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成飞的J20改型上舰,沈飞的J15下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27:15
skulk dragon.blog.163.com/blog/static/9446323920105825350886/

看网易的军事新闻,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主任、俄联邦国防部社会委员会委员伊戈尔·科罗特琴科6月4号的时候把我国的歼-15舰载战斗机损了一顿,说它还比不上俄国的苏-33。俄国人这次不是为了打广告而胡说,歼-15的问题确有其事。

俄国佬说得很明白,我们一开始就是想买2架苏-33回来研究,然后自己仿制改进,但是俄国人也明白我们的打算,所以就不卖,除非一次买50架。俄罗斯之所以强烈要求出售这2个团的苏-33,是因为我国从2005年左右购买最后一批苏-30MKK-3之后,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从俄国购买战斗机整机,伊尔库兹克飞机制造厂还能靠着印度的苏-30MKI维持生产,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可就没了大笔的出口订单,俄国空军自己的订单一年就几架、十几架,勉强维持着工厂运作,要说挣钱可就不够了。新的苏-50(即T-50五代战斗机)战斗机在2010年才首飞,在当时来说离定型量产至少差不多有十年,因此需要再签一个大的出口订单以维持工厂运转和盈利。

苏-33舰载战斗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老东西,结果601所搞的歼-15还不如它

俄国人的算盘打得好,但是苏-33这款飞机实在是太落后了,因此海军不想要。要是自己出钱让俄国人去改进吧,价格高了不说,技术还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难免有些不甘心,所以最终我们就没有答应。最终从乌克兰买了2架T-10K原型机,让601所在此基础上自己研制歼-15舰载机。

T-10K就是苏-33的原型机,是在苏-27的原型机T-10的基础上改造的。苏-33舰载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计,89年生产定型,93年4月服役。在苏-27家族中,苏-33是一种相当古董的机型,其机体结构设计是最古老的一代。机体结构就是飞机的骨架,或者说飞机的承力框架,它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决定着飞机的结构重量,并与发动机推重比一起决定着飞机的推重比,与气动设计水平和发动机一起决定着飞机的机动性能,对整个飞机的性能和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苏-27家族发展至今,在机体结构上一共经历了3代,我国进口的苏-27SK属于第一代,苏-30MKK属于第二代,新苏-35属于第三代。苏-27SK在机翼结构强度上存在问题,因此飞机在跨音速段可用载荷受限,从而导致飞机在这个空战最常用的速度范围内机动性下降。新的苏-35据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机体结构重量有所减轻,飞机寿命延长,这就是新的结构设计的效果。

T-10K原型机运回国内之后,601所为了保项目节点时间,根本没做什么分析改进就抄上了,机体结构完全沿用T-10K,落后的一塌糊涂,这方面最大的证据就是歼-15的鸭翼。T-10K和苏-33之所以要增加鸭翼,并不是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而是因为苏联电子工业落后,导致飞机雷达过于沉重,总重量据说在1吨左右。雷达安装在飞机的最前端,对飞机重心和纵向配平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么重的雷达导致苏-33起飞时抬头困难,无法在航母上满载起飞,所以不得不增加鸭翼来提高升力系数,改善飞机抬头能力。

