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夺取制空权的一种有效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2:55
引子
   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着,中国军队在日军大炮、坦克的连续打击下,已经没有成功的把握。而就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数架敌机,又是投弹又是扫射,我方兵士纷纷倒毙,阵地有丢失之虞……黑夜里,一支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携带枪支、手榴弹钻过铁丝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飞机场,分路逼近机场警卫分队和飞机群。霎时间一团团火光照亮了夜空,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飞机燃起大火,火乘风势,风助火威,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机场……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一举将敌军24架战机悉数消灭在地面上。从此一连十多天,中国守军都没有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
    这就是国内最近上映的国产彩色故事影片《夜袭》的场面。影片讲述了70年前忻口战役期间,发生在山西省代县八路军夜袭日军阳明堡野战机场的历史故事。
夜袭阳明堡机场,摧毁了日军重要的空中支援力量,减弱了它的攻势,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友军的防御作战,造就了我军军史上又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

作战思想和典型战例  
    将敌人的飞机消灭在地面上的战例不光在中国发生,国外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无论是地面袭击,还是空中打击,以把敌人的作战飞机压制、消灭在地面上的方法,几乎陪伴了整个空中战争的历史。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期间,英、法轰炸机部队曾经使用轰炸德国机场的方式争夺制空权。由于德国战斗机大部分集中在凡尔登地区,英、法两军的轰炸机部队得以实施昼间轰炸,取得很大战果,德军的航空基地不得不后撤。到了大战后期,集中使用航空兵的原则已经确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航空兵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交战双方均派出轰炸机袭击深远后方的工业设施、火车站、机场、弹药库等。由此促成了新的作战样式——国土防空的出现。
    一些精英深刻洞察了这些现象,在总结、思考早期空中战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理论。在世界航空兵发展史上,英国的休•特伦查德与意大利的朱里奥•杜黑、美国的威廉•米切尔齐名,同为军事航空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们是世界空军早期战略理论的奠基人。特伦查德被认为是战略空军的主要预言家和先行者,对以后的米切尔和杜黑等空军领袖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特伦查德指挥了英国驻法国的全部航空兵部队参加了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他认为突击机场是夺取制空权的最好方式。1918年6月至11月,由特伦查德担任司令的、世界上专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首支独立空军部队,利用汉德利•佩奇O /100、O /400、德哈维兰D.H.4等轰炸机对德国实施了昼夜轰炸,总共投掷了543吨炸弹,其中就有220吨投在机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是空军学术思想空前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影响比较大的是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空中战争和制空权理论的缔造者朱里奥•杜黑。他一再强调夺取制空权只能靠空中进攻,具体地说,就是力争把敌方的飞机消灭在机场上和工厂里。他认为,飞机是一种出色的进攻性武器,空军是一个富于进攻性的军种;每当己方空军直接攻击敌人地面目标时,无论如何都能削弱它的空中潜力;突然发动的空中进攻能最大限度地摧毁敌人的空中力量,从而夺取制空权。杜黑的制空权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2 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法西斯德国的凯特尔、约德尔、古德里安等人极力推崇克劳塞维茨、施利芬和鲁登道夫,把他们的理论原则作为德国法西斯军事理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闪击战的理论原则。闪击战是以飞机和坦克为主战武器,采取突然袭击,高速突破,迅速夺取整个战役乃至整个战争胜利的一种作战样式。闪击战的主要形式,就是先敌进行隐蔽展开,不宣而战。首先使用空军对敌人最重要的机场、交通枢纽、防御工事、军队和重要的政治中心等进行猛烈的轰炸,以便迅速夺取制空权,迟滞敌军调动和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新型的作战理念。
    1939年德国对波兰实施的突然袭击是首次在战争初期大规模使用空中力量的战例。德国空军参谋部当时已认识到在战区范围内建立空中优势的必要性,并确信将敌人的作战飞机摧毁在地面上并对机场内的地面设施予以破坏,就能建立起这样的空中优势。战前德国规定空军作战任务的顺序是,歼灭敌人空军,掌握绝对制空权;与陆、海军协同作战;利用战斗间隙攻击敌战斗力源泉。9月1日凌晨1时30分,德国集中2000多架作战飞机,其中轰炸机1130架,配合地面部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一波次袭击维斯瓦河上两座大桥上波军预设的爆炸装置,以防止波军炸毁桥梁阻碍德军装甲部队通过。后续各波次轰炸了波兰11个空军基地,接着轰炸了波兰交通线,阻止波军集结,并攻击战役纵深内已集结的重兵集团和指挥中心,使仓促应战的波军在猛烈轰炸下无法运动和展开,各战役集团处于被分割的状态。空袭后1小时,德国陆军在空军的支援下,装甲部队迅速推进,占领了前沿机场,尔后又分割、包围和歼灭了波兰守军。战争第一天,德军就破坏了波兰的指挥、通信和交通体系,消灭了波兰空军的1/3。27日波兰军队要求投降。闪击波兰是空军首次对地面战斗的胜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作战。
    后来德国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的进攻,都是采用同样的作战原则和方式,并取得了极大成功。其中法国损失在地面上的作战飞机就超过1400架。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东线作战也是这样。当时德国统帅部对空军规定的三项作战任务,仍然是歼灭敌航空兵,夺取制空权;大力支援地面军队;突击军事工业目标。“巴巴罗莎 ”计划要求空军:“首先应集中兵力压制敌空军,使之不起作用,并支援陆军作战活动” 。战争一开始,德国空军集中1300余架作战飞机,突然袭击苏联西部边境4个军区的99处机场,取得意外成功。22日至30日期间,德国将4000多架苏联作战飞机摧毁在地面上,完全夺得了战场的制空权。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德国地面部队快速推进。至9月,深入苏联境内最远处达900公里,进抵莫斯科外围,占领了白俄罗斯、乌克兰大部。
    就在德国将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打法演绎得登峰造极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面,类似一年前英国特混舰队奇袭意大利塔兰托的攻击作战,在和平的虚幻中一步步走向现实。当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日军先后出动97式舰载攻击机、99式舰载攻击机、零式战斗机等354架次作战飞机,在短短的的1个多小时里,共投掷鱼雷40枚,各型炸弹556枚,共计144吨。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总计40余艘,击毁P-35、P-40、B-17、TBD-1舰载攻击机、SBD-1舰载攻击机、卡塔林娜水上飞机等265架,破坏了大部分的机场、码头等设施,瘫痪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其空中力量。日军在空袭珍珠港后5小时,从台湾起飞的480架飞机,对在菲律宾吕宋岛的美军航空兵基地进行了空袭,将美军的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大部分炸毁。与此同时,日军又使用航空兵袭击在关岛、中途岛和威克岛的美军基地,基本解除了日军南进的侧翼威胁。这一系列的战斗,使日军夺得了太平洋的制空权与制海权。
