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版】盘马弯弓射天狼——国产25毫米自行高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48:14


好吧,既然有人提425,就把老文发出来吧

本文原刊载于《现代兵器》2009年国庆阅兵增刊,著作权所有,山寨仿冒必究!

盘马弯弓射天狼
——国产4管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



        事实上,地面防空火炮的历史甚至比军用飞机还要久远。自从20世纪初人类最早的航空兵器——气球广泛用于军事用途开始,针对这些漂浮在空中目标的高射炮就随之问世,并被形象地称作“气球炮”。以至于当尚处于襁褓阶段的飞机作为战争机器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高炮火力所要打击的新目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气球炮”的称谓仍然在被众人沿用。纵观整个二十世纪前半程的战争史,地面上唯一能有效遏制越来越茁壮成长的空军力量向大地播撒死亡的武器非各种口径的高射火炮莫属。在两次席卷全球的世界大战中,一门门大、小高炮编制出的绵密火网成为除敌方歼击机外最另飞行员恐惧的梦魇。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改变了这一切,喷气发动机技术让强击机和轰炸机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传统高炮对付它们显得日渐力不从心……大口径高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小口径高炮也开始将目标瞄准了自己的副业——地面目标,地面防空大任已经被新生的导弹武器所取代。可高炮并没有就此退出舞台,随着6、70年代武装直升机和低空飞航导弹技术的兴起,防空作战的视点再次聚焦到视距之内、树梢之间,小口径高炮也随之迎来生命中的第二春,并且向着自行化、自动化、弹炮结合一体化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方向蓬勃发展。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国的小口径自行高炮进化之路又当如何呢?

早期探索

        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和60年代抗美援越行动让中国高炮部队两次直面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军事力量,对现代化战争中伴随摩托化、机械化部队作战,遂行机动防空保障任务的小口径自行高炮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冷战时期的自行高炮和二战时的先祖们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人工操作、借助光学和机械瞄准具目视瞄准、只能在底盘停车状态作战向着在雷达、光电火控系统控制下自动操作、具备行进间作战能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当60年代我们将刚刚研制成功的65式双37高炮搬上T-34中型坦克底盘时,这种二战水平,从火炮到底盘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自行高炮样车很快就被放弃。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内,各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家都在忙于第一代牵引高炮的自动化改进,自行高炮的研制工作因为技术水平限制基本趋于搁置。直至70年代末期,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国产小口径自行高炮的研制需求才被重新提起。


        面对军方需求,科研工作者首先想到的自然是60年代生产的双37自行高炮样炮,于是重拾旧有方案,将炮塔更新设计为全封闭式结构,安装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上进行二次摸底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76式双37舰炮的高速自动机、电控射击机构,并逐步配齐具备雷达搜索、雷达/激光测距、光学跟踪功能的初级火控系统,同时将底盘更新为带有交、直流发电机组的79式中型坦克底盘。就这样,第一种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国产PGZ-88式双37小口径自行高炮研制成功了。PGZ-88虽然初步具备了现代自行高炮的自动化特点,但是配套并不完整,缺少配套的上级指挥车辆和中距离目标搜索雷达。最重要的是双37高炮的身管短后座式自动机对火炮射速影响很大,虽然76式双37火炮自动机做了很大改进,但是双管射速仍然只有360~380发/分,与之相反,火炮战斗全重则达到了34~35吨。鉴于37毫米自动机在我国最终将趋于淘汰,PGZ-88式自行高炮设计定型后并没有大批量生产,仅有少量试装部队。


        此外,在PGZ-88式研制同时,我国还根据前苏联C-68式双57自行高炮技术特点,用国产69II外贸坦克底盘和59式双57毫米高炮自动机研制出一种W1988式双57自行高炮。这种火炮只能看作是C-68的改进型号,是一种应外方需求研制的纯外贸高炮,对国内自行高炮技术发展并没有太大贡献。在总结前期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者们一致认为,国产小口径自行高炮发展应在更先进的小高炮自动机基础上,通过整合先进的底盘和自动化火控系统,研制火力、指挥、补给、保障、训练各系统配套完整的小口径自行高炮武器系统。


       事实上,我国早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论证替代双37自动炮的下一代国产小高炮自动机设计方案。当时主要的参考重点是前苏联ЗУ-23型双23高炮。这种火炮是前苏联50年代从AM-23式23毫米航炮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采用导气式自动机,突出特点是结构紧凑,且射极高,单管最大射速达到800~1000发/分。所以前苏联陆军很早就淘汰了37毫米自动机,将ЗУ-23作为制式小口径高炮。因为国内空军歼击机装备有大量从AM-23航炮仿制来的23-2型航炮,对这种23毫米自动机的性能有充分了解。国内科研人员认为,ЗУ-23高炮自动机虽然先进,但是因为口径较小,造成弹重较轻,初速相对较低,火炮最大有效射高只有1500米,如果直接仿制ЗУ-23高炮取代现有双37高炮的话,将会造成火炮杀伤范围的较大损失。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在ЗУ-23自动机基础上,研制25毫米高炮作为陆军第二代小高炮的设计方案。

发展历程

       国产双25高炮研制工作早在1976年就已经起动,但是工程初期受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原设计方案在1979年推倒重来,70年代末第二方案研制开始后,双25高炮项目终于赢得了各方的重视,军方明确提出了在此基础上研制国产第一种配套完整的下口径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要求。至此,国产双25高炮研制工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牵引高炮和自行高炮两个项目同时开始加速动作。1984年,双25牵引高炮首先通过国家靶场定型试验,1987年批准设计定型。


       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研制在70年代末正式启动,论证一开始就提出采用4管自动机以提高火力密度。但是,这4们火炮究竟应该怎样布置,研制人员之间却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火炮应该采用炮塔中线集中布置,这样做的理由一是延续了国产小口径自行高炮的炮塔部局传统,而且又有前苏联ЗСУ-23-4自行高炮现成设计可供借鉴(70年代后期,我国通过外贸交换途径从埃及获得了一套完整的ЗСУ-23-4自行高炮系统,回国后展开了全面拆解研究和测绘工作)。另一方则提出,国产四25高炮完全可以摆脱传统苏式设计风格的限制,参考西方同口径自行高炮设计,采用火炮边置分置部局。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到底哪种更具优势?显然纸面上的讨论是无法轻易得出结论的,于是研制部门决定,两种方案各生产一门原理样炮,进行对比论证,到时候高下立判,方可进行下一步详细设计工作。


        80年代前期,国产四25高炮两种炮塔设计方案的原理样炮先后完成试制。首先是火炮中置方案,因为四25高炮项目在论证阶段就已经确定采用70年代后期刚刚研制的PZD-31轻型履带式通用自行火炮底盘。这种底盘的第一用户是后来定型装备的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它结构轻巧、紧凑,综合性能较好,但是因为座圈直径有限,炮塔内只能安置一名乘员(瞄准手),而驾驶员和炮长必须设置在车体内。这样,四25高炮的火炮中置方案炮塔就不能选择和ЗСУ-23-4一样的结构布置,将炮长和瞄准手并列在炮尾两侧,火炮供弹机构在环绕于炮塔外侧——这样炮塔横向宽度太大,甚至将超过底盘。为此,四25高炮的火炮中置方案炮塔只能将弹箱设置在火炮吊篮内,然后在炮塔后方、座圈之上搭建了一个装甲战斗室,让瞄准手做在里面操作光电瞄准设备。


        而火炮边置方案样车的炮塔,实际上借鉴了意大利“西达姆”25毫米四管自行高射炮的炮塔设计。因为国产四25自行高炮原始设计方案中的光学瞄准系统及其对火炮的操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了当时引进生产的双37舰炮光学瞄准仪设计。而这种光学瞄准仪的仿制原型,正是意大利伽利略公司生产的P735D型高炮光瞄仪。在意大利,伽利略公司恰恰又是“西达姆”高炮光学瞄准设备的生产商。这样,国内科研人员去意大利吸收小高炮光瞄设备技术的同时,不可能不注意到与国产四25自行高炮几乎同期研制的“西达姆”高炮结构特点,并由此提出火炮边置设计方案。这个方案突破了“炮在人之前”的传统自行火炮炮塔设计思路,将4门25毫米火炮自动机两两一组布置在炮塔后部两侧,而瞄准手则居于炮塔正中战斗舱内,供弹系统则布置在瞄准手脚下的吊篮内。


        两种方案经过对比发现差距明显。火炮中置方案样炮炮塔战斗舱设计即为局促,整个瞄准手的身体都被远远置于底盘之上的炮塔后上方,只能通过炮塔后部舱门单独出入,和居于车体左前方的炮长完全失去了直接联系通道。而且这种结构炮塔的火炮两侧要布置供弹机构,仅在炮尾后方和战斗舱之间预留了很小的空间用于安装光学瞄准设备,炮塔尾部则完全没有预留搜索雷达的安装空间,因为不论雷达怎样布置,都会对瞄准手出入炮塔造成严重干扰。反观火炮边置方案样炮,火炮安装在炮塔后部最宽处,在其内部左右两侧供弹机构之间尚有充足空间用于布置雷达电子设备。瞄准手则恰好居于炮塔最核心位置,除了能从头顶舱门出入外,从下方吊篮位置向前可直接和炮长沟通,向后则可从底盘尾部舱门进出火炮。炮塔最前方因为没有火炮起落部分干扰,光电瞄准设备无论怎样布置都不会产生问题。


