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戰時可參戰力量遠超三分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19:30
東方網日前編譯美國《外交家》雜志網站17日文章,題爲《中國戰時可參戰力量将遠超三分之一》,春風編譯。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防務與戰略研究所戰争和戰略副教授伯納德·F·W·盧撰文稱中國展示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這低估了中國海軍的實力,3:1的兵力結構并非定律,中國海軍在東南沿海部署兵力,戰時可動用力量會超過1/3。伯納德·F·W·盧的文章還誇大了美國海軍迅速集結的能力,因爲其海軍資産部署在全球執行多種任務,不可能迅速集結南中國海反擊中國的進攻。

  文章稱,民間學術機構總是喜歡對軍事事務大發議論。不幸的是這樣做有時會産生一些錯誤的建議。證據之一便是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伯納德·盧,他認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南亞的戰略範圍并不像媒體所說的那樣大。而且,他還堅稱現在并非緊急行動的時候。

  而這種樂觀的評估隻是從幾個站不住腳的假設及主張的基礎上得出的。如果采取了伯納德的建議,那麽東南亞國家政府便會對中國的海上挑戰做出錯誤的判斷。不過,他們并不需要驚慌,而是必須同中國日漸增強的海軍部隊開展合作——從現在就開始。

  文章指出,首先,伯納德抨擊了解放軍被稱爲航母殺手的巡航導彈,稱那隻是一種射程爲幾十英裏的掠海反艦導彈。不過,這種讓中國觀察家煩惱的反艦導彈是一款反艦彈道導彈(ASBM),這款導彈的射程、速度以及打擊能力能讓任何巡航導彈相形見绌。而且,各種不同的估計都顯示,中國的這款導彈能夠攻擊遠2000英裏處的行進中的艦船。

  這就意味着利用部署在海南島或中國南部沿海其他地方的移動發射平台,解放軍的導彈能夠覆蓋整個南中國海。而伯納斯卻建議東南亞國家海軍隻要等待中國缺乏健全後勤艦隊的海軍走向結束即可。不過,如果解放軍部隊能夠使用陸基武器擊沉停泊在港内或在南中國海巡航的艦船,那麽這便是一個失敗且具有毀滅性的戰略。

  然而,海上力量并非隻與艦隊有關。即使事實證明解放軍海軍無力支持其在南中國海的持續存在——這種假設的可疑日漸增強——但能夠從陸地影響海上事件的系統,在整場沖突中依舊會是至少重要的存在,從和平時期到戰争時期都是如此。而這便是解放軍戰略家當前重點發展增程岸基武器的原因。

  其次,伯納德還指出解放軍海軍顯然在進行一種三相戰術訓練及發展循環。這就意味着任何時候都有三分之一的艦隊力量處于實戰部署狀态,另外三分之一進行改裝無法在海上服役,最後三分之一則處于研發狀态。由此,伯納德得出結論稱,相關估計大幅誇大了可供北京政府在任何時間使用的艦船及飛機的數量。

  文章稱,這裏存在兩個問題。其一,3:1的兵力結構并非海軍行動鐵律,而是源自美國海軍基本實踐經驗法則。不過,作爲目前唯一一支全球化海軍,美國海軍比任何地區國家的艦隊都容易被各種承諾所阻。因此,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美國戰艦的磨損程度更高。所以,其經常需要在船廠内接受改裝。

  而像中國這樣通常隻在本國附近海域行動的海軍部隊,其在任何特定時刻可獲得艦隊支持的比例更高。維修負擔越小,呆在港口的時間越長,用于大修時間就越充裕,艦員們的休息時間也就越長。

  其二,即使3:1的比率适用于所有海軍,但任何時刻作戰準備就緒的艦隊仍遠遠超過三分之一。2004年,美國海軍同時部署其11個航母戰鬥群的7個戰鬥群參加“夏季脈動”,那是一場跨越全球五個戰區的大規模演習。如果美國艦隊能夠克服遠距離部署及維護的艱苦,那麽執行更加适度任務的中國海軍很可能也會做到這一點。伯納德責備海事專家誇大了解放軍海軍的總兵力,而他自己卻少算了海軍可使用的戰鬥力。

  此外,伯納德似乎認爲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夠輕易在南中國海集結壓倒性的力量,擊退中國海軍的攻擊。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合理的。海軍最近結束了對其兵力的重組,将其大約60%的資産集中在了太平洋。不過,在美國海軍現在擁有287艘艦船,比一戰之前少了許多,而且這些艦船還分散在全球許多地方執行無數的任務。

  在過去十五的時間裏,解放軍海軍一直針對美國在反潛戰、水雷戰與其他特殊領域作戰的薄弱環節,發展自身的作戰能力,反艦彈道導彈僅是其中之一。而數量下降的美國海軍艦隊必需要應對這樣一支海軍部隊。現在,中國海軍大幅度提高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作戰成本,甚至削弱了其進入像南中國海這樣的戰場的能力,更不用說在這樣的海域有效作戰。

