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潜艇(先把文章贴上、文中连接有更多图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12:54


1.苏俄比拉鱼: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 ... 06-05-24.9319948632

《现代舰船》2005年11月A版

研制机构: 孔雀石海军机器制造局
兵器名称
中文名称: “比拉鱼”号小型潜艇
研制国别: 俄罗斯
研制时间: 1984年

“比拉鱼”钛合金袖珍潜艇

    苏联解体以后,许多已经建造完毕的舰艇没有编人俄罗斯海军。设计代号为865的小型潜艇“比拉鱼”号就是这样一种舰艇,它没有进入本国海军序列,而是被摆上了国外的展台。
    1993年,俄罗斯在阿布扎比国际武器和军事技术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比拉鱼”号小型潜艇。该艇以南美洲亚马逊河三角洲水域的凶猛食人鱼——比拉鱼命名,设计用于特种作战和近海防御水面舰,售价低,艇员少,无需组建基地,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极大兴趣。
    “比拉鱼”号小型潜艇,由俄罗斯大名鼎鼎的孔雀石海军机器制造局设计,海军上将船厂建造。该艇最早由苏联海军科学研究院提出概念设计,专门用于水深范围10-200米的大陆架广阔浅海战区。在该海区,常规潜艇的巡逻由于受航行条件的限制而减少或取消。为此,对小型潜艇的设计提出了以下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尽可能小的物理场、排水量和主尺度。同时,潜艇上还要布置相应的无线电装置和鱼雷武器,以及在60米水深完成特殊任务的潜水设备。
    苏联在以前没有设计和建造这类小型潜艇的经验,也不可能利用已有的或开发用于远洋潜艇的设备,这样就要制造小型的无线电装置、低噪和低磁设备,以及生命保障系统。为此,除了苏联造船工业部的27家设计单位和工厂以外,还有另外7个部和科学院的14家企业参加了小型潜艇技术设备的制造。新的工程技术问题是必须完成大量的预研设计以及模型和实尺试验,这些试验既涉及到总体设计问题,也涉及到局部结构、个别设备和工艺流程。
    “比拉鱼”号小型潜艇的早期设计阶段,在试验水池用比例模型进行了航速和机动性试验,证明所选择的潜艇结构形式是正确的;在试验场通过实尺试验证明,安装潜艇首部升降舵是必要的。该升降舵可使潜艇在3-4级海浪的情况下保持潜望状态。在潜望状态下,潜艇位于水下,柴油机依靠通气管工作,但在不规则海浪下,柴油机的工况变化很大,结果潜艇的航行状态十分复杂,而不规则的浪又是潜艇作战使用区域典型的波浪状态。为此,通过试验提出了潜艇在这种状态下的航行控制算法。
    1984年7月,小型潜艇试验艇在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海军上将船厂开工建造。艇体采用钛合金,耐压艇体用适于极限下潜深度的内压力进行了液压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孔雀石制造局首次为该潜艇设计了从耐压艇体遥控的武器装备外置装置,用于潜水设备、水鱼雷武器的耐压壳外保存、装载和使用。布置在潜艇上边外壳中部的武器装备外置装置,包括两个用于运载专用潜水设备的装载舱,以及两具布雷装置或两具鱼雷管。
    装载舱本身为长约12米、直径0.62米的筒式结构,舱内预设了可伸出的滑槽,用于装卸和固定潜水设备,滑槽的传动装置和装载舱的控制系统布置在耐压艇体内。在水下状态时,潜水员可在潜水钟内观察通过可伸出的滑槽从装载舱内卸下潜水设备的过程。布雷装置包括带导轨的浸水式发射管(内径537毫米),以及在潜艇航行时布设水雷的推出装置。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发射管内不装水雷,而是设置装有鱼雷的发射管。必要时,发射装置的控制系统可将发射管连同发生故障的鱼雷一起抛出。
    指挥舱是小型潜艇人员值守的主要舱室,其中分布有操纵台、仪表盘和信息成像装置,以及主要的潜艇系统和装置的控制机构。从操纵台向潜艇首部方向,设有入舱口、潜望镜、雷达设备升降围井。潜望镜升降平台的下方是首纵倾平衡水舱,指挥舱甲板铺板下布置有蓄电池槽。指挥舱以首部球形舱壁为限,舱壁上设有进入潜水员减压舱的入口、观察潜水员的舷窗,以及从指挥舱向减压舱输送物品的闸门。指挥舱内还集中了保障潜水员减压过程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潜艇位于25-60米深度或坐底时,保证轻装潜水员的安全出舱和返回。尾部平面舱壁没有水密门,将指挥舱与电机舱隔开。在电机舱内,柴油发电机、推进电动机、泵、风机、高压空气压缩机和其他设备安装在减振平台上。由于采用二级减振系统,加上艇体结构上的消声瓦,使潜艇的声场极小。另外,电机舱实际上是无人舱室,值班军官在航行时察看该舱,只是为了检查技术设备的状况。
    在以自持力航行的10昼夜内,3名艇员在封闭的潜艇空间内完成作战任务,要求有很高的工作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为了帮助艇员克服高于正常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以及日益增长的疲劳感,由苏联卫生部海运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试验台试验。在10昼夜内,参试艇员位于完全模拟潜艇指挥舱的隔离舱内,变化中的外部海况条件用无线电装置模拟器给出。结果,所有参试艇员都通过了这种试验。
    1988年12月,试验艇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帕尔季斯基港完成了国家验收试验。1990年,试验艇成为设计代号为865的小型潜艇的首制艇,即“比拉鱼”号。
    继1993年参加阿布扎比展览会以后,“比拉鱼”号小型潜艇又参加了几次国际武器展览会。根据在展览会上搜集的资料,考虑到国外专家的意见,孔雀石设计局又提出了该潜艇的各种改型设计方案。今年2月,俄罗斯又在阿布扎比举行的防务展上展示了该型潜艇。孔雀石设计局总设计师米涅耶夫认为,像印尼这样海上边界线较长的国家,非常适合采购造价相对低廉、乘员人数较少的小型潜艇,而且与较大排水量的潜艇不同,小型潜艇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批量建造,一个造船厂可同时建造数艘潜艇,能以几个月的时间间隔向客户交付,不需要像大型潜艇批量交付时那样,通常间隔1年以上。并认为令后3-5年内小型潜艇需求将急剧增加。
    俄罗斯小型潜艇“比拉鱼”号是一种通用型潜艇,可全天候在沿岸大陆架复杂的航行水区,完成防御和进攻作战任务。军事和经济评价显示,使用这种潜艇作战的成本相当低,而效率却相当高。
作者:周风啸



2.意大利的MG120: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5/0901/170574.html





3.朝鲜的山高级(很可能就是前线日子打沉韩国船的那种):



http://bbs.top81.cn/viewthread.php?tid=18746

朝鲜山高级小型潜艇

    “山高”级潜艇可谓当代全球最神秘的潜艇之一。有意思的是,“山高”级潜艇也是在前南斯拉夫潜艇以及朝鲜自主建造的R级潜艇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根据《简式战舰年鉴》的数据,该艇于1991年开始在朝鲜咸镜南道南浦市峰台锅炉厂投入建造,1994年首艇建造完成。自1996年起,该级艇计划以每年4到6艘的速度建造,但到1997年仅完成3艘,最终具体建造完成数量不详。“山高”级潜艇排水量275吨,采用柴/电单轴推进,水面最大航程1500海里,最大海上自持力20天。“三高”级潜艇有攻击和侦察型两个不同的型号,前者装备有4具鱼雷发射管并可携带16枚鱼雷,而在该级艇的侦察型中,鱼雷舱则被改为容纳额外作战人员的舱室。这种特殊的潜艇甚至在艇内设计有一个水密舱室,故而具备在水下投送蛙人进行两栖作战能力。
    伊朗和朝鲜在潜艇设计建造方面的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即有举措,这两个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的国家在对待小型潜艇的态度上有着高度的相似。如朝鲜海军现役的“裕古”(Yugo)级微型潜艇,其排水量仅70吨,大大小于“三高”级潜艇。该艇与“三高”级同为源自前南斯拉夫潜艇的设计,可能是在前南斯拉夫“乌纳”级和“马拉”级潜艇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改型艇,该艇还曾出口至越南。与此同时,在伊朗海军的作战序列中,也尚有3到4艘排水量为90吨的型号不明的微型潜艇,有消息称这正是“裕古”级艇。这其中还包括1艘于2000年建成的伊朗国产潜艇。所有这些微型潜艇可执行布雷、运送蛙人及侦察等任务。和远东近亲“山高”相似,伊朗的“Ghadir”级潜艇适宜执行近海渗透与侦察任务,也具备相当的水下突击能力。在结合了“山高”级两种型号优点的基础上还大量采用了伊朗本国设计生产小型潜艇的技术经验,设计性能较为优良。该艇艇长36米,吃水1.8米,采用柴/电动力,单轴推进,水下最大航速10节,最大潜深200米。乘员19名,或可携带6名海军蛙人执行特种任务。艇上装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6枚水雷。“Ghadir”级潜艇艇体结构大量采用玻璃纤维材料,艇上装备先进的GPS系统和先进的雷达声纳设备,具备极佳的隐身效果和静音航行特性,很难被敌水面舰艇的反潜设备侦测到,攻击类似大型油轮的水面目标时可谓游刃有余,进行近海渗透和两栖作战任务也是得心应手。伊朗国防部下属“国防工业组织”官员也表示,伊朗制造的小型潜艇主要用于在两栖作战中运送部队和实施水下突击。
    早在二战期间,意大利、日本、英国和德国都建造和使用过小型或袖珍潜艇,这类潜艇排水量均不过百吨,噪声低,不易被发现,适合在浅海作战。1941年12月18日,意大利微型潜艇潜入埃及亚历山大港,重创英国皇家海军“勇敢”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但早期的微型潜艇战果甚微而损失巨大,这与其性能落后、耐波性差和攻击力不足有关。战后以至当今的微型潜艇则非常注意改善这一不利因素,在结构设计和航海操纵性能上都有极大改观,艇上多装有先进的雷达电子设备。值得注意的是,二战中纳粹德国海军微型潜艇尽管未有太大作为,但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作战则显得较为成功。这是因为微型潜艇可借助海峡水域地理条件潜伏,而水面舰艇则由于海峡内空间狭窄、障碍物多和水声环境嘈杂等不利因素难以探测发现前者,这给潜艇发现、选择和攻击目标创造了条件。而水面舰艇遭受攻击后即便发现潜艇,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潜艇则可乘机摆脱或实施二次攻击。而利用地形和夜幕的掩护输送人员执行两栖作战任务则更是一种有效方法。1996年9月17日,一艘朝鲜海军“山高”级潜艇在距离韩国汉城(今称首尔)以东100英里处的江陵市附近海滩搁浅,艇上所有26名乘员在试图移动潜艇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带上所有可能携带的武器弃艇登陆。韩国警方直到发现这艘被遗弃的潜艇才得知朝鲜的渗透行动,由此展开了长达一个半月的追捕行动,在付出10余名军警伤亡的代价后才控制住所有朝鲜渗透人员,后来得知这些人的作战目的是为了刺杀韩国政府高级官员。无独有偶,一艘满载朝鲜海军陆战队员的“裕古”级微型潜艇于1998年6月不慎缠上正在韩国水域作业的渔民的鱼网,当韩国海军部队发现并打捞起这艘潜艇时,打开舱盖后发现,艇上所有9名乘员均已自杀。尽管上述两次微型潜艇的作战行动均告失败,但足以说明微型潜艇在实施近海特种作战任务上的突出能力。

1996年朝鲜特种部队对韩国的潜艇渗透行动
(戎马)

  1996年9月,朝鲜特种部队渗透至韩国东海岸江陵市附近,以搜集韩国的情报,由于渗透用的潜艇搁浅,26名朝鲜人被迫弃艇,并从附近的海滩冲人附近山林中隐藏。韩国陆军和警察随即对他们展开时长两个多月的追捕,26名朝鲜人中仅有2人生存,而韩国方面有16人丧生(包括军人和百姓),27人受伤。朝鲜的此次渗透行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给外界提供机会,使人们得以一见识朝鲜特种部队的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

背景资料
  朝鲜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目前,朝鲜特种部队有10万人,约占现役部队人数的10%。特种部队担负的任务包括占领或破坏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节点,空港和海港,后勤基地,交通线和主要地区。特种部队还执行奇袭、目标定位、暗杀和情报搜集等任务。
  朝鲜特种部队25个旅和5个侦察营组成,这些特种部队归属总参谋部。如果仔细划分,则分属轻步兵训练指导局、侦察局、陆军军和师,以及朝鲜人民海军指挥。
  1996年渗透至江陵的这些特种部队隶属于侦察局。侦察局是朝鲜特种部队中的精英,它包括5个侦察营,计2500人;3个狙击兵旅,计10500人。
  朝鲜特种部队士兵是朝鲜人民军部队中受过最佳训练的人员,他们进行严格、真实的训练,并多次为朝鲜执行现实任务。例如1968年,朝鲜派遣31人特种部队暗杀小组,企图行刺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其中28人在青瓦台附近死于枪战,一人被俘,剩下两人逃回朝鲜。据称,逃回朝鲜的两人中一人中枪肚破肠流,竟然用手按住伤口走完全程。1983年,朝鲜8名特种部队人员潜入缅甸,刺杀当时的韩国总统全斗焕,虽然对全斗焕刺杀行动失败,但这3人杀死了17名与全斗焕同行的政府官员。
  这些朝鲜特种部队人员特点是:他们是动机明确、训练优良、纪律严明和专心致志的战士;受到良好教育,政治背景可靠;意识形态上忠贞于朝鲜领导集团;在参加特种部队前在作战单位工作4至7年;体格健壮,不断接受体能和武术训练;绝不投降,直至战死;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投降,自杀的方式包括互相枪击或自己引爆手榴弹。

行动过程
  此次行动并不是朝鲜第一次在江陵附近实施海上渗透行动,据称,在此前一年的1995年9月15日,朝鲜特种部队在江陵附近进行渗透行动。以下就是此次行动失败的渗透全过程。
  行动准备。1996年9月13日,朝鲜侦察局海军部第22中队第2组的第1侦察潜艇指挥员钟勇久上尉、潜艇全体工作人员和侦察局特种部队人员召开了最后一次任务会议。在最后会议之前,潜艇全体工作人员和特种部队人员举行了五次训练演习,其中两次是在“实战环境下”进行的。所有参加任务的人员都写下效忠誓言,作出保证只有在“完成金正日将军下达的任务”后才能返回。侦察局局长金泰植中将命令渗透小组成员“以极大的勇气完成任务”。
  具体任务。26名渗透人员中有21名是潜艇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朝鲜侦察局海军部主任金东源上校和副主任,有2名侦察小组护卫人员。余下3名人员是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的任务是搜集江陵附近军事设施的情报,而潜艇工作人员的任务是对海滩和附近的设施进行拍照。
  这对这些特种部队来说并不是一项新的任务,因为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在20世纪70年代就称要把驻韩美军在韩国的军事行动处于他的军事侦察部队的监视之下。
  行动开始。9月14日5时,第1侦察潜艇离开东海岸的退潮基地。朝鲜装备着经特殊改装的325吨的“鲨鱼”级沿海潜艇执行渗透任务。该潜艇长32.5米,宽3.7米,下潜时最大行驶速度12节。9月15日19时30分,潜艇抵达江陵市附近离韩国海岸线约8公里处的海域。江陵位于汉城以东140公里,在军事分界线以南约150公里。潜艇慢慢向海岸靠近,并在离海岸线约300至400米处海域停下来。
  渗透。3人特种部队侦察小组和两名护卫人员戴着轻潜呼吸器离开了潜艇,向岸边游去。约21时,他们抵达了海岸。特种部队人员藏起呼吸设备,而两名护卫人员返回潜艇。潜艇然后返回国际水域。9月16日,潜艇返回韩国水域回撤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由于回撤行动未成功,潜艇再次返回国际水域。
  9月17日,潜艇再次进入韩国水域,第二次尝试回撤小组成员。约21时,潜艇搁浅,最后停靠在离安宁海滩(位于江陵以南5公里)20米处。潜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努力,但未取得成功,并且潜艇因为搁浅而导致毁坏,并卡在海底。钟勇久上尉命令全体工作人员弃艇。他们在潜艇上放了一把火试图销毁艇上的装备。23时50分,26名朝鲜人带着所能携带的武器和装备上了海滩。
  放弃任务。9月18日约1时,韩国一名出租车司机看到一群人在江陵沿海高速公路附近围成一团,他还看到海滩附近的海上有一个大的物体。他对此感到怀疑,并且报告了韩国当局。很快,韩国陆军和警察得到警报,赶往该地,并且开始进行封锁和搜索朝鲜渗透人员。朝鲜人很快分成几个小组,冲向内陆山林。
  约5时,韩国参联会主席金东镇命令在整个江原道及附近地区实施“珍岛狗1”警戒。韩国陆军最后动员了约4万人,并出动直升机和军犬支援对渗透人员的追捕行动。反渗透行动覆盖区域的半径为50公里,由韩国平民、士兵和警察层层包围。韩国陆军同样对该地区实施宵禁。天亮时,韩国海军一支特种部队登上潜艇,发现里面有一挺捷克造机枪,一把AK-47步枪,约250发子弹和其他物品。
  逃避。9月18日约11时10分,韩国士兵发现两名武装的朝鲜人正在逃亡,这两人先前碰到两名韩国农民,他们将韩国农民打倒在地后跑掉了。这些农民随后向警察报告了此事,韩国士兵很快对他们展开追击。
  审讯俘虏。9月18日约16时30分,潜艇舵手李光素被发现位于一个农民的庄稼地附近,当地一位居民向警察打电话报告了此事。韩国陆军随后俘虏了李光素。据称,韩国审讯人员向他提供了四小杯由稻米酿成的烧酒。当喝完烧酒后,李开始放松下来并且讲话。他最初撒了谎,称潜艇在离开元山港不久后就失去动力,随后漂流到韩国水域。他称艇上只有20个,但是后来承认有26人。他随后告诉韩国审讯人员,潜艇的任务是搜集位于江陵附近韩国海、空军基地的情报。
  后来,韩国将朝鲜侦察局的李光素中尉带到在汉城。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光素称他们不是在训练而是执行一场侦察任务,这项任务是为一场大型战争做准备。他还称在潜艇上还有一位侦察局海军部的一名上校。
  李光素还称,他从他的同志那里听到11名渗透者被同志枪杀,这是因为他们不够强壮,可能会被俘。他说,他们被告之为避免被俘必须自杀。
  自杀。有11名朝鲜人转移至离潜艇搁浅处西南8公里的一座330米高的小山上。9月18日约17时,韩国士兵到达这座山顶空地上,发现只有11名朝鲜人的尸体。其中的10具尸体肩并肩,排列成一条直线,而另外一具尸体(海军部金东源上校)在不远处的另一边,上校的手枪还放在枪套里。这些身亡的朝鲜人都穿便装和白网球鞋。韩国陆军报道称,所有11名朝鲜人都是由于头部受近距离枪击而身亡。这有可能是一名或多名特种部队人员枪杀了11名同伴,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名人员射杀了他的同志后自杀。死者包括潜艇指挥官、一些成员、朝鲜侦察局海军部正、副主任。
  冲向北方。此时剩余的朝鲜人员没有投降的意图,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杀出血路向北通过军事分界线返回祖国。从9月19日至30日,有11名朝鲜人死于与韩国陆军的交火中。大约每一周的时间里,韩国电视台就会播出最新交火结果,韩国士兵带着沾满鲜血的白被单和几具凑合使用的木棺材从树林中走出来,里面放着朝鲜渗透人员的尸体。
  9月19日,韩国士兵在3次分别的交火中枪杀了7名朝鲜渗透人员,其中有3名身穿件牛仔裤,白衬衣,普通上衣和球鞋,他们于10时被枪杀在江陵以南一座山上。14时,韩国人发现另外三名渗透人员,随后双方交火,一名在交火中丧生,两名因为受伤而身亡。16时,在一场交火中,1名朝鲜渗透人员中枪身亡,但他打伤了一名韩国士兵。
  9月22时21时,有两名朝鲜渗透人员在交火中丧生,从9月23日至30日,另外两名渗透人员在一场交火中丧生。9月22日,韩国海军将“鲨鱼”级潜艇拖至通河港,他们对潜艇展开了全面的检查。
  政治交锋。1996年9月20日,时任总统的金泳三称,这是一次武装挑衅,而不只是简单重复过去间谍人员的渗透活动。金泳三宣称任何针对韩国的进一步挑衅将可能会引发一场真正可能的战争。
  而朝鲜回应称,据人民军武装部队目前所知,潜艇是遇到动力故障而漂流至南方,而潜艇人员没有办法只好登上韩国领土,这可能导致武装冲突。
  1996年10月1日,韩国一名外交官崔度昆在俄国海参崴被暗杀,他的死亡是朝鲜威胁要对韩国枪杀朝鲜渗透人员实施报复后不久,并且在这名外交官的尸体里还发现一种毒药,这种毒药与朝鲜渗透人员所携带的毒药是同一种类的。
  据韩国《中央日报》10月中旬称,如果朝鲜进一步挑衅,韩国政府就会选择了朝鲜的战略目标以进行可能的打击。
  继续追踪。从10月至11月5日,韩国陆军一直在追踪3名剩余的渗透人员,他们正向北方的军事分界线前进。这三名人员有可能是其中两人为一组,另外一人单独行动。11月5日,两名朝鲜渗透人员死于一次交火中,一位韩国人在此之前发现他们正穿过高速公路,他立即报告了警察。韩国陆军在军事分界线以南约20公里,江陵以北约100公里的江原道仁杰附近,追上了这两名渗透人员。约22时30分,朝鲜人发现了韩国士兵靠近了黄罗山,于是开枪射击。在韩国士兵最后枪杀这两人时共进行了三次交火,他们共枪杀3名韩国士兵,并重伤14人。这两名渗透人员在是他们潜艇搁浅后50天后才被枪杀身亡。这两人身穿韩国军装,他们的武器包括有步枪、手枪和手榴弹。韩国士兵同样在他们身上找到三本笔记,其中一本中画有他们49天逃亡时的路线草图,另一本日记对他们的逃亡描述如下:炸毁潜艇,上岸后分散行动;9月21日枪杀一名敌人,向南转移;10月4日过Chinkogae关口;10月8日14时20分对三位韩国居民实施惩戒;10月16日过公路时被一个民用车辆发现,经过一座水库;10月19日抵达Yangku大桥,到处都是搜索人员,在一处老房子里找东西吃;10月22日,遇到并杀死一名韩军司机;10月23日,经过一座桥;10月23日,经过Hankyeryong关口,在一处农庄休息;穿过一条军用公路,在一处俯瞰仁杰市。而单独行动的一名渗透人员返回朝鲜。
  此次渗透行动的结果是在26名朝鲜渗透人员中,1名被俘、11名自杀,13名在与韩国陆军的交火中丧生,1名返回朝鲜。韩国追捕渗透人员的行动从9月18日开始,至11月5日韩国士兵枪杀最后两名渗透者而告终,共持续49天。
  12月29日,朝鲜正式发布了一份官方的道歉书: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获得授权,对1996年9月在江陵沿海水域的潜艇事件深表遗憾。朝鲜将做出努力,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并将与其他各方合作寻求朝鲜半岛的永久和平和稳定。12月30日,韩国政府在板门店向朝鲜交付了渗透人员的骨灰。
  事件调查。韩国军方对朝鲜人渗透至海岸线事件展开了调查。韩国联合参谋部发布报告,对20名军官和士兵以玩忽职守罪名作出惩罚。该报告指出,陆军和海军在发现潜艇渗透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军队对渗透事件缺乏足够的快速反应。调查同样导致韩国一名中将和少将撤职。