        因为火炮边置结构炮塔方案具有无与伦比的结构性能优势,因此很快就被选为国产四25自行高炮炮塔正式方案,在此基础上,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展开了各分系统详细设计工作。其中在80年代后期,为瞄准系统增加了红外热像仪,增强了火炮全天候作战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安装小型单炮搜索雷达最终构成了完整了自行火炮火控系统。90年代初,国产四25高炮经过3轮样炮研制,开始进行国家靶场定型试验。1995年,包括四管25毫米自行高炮、连指挥车、连检测车、弹药车、电源车以及模拟训练系统在内的国产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正式定型为PGZ-59式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并于90年代后期开始批量生产装备。


        在PGZ-95定型后,设计人员紧接着开始在其基础上整合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开始弹炮结合改进工作。90年代末期,利用HY-5轻型便携式防空导弹进行初步整合测试工作基本完成,但是更先进的HY-6便携式防空导弹仍处于研制阶段,所以改装工作一时尚不能定型。1999年,仍处于原型状态的PGZ-95自行高炮在临时加挂HY-5导弹后,和连指挥车一起组成混编方队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2000年底,随着HY-6导弹研制工作完成,经过调整后的PGZ-95改进型终于设计定型,命名为PGZ-2000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开始代替PGZ-95批量生产,而早期装备的PGZ-95也逐步升级到PGZ-2000状态。进入新世纪后,PGZ-2000又有了新变化,在对电子系统分批更新并增加车载小型辅助动力系统之后,先后产生了PGZ-04和PGZ-04A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虽然在装备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命名变化,但是国产四25自行高炮的基本结构部局并没有发生改变,再加上很多升级改造工作都是在最初生产的PGZ-95火炮车体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我们还是习惯于沿用“四25”这个统一简称。

系统组成

        四25自行高炮是具有昼、夜独立作战能力的轻型三位一体装甲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不仅可短停和停止间射击,同时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该武器系统加挂HY-6防空导弹后,可提高作战效能和扩大作战空城。该武器系统全部战斗操作使用由车长、炮手和驾驶员3名成员完成。

炮塔火力部分

       火力系统由四管25毫米导气式自动炮、炮塔、炮架、供辅弹装置、首发开闩装置、高低机、方向机、吊篮、平衡机、概略瞄准具等组成。火炮两两一组分别配置在炮塔两侧的摇架上,通过高低齿弧可以完成摇架俯仰运动。供输弹装置采用吊篮式,共4个弹箱,通过四条导引、四个扬弹机完成对4门自动炮供弹。火炮采用电击发遥控射击,供弹线带有无弹报警系统,弹链耗尽能自动停射。炮塔上设有左右观察孔及应急概略瞄准具,炮塔两侧各有一组四联装烟幕弹发射器。火炮初速1050米/秒,单管射速600~800发/分,有效射高2000米,最大射击斜距3200米,配用曳光杀伤爆破榴弹和曳光穿甲弹(弹链上混装),弹药基数1000发。   


        光电火控系统由三光合一跟踪镜、热成像跟踪仪、稳定跟踪伺服系统、操纵杆、电视跟踪器、火控计算机、火炮随动系统、车体姿态传感器、火控控制面板等组成。火控系统是一个多微机系统、除车体姿态传感器在车体内外,其余均在炮塔内。三光合一跟踪镜和热像仪呈阶梯布置在炮塔前方,两侧有装甲保护。炮塔战斗舱内左上方有电视显示器,用于显示热像仪或电视跟踪系统捕获的视频图像。中有火控计算机,是采用8086系列微处理器的数字式计算机,下面是三合一跟踪镜瞄准目镜和小功率手动操纵杆,操纵杆前下方为炮塔传动箱。炮塔右侧有炮手控制箱,该箱体面板与火控控制面板及烟幕发射面板等共同组成炮手操作面板。


        三合一跟踪镜是火炮主要昼间目视瞄准设备,包括光学潜望镜、白光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采用陀螺独立稳定瞄准线。光瞄镜视场12度,放大倍率5×,电视跟踪器视场2度,跟踪距离6000米,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500~5000米,精度±5米。红外热像仪为火炮夜视瞄准设备,其瞄准线与三合一跟踪镜保持同步。放大倍率8×,视场7.5度。数字式火控计算机用于瞄准线再现、前置点计算、弹道计算和控制整个火力系统。计算机还根据车体姿态传感器提供的车体对基准坐标系的纵、横摇角及航向角进行坐标转换,控制电液压伺服系统对火炮进行姿态修正。电液压伺服系统可由计算机直接控制,也可由光电瞄准系间接控制。


       单炮搜索雷达采用全固态、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工作体制,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模式。雷达工作在S波段,最大作用距离11千米,覆盖高度50~2000米,能处理3批次目标。它由馈源,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及显示控制、平面位置显示器、天线伺服系统、天线座、敌我识别器等组成。单炮搜索雷达是一种固状小型化的雷达,该系统分别没置在炮塔与车体内,天线及其伺服系统集中放置在炮塔后方,天线不工作时可向炮前方放倒以降低车高,工作时能自动竖起并在摇架中间旋转,而收发射机箱固定在天线的下面,被后盖密闭在炮塔后方。天线伺服控制箱及敌我识别器设在炮塔后下方门内。在车体内设有车长控制台,分别装有PN显示器、数字处理及终端电源箱、控制键盘等。


        火炮作战时,车长利用车长控制台控制火炮射击方式、选择弹种并操纵单炮搜索雷达或光电系统搜索和捕捉目标,进行目标识别并向炮手指示目标。炮手通过控制手柄操纵电视或热像仪捕获并自动跟踪目标,车长和炮手均可控制火炮射击。紧急情况下,炮手可以通过潜望式光学瞄准镜或概略瞄准具直接手动瞄准目标射击。火炮采用雷达搜索-光电跟踪时反应时间小于10秒,全光电搜索时反应时间小于6秒,停止间射击目标歼毁率大于30%,行进间射击大于15%。


         此外,从PGZ-2000型之后,国产四25高炮都整合了HY-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4枚导弹也是两两一组固定在火炮摇架上,与火炮共同俯仰,弹上仅保留发射筒和电源装置。导弹能够由炮手遥控激活,通过火控系统操纵炮塔让导弹导引头捕获目标,之后发射。HY-6是国产第二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全数字处理系统,被动式4单元红外探测器,能够全向攻击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弹重10.77千克,弹长1495毫米,弹径71毫米,射程500~5500米,射高15~3800米,飞行速度大于600米/秒,机动过载18G。整合导弹后,四25高炮武器系统的拦截范围扩大了一倍以上,对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等目标的歼毁率大幅提升。

好吧,既然有人提425,就把老文发出来吧

本文原刊载于《现代兵器》2009年国庆阅兵增刊,著作权所有,山寨仿冒必究!

盘马弯弓射天狼
——国产4管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



        事实上,地面防空火炮的历史甚至比军用飞机还要久远。自从20世纪初人类最早的航空兵器——气球广泛用于军事用途开始,针对这些漂浮在空中目标的高射炮就随之问世,并被形象地称作“气球炮”。以至于当尚处于襁褓阶段的飞机作为战争机器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高炮火力所要打击的新目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气球炮”的称谓仍然在被众人沿用。纵观整个二十世纪前半程的战争史,地面上唯一能有效遏制越来越茁壮成长的空军力量向大地播撒死亡的武器非各种口径的高射火炮莫属。在两次席卷全球的世界大战中,一门门大、小高炮编制出的绵密火网成为除敌方歼击机外最另飞行员恐惧的梦魇。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改变了这一切,喷气发动机技术让强击机和轰炸机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传统高炮对付它们显得日渐力不从心……大口径高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小口径高炮也开始将目标瞄准了自己的副业——地面目标,地面防空大任已经被新生的导弹武器所取代。可高炮并没有就此退出舞台,随着6、70年代武装直升机和低空飞航导弹技术的兴起,防空作战的视点再次聚焦到视距之内、树梢之间,小口径高炮也随之迎来生命中的第二春,并且向着自行化、自动化、弹炮结合一体化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方向蓬勃发展。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国的小口径自行高炮进化之路又当如何呢?

