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确系篡夺皇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55:18
《雍正帝篡位说新证》一文指出雍正确系篡夺皇位

 刊发时间:2010-10- 文摘报   



  有关雍正(胤禛)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最大谜案之一。近日,上海学者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在《史林》上发表《雍正帝篡位说新证》一文。文章指出,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雍正确系篡夺皇位。
  两份满文《康熙遗诏》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曾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满文《康熙遗诏》进行考证,王钟翰证实,原件是残缺的。在这份满文的《康熙遗诏》原件中,并没有“皇四子……继位”的内容。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雍正行乐图之围炉观书
  前几年,台湾学界宣布又发现了一份康熙亲笔遗诏,诏书中明确记载着“传位于皇四子”的内容。台湾中科院史语所精通满文的清史专家李学智,对原件进行了考证。据李学智的判断,目前所见的所谓《康熙遗诏》,全部是康熙去世三日后,由胤禛伪造的。李学智指出,在伪造遗诏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着隆科多“票拟”(即起草)遗诏的事实。“八人同受面谕”应系雍正事后伪造持雍正是合法继位观点的学者认为,康熙去世前曾对八位大臣面谕,皇位由皇四子继承。那么这里的“八人同受面谕”是确有其事,还是雍正事后编造的?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9点左右死去的,而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1至3点间“急召”胤禛。而胤禛到达畅春园之前的上午7点左右,康熙已将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皇帝位”的决定。但这些都是雍正在当了皇帝7年之后,才突然举出的证据。
  金恒源认为,如果确实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当众宣布“四阿哥继位”一事,以胤禛的一贯为人和即位合法性斗争的惨烈程度,胤禛断无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7年以后再作宣布。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八人同受面谕”一说完全是雍正、张廷玉等人编造的伪证。
  胤禛、隆科多阴谋勾结的证据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就在十日胤禛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胤禛竟一日“三次派遣护卫、太监”等人进驻康熙所在的畅春园,此后每日不断派遣护卫进驻该园。在康熙已经正式宣布“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的情况下,胤禛仍可以每日派人进驻畅春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隆科多任九门提督,专门卫戍京师。这里面若无隆科多的支持,绝无成功的可能。
  胤禛、隆科多联手控制住畅春园,显然只是阴谋篡位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康熙去世后,用最快速度造成胤禛继位的既成事实,完成篡位。
  金恒源指出,所谓《康熙遗诏》,完全是雍正命隆科多“撰书”(起草)的作品。据李学智介绍,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保存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满文《上谕档册》共75件。其中有一件内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著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
  可见,康熙去世时,胤禛、隆科多并没有能拿出遗诏来,是隆科多抢先“口述”康熙留下由皇四子“继承大统,即皇帝位”的“遗言”。而且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独自起草了《遗诏》,十六日宫内宣读的虽然是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但底本却出自隆科多之手。
  疑云重重的康熙大殓
  金恒源指出,胤禛、隆科多匆匆举行康熙大殓的做法,也充满了阴谋气味。康熙去世于十一月十三日晚7至9时,第二天(十四日)已登帝位的胤禛就下令举行大殓。而当时京城气候已经寒冷,尸体装殓存放不存在问题。
  太平盛世的皇帝大行之礼非同小可,新主必要与皇子、重臣会同礼部仔细研究方案,选定吉日隆重举行,胤禛为何如此急不可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机把皇子、大臣马上召进宫来。一旦进宫,在隆科多严密监控下,只能俯首就范。
  (《北京科技报》1.26张星海文)