  结论

  朝鲜潜艇的渗透是一次例行的间谍任务,但此次变成了一场灾难。此次事件表明了朝鲜一直在准备战争,并且他们的长期的目标是通过政治或武力实现半岛的统一。
  1996年的渗透事件表明朝鲜的特种部队和士兵是坚忍不拔、训练有素、忠于职守的,他们将成为战场上最专心致志的战士。朝鲜的特种部队受过真实的训练。他们在战斗中不会投降,给敌人带来严重的灾难。任何与朝鲜敌对的国家,应该注意朝鲜这种非对称战略中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战时,朝鲜可能试图渗透数万名特种部队至敌占区,从而尽可能导致死亡和引发恐慌。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作战部队还是支援部队,应该时刻做好准备,警惕这种威胁。

1.苏俄比拉鱼: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 ... 06-05-24.9319948632

《现代舰船》2005年11月A版

研制机构: 孔雀石海军机器制造局
兵器名称
中文名称: “比拉鱼”号小型潜艇
研制国别: 俄罗斯
研制时间: 1984年

“比拉鱼”钛合金袖珍潜艇

    苏联解体以后,许多已经建造完毕的舰艇没有编人俄罗斯海军。设计代号为865的小型潜艇“比拉鱼”号就是这样一种舰艇,它没有进入本国海军序列,而是被摆上了国外的展台。
    1993年,俄罗斯在阿布扎比国际武器和军事技术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比拉鱼”号小型潜艇。该艇以南美洲亚马逊河三角洲水域的凶猛食人鱼——比拉鱼命名,设计用于特种作战和近海防御水面舰,售价低,艇员少,无需组建基地,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极大兴趣。
    “比拉鱼”号小型潜艇,由俄罗斯大名鼎鼎的孔雀石海军机器制造局设计,海军上将船厂建造。该艇最早由苏联海军科学研究院提出概念设计,专门用于水深范围10-200米的大陆架广阔浅海战区。在该海区,常规潜艇的巡逻由于受航行条件的限制而减少或取消。为此,对小型潜艇的设计提出了以下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尽可能小的物理场、排水量和主尺度。同时,潜艇上还要布置相应的无线电装置和鱼雷武器,以及在60米水深完成特殊任务的潜水设备。
    苏联在以前没有设计和建造这类小型潜艇的经验,也不可能利用已有的或开发用于远洋潜艇的设备,这样就要制造小型的无线电装置、低噪和低磁设备,以及生命保障系统。为此,除了苏联造船工业部的27家设计单位和工厂以外,还有另外7个部和科学院的14家企业参加了小型潜艇技术设备的制造。新的工程技术问题是必须完成大量的预研设计以及模型和实尺试验,这些试验既涉及到总体设计问题,也涉及到局部结构、个别设备和工艺流程。
    “比拉鱼”号小型潜艇的早期设计阶段,在试验水池用比例模型进行了航速和机动性试验,证明所选择的潜艇结构形式是正确的;在试验场通过实尺试验证明,安装潜艇首部升降舵是必要的。该升降舵可使潜艇在3-4级海浪的情况下保持潜望状态。在潜望状态下,潜艇位于水下,柴油机依靠通气管工作,但在不规则海浪下,柴油机的工况变化很大,结果潜艇的航行状态十分复杂,而不规则的浪又是潜艇作战使用区域典型的波浪状态。为此,通过试验提出了潜艇在这种状态下的航行控制算法。
    1984年7月,小型潜艇试验艇在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海军上将船厂开工建造。艇体采用钛合金,耐压艇体用适于极限下潜深度的内压力进行了液压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孔雀石制造局首次为该潜艇设计了从耐压艇体遥控的武器装备外置装置,用于潜水设备、水鱼雷武器的耐压壳外保存、装载和使用。布置在潜艇上边外壳中部的武器装备外置装置,包括两个用于运载专用潜水设备的装载舱,以及两具布雷装置或两具鱼雷管。
    装载舱本身为长约12米、直径0.62米的筒式结构,舱内预设了可伸出的滑槽,用于装卸和固定潜水设备,滑槽的传动装置和装载舱的控制系统布置在耐压艇体内。在水下状态时,潜水员可在潜水钟内观察通过可伸出的滑槽从装载舱内卸下潜水设备的过程。布雷装置包括带导轨的浸水式发射管(内径537毫米),以及在潜艇航行时布设水雷的推出装置。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发射管内不装水雷,而是设置装有鱼雷的发射管。必要时,发射装置的控制系统可将发射管连同发生故障的鱼雷一起抛出。
    指挥舱是小型潜艇人员值守的主要舱室,其中分布有操纵台、仪表盘和信息成像装置,以及主要的潜艇系统和装置的控制机构。从操纵台向潜艇首部方向,设有入舱口、潜望镜、雷达设备升降围井。潜望镜升降平台的下方是首纵倾平衡水舱,指挥舱甲板铺板下布置有蓄电池槽。指挥舱以首部球形舱壁为限,舱壁上设有进入潜水员减压舱的入口、观察潜水员的舷窗,以及从指挥舱向减压舱输送物品的闸门。指挥舱内还集中了保障潜水员减压过程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潜艇位于25-60米深度或坐底时,保证轻装潜水员的安全出舱和返回。尾部平面舱壁没有水密门,将指挥舱与电机舱隔开。在电机舱内,柴油发电机、推进电动机、泵、风机、高压空气压缩机和其他设备安装在减振平台上。由于采用二级减振系统,加上艇体结构上的消声瓦,使潜艇的声场极小。另外,电机舱实际上是无人舱室,值班军官在航行时察看该舱,只是为了检查技术设备的状况。
    在以自持力航行的10昼夜内,3名艇员在封闭的潜艇空间内完成作战任务,要求有很高的工作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为了帮助艇员克服高于正常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以及日益增长的疲劳感,由苏联卫生部海运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试验台试验。在10昼夜内,参试艇员位于完全模拟潜艇指挥舱的隔离舱内,变化中的外部海况条件用无线电装置模拟器给出。结果,所有参试艇员都通过了这种试验。
    1988年12月,试验艇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帕尔季斯基港完成了国家验收试验。1990年,试验艇成为设计代号为865的小型潜艇的首制艇,即“比拉鱼”号。
    继1993年参加阿布扎比展览会以后,“比拉鱼”号小型潜艇又参加了几次国际武器展览会。根据在展览会上搜集的资料,考虑到国外专家的意见,孔雀石设计局又提出了该潜艇的各种改型设计方案。今年2月,俄罗斯又在阿布扎比举行的防务展上展示了该型潜艇。孔雀石设计局总设计师米涅耶夫认为,像印尼这样海上边界线较长的国家,非常适合采购造价相对低廉、乘员人数较少的小型潜艇,而且与较大排水量的潜艇不同,小型潜艇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批量建造,一个造船厂可同时建造数艘潜艇,能以几个月的时间间隔向客户交付,不需要像大型潜艇批量交付时那样,通常间隔1年以上。并认为令后3-5年内小型潜艇需求将急剧增加。
    俄罗斯小型潜艇“比拉鱼”号是一种通用型潜艇,可全天候在沿岸大陆架复杂的航行水区,完成防御和进攻作战任务。军事和经济评价显示,使用这种潜艇作战的成本相当低,而效率却相当高。
作者:周风啸



2.意大利的MG120: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5/0901/170574.html





3.朝鲜的山高级(很可能就是前线日子打沉韩国船的那种):



http://bbs.top81.cn/viewthread.php?tid=18746

朝鲜山高级小型潜艇

    “山高”级潜艇可谓当代全球最神秘的潜艇之一。有意思的是,“山高”级潜艇也是在前南斯拉夫潜艇以及朝鲜自主建造的R级潜艇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根据《简式战舰年鉴》的数据,该艇于1991年开始在朝鲜咸镜南道南浦市峰台锅炉厂投入建造,1994年首艇建造完成。自1996年起,该级艇计划以每年4到6艘的速度建造,但到1997年仅完成3艘,最终具体建造完成数量不详。“山高”级潜艇排水量275吨,采用柴/电单轴推进,水面最大航程1500海里,最大海上自持力20天。“三高”级潜艇有攻击和侦察型两个不同的型号,前者装备有4具鱼雷发射管并可携带16枚鱼雷,而在该级艇的侦察型中,鱼雷舱则被改为容纳额外作战人员的舱室。这种特殊的潜艇甚至在艇内设计有一个水密舱室,故而具备在水下投送蛙人进行两栖作战能力。
    伊朗和朝鲜在潜艇设计建造方面的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即有举措,这两个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的国家在对待小型潜艇的态度上有着高度的相似。如朝鲜海军现役的“裕古”(Yugo)级微型潜艇,其排水量仅70吨,大大小于“三高”级潜艇。该艇与“三高”级同为源自前南斯拉夫潜艇的设计,可能是在前南斯拉夫“乌纳”级和“马拉”级潜艇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改型艇,该艇还曾出口至越南。与此同时,在伊朗海军的作战序列中,也尚有3到4艘排水量为90吨的型号不明的微型潜艇,有消息称这正是“裕古”级艇。这其中还包括1艘于2000年建成的伊朗国产潜艇。所有这些微型潜艇可执行布雷、运送蛙人及侦察等任务。和远东近亲“山高”相似,伊朗的“Ghadir”级潜艇适宜执行近海渗透与侦察任务,也具备相当的水下突击能力。在结合了“山高”级两种型号优点的基础上还大量采用了伊朗本国设计生产小型潜艇的技术经验,设计性能较为优良。该艇艇长36米,吃水1.8米,采用柴/电动力,单轴推进,水下最大航速10节,最大潜深200米。乘员19名,或可携带6名海军蛙人执行特种任务。艇上装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6枚水雷。“Ghadir”级潜艇艇体结构大量采用玻璃纤维材料,艇上装备先进的GPS系统和先进的雷达声纳设备,具备极佳的隐身效果和静音航行特性,很难被敌水面舰艇的反潜设备侦测到,攻击类似大型油轮的水面目标时可谓游刃有余,进行近海渗透和两栖作战任务也是得心应手。伊朗国防部下属“国防工业组织”官员也表示,伊朗制造的小型潜艇主要用于在两栖作战中运送部队和实施水下突击。
    早在二战期间,意大利、日本、英国和德国都建造和使用过小型或袖珍潜艇,这类潜艇排水量均不过百吨,噪声低,不易被发现,适合在浅海作战。1941年12月18日,意大利微型潜艇潜入埃及亚历山大港,重创英国皇家海军“勇敢”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但早期的微型潜艇战果甚微而损失巨大,这与其性能落后、耐波性差和攻击力不足有关。战后以至当今的微型潜艇则非常注意改善这一不利因素,在结构设计和航海操纵性能上都有极大改观,艇上多装有先进的雷达电子设备。值得注意的是,二战中纳粹德国海军微型潜艇尽管未有太大作为,但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作战则显得较为成功。这是因为微型潜艇可借助海峡水域地理条件潜伏,而水面舰艇则由于海峡内空间狭窄、障碍物多和水声环境嘈杂等不利因素难以探测发现前者,这给潜艇发现、选择和攻击目标创造了条件。而水面舰艇遭受攻击后即便发现潜艇,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潜艇则可乘机摆脱或实施二次攻击。而利用地形和夜幕的掩护输送人员执行两栖作战任务则更是一种有效方法。1996年9月17日,一艘朝鲜海军“山高”级潜艇在距离韩国汉城(今称首尔)以东100英里处的江陵市附近海滩搁浅,艇上所有26名乘员在试图移动潜艇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带上所有可能携带的武器弃艇登陆。韩国警方直到发现这艘被遗弃的潜艇才得知朝鲜的渗透行动,由此展开了长达一个半月的追捕行动,在付出10余名军警伤亡的代价后才控制住所有朝鲜渗透人员,后来得知这些人的作战目的是为了刺杀韩国政府高级官员。无独有偶,一艘满载朝鲜海军陆战队员的“裕古”级微型潜艇于1998年6月不慎缠上正在韩国水域作业的渔民的鱼网,当韩国海军部队发现并打捞起这艘潜艇时,打开舱盖后发现,艇上所有9名乘员均已自杀。尽管上述两次微型潜艇的作战行动均告失败,但足以说明微型潜艇在实施近海特种作战任务上的突出能力。

1996年朝鲜特种部队对韩国的潜艇渗透行动
(戎马)

  1996年9月,朝鲜特种部队渗透至韩国东海岸江陵市附近,以搜集韩国的情报,由于渗透用的潜艇搁浅,26名朝鲜人被迫弃艇,并从附近的海滩冲人附近山林中隐藏。韩国陆军和警察随即对他们展开时长两个多月的追捕,26名朝鲜人中仅有2人生存,而韩国方面有16人丧生(包括军人和百姓),27人受伤。朝鲜的此次渗透行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给外界提供机会,使人们得以一见识朝鲜特种部队的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

背景资料
  朝鲜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目前,朝鲜特种部队有10万人,约占现役部队人数的10%。特种部队担负的任务包括占领或破坏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节点,空港和海港,后勤基地,交通线和主要地区。特种部队还执行奇袭、目标定位、暗杀和情报搜集等任务。
  朝鲜特种部队25个旅和5个侦察营组成,这些特种部队归属总参谋部。如果仔细划分,则分属轻步兵训练指导局、侦察局、陆军军和师,以及朝鲜人民海军指挥。
  1996年渗透至江陵的这些特种部队隶属于侦察局。侦察局是朝鲜特种部队中的精英,它包括5个侦察营,计2500人;3个狙击兵旅,计10500人。
  朝鲜特种部队士兵是朝鲜人民军部队中受过最佳训练的人员,他们进行严格、真实的训练,并多次为朝鲜执行现实任务。例如1968年,朝鲜派遣31人特种部队暗杀小组,企图行刺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其中28人在青瓦台附近死于枪战,一人被俘,剩下两人逃回朝鲜。据称,逃回朝鲜的两人中一人中枪肚破肠流,竟然用手按住伤口走完全程。1983年,朝鲜8名特种部队人员潜入缅甸,刺杀当时的韩国总统全斗焕,虽然对全斗焕刺杀行动失败,但这3人杀死了17名与全斗焕同行的政府官员。
  这些朝鲜特种部队人员特点是:他们是动机明确、训练优良、纪律严明和专心致志的战士;受到良好教育,政治背景可靠;意识形态上忠贞于朝鲜领导集团;在参加特种部队前在作战单位工作4至7年;体格健壮,不断接受体能和武术训练;绝不投降,直至战死;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投降,自杀的方式包括互相枪击或自己引爆手榴弹。