苏-33起飞图,注意它的鸭翼此时向上偏转提供升力

虽然鸭翼让苏-33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2节甲板风时110米跑道31.5吨的水平(俄罗斯功勋试飞员普加乔夫的记录,不是普通飞行员允许尝试的),但是为这对鸭翼付出的代价就是苏-33结构重量增加、机体长度无法缩短,从而导致有效载荷较低、停放数量较少。而且苏-33的这对鸭翼还没有整合到飞机飞控系统中去,起不到歼-10战斗机的鸭翼那种提高飞机机动性和敏捷性的作用,更不要说歼-10那种鸭翼差动,提供直接侧向力控制的水平了。如果说歼-10的鸭翼是世界飞控系统第三,那么苏-33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我国军用电子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走西方路线,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俄罗斯,机载雷达就是如此。歼-15换装了全套国产航电系统,雷达重量也就在500公斤左右,比苏-33差不多轻了一半,苏-33因为雷达太重导致低速时抬头困难的问题在歼-15上是不存在的,601所只要修改飞机的控制率就可以达到让无鸭翼的歼-15滑跃起飞的目的,进而缩短歼-15机体长度、减轻结构重量、增加飞机有效载荷、降低起飞/降落速度,完全是一举多得。歼-15最终还是仿照苏-33的三翼面布局,说明601所根本没有改T-10K的结构,只是在机头加了铁块配重,放弃飞机性能的提高来确保自己按照节点时间完成任务,真是不思进取的典范。

这是老苏-35,代表苏-27家族第二代结构设计水平,还保留着鸭翼。和苏-33不同,这对鸭翼是为了提高机动性

还有一点,随着歼-15的曝光,它在阎良等地的照片会越来越多,大家可以观察它的鸭翼在起飞后是否参与飞机飞行控制,是否能像歼-10那样差动。如果是,说明601所改了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重新编写了控制率,起码是发挥了这对鸭翼的作用;如果没有,那么没别的,只能说明601所根本没更改苏-33的控制率,还是沿袭那套早20年就该淘汰的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根本没有发挥出飞机的潜在作战能力。

我国1992年进口的苏-27SK就是这种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结构重量大、占用机翼空间大、性能低下,俄罗斯自己都已经淘汰,新苏-35就用了全权限四余度控制系统。601所不思进取,在号称自己研制,实际基本仿制苏-27SK的歼-11B上仍旧使用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歼-15上还这么干,被611所在飞控方面拉了15年也不止。

新苏-35,代表着苏-27家族第三代结构设计,已经取消了鸭翼

当然了,601所这个恶习不是一天养成的。在上世纪80年代,601所和空军某些人鼓吹航电最重要,搞出一个“飞机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1倍;航电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4倍;导弹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8倍”的荒谬公式。从那之后601所的钱就投给航电组,气动和结构研究几乎没什么经费,从此荒芜下来。结果引进苏-27SK并形成战斗力之后,航电更好的歼-8和苏-27SK多次比武都一败涂地,航电无敌论被狠狠地打脸。

这个也很正常,因为现在科技水平下的雷达还做不到100千米内目标必然发现,电子干扰、飞机飞行轨迹、地形遮蔽都会导致雷达搜索不到目标;就算搜索到,空空导弹的实际有效攻击范围也很小,根据载机和目标飞行状态的不同从1千米-40千米不等,所以载机占领攻击位置非常重要,这就要靠机动性。如果航电无敌的话,米格-31在战斗机中的雷达天线直径最大、机内空间最大,是不是就无敌了呢?

601所气动和结构研究荒废多年,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想拾起来也没有人才可用。所以歼-8Ⅱ战斗机改进了20年,气动外形和结构就没怎么改过,在空军始终挑不起大梁,采购数量就那么几架。国家把苏-27的仿制任务交给601所和112厂,结果他们还是照葫芦画瓢得过且过,空有一堆俄罗斯专家支援却搞不出人家的成绩。

苏-27是个很好的重型平台,601所哪怕是照抄苏-30MKK的机体结构,编写出和歼-10同一水平的飞行控制率,认真做好复合材料上机的实验,歼-11B飞机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歼-15更不会就这个样子。按照国内的综合水平,歼-11B完全有能力改的和新苏-35一样好,歼-15更可以达到FA-18EF的载荷航程性能,实现34吨起飞重量时携带16吨有效载荷。可惜啊,601所不争气,海军只好接受现在的结果。