http://history.gmw.cn/2010-10/30/content_1345111.htm《雍正帝篡位说新证》一文指出雍正确系篡夺皇位

 刊发时间:2010-10- 文摘报   



  有关雍正(胤禛)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最大谜案之一。近日,上海学者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在《史林》上发表《雍正帝篡位说新证》一文。文章指出,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雍正确系篡夺皇位。
  两份满文《康熙遗诏》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曾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满文《康熙遗诏》进行考证,王钟翰证实,原件是残缺的。在这份满文的《康熙遗诏》原件中,并没有“皇四子……继位”的内容。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雍正行乐图之围炉观书
  前几年,台湾学界宣布又发现了一份康熙亲笔遗诏,诏书中明确记载着“传位于皇四子”的内容。台湾中科院史语所精通满文的清史专家李学智,对原件进行了考证。据李学智的判断,目前所见的所谓《康熙遗诏》,全部是康熙去世三日后,由胤禛伪造的。李学智指出,在伪造遗诏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着隆科多“票拟”(即起草)遗诏的事实。“八人同受面谕”应系雍正事后伪造持雍正是合法继位观点的学者认为,康熙去世前曾对八位大臣面谕,皇位由皇四子继承。那么这里的“八人同受面谕”是确有其事,还是雍正事后编造的?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9点左右死去的,而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1至3点间“急召”胤禛。而胤禛到达畅春园之前的上午7点左右,康熙已将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皇帝位”的决定。但这些都是雍正在当了皇帝7年之后,才突然举出的证据。
  金恒源认为,如果确实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当众宣布“四阿哥继位”一事,以胤禛的一贯为人和即位合法性斗争的惨烈程度,胤禛断无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7年以后再作宣布。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八人同受面谕”一说完全是雍正、张廷玉等人编造的伪证。
  胤禛、隆科多阴谋勾结的证据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就在十日胤禛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胤禛竟一日“三次派遣护卫、太监”等人进驻康熙所在的畅春园,此后每日不断派遣护卫进驻该园。在康熙已经正式宣布“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的情况下,胤禛仍可以每日派人进驻畅春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隆科多任九门提督,专门卫戍京师。这里面若无隆科多的支持,绝无成功的可能。
  胤禛、隆科多联手控制住畅春园,显然只是阴谋篡位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康熙去世后,用最快速度造成胤禛继位的既成事实,完成篡位。
  金恒源指出,所谓《康熙遗诏》,完全是雍正命隆科多“撰书”(起草)的作品。据李学智介绍,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保存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满文《上谕档册》共75件。其中有一件内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著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
  可见,康熙去世时,胤禛、隆科多并没有能拿出遗诏来,是隆科多抢先“口述”康熙留下由皇四子“继承大统,即皇帝位”的“遗言”。而且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独自起草了《遗诏》,十六日宫内宣读的虽然是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但底本却出自隆科多之手。
  疑云重重的康熙大殓
  金恒源指出,胤禛、隆科多匆匆举行康熙大殓的做法,也充满了阴谋气味。康熙去世于十一月十三日晚7至9时,第二天(十四日)已登帝位的胤禛就下令举行大殓。而当时京城气候已经寒冷,尸体装殓存放不存在问题。
  太平盛世的皇帝大行之礼非同小可,新主必要与皇子、重臣会同礼部仔细研究方案,选定吉日隆重举行,胤禛为何如此急不可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机把皇子、大臣马上召进宫来。一旦进宫,在隆科多严密监控下,只能俯首就范。
  (《北京科技报》1.26张星海文)






http://history.gmw.cn/2010-10/30/content_1345111.htm
回复 1# 大刀斩RB

一家之言吧。:D
"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不明白的是当时"于"字应该是繁体的"於"吧
当时要满汉双字写的,满文怎么改法
篡谁的位,专家没说啊?康熙去世后雍正把所有皇子都叫进宫变相软禁,在康熙末年皇子争位的大环境下看也未必不正常,有诏书也得看住人。
说了半天 没说他认为应该传给谁 等于没说 全屁话 等多添加一些欲盖弥彰的意思

就当时的几个封王的儿子来看 真没有比老四更合适的
康熙给十四的封号是 大将军王,很牛的封号,但是再牛也是个王。
康熙翘辫子前夕还让老14领兵远征。。
雍正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很有可能采取了大量的见不得人的手段,但是说弑父几乎不可能
大义觉迷录与其说是欲盖弥彰 我看更像是气急败坏,被诬蔑后的气急败坏。
一家之言
lwylsz 发表于 2010-10-31 22:31


    楼主外号圣手书生,他改得了。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0-10-31 23:24


    就是,后面又没立太子,也就是说谁都可以继承,凭什么雍正坐了大椅子就让人骂了百余年。
既然封老十四是大将军王,那么就说明康熙早认定这个儿子只能是当大将军,不是当皇帝的料子。看看给老四封的是什么?是雍亲王。雍的意思:
1. 和谐;和睦 [harmonious]
雍睦亲族。
2. 又如:雍熙于变(和谐兴盛,国家稳定);雍恬(和洽安乐);雍雍(声音和谐;鸟和鸣声);雍齿封侯(不计宿怨的典故)
3. 雍容。形容态度温文大方;舒缓;从容不迫 [elegant]。如:雍容揖逊(文雅谦虚的样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雍容雅步(神态从容,举止斯文);雍容闲雅(雍容尔雅。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大将军王和雍亲王在康熙的心里或潜意识里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现在普遍同意,十四改于四是杜撰,但都说康熙遗诏是雍正伪造。
逆光 发表于 2010-11-21 11:10