行动过程
  此次行动并不是朝鲜第一次在江陵附近实施海上渗透行动,据称,在此前一年的1995年9月15日,朝鲜特种部队在江陵附近进行渗透行动。以下就是此次行动失败的渗透全过程。
  行动准备。1996年9月13日,朝鲜侦察局海军部第22中队第2组的第1侦察潜艇指挥员钟勇久上尉、潜艇全体工作人员和侦察局特种部队人员召开了最后一次任务会议。在最后会议之前,潜艇全体工作人员和特种部队人员举行了五次训练演习,其中两次是在“实战环境下”进行的。所有参加任务的人员都写下效忠誓言,作出保证只有在“完成金正日将军下达的任务”后才能返回。侦察局局长金泰植中将命令渗透小组成员“以极大的勇气完成任务”。
  具体任务。26名渗透人员中有21名是潜艇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朝鲜侦察局海军部主任金东源上校和副主任,有2名侦察小组护卫人员。余下3名人员是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的任务是搜集江陵附近军事设施的情报,而潜艇工作人员的任务是对海滩和附近的设施进行拍照。
  这对这些特种部队来说并不是一项新的任务,因为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在20世纪70年代就称要把驻韩美军在韩国的军事行动处于他的军事侦察部队的监视之下。
  行动开始。9月14日5时,第1侦察潜艇离开东海岸的退潮基地。朝鲜装备着经特殊改装的325吨的“鲨鱼”级沿海潜艇执行渗透任务。该潜艇长32.5米,宽3.7米,下潜时最大行驶速度12节。9月15日19时30分,潜艇抵达江陵市附近离韩国海岸线约8公里处的海域。江陵位于汉城以东140公里,在军事分界线以南约150公里。潜艇慢慢向海岸靠近,并在离海岸线约300至400米处海域停下来。
  渗透。3人特种部队侦察小组和两名护卫人员戴着轻潜呼吸器离开了潜艇,向岸边游去。约21时,他们抵达了海岸。特种部队人员藏起呼吸设备,而两名护卫人员返回潜艇。潜艇然后返回国际水域。9月16日,潜艇返回韩国水域回撤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由于回撤行动未成功,潜艇再次返回国际水域。
  9月17日,潜艇再次进入韩国水域,第二次尝试回撤小组成员。约21时,潜艇搁浅,最后停靠在离安宁海滩(位于江陵以南5公里)20米处。潜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努力,但未取得成功,并且潜艇因为搁浅而导致毁坏,并卡在海底。钟勇久上尉命令全体工作人员弃艇。他们在潜艇上放了一把火试图销毁艇上的装备。23时50分,26名朝鲜人带着所能携带的武器和装备上了海滩。
  放弃任务。9月18日约1时,韩国一名出租车司机看到一群人在江陵沿海高速公路附近围成一团,他还看到海滩附近的海上有一个大的物体。他对此感到怀疑,并且报告了韩国当局。很快,韩国陆军和警察得到警报,赶往该地,并且开始进行封锁和搜索朝鲜渗透人员。朝鲜人很快分成几个小组,冲向内陆山林。
  约5时,韩国参联会主席金东镇命令在整个江原道及附近地区实施“珍岛狗1”警戒。韩国陆军最后动员了约4万人,并出动直升机和军犬支援对渗透人员的追捕行动。反渗透行动覆盖区域的半径为50公里,由韩国平民、士兵和警察层层包围。韩国陆军同样对该地区实施宵禁。天亮时,韩国海军一支特种部队登上潜艇,发现里面有一挺捷克造机枪,一把AK-47步枪,约250发子弹和其他物品。
  逃避。9月18日约11时10分,韩国士兵发现两名武装的朝鲜人正在逃亡,这两人先前碰到两名韩国农民,他们将韩国农民打倒在地后跑掉了。这些农民随后向警察报告了此事,韩国士兵很快对他们展开追击。
  审讯俘虏。9月18日约16时30分,潜艇舵手李光素被发现位于一个农民的庄稼地附近,当地一位居民向警察打电话报告了此事。韩国陆军随后俘虏了李光素。据称,韩国审讯人员向他提供了四小杯由稻米酿成的烧酒。当喝完烧酒后,李开始放松下来并且讲话。他最初撒了谎,称潜艇在离开元山港不久后就失去动力,随后漂流到韩国水域。他称艇上只有20个,但是后来承认有26人。他随后告诉韩国审讯人员,潜艇的任务是搜集位于江陵附近韩国海、空军基地的情报。
  后来,韩国将朝鲜侦察局的李光素中尉带到在汉城。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光素称他们不是在训练而是执行一场侦察任务,这项任务是为一场大型战争做准备。他还称在潜艇上还有一位侦察局海军部的一名上校。
  李光素还称,他从他的同志那里听到11名渗透者被同志枪杀,这是因为他们不够强壮,可能会被俘。他说,他们被告之为避免被俘必须自杀。
  自杀。有11名朝鲜人转移至离潜艇搁浅处西南8公里的一座330米高的小山上。9月18日约17时,韩国士兵到达这座山顶空地上,发现只有11名朝鲜人的尸体。其中的10具尸体肩并肩,排列成一条直线,而另外一具尸体(海军部金东源上校)在不远处的另一边,上校的手枪还放在枪套里。这些身亡的朝鲜人都穿便装和白网球鞋。韩国陆军报道称,所有11名朝鲜人都是由于头部受近距离枪击而身亡。这有可能是一名或多名特种部队人员枪杀了11名同伴,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名人员射杀了他的同志后自杀。死者包括潜艇指挥官、一些成员、朝鲜侦察局海军部正、副主任。
  冲向北方。此时剩余的朝鲜人员没有投降的意图,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杀出血路向北通过军事分界线返回祖国。从9月19日至30日,有11名朝鲜人死于与韩国陆军的交火中。大约每一周的时间里,韩国电视台就会播出最新交火结果,韩国士兵带着沾满鲜血的白被单和几具凑合使用的木棺材从树林中走出来,里面放着朝鲜渗透人员的尸体。
  9月19日,韩国士兵在3次分别的交火中枪杀了7名朝鲜渗透人员,其中有3名身穿件牛仔裤,白衬衣,普通上衣和球鞋,他们于10时被枪杀在江陵以南一座山上。14时,韩国人发现另外三名渗透人员,随后双方交火,一名在交火中丧生,两名因为受伤而身亡。16时,在一场交火中,1名朝鲜渗透人员中枪身亡,但他打伤了一名韩国士兵。
  9月22时21时,有两名朝鲜渗透人员在交火中丧生,从9月23日至30日,另外两名渗透人员在一场交火中丧生。9月22日,韩国海军将“鲨鱼”级潜艇拖至通河港,他们对潜艇展开了全面的检查。
  政治交锋。1996年9月20日,时任总统的金泳三称,这是一次武装挑衅,而不只是简单重复过去间谍人员的渗透活动。金泳三宣称任何针对韩国的进一步挑衅将可能会引发一场真正可能的战争。
  而朝鲜回应称,据人民军武装部队目前所知,潜艇是遇到动力故障而漂流至南方,而潜艇人员没有办法只好登上韩国领土,这可能导致武装冲突。
  1996年10月1日,韩国一名外交官崔度昆在俄国海参崴被暗杀,他的死亡是朝鲜威胁要对韩国枪杀朝鲜渗透人员实施报复后不久,并且在这名外交官的尸体里还发现一种毒药,这种毒药与朝鲜渗透人员所携带的毒药是同一种类的。
  据韩国《中央日报》10月中旬称,如果朝鲜进一步挑衅,韩国政府就会选择了朝鲜的战略目标以进行可能的打击。
  继续追踪。从10月至11月5日,韩国陆军一直在追踪3名剩余的渗透人员,他们正向北方的军事分界线前进。这三名人员有可能是其中两人为一组,另外一人单独行动。11月5日,两名朝鲜渗透人员死于一次交火中,一位韩国人在此之前发现他们正穿过高速公路,他立即报告了警察。韩国陆军在军事分界线以南约20公里,江陵以北约100公里的江原道仁杰附近,追上了这两名渗透人员。约22时30分,朝鲜人发现了韩国士兵靠近了黄罗山,于是开枪射击。在韩国士兵最后枪杀这两人时共进行了三次交火,他们共枪杀3名韩国士兵,并重伤14人。这两名渗透人员在是他们潜艇搁浅后50天后才被枪杀身亡。这两人身穿韩国军装,他们的武器包括有步枪、手枪和手榴弹。韩国士兵同样在他们身上找到三本笔记,其中一本中画有他们49天逃亡时的路线草图,另一本日记对他们的逃亡描述如下:炸毁潜艇,上岸后分散行动;9月21日枪杀一名敌人,向南转移;10月4日过Chinkogae关口;10月8日14时20分对三位韩国居民实施惩戒;10月16日过公路时被一个民用车辆发现,经过一座水库;10月19日抵达Yangku大桥,到处都是搜索人员,在一处老房子里找东西吃;10月22日,遇到并杀死一名韩军司机;10月23日,经过一座桥;10月23日,经过Hankyeryong关口,在一处农庄休息;穿过一条军用公路,在一处俯瞰仁杰市。而单独行动的一名渗透人员返回朝鲜。
  此次渗透行动的结果是在26名朝鲜渗透人员中,1名被俘、11名自杀,13名在与韩国陆军的交火中丧生,1名返回朝鲜。韩国追捕渗透人员的行动从9月18日开始,至11月5日韩国士兵枪杀最后两名渗透者而告终,共持续49天。
  12月29日,朝鲜正式发布了一份官方的道歉书: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获得授权,对1996年9月在江陵沿海水域的潜艇事件深表遗憾。朝鲜将做出努力,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并将与其他各方合作寻求朝鲜半岛的永久和平和稳定。12月30日,韩国政府在板门店向朝鲜交付了渗透人员的骨灰。
  事件调查。韩国军方对朝鲜人渗透至海岸线事件展开了调查。韩国联合参谋部发布报告,对20名军官和士兵以玩忽职守罪名作出惩罚。该报告指出,陆军和海军在发现潜艇渗透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军队对渗透事件缺乏足够的快速反应。调查同样导致韩国一名中将和少将撤职。

  结论

  朝鲜潜艇的渗透是一次例行的间谍任务,但此次变成了一场灾难。此次事件表明了朝鲜一直在准备战争,并且他们的长期的目标是通过政治或武力实现半岛的统一。
  1996年的渗透事件表明朝鲜的特种部队和士兵是坚忍不拔、训练有素、忠于职守的,他们将成为战场上最专心致志的战士。朝鲜的特种部队受过真实的训练。他们在战斗中不会投降,给敌人带来严重的灾难。任何与朝鲜敌对的国家,应该注意朝鲜这种非对称战略中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战时,朝鲜可能试图渗透数万名特种部队至敌占区,从而尽可能导致死亡和引发恐慌。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作战部队还是支援部队,应该时刻做好准备,警惕这种威胁。


海军强国已着手研制浅海潜艇 欲夺浅海区控制权

   

    国外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距离海岸500海里以内的浅海区将成为主要的水下战场。进攻方的潜艇将会在这一区域实施侦察,为己方水面兵力行动提供支援,运送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先遣兵力上岸,使用巡航导弹对敌方岸上目标实施突击。而防御方将使用潜艇在浅海区对敌方进行侦察,攻击敌方战舰,布设水雷障碍等。
    在美国,用于浅海作战的“弗吉尼亚”级新一代多用途核潜艇已从2004年开始列装,当然,该级艇也可以在大洋水域遂行作战任务,但其主要是为浅海作战设计的。
    “弗吉尼亚”级艇是作为“海狼”级的廉价替代艇而研制的,因为后者单艇价格超过了25亿美元。但实际上,尽管“弗吉尼亚”级艇广泛运用了民用技术,但其单价仍超过了20亿美元,而且“弗吉尼亚”级艇没有装备浅海作战所需的舷侧发射武器,因此,其在浅海区的作战效能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为了能在导航难度较高的近岸海域顺利遂行作战行动,美国要求新型核潜艇的武器库中必须包括无人潜水器,以执行侦察、扫雷、排雷等任务,并计划使用ASDS袖珍潜艇运送特战队员。但目前,这类技术装备大部分处于研制阶段,而且造价不菲。
    但即使潜艇装备了此类特种技术装备,也无法确保可靠地夺取浅海区的水下控制权。美国与英国的核潜艇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几乎没有遇到对手的抵抗。而在今后的海上军事冲突中,这种类似于靶场的战场环境将很难重现。同时还要考虑到潜艇数量不足的问题:由于造价太高,美国海军暂时只能每年订购1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而为取代逐年退役的“洛杉矶”级艇,实际上需要每年订购至少2-3艘。如果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都为舰艇补充而感觉囊中羞涩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因此,长期以来,主要海军强国一直在探索更为经济的浅海作战方式和武器。
    从效费比的角度来说,在近海使用装有绝气动力装置的非核动力潜艇要优于核潜艇。法国目前正在研制SMX-22水下系统。该系统包括3艘潜艇:1艘排水量为2750吨的NCW指挥潜艇(NCW为“网络中心战”的英文缩写),2艘排水量各为480吨的小型作战潜艇。指挥潜艇采用辅助绝气动力装置,用于向部署海域隐蔽地运送小型潜艇,按照作战计划和指挥部的命令对小型潜艇进行指挥,并借助于信息计算机网络在浅海区组织实施战斗行动。此外,还可使用“暴风阴影”巡航导弹对敌岸上目标实施突击,使用鱼雷和导弹对敌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攻击。而在更远的未来,可实现借助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箱式防空导弹与来自空中的威胁相对抗。2艘小型作战潜艇则是浅海作战的主角,它们的任务是实施侦察,探测水雷障碍,布设水雷,对敌进行鱼雷和导弹攻击,为己方战斗蛙人的行动提供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己方从海上进攻创造有利局面。
    SMX-22系统的设计理念并非法国人的创新,早在二战时期,日本就建造了大量袖珍潜艇和人操鱼雷。当然,其作战效果十分低下:在袭击珍珠港的行动中,其全部A型袖珍潜艇或被击沉,或因导航失误而一去无返。美国海军的许多核潜艇能够运输DSRV型深潜器和SDV MkⅧ、ASDS型袖珍潜艇(用于运输蛙人)。前苏联和俄罗斯海军中也装备了潜水器和袖珍潜艇载艇,如940、09774和09786型特种潜艇。但美、俄潜艇所携带的潜水器和袖珍潜艇都是有专业用途的,而SMX-22系统的小型潜艇则是通用型作战潜艇,其尺度和性能也和所有现役袖珍潜艇有很大区别:其艇长35米,最大水下航速18节,艇员编制10人,是真正的小型潜艇。
    但负责研制SMX-22系统的法国DCN公司此前从未涉足小型潜艇设计与制造领域,因此,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具有丰富的小型潜艇设计经验的俄罗斯“孔雀石”圣彼得堡海洋机器制造设计局。该设计局在上世纪后25年里曾研制了“比拉鱼”级(865型)小型潜艇。目前,该设计局正在研制一系列标准排水量为130~1000吨的小型潜艇,如,П-130、П-170、比拉鱼-T、比拉鱼-2、П-550、П-650Э、П-750及其改型艇。这些潜艇具备一系列浅海潜艇的特点。它们虽然尺寸小,但艇上武器种类齐全,鱼雷、水雷一种不少。而П-550、П-650Э、П-750等吨位较大的小型潜艇还可装备巡航导弹。艇上的现代化电子装备能确保及时发现目标并先敌攻击。潜艇噪声小、电磁特征弱,具有良好的隐身性。由于采用了布置在可转向喷管内的低噪声螺旋桨和备用推进系统(由2个舷外驾驶柱组成),潜艇可作原地转向机动,具有良好的水下机动性。实际上该系列的所有潜艇都可以加装绝气动力装置,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其水下自持力。“孔雀石”设计局的浅海潜艇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使用与作战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这绝非偶然,因为“孔雀石”设计局在潜艇综合自动化领域的领先水平是世所公认的。其设计的705型核潜艇(北约称为“阿尔法”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艇员仅有18人,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孔雀石”设计局的小型潜艇主要作战区域是近岸浅水区和群岛水域,其艇员编制一般为4~9人,居住环境十分舒适。除编制艇员外,还可容纳6名全副武装的战斗蛙人。潜深一般为200-300米,续航力为2000~4500海里,自持力为20~30昼夜。以П-750型艇为例,其标准排水量为950吨(加装绝气动力装置后为1000吨),艇长62.4米,艇体直径6.4米,水下最大航速16节,作战半径4500公里,可在水下连续航行280海里(加装绝气动力装置后为1200海里),潜深300米,自持力为30昼夜,编制艇员9人(另有6名战斗蛙人)。艇上装备的4具533mm鱼雷发射管除鱼雷外还可发射巡航导弹,另有8具400mm反潜鱼雷发射管,4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射程达300公里的ЗМ-14Э对地巡航导弹,可携带沉底水雷(置于舷外水雷投放装置中)。也就是说,该艇不仅可用于抗击来自海上的攻击,也能对敌领土构成威胁,将敌海上兵力从己方海岸引开并破坏其整个浅海作战战略。总起来说,П-750型艇武器库的威力超过了许多更大型的潜艇。但П-750型艇不适于作为SMX-22系统中的小型作战潜艇来使用。“孔雀石”设计局设计的类似于SMX-22系统小型作战潜艇的是排水量为650吨的П-550型艇或尺寸稍大的“比拉鱼-T”型艇。
    正在研制类似的小型浅海潜艇的国家还有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如,德国的TR200和TR300型艇,意大利的MS200型艇等,但这些国家设计的潜艇在潜深和隐身性方面逊于俄制同类潜艇。意大利MS200型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90吨,装备2具战斗蛙人拖曳装置、2枚533mm鱼雷和8枚沉底水雷。为了尽快赶上俄罗斯,德国HDW公司正在以德国海军212A型艇(采用绝气动力装置)为原型研制800型浅水潜艇。国外一些媒体往往把800型艇与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800型艇是一种新型号,目前尚未投产。HDW公司在其宣传册中称,“800型潜艇专为现代浅海作战而设计”。其标准排水量约900吨,艇长接近50米,艇体直径5米,水下最大航速为18节,自持力为28昼夜。潜艇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装备4-8具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德国设计师还建议未来加装光纤制导防空导弹,以对付反潜飞机的威胁,加装可升降小口径自动火炮,用于打击反潜直升机、小艇或恐怖分子。实际上,许多国家的海军都在力图加强潜艇的对空防御,但加装防空导弹不见得是上策。的确,潜艇可以用防空武器打掉1~2架反潜飞机或直升机,但其行踪也会因此而暴露,并招致敌方后续反潜航空兵力的攻击。因此,对潜艇来说,防空导弹和高炮可以说是一种“绝望的武器”,潜艇最好的防护手段仍然是其隐蔽性。而轻型火炮有在潜艇上部署的可能性,因为目前鱼雷和导弹对快艇等快速移动的小型目标实在是无能为力。
    而以212型艇为原型研制800型浅海潜艇也并不是德国人的发明,俄罗斯圣彼得堡“红宝石”中央海洋技术装备设计局已在677型常规潜艇(“拉达”级,出口型称为“阿穆尔1650”)的基础上研制了“阿穆尔-550”和“阿穆尔-750”小型浅海潜艇。为了便于维护和降低维护成本,两者采用了相同的设计和布局,设备也大同小异。现代化的浅水作战潜艇虽然价格低廉,却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在不远的将来,浅海潜艇必将是水下战场的主角。