歼-10飞机的性能超乎评价,611所了不起,他们才是航空口的先进代表

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底子是很好的,在建国初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仿制的歼-5飞机性能非常好,也没有出过大的生产质量问题。从歼-6开始,601所、112厂、410厂就开始反复折腾,大跃进完了搞文革,生产质量被弃之脑后,甚至出过为歼-8白配套的喷气发动机寿命只有5小时的闹剧,然后是歼-8飞机十几年无法定型的悲剧。

这中间确实有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多的问题,但是航空口,尤其是601所项目管理能力差、内耗严重的问题是不容否认的。包括新近成立的商飞公司,连续换了3任总经理,都被上海640所一群只顾自己利益的家伙挤走,最后不得不从航天口调金壮龙去担任总经理。希望金总能与西飞国际的人一起,把商飞公司的企业文化扭转过来,带去航天优秀的项目管理经验,推动商飞公司的快速发展,最终和611所一起带动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skulk dragon.blog.163.com/blog/static/9446323920105825350886/

看网易的军事新闻,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主任、俄联邦国防部社会委员会委员伊戈尔·科罗特琴科6月4号的时候把我国的歼-15舰载战斗机损了一顿,说它还比不上俄国的苏-33。俄国人这次不是为了打广告而胡说,歼-15的问题确有其事。

俄国佬说得很明白,我们一开始就是想买2架苏-33回来研究,然后自己仿制改进,但是俄国人也明白我们的打算,所以就不卖,除非一次买50架。俄罗斯之所以强烈要求出售这2个团的苏-33,是因为我国从2005年左右购买最后一批苏-30MKK-3之后,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从俄国购买战斗机整机,伊尔库兹克飞机制造厂还能靠着印度的苏-30MKI维持生产,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可就没了大笔的出口订单,俄国空军自己的订单一年就几架、十几架,勉强维持着工厂运作,要说挣钱可就不够了。新的苏-50(即T-50五代战斗机)战斗机在2010年才首飞,在当时来说离定型量产至少差不多有十年,因此需要再签一个大的出口订单以维持工厂运转和盈利。

苏-33舰载战斗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老东西,结果601所搞的歼-15还不如它

俄国人的算盘打得好,但是苏-33这款飞机实在是太落后了,因此海军不想要。要是自己出钱让俄国人去改进吧,价格高了不说,技术还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难免有些不甘心,所以最终我们就没有答应。最终从乌克兰买了2架T-10K原型机,让601所在此基础上自己研制歼-15舰载机。

T-10K就是苏-33的原型机,是在苏-27的原型机T-10的基础上改造的。苏-33舰载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计,89年生产定型,93年4月服役。在苏-27家族中,苏-33是一种相当古董的机型,其机体结构设计是最古老的一代。机体结构就是飞机的骨架,或者说飞机的承力框架,它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决定着飞机的结构重量,并与发动机推重比一起决定着飞机的推重比,与气动设计水平和发动机一起决定着飞机的机动性能,对整个飞机的性能和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苏-27家族发展至今,在机体结构上一共经历了3代,我国进口的苏-27SK属于第一代,苏-30MKK属于第二代,新苏-35属于第三代。苏-27SK在机翼结构强度上存在问题,因此飞机在跨音速段可用载荷受限,从而导致飞机在这个空战最常用的速度范围内机动性下降。新的苏-35据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机体结构重量有所减轻,飞机寿命延长,这就是新的结构设计的效果。

T-10K原型机运回国内之后,601所为了保项目节点时间,根本没做什么分析改进就抄上了,机体结构完全沿用T-10K,落后的一塌糊涂,这方面最大的证据就是歼-15的鸭翼。T-10K和苏-33之所以要增加鸭翼,并不是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而是因为苏联电子工业落后,导致飞机雷达过于沉重,总重量据说在1吨左右。雷达安装在飞机的最前端,对飞机重心和纵向配平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么重的雷达导致苏-33起飞时抬头困难,无法在航母上满载起飞,所以不得不增加鸭翼来提高升力系数,改善飞机抬头能力。

