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践12号与日本隼鸟着路小行星25143中交汇技术的对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16:21
中国实践12号与日本隼鸟着路小行星25143中交汇技术的对比

之前因为海外航天学者热议中国实践12卫星的非合作自动会合技术,引发一系列讨论,其中有论点,实践12号的非合作自动会合技术有什么NB,日本隼鸟无人探测器登陆小行星25143号(Itokawa)才是真正的NB。

从技术角度而言。实践12和隼鸟无人探测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产品,需求和功能要求本不一样,根本不应拿来对比,对日本人在深空探测上取得的成就,本土鸡表达由衷的钦佩和祝贺,是日本的荣耀,也是亚洲的荣耀,更是人类的荣耀。

但是从土鸡眼里,亦是异常平静,嘿嘿,说句实话,土鸡从不认为隼鸟的技术有什么特别厉害,土鸡曾认真阅读了隼鸟这七年的历程,承认日本深空技术、隼鸟的成就,是应当的。但是土鸡认为不过尔尔。比起美欧深空探测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和TG相比,是有领先,但日本这领域能领先中国的前提是,1在对外合作采购设备上比TG有优势,2 TG这几年都在搞载人航天,没精力同时折腾太多的航天项目,折腾大项目,首先要有钱、要有足够的人才,明白的人都知道TG航天系统折腾的大项目有多少,每一个是什么量级的(随便扯个北斗2、打卫星反导、天基作战系统、多种国防卫星体系、载人航天)。相比之下日本隼鸟做的事其实一点不算什么。上述随便一个项目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甚至科技含量,就是隼鸟的N倍。

隼鸟的技术层次和美欧的火星探测器,甚至火星登陆车比,技术差距差得太大了。且不说光一个保障火星登陆车安全落地并自由展开的技术难度,就远远强于隼鸟号。隼鸟号的所谓小行星着陆看着就幼稚,因为选择的小行星很小,体积540x270x210米,重力只有0.0001m/s^2,所以从小行星的逃逸速度仅需要2m/s。大家可以想想,隼鸟号称所谓的登陆小行星,和美国阿波罗登陆月球或无人月球探测车或者登陆火星是一回事吗?

实际上大家看看隼鸟号的照片,有登录的支架和腿吗,有逃逸用的上升火箭吗?没有也不需要,其实隼鸟就是一装了采集设备的仪器的卫星而已,其用来逃逸的火箭发动机,就是卫星姿态控制用的姿态发动机,也根本不用登陆用的各种保障措施,仅仅是有一个额外的粉尘收集器(伸出卫星1M长度),所谓着陆是:缓慢下降高度,激光测距仪控制一定高度关闭姿控发动机,卫星依靠小行星引力缓慢下降,直至达到预定高度(想想重力才多少),然后弹出一个1CM直径的钢球撞击小行星(其实印度等国探测月球都用到这些技术),下面的粉尘收集器自动收集1秒钟的小行星溅射出来的岩石粉尘,然后立即启动发动机逃离(实际是怕真着陆到小行星回不来了,所以距离小行星表面至少有几米的距离)。大家说说,这比美帝探测车,用机器手采集和现场分析火星岩石,技术差距大了多少?美国连香港牙科医生发明的精密器械都有。日本隼鸟呢。说句不客气的话,隼鸟只是在别人之前干了一个叫“登陆小行星,采集岩石标本,返回地球”的一件事,这件事看起来他第一个做,而且做成了,对人类很有意义。但是如果仔细一分析技术,是啥了不起的科技?其实就是一装了特定载荷的卫星。取到的成果,不过是疑似的行星粉尘颗粒(说疑似是因为现在学者还未有完全定论)。

至于隼鸟号所谓花费几个月时间绕行星飞行和科研。其实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返回途中的各种惊险场面也不奇怪。实际上现在基本所有卫星都是可以在线编程的(或者叫可重构计算机),都有一定自我检测和判断故障的能力,只要有这些基本能力所在,隼鸟号能做什么我都不奇怪。地面仿真做得好,能持续修改星上程序,大部分故障都能救回来。航向想怎么修正就怎么修正。