    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战役的制定者很好地贯彻了有关制空权的理论、原则,旨在将对方飞机击毁于地面的作战样式已被广为运用。实战证明,突击敌机场,将敌机击毁于地面,能在短时间内给敌航空兵集团以严重杀伤,迅速改变敌我空中力量对比,夺取战役甚至是战略制空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空权理论不仅得到肯定,而且有了发展。战后的许多局部战争,争夺制空权成为空中力量的首要作战任务。有些战争,更是将通过把敌人的飞机压制、消灭在地面上的作战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1956年10月底至11月初发生的英、法、以色列联合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战争中,英法联合空军以夺取制空权为目的,在战争初期对埃及运河地区的空军基地实施了猛烈轰炸突击。为有效地摧毁埃及空军于地面,保障战争顺利进行,英法联合空军司令部进行了周密的计划。10月31日黄昏,从马耳他和塞浦路斯起飞的“勇士”和“堪培拉”喷气式轰炸机编队,与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编队,协同轰炸了两天两夜。埃及有105架飞机被击毁于地面,其余飞机紧急撤退到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11月2日中午,法国国防部宣布:埃及空军被击溃,空中优势已经属于英法联军。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开始时处于明显劣势。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共有米格-21、米格-17、苏-7、伊尔-28、“猎人”、图-16等作战飞机882架,以色列只有“神秘”、“超神秘”、“幻影”Ⅲ战斗机和“秃鹰”式战斗轰炸机等飞机196架,阿以兵力对比为4.5︰1。但以色列空军在开战第一天几乎倾巢而出,突击了阿拉伯国家的25个空军基地,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达336架,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39架飞机。
6月5日,天刚刚破晓,以色列的“幻影”式、“神秘”式还有教练机等飞机以4机为一袭击编队,用超低空进入的方式掠过西奈半岛沙漠地区和尼罗河三角洲上空,攻击了19个埃及空军基地——一个小队攻击一个机场。在此次行动中,以色列空军使用了从法国购买的反跑道炸弹。在首次攻击时,以色列飞行员不顾一切,在他们将飞机拉起到100来米的高度以后,对着跑道直冲下去。在投掷炸弹的载机已经安全飞离约4秒后,炸弹将跑道炸出一个大坑。两个或3个大坑整齐地顺着跑道或横贯跑道分布着,使跑道变得无法使用,埃及空军的飞机无法起飞。当以色列的飞机发起第二次、第三次攻击时,埃及空军的飞机便成了常规火箭弹和航炮的固定靶子。成百架飞机毁在火海之中,燃烧的烟柱看起来好像火葬时柴堆燃起的浓烟向着沙漠上空冲去。这种集中攻击使埃及空军在开战初期的3小时内就有绝大部分飞机被炸毁在地面上。埃及空军的350名飞行员中有100名因此丧生。就在当天,约旦和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也遭到同样的攻击。接着,邻近的伊拉克基地也被炸毁。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以色列战机便可以从整个埃及沙漠上空毫无顾忌地呼啸穿梭。在一系列的袭击成功之下,以色列原定的地面部队占领苏伊士运河,征服叙利亚戈兰高地,把约旦人赶到约旦河东岸,占领耶路撒冷的作战目标,到宣布停火时,已经全部实现了。
    于1982年4月爆发的、号称20世纪第一场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英阿马岛战争,再次演绎了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神奇故事。此次事件的主角便是远道而来的英国参战部队。自从英国海军对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实施海空封锁以来,从阿根廷本土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中的佩布尔岛起飞的“超军旗”攻击机、A-4攻击机、“幻影”Ⅲ战斗机以及阿根廷自行研制的“普卡拉”攻击机就不断袭击英国特混舰队与海军陆战队的滩头阵地。5月4 日,阿军“超军旗”攻击机使用法制“飞鱼”反舰导弹攻击了英国现代化的 “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导致该舰中弹起火后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有些资料显示,英军为了免受阿方航空兵的威胁,于5月6 日派出直升机机降突击部队,即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16名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海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仅有的14架“超军旗”式攻击机中的8架,使阿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受到重创。5月12日阿军航空兵又在斯坦利港附近水域重创英护卫舰两艘。这些飞机都是由佩布尔岛阿军机场起飞的。为了拔掉这颗肉中刺,50名特种空勤团成员和海军陆战队队员组成的突击队在5月14日至15日夜间搭乘三架“海王”直升机机降于岛上,炸毁了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和1架轻型运输机。
    除了地面偷袭外,来自“竞技神”和“无敌”号航空母舰的“鹞”及“海鹞”战斗机,还有来自英国本土的“火神”式战略轰炸机亦对马岛上的机场和驻守在该岛上的阿军部队实施了火力打击。其中:10架“鹞”式战斗机实施了126架次的对地攻击,使用30毫米机炮和277公斤重的BL755集束炸弹击毁了4架阿方地面上的飞机;28架“海鹞”战斗机共执行了90架次的对地攻击任务,使用30毫米机炮和BL755集束炸弹将阿方9架飞机摧毁在地面上。同时,“鹞”与“海鹞”还使用400多公斤重的减速炸弹攻击了跑道。
    从 整个战争来看,阿根廷的“超军旗”攻击机对英国特混舰队的威胁最大,该机大部分被炸对战局有很大影响。待“普卡拉”攻击机及岛上可资飞机起降的机场被炸,阿根廷的作战飞机只能完全在作战半径极限距离上用普通炸弹攻击英国舰队及登陆部队,而毫无空战时间。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只能被动挨打。英军正是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最终完成了夺取福克兰群岛的使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美苏对峙的尖锐时期,双方纷纷制定了各自的作战原则及条令,其中以美国的“空地一体战”最为引人注目。就在“空地一体战”理论被各国纷纷效仿之际,一名来自美国空军中层、曾任战斗机飞行员的美国空军司令部主管计划与作战的副参谋长特别助理约翰•A•沃登上校,提出了空中力量可以遂行大规模空中进攻战役,即战略性常规作战行动的思想。他把研究成果及作战思想编成一本叫作《空中战役》的理论书籍。沃登在深刻分析以往空中战争历史的基础上,旁征博引,用大量战例论证了战争“重心”的重要性,强调必须在各个战争层次上打击敌人的重心即要害。关于夺取制空权的方法,沃登指出“消灭敌人空中力量代价最高的方法就是在前线上空与敌人的飞机正面迎战。”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空军紧急指派以沃登为首的特别小组,负责拟订出一个作战计划。在报经负责整个中东战区的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和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后,这个进攻性空战计划被称为“迅雷”。其作战要旨是:战斗一开始就投入全部可使用的空中力量,形成对伊军的绝对优势,打击伊拉克包括机场在内的要害战略目标,从战略上瘫痪敌人。最后,“迅雷”计划被演变成“沙漠风暴”行动的空中作战计划。该计划详列了空中作战目的和需要重点打击的12个目标群,其中就包括伊拉克空军部队及机场。
    1991年1月17日正式爆发的海湾战争全面贯彻了“沙漠风暴”行动空中作战计划。美、英、法、意、沙特、科威特、巴林等国航空兵部队的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等对伊拉克战略据点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
    仅仅在1月17日凌晨到23日夜的一周时间内,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共出动各型飞机1.2余万架次,投弹量超过6万吨,重点打击了伊拉克境内和科威特战区内的伊拉克领导指挥设施、发电设施、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电信和C3网络、核生化设施以及伊空军和机场等战略性目标群。通过第一阶段战略性空袭作战,多国部队空中力量以80%的成功率使伊军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基地、防空体系和导弹基地等受到严重破坏,伊军地面部队也遭到沉重打击。
    继1月17日凌晨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伊军防空装备的首次突袭后,从当日黎明起,多国部队迅速把空袭的规模扩大。F-16、F-111、F-117、A-6、“狂风”和“美洲虎”等战术飞机,使用JP233、“迪朗达尔”(美国编号BLU-107/B)等专用反跑道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攻击了战区内的伊空军基地停放在跑道上或飞机掩体里的飞机。其中,“狂风”、F-117、F-111的作战最为典型。  
    参加海湾战争的对地攻击型“狂风”战斗机共有71架,其中包括英国皇家空军的61架和意大利空军的10架。英国的61架“狂风”战斗轰炸机总共出动了1600余架次,投弹2320吨以上,其中包括100颗JP233、4250颗454公斤炸弹、123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和950颗454公斤“宝石路”Ⅱ激光制导炸弹等。