苏-33起飞图,注意它的鸭翼此时向上偏转提供升力

虽然鸭翼让苏-33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2节甲板风时110米跑道31.5吨的水平(俄罗斯功勋试飞员普加乔夫的记录,不是普通飞行员允许尝试的),但是为这对鸭翼付出的代价就是苏-33结构重量增加、机体长度无法缩短,从而导致有效载荷较低、停放数量较少。而且苏-33的这对鸭翼还没有整合到飞机飞控系统中去,起不到歼-10战斗机的鸭翼那种提高飞机机动性和敏捷性的作用,更不要说歼-10那种鸭翼差动,提供直接侧向力控制的水平了。如果说歼-10的鸭翼是世界飞控系统第三,那么苏-33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我国军用电子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走西方路线,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俄罗斯,机载雷达就是如此。歼-15换装了全套国产航电系统,雷达重量也就在500公斤左右,比苏-33差不多轻了一半,苏-33因为雷达太重导致低速时抬头困难的问题在歼-15上是不存在的,601所只要修改飞机的控制率就可以达到让无鸭翼的歼-15滑跃起飞的目的,进而缩短歼-15机体长度、减轻结构重量、增加飞机有效载荷、降低起飞/降落速度,完全是一举多得。歼-15最终还是仿照苏-33的三翼面布局,说明601所根本没有改T-10K的结构,只是在机头加了铁块配重,放弃飞机性能的提高来确保自己按照节点时间完成任务,真是不思进取的典范。

这是老苏-35,代表苏-27家族第二代结构设计水平,还保留着鸭翼。和苏-33不同,这对鸭翼是为了提高机动性

还有一点,随着歼-15的曝光,它在阎良等地的照片会越来越多,大家可以观察它的鸭翼在起飞后是否参与飞机飞行控制,是否能像歼-10那样差动。如果是,说明601所改了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重新编写了控制率,起码是发挥了这对鸭翼的作用;如果没有,那么没别的,只能说明601所根本没更改苏-33的控制率,还是沿袭那套早20年就该淘汰的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根本没有发挥出飞机的潜在作战能力。

我国1992年进口的苏-27SK就是这种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结构重量大、占用机翼空间大、性能低下,俄罗斯自己都已经淘汰,新苏-35就用了全权限四余度控制系统。601所不思进取,在号称自己研制,实际基本仿制苏-27SK的歼-11B上仍旧使用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歼-15上还这么干,被611所在飞控方面拉了15年也不止。

新苏-35,代表着苏-27家族第三代结构设计,已经取消了鸭翼

当然了,601所这个恶习不是一天养成的。在上世纪80年代,601所和空军某些人鼓吹航电最重要,搞出一个“飞机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1倍;航电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4倍;导弹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8倍”的荒谬公式。从那之后601所的钱就投给航电组,气动和结构研究几乎没什么经费,从此荒芜下来。结果引进苏-27SK并形成战斗力之后,航电更好的歼-8和苏-27SK多次比武都一败涂地,航电无敌论被狠狠地打脸。

这个也很正常,因为现在科技水平下的雷达还做不到100千米内目标必然发现,电子干扰、飞机飞行轨迹、地形遮蔽都会导致雷达搜索不到目标;就算搜索到,空空导弹的实际有效攻击范围也很小,根据载机和目标飞行状态的不同从1千米-40千米不等,所以载机占领攻击位置非常重要,这就要靠机动性。如果航电无敌的话,米格-31在战斗机中的雷达天线直径最大、机内空间最大,是不是就无敌了呢?