那么返回正题,为啥之前我在帖子中说实践12和隼鸟比,实践12的非伙伴自动会合技术的技术含量远比隼鸟要高?
很多人认为隼鸟技术高的原因是被深空探测和小行星给忽悠了,大家总认为深空探测中,卫星这么远寻找和定位一个小行星很难,实际上,这属于中继制导导航,在远距上,都是地面长时间跟踪目标,计算隼鸟和小行星的距离,然后给予飞航控制指令。根本就不是自动会合,而是导航技术,而这个导航严重依赖地面天文系统(这方面应该认可日本这个亚洲先行者的地位,但是就今天中国的投入。超越日本是时间问题)。中继导航等到了小行星附近进行近距导航的交班工作,就那个小行星的个头,隼鸟星上自动探测和自主导航。处理这样的目标也是小菜一碟。至于某些人一定要说由于距离遥远,电波传都要16分钟,这期间需要卫星自控运作,以便和小行星保持距离飞行,由此体现了日本运用了如何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云云。土鸡告诉各位看客,别听这种人吹牛。深空探测为了防辐射,所用处理器线宽是有限制的。当年也就是隼鸟计划筹备的年份至少是2000年(2003年),国际上深空探测能用到的处理器就那么几种(别和我说日本的电子业如何强,所以宇航CPU一定NB的话)。大家自己去查查相关设备的性能,说句不好听的,能比现在家用无线路由器的CPU强就不错了。就这CPU处理,能搞出多“智能”的机器人?或者说所谓工业机器人/机器手,也是“机器人”?

其实说实话,维持轨道和定高编队航行不难,有一个激光测距仪,有一个简单自控/飞行程序就可以,简单来说。测到距离近了,就控制姿控发动机点火,拉远点,远了就飞近点。这有什么难的(实际的工作还是有工作量的,但要说多高深。可以说没必要)?要有多智能?至于下降“着陆”的流程前面也说明了,搞硬件做过单片机的,都能把技术处理细节流程想清楚(当然前提是一定程度的资深人士,刚毕业没几年的恐怕还不行)。

把这些看明白再看实践12。实践12第一个难点,就是对接对象目标小,导航,特别是中末导航都是难点(在中国已经具备拦截卫星和导弹的KKV技术之后,这已经不是问题),小行星对于隼鸟是庞然大物,而且在周边仅有这一个大型物体,就好像讨论如何在弹道导弹打航母中,高速再入返回的弹头如果是探测海面上的一个小舢板,再进行攻击,一定很难(难到没有人会认为可以做到),而如果是探测一个高出海面几十层楼、面积几万平方米的航母,那技术难度就小得多了,并从不可实现变成可以实现。
其次就是登陆和接触,上述我已经转述了隼鸟的着陆的技术实施方案。其中,一是一个几十厘米的飞行体,面对几百米体积的小行星,并没有具体指定落点位置的前提下(指定落点才是非常高级的技术,但隼鸟肯定没有这么做,看它的载荷和公开的新闻就知道),那么技术难度是非常低的。一个激光测距仪加主控电脑加姿控发动机就可以完成。但对于实践12来说,他对接的物体本来就小,要精确接近难度很大,而且如果要进行设备对接的,难度更大,技术体系也不是激光测距仪就可能完成的,至少必须需要图像识别系统,来进行物体细节部分的判别,甚至也不会用激光测距仪,而是激光雷达来做具体相关的对接工作。飞行器要处理的姿态情况也很多,至少要考虑设备对接的方向性(隼鸟对接是不需要考虑的)第三,这次对接,有人评论,实践12和实践6曾在很近的距离上连续飞行相当长距离(说是只有几米),这个比起隼鸟号所谓登录流程复杂较大,从隼鸟号登陆流程来看(打出钢珠到脱离就1-2S的时间),其隼鸟的姿控系统的精度不足以长时间维持一个速度。实际上,隼鸟是关掉姿控系统,让小行星引力将其拉近,这里说明一个事实,就是隼鸟的姿控系统的控制精度不够(可能姿控发动机出力过大),不能主动维持一个很近的距离(其实也包括控制系统),又怕真正的接触(隼鸟显然没考虑这方面的原因)。所以才会有这种极度靠近又尽快脱离的做法。而从实践12卫星的实际跟踪情况来看,显然实践12考虑了抗碰撞设计,也具备主动接近精细的轨控(姿控)减速,这样才能实现,上述观察人士所言的较长时间持续的相伴飞行能力(注意实际应该没有连接起来,是接近并伴飞,试验进度是一步步走的)。其实这一传闻如真得到证实,意味着中国卫星的姿控系统的精密程度(推力可大动态范围内精确可调的特种小推力姿控发动机,注意这句话有点别扭,不是语病是技术特种),至少比我之前想的强,也比美帝想的强。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中国搞成了KKV,这些都应该不是问题。