译自:俄罗斯《阅兵》杂志
作者:亚历山大•莫兹戈沃伊
编译:知远/波波夫金

海军强国已着手研制浅海潜艇 欲夺浅海区控制权

   

    国外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距离海岸500海里以内的浅海区将成为主要的水下战场。进攻方的潜艇将会在这一区域实施侦察,为己方水面兵力行动提供支援,运送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先遣兵力上岸,使用巡航导弹对敌方岸上目标实施突击。而防御方将使用潜艇在浅海区对敌方进行侦察,攻击敌方战舰,布设水雷障碍等。
    在美国,用于浅海作战的“弗吉尼亚”级新一代多用途核潜艇已从2004年开始列装,当然,该级艇也可以在大洋水域遂行作战任务,但其主要是为浅海作战设计的。
    “弗吉尼亚”级艇是作为“海狼”级的廉价替代艇而研制的,因为后者单艇价格超过了25亿美元。但实际上,尽管“弗吉尼亚”级艇广泛运用了民用技术,但其单价仍超过了20亿美元,而且“弗吉尼亚”级艇没有装备浅海作战所需的舷侧发射武器,因此,其在浅海区的作战效能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为了能在导航难度较高的近岸海域顺利遂行作战行动,美国要求新型核潜艇的武器库中必须包括无人潜水器,以执行侦察、扫雷、排雷等任务,并计划使用ASDS袖珍潜艇运送特战队员。但目前,这类技术装备大部分处于研制阶段,而且造价不菲。
    但即使潜艇装备了此类特种技术装备,也无法确保可靠地夺取浅海区的水下控制权。美国与英国的核潜艇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几乎没有遇到对手的抵抗。而在今后的海上军事冲突中,这种类似于靶场的战场环境将很难重现。同时还要考虑到潜艇数量不足的问题:由于造价太高,美国海军暂时只能每年订购1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而为取代逐年退役的“洛杉矶”级艇,实际上需要每年订购至少2-3艘。如果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都为舰艇补充而感觉囊中羞涩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因此,长期以来,主要海军强国一直在探索更为经济的浅海作战方式和武器。
    从效费比的角度来说,在近海使用装有绝气动力装置的非核动力潜艇要优于核潜艇。法国目前正在研制SMX-22水下系统。该系统包括3艘潜艇:1艘排水量为2750吨的NCW指挥潜艇(NCW为“网络中心战”的英文缩写),2艘排水量各为480吨的小型作战潜艇。指挥潜艇采用辅助绝气动力装置,用于向部署海域隐蔽地运送小型潜艇,按照作战计划和指挥部的命令对小型潜艇进行指挥,并借助于信息计算机网络在浅海区组织实施战斗行动。此外,还可使用“暴风阴影”巡航导弹对敌岸上目标实施突击,使用鱼雷和导弹对敌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攻击。而在更远的未来,可实现借助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箱式防空导弹与来自空中的威胁相对抗。2艘小型作战潜艇则是浅海作战的主角,它们的任务是实施侦察,探测水雷障碍,布设水雷,对敌进行鱼雷和导弹攻击,为己方战斗蛙人的行动提供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己方从海上进攻创造有利局面。
    SMX-22系统的设计理念并非法国人的创新,早在二战时期,日本就建造了大量袖珍潜艇和人操鱼雷。当然,其作战效果十分低下:在袭击珍珠港的行动中,其全部A型袖珍潜艇或被击沉,或因导航失误而一去无返。美国海军的许多核潜艇能够运输DSRV型深潜器和SDV MkⅧ、ASDS型袖珍潜艇(用于运输蛙人)。前苏联和俄罗斯海军中也装备了潜水器和袖珍潜艇载艇,如940、09774和09786型特种潜艇。但美、俄潜艇所携带的潜水器和袖珍潜艇都是有专业用途的,而SMX-22系统的小型潜艇则是通用型作战潜艇,其尺度和性能也和所有现役袖珍潜艇有很大区别:其艇长35米,最大水下航速18节,艇员编制10人,是真正的小型潜艇。
    但负责研制SMX-22系统的法国DCN公司此前从未涉足小型潜艇设计与制造领域,因此,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具有丰富的小型潜艇设计经验的俄罗斯“孔雀石”圣彼得堡海洋机器制造设计局。该设计局在上世纪后25年里曾研制了“比拉鱼”级(865型)小型潜艇。目前,该设计局正在研制一系列标准排水量为130~1000吨的小型潜艇,如,П-130、П-170、比拉鱼-T、比拉鱼-2、П-550、П-650Э、П-750及其改型艇。这些潜艇具备一系列浅海潜艇的特点。它们虽然尺寸小,但艇上武器种类齐全,鱼雷、水雷一种不少。而П-550、П-650Э、П-750等吨位较大的小型潜艇还可装备巡航导弹。艇上的现代化电子装备能确保及时发现目标并先敌攻击。潜艇噪声小、电磁特征弱,具有良好的隐身性。由于采用了布置在可转向喷管内的低噪声螺旋桨和备用推进系统(由2个舷外驾驶柱组成),潜艇可作原地转向机动,具有良好的水下机动性。实际上该系列的所有潜艇都可以加装绝气动力装置,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其水下自持力。“孔雀石”设计局的浅海潜艇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使用与作战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这绝非偶然,因为“孔雀石”设计局在潜艇综合自动化领域的领先水平是世所公认的。其设计的705型核潜艇(北约称为“阿尔法”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艇员仅有18人,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孔雀石”设计局的小型潜艇主要作战区域是近岸浅水区和群岛水域,其艇员编制一般为4~9人,居住环境十分舒适。除编制艇员外,还可容纳6名全副武装的战斗蛙人。潜深一般为200-300米,续航力为2000~4500海里,自持力为20~30昼夜。以П-750型艇为例,其标准排水量为950吨(加装绝气动力装置后为1000吨),艇长62.4米,艇体直径6.4米,水下最大航速16节,作战半径4500公里,可在水下连续航行280海里(加装绝气动力装置后为1200海里),潜深300米,自持力为30昼夜,编制艇员9人(另有6名战斗蛙人)。艇上装备的4具533mm鱼雷发射管除鱼雷外还可发射巡航导弹,另有8具400mm反潜鱼雷发射管,4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射程达300公里的ЗМ-14Э对地巡航导弹,可携带沉底水雷(置于舷外水雷投放装置中)。也就是说,该艇不仅可用于抗击来自海上的攻击,也能对敌领土构成威胁,将敌海上兵力从己方海岸引开并破坏其整个浅海作战战略。总起来说,П-750型艇武器库的威力超过了许多更大型的潜艇。但П-750型艇不适于作为SMX-22系统中的小型作战潜艇来使用。“孔雀石”设计局设计的类似于SMX-22系统小型作战潜艇的是排水量为650吨的П-550型艇或尺寸稍大的“比拉鱼-T”型艇。
    正在研制类似的小型浅海潜艇的国家还有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如,德国的TR200和TR300型艇,意大利的MS200型艇等,但这些国家设计的潜艇在潜深和隐身性方面逊于俄制同类潜艇。意大利MS200型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90吨,装备2具战斗蛙人拖曳装置、2枚533mm鱼雷和8枚沉底水雷。为了尽快赶上俄罗斯,德国HDW公司正在以德国海军212A型艇(采用绝气动力装置)为原型研制800型浅水潜艇。国外一些媒体往往把800型艇与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800型艇是一种新型号,目前尚未投产。HDW公司在其宣传册中称,“800型潜艇专为现代浅海作战而设计”。其标准排水量约900吨,艇长接近50米,艇体直径5米,水下最大航速为18节,自持力为28昼夜。潜艇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装备4-8具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德国设计师还建议未来加装光纤制导防空导弹,以对付反潜飞机的威胁,加装可升降小口径自动火炮,用于打击反潜直升机、小艇或恐怖分子。实际上,许多国家的海军都在力图加强潜艇的对空防御,但加装防空导弹不见得是上策。的确,潜艇可以用防空武器打掉1~2架反潜飞机或直升机,但其行踪也会因此而暴露,并招致敌方后续反潜航空兵力的攻击。因此,对潜艇来说,防空导弹和高炮可以说是一种“绝望的武器”,潜艇最好的防护手段仍然是其隐蔽性。而轻型火炮有在潜艇上部署的可能性,因为目前鱼雷和导弹对快艇等快速移动的小型目标实在是无能为力。
    而以212型艇为原型研制800型浅海潜艇也并不是德国人的发明,俄罗斯圣彼得堡“红宝石”中央海洋技术装备设计局已在677型常规潜艇(“拉达”级,出口型称为“阿穆尔1650”)的基础上研制了“阿穆尔-550”和“阿穆尔-750”小型浅海潜艇。为了便于维护和降低维护成本,两者采用了相同的设计和布局,设备也大同小异。现代化的浅水作战潜艇虽然价格低廉,却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在不远的将来,浅海潜艇必将是水下战场的主角。

译自:俄罗斯《阅兵》杂志
作者:亚历山大•莫兹戈沃伊
编译:知远/波波夫金


http://gongxue.cn/xuexishequ/Print.asp?ArticleID=24322&Page=1

近海作战潜艇

    世界上第一艘作战潜艇“海龟”号的唯一艇员兼指挥官以斯拉已经想不起他曾在1776年9月5日参与了一场“近海作战”,那时他驾驶着“海龟”号在纽约港外的锚地上作战。“海龟”号是由美国发明家布什内尔•戴维设计的,用于攻击英国军舰。在那个时候,既没有“近海作战”这个概念,也没有这个词。它们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用来指代在近海进行的战斗行动。从本质上讲,以斯拉所执行的使命就属于近海作战。在那时,强大的英国海军封锁了北美殖民地的海岸,这些殖民地已经开始了独立战争。当然,“海龟”号没有突破英军的封锁,进攻也失败了,这是因为该艇不能将带有水雷的钻射到英国军舰上。但是这种攻击产生了一定的心里效应:英国海军开始害怕这些美国人,尽管后者并没有正规的海军,但是他们非常善于发明一些奇妙的小阴谋。
    大约一个世纪后,潜艇证明了它们所具有的战斗能力而不是仅仅只能提供心理威慑。用现代术语来说,它们能够很好地进行近海作战。那时,美国海军封锁了南部联邦反抗者的主要港口查尔斯顿。为了突破封锁,1864年2月17日,南部联邦的潜艇“亨里”号用杆状鱼雷攻击了北部联邦政府同盟的蒸汽轻护舰“休斯阿托尼”号,并导致其沉没。从那时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都被认为是近岸防御与突破封锁的唯一有效装备。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成为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的主要平台。目前,这种优先权又发生了改变。国外许多专家预测,在可预见的将来,离岸500海里范围内的近海水域将成为水下战的主要区域。攻击型潜艇应担负起监视海域、支援己方水面舰艇、让奇袭队和前沿海军步兵特谴队登陆、发射巡航导弹打击沿岸目标等职责。另一方面,防御者还将利用潜艇及时地侦察敌情、攻击敌舰和进行布雷,等等。

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在美国,“海龟”号的直系继承人——“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从2004年开始服役。该级艇的主要任务是在近海水域进行各种作战,同时,他们也能够进行大洋作战。起初,该级潜艇是作为昂贵的“海狼”级潜艇的廉价替代方案,“海狼”级每艘艇的造价超过了25亿美元。但是,尽管“弗吉尼亚”级大量采用了民用技术,每艘艇的造价还是超过了20亿美元,并且还有增加的趋势。事实上,没有适于浅水地区使用的特种潜艇武器,该级艇不可能让近海作战能力有质的飞跃。“弗吉尼亚”级的水下排水量大约是“海龟”号(约1吨)的7800倍。为了成功地在近海水域进行作战以及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巡航,该级艇需要装载一批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来进行侦查、探测和移走水雷。为了运送特种作战部队登陆,该级艇计划使用先进蛙人输送系统(ASDS)小型潜艇。它们中的大多数仍处于开发或改装阶段,需要花费大量金钱。
    但是即使有了这些特种作战装备,也不能保证获得在近海浅水地区作战的优势。美国和英国潜艇在对付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这是因为对手相当弱小,海上力量几乎为零。事实上,作战取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不能被忽视:无论攻击型核潜艇和它们携带的武器是多么的先进,更尖锐的问题是参与行动的潜艇数量。由于“弗吉尼亚”级的高额造价,迄今为止美国海军只能每年采购一艘,而实际上则需要每年获得两到三艘来替代已经超时服役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财大气粗的美国都面临着舰艇替代的问题,其它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世界上一直在对近海水下战进行着持续的研究,不断寻求更为经济的方法和方案。众所周知,从效费比上来说,在近海浅水地区采用AIP装置的常规潜艇超过了攻击型核潜艇。这个趋势是最有前途的,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法国舰艇建造局提出的SMX-22概念

    目前,法国舰艇建造局(DCN)专家正在潜心开发一种叫SMX-22的水下系统概念。该系统由三艘潜艇组成:一艘排水量为2750吨的网络中心战(NCW)潜艇和两艘排水量都为480吨的小型作战潜艇(OPS)。NCW潜艇采用辅助AIP动力装置,主要是将小型潜艇运送到作战海区,向子艇下达计划和分派任务,通过信息计算机网络在近海地区组织作战行动。除此之外,它还承担着向沿海目标发射“头皮”(SCALP)巡航导弹、向敌方舰船和潜艇发射鱼雷和导弹的任务,将来,还利用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箱式“萨姆”(SAM)导弹击退空中攻击。小型作战潜艇是在近海浅水地区活动的主要力量。它们可执行侦察、探测水雷、布雷、在浅水地区使用鱼雷和导弹攻击敌人和支援作战蛙人行动等任务,从而为两栖登陆部队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应当指出SMX-22子母艇概念不是原创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就建造了许多可以携带小型潜艇和人控鱼雷的潜艇,但是他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例如,在珍珠港事件中,所有的日本A级小型潜艇全军覆没,或被美国人击沉,或因导航原因而失踪。许多美国攻击型核潜艇也都可运送携带蛙人的深潜救生器(DSRV)和诸如SDV MkVⅢ与ASDS的小型潜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潜艇也同样可携带水下潜器和小型潜艇,为此还专门实施了940、09774和09786号潜艇工程。但是,必须强调的一点是,部署在美国和俄罗斯潜艇上的水下潜器和小型潜艇的应用范围都非常狭隘。其实,这些小的子艇就只是一个运载工具,不具备发射武器等基本能力。SMX-22概念作战潜艇是非常成熟的水下战武器,它们的尺寸和特征跟现在使用的所有小型潜艇有相当大的不同。母艇为双壳体结构,轻外壳直径8米,长84.3米,最大宽度8米,下潜深度超过250米,水下航速大于17节,艇员为25名。另外,根据作战情况艇上还可搭载20~40名其他人员(为子艇配备4班艇员,每班10名)。当母艇在水下状态以8节航速巡航时,续航力为8700海里;当其以AIP方式推进,以4节航速进行水下巡航时,水下自主巡航时间大于12天。子艇也采用双壳体结构,轻外壳直径5.3米,长36米,最大宽度5.3米,可以说是非常名副其实的小尺寸潜艇(SSS),下潜深度超过250米,水下航速不低于17节,能够进行水下补给,水下自主巡航时间为25天。10名艇员,每80小时艇员轮班一次。它可持续作战1-2天,之后返回至母潜艇处。三艘艇中不管是母艇还是子艇都是一艘真正的潜艇,只是子艇缺失了部分不需要的功能,一些主要功能(如武器系统、操控系统)都具备,跟母艇的关系可以说就真的像母亲和孩子一样。
    目前,SMX-22型潜艇的概念设计已经完成。SMX-22被设计成为能够执行包括特种作战、对陆攻击和远程打击等多种任务的潜艇。由各种不同的武器、探测设备、特种作战设备、水雷、水下无人运载器等组成的任务组件模块可满足各种不同任务的需要。多平台概念确保在平台之间或平台和任务目标之间实现完美的搭配,既能够单独作战,也可与其它海军兵力协同作战。

俄罗斯孔雀石设计局设计的系列潜艇

    因为提出SMX-22概念的法国舰艇建造局以前从来没有设计或建造过小型潜艇,所以它求助于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孔雀石潜艇设计局,该局曾在20世纪的后半期设计了最优秀的“剪刀鱼”级小型潜艇(865号工程)。到现在为止,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已经开发了许多小型潜艇,有P-130、P-170、“剪刀鱼-T”、“剪刀鱼-2”、P-550、 P-650E、P-750等级别及它们的改进型,它们的标准排水量都在130到1000吨之间。这些级别的潜艇都具有近海作战潜艇的特征。尽管尺寸小,它们却可携带多种武器,包括鱼雷和水雷,同时较大一点的P-550、P-650E和P-750还可以携带巡航导弹。这些潜艇上安装的电子设备可使它们能够及时地探测到目标并优先进行攻击。低水平的噪音和电磁波都使它们的信号特征极低。事实上,这个家族的所有潜艇都能附加AIP装置模块,那将大大延长这些艇的水下续航力。由于使用了低噪音的导管舵螺旋桨和一套由两个舷外旋转舵构成的备用推进系统,这些艇都有着很高的机动性,并且能够在一个点上旋转。
    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开发的近海作战潜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战控制和作战程序的高度自动化。这不是偶然,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原本就是世界上潜艇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直到现在,705号工程,即北约命名的“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还没有找到可以与之相比的潜艇。由于引进了先进的控制技术,这些艇只需要18名艇员。孔雀石潜艇设计局设计的近海小型潜艇只有4~9人,这样他们的居住条件就非常舒适。除了艇员,这些潜艇还能携带6名全副武装的作战蛙人。
    当然,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开发的这些小型潜艇主要在近海浅水地区活动。同时,它们也是很好的潜水员,能够下潜200~300米。它们的巡航距离在2000海里至4500海里之间,自持力在20天到30天之间。我们可以该家族的最大潜艇P-750级为例进行说明。她的标准排水量为950吨(加上AIP装置模块后为1000吨),长68.4米,艇直径6.4米,水下航速16节,活动半径4500海里,水下持续航行距离1200海里,下潜深度300米,自持力30天,艇员9名再加6名作战蛙人。武器设备包括4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不仅能够发射鱼雷也能够发射巡航导弹。在海上,该级艇的鱼雷管不能够进行再装填,但是他们总是能够立即进行单射或齐射火力打击。该级艇还拥有8具400毫米的反潜鱼雷管,也能够利用舷外水雷卸载装置携带24枚沉底水雷。除此之外,该级艇上还能够安装4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管,内装“俱乐部-S”系统的3M-14E导弹,用来打击300公里范围内的近岸目标。换句话说,这些潜艇不仅适于击退敌人的海上进攻,还能威胁到敌人的领土从而将他的海军力量转离岸边,打乱他的近海战略结构。总而言之,P-750的武器装备超过了许多大型潜艇。
在SMX-22概念的实现过程中,研究显示P-750因尺寸原因不适于作作战潜艇。对DCN来说,最合适的选择是比P-550级小型潜艇(标准排水量约650吨)再小一点的改进型,或者是“剪刀鱼-T”级的加大型。

