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前,这个国家过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13:02
阿富汗现代历史:  

1978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国王流亡国外,阿富汗共和国宣告成立。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族党再次发动军事政变,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次年,苏联出兵阿富汗,直到1989年才全部撤离。苏联撤离阿富汗之后,阿富汗境内各派爆发内战。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后,阿富汗游击队接管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拉巴尼任总统。1996年9月,阿富汗伊斯兰武装“塔利班”攻占首都喀布尔,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领土总统拉巴尼流亡国外,其他各派游击队在马扎里沙里夫建立其政治中心,建立反塔利班联盟。1997年10月27日,塔利班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名联合反塔利班联盟对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推翻了塔利班政权。阿富汗建立了以卡尔扎伊为首的政府,进行艰难的战后重建工作。

当然现在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贫困最痛苦的地方之一
但是在苏联入侵之前呢?他们的日子应该不至于现在这么惨吧
他们当时在世界上地位如何?他们的经济能力如何?有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建设成果?


请熟知这段历史的朋友进来聊一下啊阿富汗现代历史:  

1978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国王流亡国外,阿富汗共和国宣告成立。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族党再次发动军事政变,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次年,苏联出兵阿富汗,直到1989年才全部撤离。苏联撤离阿富汗之后,阿富汗境内各派爆发内战。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后,阿富汗游击队接管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拉巴尼任总统。1996年9月,阿富汗伊斯兰武装“塔利班”攻占首都喀布尔,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领土总统拉巴尼流亡国外,其他各派游击队在马扎里沙里夫建立其政治中心,建立反塔利班联盟。1997年10月27日,塔利班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名联合反塔利班联盟对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推翻了塔利班政权。阿富汗建立了以卡尔扎伊为首的政府,进行艰难的战后重建工作。

当然现在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贫困最痛苦的地方之一
但是在苏联入侵之前呢?他们的日子应该不至于现在这么惨吧
他们当时在世界上地位如何?他们的经济能力如何?有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建设成果?


请熟知这段历史的朋友进来聊一下啊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0-8 23:00


    马甲火气还没下呀。。。
我哪有火气
我是胆战心惊的说

阿富汗现代历史:  

1978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国王流亡国外,阿富汗共和国宣告 ...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0-8 22:58



    谁说的阿富汗是最痛苦的国家之一,你是五毛啊,去读老焦的巡航导弹诗洗洗脑先
阿富汗现代历史:  

1978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国王流亡国外,阿富汗共和国宣告 ...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0-8 22:58



    谁说的阿富汗是最痛苦的国家之一,你是五毛啊,去读老焦的巡航导弹诗洗洗脑先
楼上的,不开玩笑

苏联入侵前的阿富汗到底啥样子啊
阿富含这种帝国泥潭,什么时候过的好过啊···{:ya:}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0-8 23:15


    那地理位置,那地理条件,那民族,那信仰,那个政治条件,能好得了吗
娱乐大众 发表于 2010-10-8 23:18


    不过极端宗教思潮也是从80年代后才兴起的
确切说我认为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
在美国的激化下产生的
之前貌似还算较为正常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0-8 23:20

80年代之前就很兴盛,
伊斯兰世界在80年代前的两大主流意识形态
1宗教(有的极端,有的好点)

2世俗的,阿拉伯复兴党的干活,不少国家都有复兴党,他们开始时也比较有理想,也比较制抵宗教对社会的控制,但在各自国家掌权后,马上就腐化堕落了···
苏联入侵前不用担心飞机会在头上扔炸弹
马甲1号 发表于 2010-10-8 23:20


    不可能正常。阿富汗的传统粮食生产区在现在的巴基斯坦的北部,这都是英国人干的好事。对于一个粮食无法自给,其它地区又是那种石漠化状态的国家,你以为能好到哪去。


今年妇女节,环球上(或者是 参考上)的一篇文章,涉及阿富汗,

内容是,在一个难民营里,当记者采访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年妇女时,惊异的发现他居然知道妇女节的来历,