    于这个字在清朝应该是繁体吧。就是没有满文的版本也改不了啊!
sqkkni 发表于 2010-11-2 16:11


这个大将军王 根本不是什么王吧 一个别样的绰号而已

14根本还是个贝勒\贝子一类的爵

这个大将军王 根本不是什么王吧 一个别样的绰号而已

14根本还是个贝勒\贝子一类的爵
zhepro 发表于 2010-11-21 13:28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贝子。从五十年起,凡幸塞外皆随从。五十七年十月,拜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十二月,于太和殿颁授大将军印,遵亲王例用黄旗,一般口头称呼是大将军王。后来雍正朝才晋郡王,降为贝子,继而又禁锢于寿皇殿。乾隆即位,始获宽释。乾隆二年(1737),封辅国公。十二年,封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死后,谥“勤”。 看康熙时期书面称号只是贝子,遵亲王例用黄旗,和雍亲王没得比。
这个大将军王 根本不是什么王吧 一个别样的绰号而已

14根本还是个贝勒\贝子一类的爵
zhepro 发表于 2010-11-21 13:28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贝子。从五十年起,凡幸塞外皆随从。五十七年十月,拜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十二月,于太和殿颁授大将军印,遵亲王例用黄旗,一般口头称呼是大将军王。后来雍正朝才晋郡王,降为贝子,继而又禁锢于寿皇殿。乾隆即位,始获宽释。乾隆二年(1737),封辅国公。十二年,封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死后,谥“勤”。 看康熙时期书面称号只是贝子,遵亲王例用黄旗,和雍亲王没得比。
coolkeair 发表于 2010-11-21 15:40

这家伙要是配合点 同母哥哥给个亲王是跑不脱的
清朝的传位诏应是以满文为主,康熙聪明一世,不会挑一个庸人的。
既然考证了没有传位于皇四子,那么到底是传给那个皇子?
把残缺的遗诏翻译出来让我们看看很难吗?
dzhiqiong 发表于 2010-11-21 20:31


    楼主就是不翻译,你能咋地。
lwylsz 发表于 2010-10-31 22:31

还有蒙文,藏文,不知道怎么篡改?!
十四若和雍正一条心,就没年羹尧什么事了。
逆光 发表于 2010-11-21 11:10

一些皇帝,由于急病或意外突然去世,来不及写遗诏。但是遗诏是新皇登基大典必不可少的,所以他们的遗诏都不是自己写的,而是由继任皇帝和亲近的大臣起草。
这是中国皇帝继承常见的例子,谈不上是特别之事。“伪造”更无从说起。
比如著名的“嘉靖遗诏“也是由徐阶和张居正写的。也没人说是他们伪造遗诏吧。
康雍乾这三位就他还是正正经经做事的。
整个清朝,我只对皇太极与雍正比较有兴趣。
回复 10# 机务高手


    既然没有新立储君,那就是无位可篡啊,最多是夺的吧
十王夺嫡,本来也就是一成九衰的事。
其实清(后金)从努尔哈赤起就没有死前立遗嘱让人继位的传统。
努尔哈赤曾立过两个皇储,但都废掉,死后皇太极等人逼死大妃,进行四王共治。
皇太极死后也未传位,多尔衮和豪格争位,最后由福临登基。
福临死后(出家?)是孝庄拟旨传给康熙的。
康熙的太子两立两废,最后不再立太子。
最后雍正看这样太乱,就搞了个密储制度。
asdf212 发表于 2010-12-1 19:33

建州贵族传统的继承方式是什么呢?
zhepro 发表于 2010-12-1 22:10

我记得在哪里看的建州女真实行的是8王议政,没有类似中原皇帝这样的职位,所以不存在传统的继承方式。

至于所谓的八王议政,那都是选(打)出来的……
古猛龙 发表于 2010-12-1 23:05

过去部落那点家当 整出八个王不容易啊
一个鞑子酋长的位置,篡不篡有必要那么认真吗?
再看看再说!!
浆糊瓶 发表于 2010-11-28 14:59


    多说了一个,乾。
没有直接证据,无法证伪。
说法不一
奥尔洛夫 发表于 2010-11-29 23:23


    同感,像康熙乾隆之流只是名过其实而已,满清能入主中原是靠皇太极打下的基础,没有像蒙元那样百年而亡是靠雍正的新政.
jl-2 发表于 2010-12-15 15:35

康熙也不是吃干饭的 碰到的对手也都是硬茬
感觉应该是康熙暴亡,根本没来得及交代后事,如果确实如此,也就无所谓篡夺,只能说是群雄逐鹿,最后鹿死雍正之手罢了!
zhepro 发表于 2010-12-15 16:19


    三藩之类的都硬茬都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
机务高手 发表于 2010-11-21 09:45

雍正被骂是因为他在位时整治了贪官污吏,得罪了拥有话语权的官场中人。于是乎造谣诬蔑各种手法也就不奇怪了,看看我们的毛主席,不也被那些牛鬼蛇神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