601所气动和结构研究荒废多年,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想拾起来也没有人才可用。所以歼-8Ⅱ战斗机改进了20年,气动外形和结构就没怎么改过,在空军始终挑不起大梁,采购数量就那么几架。国家把苏-27的仿制任务交给601所和112厂,结果他们还是照葫芦画瓢得过且过,空有一堆俄罗斯专家支援却搞不出人家的成绩。

苏-27是个很好的重型平台,601所哪怕是照抄苏-30MKK的机体结构,编写出和歼-10同一水平的飞行控制率,认真做好复合材料上机的实验,歼-11B飞机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歼-15更不会就这个样子。按照国内的综合水平,歼-11B完全有能力改的和新苏-35一样好,歼-15更可以达到FA-18EF的载荷航程性能,实现34吨起飞重量时携带16吨有效载荷。可惜啊,601所不争气,海军只好接受现在的结果。



歼-10飞机的性能超乎评价,611所了不起,他们才是航空口的先进代表

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底子是很好的,在建国初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仿制的歼-5飞机性能非常好,也没有出过大的生产质量问题。从歼-6开始,601所、112厂、410厂就开始反复折腾,大跃进完了搞文革,生产质量被弃之脑后,甚至出过为歼-8白配套的喷气发动机寿命只有5小时的闹剧,然后是歼-8飞机十几年无法定型的悲剧。

这中间确实有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多的问题,但是航空口,尤其是601所项目管理能力差、内耗严重的问题是不容否认的。包括新近成立的商飞公司,连续换了3任总经理,都被上海640所一群只顾自己利益的家伙挤走,最后不得不从航天口调金壮龙去担任总经理。希望金总能与西飞国际的人一起,把商飞公司的企业文化扭转过来,带去航天优秀的项目管理经验,推动商飞公司的快速发展,最终和611所一起带动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
支持以下。
你要明年老瓦空着机库等多久?
15不是四代,是三代机

转贴高高空文章要注明吧
中秋下马了 SF吃什么呀
建议:F22改型上舰,F35下马
一家独大不会有好结果的!!
让航母在水里泡个快十年等飞机???  太奢侈了吧
似乎是老文了。。。
LZ想建多大的航妈?尼米兹也塞不了几架F22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游民老师怨念深重啊。:D
不过话说回来,F-35就像F-22的缩水版...
当然了,601所这个恶习不是一天养成的。在上世纪80年代,601所和空军某些人鼓吹航电最重要,搞出一个“飞机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1倍;航电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4倍;导弹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8倍”的荒谬公式。从那之后601所的钱就投给航电组,气动和结构研究几乎没什么经费,从此荒芜下来。结果引进苏-27SK并形成战斗力之后,航电更好的歼-8和苏-27SK多次比武都一败涂地,航电无敌论被狠狠地打脸。


SF的人有这么幼稚吗?
深感怀疑
601还真是典范。
这个估计够呛吧,毕竟时间上不允许
又是直接侧力控制,让我说嘛好。
还有人在说j20上舰的事情,20-23米的长度,怎么上舰啊???不是说技术上不能上舰,体积!体积! 一艘6万多的吨的裤子只能带十几架 su33这是没有战斗力的!!土共山寨33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大的块头,能装几架?
中秋应急还是可以地,起码解决有无问题,跟三哥的米格29过两下,欺负没有航母的国家,保障海外战略利益还是可以的.
听说沈飞有自己的小九九--在筷子的基础上山寨T50.
哇  SF真牛掰啊!
15都飞了还叫下马?你直接给·SF说你们都去死吧更好
没事爬爬墙,流流鼻血就得了,军队装备的事情你们懂个屁啊!真把自己当涛哥了?有门路了去问问,现在空军真正顶用的飞机是什么?
嗯,J20改改上舰,就是不知道等J20能上舰的时候老瓦泡烂没有
F/A-18还改了又改,还采购新机呢。。。。咱们还是稳重点好。。。步子迈的太大,小心扯着蛋
LZ太儿戏了吧。
LZ太冒进了,还是实际点吧
等口水!
环境和目标都不同,LZ的建议不好
LZ在三哥化!:'):D:victory:
601没有相应F35的舰载型四代机计划?
步子迈的太大,小心扯着蛋:D
等离子鱼。
haha 绝对支持下马
回复 1# zhinan


    补连接
心智未开啊!
心智未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