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590年的谜团: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40:41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史学苑 > 正文2010年11月01日 09:29 环球人物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01/2960661_0.shtml
今年是故宫建成590周年。它被视为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本文摘自《环球人物》杂志2010年第27期,作者:胡恒,原题:《谁设计了故宫》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材料就准备了11年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据说,当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时,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从此留下了一块心病,总是担心建文帝会从某个地方冒出来。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为建文帝报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险些要了朱棣的命。这之后,他经常做噩梦,加上又不习惯南京湿热的天气,便强烈怀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据地北京来。

4年后,以丘福为首的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朱棣非常开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场浩大的工程于是拉开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经由大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才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这句俗语。

皇帝叫他“蒯鲁班”

材料准备好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开始从南方调集大量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建宫城。

故宫是严格按照封建宗法礼制设计规划的,前面三个大殿为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的宫殿群则为内廷,住着后宫嫔妃,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和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也在故宫建筑中得到运用。依照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说,紫微垣(即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区域)是天帝居住之处,天人对应,所以皇帝的宫殿被称为紫禁城。

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史学苑 > 正文2010年11月01日 09:29 环球人物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01/2960661_0.shtml
今年是故宫建成590周年。它被视为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本文摘自《环球人物》杂志2010年第27期,作者:胡恒,原题:《谁设计了故宫》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材料就准备了11年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据说,当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时,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从此留下了一块心病,总是担心建文帝会从某个地方冒出来。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为建文帝报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险些要了朱棣的命。这之后,他经常做噩梦,加上又不习惯南京湿热的天气,便强烈怀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据地北京来。

4年后,以丘福为首的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朱棣非常开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场浩大的工程于是拉开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经由大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才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这句俗语。

皇帝叫他“蒯鲁班”

材料准备好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开始从南方调集大量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建宫城。

故宫是严格按照封建宗法礼制设计规划的,前面三个大殿为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的宫殿群则为内廷,住着后宫嫔妃,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和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也在故宫建筑中得到运用。依照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说,紫微垣(即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区域)是天帝居住之处,天人对应,所以皇帝的宫殿被称为紫禁城。

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姓蒯的话,就是蒯祥了。
故宫这样的浩大工程,应该是一群人设计的,数代人建造的。
定都北方真的能安天下吗?
上古残剑 发表于 2010-11-8 09:59


    如果大明都城还在南京的话,那至少还能划江而治,为工业革命的到来保留希望
紫禁城不是按照南京明故宫建造的么?
应该问南京明故宫是谁设计的----刘基?
回复 4# 彩色滑翔机


    你准备把江北留给谁?
回复 6# 河北老乡


    李闯和鞑子
回复 7# 彩色滑翔机


    再次南北朝.  那大一统啥时完成呢.
南京离北部边疆太远了,大量的部队在远离朝廷的地方久驻,迟早丧失控制的;
北部边疆一旦有事,等南京反应肯定太慢,因此在前线出现节度使之类的机构是迟早的事,特别是后来蒙古一年几次犯边的时候
史书上有女真人“居深山穷谷,其路险阻,车马不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地下湿,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居无家庐,负山水坎地,梁木其覆以上,如丘冢,然夏出随水草,冬入处”等记载。巢居和穴处在今天看来,是异常落后的,但在那时代,却能保障得以生存。因为巢居可以避免野兽的袭击,也防潮湿;穴处可以避严寒,穴灶可烤烧兽肉或烹煮食物。有的地穴还建有类似“穿地龙”式的取暖设备,这大概就是今日东北地区仍在流行的火炕及火墙的前身。
      到了辽代,女真人开始有房屋,但却是春夏居其中,秋冬仍然挖地洞居住。这说明当时房屋的取暖问题还没有解决。
      直到金代方才“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这种房屋构造,东北地区的大多数民族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因为它取材方便,经济实用,又有取暖设备。
chy22 发表于 2011-2-3 00:01


    节度使出多了,呵呵,要么是安史之乱要么是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