早期探索

        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和60年代抗美援越行动让中国高炮部队两次直面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军事力量,对现代化战争中伴随摩托化、机械化部队作战,遂行机动防空保障任务的小口径自行高炮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冷战时期的自行高炮和二战时的先祖们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人工操作、借助光学和机械瞄准具目视瞄准、只能在底盘停车状态作战向着在雷达、光电火控系统控制下自动操作、具备行进间作战能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当60年代我们将刚刚研制成功的65式双37高炮搬上T-34中型坦克底盘时,这种二战水平,从火炮到底盘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自行高炮样车很快就被放弃。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内,各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家都在忙于第一代牵引高炮的自动化改进,自行高炮的研制工作因为技术水平限制基本趋于搁置。直至70年代末期,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国产小口径自行高炮的研制需求才被重新提起。


        面对军方需求,科研工作者首先想到的自然是60年代生产的双37自行高炮样炮,于是重拾旧有方案,将炮塔更新设计为全封闭式结构,安装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上进行二次摸底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76式双37舰炮的高速自动机、电控射击机构,并逐步配齐具备雷达搜索、雷达/激光测距、光学跟踪功能的初级火控系统,同时将底盘更新为带有交、直流发电机组的79式中型坦克底盘。就这样,第一种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国产PGZ-88式双37小口径自行高炮研制成功了。PGZ-88虽然初步具备了现代自行高炮的自动化特点,但是配套并不完整,缺少配套的上级指挥车辆和中距离目标搜索雷达。最重要的是双37高炮的身管短后座式自动机对火炮射速影响很大,虽然76式双37火炮自动机做了很大改进,但是双管射速仍然只有360~380发/分,与之相反,火炮战斗全重则达到了34~35吨。鉴于37毫米自动机在我国最终将趋于淘汰,PGZ-88式自行高炮设计定型后并没有大批量生产,仅有少量试装部队。


        此外,在PGZ-88式研制同时,我国还根据前苏联C-68式双57自行高炮技术特点,用国产69II外贸坦克底盘和59式双57毫米高炮自动机研制出一种W1988式双57自行高炮。这种火炮只能看作是C-68的改进型号,是一种应外方需求研制的纯外贸高炮,对国内自行高炮技术发展并没有太大贡献。在总结前期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者们一致认为,国产小口径自行高炮发展应在更先进的小高炮自动机基础上,通过整合先进的底盘和自动化火控系统,研制火力、指挥、补给、保障、训练各系统配套完整的小口径自行高炮武器系统。


       事实上,我国早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论证替代双37自动炮的下一代国产小高炮自动机设计方案。当时主要的参考重点是前苏联ЗУ-23型双23高炮。这种火炮是前苏联50年代从AM-23式23毫米航炮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采用导气式自动机,突出特点是结构紧凑,且射极高,单管最大射速达到800~1000发/分。所以前苏联陆军很早就淘汰了37毫米自动机,将ЗУ-23作为制式小口径高炮。因为国内空军歼击机装备有大量从AM-23航炮仿制来的23-2型航炮,对这种23毫米自动机的性能有充分了解。国内科研人员认为,ЗУ-23高炮自动机虽然先进,但是因为口径较小,造成弹重较轻,初速相对较低,火炮最大有效射高只有1500米,如果直接仿制ЗУ-23高炮取代现有双37高炮的话,将会造成火炮杀伤范围的较大损失。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在ЗУ-23自动机基础上,研制25毫米高炮作为陆军第二代小高炮的设计方案。

发展历程

       国产双25高炮研制工作早在1976年就已经起动,但是工程初期受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原设计方案在1979年推倒重来,70年代末第二方案研制开始后,双25高炮项目终于赢得了各方的重视,军方明确提出了在此基础上研制国产第一种配套完整的下口径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要求。至此,国产双25高炮研制工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牵引高炮和自行高炮两个项目同时开始加速动作。1984年,双25牵引高炮首先通过国家靶场定型试验,1987年批准设计定型。


       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研制在70年代末正式启动,论证一开始就提出采用4管自动机以提高火力密度。但是,这4们火炮究竟应该怎样布置,研制人员之间却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火炮应该采用炮塔中线集中布置,这样做的理由一是延续了国产小口径自行高炮的炮塔部局传统,而且又有前苏联ЗСУ-23-4自行高炮现成设计可供借鉴(70年代后期,我国通过外贸交换途径从埃及获得了一套完整的ЗСУ-23-4自行高炮系统,回国后展开了全面拆解研究和测绘工作)。另一方则提出,国产四25高炮完全可以摆脱传统苏式设计风格的限制,参考西方同口径自行高炮设计,采用火炮边置分置部局。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到底哪种更具优势?显然纸面上的讨论是无法轻易得出结论的,于是研制部门决定,两种方案各生产一门原理样炮,进行对比论证,到时候高下立判,方可进行下一步详细设计工作。


        80年代前期,国产四25高炮两种炮塔设计方案的原理样炮先后完成试制。首先是火炮中置方案,因为四25高炮项目在论证阶段就已经确定采用70年代后期刚刚研制的PZD-31轻型履带式通用自行火炮底盘。这种底盘的第一用户是后来定型装备的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它结构轻巧、紧凑,综合性能较好,但是因为座圈直径有限,炮塔内只能安置一名乘员(瞄准手),而驾驶员和炮长必须设置在车体内。这样,四25高炮的火炮中置方案炮塔就不能选择和ЗСУ-23-4一样的结构布置,将炮长和瞄准手并列在炮尾两侧,火炮供弹机构在环绕于炮塔外侧——这样炮塔横向宽度太大,甚至将超过底盘。为此,四25高炮的火炮中置方案炮塔只能将弹箱设置在火炮吊篮内,然后在炮塔后方、座圈之上搭建了一个装甲战斗室,让瞄准手做在里面操作光电瞄准设备。


        而火炮边置方案样车的炮塔,实际上借鉴了意大利“西达姆”25毫米四管自行高射炮的炮塔设计。因为国产四25自行高炮原始设计方案中的光学瞄准系统及其对火炮的操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了当时引进生产的双37舰炮光学瞄准仪设计。而这种光学瞄准仪的仿制原型,正是意大利伽利略公司生产的P735D型高炮光瞄仪。在意大利,伽利略公司恰恰又是“西达姆”高炮光学瞄准设备的生产商。这样,国内科研人员去意大利吸收小高炮光瞄设备技术的同时,不可能不注意到与国产四25自行高炮几乎同期研制的“西达姆”高炮结构特点,并由此提出火炮边置设计方案。这个方案突破了“炮在人之前”的传统自行火炮炮塔设计思路,将4门25毫米火炮自动机两两一组布置在炮塔后部两侧,而瞄准手则居于炮塔正中战斗舱内,供弹系统则布置在瞄准手脚下的吊篮内。


        两种方案经过对比发现差距明显。火炮中置方案样炮炮塔战斗舱设计即为局促,整个瞄准手的身体都被远远置于底盘之上的炮塔后上方,只能通过炮塔后部舱门单独出入,和居于车体左前方的炮长完全失去了直接联系通道。而且这种结构炮塔的火炮两侧要布置供弹机构,仅在炮尾后方和战斗舱之间预留了很小的空间用于安装光学瞄准设备,炮塔尾部则完全没有预留搜索雷达的安装空间,因为不论雷达怎样布置,都会对瞄准手出入炮塔造成严重干扰。反观火炮边置方案样炮,火炮安装在炮塔后部最宽处,在其内部左右两侧供弹机构之间尚有充足空间用于布置雷达电子设备。瞄准手则恰好居于炮塔最核心位置,除了能从头顶舱门出入外,从下方吊篮位置向前可直接和炮长沟通,向后则可从底盘尾部舱门进出火炮。炮塔最前方因为没有火炮起落部分干扰,光电瞄准设备无论怎样布置都不会产生问题。


        因为火炮边置结构炮塔方案具有无与伦比的结构性能优势,因此很快就被选为国产四25自行高炮炮塔正式方案,在此基础上,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展开了各分系统详细设计工作。其中在80年代后期,为瞄准系统增加了红外热像仪,增强了火炮全天候作战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安装小型单炮搜索雷达最终构成了完整了自行火炮火控系统。90年代初,国产四25高炮经过3轮样炮研制,开始进行国家靶场定型试验。1995年,包括四管25毫米自行高炮、连指挥车、连检测车、弹药车、电源车以及模拟训练系统在内的国产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正式定型为PGZ-59式2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并于90年代后期开始批量生产装备。


        在PGZ-95定型后,设计人员紧接着开始在其基础上整合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开始弹炮结合改进工作。90年代末期,利用HY-5轻型便携式防空导弹进行初步整合测试工作基本完成,但是更先进的HY-6便携式防空导弹仍处于研制阶段,所以改装工作一时尚不能定型。1999年,仍处于原型状态的PGZ-95自行高炮在临时加挂HY-5导弹后,和连指挥车一起组成混编方队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2000年底,随着HY-6导弹研制工作完成,经过调整后的PGZ-95改进型终于设计定型,命名为PGZ-2000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开始代替PGZ-95批量生产,而早期装备的PGZ-95也逐步升级到PGZ-2000状态。进入新世纪后,PGZ-2000又有了新变化,在对电子系统分批更新并增加车载小型辅助动力系统之后,先后产生了PGZ-04和PGZ-04A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虽然在装备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命名变化,但是国产四25自行高炮的基本结构部局并没有发生改变,再加上很多升级改造工作都是在最初生产的PGZ-95火炮车体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我们还是习惯于沿用“四25”这个统一简称。