原因是苏联占领期间,在乡村大力推行男女平等,宣传的结果,在这个难民的口中,苏联占领期间,大部分地区还是很平静,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伊斯兰政权夺权后,基本土地重新被收回,国家陷入更大战争中。

另外当年苏军撤出阿富汗后,曾经有新华社记者,探访过被包围,覆没前夕的喀布尔,里面记述了,城市工人,妇女仍然积极支援前线,感叹纳吉布拉政权,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

今年妇女节,环球上(或者是 参考上)的一篇文章,涉及阿富汗,

内容是,在一个难民营里,当记者采访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年妇女时,惊异的发现他居然知道妇女节的来历,

原因是苏联占领期间,在乡村大力推行男女平等,宣传的结果,在这个难民的口中,苏联占领期间,大部分地区还是很平静,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伊斯兰政权夺权后,基本土地重新被收回,国家陷入更大战争中。

另外当年苏军撤出阿富汗后,曾经有新华社记者,探访过被包围,覆没前夕的喀布尔,里面记述了,城市工人,妇女仍然积极支援前线,感叹纳吉布拉政权,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
水寒 发表于 2010-10-8 23:32


    效仿中国?
可惜缺乏群众基础啊
阿富汗在战乱之前仍然不过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不过是还算和平的农业国。
某种意义上,苏联及其支持的人民民主党时期,是阿富汗完成现代化改造的最好时期,当然主要还是阿明时代。

苏联的政变和军事干预,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苏联的出兵有些轻率
得不偿失。。。。

那地理位置,那地理条件,那民族,那信仰,那个政治条件,能好得了吗
娱乐大众 发表于 2010-10-8 23:18


苏联入侵前阿富汗总体上来说过的还可以

喀布尔街头有许多摩登女性,号称“小巴黎”(记得西贡和上海也都抢“东方巴黎”头衔。山寨巴黎何其多:D)


1950s_Afghanistan_-_Fresh_fruit_bazaar.jpg
喀布尔街头的水果摊


1950s_Afghanistan_-_Gulbahar_Textile_Plant.jpg
Gulbahar纺织厂


1950s_Afghanistan_-_Radio_Kabul_control_room.jpg
喀布尔电台


1950s_Afghanistan_-_Records_store.jpg
喀布尔的唱片商店


Afghan_Girl_Scouts_1950s.jpg
阿富汗女童子军


1960s_Afghanistan_-_Infant_ward_in_a_Kabul_hospital_at_feeding_time.jpg
喀布尔妇产医院


1960s_Afghanistan_-_Laboratory_at_the_Vaccine_Research_Center.jpg
Vaccine研究中心的实验室
那地理位置,那地理条件,那民族,那信仰,那个政治条件,能好得了吗
娱乐大众 发表于 2010-10-8 23:18


苏联入侵前阿富汗总体上来说过的还可以

喀布尔街头有许多摩登女性,号称“小巴黎”(记得西贡和上海也都抢“东方巴黎”头衔。山寨巴黎何其多:D)


1950s_Afghanistan_-_Fresh_fruit_bazaar.jpg
喀布尔街头的水果摊


1950s_Afghanistan_-_Gulbahar_Textile_Plant.jpg
Gulbahar纺织厂


1950s_Afghanistan_-_Radio_Kabul_control_room.jpg
喀布尔电台


1950s_Afghanistan_-_Records_store.jpg
喀布尔的唱片商店


Afghan_Girl_Scouts_1950s.jpg
阿富汗女童子军


1960s_Afghanistan_-_Infant_ward_in_a_Kabul_hospital_at_feeding_time.jpg
喀布尔妇产医院


1960s_Afghanistan_-_Laboratory_at_the_Vaccine_Research_Center.jpg
Vaccine研究中心的实验室
葛优第三张图片的大爷像是中国人

哎。。。阿富汗可惜了
回复 18# 歌剧院幽灵

这些照片还真是颠覆了日常人们心中的阿富汗形象啊。
一个被苏联和米国蹂躏了2次的国家,很难再走上正常国家的道路了
nsa2000 发表于 2010-10-8 23:56