    在最初几天,英国“狂风”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伊拉克的机场。在1月17日~19日的3天里,“狂风”战斗轰炸机出动63架次,投放了100颗JP233,封锁了伊军8个机场,并明显地压制了其他几个机场的活动。由挂载JP233的攻击飞机和挂载“阿拉姆”反辐射导弹、454公斤炸弹的压制飞机组成攻击编队,F-15和截击型“狂风”战斗机组成护航支援编队。整个编队起飞后,在E-3预警飞机的指挥下进行空中加油。加完油后飞行高度下降到61米高度突入伊拉克境内,到达目标机场上空后使用无线电高度表保持在55米的高度上向跑道和滑行道投放JP233专用反跑道集束炸弹。
    在最初几天,伊拉克的战斗机还起飞迎击多国部队的战斗轰炸机,但不仅未打着多国部队飞机,反而被担任护航的多国部队战斗机击落了。在反击无力的情况下伊拉克就试图把飞机藏在掩体里。于是,攻击飞机掩体便成了多国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主要由F-117和F-111来完成。
    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F-117A战斗机在第1天的空袭中,以仅占出击飞机3%的总架次攻击了当日被攻击的35%的战略目标。以后的几个晚上,F-117A飞机攻击的重点集中在机场上坚固的飞机掩体,核生化武器的研制、生产和存贮设施,以及指挥、通信和控制中心等目标。总部要求F-117挂载GBU-10激光制导炸弹来攻击这些能够承受战术核武器空中爆炸所产生的效应和超压的特别坚固的飞机掩体。但在第一波次共10架飞机的攻击中,所有GBU-10炸弹要么在掩体表面爆炸,要么反弹到掩体外爆炸。显然,首次攻击失败了。随后,美军使用GBU-27钻透炸弹来攻击这些混凝土掩体。该弹能够贯穿掩体表面的钢板和混凝土。最终,F-117应用在本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GBU-27炸弹对飞机掩体的后续攻击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F-111战斗轰炸机也参与了对飞机掩体的空中打击。战争期间,有18架F-111E和66架F-111F参战。84架飞机在42天里总共出动了3000多架次,大部分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或黑夜出击。攻击的主要目标包括:停放在机场上的飞机、飞机掩体和机场设备,C3 设施,核、化学武器、防空武器等。其中F-111F出动了2500架次,投放了3650吨炸弹,击毁了245座飞机掩体、13条机场跑道等2200个目标。
在一次攻击行动中出动了20架F-111,每架飞机通过机场两次,在7分钟内把精确制导炸弹直接投在指挥掩体上和飞机掩体上。投弹的密度相当于每5秒钟1枚。加固弹壳炸弹穿透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在掩体内产生灾难性的爆炸,由里向外摧毁了掩体与藏在其内的飞机。个别重达60吨的钢筋混凝土防护门被掀到76米之外。有的炸弹在爆炸前,钻穿掩体顶层和底层,将位于两者之间的飞机压扁。
  到1月27日战略空袭阶段结束,多国部队用于突击机场的飞机共计3047架次,占总架次的17%。战前伊拉克有750多架固定翼飞机,到战争结束时有151架被炸毁在地面,有33架在空战中被击落,594个飞机掩体有375个被摧毁。名列世界第六位的伊拉克空军在6周内被打垮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成功的大规模空袭后,地面战斗仅仅历经100小时,这场一边倒的战争就全面结束了。
    1992年3月,美空军颁布了新版AFMI-l号条令《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理论》,明确提出战役法,将战争行动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并将战役理论在AFMZ系列条令中进行了阐述。
条令指出,空中战役突击的目标十分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目标,打击这些目标有助于摧毁和瓦解敌方发动和维持战争的潜力。但航空航天力量是一种技术复杂、不能大量获得、大量生产的珍贵资源,战区司令官和战区空军司令官必须依据战争性质和战区作战目的准确判明作战重心所在,确保重点摧毁。对于需要确保摧毁的目标,采取兵力、兵器集中和时间、空间集中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投入足够的弹药量,实施高强度连续反复突击,以求取得决定性效果。通常首先打击的目标是敌方战略袭击兵器和统帅机关,同时压制敌防空体系,突击敌空、海军基地,然后袭击敌交通设施、军事工业基地、国民经济重要部门、重兵集团以及地面部队的防御工程体系。
     该条令不仅是对海湾战争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最重要的是对今后的空中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后美军的空中作战行动无不贯彻这一方针。
在海湾战争中初步显现的战争空中化的趋势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3月24日到6月10日历时78天的轰炸中,共出动3.8万架次飞机,投掷了9170吨弹药,摧毁和严重破坏了南联盟11座铁路桥梁、34座公路桥、29%的弹药库、57%的石油储备、100%的炼油厂、65%的弹药产生能力、10个机场和100多架飞机。由于南联盟没有制空权,其85%的米格-29和35%的米格-21被击落或消灭在地面上。在战争中,北约将其空天一体的技术优势,充分转化为战场优势,进而以空中战场的胜利直接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自从飞机诞生以来,人类经历了数十来年波澜壮阔的空中战争。与此同时,在几乎所有重要的战争中,都采用了攻击敌人机场以夺取制空权的战法,并取得了辉煌战果。在未来的战争中,攻击机场仍将是夺取制空权的主要手段。
启示
孙子言:“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军事斗争从来就不拘泥于形式,为了夺取斗争的胜利,可以采取一切可为利用的手段、措施。
自从飞机发明以来,人们就利用飞机较之地面作战平台的优势而将其大规模地投入到实战中。尽管为了夺取制空权,许多国家装备了大量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但是,对付飞机的最好方法绝非在空中将其歼灭,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打法,不失为一种效费比更高的战术。如果应用得法,这种战法可以将一个中小型国家或地区的空军一下子消灭在地面上,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现代战争中,以具有高新技术装备、训练优良的航空力量为主组织的空中战役,不仅在战区战役中起战略或战役的配合支援作用,而且可以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战争实践表明,空中战役能够实现夺取并保持制空权,破坏和摧毁敌作战力量重心,削弱敌一线部队1/2战斗力、后续梯队1/3的战斗力,使敌难以组织有效抗击的战略、战役目标。空中战役在战区战役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已成为战区中相对独立并首先实施的作战行动。因此,我们要做好在未来的战争中,打击敌人包括机场跑道在内的所有重要战略目标的规划。力争在战争之初就动用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作战飞机等,分批次、按纵深向敌人的战略要点——机场、跑道、机库、燃料库,港口、泊位、战舰、船坞、油料库,通讯指挥中心、雷达站,发电站,交通枢纽,海岸防御工事等发动突然袭击,争取在首轮攻击就瘫痪敌机动部队。为此,在航空兵建设方面除了大力发展先进作战飞机外,其机载武器也要与之相配套。
当然,在周全攻势作战计划的同时,也要严防敌人远程袭击我海、空军基地,甚至派特工、间谍进行破坏。以色列成功突袭伊拉克核设施一事表明,远程突袭敌人防卫严密的后方战略要地还是可行的。     
  1 981年6月7日,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30余公里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曾经遭到以色列空军的毁灭性轰炸。在此次名为“巴比伦行动”的远程偷袭中,以色列空军派出了8架F-16战斗机担任主攻任务,6架F-15负责掩护。整个编队,远程奔袭上千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穿越沙特阿拉伯、约旦及伊拉克三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在摧毁目标后,所有以色列空袭飞机毫发未损,全部安全返回基地。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类似六日战争、偷袭珍珠港、“巴比伦行动”的事件,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我们除了制定完善的大战略外,包括具体的进攻与防卫战术等均要考虑在内,甚至对敌人可能采取的偷袭行动都要预先规划万全之策。
    正是由于机场容易遭致攻击,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将高速公路作为战时野战机场,还有的大力研发垂直起降或短距起降的战斗机,并完善机场跑道应急抢修系统,如扫雷器械、工程车辆、发电机、强力照明设备等。在做好战争准备的同时,改善、健全预警系统,形成网络,提高早期预警能力。这些统统值得我们借鉴并付诸实施。
   此外,我军在遭遇强敌时可改变战术,不可硬拼,只可智取。将敌人的作战飞机消灭在地面的方法,不失为夺取制空权的好方法。例如在对第四代战斗机的非对称作战中,就可使用此方法。通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甚至特种部队,破坏供敌战斗机、轰炸机和预警机、加油机等飞机起降的机场跑道,将它们压制、消灭在地面上。