系统组成

        四25自行高炮是具有昼、夜独立作战能力的轻型三位一体装甲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不仅可短停和停止间射击,同时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该武器系统加挂HY-6防空导弹后,可提高作战效能和扩大作战空城。该武器系统全部战斗操作使用由车长、炮手和驾驶员3名成员完成。

炮塔火力部分

       火力系统由四管25毫米导气式自动炮、炮塔、炮架、供辅弹装置、首发开闩装置、高低机、方向机、吊篮、平衡机、概略瞄准具等组成。火炮两两一组分别配置在炮塔两侧的摇架上,通过高低齿弧可以完成摇架俯仰运动。供输弹装置采用吊篮式,共4个弹箱,通过四条导引、四个扬弹机完成对4门自动炮供弹。火炮采用电击发遥控射击,供弹线带有无弹报警系统,弹链耗尽能自动停射。炮塔上设有左右观察孔及应急概略瞄准具,炮塔两侧各有一组四联装烟幕弹发射器。火炮初速1050米/秒,单管射速600~800发/分,有效射高2000米,最大射击斜距3200米,配用曳光杀伤爆破榴弹和曳光穿甲弹(弹链上混装),弹药基数1000发。   


        光电火控系统由三光合一跟踪镜、热成像跟踪仪、稳定跟踪伺服系统、操纵杆、电视跟踪器、火控计算机、火炮随动系统、车体姿态传感器、火控控制面板等组成。火控系统是一个多微机系统、除车体姿态传感器在车体内外,其余均在炮塔内。三光合一跟踪镜和热像仪呈阶梯布置在炮塔前方,两侧有装甲保护。炮塔战斗舱内左上方有电视显示器,用于显示热像仪或电视跟踪系统捕获的视频图像。中有火控计算机,是采用8086系列微处理器的数字式计算机,下面是三合一跟踪镜瞄准目镜和小功率手动操纵杆,操纵杆前下方为炮塔传动箱。炮塔右侧有炮手控制箱,该箱体面板与火控控制面板及烟幕发射面板等共同组成炮手操作面板。


        三合一跟踪镜是火炮主要昼间目视瞄准设备,包括光学潜望镜、白光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采用陀螺独立稳定瞄准线。光瞄镜视场12度,放大倍率5×,电视跟踪器视场2度,跟踪距离6000米,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500~5000米,精度±5米。红外热像仪为火炮夜视瞄准设备,其瞄准线与三合一跟踪镜保持同步。放大倍率8×,视场7.5度。数字式火控计算机用于瞄准线再现、前置点计算、弹道计算和控制整个火力系统。计算机还根据车体姿态传感器提供的车体对基准坐标系的纵、横摇角及航向角进行坐标转换,控制电液压伺服系统对火炮进行姿态修正。电液压伺服系统可由计算机直接控制,也可由光电瞄准系间接控制。


       单炮搜索雷达采用全固态、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工作体制,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模式。雷达工作在S波段,最大作用距离11千米,覆盖高度50~2000米,能处理3批次目标。它由馈源,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及显示控制、平面位置显示器、天线伺服系统、天线座、敌我识别器等组成。单炮搜索雷达是一种固状小型化的雷达,该系统分别没置在炮塔与车体内,天线及其伺服系统集中放置在炮塔后方,天线不工作时可向炮前方放倒以降低车高,工作时能自动竖起并在摇架中间旋转,而收发射机箱固定在天线的下面,被后盖密闭在炮塔后方。天线伺服控制箱及敌我识别器设在炮塔后下方门内。在车体内设有车长控制台,分别装有PN显示器、数字处理及终端电源箱、控制键盘等。


        火炮作战时,车长利用车长控制台控制火炮射击方式、选择弹种并操纵单炮搜索雷达或光电系统搜索和捕捉目标,进行目标识别并向炮手指示目标。炮手通过控制手柄操纵电视或热像仪捕获并自动跟踪目标,车长和炮手均可控制火炮射击。紧急情况下,炮手可以通过潜望式光学瞄准镜或概略瞄准具直接手动瞄准目标射击。火炮采用雷达搜索-光电跟踪时反应时间小于10秒,全光电搜索时反应时间小于6秒,停止间射击目标歼毁率大于30%,行进间射击大于15%。


         此外,从PGZ-2000型之后,国产四25高炮都整合了HY-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4枚导弹也是两两一组固定在火炮摇架上,与火炮共同俯仰,弹上仅保留发射筒和电源装置。导弹能够由炮手遥控激活,通过火控系统操纵炮塔让导弹导引头捕获目标,之后发射。HY-6是国产第二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全数字处理系统,被动式4单元红外探测器,能够全向攻击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弹重10.77千克,弹长1495毫米,弹径71毫米,射程500~5500米,射高15~3800米,飞行速度大于600米/秒,机动过载18G。整合导弹后,四25高炮武器系统的拦截范围扩大了一倍以上,对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等目标的歼毁率大幅提升。


底盘部分

         PZD-31轻型履带式通用底盘由车体、动力、传动、行走、三防、电气等分系统组成,采用动力前置、战斗室后置结构部局。动力传动系统呈倒L形布置在车体右前方,驾驶员和炮长呈串列布置在车体左前方。备用弹箱、蓄电池和主油箱布置在两侧翼子板上空间内,备弹可从顶甲板舱门取出。驾驶员和炮长各有一扇向后开起的舱门和三具潜望镜,其中炮长舱门高度较大,形成一个突出的小型指挥塔。炮塔位于底盘中线偏后位置,炮长能通过身后炮塔吊篮下方与炮塔内的瞄准手交流,或者和驾驶员从吊篮左侧通道向后,经车体尾门进出火炮。


         主发动机是F12L413风冷柴油机,额定功率282千瓦,具有寿命长、低温性能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的特点,传动系统为定轴机械式。行走部分采用可调油气弹簧悬挂,但是负重轮系和原型底盘有所区别,更换为小直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并增加了三对托带轮,履带采用双销挂胶履带(每块履带板只有一个橡胶垫),改进后的底盘行驶能力可履带部分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四25自行高炮全长6710毫米,宽3200毫米,全高4800毫米(战斗状态,雷达展开)、3400毫米(行驶状态,雷达折叠)。战斗全重20吨,其中底盘16吨,炮塔4吨。公路最大行驶速度53千米/小时,爬坡度30度,侧倾度25度,车内油箱总容积700升,公路最大行驶距离500千米。


          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通常以连为作战单位,编人机械化步兵坦克团或坦克团。以跟进、伴随的形式掩护部队行军和进攻战斗,也可实施阵地掩护。四25自行高炮连编制有六门或八门自行高炮,一部指挥车,三到四辆弹药车,一部测车,一套模拟训练器等。

连指挥车

          连指挥车是国产四25自行高炮作为一个完整武器系统的核心支柱,它是高炮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连队情报、指挥中心,是连队指挥人员的战斗岗位和机动工具。其使命和任务为:在四25毫米自行高炮连为进攻、防御、集结和行军中的陆军机械化或摩托化分队提供对空掩护时,对连队实施统一的作战指挥,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四25自行高炮连整体对空作战效能,更好地完成对空掩护任务。在阵地防空作战时,接收自身目标指示雷达提供的目标数据,上级情报系统通报的目标数据及各炮传送来的位置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综合、敌我识别、坐标转换、威胁判断及火力分配等处理,通过近距离通信系统,实施对全连进行作战指挥。在行军中实施对空掩护时,主要担负情报传递和目标指示。连指挥车除对本连正常配置的炮车进行目标指示和作战指挥外,还可为临时增配的炮车指示目标和实施指挥,同时指挥炮车数量最多为8门。


          连指挥车是由目标指示雷达、数据处理及显示、通信、导航、供电和履带式底盘组成的综合体,车体顶部有雷达天线、通信天线、潜望观察镜、高平两用机枪等装备,车体内部分成动力传动舱、驾驶舱、电源舱及指挥舱四个部分。连指挥车采用和四25自行高炮相同底盘,后部战斗舱甲板大幅加高为一个大容积指挥舱。战斗全重增加到22.5吨,乘员为连长、指挥排长、雷达手、机枪手、驾驶员5人。


         连指挥车搭载的主要电子设备是S波段全固态、全相参低重复频率脉冲多卜勒目标指示雷达。雷达天线和旋转伺服机构固定在战斗舱顶部,采用低副瓣天线、脉冲频率捷变、宽限窄电路、脉冲压缩系统,利用恒虚警技术增强雷达抗主动干扰能力;应用高稳定相参频率源、先进的相干信号处理机及相关检信息处理机,有良好的发现目标和反强地物杂波能力。天线的结构形状为赋形波束双弯的反射面天线,天线能自动倒竖。该雷达低空性能好,抗积极干扰、反地杂波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可取性高,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强,功耗低,抗振动能力好,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有功能齐全的自检、故障诊断,故障指示及性能测试设备,操作维修方便。