而且都是五十年代拍摄的照片

当然了,这类宣传用的照片自然是捡好看的地方照,当时阿富汗基本上还是个农业国,只有喀布尔是面向西方的橱窗和样板。剩下的像坎大哈什么的也是有中亚特色的传统城市(换句话说,没那么干净,没那么多穿高跟鞋的摩登妇女)
青椒肉丝 发表于 2010-10-8 23:56


    还有英国呢~
阿富汗很久以来都是军阀割据,各干各的。
nsa2000 发表于 2010-10-8 23:56
{:wugu:}那啥,中亚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

汗...虽然可能会有些专门捡好的拍,不过阿富汗的国家确实需要强力政权才能保证人们安居乐业和控制鸦片的产量。
现在这样,百年间可能算没救了吧。
那个纺织厂好像还是中国自己勒紧裤腰带援建他的
大汉血泪 发表于 2010-10-9 00:10


    别老勒紧裤腰带了
我觉得中国最穷的时候也不会为一个轻工业的厂子勒紧腰带
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阿富汗
文/马行汉
  我从1955年至今年9月曾三次去阿富汗。最长的是第一次,我在我驻阿使馆工作了7年;最短的一次是今年9月,我随中国老外交官代表团访阿,为期8天。

第一次到阿富汗,见证了阿富汗的太平盛世

  我第一次到阿富汗是1955年夏天。中阿正式建交不久,我作为我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外交官员,随同新中国首任驻阿富汗大使丁国钰同志途经莫斯科去我驻阿大使馆工作。当时我国使馆在喀布尔西部达鲁阿芒的一幢花园别墅中。乘小汽车去喀布尔市中心,约需半个多小时。

  达鲁阿芒是一个富人区,花园别墅林立,树木茂盛,花草遍地,路旁有高大的白杨树,树下有沟渠,流淌着潺潺流水。附近的小山坡上,矗立着20世纪初阿曼努桂国王打败英国侵略军后建立起来的一座法式宫殿。宫殿七八层楼高,远望非常壮观,是当时喀布尔的一个景点。它的附近还有一座“奇尔斯同”宫(四十柱子宫,用大理石建造),是阿王国政府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

  达鲁阿芒的花园别墅虽然环境幽雅,但使馆远离市中心,去阿王国政府较远,与其他外国驻阿使馆来往也不太方便,遂于第二年(1956年)搬到喀布尔市中心区现在的位置。它与阿王宫(现总统府)仅一墙之隔,左邻居是友谊报社址和阿外交部大楼,对面是首相府。

  “花园别墅”当时在北京还是稀罕之物,而在喀布尔已成平常事。中上层人们的衣着已西化,西装革履,很是洋气;妇女的衣着更是飘逸,涂脂抹粉,还装点着摩登的口红,虽然隐藏在大面罩里,但感觉神秘动人。

  喀布尔市内楼宇不高,多为三四层,但整齐雅观,马路平稳。商店中摆满了紫羔皮货、干鲜水果、青金石等。其中一条街,名为迈旺德大街,伸延在喀布尔东西城交汇处,宽阔平稳,两旁高楼整齐,除卖些土特产品外还卖进口洋货衣料,而这些当时在北京还是稀罕物呢!

  当时阿富汗工业不发达,仅有面粉加工厂、汽车修理厂等。农牧业产品为小麦、玉米、干菜、棉花、皮张等仅够自给,荒年还需进口一些。

  阿王室政府对外进行和平中立政策,同东西方关系均友好,东西方援助均接受,只是同巴基斯坦因为普时图尼斯坦问题的矛盾曾两度断交;对内实行怀柔政策,民族平等,部落头人在当地享有特权,不经其允许,阿王室政府不能办任何事。阿独立节便是体现阿民族团结,对外友好的集中标志。每年8月中旬,阿政府都会邀请友好国家(中、苏、美、印、巴、伊朗)派艺术歌舞团访阿,白天阅兵,晚上演出。全市歌舞升平,张灯结彩,很是热闹。

