:如台大文学院长林茂生、高等法院推事吴鸿麒、新竹地检处检察官王育霖(为台湾人在日治时代第一位检察官),台南市名律师汤德章等等,不胜枚举。对推广台湾教育之普及亦有其功。

台湾人民对於日本殖民政府的反抗,初期多为激烈的武力冲突(以中、南部地方势力居多),如1915年第一次以宗教力量结合反抗日本统治的西来庵事件,最后都以被镇压瓦解或被诱导归顺收场。
自1920年代开始,随著日本进入「大正民主」时代,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民族自决」主张的影响,台湾的知识分子也展开一连串要求自治与制度改革的运动,结合偶发的劳工运动,并向民间广为宣传,但到了后期,因为左、右两派的分裂,及日本殖民政府加强压制力道而逐渐消沉。蓬勃的日治黄金时期在的台湾博览会达到顶峰,铁路路线扩建、米糖产量增加、邮信电信普及等等经济成果也导致台湾社会人口增加、公学校普及和放足的彻底实施、现代卫生环境建立与守时守法观念养成等重大民生改革,进而举行了台湾首次选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7年起),日本为加强对台湾的控制,推行皇民化运动,皇民化运动系分成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国民精神总动员」,重点在於「确立对时局的认识,强化国民意识」。第二阶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运动时期」,主旨在彻底落实日本皇民思想,强调挺身实践,驱使台湾人为日本帝国尽忠。「鼓励」台湾人说日语并推行日式教育,改姓日本姓氏,穿日本服饰,奉祀传统日本信仰神道教,全盘接受日化生活。另外日本当局也在1942年开始在台湾实施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度、1943年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并於1945年全面实施徵兵制,召集台湾人从军或负担军队劳役,投入中国及东南亚战场,并在胁迫、欺骗或是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徵集许多慰安妇。

1944年后,受到盟军25次大空袭影响,受波及的台湾农工生产值於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点。比方,与1937年相比,农业产值只有1937年的49%,工业产值更不到33%。煤矿由20万公吨降到1万5千公吨,电力供应从战前32万瓩,战后仅能供应3万瓩。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二战结束,台湾确定结束日治时期。
————————————————————————————————————————

我觉得TG最后也是武力统一的,

或者小打,或者城下之盟,

但一定是武统!
不能太绝对,强大武力支撑下的和平统一是完全可能的。
精神上的统一   和经济上的 统一才是王道   当然精神上的统一 对弯弯来说算了  经济上的统一那对弯弯来说是命脉啊 总有一天他们会求着我们统一
当然我跟喜欢武统    对人尤其是弯弯这样的不能太给面子   包子和棒子要同时给那才给力
不能太绝对

不能太绝对,强大武力支撑下的和平统一是完全可能的。
qxqr2010 发表于 2011-1-20 19:39



   和平对WW的愤青(包含支持鸣金党的太毒分子)不起任何作用的!TA们就像曾经奴役过TA们的小日本鬼子一样,只有武力征服TA们才有用~!
不能太绝对,强大武力支撑下的和平统一是完全可能的。
qxqr2010 发表于 2011-1-20 19:39



   和平对WW的愤青(包含支持鸣金党的太毒分子)不起任何作用的!TA们就像曾经奴役过TA们的小日本鬼子一样,只有武力征服TA们才有用~!
不能太绝对
回复 1# 纯纯的男子汉
知道打仗会死人么,台湾人毕竟是中国人
必须武力征服,打下来的才是自己个儿的。
ty99ty 发表于 2011-1-20 20:03


    人家都不要当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这边某些童子老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们还是同胞呢?如果是同胞会干出嘲笑贬低背后捅刀子的事情???
下次还会是!
不反对武统。
打仗时会死很多人的,PLA士兵的命也是很珍贵的
最好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胡萝卜不行的时候只有用大棒了
不论旁的,台湾问题不靠武力,统一几乎就是梦
太绝对
早该武统了。

军人的荣誉感就是战功。

军人惜命,还当个P的兵,退伍回社会混饭吃吧。
武统后遗症少。
头又大 发表于 2011-1-20 20:13


你生个儿子,青春期叛逆不要当你儿子,你就不要他了?
看着他去吸毒犯罪?