        连指挥车的指挥通信电子设备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为核心,采用两组显示屏作为信息显示终端。它接收本车目标指示雷达的目标数据、上级指挥机关及友邻部队送来的空情信息。本车和各炮车的导航数据和状态数据,经数据处理、威胁判断和空情预测分析,实时拟定火力分配方案和火力分配方案优化决策,通过数传系统向每门炮车下达目标分配数据(每门炮三批目标)。系统还能对战况数据进行实时记录,方便战后进行战况重演与评估。系统设有模拟训练器及相应的处理功能,供训练使用。连指挥车拥有完善的通信指挥能力,包括无线、有线通信设备和车内通话三部分。无线通信由数据终端机,三部VRC-8000数字调频电台担负上行通话、下行通话、下行数传任务,以及接受上级团、旅雷达站通播的五五方格近防空情通报的空情接收机。上行通信电台单独使用一根天线,而两部下行电台则共用一根天线。有线通信系统包括数传终端机、16路程控电话总机和军用通信线缆 。其中程控电话总机除了用于连内各车辆之间通话外,还可联入军用电话网。指挥车可以进行接通全连的电话会议功能。通信线路采用数传和语音通话共用,每路线缆长度500米。此外,连指挥车海装有和四25炮车相同的805车内通话器和车辆导航定位系统。


        连指挥车供电系统由主机电站、辅机电站、转换箱以及电源变换装置等组成,采用交流发电体制。主机电站和辅机电站采用相同的交流发电机,提供7种电源。主机电站安装在电源舱内,发电机通过增速箱与底盘主发动机连接,由电磁离合器控制主机电站的通断。辅机电站为移动式电站,行进时安装在车左后方的隔舱内,阵地防空时移至地面使用,通过电缆向指挥车供电。转换箱对主机电站和辅机电站的供电进行自动切换,当辅机电站供电时,自动切断主机电站。

后勤保障车辆

        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配有完备的后勤保障车族,由弹药车、连检测车、连电源车组成,均采用东风EQ-245军用越野汽车底盘搭载。


        弹药车的主要任务是在定点弹药补给区域领取压好炮弹的弹链,运送到射击阵地直接为25毫米自行高炮补充所消耗的弹药。车上备有25毫米自动炮火力部分随机备件,能完成供弹系统维护、更换火炮身管、瞄准具调校等工作。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在车上直接完成压制弹链、装卸弹药和应急供弹任务。弹药车乘员三人,包括驾驶员和两名弹药手。车上携弹量2030发,能同时供两门自行高炮使用。弹药手在使用装弹滑槽等机械辅助手段帮助下,有自行高炮炮手配合,在20分钟内能完成向自行高炮炮塔弹箱内补弹工作,向底盘备用弹箱补弹时间则不超过10分钟。


        连检测车是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中的主要技术保障车辆,可担负自行高炮的性能测试、故障诊断、模拟训练和装备维修四大功能,直接为武器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服务。连检测车能产生雷达系统和火控系统借以调试的运动目标信号;能在模拟条件和对实际飞行目标实施服琼与射击条件下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进行快速评价。测试数据量高达24路,能输出各种特征点。此外可与靶场真值设备同步,实施定型一级的考核。故瘴诊断功能通过火控系统自捡联检和对性能测试结果的自动分析,以及采用人台专用检测仪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等多层次故陈诊断手段的覆盖,可使四25高炮武器系统90%以上的故障定位到可更换单机和部件(插件),置信度高于90%。模拟训练功能使用雷达系统测试仪可以对雷达手进行训练;使用目标模拟检测装置可以对炮手进行跟踪与射击训练,同时评价训练结果。检测车设有备件柜,并在主控计算机中没有备件库管理软件,可指导操作手进行各种战场维护。


        /380V工频交流电。电站发电机功率63千瓦,而定输出功率40千瓦,直流发电机功率15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功率16千瓦,供电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300小时。电源车工作时,通过5跟75米电缆为自行高炮提供所需的27.5伏直流电源和电机扩大机电源,由工频电源插座向连检测车和连队其它装备提供所需的标准工频电源。

模拟训练系统

       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是集火控、雷达、火炮于一体,涉及光、机、电等多学科和新技术的复杂武器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武器系统,如果没有有效训练手段与之相匹配,将很难发挥其最大效能。为此,专门研制了用于四25自行高炮炮手训练的多功能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由模拟车长控制台、模拟炮手控制台、火炮模拟操作系统(脚踏和操纵杆)、主控计算机、显示器、电源和台架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仿真自行高炮雷达、火控、火力及车体信息处理机的各种系统功能,用于对车长和炮手进行室内训练,使车长和炮手在上炮实物操作前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模拟训练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目标及航路模拟和干扰模拟两大部分。目标模拟包括雷达目标、激光目标、电视目标、炮手可见光目标及主要背景模拟。目标主要是歼击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伞兵。目标航路模拟按预案想定,由计算机产生,主要包括小角度俯冲、低空侦察、凝固汽油弹、火箭弹、导弹或投弹攻击,环形水乎飞行,直升机攻击等。具体航路参数与四25自行高炮火力范围相似。干扰模拟主要是指雷达有源和锡箔条干扰模拟,以及在不同的能见度的光学目标模拟。各种干扰模拟能灵活地与目标模拟相配合,使模拟效果接近实战。训练系统操作界面与自行高炮火控系统实物完全仿真,监视器屏幕与雷达PPI显示器能模拟显示电视、红外跟踪系统和搜索雷达系统仿真视频图像,炮手光学瞄准镜目镜则通过内置CRT显示器模拟三合一光学跟踪镜图像。控制面板上所有开关和指示灯均按与原炮相似位置和动作设置,系统还配有模拟高炮射击过程音响的发生系统。

总体评价

        对于国产四25高炮武器系统,我们既不能否认其在火炮自动机技术上对ЗУ-23的参考吸收,也不能否认其炮塔结构布局和光学瞄准系统对“西达姆”的借鉴。但是,如果认为国产四25高炮武器系统是某种国外同类武器的仿制品,则是完全头脑简单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部分人从国产PG-85式双23高炮定型时间早于PG-87式双25高炮的事实推断我国是在仿制ЗУ-23高炮的基础上研制了国产25毫米高炮。然而事实情况却是,早在1976年我国就开始酝酿并发展25毫米高炮技术,这完全是建立在我们对前苏联23毫米自动炮性能优缺点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自身需要的中国小高炮口径序列。虽然ЗУ-23和国产25毫米高炮在自动机技术上一脉相承,但是追本溯源,国产25毫米高炮自动机跟前苏联AM-23航炮以及国产23-2航炮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除此之外,ЗУ-23和国产25毫米高炮的内、外弹道特性就几乎完全不同了(最典型的是ЗУ-23采用了10条变缠度的渐速-等齐复合膛线,而国产25高炮则为12条等齐膛线)。至于国内对ЗУ-23的直接仿制品PG-85式双23高炮,则是一种外贸武器,从1984年开始试制,到1986年就定型并投入力量生产。这非但不能证明国产25高炮仿制自ЗУ-23,反而恰恰证明了我国在自行研制25毫米高炮的基础上再行仿制ЗУ-23是多么的轻而易举!至于由ЗУ-23发展而来的ЗСУ-23-4自行高炮,我们通过进口科研样车加以分析,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对其各种性能参数和结构设计了如指掌,它早已因性能落后而不入我国科研人员的法眼,参考其设计的四25高炮原理样炮早在论证阶段就被直接淘汰。而90年代国产PLZ-95高炮定型服役时,已经是一种综合性能领先ЗСУ-23-4一代的现代化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了。


        其次,在国产四25自行高炮研制过程中,“西达姆”自行高炮则是另一种被我们详细研究的国外同行。从装备设计的科学角度考虑,对一种与自己同期研制的外国同类产品详细考量,并将其设计中科学合理之处拿来为我所用的做法,远比故作清高,一叶障目,对其视而不见高明得多。就“西达姆”和国产四25高炮的关系来说,我们成功借鉴了其火炮边置后置结构炮塔部局和光学瞄准系统结构原理,事情也仅限于此。虽然“西达姆”和国产四25高炮口径相同,但是两者火炮的共同点恐怕也只有口径本身和基本自动原理了,“西达姆”使用的 KBA-B02式25毫米自动炮采用了机械击发螺式炮闩,单向双路供弹机构,不论火炮还是弹药结构都跟国产四25使用的PG-87式25毫米自动炮有着明显区别,是完全不同的火炮产品。“西达姆”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比如可以方便选择弹种的双路供弹系统以及精度更高的捷连式惯性测量系统等。但是国产四25高炮在研制过程中却采取了很多较之更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但拥有配套更完整的单炮火控系统(“西达姆”刚定型时既没有热像仪,也没有单炮搜索雷达)、更先进的底盘,而且是一个集通信指挥、后勤保障和教学训练于一体的完整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就系统作战效能来说,定型更晚的国产四25高炮比“西达姆”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在引入单兵防空导弹构成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后,这种优势也更趋明显。