所以,说日本隼鸟比实践12空间非合作自主会合能力强。我土鸡无法认同,我不想贬低日本的能力,毕竟隼鸟是03年发射,而实践12是10年发射,日本的空间实力正在成长(TG的也在成长),TG今年的实践12比7年前的隼鸟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希望所有人不要过度解读。隼鸟的成就应该得到承认,但不要过分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应该自豪,更要一起为中国的航天大喊加油。中国实践12号与日本隼鸟着路小行星25143中交汇技术的对比

之前因为海外航天学者热议中国实践12卫星的非合作自动会合技术,引发一系列讨论,其中有论点,实践12号的非合作自动会合技术有什么NB,日本隼鸟无人探测器登陆小行星25143号(Itokawa)才是真正的NB。

从技术角度而言。实践12和隼鸟无人探测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产品,需求和功能要求本不一样,根本不应拿来对比,对日本人在深空探测上取得的成就,本土鸡表达由衷的钦佩和祝贺,是日本的荣耀,也是亚洲的荣耀,更是人类的荣耀。

但是从土鸡眼里,亦是异常平静,嘿嘿,说句实话,土鸡从不认为隼鸟的技术有什么特别厉害,土鸡曾认真阅读了隼鸟这七年的历程,承认日本深空技术、隼鸟的成就,是应当的。但是土鸡认为不过尔尔。比起美欧深空探测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和TG相比,是有领先,但日本这领域能领先中国的前提是,1在对外合作采购设备上比TG有优势,2 TG这几年都在搞载人航天,没精力同时折腾太多的航天项目,折腾大项目,首先要有钱、要有足够的人才,明白的人都知道TG航天系统折腾的大项目有多少,每一个是什么量级的(随便扯个北斗2、打卫星反导、天基作战系统、多种国防卫星体系、载人航天)。相比之下日本隼鸟做的事其实一点不算什么。上述随便一个项目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甚至科技含量,就是隼鸟的N倍。

隼鸟的技术层次和美欧的火星探测器,甚至火星登陆车比,技术差距差得太大了。且不说光一个保障火星登陆车安全落地并自由展开的技术难度,就远远强于隼鸟号。隼鸟号的所谓小行星着陆看着就幼稚,因为选择的小行星很小,体积540x270x210米,重力只有0.0001m/s^2,所以从小行星的逃逸速度仅需要2m/s。大家可以想想,隼鸟号称所谓的登陆小行星,和美国阿波罗登陆月球或无人月球探测车或者登陆火星是一回事吗?

实际上大家看看隼鸟号的照片,有登录的支架和腿吗,有逃逸用的上升火箭吗?没有也不需要,其实隼鸟就是一装了采集设备的仪器的卫星而已,其用来逃逸的火箭发动机,就是卫星姿态控制用的姿态发动机,也根本不用登陆用的各种保障措施,仅仅是有一个额外的粉尘收集器(伸出卫星1M长度),所谓着陆是:缓慢下降高度,激光测距仪控制一定高度关闭姿控发动机,卫星依靠小行星引力缓慢下降,直至达到预定高度(想想重力才多少),然后弹出一个1CM直径的钢球撞击小行星(其实印度等国探测月球都用到这些技术),下面的粉尘收集器自动收集1秒钟的小行星溅射出来的岩石粉尘,然后立即启动发动机逃离(实际是怕真着陆到小行星回不来了,所以距离小行星表面至少有几米的距离)。大家说说,这比美帝探测车,用机器手采集和现场分析火星岩石,技术差距大了多少?美国连香港牙科医生发明的精密器械都有。日本隼鸟呢。说句不客气的话,隼鸟只是在别人之前干了一个叫“登陆小行星,采集岩石标本,返回地球”的一件事,这件事看起来他第一个做,而且做成了,对人类很有意义。但是如果仔细一分析技术,是啥了不起的科技?其实就是一装了特定载荷的卫星。取到的成果,不过是疑似的行星粉尘颗粒(说疑似是因为现在学者还未有完全定论)。