小孩犯傻,可能是欠教育。
但是不能因为小孩犯傻,大人也跟着犯傻。
回复 10# 头又大


    你也说了人家都不要当中国人了,那你还干嘛非一厢情愿拉着人家当呢。
  我觉得让台湾以加盟共和国(类似俄罗斯)的方式进来,是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中国人都那么多了 你们还要新增这么多人口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 只要地 不要人
军事政治经济超美了,TW问题迎刃而解
郑克爽算是投降的
风之夙愿 发表于 2011-1-21 00:55

你这个假设完全不成立,能不能来个新鲜的,如果你生个儿子,老跟你对着干,老想在背后捅你刀子,你该怎么教育他呢?台湾人你该怎么教育呢?
西伯利亚之鹰 发表于 2011-1-21 00:56


    你不搞笑吗?是你要拉着人家来当,我只是给你提提醒而已
台湾人大部分只是窃取中国领土的日本侵略者 所以我们一定要打上台湾岛 杀死侵略者 解放少数被日本侵略者奴役的中国人 大家冲啊 一人对一个 我去解决日本间谍凌志玲 其他的留给你们了
天真的人还真不少,叫嚷和平统一的都是不太了解台湾的。。。
我只说一句: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我知道不是所有台湾人都不想回来,但我也知道,大多数台湾人不想回来
没关系,他们想当日本人也好、想当美国人也好,随他们便,太平洋没上锁,他们也都是自由的,想走趁早走
但是如果不想当中国人,还要霸着台湾岛,那咱们也就没必要客气了
打烂了,收回来,建个经济特区,比如类似深圳那样的,自然有我们中国人去建设,十年之后,比现在这个台湾强得多
风之夙愿 发表于 2011-1-21 00:55

主要是看上台湾那块地方,那儿的人拿来有什么用?从大陆移民很困难吗?
不要人,也不要地,就要那几个大港口就行
我一向坚信,不给WW们吃点苦头,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开始蹬鼻子上脸。
说和平统一的,怎么不去看看台湾的节目,有哪个WW说要统一,只有贬低中国的言论。无论蓝毛绿毛,都是一样的。
席枫 发表于 2011-1-22 22:14


    顶这个,不懂的多看历史去,把上下几千年都看了,就知道台湾问题难在哪里了
应该公开声明:武力收复。中国公民、爱国人士速回大陆。剩下的主战分子…嘿嘿!
chj321 发表于 2011-1-22 22:24


    你上面那位犯了个根本问题 根本没搞清楚台湾人是谁的儿子 台湾人要说是谁的儿子 也是日本的 看看台湾人说吃的叫啥 叫料理 他们喜欢什么美食 日本料理  即使真是中国的儿子 这样的儿子 还有挽救的必要吗 这不是吸毒的问题 而是投靠杀父仇人的问题
武统是共和国登上世界之巅的标志,要不哪来找这么好的理由把美帝拉下马? 台湾、琉球、甚至关岛都是目标。之后南北棒子、膏药国鬼子、越南猴子的态度就相当明显了。噢噢噢 忘记了毛子,到时候毛子应该在莫斯科瑟瑟发抖吧。
支持武统。和统虽然一时之间代价较小,长久看来,代价甚大,搞不好会重现内乱。对外一战打出几十年和平,对内一战,打出几十年稳定。美国civil war照样也是靠战争解决问题,促使美国走向富强之路。忍一时之痛,换长久之益,此战略也。不必担心台湾的民意,政治上只允许顺从,不允许逆否。这点很重要。独裁就是独裁,没什么不好的,民主变成民粹,国必亡!杀一岛之民,换名族之强盛,会给台湾人立碑的。安心去死吧。
武统不放弃,但也别过分宣言武力~
以我在台湾生活四个月的观感来看,和平统一基本是不可能的。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你是同胞滴


还有人幻想和平统一,是不是太驼鸟了?

台湾人以前说我们是大陆,现在刻意地说他们中国,中国人,这个已经是普遍民心,难以逆转,即使我们的经济平均水平和台湾一样,态度之心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神马大陆民主以后台湾会如何如何都是浮云。
等到从大陆赴台第一代全丝光,台湾岛上希望统一的就一个不剩了。

除非我们把皮肤染白说英语,或者统统讲日语,台湾人才会向往统一。

还有人幻想和平统一,是不是太驼鸟了?

台湾人以前说我们是大陆,现在刻意地说他们中国,中国人,这个已经是普遍民心,难以逆转,即使我们的经济平均水平和台湾一样,态度之心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神马大陆民主以后台湾会如何如何都是浮云。
等到从大陆赴台第一代全丝光,台湾岛上希望统一的就一个不剩了。

除非我们把皮肤染白说英语,或者统统讲日语,台湾人才会向往统一。
我觉得政府应当加强资助学术机构对台湾日治时代历史的研究,总结其经验得失。将来统一后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许多台湾本省人对当年日本人感情那个深厚啊。。。真想抽他们几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