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史可能要改写?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整理研究取得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22:16:50


http://www.ahbg.gov.cn:8080/edoas2/website4/level3_jybjb.jsp?id=1279705253093274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的整理研究,是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的中心内容。项目实施以来,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
    清华简于2008年7月由校友捐赠入藏,经过保护清理,简的总数为2388枚(包括残断),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碳14年代测定数据为公元前305±30年)。
    清华简的发现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来清华大学考察清华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教育部将该项目纳入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给予了4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承担简的保护整理工作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组织了多学科的老中青学者队伍,开展了简的保护、拍照、缀合、编排和读释、研究等工作。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重现久已失传的古代典籍
    根据当前对清华简的缀联编排,这批简所包含的古代书籍至少有64篇。传统经籍中的《尚书》和类似《尚书》体裁的书在简中有20篇以上。清华简已经整理出的《尚书》,见于伏生传本的有《金縢》,简文与传世本比较,有不少重要异文。如传世本说“周公居东二年”,与其他文献载周公东征三年不同,简文正作“周公居东三年”,就将疑惑消除了。清华简中有《尹诰》。《尹诰》又名《咸有一德》,《礼记》的《缁衣》篇曾引用过,但早已失传,今《尚书》中的是伪本。清华简《尹诰》完整,另外还有《尹至》,内容互相联系,详细叙述了商汤在伊尹协助下取代夏朝的史事。清华简已经整理出来的还有《皇门》、《祭公》两篇。《皇门》是周初周公对群臣的训诫,《祭公》是周穆王时大臣祭公谋父临终的嘱托,均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程寤》一篇,汉代也曾收进《逸周书》,但唐宋以后失传,只剩很小一部分佚文。清华简《程寤》保存完整,详细记述周文王“受命”(称王代商)的传说,弥补了千年来的遗憾。《保训》一篇则是焚书以来从未有人知道的。简文讲述周文王的最后遗言,其中还提到尧舜和上甲微(汤的先祖)的事迹。篇中强调“中”这一哲理性的观念尤其值得注意。
    清华简还包含有与《诗》、《礼》、《乐》有关的篇文。如已整理好的《耆夜》一篇,不仅与商周史事相关,还与《诗》有密切关系。伏生所传《尚书》有《西伯戡黎》,传统看法认为是周文王事,《耆夜》简文则明记在周武王八年,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武王和周公即席赋诗,此诗篇前所未见。其间周公所作《蟋蟀》,可能是现存《诗经》中《蟋蟀》一篇的前身。清华简还有《周公之颂诗》、《周公之琴舞》。这些可能与周公“制礼作乐”相关,至于是否同失传的《乐经》有关,需在今后探究。    二、揭示前所未知的历史真相
    在清华简中存在不少篇珍贵的历史类佚书,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空白,纠正历代史家的错误。目前已经编连出来的,有一种编年体的史书,暂题为《系年》。《系年》全篇完整,共有简137支,内容非常丰富,体例近似过去在西晋初年发现的《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体例与《纪年》近似,而且彼此有若干共同内容,无疑是重大发现。《系年》的记事始于周初,叙说列国根源,对春秋直到战国早期的史事记述尤详,许多内容能与《春秋》经传以及各种有关文献参照印证。更重要的是《系年》有不少记载是传世文献没有的,或与传世文献大不相同,有些涉及古史上的关键问题,甚至改写有关古史。例如周武王克商后设三监,周公东征,共和行政,幽王覆灭,秦国的兴起,晋文侯定天子等大事,《系年》的叙述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系年》篇中关于战国早期历史的记述,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战国早期史料稀少,事迹不明,《左传》只讲到三家分晋,随后一段史事不清楚,《竹书纪年》又缺失了。清华简《系年》对这一段不少是前所未知的,例如越国对齐、鲁的战争等。    清华简业已整理好的还有一篇《楚居》。《楚居》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篇中详细记述了楚君的世系。这一世系,从传说中楚的始祖季连开始,一直讲到战国中期的楚悼王(公元前401-前381年),对研究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是极重要的依据。
    三、找到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
   在已整理的清华简中,有一种堪称中国数学史方面的惊人发现。这是一篇具有计算功能的简书,现暂题为《数表》。《数表》的形制与其他各简明显不同,全篇由21支简组成,简比较宽(约1.2厘米),原以三道编绳编联,展开成长方形的平面。简面上有硃红色的横贯栏线,使全篇成为整齐的格状,每格中都填有数字,是有规律分布的“数表”。与过去发现的任何简册不同,这些支简上端第一个数字下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同时全篇左端也有一支简自上至下每格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各穿孔内均残存有线状丝带的遗迹。这些丝带复原之后,证明能在《数表》上起运算中指示的作用。《数表》为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其核心内容为九九乘法表的扩大,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乘、除以至乘方、开方等功能。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现已发现的我国古代数学文献的最早实物例证,而且是实用的“算具”,可能会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    四、探索久悬未决的《周易》疑谜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核心的地位,列为群经之首。近年在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中发现由数字组成的易卦,许多学者认为与《周易》起源有关,但仍有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清华简已整理出一篇,暂题为《筮法》,很可能为此提供解决的钥匙。《筮法》共有简63支,全篇完好无缺,证明是楚国专论《周易》占筮的书。简中附有图解,详细记载各种“数字卦”的涵义和吉凶,对于有关研究极有价值。