至于隼鸟号所谓花费几个月时间绕行星飞行和科研。其实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返回途中的各种惊险场面也不奇怪。实际上现在基本所有卫星都是可以在线编程的(或者叫可重构计算机),都有一定自我检测和判断故障的能力,只要有这些基本能力所在,隼鸟号能做什么我都不奇怪。地面仿真做得好,能持续修改星上程序,大部分故障都能救回来。航向想怎么修正就怎么修正。

那么返回正题,为啥之前我在帖子中说实践12和隼鸟比,实践12的非伙伴自动会合技术的技术含量远比隼鸟要高?
很多人认为隼鸟技术高的原因是被深空探测和小行星给忽悠了,大家总认为深空探测中,卫星这么远寻找和定位一个小行星很难,实际上,这属于中继制导导航,在远距上,都是地面长时间跟踪目标,计算隼鸟和小行星的距离,然后给予飞航控制指令。根本就不是自动会合,而是导航技术,而这个导航严重依赖地面天文系统(这方面应该认可日本这个亚洲先行者的地位,但是就今天中国的投入。超越日本是时间问题)。中继导航等到了小行星附近进行近距导航的交班工作,就那个小行星的个头,隼鸟星上自动探测和自主导航。处理这样的目标也是小菜一碟。至于某些人一定要说由于距离遥远,电波传都要16分钟,这期间需要卫星自控运作,以便和小行星保持距离飞行,由此体现了日本运用了如何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云云。土鸡告诉各位看客,别听这种人吹牛。深空探测为了防辐射,所用处理器线宽是有限制的。当年也就是隼鸟计划筹备的年份至少是2000年(2003年),国际上深空探测能用到的处理器就那么几种(别和我说日本的电子业如何强,所以宇航CPU一定NB的话)。大家自己去查查相关设备的性能,说句不好听的,能比现在家用无线路由器的CPU强就不错了。就这CPU处理,能搞出多“智能”的机器人?或者说所谓工业机器人/机器手,也是“机器人”?

其实说实话,维持轨道和定高编队航行不难,有一个激光测距仪,有一个简单自控/飞行程序就可以,简单来说。测到距离近了,就控制姿控发动机点火,拉远点,远了就飞近点。这有什么难的(实际的工作还是有工作量的,但要说多高深。可以说没必要)?要有多智能?至于下降“着陆”的流程前面也说明了,搞硬件做过单片机的,都能把技术处理细节流程想清楚(当然前提是一定程度的资深人士,刚毕业没几年的恐怕还不行)。

把这些看明白再看实践12。实践12第一个难点,就是对接对象目标小,导航,特别是中末导航都是难点(在中国已经具备拦截卫星和导弹的KKV技术之后,这已经不是问题),小行星对于隼鸟是庞然大物,而且在周边仅有这一个大型物体,就好像讨论如何在弹道导弹打航母中,高速再入返回的弹头如果是探测海面上的一个小舢板,再进行攻击,一定很难(难到没有人会认为可以做到),而如果是探测一个高出海面几十层楼、面积几万平方米的航母,那技术难度就小得多了,并从不可实现变成可以实现。
其次就是登陆和接触,上述我已经转述了隼鸟的着陆的技术实施方案。其中,一是一个几十厘米的飞行体,面对几百米体积的小行星,并没有具体指定落点位置的前提下(指定落点才是非常高级的技术,但隼鸟肯定没有这么做,看它的载荷和公开的新闻就知道),那么技术难度是非常低的。一个激光测距仪加主控电脑加姿控发动机就可以完成。但对于实践12来说,他对接的物体本来就小,要精确接近难度很大,而且如果要进行设备对接的,难度更大,技术体系也不是激光测距仪就可能完成的,至少必须需要图像识别系统,来进行物体细节部分的判别,甚至也不会用激光测距仪,而是激光雷达来做具体相关的对接工作。飞行器要处理的姿态情况也很多,至少要考虑设备对接的方向性(隼鸟对接是不需要考虑的)第三,这次对接,有人评论,实践12和实践6曾在很近的距离上连续飞行相当长距离(说是只有几米),这个比起隼鸟号所谓登录流程复杂较大,从隼鸟号登陆流程来看(打出钢珠到脱离就1-2S的时间),其隼鸟的姿控系统的精度不足以长时间维持一个速度。实际上,隼鸟是关掉姿控系统,让小行星引力将其拉近,这里说明一个事实,就是隼鸟的姿控系统的控制精度不够(可能姿控发动机出力过大),不能主动维持一个很近的距离(其实也包括控制系统),又怕真正的接触(隼鸟显然没考虑这方面的原因)。所以才会有这种极度靠近又尽快脱离的做法。而从实践12卫星的实际跟踪情况来看,显然实践12考虑了抗碰撞设计,也具备主动接近精细的轨控(姿控)减速,这样才能实现,上述观察人士所言的较长时间持续的相伴飞行能力(注意实际应该没有连接起来,是接近并伴飞,试验进度是一步步走的)。其实这一传闻如真得到证实,意味着中国卫星的姿控系统的精密程度(推力可大动态范围内精确可调的特种小推力姿控发动机,注意这句话有点别扭,不是语病是技术特种),至少比我之前想的强,也比美帝想的强。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中国搞成了KKV,这些都应该不是问题。