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的“阿穆尔”系列艇

    位于圣彼得堡的红宝石中央设计局也开发了较小排水量的近海潜艇“阿穆尔”550型和“阿穆尔”750型,它们是在正在为俄罗斯海军和国外客户建造的“拉达”/“阿穆尔”1650型(677号工程)常规潜艇基础上建造的。这些艇有着相同的设计方案,使用相同或稍微有点差异的设备,这使得同一家族不同级别潜艇的维护程序大大简化,维护费用大大降低。
    该系列艇采用双壳体结构,艇体外表面光顺,无明显突出体。非耐压壳体上的流水孔由“基洛”级的长孔形变为缝隙式,进一步减小了水流阻力。首水平舵也由“基洛”级的上甲板上移到了指挥台围壳上,这种安装对阻力贡献很小,因此无论何时都无须缩进艇内,大大节省了艇内空间。尾部采用十字型操纵面,尾部还设有救生通信浮标。这些艇的作战武器系统是在“基洛”级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提高。作战情报指挥系统采用了新型计算机,处理能力加强、体积重量减小、自动化程度提高;全艇系统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中央控制管理。火控系统能同时解算和攻击2个目标,从目标识别到攻击的最短时间可达15秒,一次齐射全部鱼雷的时间仅为数分钟。据称,该级艇的作战性能比“基洛”级常规潜艇提高了2~3倍。在2005年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海军展上,负责建造该级艇的俄海军造船厂总经理亚历山大罗夫表示俄目前计划向外国客户至少提供12艘“阿穆尔”级潜艇,主要针对东南亚市场,以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为主。
相似的适于近海地区作战的小型潜艇还有德国的TR200和TR300级、意大利的MS200级和其它国家的一些艇。但是,这些潜艇就下潜深度和隐身性来讲都次于俄罗斯的潜艇,更不用说自动化程度和武器装备的水平了。

德国HDW研发的800型潜艇

    为了赶上俄罗斯的水平,德国设计者开始以212A级系列燃料电池AIP潜艇为基础研发近海作战潜艇。一个例子就是由HDW研发的800型潜艇。顺便说一下,在俄罗斯和国外的一些出版物上,800型潜艇经常被误认为是采用了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的技术。但是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800型潜艇是全新设计的一级艇,并且没有进行过实艇建造。
正如HDW(目前是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的一部分)的宣传册中所强调的那样,800型是一种中型潜艇,尤其适合现代近海作战。她的标准排水量约为900吨,长约为50米,艇直径5米,水下航速18节,自持力28天。关于艇员人数还不清楚。应顾客的要求,该型艇可装备4~8具鱼雷管,能够发射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德国设计者打算在将来为该型艇装备“萨姆”导弹用于攻击反潜战飞机,还将在桅杆上装备一门小口径自动化火炮以攻击敌方的反潜直升机、小艇和恐怖分子。众所周知,这种做法是为了增强潜艇的防空能力,但是每一次努力都收效甚微。很明显,这些导弹或火炮能够击落一架或两架直升机,但是第三艘直升机仍然会发现和击落潜艇。换句话说,潜艇上安装“萨姆”导弹系统和防空火炮是最后一招。对潜艇来说最好的保护措施一直以来都是其本身的隐蔽性,将来也会如此。
    国外许多专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洋作战已渐渐远去,离岸500海里范围内的近海水域将成为水下战的主要区域。在近海水域大吨位的核潜艇行动不便,目标暴露率高,难以担当重任,这就需要机动灵活的小型常规潜艇的参与。另外从效费比上来说,在近海浅水地区小型常规潜艇也超过了大型核潜艇。“海龟”号潜艇的这些现代继承者相对来说就具备造价便宜且性能好的特点。这些就是在不远的将来近海作战潜艇将毫无疑问地大量部署的原因所在。

http://gongxue.cn/xuexishequ/Print.asp?ArticleID=24322&Page=1

近海作战潜艇

    世界上第一艘作战潜艇“海龟”号的唯一艇员兼指挥官以斯拉已经想不起他曾在1776年9月5日参与了一场“近海作战”,那时他驾驶着“海龟”号在纽约港外的锚地上作战。“海龟”号是由美国发明家布什内尔•戴维设计的,用于攻击英国军舰。在那个时候,既没有“近海作战”这个概念,也没有这个词。它们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用来指代在近海进行的战斗行动。从本质上讲,以斯拉所执行的使命就属于近海作战。在那时,强大的英国海军封锁了北美殖民地的海岸,这些殖民地已经开始了独立战争。当然,“海龟”号没有突破英军的封锁,进攻也失败了,这是因为该艇不能将带有水雷的钻射到英国军舰上。但是这种攻击产生了一定的心里效应:英国海军开始害怕这些美国人,尽管后者并没有正规的海军,但是他们非常善于发明一些奇妙的小阴谋。
    大约一个世纪后,潜艇证明了它们所具有的战斗能力而不是仅仅只能提供心理威慑。用现代术语来说,它们能够很好地进行近海作战。那时,美国海军封锁了南部联邦反抗者的主要港口查尔斯顿。为了突破封锁,1864年2月17日,南部联邦的潜艇“亨里”号用杆状鱼雷攻击了北部联邦政府同盟的蒸汽轻护舰“休斯阿托尼”号,并导致其沉没。从那时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都被认为是近岸防御与突破封锁的唯一有效装备。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成为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的主要平台。目前,这种优先权又发生了改变。国外许多专家预测,在可预见的将来,离岸500海里范围内的近海水域将成为水下战的主要区域。攻击型潜艇应担负起监视海域、支援己方水面舰艇、让奇袭队和前沿海军步兵特谴队登陆、发射巡航导弹打击沿岸目标等职责。另一方面,防御者还将利用潜艇及时地侦察敌情、攻击敌舰和进行布雷,等等。

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在美国,“海龟”号的直系继承人——“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从2004年开始服役。该级艇的主要任务是在近海水域进行各种作战,同时,他们也能够进行大洋作战。起初,该级潜艇是作为昂贵的“海狼”级潜艇的廉价替代方案,“海狼”级每艘艇的造价超过了25亿美元。但是,尽管“弗吉尼亚”级大量采用了民用技术,每艘艇的造价还是超过了20亿美元,并且还有增加的趋势。事实上,没有适于浅水地区使用的特种潜艇武器,该级艇不可能让近海作战能力有质的飞跃。“弗吉尼亚”级的水下排水量大约是“海龟”号(约1吨)的7800倍。为了成功地在近海水域进行作战以及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巡航,该级艇需要装载一批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来进行侦查、探测和移走水雷。为了运送特种作战部队登陆,该级艇计划使用先进蛙人输送系统(ASDS)小型潜艇。它们中的大多数仍处于开发或改装阶段,需要花费大量金钱。
    但是即使有了这些特种作战装备,也不能保证获得在近海浅水地区作战的优势。美国和英国潜艇在对付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这是因为对手相当弱小,海上力量几乎为零。事实上,作战取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不能被忽视:无论攻击型核潜艇和它们携带的武器是多么的先进,更尖锐的问题是参与行动的潜艇数量。由于“弗吉尼亚”级的高额造价,迄今为止美国海军只能每年采购一艘,而实际上则需要每年获得两到三艘来替代已经超时服役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财大气粗的美国都面临着舰艇替代的问题,其它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世界上一直在对近海水下战进行着持续的研究,不断寻求更为经济的方法和方案。众所周知,从效费比上来说,在近海浅水地区采用AIP装置的常规潜艇超过了攻击型核潜艇。这个趋势是最有前途的,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法国舰艇建造局提出的SMX-22概念

    目前,法国舰艇建造局(DCN)专家正在潜心开发一种叫SMX-22的水下系统概念。该系统由三艘潜艇组成:一艘排水量为2750吨的网络中心战(NCW)潜艇和两艘排水量都为480吨的小型作战潜艇(OPS)。NCW潜艇采用辅助AIP动力装置,主要是将小型潜艇运送到作战海区,向子艇下达计划和分派任务,通过信息计算机网络在近海地区组织作战行动。除此之外,它还承担着向沿海目标发射“头皮”(SCALP)巡航导弹、向敌方舰船和潜艇发射鱼雷和导弹的任务,将来,还利用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箱式“萨姆”(SAM)导弹击退空中攻击。小型作战潜艇是在近海浅水地区活动的主要力量。它们可执行侦察、探测水雷、布雷、在浅水地区使用鱼雷和导弹攻击敌人和支援作战蛙人行动等任务,从而为两栖登陆部队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应当指出SMX-22子母艇概念不是原创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就建造了许多可以携带小型潜艇和人控鱼雷的潜艇,但是他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例如,在珍珠港事件中,所有的日本A级小型潜艇全军覆没,或被美国人击沉,或因导航原因而失踪。许多美国攻击型核潜艇也都可运送携带蛙人的深潜救生器(DSRV)和诸如SDV MkVⅢ与ASDS的小型潜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潜艇也同样可携带水下潜器和小型潜艇,为此还专门实施了940、09774和09786号潜艇工程。但是,必须强调的一点是,部署在美国和俄罗斯潜艇上的水下潜器和小型潜艇的应用范围都非常狭隘。其实,这些小的子艇就只是一个运载工具,不具备发射武器等基本能力。SMX-22概念作战潜艇是非常成熟的水下战武器,它们的尺寸和特征跟现在使用的所有小型潜艇有相当大的不同。母艇为双壳体结构,轻外壳直径8米,长84.3米,最大宽度8米,下潜深度超过250米,水下航速大于17节,艇员为25名。另外,根据作战情况艇上还可搭载20~40名其他人员(为子艇配备4班艇员,每班10名)。当母艇在水下状态以8节航速巡航时,续航力为8700海里;当其以AIP方式推进,以4节航速进行水下巡航时,水下自主巡航时间大于12天。子艇也采用双壳体结构,轻外壳直径5.3米,长36米,最大宽度5.3米,可以说是非常名副其实的小尺寸潜艇(SSS),下潜深度超过250米,水下航速不低于17节,能够进行水下补给,水下自主巡航时间为25天。10名艇员,每80小时艇员轮班一次。它可持续作战1-2天,之后返回至母潜艇处。三艘艇中不管是母艇还是子艇都是一艘真正的潜艇,只是子艇缺失了部分不需要的功能,一些主要功能(如武器系统、操控系统)都具备,跟母艇的关系可以说就真的像母亲和孩子一样。
    目前,SMX-22型潜艇的概念设计已经完成。SMX-22被设计成为能够执行包括特种作战、对陆攻击和远程打击等多种任务的潜艇。由各种不同的武器、探测设备、特种作战设备、水雷、水下无人运载器等组成的任务组件模块可满足各种不同任务的需要。多平台概念确保在平台之间或平台和任务目标之间实现完美的搭配,既能够单独作战,也可与其它海军兵力协同作战。

俄罗斯孔雀石设计局设计的系列潜艇

    因为提出SMX-22概念的法国舰艇建造局以前从来没有设计或建造过小型潜艇,所以它求助于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孔雀石潜艇设计局,该局曾在20世纪的后半期设计了最优秀的“剪刀鱼”级小型潜艇(865号工程)。到现在为止,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已经开发了许多小型潜艇,有P-130、P-170、“剪刀鱼-T”、“剪刀鱼-2”、P-550、 P-650E、P-750等级别及它们的改进型,它们的标准排水量都在130到1000吨之间。这些级别的潜艇都具有近海作战潜艇的特征。尽管尺寸小,它们却可携带多种武器,包括鱼雷和水雷,同时较大一点的P-550、P-650E和P-750还可以携带巡航导弹。这些潜艇上安装的电子设备可使它们能够及时地探测到目标并优先进行攻击。低水平的噪音和电磁波都使它们的信号特征极低。事实上,这个家族的所有潜艇都能附加AIP装置模块,那将大大延长这些艇的水下续航力。由于使用了低噪音的导管舵螺旋桨和一套由两个舷外旋转舵构成的备用推进系统,这些艇都有着很高的机动性,并且能够在一个点上旋转。
    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开发的近海作战潜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战控制和作战程序的高度自动化。这不是偶然,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原本就是世界上潜艇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直到现在,705号工程,即北约命名的“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还没有找到可以与之相比的潜艇。由于引进了先进的控制技术,这些艇只需要18名艇员。孔雀石潜艇设计局设计的近海小型潜艇只有4~9人,这样他们的居住条件就非常舒适。除了艇员,这些潜艇还能携带6名全副武装的作战蛙人。
    当然,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开发的这些小型潜艇主要在近海浅水地区活动。同时,它们也是很好的潜水员,能够下潜200~300米。它们的巡航距离在2000海里至4500海里之间,自持力在20天到30天之间。我们可以该家族的最大潜艇P-750级为例进行说明。她的标准排水量为950吨(加上AIP装置模块后为1000吨),长68.4米,艇直径6.4米,水下航速16节,活动半径4500海里,水下持续航行距离1200海里,下潜深度300米,自持力30天,艇员9名再加6名作战蛙人。武器设备包括4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不仅能够发射鱼雷也能够发射巡航导弹。在海上,该级艇的鱼雷管不能够进行再装填,但是他们总是能够立即进行单射或齐射火力打击。该级艇还拥有8具400毫米的反潜鱼雷管,也能够利用舷外水雷卸载装置携带24枚沉底水雷。除此之外,该级艇上还能够安装4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管,内装“俱乐部-S”系统的3M-14E导弹,用来打击300公里范围内的近岸目标。换句话说,这些潜艇不仅适于击退敌人的海上进攻,还能威胁到敌人的领土从而将他的海军力量转离岸边,打乱他的近海战略结构。总而言之,P-750的武器装备超过了许多大型潜艇。
在SMX-22概念的实现过程中,研究显示P-750因尺寸原因不适于作作战潜艇。对DCN来说,最合适的选择是比P-550级小型潜艇(标准排水量约650吨)再小一点的改进型,或者是“剪刀鱼-T”级的加大型。

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的“阿穆尔”系列艇

    位于圣彼得堡的红宝石中央设计局也开发了较小排水量的近海潜艇“阿穆尔”550型和“阿穆尔”750型,它们是在正在为俄罗斯海军和国外客户建造的“拉达”/“阿穆尔”1650型(677号工程)常规潜艇基础上建造的。这些艇有着相同的设计方案,使用相同或稍微有点差异的设备,这使得同一家族不同级别潜艇的维护程序大大简化,维护费用大大降低。
    该系列艇采用双壳体结构,艇体外表面光顺,无明显突出体。非耐压壳体上的流水孔由“基洛”级的长孔形变为缝隙式,进一步减小了水流阻力。首水平舵也由“基洛”级的上甲板上移到了指挥台围壳上,这种安装对阻力贡献很小,因此无论何时都无须缩进艇内,大大节省了艇内空间。尾部采用十字型操纵面,尾部还设有救生通信浮标。这些艇的作战武器系统是在“基洛”级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提高。作战情报指挥系统采用了新型计算机,处理能力加强、体积重量减小、自动化程度提高;全艇系统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中央控制管理。火控系统能同时解算和攻击2个目标,从目标识别到攻击的最短时间可达15秒,一次齐射全部鱼雷的时间仅为数分钟。据称,该级艇的作战性能比“基洛”级常规潜艇提高了2~3倍。在2005年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海军展上,负责建造该级艇的俄海军造船厂总经理亚历山大罗夫表示俄目前计划向外国客户至少提供12艘“阿穆尔”级潜艇,主要针对东南亚市场,以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为主。
相似的适于近海地区作战的小型潜艇还有德国的TR200和TR300级、意大利的MS200级和其它国家的一些艇。但是,这些潜艇就下潜深度和隐身性来讲都次于俄罗斯的潜艇,更不用说自动化程度和武器装备的水平了。

德国HDW研发的800型潜艇

    为了赶上俄罗斯的水平,德国设计者开始以212A级系列燃料电池AIP潜艇为基础研发近海作战潜艇。一个例子就是由HDW研发的800型潜艇。顺便说一下,在俄罗斯和国外的一些出版物上,800型潜艇经常被误认为是采用了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的技术。但是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800型潜艇是全新设计的一级艇,并且没有进行过实艇建造。
正如HDW(目前是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的一部分)的宣传册中所强调的那样,800型是一种中型潜艇,尤其适合现代近海作战。她的标准排水量约为900吨,长约为50米,艇直径5米,水下航速18节,自持力28天。关于艇员人数还不清楚。应顾客的要求,该型艇可装备4~8具鱼雷管,能够发射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德国设计者打算在将来为该型艇装备“萨姆”导弹用于攻击反潜战飞机,还将在桅杆上装备一门小口径自动化火炮以攻击敌方的反潜直升机、小艇和恐怖分子。众所周知,这种做法是为了增强潜艇的防空能力,但是每一次努力都收效甚微。很明显,这些导弹或火炮能够击落一架或两架直升机,但是第三艘直升机仍然会发现和击落潜艇。换句话说,潜艇上安装“萨姆”导弹系统和防空火炮是最后一招。对潜艇来说最好的保护措施一直以来都是其本身的隐蔽性,将来也会如此。
    国外许多专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洋作战已渐渐远去,离岸500海里范围内的近海水域将成为水下战的主要区域。在近海水域大吨位的核潜艇行动不便,目标暴露率高,难以担当重任,这就需要机动灵活的小型常规潜艇的参与。另外从效费比上来说,在近海浅水地区小型常规潜艇也超过了大型核潜艇。“海龟”号潜艇的这些现代继承者相对来说就具备造价便宜且性能好的特点。这些就是在不远的将来近海作战潜艇将毫无疑问地大量部署的原因所在。


http://arm.cpst.net.cn/gfbk/2008_07/2149647051.html

微型潜艇功能多用途广

李大光 2008年07月02日 10:11

      据美国ABC新闻网6月6日报道,美国是世界上反潜能力最强的国家,但近来却由于一些袖珍潜艇大伤脑筋。越来越多的贩毒分子开始使用微型潜艇走私可卡因,使得美国相关部门防不胜防。这些潜艇能够躲开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的舰船,航行2000英里向美国运送可卡因。据称,这些“可卡因潜艇”信号非常微弱,最初它们只能运载4~5吨的毒品,但更新的型号已经可以运输12~15吨。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海岸警卫队已报告27起潜艇试图闯入美国海岸地区的案件。现在看来,微型潜艇不仅被军事应用于作战,其他一些如恐怖分子、走私贩毒集团等团体也可以利用微型潜艇的特殊用途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一、以小制大的海底“幽灵”

       微型潜艇是针对普通的大中小型作战潜艇而言的,但排水量多少以下的潜艇称之为微型潜艇,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通常人们把排水量在300吨以下的潜艇称为微型潜艇,排水量小于100吨的潜艇则称作超小型潜艇、袖珍潜艇或蛙人输送艇。一般来说,微型潜艇艇长30米以下,宽小于3米,水下最大航速6~20节时,续航力约60海里,水上最大航速7~11节时续航力1000~2000海里,下潜探度不超过100米,自给力7~14天,艇员2~10人。

      一般装有柴油机和电动机,携带2~4枚鱼雷,或4~8枚水雷。有的只装有电动机,携带1~4枚鱼雷,或4~8枚水雷。装备有通信、导航和探测等设备。袖珍潜艇构造较简单,造价较低,体积小,隐蔽性好;但续航力小,活动范围有限,一般在沿岸海区执行作战任务或由水面舰艇、潜艇携带,运至作战海区,派出单独执行任务。