                                                 发表于《航空世界》2008.12——2009.1引子
   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着,中国军队在日军大炮、坦克的连续打击下,已经没有成功的把握。而就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数架敌机,又是投弹又是扫射,我方兵士纷纷倒毙,阵地有丢失之虞……黑夜里,一支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携带枪支、手榴弹钻过铁丝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飞机场,分路逼近机场警卫分队和飞机群。霎时间一团团火光照亮了夜空,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飞机燃起大火,火乘风势,风助火威,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机场……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一举将敌军24架战机悉数消灭在地面上。从此一连十多天,中国守军都没有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
    这就是国内最近上映的国产彩色故事影片《夜袭》的场面。影片讲述了70年前忻口战役期间,发生在山西省代县八路军夜袭日军阳明堡野战机场的历史故事。
夜袭阳明堡机场,摧毁了日军重要的空中支援力量,减弱了它的攻势,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友军的防御作战,造就了我军军史上又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

作战思想和典型战例  
    将敌人的飞机消灭在地面上的战例不光在中国发生,国外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无论是地面袭击,还是空中打击,以把敌人的作战飞机压制、消灭在地面上的方法,几乎陪伴了整个空中战争的历史。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期间,英、法轰炸机部队曾经使用轰炸德国机场的方式争夺制空权。由于德国战斗机大部分集中在凡尔登地区,英、法两军的轰炸机部队得以实施昼间轰炸,取得很大战果,德军的航空基地不得不后撤。到了大战后期,集中使用航空兵的原则已经确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航空兵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交战双方均派出轰炸机袭击深远后方的工业设施、火车站、机场、弹药库等。由此促成了新的作战样式——国土防空的出现。
    一些精英深刻洞察了这些现象,在总结、思考早期空中战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理论。在世界航空兵发展史上,英国的休•特伦查德与意大利的朱里奥•杜黑、美国的威廉•米切尔齐名,同为军事航空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们是世界空军早期战略理论的奠基人。特伦查德被认为是战略空军的主要预言家和先行者,对以后的米切尔和杜黑等空军领袖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特伦查德指挥了英国驻法国的全部航空兵部队参加了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他认为突击机场是夺取制空权的最好方式。1918年6月至11月,由特伦查德担任司令的、世界上专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首支独立空军部队,利用汉德利•佩奇O /100、O /400、德哈维兰D.H.4等轰炸机对德国实施了昼夜轰炸,总共投掷了543吨炸弹,其中就有220吨投在机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是空军学术思想空前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影响比较大的是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空中战争和制空权理论的缔造者朱里奥•杜黑。他一再强调夺取制空权只能靠空中进攻,具体地说,就是力争把敌方的飞机消灭在机场上和工厂里。他认为,飞机是一种出色的进攻性武器,空军是一个富于进攻性的军种;每当己方空军直接攻击敌人地面目标时,无论如何都能削弱它的空中潜力;突然发动的空中进攻能最大限度地摧毁敌人的空中力量,从而夺取制空权。杜黑的制空权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2 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法西斯德国的凯特尔、约德尔、古德里安等人极力推崇克劳塞维茨、施利芬和鲁登道夫,把他们的理论原则作为德国法西斯军事理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闪击战的理论原则。闪击战是以飞机和坦克为主战武器,采取突然袭击,高速突破,迅速夺取整个战役乃至整个战争胜利的一种作战样式。闪击战的主要形式,就是先敌进行隐蔽展开,不宣而战。首先使用空军对敌人最重要的机场、交通枢纽、防御工事、军队和重要的政治中心等进行猛烈的轰炸,以便迅速夺取制空权,迟滞敌军调动和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新型的作战理念。
    1939年德国对波兰实施的突然袭击是首次在战争初期大规模使用空中力量的战例。德国空军参谋部当时已认识到在战区范围内建立空中优势的必要性,并确信将敌人的作战飞机摧毁在地面上并对机场内的地面设施予以破坏,就能建立起这样的空中优势。战前德国规定空军作战任务的顺序是,歼灭敌人空军,掌握绝对制空权;与陆、海军协同作战;利用战斗间隙攻击敌战斗力源泉。9月1日凌晨1时30分,德国集中2000多架作战飞机,其中轰炸机1130架,配合地面部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一波次袭击维斯瓦河上两座大桥上波军预设的爆炸装置,以防止波军炸毁桥梁阻碍德军装甲部队通过。后续各波次轰炸了波兰11个空军基地,接着轰炸了波兰交通线,阻止波军集结,并攻击战役纵深内已集结的重兵集团和指挥中心,使仓促应战的波军在猛烈轰炸下无法运动和展开,各战役集团处于被分割的状态。空袭后1小时,德国陆军在空军的支援下,装甲部队迅速推进,占领了前沿机场,尔后又分割、包围和歼灭了波兰守军。战争第一天,德军就破坏了波兰的指挥、通信和交通体系,消灭了波兰空军的1/3。27日波兰军队要求投降。闪击波兰是空军首次对地面战斗的胜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作战。
    后来德国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的进攻,都是采用同样的作战原则和方式,并取得了极大成功。其中法国损失在地面上的作战飞机就超过1400架。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东线作战也是这样。当时德国统帅部对空军规定的三项作战任务,仍然是歼灭敌航空兵,夺取制空权;大力支援地面军队;突击军事工业目标。“巴巴罗莎 ”计划要求空军:“首先应集中兵力压制敌空军,使之不起作用,并支援陆军作战活动” 。战争一开始,德国空军集中1300余架作战飞机,突然袭击苏联西部边境4个军区的99处机场,取得意外成功。22日至30日期间,德国将4000多架苏联作战飞机摧毁在地面上,完全夺得了战场的制空权。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德国地面部队快速推进。至9月,深入苏联境内最远处达900公里,进抵莫斯科外围,占领了白俄罗斯、乌克兰大部。
    就在德国将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打法演绎得登峰造极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面,类似一年前英国特混舰队奇袭意大利塔兰托的攻击作战,在和平的虚幻中一步步走向现实。当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日军先后出动97式舰载攻击机、99式舰载攻击机、零式战斗机等354架次作战飞机,在短短的的1个多小时里,共投掷鱼雷40枚,各型炸弹556枚,共计144吨。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总计40余艘,击毁P-35、P-40、B-17、TBD-1舰载攻击机、SBD-1舰载攻击机、卡塔林娜水上飞机等265架,破坏了大部分的机场、码头等设施,瘫痪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其空中力量。日军在空袭珍珠港后5小时,从台湾起飞的480架飞机,对在菲律宾吕宋岛的美军航空兵基地进行了空袭,将美军的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大部分炸毁。与此同时,日军又使用航空兵袭击在关岛、中途岛和威克岛的美军基地,基本解除了日军南进的侧翼威胁。这一系列的战斗,使日军夺得了太平洋的制空权与制海权。