所以,说日本隼鸟比实践12空间非合作自主会合能力强。我土鸡无法认同,我不想贬低日本的能力,毕竟隼鸟是03年发射,而实践12是10年发射,日本的空间实力正在成长(TG的也在成长),TG今年的实践12比7年前的隼鸟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希望所有人不要过度解读。隼鸟的成就应该得到承认,但不要过分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应该自豪,更要一起为中国的航天大喊加油。
好长。。。。可以简单点不:handshake
土鸡同志相当认真啊,动不动就这长的分析,该给个辛苦分啊!
太懒了,我就看了前面的一段和最后一段。。。。
觉得挺有道理
占座,认真看
整个看完了,对土鸡的思维方法非常的赞赏!
土鸡思想是精神原子弹。
全看完了~`为中国航天喊~中国航天好样滴!
:D当年可是把隼鸟吹的天上有地下无
{:3_86:}分析得木什么技术含量呀 2种不同技术的东西 本来就木什么好比较的
就冲这么多字,我先顶后看{:3_83:}
隼鸟的技术层次差不多跟当年的深空撞击一个水平线上,在着陆上要求更高
隼鸟登陆小行星,从跟踪目标到着陆,应该是有地面测控基站支持的。而小日本本国国土面积狭小,测控基站无法提供全时的目标测控能力,我想应该事先跟欧空局或者NASA协商好,利用他们的资源,提供空间导航信息。

考虑到小日本在CCD成像系统上的领先优势,小日本在空间自主导航方面应该做的不差,尤其在天文导航上。咱们国家在这一块不如人家也是情理之中
感谢土鸡
有分析,有营养。
先占座,再研读
连印度都不如还在这吹,真有宇宙第一大国的作风,窃以为楼主是斯米达族人。
ssdy-2007 发表于 2010-9-8 08:30


    何出此言?阿三除了在遥感这一块可以稍微的骄傲一点点[也就是那么一点点而已]阿三在航天领域是全方位的落后土鳖。那个一箭多星只不过是一个赚吆喝的买卖而已。

航天领域,美帝第一没什么争议,毛子第二问题也不大,欧空局和土鳖以及小日本基本上是半个身位差距,经过多年努力,土鳖坐三望二也是可期的
quickbirdliu 发表于 2010-9-8 08:37

     以前是坐五望四,现在么?不要YY了,事实证明SY可以强身,但YY不能强国。
ssdy-2007 发表于 2010-9-8 08:39


    笑了,看来兄弟是全才啊,本人某国防科工院校航天学院的,自愧不如:D
中日欧本来就是各有所长,各自都能给点惊喜,三哥棒子是在追,米帝自然第一,毛子原来的基础太深厚。

中日欧本来就是各有所长,各自都能给点惊喜,三哥棒子是在追,米帝自然第一,毛子原来的基础太深厚。
乌龟001 发表于 2010-9-8 08:48



    欧洲技术实力是有的,不过问题在于内部不团结,否则老二的位置是不容错过的。

小日本的航天整体实力,跟土鳖是各有千秋,土鳖在载人这一块要占优

阿三离第三集团差的太远

至于棒子,我想说的是,它现在还在地面上追
中日欧本来就是各有所长,各自都能给点惊喜,三哥棒子是在追,米帝自然第一,毛子原来的基础太深厚。
乌龟001 发表于 2010-9-8 08:48