------------------------------
如果研究出来更多上古史就好了,华夏文明最灿烂的一个时期,另外楚文化也非常丰富,楚的确是华夏呀,呼呼 楚人后代挺高兴的

http://www.ahbg.gov.cn:8080/edoas2/website4/level3_jybjb.jsp?id=1279705253093274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的整理研究,是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的中心内容。项目实施以来,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
    清华简于2008年7月由校友捐赠入藏,经过保护清理,简的总数为2388枚(包括残断),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碳14年代测定数据为公元前305±30年)。
    清华简的发现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来清华大学考察清华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教育部将该项目纳入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给予了4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承担简的保护整理工作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组织了多学科的老中青学者队伍,开展了简的保护、拍照、缀合、编排和读释、研究等工作。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重现久已失传的古代典籍
    根据当前对清华简的缀联编排,这批简所包含的古代书籍至少有64篇。传统经籍中的《尚书》和类似《尚书》体裁的书在简中有20篇以上。清华简已经整理出的《尚书》,见于伏生传本的有《金縢》,简文与传世本比较,有不少重要异文。如传世本说“周公居东二年”,与其他文献载周公东征三年不同,简文正作“周公居东三年”,就将疑惑消除了。清华简中有《尹诰》。《尹诰》又名《咸有一德》,《礼记》的《缁衣》篇曾引用过,但早已失传,今《尚书》中的是伪本。清华简《尹诰》完整,另外还有《尹至》,内容互相联系,详细叙述了商汤在伊尹协助下取代夏朝的史事。清华简已经整理出来的还有《皇门》、《祭公》两篇。《皇门》是周初周公对群臣的训诫,《祭公》是周穆王时大臣祭公谋父临终的嘱托,均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程寤》一篇,汉代也曾收进《逸周书》,但唐宋以后失传,只剩很小一部分佚文。清华简《程寤》保存完整,详细记述周文王“受命”(称王代商)的传说,弥补了千年来的遗憾。《保训》一篇则是焚书以来从未有人知道的。简文讲述周文王的最后遗言,其中还提到尧舜和上甲微(汤的先祖)的事迹。篇中强调“中”这一哲理性的观念尤其值得注意。
    清华简还包含有与《诗》、《礼》、《乐》有关的篇文。如已整理好的《耆夜》一篇,不仅与商周史事相关,还与《诗》有密切关系。伏生所传《尚书》有《西伯戡黎》,传统看法认为是周文王事,《耆夜》简文则明记在周武王八年,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武王和周公即席赋诗,此诗篇前所未见。其间周公所作《蟋蟀》,可能是现存《诗经》中《蟋蟀》一篇的前身。清华简还有《周公之颂诗》、《周公之琴舞》。这些可能与周公“制礼作乐”相关,至于是否同失传的《乐经》有关,需在今后探究。    二、揭示前所未知的历史真相
    在清华简中存在不少篇珍贵的历史类佚书,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空白,纠正历代史家的错误。目前已经编连出来的,有一种编年体的史书,暂题为《系年》。《系年》全篇完整,共有简137支,内容非常丰富,体例近似过去在西晋初年发现的《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体例与《纪年》近似,而且彼此有若干共同内容,无疑是重大发现。《系年》的记事始于周初,叙说列国根源,对春秋直到战国早期的史事记述尤详,许多内容能与《春秋》经传以及各种有关文献参照印证。更重要的是《系年》有不少记载是传世文献没有的,或与传世文献大不相同,有些涉及古史上的关键问题,甚至改写有关古史。例如周武王克商后设三监,周公东征,共和行政,幽王覆灭,秦国的兴起,晋文侯定天子等大事,《系年》的叙述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系年》篇中关于战国早期历史的记述,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战国早期史料稀少,事迹不明,《左传》只讲到三家分晋,随后一段史事不清楚,《竹书纪年》又缺失了。清华简《系年》对这一段不少是前所未知的,例如越国对齐、鲁的战争等。    清华简业已整理好的还有一篇《楚居》。《楚居》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篇中详细记述了楚君的世系。这一世系,从传说中楚的始祖季连开始,一直讲到战国中期的楚悼王(公元前401-前381年),对研究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是极重要的依据。
    三、找到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
   在已整理的清华简中,有一种堪称中国数学史方面的惊人发现。这是一篇具有计算功能的简书,现暂题为《数表》。《数表》的形制与其他各简明显不同,全篇由21支简组成,简比较宽(约1.2厘米),原以三道编绳编联,展开成长方形的平面。简面上有硃红色的横贯栏线,使全篇成为整齐的格状,每格中都填有数字,是有规律分布的“数表”。与过去发现的任何简册不同,这些支简上端第一个数字下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同时全篇左端也有一支简自上至下每格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各穿孔内均残存有线状丝带的遗迹。这些丝带复原之后,证明能在《数表》上起运算中指示的作用。《数表》为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其核心内容为九九乘法表的扩大,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乘、除以至乘方、开方等功能。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现已发现的我国古代数学文献的最早实物例证,而且是实用的“算具”,可能会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    四、探索久悬未决的《周易》疑谜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核心的地位,列为群经之首。近年在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中发现由数字组成的易卦,许多学者认为与《周易》起源有关,但仍有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清华简已整理出一篇,暂题为《筮法》,很可能为此提供解决的钥匙。《筮法》共有简63支,全篇完好无缺,证明是楚国专论《周易》占筮的书。简中附有图解,详细记载各种“数字卦”的涵义和吉凶,对于有关研究极有价值。