  事實上,解放軍海軍在海上加油與再補給領域也存在薄弱環節,因此東南亞國家應該利用其弱點。不過,因中國可能存在的海上弱點而掉以輕心是不對的。對于那些就戰術和技術問題做出權威性發言——依據其經驗和專業知識得到結論——的學者,亞太國家應該慎之又慎。
(http://www.dushi.ca/tor/news/ben ... fid=11&id=27313)東方網日前編譯美國《外交家》雜志網站17日文章,題爲《中國戰時可參戰力量将遠超三分之一》,春風編譯。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防務與戰略研究所戰争和戰略副教授伯納德·F·W·盧撰文稱中國展示僅有1/3海軍力量可參戰,這低估了中國海軍的實力,3:1的兵力結構并非定律,中國海軍在東南沿海部署兵力,戰時可動用力量會超過1/3。伯納德·F·W·盧的文章還誇大了美國海軍迅速集結的能力,因爲其海軍資産部署在全球執行多種任務,不可能迅速集結南中國海反擊中國的進攻。

  文章稱,民間學術機構總是喜歡對軍事事務大發議論。不幸的是這樣做有時會産生一些錯誤的建議。證據之一便是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伯納德·盧,他認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南亞的戰略範圍并不像媒體所說的那樣大。而且,他還堅稱現在并非緊急行動的時候。

  而這種樂觀的評估隻是從幾個站不住腳的假設及主張的基礎上得出的。如果采取了伯納德的建議,那麽東南亞國家政府便會對中國的海上挑戰做出錯誤的判斷。不過,他們并不需要驚慌,而是必須同中國日漸增強的海軍部隊開展合作——從現在就開始。

  文章指出,首先,伯納德抨擊了解放軍被稱爲航母殺手的巡航導彈,稱那隻是一種射程爲幾十英裏的掠海反艦導彈。不過,這種讓中國觀察家煩惱的反艦導彈是一款反艦彈道導彈(ASBM),這款導彈的射程、速度以及打擊能力能讓任何巡航導彈相形見绌。而且,各種不同的估計都顯示,中國的這款導彈能夠攻擊遠2000英裏處的行進中的艦船。

  這就意味着利用部署在海南島或中國南部沿海其他地方的移動發射平台,解放軍的導彈能夠覆蓋整個南中國海。而伯納斯卻建議東南亞國家海軍隻要等待中國缺乏健全後勤艦隊的海軍走向結束即可。不過,如果解放軍部隊能夠使用陸基武器擊沉停泊在港内或在南中國海巡航的艦船,那麽這便是一個失敗且具有毀滅性的戰略。

  然而,海上力量并非隻與艦隊有關。即使事實證明解放軍海軍無力支持其在南中國海的持續存在——這種假設的可疑日漸增強——但能夠從陸地影響海上事件的系統,在整場沖突中依舊會是至少重要的存在,從和平時期到戰争時期都是如此。而這便是解放軍戰略家當前重點發展增程岸基武器的原因。

  其次,伯納德還指出解放軍海軍顯然在進行一種三相戰術訓練及發展循環。這就意味着任何時候都有三分之一的艦隊力量處于實戰部署狀态,另外三分之一進行改裝無法在海上服役,最後三分之一則處于研發狀态。由此,伯納德得出結論稱,相關估計大幅誇大了可供北京政府在任何時間使用的艦船及飛機的數量。

  文章稱,這裏存在兩個問題。其一,3:1的兵力結構并非海軍行動鐵律,而是源自美國海軍基本實踐經驗法則。不過,作爲目前唯一一支全球化海軍,美國海軍比任何地區國家的艦隊都容易被各種承諾所阻。因此,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美國戰艦的磨損程度更高。所以,其經常需要在船廠内接受改裝。

  而像中國這樣通常隻在本國附近海域行動的海軍部隊,其在任何特定時刻可獲得艦隊支持的比例更高。維修負擔越小,呆在港口的時間越長,用于大修時間就越充裕,艦員們的休息時間也就越長。

  其二,即使3:1的比率适用于所有海軍,但任何時刻作戰準備就緒的艦隊仍遠遠超過三分之一。2004年,美國海軍同時部署其11個航母戰鬥群的7個戰鬥群參加“夏季脈動”,那是一場跨越全球五個戰區的大規模演習。如果美國艦隊能夠克服遠距離部署及維護的艱苦,那麽執行更加适度任務的中國海軍很可能也會做到這一點。伯納德責備海事專家誇大了解放軍海軍的總兵力,而他自己卻少算了海軍可使用的戰鬥力。

  此外,伯納德似乎認爲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夠輕易在南中國海集結壓倒性的力量,擊退中國海軍的攻擊。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合理的。海軍最近結束了對其兵力的重組,将其大約60%的資産集中在了太平洋。不過,在美國海軍現在擁有287艘艦船,比一戰之前少了許多,而且這些艦船還分散在全球許多地方執行無數的任務。

  在過去十五的時間裏,解放軍海軍一直針對美國在反潛戰、水雷戰與其他特殊領域作戰的薄弱環節,發展自身的作戰能力,反艦彈道導彈僅是其中之一。而數量下降的美國海軍艦隊必需要應對這樣一支海軍部隊。現在,中國海軍大幅度提高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作戰成本,甚至削弱了其進入像南中國海這樣的戰場的能力,更不用說在這樣的海域有效作戰。

  事實上,解放軍海軍在海上加油與再補給領域也存在薄弱環節,因此東南亞國家應該利用其弱點。不過,因中國可能存在的海上弱點而掉以輕心是不對的。對于那些就戰術和技術問題做出權威性發言——依據其經驗和專業知識得到結論——的學者,亞太國家應該慎之又慎。
(http://www.dushi.ca/tor/news/ben ... fid=11&id=2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