    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战役的制定者很好地贯彻了有关制空权的理论、原则,旨在将对方飞机击毁于地面的作战样式已被广为运用。实战证明,突击敌机场,将敌机击毁于地面,能在短时间内给敌航空兵集团以严重杀伤,迅速改变敌我空中力量对比,夺取战役甚至是战略制空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空权理论不仅得到肯定,而且有了发展。战后的许多局部战争,争夺制空权成为空中力量的首要作战任务。有些战争,更是将通过把敌人的飞机压制、消灭在地面上的作战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1956年10月底至11月初发生的英、法、以色列联合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战争中,英法联合空军以夺取制空权为目的,在战争初期对埃及运河地区的空军基地实施了猛烈轰炸突击。为有效地摧毁埃及空军于地面,保障战争顺利进行,英法联合空军司令部进行了周密的计划。10月31日黄昏,从马耳他和塞浦路斯起飞的“勇士”和“堪培拉”喷气式轰炸机编队,与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编队,协同轰炸了两天两夜。埃及有105架飞机被击毁于地面,其余飞机紧急撤退到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11月2日中午,法国国防部宣布:埃及空军被击溃,空中优势已经属于英法联军。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开始时处于明显劣势。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共有米格-21、米格-17、苏-7、伊尔-28、“猎人”、图-16等作战飞机882架,以色列只有“神秘”、“超神秘”、“幻影”Ⅲ战斗机和“秃鹰”式战斗轰炸机等飞机196架,阿以兵力对比为4.5︰1。但以色列空军在开战第一天几乎倾巢而出,突击了阿拉伯国家的25个空军基地,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达336架,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39架飞机。
6月5日,天刚刚破晓,以色列的“幻影”式、“神秘”式还有教练机等飞机以4机为一袭击编队,用超低空进入的方式掠过西奈半岛沙漠地区和尼罗河三角洲上空,攻击了19个埃及空军基地——一个小队攻击一个机场。在此次行动中,以色列空军使用了从法国购买的反跑道炸弹。在首次攻击时,以色列飞行员不顾一切,在他们将飞机拉起到100来米的高度以后,对着跑道直冲下去。在投掷炸弹的载机已经安全飞离约4秒后,炸弹将跑道炸出一个大坑。两个或3个大坑整齐地顺着跑道或横贯跑道分布着,使跑道变得无法使用,埃及空军的飞机无法起飞。当以色列的飞机发起第二次、第三次攻击时,埃及空军的飞机便成了常规火箭弹和航炮的固定靶子。成百架飞机毁在火海之中,燃烧的烟柱看起来好像火葬时柴堆燃起的浓烟向着沙漠上空冲去。这种集中攻击使埃及空军在开战初期的3小时内就有绝大部分飞机被炸毁在地面上。埃及空军的350名飞行员中有100名因此丧生。就在当天,约旦和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也遭到同样的攻击。接着,邻近的伊拉克基地也被炸毁。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以色列战机便可以从整个埃及沙漠上空毫无顾忌地呼啸穿梭。在一系列的袭击成功之下,以色列原定的地面部队占领苏伊士运河,征服叙利亚戈兰高地,把约旦人赶到约旦河东岸,占领耶路撒冷的作战目标,到宣布停火时,已经全部实现了。
    于1982年4月爆发的、号称20世纪第一场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英阿马岛战争,再次演绎了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神奇故事。此次事件的主角便是远道而来的英国参战部队。自从英国海军对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实施海空封锁以来,从阿根廷本土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中的佩布尔岛起飞的“超军旗”攻击机、A-4攻击机、“幻影”Ⅲ战斗机以及阿根廷自行研制的“普卡拉”攻击机就不断袭击英国特混舰队与海军陆战队的滩头阵地。5月4 日,阿军“超军旗”攻击机使用法制“飞鱼”反舰导弹攻击了英国现代化的 “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导致该舰中弹起火后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有些资料显示,英军为了免受阿方航空兵的威胁,于5月6 日派出直升机机降突击部队,即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16名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海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仅有的14架“超军旗”式攻击机中的8架,使阿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受到重创。5月12日阿军航空兵又在斯坦利港附近水域重创英护卫舰两艘。这些飞机都是由佩布尔岛阿军机场起飞的。为了拔掉这颗肉中刺,50名特种空勤团成员和海军陆战队队员组成的突击队在5月14日至15日夜间搭乘三架“海王”直升机机降于岛上,炸毁了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和1架轻型运输机。
    除了地面偷袭外,来自“竞技神”和“无敌”号航空母舰的“鹞”及“海鹞”战斗机,还有来自英国本土的“火神”式战略轰炸机亦对马岛上的机场和驻守在该岛上的阿军部队实施了火力打击。其中:10架“鹞”式战斗机实施了126架次的对地攻击,使用30毫米机炮和277公斤重的BL755集束炸弹击毁了4架阿方地面上的飞机;28架“海鹞”战斗机共执行了90架次的对地攻击任务,使用30毫米机炮和BL755集束炸弹将阿方9架飞机摧毁在地面上。同时,“鹞”与“海鹞”还使用400多公斤重的减速炸弹攻击了跑道。
    从 整个战争来看,阿根廷的“超军旗”攻击机对英国特混舰队的威胁最大,该机大部分被炸对战局有很大影响。待“普卡拉”攻击机及岛上可资飞机起降的机场被炸,阿根廷的作战飞机只能完全在作战半径极限距离上用普通炸弹攻击英国舰队及登陆部队,而毫无空战时间。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只能被动挨打。英军正是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最终完成了夺取福克兰群岛的使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美苏对峙的尖锐时期,双方纷纷制定了各自的作战原则及条令,其中以美国的“空地一体战”最为引人注目。就在“空地一体战”理论被各国纷纷效仿之际,一名来自美国空军中层、曾任战斗机飞行员的美国空军司令部主管计划与作战的副参谋长特别助理约翰•A•沃登上校,提出了空中力量可以遂行大规模空中进攻战役,即战略性常规作战行动的思想。他把研究成果及作战思想编成一本叫作《空中战役》的理论书籍。沃登在深刻分析以往空中战争历史的基础上,旁征博引,用大量战例论证了战争“重心”的重要性,强调必须在各个战争层次上打击敌人的重心即要害。关于夺取制空权的方法,沃登指出“消灭敌人空中力量代价最高的方法就是在前线上空与敌人的飞机正面迎战。”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空军紧急指派以沃登为首的特别小组,负责拟订出一个作战计划。在报经负责整个中东战区的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和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后,这个进攻性空战计划被称为“迅雷”。其作战要旨是:战斗一开始就投入全部可使用的空中力量,形成对伊军的绝对优势,打击伊拉克包括机场在内的要害战略目标,从战略上瘫痪敌人。最后,“迅雷”计划被演变成“沙漠风暴”行动的空中作战计划。该计划详列了空中作战目的和需要重点打击的12个目标群,其中就包括伊拉克空军部队及机场。
    1991年1月17日正式爆发的海湾战争全面贯彻了“沙漠风暴”行动空中作战计划。美、英、法、意、沙特、科威特、巴林等国航空兵部队的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等对伊拉克战略据点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
    仅仅在1月17日凌晨到23日夜的一周时间内,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共出动各型飞机1.2余万架次,投弹量超过6万吨,重点打击了伊拉克境内和科威特战区内的伊拉克领导指挥设施、发电设施、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电信和C3网络、核生化设施以及伊空军和机场等战略性目标群。通过第一阶段战略性空袭作战,多国部队空中力量以80%的成功率使伊军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基地、防空体系和导弹基地等受到严重破坏,伊军地面部队也遭到沉重打击。
    继1月17日凌晨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伊军防空装备的首次突袭后,从当日黎明起,多国部队迅速把空袭的规模扩大。F-16、F-111、F-117、A-6、“狂风”和“美洲虎”等战术飞机,使用JP233、“迪朗达尔”(美国编号BLU-107/B)等专用反跑道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攻击了战区内的伊空军基地停放在跑道上或飞机掩体里的飞机。其中,“狂风”、F-117、F-111的作战最为典型。  
    参加海湾战争的对地攻击型“狂风”战斗机共有71架,其中包括英国皇家空军的61架和意大利空军的10架。英国的61架“狂风”战斗轰炸机总共出动了1600余架次,投弹2320吨以上,其中包括100颗JP233、4250颗454公斤炸弹、123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和950颗454公斤“宝石路”Ⅱ激光制导炸弹等。