  我是在阿富汗学的波斯文,至1957年便派上用场。除为大使馆等同志当拜会翻译外,我还在阿独立节担任过我国访阿艺术团的随团专职译员,亲眼目睹了阿富汗的太平盛世。在1960年陈毅元帅访阿、参加阿的独立节盛典期间,我有幸为陈总任译员,见过阿国王和阿首相达乌德等。

  至1962年中期,我任满回国。

第二次到阿富汗,静谧中已闻到血腥的味道

  我第二次去阿富汗是1978年秋季,在驻阿使馆工作至1980年。我国驻阿使馆已在原址盖了两座钢筋水泥楼,代替过去的土木结构。

  喀布尔城市市容也大大改观。数条柏油公路代替过去的沙土公路,汽车多了,市内的高楼也增加了数幢,还新建了四星级的洲际饭店。我国援建的帕尔旺水利工程、巴格拉密纺织厂、养鱼场、手饰加工场等9项工程,均已完工并开始运作。水利工程使附近几百万农民受益;葡萄园、小麦地生长茂盛;纺织厂的产品享誉全国,它同手饰(玉石)加工厂的产品成为阿送给来访客人或阿领导人出访的国礼;我国援建的坎大哈医院使阿人民摆脱痛苦;养鱼场是阿国王爱去的地方,除钓鱼外他还爱当场享受中国厨师的烹调手艺。



作者(右一)拜会阿临时政府副总统依纳亚图拉·沙拉尼

  我在工作之余还去达鲁阿芒王宫凭吊,发现它附近的别墅又增加了许多。市内的电影院增加了几家,茶楼、饭馆、集贸市场遍布市内各个角落。外国进口的半旧衣物,成堆的摆在路边出售。虽然经过达乌德政变赶走国王和塔拉基政变杀死达乌德全家,但市面上仍是买卖正常,人来人往。电视台的歌舞节目比刚从文化大革命阴影下走出来的中国电视节目还要丰富多彩。

  阿工业不发达,空气中没有污染。湛蓝的天空下,远山的雪冠衬着草地上的花朵,羊群缓缓走在草场上,清可见底的小溪流淌在田间。它们安静得像一幅画,难怪阿富汗人民自誉他们的国家是“东方瑞士”。

  这种安静的场面常常被MSL游击队反抗亲苏的塔拉基政权的枪炮声打破,随之而来的是阿政局的动荡,是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的血腥斗争。更严重的是1979年底苏军入侵阿富汗。
就一根裤腰带,勒死了多少人
It was established with assistance fr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Those who attended the ceremonies attending the laying of the foundation stone by Prime Minister Shah Mahmud in 1952 can hardly believe the transformation. What was then an absolute desert, rocky and without relief of tree or shrub, is now a combination of lush gardens surrounding houses boasting most modern conveniences, including air conditioning, tall trees, and towering technically-modern industrial plants.
Haku2004 发表于 2010-10-9 00:09

要说明灯,也得是我们君主制的一盏明灯吧?:D:D

18楼那些照片都是五十年代阿富汗王国时期拍摄的;P
王朝比政教合一还是要好一点,驴教真是害人.
跟印度巴基斯坦合体算了,大莫卧儿复兴:victory:
打仗毁灭了一切.:sleepy:
wyn1981 发表于 2010-10-9 00:02

被强暴终归会有过去的一刻, 再强大的强暴者也不能永远坚挺下去, 可怜的是受虐者的自虐行为, 没救了 ...
歌幽的照片,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一本80年代的杂志有阿富汗女农民在田里收割的照片,那张照片很有名,可以看看。
阿富汗即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光脚的”能好到哪去?
前苏联如侵阿富汗时阿的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起码政府能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是后来想脱离前苏联的控制投向美帝,结果就悲剧鸟.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0-10-9 01:51
{:jian:}我搞笑的,吐糟的是“欧洲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之类的名目......
woody 发表于 2010-10-9 10:57
强暴者总会有软的时候,但是胶棒不会?;f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