        那么对国产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真正的总体评价又当如何呢?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作为武器系统配套性好,有炮车、指挥车、弹药车、检测车、训练模拟器等配套装备,做到了战斗、指挥、保障、检修、训练一体化。使用了我国同期最先进的光、机、电、液技术,每门炮上有九台8086微处理器、模拟电路10多个,电子箱体有34个,九台计算机可进行自检、互捡、联捡,保证了性能的可靠性。二、机动性能好,独立作战能力强,便于伴随、跟进机械化、摩托化部队行军和作战。三、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从目标搜索、跟踪、发射做到了一体化,反应时间小于10秒。四、目标跟踪方式多样,可以雷达跟踪,三合一跟踪镜跟踪,电视跟踪,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五、火炮射速高,火力猛,四管每分钟发射炮弹2000~3200发,且配有单兵防空导弹进一步扩展拦截范围。


        总之,国产四25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的研制装备,填补了国内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系统产品的空白,让陆军机械化部队真正拥有了具备90年代初世界先进水平的自行小高炮,在短期内,它是我国其它低成本简易小口径自行高炮不可取代的重要防空武器系统。


         技术终究是有发展的,90年代中、后期,在PGZ-95自行高炮刚刚定型之后,我国就开始论证研制更先进的第二代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系统,并从轮式底盘4管30毫米加斯特自行高炮和履带底盘双管35毫米导气式自行高炮两种论证方案中(都采用火炮边置部局炮塔,雷达搜索、跟踪自动化火控系统)优选出后者展开详细设计。又经过近10年发展,具备新世纪初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下一代35毫米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系统已经进入定型前的最后完善设计阶段,国产四25自行高炮不就之后就会迎来性能更先进、更强大的接班人。

配图

1.jpg
1,四名炮手正在合力向PG-59式100毫米牵引高炮的自动装弹机上补充炮弹,这种颇具二战遗风的大口径高炮在我国仍存在相当规模的装备保有量,不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今的防空火炮领域早已是小口径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天下。

2.jpg
2,将人工操瞄的65式双37高炮搬上T-43坦克底盘,这就是第一个国产自行高炮设计方案,后来这个设计又被科研人员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加上封闭式炮塔并更换底盘后,成为国产双37自行高炮的初始原型。

3.jpg
3,80年代设计定型的PGZ-88式双37自行高炮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自行高炮。虽然具备了基本的简易火控瞄准系统,但是因为火炮性能落后且结构笨重庞大而没能大批量服役。国产自行小高炮的成熟此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jpg
4,用于外贸的W1988式双57自行高炮,这是个对国产自行高炮技术进步没什么贡献的简单外贸产品。注意图中的火炮采用的是国产WZ321通用自行火炮底盘,而非外贸时的69II中型坦克底盘。

5.jpg
5,PG-87式双25牵引高炮是我国经过10年论证发展而来的第二代小口高炮,第一种完整的国产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研制就从它开始走向成功。

6.jpg
6,国内引进的伽利略P735系列高炮光学瞄准系统,由三合一光瞄镜、火炮遥控操纵设备和炮塔液压驱动器组成。这是一种80年代西方典型的小口径高炮光学瞄准设备。在国内,它最早是作为76式双37舰炮备用瞄准设备从意大利伽利略公司引进的。国产四25高炮上的光学瞄准系统功能原理与其类似,它也成为促使我们关注并参考“西达姆”高炮的设计特点动因之一。

7.jpg
7,在一株灌木掩映下的前苏联ЗСУ-23-4自行高炮。我们出于积累设计经验的目的,在国产四25高炮开始研制之前,从埃及获得了ЗСУ-23-4火炮样品进行详细的拆解研究。最终结果就是,这个老古董的设计被我们完全鄙视,并弃置不用。

8.jpg
8,“西达姆”和国产四25之间有着一些微妙的结构联系,并成为国内外相当一部分人“浮想联翩”的根据。注意图中“西达姆”炮塔前方只有一组三合一光瞄镜,而没有国产四25上的热成像跟踪仪,炮塔后部的小型搜索雷达则是后期改进型号才追加上的。

9.jpg
9,PGZ-95早期样炮,这时的国产四25还是一种纯粹的火炮武器,便携式防空导弹尚未进行系统整合。

10.jpg
10,PGZ-95采用的PZD-31轻型履带式通用自行火炮底盘是80年代我们能为四25自行高炮项目拿出的最好底盘系统,其整体技术确实比“西达姆”采用的M113装甲车底盘更先进。

11.jpg
11,正在随演习部队开进中的PGZ-95自行高炮,炮塔前方是成阶梯布置、带有装甲保护的三合一光瞄镜和热成像跟踪仪,队列最后方一门火炮顶部的小型搜索雷达正处在开机工作状态以保持警戒。注意此时的火炮武器系统仍没有整合防空导弹。

12.jpg
12,正在靶场进行对空射击的PGZ-2000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炮塔上挂载的导弹仍然是测试用的HY-5而非其最终搭载目标HY-6。

13.JPG
13,2007年,建军80周年装备成就展上的PGZ-04A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里我们终于见到了挂载4枚HY-6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国产四25高炮最新改进型号。平心而论,国产四25这种裸露式火炮自动机结构的确没有“西达姆”等西方小高炮用金属外壳包覆后的火炮自动机好看,不过就性能来说却是无伤大雅。

14.jpg
14,相当长的时间内,国产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都是陆军红色天空守护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在不久之后,它的地位就将由新、更强悍的国产双3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所替代。


底盘部分

         PZD-31轻型履带式通用底盘由车体、动力、传动、行走、三防、电气等分系统组成,采用动力前置、战斗室后置结构部局。动力传动系统呈倒L形布置在车体右前方,驾驶员和炮长呈串列布置在车体左前方。备用弹箱、蓄电池和主油箱布置在两侧翼子板上空间内,备弹可从顶甲板舱门取出。驾驶员和炮长各有一扇向后开起的舱门和三具潜望镜,其中炮长舱门高度较大,形成一个突出的小型指挥塔。炮塔位于底盘中线偏后位置,炮长能通过身后炮塔吊篮下方与炮塔内的瞄准手交流,或者和驾驶员从吊篮左侧通道向后,经车体尾门进出火炮。


         主发动机是F12L413风冷柴油机,额定功率282千瓦,具有寿命长、低温性能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的特点,传动系统为定轴机械式。行走部分采用可调油气弹簧悬挂,但是负重轮系和原型底盘有所区别,更换为小直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并增加了三对托带轮,履带采用双销挂胶履带(每块履带板只有一个橡胶垫),改进后的底盘行驶能力可履带部分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四25自行高炮全长6710毫米,宽3200毫米,全高4800毫米(战斗状态,雷达展开)、3400毫米(行驶状态,雷达折叠)。战斗全重20吨,其中底盘16吨,炮塔4吨。公路最大行驶速度53千米/小时,爬坡度30度,侧倾度25度,车内油箱总容积700升,公路最大行驶距离500千米。


          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通常以连为作战单位,编人机械化步兵坦克团或坦克团。以跟进、伴随的形式掩护部队行军和进攻战斗,也可实施阵地掩护。四25自行高炮连编制有六门或八门自行高炮,一部指挥车,三到四辆弹药车,一部测车,一套模拟训练器等。

连指挥车

          连指挥车是国产四25自行高炮作为一个完整武器系统的核心支柱,它是高炮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连队情报、指挥中心,是连队指挥人员的战斗岗位和机动工具。其使命和任务为:在四25毫米自行高炮连为进攻、防御、集结和行军中的陆军机械化或摩托化分队提供对空掩护时,对连队实施统一的作战指挥,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四25自行高炮连整体对空作战效能,更好地完成对空掩护任务。在阵地防空作战时,接收自身目标指示雷达提供的目标数据,上级情报系统通报的目标数据及各炮传送来的位置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综合、敌我识别、坐标转换、威胁判断及火力分配等处理,通过近距离通信系统,实施对全连进行作战指挥。在行军中实施对空掩护时,主要担负情报传递和目标指示。连指挥车除对本连正常配置的炮车进行目标指示和作战指挥外,还可为临时增配的炮车指示目标和实施指挥,同时指挥炮车数量最多为8门。


          连指挥车是由目标指示雷达、数据处理及显示、通信、导航、供电和履带式底盘组成的综合体,车体顶部有雷达天线、通信天线、潜望观察镜、高平两用机枪等装备,车体内部分成动力传动舱、驾驶舱、电源舱及指挥舱四个部分。连指挥车采用和四25自行高炮相同底盘,后部战斗舱甲板大幅加高为一个大容积指挥舱。战斗全重增加到22.5吨,乘员为连长、指挥排长、雷达手、机枪手、驾驶员5人。


         连指挥车搭载的主要电子设备是S波段全固态、全相参低重复频率脉冲多卜勒目标指示雷达。雷达天线和旋转伺服机构固定在战斗舱顶部,采用低副瓣天线、脉冲频率捷变、宽限窄电路、脉冲压缩系统,利用恒虚警技术增强雷达抗主动干扰能力;应用高稳定相参频率源、先进的相干信号处理机及相关检信息处理机,有良好的发现目标和反强地物杂波能力。天线的结构形状为赋形波束双弯的反射面天线,天线能自动倒竖。该雷达低空性能好,抗积极干扰、反地杂波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可取性高,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强,功耗低,抗振动能力好,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有功能齐全的自检、故障诊断,故障指示及性能测试设备,操作维修方便。