    在最初几天,英国“狂风”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伊拉克的机场。在1月17日~19日的3天里,“狂风”战斗轰炸机出动63架次,投放了100颗JP233,封锁了伊军8个机场,并明显地压制了其他几个机场的活动。由挂载JP233的攻击飞机和挂载“阿拉姆”反辐射导弹、454公斤炸弹的压制飞机组成攻击编队,F-15和截击型“狂风”战斗机组成护航支援编队。整个编队起飞后,在E-3预警飞机的指挥下进行空中加油。加完油后飞行高度下降到61米高度突入伊拉克境内,到达目标机场上空后使用无线电高度表保持在55米的高度上向跑道和滑行道投放JP233专用反跑道集束炸弹。
    在最初几天,伊拉克的战斗机还起飞迎击多国部队的战斗轰炸机,但不仅未打着多国部队飞机,反而被担任护航的多国部队战斗机击落了。在反击无力的情况下伊拉克就试图把飞机藏在掩体里。于是,攻击飞机掩体便成了多国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主要由F-117和F-111来完成。
    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F-117A战斗机在第1天的空袭中,以仅占出击飞机3%的总架次攻击了当日被攻击的35%的战略目标。以后的几个晚上,F-117A飞机攻击的重点集中在机场上坚固的飞机掩体,核生化武器的研制、生产和存贮设施,以及指挥、通信和控制中心等目标。总部要求F-117挂载GBU-10激光制导炸弹来攻击这些能够承受战术核武器空中爆炸所产生的效应和超压的特别坚固的飞机掩体。但在第一波次共10架飞机的攻击中,所有GBU-10炸弹要么在掩体表面爆炸,要么反弹到掩体外爆炸。显然,首次攻击失败了。随后,美军使用GBU-27钻透炸弹来攻击这些混凝土掩体。该弹能够贯穿掩体表面的钢板和混凝土。最终,F-117应用在本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GBU-27炸弹对飞机掩体的后续攻击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F-111战斗轰炸机也参与了对飞机掩体的空中打击。战争期间,有18架F-111E和66架F-111F参战。84架飞机在42天里总共出动了3000多架次,大部分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或黑夜出击。攻击的主要目标包括:停放在机场上的飞机、飞机掩体和机场设备,C3 设施,核、化学武器、防空武器等。其中F-111F出动了2500架次,投放了3650吨炸弹,击毁了245座飞机掩体、13条机场跑道等2200个目标。
在一次攻击行动中出动了20架F-111,每架飞机通过机场两次,在7分钟内把精确制导炸弹直接投在指挥掩体上和飞机掩体上。投弹的密度相当于每5秒钟1枚。加固弹壳炸弹穿透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在掩体内产生灾难性的爆炸,由里向外摧毁了掩体与藏在其内的飞机。个别重达60吨的钢筋混凝土防护门被掀到76米之外。有的炸弹在爆炸前,钻穿掩体顶层和底层,将位于两者之间的飞机压扁。
  到1月27日战略空袭阶段结束,多国部队用于突击机场的飞机共计3047架次,占总架次的17%。战前伊拉克有750多架固定翼飞机,到战争结束时有151架被炸毁在地面,有33架在空战中被击落,594个飞机掩体有375个被摧毁。名列世界第六位的伊拉克空军在6周内被打垮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成功的大规模空袭后,地面战斗仅仅历经100小时,这场一边倒的战争就全面结束了。
    1992年3月,美空军颁布了新版AFMI-l号条令《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理论》,明确提出战役法,将战争行动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并将战役理论在AFMZ系列条令中进行了阐述。
条令指出,空中战役突击的目标十分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目标,打击这些目标有助于摧毁和瓦解敌方发动和维持战争的潜力。但航空航天力量是一种技术复杂、不能大量获得、大量生产的珍贵资源,战区司令官和战区空军司令官必须依据战争性质和战区作战目的准确判明作战重心所在,确保重点摧毁。对于需要确保摧毁的目标,采取兵力、兵器集中和时间、空间集中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投入足够的弹药量,实施高强度连续反复突击,以求取得决定性效果。通常首先打击的目标是敌方战略袭击兵器和统帅机关,同时压制敌防空体系,突击敌空、海军基地,然后袭击敌交通设施、军事工业基地、国民经济重要部门、重兵集团以及地面部队的防御工程体系。
     该条令不仅是对海湾战争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最重要的是对今后的空中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后美军的空中作战行动无不贯彻这一方针。
在海湾战争中初步显现的战争空中化的趋势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3月24日到6月10日历时78天的轰炸中,共出动3.8万架次飞机,投掷了9170吨弹药,摧毁和严重破坏了南联盟11座铁路桥梁、34座公路桥、29%的弹药库、57%的石油储备、100%的炼油厂、65%的弹药产生能力、10个机场和100多架飞机。由于南联盟没有制空权,其85%的米格-29和35%的米格-21被击落或消灭在地面上。在战争中,北约将其空天一体的技术优势,充分转化为战场优势,进而以空中战场的胜利直接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自从飞机诞生以来,人类经历了数十来年波澜壮阔的空中战争。与此同时,在几乎所有重要的战争中,都采用了攻击敌人机场以夺取制空权的战法,并取得了辉煌战果。在未来的战争中,攻击机场仍将是夺取制空权的主要手段。
启示
孙子言:“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军事斗争从来就不拘泥于形式,为了夺取斗争的胜利,可以采取一切可为利用的手段、措施。
自从飞机发明以来,人们就利用飞机较之地面作战平台的优势而将其大规模地投入到实战中。尽管为了夺取制空权,许多国家装备了大量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但是,对付飞机的最好方法绝非在空中将其歼灭,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打法,不失为一种效费比更高的战术。如果应用得法,这种战法可以将一个中小型国家或地区的空军一下子消灭在地面上,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现代战争中,以具有高新技术装备、训练优良的航空力量为主组织的空中战役,不仅在战区战役中起战略或战役的配合支援作用,而且可以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战争实践表明,空中战役能够实现夺取并保持制空权,破坏和摧毁敌作战力量重心,削弱敌一线部队1/2战斗力、后续梯队1/3的战斗力,使敌难以组织有效抗击的战略、战役目标。空中战役在战区战役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已成为战区中相对独立并首先实施的作战行动。因此,我们要做好在未来的战争中,打击敌人包括机场跑道在内的所有重要战略目标的规划。力争在战争之初就动用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作战飞机等,分批次、按纵深向敌人的战略要点——机场、跑道、机库、燃料库,港口、泊位、战舰、船坞、油料库,通讯指挥中心、雷达站,发电站,交通枢纽,海岸防御工事等发动突然袭击,争取在首轮攻击就瘫痪敌机动部队。为此,在航空兵建设方面除了大力发展先进作战飞机外,其机载武器也要与之相配套。
当然,在周全攻势作战计划的同时,也要严防敌人远程袭击我海、空军基地,甚至派特工、间谍进行破坏。以色列成功突袭伊拉克核设施一事表明,远程突袭敌人防卫严密的后方战略要地还是可行的。     
  1 981年6月7日,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30余公里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曾经遭到以色列空军的毁灭性轰炸。在此次名为“巴比伦行动”的远程偷袭中,以色列空军派出了8架F-16战斗机担任主攻任务,6架F-15负责掩护。整个编队,远程奔袭上千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穿越沙特阿拉伯、约旦及伊拉克三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在摧毁目标后,所有以色列空袭飞机毫发未损,全部安全返回基地。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类似六日战争、偷袭珍珠港、“巴比伦行动”的事件,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我们除了制定完善的大战略外,包括具体的进攻与防卫战术等均要考虑在内,甚至对敌人可能采取的偷袭行动都要预先规划万全之策。
    正是由于机场容易遭致攻击,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将高速公路作为战时野战机场,还有的大力研发垂直起降或短距起降的战斗机,并完善机场跑道应急抢修系统,如扫雷器械、工程车辆、发电机、强力照明设备等。在做好战争准备的同时,改善、健全预警系统,形成网络,提高早期预警能力。这些统统值得我们借鉴并付诸实施。
   此外,我军在遭遇强敌时可改变战术,不可硬拼,只可智取。将敌人的作战飞机消灭在地面的方法,不失为夺取制空权的好方法。例如在对第四代战斗机的非对称作战中,就可使用此方法。通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甚至特种部队,破坏供敌战斗机、轰炸机和预警机、加油机等飞机起降的机场跑道,将它们压制、消灭在地面上。