------------------------------
如果研究出来更多上古史就好了,华夏文明最灿烂的一个时期,另外楚文化也非常丰富,楚的确是华夏呀,呼呼 楚人后代挺高兴的
上班族恢复了??
好好好,听到这个消息真是令人高兴啊

祖国的历史又完整了一些{:hao:}
计算尺?
只有中国历史的记录一直是延续不断的
上班族恢复了??


是啊 你咋从我这贴知道了。。。。
都是韩国的·~思密达
只看题目还以为像《鬼吹灯》上的天书密文被解读了呢...
韩国立刻宣布发现檀君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墓.
我也很高兴!华夏板载!
始皇帝当初烧列国国史太狠,搞得现在的上古史有许多迷雾
不会是对数运算尺?
老祖宗太伟大了!
无法证明夏朝代存在,号称5000年历史还是没有根据。目前只有3000年的可读历史。
问题是这批竹简是从非正常渠道的来的,呵呵
nihua 发表于 2010-10-11 20:40

清朝修四库全书时候有很多书也被销毁了
14L  那是外国人的看法,说我们只有4000年。
有史有记,源远流长
不给力,若能证明老祖宗们都是党员该多好
板盾蛮 发表于 2010-10-11 21:41


    已经有二里头等文化说是夏那个时候的证据了。可惜只是文化不是文明。
白菜萝卜 发表于 2010-10-11 23:48


    4000年都够给面子了。
真是件好事!
其他号称文明古国的 国家有史可考吗?
其实谈不上改写,只能说是丰富和完善。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主要的结论就是《史记》等关于上古史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
厉害呀!
埃及象形文字,会不会是起源于甲骨文?
超级霉菌 发表于 2010-10-12 01:00

其他国家有多少年的没有断代的历史
kbfmmk 发表于 2010-10-12 07:32

埃及象形文字比甲骨文要古老,古埃及文明公元前2000年就很发达了,中国那时候统一国家刚刚形成。
MARK!很有意义的事
回复 23# 38812165
其他国家的历史,包括西方的文明史,很多都是后人编撰的,按中国考古要求基本上都不是信史,天涯上有讨论。
还是那句话,算到5000年文明,四大文明我们依然是老幺,只认2800年,老四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nihua 发表于 2010-10-11 20:40
有一种看法,认为秦始皇烧的是民间藏书,官家的保存完好!不知究竟如何!
只有中华文明是真历史,其他的无考古证据支持..
三界外 发表于 2010-10-12 08:36
说是秦皇宫里有存档,烧的是民间的,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干净了。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0-10-12 09:02
刘邦入咸阳的时候,萧何已经抢着把秦朝档案先收藏了。该当丞相的人素质就是不一样。
《史记》里面很多世家就是直接抄各国国史的,比如《楚史记》里面“x国来吊”“秦师伐我”等等就是。这些国史都是秦灭六国时候缴获送到咸阳的,然后萧何又收藏了这些,留在汉的档案馆里面。司马迁写《史记》就参考这些写的。
项羽那把火,并没有烧书。
不知道宇宙第一大国会不会说这是它们的。。。
rottenweed 发表于 2010-10-12 09:23
我记得是说刘邦进咸阳后马上把秦皇宫保护起来,史书和典籍也保护了。项羽来了以后他就撤出咸阳,没说把书也带走,项羽一把火烧掉秦宫殿,书可能也烧了,司马迁后来看到的史书可能是汉后来收集来的。
大善!今辈不如矣!
anthonywang 发表于 2010-10-12 08:24

你真能YY,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安纳托利亚、古印度河流域、还有克里特岛,这些地方的文明不仅有文字,而且是实实在在在的考古发现的。

“按中国考古要求基本上都不是信史,”那是你自己胡说,还没听说那地方考古发现了,因为以往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就不信了。按你这种说法就根本不会有亚述学、埃及学诞生。
roadrunner 发表于 2010-10-12 08:25

我看史记上关于夏的记载是靠谱的,因为它上面关于商周的记载都是靠谱的。

你要正在这个问题上认真,那就错了,所谓三大、四大还是二十多大,都是大概的说法。要真按现代国家的主权疆域排 那就是古埃及、古伊拉克、古巴基斯坦(哈拉巴、摩亨佐达罗都在小巴境内)、古希腊(克里特的人种根本就是亚洲人,这个其实根本不能算希腊文明)、古中国、古印度(从雅利安入侵开始),印度还排在中国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