       微型潜艇因其目标小、噪声低、易于接近目标而不易被敌发现,适于在近海、狭窄海域或浅水海区执行一些特种任务,如破坏敌人海上交通运输线、输送特种侦察队员脊陆、对敌岸基地或锚泊舰船进行袭击、暴破等。因此,微型潜艇或袖珍潜艇是一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潜艇,主要用于潜入敌方基地、港口、港湾、攻击停泊的水面舰船和潜艇。破坏港岸设施和重要目标,运送突击队员,进行侦察、破坏活动;实施布雷;担任基地、港湾的警戒防卫活动和进行水下作业等。

       此外,它还具有造价低、便于大批量建造、运输方便等优点。微型潜艇除装有导航和通信系统等通用设备以外,还能根据艇的排水量和使命,装备水雷、炸药、鱼雷、导弹、红外成像装置、激光测距仪及电子对抗装置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和所起的特殊作用,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制这种微型潜艇。

       微型潜艇始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广泛使用。这类潜艇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英国袖珍潜艇“XE-3”号(排水量30吨),由潜艇运至新加坡附近海区,用磁性水雷炸沉日本重巡洋舰“高雄”号(排水量13000吨)。被誉为“水下摩托车”的南斯拉夫双人潜艇就被用来大量地输送潜水员和情报人员。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微型潜艇共计击沉、击伤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运输舰船40多艘。

       战后,形形色色的袖珍潜艇相继出现。1955年,美国建造用于海岸突袭和港湾守备的排水量仅30吨的X-1艇。70年代,意大利向巴基斯坦和哥伦比亚出售了数艘40~60吨、载员8~12人的潜艇。前苏联建造过一批双人、3人和4人型袖珍潜艇,其排水量分别为20、30、25吨,艇长分别为12、20、22米,主要用于潜入敌港口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80年代中期,列宁格勒“孔雀石”海事工程设计局推出“海神”、“海牛”型袖珍潜艇。“海神”型双人袖珍潜艇长5米,水下排水量1.6吨,水下持续工作时间6小时,水下航速6节,续航力为35海里。

      袖珍潜艇的动力储备较少,续航力、水下自持力有限,所以往往由拖船拖带,潜艇、水面船携带或直升机运载等方式到达指定海区执行特殊任务。1982年,瑞典海军基地附近的海底发现履带痕迹,引起了世界轰动。据分析,该袖珍潜艇是盗用法国技术设计制造的,靠艇尾贴近海底航行。至于它是哪个国家的,至今仍是个谜。日本沿岸也曾出没过类似的袖珍潜艇。目前,虽然没有哪个权威机构对袖珍潜艇的发展趋势做出正式评估,但是可以肯定,一旦有军事需求,其发展速度将是很快的。1985年德国建造的MSV130型袖珍潜艇,排水量达130吨,装有通气管装置,通气管状态航速8.5节,还可携带4枚线导鱼雷。


二、在战争中使用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追根溯源,现代意义上的微型潜艇的故乡是在意大利,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早在90年前,意大利就曾用微型潜艇穿越过戒备森严的水下防护网,偷袭到南斯拉夫的普拉港,将停泊在港内的奥地利战舰“乌尼其斯”号炸沉。那是1918年一个黑幕笼罩的夜晚,南斯拉夫的普拉港万籁俱寂。透过点点微光,隐约可见一个个头不大、形似雪茄的黑色“怪物”,蹑足潜踪、破浪急驶。它借助雨幕时而下潜、时而缓进、时而加速、很快便越过多道防护网,最后直驶奥地利的“乌尼其斯”号战舰。半个多小时后,只听港内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战舰爆炸迸飞,不久便葬身海底,成为海洋动物的美餐。这就是意大利海军首创用微型潜艇打大舰的历史记录。

       这艘意大利微型潜艇长仅7米,挂有2块炸药,由于首开纪录炸沉大舰,遂成为此后相当长时间里各国海军发展微型潜艇竞相模仿的“样板”。然而,由于需求等原因在一战后20年相对和平的时期中,微型潜艇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直至二次大战战火燃起,一些国家才重新重视起这种神出鬼没、能担负特殊使命的新式武器。很快各式各样的微型潜艇相继问世,建造数量也与日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德国和日本共建造了微型潜艇约500艘,意大利建造了22艘,英国建造了38艘。及至战争结束,德国和日本依然还有几百艘微型潜艇处于建造之中。这些形态迥异,性能奇特的微型潜艇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神出鬼没、四处出击,上演了一场以小打大、扣人心弦的战争活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海军为与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相抗衡,便大力发展当时称为人操鱼雷的微型潜艇,其中有名的一种人操鱼雷长7米,最大直径1米,可下潜30米,并可在水中上下俯仰,它由电力驱动,最大航程12海里,2名艇员身穿潜水服,头戴呼吸器,手握把手,跨坐其上。1941年12月18日,意海军一支由3艘这种微型潜艇组成“品”字队形的艇队悄然驶向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港是当时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和主要基地。

       为了防止敌国潜艇从水下侵袭,英海军在港口入口处设置了几道钢制防潜网。3艘意大利微型潜艇趁英舰进港时打开防潜网的机会溜进港内,然后按预定计划,分别扑向各自的攻击目标,然后卸下装有600磅炸药的雷头并固定在英舰龙骨上。几小时之后,一直威风凛凛停靠在码头上的“勇敢”号和“伊丽莎自女王”号两艘战列舰被严重炸伤,霎时间失去了战斗力。另一艘油轮“塞戈纳”号也被炸得遍体鳞伤,再也无法运补油料了。德国作为轴心国的主要国家,其微型潜艇在二次大战期间恶果累累,罪行滔天1945年2~4月,仅在北海西南部浅水区,它们就击沉好几艘运输船,排水总量达12万吨。

     与此同时,作为同盟国一方,英军在航空兵袭击德国“梯尔比兹”号战列舰屡遭挫折之后,也决定采用X型潜艇实施偷袭。X型艇长14.6米、直径约1.8米,艇内装有柴油机和电动机各一部,艇员4人,主艇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了一个炸药包。1943年9月,6艘经过特殊训练的X型微型潜艇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远程奔袭。在拖曳途中,2艘艇索断裂,1艘沉没,还有1艘平衡系统出故障,潜望镜失灵而被迫退出战斗,只有3艘艇从防雷网潜溜进重兵把守的湾内,不幸的是寻找攻击目标时,又有2艘艇暴露被击沉,最后仅剩1艘去执行预定任务。

       一个小时后,素有“北方狐狼”之称、标准排水量达41700吨的巨舰“梯尔比兹”号被炸得面目全非,舰上主机全部损坏,所有的照明设备和电机装置均失灵。很长一段时间,该舰形同一堆废铁。1945年7月31日夜,英国海军排水量仅30吨的XE-3号微型潜艇,由一艘潜艇运至新加坡附近海域,潜入柔佛海峡,突破了防潜障碍,用携带的磁性水雷炸沉了日木海军的排水量达1.3万吨的‘高雄”号重型巡洋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二次大战中,日本微型潜艇虽数量众多,出击频繁,然而命运不济。著名的偷袭珍珠港的战争中,日海军还居然使用了5艘微型潜艇,趁火打劫。1941年12月7日,当日本航母舰载机向美国珍珠港发起猛列攻击时,5艘日海军微型潜艇也巧妙地通过了美军的防潜网,直向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军战舰袭去。这些艇排水量约46吨,以蓄电池为动力,航程较短,艇上带有2条18英寸的鱼雷。因这些艇的战术技术远未达到实战要求,5艘艇无一战果,或被击沉,或失踪,最后全部葬身于滔滔海水之中。二战中后期,日本海军也发展了微型潜艇。这些微型潜艇排水量不足50吨,以蓄电池带动电动机作为推进动力,能在短时间内以24节的航速航行,并能以4节的航速连续航行25小时。艇上携带有2枚直径457毫米的鱼雷。每艇配有2名艇员,一人负责驾驶和指挥,另一人主要负责航路观察。

       二战末期,丧心病狂的日本海军,为了挽回日暮途穷的败局,又研究了一种叫“回天”的自杀性潜艇。它实际上是一种人操自杀鱼雷,水下排水量仅9吨,氧气雷头改为驾驶舱和弹药舱,同时装有弹跳装置。当操纵者乘艇距攻击目标45米时,一按键纽,操纵者被弹到海里,鱼雷则自行飞向目标。这种自杀式“人弹”,日本曾多次使用,虽然取得过一些微弱的战果,但遗憾的是,日本建造的这些微型自杀艇终究未能对纽转整个战局起到什么影响,“回天”微型潜艇还是无力回天,最终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在二战的作战使用中,微型潜艇不仅在于其有一定的攻击力,更在于它的机动灵活、隐蔽性好,能克服水下障碍和利用对方的狭窄水道,潜人敌港口、基地,摧毁大中型水面战舰。有鉴于此,二次大战之后,世界各国对微型潜艇格外垂青,并针对其水下状态难以指挥、通信联络困难、航行性能差、航程短、自给力弱等缺点进行改进和提高。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微型潜艇除仍保持原先体积小、机动灵活的特点外,其水声场、磁场和热场均明显减小,具有极优越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而且携带武器的能力和海上独立活动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此外,微型潜艇能一艇多用,可携带成套易更换的武器,如鱼雷、水雷、反舰导弹、爆破器材等,并可实行自动化控制。

      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型潜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前苏联、意大利、西德、美国、日本等都竞相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微型潜艇。意大利始终重视微型潜艇的发展,研制了多种性能极佳的微型潜艇,如SX-506型微型潜艇,排水量70吨,长23米、宽2米,水面和水下航速分别为8节和6节,可下潜100米,能以7节航速航行1200海里。艇上不仅装有2具鱼雷发射管,还可携带多型炸弹。最为突出的是艇上装有2部武器运载器,这种运载器实际上是一种更微型的袖珍潜艇,长7米、重2吨,可下潜30~60米,能以3.5节航速航行43海里,其弹药量也相当可观,可装载270公斤的炸弹或6~8个小型炸弹。

      原联邦德国开发的MSV-70型微型潜艇也是该领域中的佼佼者,该艇长18米,宽3.8米,水面和水下航速分别为8节和11节,最大下潜深度140米,比二次大战时的微型潜艇深度要大好几倍,并能以6节航速航行1000海里,平时可装2具鱼雷发射管,如果需要可换装6枚水雷。苏联海军在此领域也不甘示弱,研制更新多种微型艇,并有一些绝招,如遇到紧急情况,能施放一种特殊的水下烟幕。1982年以来,瑞典海域数次发现水下不明物,每当瑞典海军水面舰艇搜索、跟踪时,总是视觉受阻、声纳受干扰,水下不明物却趁机溜之大吉。目前,俄罗斯海军还装备有“剪刀鱼”级等多种微型潜艇。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配备了10多艘“海豹”输送艇,主要用于执行侦察、破坏、反恐等作战任务。这种微型潜艇长约20米,重60吨,可以由潜艇、C-5和C-17运输机运载,由2人操控驾驶,可运载5名“海豹”突击队员。此外,美国海军在“古米•卡特”号间谍潜艇上配备了数艘袖珍潜艇,当“吉米•卡特”号潜航至外国海底通信光缆附近后,便放出袖珍潜艇对光缆传输的信息进行窃听、记录和中继,再由联络光缆干线传输到母艇,由母艇上的巨型计算机对信号作进一步处理,最后实现对别国海底情报的窃听和破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型潜艇的特点和作用更为各国海军所重视和看好。特别是在近岸海域活动或拥有较多海峡、港湾的国家,就格外重视微型潜艇的发展和使用。典型的微型潜艇有意大利的MG120/ER浅水攻击型潜艇和CF2F/M100T型蛙人输送艇;美国海军“海-陆-空”作战分队拥有MKⅧ和MKⅨ型蛙人输送艇;德国的“奥卡”级微型艇;英国的“食人鱼”级微型艇;克罗地亚的“威拉比”微型艇和R-2M“玛拉”级蛙人输送器;北朝鲜的“山高”和“玉高”两级微型艇;俄罗斯的“皮让佳”级微型潜艇等。进入21世纪后,各国海军在使用大中型常规/核动力潜艇的同时,微型潜艇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且大有潜力可挖。也正因如此,不仅美俄等大国海军,而且我周边中小国家或地区海军也都大量装备徽型潜艇。


三、微型潜艇已成为特种作战部队的重要装备

       如今,微型潜水艇、载人潜水器和水下自动航行器已经引起恐怖组织的重视,给国际反恐斗争带来新的变数。对微型潜水艇、载人潜水器和水下自动航行器所带来的威胁作出任何一项评估都会令人担忧。美国正在尝试着保护自己的海岸线,免遭来自水里的威胁。如果美国海军不认真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那么敌方将有可能设法利用微型潜艇,运输化学药剂,走私违禁物品、爆炸物甚至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美国“海豹突出队”等特种作战部队就装备有微型潜艇。

      “海豹突出队”是美国海军海陆空三栖特种作战部队的代号。它诞生于越南战争的硝烟中,其前身是美国海军水下爆破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立下过汗马功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战火的洗礼,“海豹”已经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实战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特种部队之一,在历次作战行动中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虽然今天的“海豹”早已具备了三栖作战能力,但是作为老牌的海军特种部队,水下作战和水下渗透仍然是它最擅长的作战方式,拥有体系完善的、代表着当今最高技术水平的水下作战装备是“海豹”输送艇(SDV)。

     先进“海豹”输送艇(SDV)是一艘电动的微型潜艇,从结构上来看十分简单,外形很像一支巨大的雪茄。主要由动力系统、操纵系统、电源和供氧系统组成。但是看似简单的结构却包含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想:SDV在研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电源的功率、电路系统的水下密封、人员的水下供氧、水下导航以及与潜艇的对接等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人员的舒适、武器装备的携带等细节。今天我们看到的SDV已经是经过多次改进的成熟产品,其中数量最多的是Mk-8型。Mk-8型SDV长约6.7米,直径约1.8米,使用电力推进,水下航速约6节,最大航程约为60海里,乘员2人,载员4人,正好可以运载一个全副武装的“海豹”战斗小组。Mk-8具有先进的罗盘和惯性导航系统,后来的部分艇还安装了水下GPS接收机,使水下导航与定位更加精确。Mk-8可以由军舰运送,也可以由核潜艇搭载,还可以由运输机输送,使用相当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曾经发展过一种Mk-9型SDV。Mk-9有两名乘员,同时还可以携带两条Mk-37轻型鱼雷,用来进行自卫或攻击发现的敌人舰船。这种做法与二战中意大利海军特种部队袭击英军军舰的手段类似。不过由于Mk-37的威力实在太小,打小艇还凑合,对付稍微大点儿的舰艇就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凭美国海军的攻击能力,根本用不着“海豹”队员驾驶着SDV去对敌人舰艇进行“神风”敢死队式的鱼雷攻击,所以Mk-9很快就停止了发展。

     俄罗斯海军特种部队的前身是由前苏联海军于1941年建立,在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内各有1个特种作战旅。每个旅下辖1个微型潜艇大队。2~3个蛙人大队,1个特种伞兵大队,1个通信中队和1个支援队。俄海军的特种作战旅,是一支完全能够独立作战的部队,是舰队下属的一个独立兵种。为了隐蔽身份,这个旅的成员有时着海军陆战队制服,有时穿其他制服。伞兵穿海军航空兵制服。微型潜艇艇员一般着潜艇艇员的制服,其余的人则穿海勤人员、海岸炮兵等人员的制服。

      英国著名的特种舟艇部队就是诞生在二战硝烟中的一支特种作战力量。特种舟艇部队下辖4个中队,其中,由现役人员组成的中队有3个,分别称为C中队、M中队和S中队。其中S中队队员的机动工具是小型船只和微型潜艇。

     在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和朝鲜海军都装备有微型潜艇,就质量而言,日本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最高,但在数最上则是朝鲜海军的微型潜艇占优势。朝鲜海军潜艇部队在鼎盛时期曾拥有44艘潜艇及48艘小型和微型潜艇。朝鲜自1974年开始自行建造小型和微型潜艇,如上述“桑”-O级和“玉高”级小型潜艇。其中“玉高”级小型潜艇水面排水量90吨,水下排水量110吨;水下航速8节,水面航速12节;最大续航力550海里/10节(水面航行)。另有一种微型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仅25吨,艇长20米,艇宽2米;艇上主要的攻击武器是2座小型鱼雷发射器,可搭载7名特种作战人员。


四、微型潜艇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微型潜艇近些年来之所以倍受青睐,不仅在于其有相当的攻击力,而且更在于它的隐蔽性好和它的机动灵活、出其不意。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微型潜艇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微型潜艇性能将日臻完善,攻击力会更强,隐蔽性也会更好。

     基于微型潜艇的特殊用途,如今一些西方军事家和科学家大胆地提出一个巧妙的设想:建造潜艇母舰。它是由一个做母舰的大型潜艇和携带几条可独立操作的微型潜艇所组成。这些微型潜艇不再采用传统的背负或拖曳的方式,而全部装在母舰的舱内,以减少母舰航行时引起的感应流,同时也便于控制和维修。为了进一步取得战术上的优势,将使用新研制出的超导电机和超导电磁推进装置。这样不但可明显降低潜艇的辐射与噪声,增强隐蔽性,而且可提高推进效率5%以上,利于迅速加速和转向。若再辅以主、被动声纳及高性能鱼雷,其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些受母舰控制的微型潜艇的应用,足可使未来水下战场格局为之改观。

       根据论证和分析,它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提高杀伤概率,为了提高攻击效果,潜艇母舰可同时释放几艘微型潜艇,从几个不同方向和深度实施攻击,使对方防不胜防、难以招架;二是可以“以假乱真”,一旦母舰被敌方发现,乃至将遭攻击,即可释放出一两个微型潜艇,增大噪音,由它来诱开对方,达到“弃卒保车”的目的;三是能为母舰发射鱼雷进行激光制导;四是能减少对方探测发现的机会,微型潜艇可代替母舰,上浮到海面,利用自身体积小、反射面积小的特点,使对方的发现机会和攻击概率大为减小;五是可下潜至更深的海底,担负特殊使命,微型潜艇能比普通潜艇制作得更坚固耐压,以进入更危险的水域进行医疗救护,提供援助或完成特别使命。

      虽然微型潜艇具有一些一般常规潜艇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妙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航行性能差、航程短、通信联络能力差、自给能力较弱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近年来,各国海军都在想方设法将各种新技术应用到微型潜艇上。一是加装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AIP)。针对微型潜艇水下续航时间短、暴露率高的特点,一些国家已准备将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应用到微型潜艇上,以增大航程和隐蔽性。二是注重生存能力,强调隐身性。隐身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声隐身、红外隐身和磁隐身等方面,力求向隐形化、安静化方向发展,减少被敌人发现的概率。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潜艇上的不断应用,微型潜艇的辐射噪声、磁信号和红外信号将大为减少,隐蔽性会不断得到提高。三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配备。