        连指挥车的指挥通信电子设备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为核心,采用两组显示屏作为信息显示终端。它接收本车目标指示雷达的目标数据、上级指挥机关及友邻部队送来的空情信息。本车和各炮车的导航数据和状态数据,经数据处理、威胁判断和空情预测分析,实时拟定火力分配方案和火力分配方案优化决策,通过数传系统向每门炮车下达目标分配数据(每门炮三批目标)。系统还能对战况数据进行实时记录,方便战后进行战况重演与评估。系统设有模拟训练器及相应的处理功能,供训练使用。连指挥车拥有完善的通信指挥能力,包括无线、有线通信设备和车内通话三部分。无线通信由数据终端机,三部VRC-8000数字调频电台担负上行通话、下行通话、下行数传任务,以及接受上级团、旅雷达站通播的五五方格近防空情通报的空情接收机。上行通信电台单独使用一根天线,而两部下行电台则共用一根天线。有线通信系统包括数传终端机、16路程控电话总机和军用通信线缆 。其中程控电话总机除了用于连内各车辆之间通话外,还可联入军用电话网。指挥车可以进行接通全连的电话会议功能。通信线路采用数传和语音通话共用,每路线缆长度500米。此外,连指挥车海装有和四25炮车相同的805车内通话器和车辆导航定位系统。


        连指挥车供电系统由主机电站、辅机电站、转换箱以及电源变换装置等组成,采用交流发电体制。主机电站和辅机电站采用相同的交流发电机,提供7种电源。主机电站安装在电源舱内,发电机通过增速箱与底盘主发动机连接,由电磁离合器控制主机电站的通断。辅机电站为移动式电站,行进时安装在车左后方的隔舱内,阵地防空时移至地面使用,通过电缆向指挥车供电。转换箱对主机电站和辅机电站的供电进行自动切换,当辅机电站供电时,自动切断主机电站。

后勤保障车辆

        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配有完备的后勤保障车族,由弹药车、连检测车、连电源车组成,均采用东风EQ-245军用越野汽车底盘搭载。


        弹药车的主要任务是在定点弹药补给区域领取压好炮弹的弹链,运送到射击阵地直接为25毫米自行高炮补充所消耗的弹药。车上备有25毫米自动炮火力部分随机备件,能完成供弹系统维护、更换火炮身管、瞄准具调校等工作。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在车上直接完成压制弹链、装卸弹药和应急供弹任务。弹药车乘员三人,包括驾驶员和两名弹药手。车上携弹量2030发,能同时供两门自行高炮使用。弹药手在使用装弹滑槽等机械辅助手段帮助下,有自行高炮炮手配合,在20分钟内能完成向自行高炮炮塔弹箱内补弹工作,向底盘备用弹箱补弹时间则不超过10分钟。


        连检测车是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中的主要技术保障车辆,可担负自行高炮的性能测试、故障诊断、模拟训练和装备维修四大功能,直接为武器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服务。连检测车能产生雷达系统和火控系统借以调试的运动目标信号;能在模拟条件和对实际飞行目标实施服琼与射击条件下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进行快速评价。测试数据量高达24路,能输出各种特征点。此外可与靶场真值设备同步,实施定型一级的考核。故瘴诊断功能通过火控系统自捡联检和对性能测试结果的自动分析,以及采用人台专用检测仪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等多层次故陈诊断手段的覆盖,可使四25高炮武器系统90%以上的故障定位到可更换单机和部件(插件),置信度高于90%。模拟训练功能使用雷达系统测试仪可以对雷达手进行训练;使用目标模拟检测装置可以对炮手进行跟踪与射击训练,同时评价训练结果。检测车设有备件柜,并在主控计算机中没有备件库管理软件,可指导操作手进行各种战场维护。


        /380V工频交流电。电站发电机功率63千瓦,而定输出功率40千瓦,直流发电机功率15千瓦,三相交流发电机功率16千瓦,供电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300小时。电源车工作时,通过5跟75米电缆为自行高炮提供所需的27.5伏直流电源和电机扩大机电源,由工频电源插座向连检测车和连队其它装备提供所需的标准工频电源。

模拟训练系统

       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是集火控、雷达、火炮于一体,涉及光、机、电等多学科和新技术的复杂武器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武器系统,如果没有有效训练手段与之相匹配,将很难发挥其最大效能。为此,专门研制了用于四25自行高炮炮手训练的多功能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由模拟车长控制台、模拟炮手控制台、火炮模拟操作系统(脚踏和操纵杆)、主控计算机、显示器、电源和台架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仿真自行高炮雷达、火控、火力及车体信息处理机的各种系统功能,用于对车长和炮手进行室内训练,使车长和炮手在上炮实物操作前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模拟训练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目标及航路模拟和干扰模拟两大部分。目标模拟包括雷达目标、激光目标、电视目标、炮手可见光目标及主要背景模拟。目标主要是歼击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伞兵。目标航路模拟按预案想定,由计算机产生,主要包括小角度俯冲、低空侦察、凝固汽油弹、火箭弹、导弹或投弹攻击,环形水乎飞行,直升机攻击等。具体航路参数与四25自行高炮火力范围相似。干扰模拟主要是指雷达有源和锡箔条干扰模拟,以及在不同的能见度的光学目标模拟。各种干扰模拟能灵活地与目标模拟相配合,使模拟效果接近实战。训练系统操作界面与自行高炮火控系统实物完全仿真,监视器屏幕与雷达PPI显示器能模拟显示电视、红外跟踪系统和搜索雷达系统仿真视频图像,炮手光学瞄准镜目镜则通过内置CRT显示器模拟三合一光学跟踪镜图像。控制面板上所有开关和指示灯均按与原炮相似位置和动作设置,系统还配有模拟高炮射击过程音响的发生系统。

总体评价

        对于国产四25高炮武器系统,我们既不能否认其在火炮自动机技术上对ЗУ-23的参考吸收,也不能否认其炮塔结构布局和光学瞄准系统对“西达姆”的借鉴。但是,如果认为国产四25高炮武器系统是某种国外同类武器的仿制品,则是完全头脑简单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部分人从国产PG-85式双23高炮定型时间早于PG-87式双25高炮的事实推断我国是在仿制ЗУ-23高炮的基础上研制了国产25毫米高炮。然而事实情况却是,早在1976年我国就开始酝酿并发展25毫米高炮技术,这完全是建立在我们对前苏联23毫米自动炮性能优缺点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自身需要的中国小高炮口径序列。虽然ЗУ-23和国产25毫米高炮在自动机技术上一脉相承,但是追本溯源,国产25毫米高炮自动机跟前苏联AM-23航炮以及国产23-2航炮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除此之外,ЗУ-23和国产25毫米高炮的内、外弹道特性就几乎完全不同了(最典型的是ЗУ-23采用了10条变缠度的渐速-等齐复合膛线,而国产25高炮则为12条等齐膛线)。至于国内对ЗУ-23的直接仿制品PG-85式双23高炮,则是一种外贸武器,从1984年开始试制,到1986年就定型并投入力量生产。这非但不能证明国产25高炮仿制自ЗУ-23,反而恰恰证明了我国在自行研制25毫米高炮的基础上再行仿制ЗУ-23是多么的轻而易举!至于由ЗУ-23发展而来的ЗСУ-23-4自行高炮,我们通过进口科研样车加以分析,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对其各种性能参数和结构设计了如指掌,它早已因性能落后而不入我国科研人员的法眼,参考其设计的四25高炮原理样炮早在论证阶段就被直接淘汰。而90年代国产PLZ-95高炮定型服役时,已经是一种综合性能领先ЗСУ-23-4一代的现代化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了。


        其次,在国产四25自行高炮研制过程中,“西达姆”自行高炮则是另一种被我们详细研究的国外同行。从装备设计的科学角度考虑,对一种与自己同期研制的外国同类产品详细考量,并将其设计中科学合理之处拿来为我所用的做法,远比故作清高,一叶障目,对其视而不见高明得多。就“西达姆”和国产四25高炮的关系来说,我们成功借鉴了其火炮边置后置结构炮塔部局和光学瞄准系统结构原理,事情也仅限于此。虽然“西达姆”和国产四25高炮口径相同,但是两者火炮的共同点恐怕也只有口径本身和基本自动原理了,“西达姆”使用的 KBA-B02式25毫米自动炮采用了机械击发螺式炮闩,单向双路供弹机构,不论火炮还是弹药结构都跟国产四25使用的PG-87式25毫米自动炮有着明显区别,是完全不同的火炮产品。“西达姆”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比如可以方便选择弹种的双路供弹系统以及精度更高的捷连式惯性测量系统等。但是国产四25高炮在研制过程中却采取了很多较之更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但拥有配套更完整的单炮火控系统(“西达姆”刚定型时既没有热像仪,也没有单炮搜索雷达)、更先进的底盘,而且是一个集通信指挥、后勤保障和教学训练于一体的完整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就系统作战效能来说,定型更晚的国产四25高炮比“西达姆”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在引入单兵防空导弹构成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后,这种优势也更趋明显。