                                                 发表于《航空世界》2008.12——2009.1
所以要大力发展进攻型空军,就不只是提高空对空的作战能力,还要大力提升对面突击能力,把敌人的飞机消灭在机场上是夺取制空权最好的办法
进攻型空军的目标就是把敌人的空中力量消灭在地面上。
这个严重不符合各路狗斗党徒、气动神教的美学。。。。。
杜黑发来贺电......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一时之优劣难撼亘古之根基
这是当然的
在对第四代战斗机的非对称作战中,就可使用此方法.将它们压制、消灭在地面上。
先下手为强……
制空于地是进攻型空军的指导思想。
空军本就是为进攻而生的军种。
F22再猛,飞不起来或者降不下去也就是渣而已。
disresident 发表于 2010-8-30 18:08


    要和谐,,我们不是进攻性空军,我们的目标是攻防兼备
F22再牛逼,你还没起飞我就给你摁到地上踩碎了,你也就和J6一个样子了
这意味着战争直接升级到针对敌方领土的轰炸。
DF21.CJ10对楼主很满意
呵呵,不要全指望制空于地,这是欺负没有战略纵深的国家用的。闪电战就是想达到这个战略目标,(当然闪电战的目标更加全面)2战德国对付波兰可以,对付毛子就不行了。
攻防兼备,“攻”不仅仅是用空空导弹对敌机进行攻击,更应该使用各种精确弹药对地面攻击。
这个方法打小日可以,打MD不行啊
  