      微型潜艇的自动化程度、导航技术和武器装备性能对于提高微型潜艇的海上独立作战能力非常重要。应重视提高微型潜艇作战快速反应能力的自动化决策指挥功能,采用综合集中控制系统,对各有关系统进行集中控制,保证潜艇航行时的操纵性、机动性和安全可靠性。因微型潜艇空间有限,因此开发减少潜艇上人员配备、自动控制与人丁智能化、降低成本和风险的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加强潜用武器及电子设备小型化研究。随着微型潜艇作战使命的拓展,要求携载的武器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现代微型潜艇所使用的武器除传统的鱼雷、水雷武器外,还可以装备各类反舰导弹,进一步提高潜艇的作战能力。如何在微型潜艇有限的空间容纳各类武器及电子系统是一项紧迫的课题。

http://arm.cpst.net.cn/gfbk/2008_07/2149647051.html

微型潜艇功能多用途广

李大光 2008年07月02日 10:11

      据美国ABC新闻网6月6日报道,美国是世界上反潜能力最强的国家,但近来却由于一些袖珍潜艇大伤脑筋。越来越多的贩毒分子开始使用微型潜艇走私可卡因,使得美国相关部门防不胜防。这些潜艇能够躲开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的舰船,航行2000英里向美国运送可卡因。据称,这些“可卡因潜艇”信号非常微弱,最初它们只能运载4~5吨的毒品,但更新的型号已经可以运输12~15吨。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海岸警卫队已报告27起潜艇试图闯入美国海岸地区的案件。现在看来,微型潜艇不仅被军事应用于作战,其他一些如恐怖分子、走私贩毒集团等团体也可以利用微型潜艇的特殊用途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一、以小制大的海底“幽灵”

       微型潜艇是针对普通的大中小型作战潜艇而言的,但排水量多少以下的潜艇称之为微型潜艇,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通常人们把排水量在300吨以下的潜艇称为微型潜艇,排水量小于100吨的潜艇则称作超小型潜艇、袖珍潜艇或蛙人输送艇。一般来说,微型潜艇艇长30米以下,宽小于3米,水下最大航速6~20节时,续航力约60海里,水上最大航速7~11节时续航力1000~2000海里,下潜探度不超过100米,自给力7~14天,艇员2~10人。

      一般装有柴油机和电动机,携带2~4枚鱼雷,或4~8枚水雷。有的只装有电动机,携带1~4枚鱼雷,或4~8枚水雷。装备有通信、导航和探测等设备。袖珍潜艇构造较简单,造价较低,体积小,隐蔽性好;但续航力小,活动范围有限,一般在沿岸海区执行作战任务或由水面舰艇、潜艇携带,运至作战海区,派出单独执行任务。

       微型潜艇因其目标小、噪声低、易于接近目标而不易被敌发现,适于在近海、狭窄海域或浅水海区执行一些特种任务,如破坏敌人海上交通运输线、输送特种侦察队员脊陆、对敌岸基地或锚泊舰船进行袭击、暴破等。因此,微型潜艇或袖珍潜艇是一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潜艇,主要用于潜入敌方基地、港口、港湾、攻击停泊的水面舰船和潜艇。破坏港岸设施和重要目标,运送突击队员,进行侦察、破坏活动;实施布雷;担任基地、港湾的警戒防卫活动和进行水下作业等。

       此外,它还具有造价低、便于大批量建造、运输方便等优点。微型潜艇除装有导航和通信系统等通用设备以外,还能根据艇的排水量和使命,装备水雷、炸药、鱼雷、导弹、红外成像装置、激光测距仪及电子对抗装置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和所起的特殊作用,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制这种微型潜艇。

       微型潜艇始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广泛使用。这类潜艇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英国袖珍潜艇“XE-3”号(排水量30吨),由潜艇运至新加坡附近海区,用磁性水雷炸沉日本重巡洋舰“高雄”号(排水量13000吨)。被誉为“水下摩托车”的南斯拉夫双人潜艇就被用来大量地输送潜水员和情报人员。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微型潜艇共计击沉、击伤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运输舰船40多艘。

       战后,形形色色的袖珍潜艇相继出现。1955年,美国建造用于海岸突袭和港湾守备的排水量仅30吨的X-1艇。70年代,意大利向巴基斯坦和哥伦比亚出售了数艘40~60吨、载员8~12人的潜艇。前苏联建造过一批双人、3人和4人型袖珍潜艇,其排水量分别为20、30、25吨,艇长分别为12、20、22米,主要用于潜入敌港口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80年代中期,列宁格勒“孔雀石”海事工程设计局推出“海神”、“海牛”型袖珍潜艇。“海神”型双人袖珍潜艇长5米,水下排水量1.6吨,水下持续工作时间6小时,水下航速6节,续航力为35海里。

      袖珍潜艇的动力储备较少,续航力、水下自持力有限,所以往往由拖船拖带,潜艇、水面船携带或直升机运载等方式到达指定海区执行特殊任务。1982年,瑞典海军基地附近的海底发现履带痕迹,引起了世界轰动。据分析,该袖珍潜艇是盗用法国技术设计制造的,靠艇尾贴近海底航行。至于它是哪个国家的,至今仍是个谜。日本沿岸也曾出没过类似的袖珍潜艇。目前,虽然没有哪个权威机构对袖珍潜艇的发展趋势做出正式评估,但是可以肯定,一旦有军事需求,其发展速度将是很快的。1985年德国建造的MSV130型袖珍潜艇,排水量达130吨,装有通气管装置,通气管状态航速8.5节,还可携带4枚线导鱼雷。


二、在战争中使用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追根溯源,现代意义上的微型潜艇的故乡是在意大利,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早在90年前,意大利就曾用微型潜艇穿越过戒备森严的水下防护网,偷袭到南斯拉夫的普拉港,将停泊在港内的奥地利战舰“乌尼其斯”号炸沉。那是1918年一个黑幕笼罩的夜晚,南斯拉夫的普拉港万籁俱寂。透过点点微光,隐约可见一个个头不大、形似雪茄的黑色“怪物”,蹑足潜踪、破浪急驶。它借助雨幕时而下潜、时而缓进、时而加速、很快便越过多道防护网,最后直驶奥地利的“乌尼其斯”号战舰。半个多小时后,只听港内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战舰爆炸迸飞,不久便葬身海底,成为海洋动物的美餐。这就是意大利海军首创用微型潜艇打大舰的历史记录。

       这艘意大利微型潜艇长仅7米,挂有2块炸药,由于首开纪录炸沉大舰,遂成为此后相当长时间里各国海军发展微型潜艇竞相模仿的“样板”。然而,由于需求等原因在一战后20年相对和平的时期中,微型潜艇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直至二次大战战火燃起,一些国家才重新重视起这种神出鬼没、能担负特殊使命的新式武器。很快各式各样的微型潜艇相继问世,建造数量也与日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德国和日本共建造了微型潜艇约500艘,意大利建造了22艘,英国建造了38艘。及至战争结束,德国和日本依然还有几百艘微型潜艇处于建造之中。这些形态迥异,性能奇特的微型潜艇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神出鬼没、四处出击,上演了一场以小打大、扣人心弦的战争活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海军为与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相抗衡,便大力发展当时称为人操鱼雷的微型潜艇,其中有名的一种人操鱼雷长7米,最大直径1米,可下潜30米,并可在水中上下俯仰,它由电力驱动,最大航程12海里,2名艇员身穿潜水服,头戴呼吸器,手握把手,跨坐其上。1941年12月18日,意海军一支由3艘这种微型潜艇组成“品”字队形的艇队悄然驶向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港是当时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和主要基地。

       为了防止敌国潜艇从水下侵袭,英海军在港口入口处设置了几道钢制防潜网。3艘意大利微型潜艇趁英舰进港时打开防潜网的机会溜进港内,然后按预定计划,分别扑向各自的攻击目标,然后卸下装有600磅炸药的雷头并固定在英舰龙骨上。几小时之后,一直威风凛凛停靠在码头上的“勇敢”号和“伊丽莎自女王”号两艘战列舰被严重炸伤,霎时间失去了战斗力。另一艘油轮“塞戈纳”号也被炸得遍体鳞伤,再也无法运补油料了。德国作为轴心国的主要国家,其微型潜艇在二次大战期间恶果累累,罪行滔天1945年2~4月,仅在北海西南部浅水区,它们就击沉好几艘运输船,排水总量达12万吨。

     与此同时,作为同盟国一方,英军在航空兵袭击德国“梯尔比兹”号战列舰屡遭挫折之后,也决定采用X型潜艇实施偷袭。X型艇长14.6米、直径约1.8米,艇内装有柴油机和电动机各一部,艇员4人,主艇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了一个炸药包。1943年9月,6艘经过特殊训练的X型微型潜艇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远程奔袭。在拖曳途中,2艘艇索断裂,1艘沉没,还有1艘平衡系统出故障,潜望镜失灵而被迫退出战斗,只有3艘艇从防雷网潜溜进重兵把守的湾内,不幸的是寻找攻击目标时,又有2艘艇暴露被击沉,最后仅剩1艘去执行预定任务。

       一个小时后,素有“北方狐狼”之称、标准排水量达41700吨的巨舰“梯尔比兹”号被炸得面目全非,舰上主机全部损坏,所有的照明设备和电机装置均失灵。很长一段时间,该舰形同一堆废铁。1945年7月31日夜,英国海军排水量仅30吨的XE-3号微型潜艇,由一艘潜艇运至新加坡附近海域,潜入柔佛海峡,突破了防潜障碍,用携带的磁性水雷炸沉了日木海军的排水量达1.3万吨的‘高雄”号重型巡洋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二次大战中,日本微型潜艇虽数量众多,出击频繁,然而命运不济。著名的偷袭珍珠港的战争中,日海军还居然使用了5艘微型潜艇,趁火打劫。1941年12月7日,当日本航母舰载机向美国珍珠港发起猛列攻击时,5艘日海军微型潜艇也巧妙地通过了美军的防潜网,直向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军战舰袭去。这些艇排水量约46吨,以蓄电池为动力,航程较短,艇上带有2条18英寸的鱼雷。因这些艇的战术技术远未达到实战要求,5艘艇无一战果,或被击沉,或失踪,最后全部葬身于滔滔海水之中。二战中后期,日本海军也发展了微型潜艇。这些微型潜艇排水量不足50吨,以蓄电池带动电动机作为推进动力,能在短时间内以24节的航速航行,并能以4节的航速连续航行25小时。艇上携带有2枚直径457毫米的鱼雷。每艇配有2名艇员,一人负责驾驶和指挥,另一人主要负责航路观察。

       二战末期,丧心病狂的日本海军,为了挽回日暮途穷的败局,又研究了一种叫“回天”的自杀性潜艇。它实际上是一种人操自杀鱼雷,水下排水量仅9吨,氧气雷头改为驾驶舱和弹药舱,同时装有弹跳装置。当操纵者乘艇距攻击目标45米时,一按键纽,操纵者被弹到海里,鱼雷则自行飞向目标。这种自杀式“人弹”,日本曾多次使用,虽然取得过一些微弱的战果,但遗憾的是,日本建造的这些微型自杀艇终究未能对纽转整个战局起到什么影响,“回天”微型潜艇还是无力回天,最终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在二战的作战使用中,微型潜艇不仅在于其有一定的攻击力,更在于它的机动灵活、隐蔽性好,能克服水下障碍和利用对方的狭窄水道,潜人敌港口、基地,摧毁大中型水面战舰。有鉴于此,二次大战之后,世界各国对微型潜艇格外垂青,并针对其水下状态难以指挥、通信联络困难、航行性能差、航程短、自给力弱等缺点进行改进和提高。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微型潜艇除仍保持原先体积小、机动灵活的特点外,其水声场、磁场和热场均明显减小,具有极优越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而且携带武器的能力和海上独立活动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此外,微型潜艇能一艇多用,可携带成套易更换的武器,如鱼雷、水雷、反舰导弹、爆破器材等,并可实行自动化控制。

      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型潜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前苏联、意大利、西德、美国、日本等都竞相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微型潜艇。意大利始终重视微型潜艇的发展,研制了多种性能极佳的微型潜艇,如SX-506型微型潜艇,排水量70吨,长23米、宽2米,水面和水下航速分别为8节和6节,可下潜100米,能以7节航速航行1200海里。艇上不仅装有2具鱼雷发射管,还可携带多型炸弹。最为突出的是艇上装有2部武器运载器,这种运载器实际上是一种更微型的袖珍潜艇,长7米、重2吨,可下潜30~60米,能以3.5节航速航行43海里,其弹药量也相当可观,可装载270公斤的炸弹或6~8个小型炸弹。

      原联邦德国开发的MSV-70型微型潜艇也是该领域中的佼佼者,该艇长18米,宽3.8米,水面和水下航速分别为8节和11节,最大下潜深度140米,比二次大战时的微型潜艇深度要大好几倍,并能以6节航速航行1000海里,平时可装2具鱼雷发射管,如果需要可换装6枚水雷。苏联海军在此领域也不甘示弱,研制更新多种微型艇,并有一些绝招,如遇到紧急情况,能施放一种特殊的水下烟幕。1982年以来,瑞典海域数次发现水下不明物,每当瑞典海军水面舰艇搜索、跟踪时,总是视觉受阻、声纳受干扰,水下不明物却趁机溜之大吉。目前,俄罗斯海军还装备有“剪刀鱼”级等多种微型潜艇。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配备了10多艘“海豹”输送艇,主要用于执行侦察、破坏、反恐等作战任务。这种微型潜艇长约20米,重60吨,可以由潜艇、C-5和C-17运输机运载,由2人操控驾驶,可运载5名“海豹”突击队员。此外,美国海军在“古米•卡特”号间谍潜艇上配备了数艘袖珍潜艇,当“吉米•卡特”号潜航至外国海底通信光缆附近后,便放出袖珍潜艇对光缆传输的信息进行窃听、记录和中继,再由联络光缆干线传输到母艇,由母艇上的巨型计算机对信号作进一步处理,最后实现对别国海底情报的窃听和破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型潜艇的特点和作用更为各国海军所重视和看好。特别是在近岸海域活动或拥有较多海峡、港湾的国家,就格外重视微型潜艇的发展和使用。典型的微型潜艇有意大利的MG120/ER浅水攻击型潜艇和CF2F/M100T型蛙人输送艇;美国海军“海-陆-空”作战分队拥有MKⅧ和MKⅨ型蛙人输送艇;德国的“奥卡”级微型艇;英国的“食人鱼”级微型艇;克罗地亚的“威拉比”微型艇和R-2M“玛拉”级蛙人输送器;北朝鲜的“山高”和“玉高”两级微型艇;俄罗斯的“皮让佳”级微型潜艇等。进入21世纪后,各国海军在使用大中型常规/核动力潜艇的同时,微型潜艇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且大有潜力可挖。也正因如此,不仅美俄等大国海军,而且我周边中小国家或地区海军也都大量装备徽型潜艇。


三、微型潜艇已成为特种作战部队的重要装备

       如今,微型潜水艇、载人潜水器和水下自动航行器已经引起恐怖组织的重视,给国际反恐斗争带来新的变数。对微型潜水艇、载人潜水器和水下自动航行器所带来的威胁作出任何一项评估都会令人担忧。美国正在尝试着保护自己的海岸线,免遭来自水里的威胁。如果美国海军不认真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那么敌方将有可能设法利用微型潜艇,运输化学药剂,走私违禁物品、爆炸物甚至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美国“海豹突出队”等特种作战部队就装备有微型潜艇。

      “海豹突出队”是美国海军海陆空三栖特种作战部队的代号。它诞生于越南战争的硝烟中,其前身是美国海军水下爆破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立下过汗马功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战火的洗礼,“海豹”已经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实战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特种部队之一,在历次作战行动中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虽然今天的“海豹”早已具备了三栖作战能力,但是作为老牌的海军特种部队,水下作战和水下渗透仍然是它最擅长的作战方式,拥有体系完善的、代表着当今最高技术水平的水下作战装备是“海豹”输送艇(SDV)。

     先进“海豹”输送艇(SDV)是一艘电动的微型潜艇,从结构上来看十分简单,外形很像一支巨大的雪茄。主要由动力系统、操纵系统、电源和供氧系统组成。但是看似简单的结构却包含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想:SDV在研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电源的功率、电路系统的水下密封、人员的水下供氧、水下导航以及与潜艇的对接等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人员的舒适、武器装备的携带等细节。今天我们看到的SDV已经是经过多次改进的成熟产品,其中数量最多的是Mk-8型。Mk-8型SDV长约6.7米,直径约1.8米,使用电力推进,水下航速约6节,最大航程约为60海里,乘员2人,载员4人,正好可以运载一个全副武装的“海豹”战斗小组。Mk-8具有先进的罗盘和惯性导航系统,后来的部分艇还安装了水下GPS接收机,使水下导航与定位更加精确。Mk-8可以由军舰运送,也可以由核潜艇搭载,还可以由运输机输送,使用相当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曾经发展过一种Mk-9型SDV。Mk-9有两名乘员,同时还可以携带两条Mk-37轻型鱼雷,用来进行自卫或攻击发现的敌人舰船。这种做法与二战中意大利海军特种部队袭击英军军舰的手段类似。不过由于Mk-37的威力实在太小,打小艇还凑合,对付稍微大点儿的舰艇就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凭美国海军的攻击能力,根本用不着“海豹”队员驾驶着SDV去对敌人舰艇进行“神风”敢死队式的鱼雷攻击,所以Mk-9很快就停止了发展。

     俄罗斯海军特种部队的前身是由前苏联海军于1941年建立,在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内各有1个特种作战旅。每个旅下辖1个微型潜艇大队。2~3个蛙人大队,1个特种伞兵大队,1个通信中队和1个支援队。俄海军的特种作战旅,是一支完全能够独立作战的部队,是舰队下属的一个独立兵种。为了隐蔽身份,这个旅的成员有时着海军陆战队制服,有时穿其他制服。伞兵穿海军航空兵制服。微型潜艇艇员一般着潜艇艇员的制服,其余的人则穿海勤人员、海岸炮兵等人员的制服。

      英国著名的特种舟艇部队就是诞生在二战硝烟中的一支特种作战力量。特种舟艇部队下辖4个中队,其中,由现役人员组成的中队有3个,分别称为C中队、M中队和S中队。其中S中队队员的机动工具是小型船只和微型潜艇。

     在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和朝鲜海军都装备有微型潜艇,就质量而言,日本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最高,但在数最上则是朝鲜海军的微型潜艇占优势。朝鲜海军潜艇部队在鼎盛时期曾拥有44艘潜艇及48艘小型和微型潜艇。朝鲜自1974年开始自行建造小型和微型潜艇,如上述“桑”-O级和“玉高”级小型潜艇。其中“玉高”级小型潜艇水面排水量90吨,水下排水量110吨;水下航速8节,水面航速12节;最大续航力550海里/10节(水面航行)。另有一种微型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仅25吨,艇长20米,艇宽2米;艇上主要的攻击武器是2座小型鱼雷发射器,可搭载7名特种作战人员。


四、微型潜艇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微型潜艇近些年来之所以倍受青睐,不仅在于其有相当的攻击力,而且更在于它的隐蔽性好和它的机动灵活、出其不意。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微型潜艇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微型潜艇性能将日臻完善,攻击力会更强,隐蔽性也会更好。