    欧洲技术实力是有的,不过问题在于内部不团结,否则老二的位置是不容错过的。

小日本的航天整体实力,跟土鳖是各有千秋,土鳖在载人这一块要占优

阿三离第三集团差的太远

至于棒子,我想说的是,它现在还在地面上追
老实说,没看完。
怎么突然冒出三锅粉啊 = =
看完了,KC飙红了{:hao:}
好长......看这个我又起种花那变轨再入打航母的喵论了......不过这次换成用卫星砸了.......
看完了,非常感谢。日本的那个鸟飞回之后也不见“国际”上有什么大反应,而中国的双星对接却引发震惊,刨除中国威胁论,从这个不同反应程度就可以看出里面的蹊跷。今天看了土鸡的分析,从理论层面上得到了答案。另外,上面有个喷子就不要装蒜陶瓷了,在这里套不出什么真瓷,话说有真瓷没?有!但以往的手段都已知晓,再用就不好使了,呵呵,网特的智商也得与时俱进哪,是不是美国经济一再滑坡导致花不起大价钱雇佣好点的网特,导致如今网特如小丑一般滑稽啊?
乌龟001 发表于 2010-9-8 08:48


    +1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务必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妄自菲薄和狂妄自大都是不可取的。
全文拜读,给力啊
quickbirdliu 发表于 2010-9-8 08:43


    呵呵,又来装吧。国防科工委7个直属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你在其中的哪一所,学的什么专业。如果你是学航天的,必然要学流体力学,那我问你流体力学的数学基础之一场论是代数里面的那一个学科分支?而且在力学基础里面,有非常经典的一个夫妻档,基础力学教材就是以他俩为主编写的,请问是谁?利萨如图形在最初的物理教材中(83版)和现在的物理教材中是不一样的,提出这个修改的物理学家是谁?还有你应该明白正压大气动力方程里假定大气是可压缩还是不可压缩的,另外一种条件下的大气动力方程称之为什么?
ymsong 发表于 2010-9-8 09:32
谨记中,谢谢
挑了一些不容易百度的东西,且看文科生如何应付.
支持下
回复 17# ssdy-2007

A粉都有,听此人所言,似乎对国内大学很了解,莫非是黄皮A3?
ACCEPTATION 发表于 2010-9-8 09:56


    这个,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发展似乎不是粉别人吧.现今不讲二元论.
ssdy-2007 发表于 2010-9-8 09:45
我提醒你,在网上考人是非常不礼貌和狂傲的行为。
熟话说,互联网对面,谁知道你是谁,是人亦或是狗(这个不是骂人,是关于互联网匿名性一个经典的论述)。
认可是双向的,你了解和实践了一些领域,别人也有类似的经验(每个人的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在匿名的体系下,没有也不应该存在虚幻的老大/专家,因为你的真实性没法考量,比如考试开卷还是闭卷?大家应该平等交流。你没有资格和能力查验别人的知识,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用所学专业来查验你,这样下去是恶性循环。
记住马云说的,他就是看过一本书,也从来不对外说他看过,免得人跑过来请教、考问。任何话都可以有几种解读,任何技术都有适用范围,具体工作中你研究过,自然明白,人家学过但具体工作不在相关领域,不知道也正常,对方研究的领域你就一定知道?所以说,如果你想用具体一个细节问题考问一个人,难住一个人,并想证明对方没水平,是非常不妥的。可以说,对于真正明白研发工作和体系的人,说这种话的人,自身水平就不高。
复制代码兄台貌似很专业的样子,谁说航天口的必须要学流体力学,貌似在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除了飞行器设计对力学要求较高外,GNC等专业都没有明确规定流体力学必修。当然,本科的时候还是学过飞行动力学的。不过哥那时候没学好,稀里糊涂将这个非必修课混过去了。
lxf8591 发表于 2010-9-7 23:33


   你这种态度不好,必须要精细,这是所有机械的通处。不然你怎么能明白土鸡在说什么
中华土鸡 发表于 2010-9-8 09:58


    文科生少校,我没有去考试别人的意思,只是某些人大言不惭的想冒充专业人士维持他那些可笑的观点,所以忍不住问了几个常识性问题——这一点请你放心,我问的问题全部没有超出他自己描述的专业大学本科生所应知道的范畴,虽然是百度所不太容易查找到的细节,但是全是数学物理基础和小常识,简而言之是任何一个理工科本科大学生所必须知道的问题。还有,在那个叫什么avion在海版拿着google翻译器考我德语的时候你怎么不站出来义正词严的批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