  这就是闪击战的精髓理论依托之一。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类似战例都很多,有些决定了整个战争结果,有些只是影响了某个阶段战役甚至是不太重要的阶段战役。为何会如此呢,其实那才是更关键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势,没有必胜的策略。从孙子、司马到武穆再到老毛,中国人从来不缺对这类思考与实践,只不过传承上总是断裂。。。是否因为我们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太多了?

  
  所谓唯快不破,以对手来不及相抗作为形成不对称优势的实质手段,但其应用、以及效果延展,都是受限于具体条件和不同状况的。。

本来就应该这样
太长了,字也小,要是能在纸上看就好了!
能这样最好,可惜不是万能。
  
  提个也许很搞笑的问题,但直指逻辑要害:谁最容易实现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目标?

  答案很显然,拥有制空权的一方。

赶快把LZ弄成贵宾吧。这么样的人才不能跑了。
蒙面侠客 发表于 2010-8-30 21:49   不许乱给人整容。;P
回复 23# quietist
似乎你对制空权的定义从战略制空权起而无限延伸了……未升空的战机是不可能夺取制空权的,而战前的双方在未交战的情况下也没有制空权一说吧
……这种战斗压根脱离了空战的范畴,用飞机还是特种兵干这个活计,都成。
没有打相持战的能力,闪电战也就是个花瓶。

  
  提个也许很搞笑的问题,但直指逻辑要害:谁最容易实现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目标?

  答案很显然,拥有制空权的一方。
quietist 发表于 2010-8-30 21:31


很多人脑子的东西只停留在二战时代。

远程导弹、防区外武器和隐身特征的出现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避免了任何空战的发生,连边境都无须进入,更无所谓制不制空权。现代战争已经很少会有临空轰炸了。
  
  提个也许很搞笑的问题,但直指逻辑要害:谁最容易实现把敌机消灭在地面上的目标?

  答案很显然,拥有制空权的一方。
quietist 发表于 2010-8-30 21:31


很多人脑子的东西只停留在二战时代。

远程导弹、防区外武器和隐身特征的出现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避免了任何空战的发生,连边境都无须进入,更无所谓制不制空权。现代战争已经很少会有临空轰炸了。
cobra21th 发表于 2010-8-30 19:38


    巡航导弹、远程轰炸的出现,战场上就已经没有了什么所谓"纵深"的概念了。与时俱进一点好不好?
纵深是与推进速度和自持能力相对应的概念


昨天俺信口开河,不好意思

昨天俺信口开河,不好意思
现代先进作战飞机强调少而精,那么用少量特种部队突袭敌方机场炸毁机库不是很有效的方式么?
相反己方的机场在战时就需要严加看管。
这个概念可以扩展把敌机消灭在敌人的工厂里,别让它造出来{:3_83:}
cobra21th 发表于 2010-8-30 19:38
从战役战术角度还是很有价值的。

没有巴巴罗萨当天在地面上摧毁1200架苏联飞机,德国人的夏季攻势肯定没法打得那么顺手。
攻势防空理论嘛~~自古有之,一直深深扎根在白兔骨子里的
回复 13# PLA


    这其实意味着战争风险的加大,记得以前在世界军事上看过,如果双方都有隐形战机,而双方都无法保证防空的有效性,所以,后下手遭殃。。。。。
说到是容易, 做起来呢?

最少对老美的话这个基本等同与白日做梦的
回复 33# zhystars

少而精? 不见得.
遇上蝗虫群也是很可怕的.

大家可能会说,二战的飞机在今天是LZ,但如果我每天爆两百架,(架驶员高中水平突击36小时,会起飞,能投弹就行,降落?降下来更好,不然练胆子跳也行...)每架就算只一个200KG笨弹,然后用先进空优集中护航(或者说是引航)临空....
只怕小而精的一方地面要开花.

面对这般的蝗虫群,只要我方空优机能牵制对方空优机用机炮扫我蝗虫群就行.你要用弹弹打随你便.因为..很残暴地说一句:你的弹弹要比我的飞机+飞飞贵....一千几百架,赶猪都要时间啊.够我虐你几座城市的地皮的了.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是不是有人又想种蘑菇了?大国间的战争有时真的相当无解...
开一个玩笑,LZ说”我方战士纷纷倒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