        那么对国产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真正的总体评价又当如何呢?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作为武器系统配套性好,有炮车、指挥车、弹药车、检测车、训练模拟器等配套装备,做到了战斗、指挥、保障、检修、训练一体化。使用了我国同期最先进的光、机、电、液技术,每门炮上有九台8086微处理器、模拟电路10多个,电子箱体有34个,九台计算机可进行自检、互捡、联捡,保证了性能的可靠性。二、机动性能好,独立作战能力强,便于伴随、跟进机械化、摩托化部队行军和作战。三、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从目标搜索、跟踪、发射做到了一体化,反应时间小于10秒。四、目标跟踪方式多样,可以雷达跟踪,三合一跟踪镜跟踪,电视跟踪,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五、火炮射速高,火力猛,四管每分钟发射炮弹2000~3200发,且配有单兵防空导弹进一步扩展拦截范围。


        总之,国产四25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的研制装备,填补了国内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系统产品的空白,让陆军机械化部队真正拥有了具备90年代初世界先进水平的自行小高炮,在短期内,它是我国其它低成本简易小口径自行高炮不可取代的重要防空武器系统。


         技术终究是有发展的,90年代中、后期,在PGZ-95自行高炮刚刚定型之后,我国就开始论证研制更先进的第二代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系统,并从轮式底盘4管30毫米加斯特自行高炮和履带底盘双管35毫米导气式自行高炮两种论证方案中(都采用火炮边置部局炮塔,雷达搜索、跟踪自动化火控系统)优选出后者展开详细设计。又经过近10年发展,具备新世纪初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下一代35毫米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系统已经进入定型前的最后完善设计阶段,国产四25自行高炮不就之后就会迎来性能更先进、更强大的接班人。

配图

1.jpg
1,四名炮手正在合力向PG-59式100毫米牵引高炮的自动装弹机上补充炮弹,这种颇具二战遗风的大口径高炮在我国仍存在相当规模的装备保有量,不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今的防空火炮领域早已是小口径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天下。

2.jpg
2,将人工操瞄的65式双37高炮搬上T-43坦克底盘,这就是第一个国产自行高炮设计方案,后来这个设计又被科研人员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加上封闭式炮塔并更换底盘后,成为国产双37自行高炮的初始原型。

3.jpg
3,80年代设计定型的PGZ-88式双37自行高炮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自行高炮。虽然具备了基本的简易火控瞄准系统,但是因为火炮性能落后且结构笨重庞大而没能大批量服役。国产自行小高炮的成熟此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jpg
4,用于外贸的W1988式双57自行高炮,这是个对国产自行高炮技术进步没什么贡献的简单外贸产品。注意图中的火炮采用的是国产WZ321通用自行火炮底盘,而非外贸时的69II中型坦克底盘。

5.jpg
5,PG-87式双25牵引高炮是我国经过10年论证发展而来的第二代小口高炮,第一种完整的国产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研制就从它开始走向成功。

6.jpg
6,国内引进的伽利略P735系列高炮光学瞄准系统,由三合一光瞄镜、火炮遥控操纵设备和炮塔液压驱动器组成。这是一种80年代西方典型的小口径高炮光学瞄准设备。在国内,它最早是作为76式双37舰炮备用瞄准设备从意大利伽利略公司引进的。国产四25高炮上的光学瞄准系统功能原理与其类似,它也成为促使我们关注并参考“西达姆”高炮的设计特点动因之一。

7.jpg
7,在一株灌木掩映下的前苏联ЗСУ-23-4自行高炮。我们出于积累设计经验的目的,在国产四25高炮开始研制之前,从埃及获得了ЗСУ-23-4火炮样品进行详细的拆解研究。最终结果就是,这个老古董的设计被我们完全鄙视,并弃置不用。

8.jpg
8,“西达姆”和国产四25之间有着一些微妙的结构联系,并成为国内外相当一部分人“浮想联翩”的根据。注意图中“西达姆”炮塔前方只有一组三合一光瞄镜,而没有国产四25上的热成像跟踪仪,炮塔后部的小型搜索雷达则是后期改进型号才追加上的。

9.jpg
9,PGZ-95早期样炮,这时的国产四25还是一种纯粹的火炮武器,便携式防空导弹尚未进行系统整合。

10.jpg
10,PGZ-95采用的PZD-31轻型履带式通用自行火炮底盘是80年代我们能为四25自行高炮项目拿出的最好底盘系统,其整体技术确实比“西达姆”采用的M113装甲车底盘更先进。

11.jpg
11,正在随演习部队开进中的PGZ-95自行高炮,炮塔前方是成阶梯布置、带有装甲保护的三合一光瞄镜和热成像跟踪仪,队列最后方一门火炮顶部的小型搜索雷达正处在开机工作状态以保持警戒。注意此时的火炮武器系统仍没有整合防空导弹。

12.jpg
12,正在靶场进行对空射击的PGZ-2000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炮塔上挂载的导弹仍然是测试用的HY-5而非其最终搭载目标HY-6。

13.JPG
13,2007年,建军80周年装备成就展上的PGZ-04A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里我们终于见到了挂载4枚HY-6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国产四25高炮最新改进型号。平心而论,国产四25这种裸露式火炮自动机结构的确没有“西达姆”等西方小高炮用金属外壳包覆后的火炮自动机好看,不过就性能来说却是无伤大雅。

14.jpg
14,相当长的时间内,国产四2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都是陆军红色天空守护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在不久之后,它的地位就将由新、更强悍的国产双35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所替代。
炮霸好文,值得一看~
双管35毫米导气式自行高炮,和那个牵引式双35高炮有什么关系
学习了解。。。
图 图呢```
我鳖还有新的25毫米口径机关炮的发展计划么?此口径是否已经从未来陆军口径序列中除名了?
刚查了一下,在瑞士厄利空公司GDF一002型双管35毫米高炮和瑞典博福斯公司L70-40毫米高炮之中,选择前者作为新型高炮的原型。
有几个问题啊,现在瑞士厄利空公司原装的双35发展到什么情况了?
那个L70-40,和台湾的那个L70有关系吗?性能和咱们的双35相比怎么样
看着名字还以为是坟
求图,虽然见过了,但是还是求
四25还在生产,前段时间CCAV还报道了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事情。
chucheng009 发表于 2010-11-4 17:15


    现在是既没有厄利孔也没有双35了:D只有莱茵金属的35千发;P
就炮本身而言,厄立空的35高已经达到极限,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了。现在是在炮弹上做文章,比如AHEAD弹药。

随着防区外精确导引武器的逐步普及,以厄立空35高为代表的重型高精度高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早就落伍的东西,没有大量装备是明智的
那个L70-40,和台湾的那个L70有关系吗?性能和咱们的双35相比怎么样
利用了新加坡的技术
学习鸟:D
。因此,当60年代我们将刚刚研制成功的65式双37高炮搬上T-34中型坦克底盘时,这种二战水平,从火炮到底盘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自行高炮样车很快就被放弃。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内,各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家都在忙于第一代牵引高炮的自动化改进,自行高炮的研制工作因为技术水平限制基本趋于搁置。直至70年代末期,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国产小口径自行高炮的研制需求才被重新提起。


貌似没有放弃,支援给越南人了,现在越南人的博物馆还有,网上有照片的。
期待双35啊
什么时候能把老59100mm高炮都替换了就好了
好文,看来35毫米高炮时代也即将来临
顶炮霸的好文章!{:hao:}
好图@
好资料,收藏了
G6-52L 发表于 2010-11-4 18:34
     还有直升飞机,还有近距离支援飞机,你的飞机不可能永远呆在自方一侧打击目标,你肯定要有跨越火线攻击的。
其实发展100毫米制导炮弹可以迅速提升老高炮的战斗力。现在炮的性能基本都极限了, 主要发展弹药
99年前我们团的4-25是单纯的炮车,还没达到蛋炮合一的境界。
先顶后看~~
不咋的
炮霸文章就是详实啊 那个59100的TG 还有在战时能当反坦克炮使的考虑吧
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
为啥我一直以为这东西是23的:L
另外那个牵引双25是不是会和现在的双35有重叠?
为啥俺们的履带类装甲车辆几乎都是6对负重轮?很少有7对的,而美帝的M1,德国的豹好像都是7对负重轮。
多谢炮霸的文章!!
多谢炮霸的文章!!
  内容扎实,排版漂亮,好文章!
super_hero 发表于 2010-11-5 20:41 看对车重的要求
不愧是炮霸,文章清晰
期待双35啊
我们怎么不把425炮塔整合上舰呢,这至少比双37效果好吧
双35配上快速可编程近炸炮弹那威力就很牛了,命中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