     基于微型潜艇的特殊用途,如今一些西方军事家和科学家大胆地提出一个巧妙的设想:建造潜艇母舰。它是由一个做母舰的大型潜艇和携带几条可独立操作的微型潜艇所组成。这些微型潜艇不再采用传统的背负或拖曳的方式,而全部装在母舰的舱内,以减少母舰航行时引起的感应流,同时也便于控制和维修。为了进一步取得战术上的优势,将使用新研制出的超导电机和超导电磁推进装置。这样不但可明显降低潜艇的辐射与噪声,增强隐蔽性,而且可提高推进效率5%以上,利于迅速加速和转向。若再辅以主、被动声纳及高性能鱼雷,其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些受母舰控制的微型潜艇的应用,足可使未来水下战场格局为之改观。

       根据论证和分析,它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提高杀伤概率,为了提高攻击效果,潜艇母舰可同时释放几艘微型潜艇,从几个不同方向和深度实施攻击,使对方防不胜防、难以招架;二是可以“以假乱真”,一旦母舰被敌方发现,乃至将遭攻击,即可释放出一两个微型潜艇,增大噪音,由它来诱开对方,达到“弃卒保车”的目的;三是能为母舰发射鱼雷进行激光制导;四是能减少对方探测发现的机会,微型潜艇可代替母舰,上浮到海面,利用自身体积小、反射面积小的特点,使对方的发现机会和攻击概率大为减小;五是可下潜至更深的海底,担负特殊使命,微型潜艇能比普通潜艇制作得更坚固耐压,以进入更危险的水域进行医疗救护,提供援助或完成特别使命。

      虽然微型潜艇具有一些一般常规潜艇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妙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航行性能差、航程短、通信联络能力差、自给能力较弱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近年来,各国海军都在想方设法将各种新技术应用到微型潜艇上。一是加装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AIP)。针对微型潜艇水下续航时间短、暴露率高的特点,一些国家已准备将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应用到微型潜艇上,以增大航程和隐蔽性。二是注重生存能力,强调隐身性。隐身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声隐身、红外隐身和磁隐身等方面,力求向隐形化、安静化方向发展,减少被敌人发现的概率。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潜艇上的不断应用,微型潜艇的辐射噪声、磁信号和红外信号将大为减少,隐蔽性会不断得到提高。三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配备。

      微型潜艇的自动化程度、导航技术和武器装备性能对于提高微型潜艇的海上独立作战能力非常重要。应重视提高微型潜艇作战快速反应能力的自动化决策指挥功能,采用综合集中控制系统,对各有关系统进行集中控制,保证潜艇航行时的操纵性、机动性和安全可靠性。因微型潜艇空间有限,因此开发减少潜艇上人员配备、自动控制与人丁智能化、降低成本和风险的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加强潜用武器及电子设备小型化研究。随着微型潜艇作战使命的拓展,要求携载的武器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现代微型潜艇所使用的武器除传统的鱼雷、水雷武器外,还可以装备各类反舰导弹,进一步提高潜艇的作战能力。如何在微型潜艇有限的空间容纳各类武器及电子系统是一项紧迫的课题。


http://www.aviationnow.cn/2009/0730/6389.html

浅海潜艇——海上特种作战重要装备

2009-07-30 作者:李大光 来源:《防务周刊》

    近年来,由于海上安全威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距离海岸500海里以内的浅海区域成为安全威胁的多发区。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海域将成为未来交战双方潜艇的主要水下战场之一,这样就需要适应浅海环境条件的小型潜艇。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潜艇生产大国已经在开发适合浅海作战小型潜艇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

海底“幽灵”
    追根溯源,现代意义上的浅海潜艇的故乡是在意大利,诞生时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早在90年前,意大利就曾用微型潜艇穿越过戒备森严的水下防护网,偷袭了南斯拉夫的普拉港,将停泊在港内的奥地利战舰“乌尼其斯”号炸沉。这艘意大利微型潜艇长仅7米,挂有2块炸药,由于首开炸沉大舰纪录,遂成为此后相当长时间里各国海军发展微型潜艇竞相模仿的“样板”。
    然而,由于需求低迷等原因在一战后20多年相对和平的时期中,浅海潜艇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直至二次大战战火燃起,一些国家才重新重视起这种神出鬼没、能担负特殊使命的武器。很快各式各样的浅海潜艇相继问世,建造数量也颇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德国和日本共建造了约500艘浅海潜艇,意大利建造了22艘,英国建造了38艘。及至战争结束,德国和日本依然还有几百艘浅海潜艇处于建造之中。
战后,形形色色的浅海潜艇相继出现。1955年,美国建造用于海岸突袭和港湾守备的X-1艇,排水量仅30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向巴基斯坦和哥伦比亚出售了数艘40~60吨、载员8~12人的潜艇。前苏联建造过一批双人、3人和4人型袖珍潜艇,其排水量分别为20、30、25吨,艇长分别为12、20、22米,主要用于潜入敌港口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
    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型潜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苏联、意大利、联邦德国、美国、日本等都竞相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微型潜艇。意大利始终重视微型潜艇的发展,研制了多种性能极佳的微型潜艇,如SX-506型微型潜艇,排水量70吨,长23米、宽2米,水面和水下航速分别为8节和6节,可下潜100米,能以7节航速航行1200海里。艇上不仅装有2具鱼雷发射管,还可携带多型炸弹。最为突出的是艇上装有2部武器运载器,这种运载器实际上是一种更微型的袖珍潜艇。
    苏联在此领域也不甘示弱,也研制了多种微型艇。苏制艇有一些独特的绝招,如遇到紧急情况,能施放一种特殊的水下烟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列宁格勒“孔雀石”海事工程设计局推出“海神”、“海牛”型袖珍潜艇。“海神”型双人袖珍潜艇长5米,水下排水量1.6吨,水下持续工作时间6小时,水下航速6节,续航力为35海里。

备受多国青睐
    浅海潜艇因其目标小、噪声低、易于接近目标而不易被敌发现,适于在近海、狭窄海域或浅水海区执行一些特种任务,如破坏敌人海上交通运输线、输送特种侦察队员登陆、对敌岸基地或锚泊舰船进行袭击、爆破等。因此,浅海潜艇或袖珍潜艇是一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潜艇,主要用于潜入敌方基地、港口、港湾,攻击停泊的水面舰船和潜艇;破坏港岸设施和重要目标,运送突击队员,进行侦察、破坏活动;实施布雷;担任基地、港湾的警戒防卫活动和进行水下作业等。此外,它还具有造价低、便于大批量建造、运输方便等优点。微型潜艇除装有导航和通信系统等通用设备以外,还能根据艇的排水量和使命,装备水雷、炸药、鱼雷、导弹、红外成像装置、激光测距仪及电子对抗装置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和所起的特殊作用,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制这种浅海潜艇。
    在美国,用于浅海作战的“弗吉尼亚”级新一代多用途核潜艇已从2004年开始列装,当然,该级艇也可以在大洋水域遂行作战任务,但其主要是为浅海作战设计的。“弗吉尼亚”级艇是作为“海狼”级的廉价替代艇而研制的,因为后者单艇价格超过了25亿美元。但实际上,尽管“弗吉尼亚”级艇广泛运用了民用技术,但其单价仍超过了20亿美元。为了能在导航难度较高的近岸海域顺利遂行作战行动,美国要求新型核潜艇的武器库中必须包括无人潜水器,以执行侦察、扫雷、排雷等任务,并计划使用袖珍潜艇运送特战队员。但目前,这类技术装备大部分处于研制阶段,而且造价不菲。
    从效费比的角度来说,在近海使用装有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的非核动力潜艇要优于核潜艇。法国目前正在研制SMX-22水下系统。该系统包括3艘潜艇:1艘排水量为2750吨的“网络中心战”指挥潜艇,2艘排水量各为480吨的小型作战潜艇。指挥潜艇采用AIP,用于向部署海域隐蔽地运送小型潜艇,按照作战计划和指挥部的命令对小型潜艇进行指挥,并借助于信息计算机网络在浅海区组织实施战斗行动。此外,还可使用“暴风阴影”巡航导弹对敌岸上目标实施突击,使用鱼雷和导弹对敌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攻击。而在更远的未来,可实现借助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防空导弹与来自空中的威胁相对抗。2艘小型作战潜艇则是浅海作战的主角,它们的任务是实施侦察,探测水雷障碍,布设水雷,对敌进行鱼雷和导弹攻击,为己方战斗蛙人的行动提供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己方从海上进攻创造有利局面。
    由于负责研制SMX-22系统的法国DCN公司此前从未涉足小型潜艇设计与制造领域,因此,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具有丰富的小型潜艇设计经验的俄罗斯“孔雀石”圣彼得堡海洋机器制造设计局。该设计局在20世纪后25年里曾研制了“比拉鱼”级(865型)小型潜艇。目前,该设计局正在研制一系列标准排水量为130~1000吨的小型潜艇,例如П-130、П-170、“比拉鱼”-T、“比拉鱼”-2、П-550、П-650Э、П-750及其改型艇。这些潜艇具备一系列浅海潜艇的特点。它们虽然尺寸小,但艇上武器种类齐全,鱼雷、水雷一种不少。
    此外,俄罗斯另一家潜艇设计单位“红宝石”中央海洋技术装备设计局也已在677型“拉达”级常规潜艇基础上研制了“阿穆尔”-550和“阿穆尔”-750小型浅海潜艇。
正在研制类似的小型浅海潜艇的国家还有德国和意大利,如德国的TR200和TR300型艇,意大利的MS200型艇等,但这些国家设计的潜艇在潜深和隐身性方面逊于俄制同类潜艇。为赶上俄罗斯,德国HDW公司还在以德国海军212A型艇为原型研制TR800型浅水潜艇。国外一些媒体把TR800型潜艇与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混为一谈。实际上800型艇是一种新型号。德国HDW公司在其宣传册中称,800型潜艇专为现代浅海作战而设计,标准排水量约900吨,艇长近50米,艇体直径5米,水下最大航速18节,自持力28昼夜。潜艇可根据客户要求装备4~8具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未来可能还会加装光纤制导防空导弹,对付反潜飞机威胁,或加装可升降小口径自动火炮,打击反潜直升机、小艇或恐怖分子。
    意大利MS200型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90吨,装备2具战斗蛙人拖曳装置、2枚533毫米鱼雷和8枚沉底水雷。意大利MS200型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90吨,装备2具战斗蛙人拖曳装置、2枚533毫米鱼雷和8枚沉底水雷。

特战利器
    如今,浅海潜艇已经成为海上特种作战部队的重要装备,如微型潜水艇、载人潜水器和水下自动航行器已经引起恐怖组织的重视,将给国际反恐斗争带来新的变数。
    美国正在尝试着保护自己的海岸线,免遭来自水里的威胁。如今美国“海豹突出队”等特种作战部队就装备有浅海微型潜艇。“海豹突出队”拥有体系完善的、代表着当今最高技术水平的水下作战装备是“海豹输送艇”(SDV)。SDV是一艘电动微型潜艇,从结构上来看十分简单,外形很像一支巨大的雪茄,主要由动力系统、操纵系统、电源和供氧系统组成。但是看似简单的结构却包含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想:SDV在研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电源的功率、电路系统的水下密封、人员的水下供氧、水下导航以及与潜艇的对接等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人员的舒适、武器装备的携带等细节。
    今天我们看到的SDV已经是经过多次改进的成熟产品,其中数量最多的是Mk-8型。Mk-8型SDV长约6.7米,直径约1.8米,使用电力推进,水下航速约6节,最大航程约为60海里,乘员2人,载员4人,正好可以运载一个全副武装的“海豹”战斗小组。Mk-8具有先进的罗盘和惯性导航系统,部分艇还安装了水下GPS接收机,使水下导航与定位更加精确。Mk-8可以由军舰运送,也可以由核潜艇搭载,还可以由运输机输送,使用相当灵活。
    英国著名的特种舟艇部队就是诞生在二战硝烟中的一支特种作战力量。特种舟艇部队下辖4个中队,其中,由现役人员组成的中队有3个,分别称为C中队、M中队和S中队。其中S中队队员的机动工具是小型船只和浅海微小型潜艇。
    在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和朝鲜海军都装备有浅海微小型潜艇,就质量而言,日本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最高,但在数最上则是朝鲜海军的浅海微小型潜艇占优势。朝鲜海军潜艇部队在鼎盛时期曾拥有44艘潜艇及48艘小型和微型潜艇。朝鲜自1974年开始自行建造小型和微型潜艇,如“桑”-O级和“玉高”级小型潜艇。其中“玉高”级小型潜艇水面排水量90吨,水下排水量110吨,水下航速8节,水面航速12节。
    虽然微型潜艇具有一些一般常规潜艇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航行性能差、航程短、通信联络能力差、自给能力较弱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近年来,各国海军都在想方设法将各种新技术应用到微型潜艇上,如加装AIP;注重生存能力,强调隐身性;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配备;加强潜用武器及电子设备小型化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微型潜艇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微型潜艇性能将日臻完善,攻击力会更强,隐蔽性也会更好

http://www.aviationnow.cn/2009/0730/6389.html

浅海潜艇——海上特种作战重要装备

2009-07-30 作者:李大光 来源:《防务周刊》

    近年来,由于海上安全威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距离海岸500海里以内的浅海区域成为安全威胁的多发区。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海域将成为未来交战双方潜艇的主要水下战场之一,这样就需要适应浅海环境条件的小型潜艇。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潜艇生产大国已经在开发适合浅海作战小型潜艇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

海底“幽灵”
    追根溯源,现代意义上的浅海潜艇的故乡是在意大利,诞生时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早在90年前,意大利就曾用微型潜艇穿越过戒备森严的水下防护网,偷袭了南斯拉夫的普拉港,将停泊在港内的奥地利战舰“乌尼其斯”号炸沉。这艘意大利微型潜艇长仅7米,挂有2块炸药,由于首开炸沉大舰纪录,遂成为此后相当长时间里各国海军发展微型潜艇竞相模仿的“样板”。
    然而,由于需求低迷等原因在一战后20多年相对和平的时期中,浅海潜艇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直至二次大战战火燃起,一些国家才重新重视起这种神出鬼没、能担负特殊使命的武器。很快各式各样的浅海潜艇相继问世,建造数量也颇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德国和日本共建造了约500艘浅海潜艇,意大利建造了22艘,英国建造了38艘。及至战争结束,德国和日本依然还有几百艘浅海潜艇处于建造之中。
战后,形形色色的浅海潜艇相继出现。1955年,美国建造用于海岸突袭和港湾守备的X-1艇,排水量仅30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向巴基斯坦和哥伦比亚出售了数艘40~60吨、载员8~12人的潜艇。前苏联建造过一批双人、3人和4人型袖珍潜艇,其排水量分别为20、30、25吨,艇长分别为12、20、22米,主要用于潜入敌港口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
    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型潜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苏联、意大利、联邦德国、美国、日本等都竞相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微型潜艇。意大利始终重视微型潜艇的发展,研制了多种性能极佳的微型潜艇,如SX-506型微型潜艇,排水量70吨,长23米、宽2米,水面和水下航速分别为8节和6节,可下潜100米,能以7节航速航行1200海里。艇上不仅装有2具鱼雷发射管,还可携带多型炸弹。最为突出的是艇上装有2部武器运载器,这种运载器实际上是一种更微型的袖珍潜艇。
    苏联在此领域也不甘示弱,也研制了多种微型艇。苏制艇有一些独特的绝招,如遇到紧急情况,能施放一种特殊的水下烟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列宁格勒“孔雀石”海事工程设计局推出“海神”、“海牛”型袖珍潜艇。“海神”型双人袖珍潜艇长5米,水下排水量1.6吨,水下持续工作时间6小时,水下航速6节,续航力为35海里。

备受多国青睐
    浅海潜艇因其目标小、噪声低、易于接近目标而不易被敌发现,适于在近海、狭窄海域或浅水海区执行一些特种任务,如破坏敌人海上交通运输线、输送特种侦察队员登陆、对敌岸基地或锚泊舰船进行袭击、爆破等。因此,浅海潜艇或袖珍潜艇是一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潜艇,主要用于潜入敌方基地、港口、港湾,攻击停泊的水面舰船和潜艇;破坏港岸设施和重要目标,运送突击队员,进行侦察、破坏活动;实施布雷;担任基地、港湾的警戒防卫活动和进行水下作业等。此外,它还具有造价低、便于大批量建造、运输方便等优点。微型潜艇除装有导航和通信系统等通用设备以外,还能根据艇的排水量和使命,装备水雷、炸药、鱼雷、导弹、红外成像装置、激光测距仪及电子对抗装置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和所起的特殊作用,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制这种浅海潜艇。
    在美国,用于浅海作战的“弗吉尼亚”级新一代多用途核潜艇已从2004年开始列装,当然,该级艇也可以在大洋水域遂行作战任务,但其主要是为浅海作战设计的。“弗吉尼亚”级艇是作为“海狼”级的廉价替代艇而研制的,因为后者单艇价格超过了25亿美元。但实际上,尽管“弗吉尼亚”级艇广泛运用了民用技术,但其单价仍超过了20亿美元。为了能在导航难度较高的近岸海域顺利遂行作战行动,美国要求新型核潜艇的武器库中必须包括无人潜水器,以执行侦察、扫雷、排雷等任务,并计划使用袖珍潜艇运送特战队员。但目前,这类技术装备大部分处于研制阶段,而且造价不菲。
    从效费比的角度来说,在近海使用装有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的非核动力潜艇要优于核潜艇。法国目前正在研制SMX-22水下系统。该系统包括3艘潜艇:1艘排水量为2750吨的“网络中心战”指挥潜艇,2艘排水量各为480吨的小型作战潜艇。指挥潜艇采用AIP,用于向部署海域隐蔽地运送小型潜艇,按照作战计划和指挥部的命令对小型潜艇进行指挥,并借助于信息计算机网络在浅海区组织实施战斗行动。此外,还可使用“暴风阴影”巡航导弹对敌岸上目标实施突击,使用鱼雷和导弹对敌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攻击。而在更远的未来,可实现借助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防空导弹与来自空中的威胁相对抗。2艘小型作战潜艇则是浅海作战的主角,它们的任务是实施侦察,探测水雷障碍,布设水雷,对敌进行鱼雷和导弹攻击,为己方战斗蛙人的行动提供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己方从海上进攻创造有利局面。
    由于负责研制SMX-22系统的法国DCN公司此前从未涉足小型潜艇设计与制造领域,因此,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具有丰富的小型潜艇设计经验的俄罗斯“孔雀石”圣彼得堡海洋机器制造设计局。该设计局在20世纪后25年里曾研制了“比拉鱼”级(865型)小型潜艇。目前,该设计局正在研制一系列标准排水量为130~1000吨的小型潜艇,例如П-130、П-170、“比拉鱼”-T、“比拉鱼”-2、П-550、П-650Э、П-750及其改型艇。这些潜艇具备一系列浅海潜艇的特点。它们虽然尺寸小,但艇上武器种类齐全,鱼雷、水雷一种不少。
    此外,俄罗斯另一家潜艇设计单位“红宝石”中央海洋技术装备设计局也已在677型“拉达”级常规潜艇基础上研制了“阿穆尔”-550和“阿穆尔”-750小型浅海潜艇。
正在研制类似的小型浅海潜艇的国家还有德国和意大利,如德国的TR200和TR300型艇,意大利的MS200型艇等,但这些国家设计的潜艇在潜深和隐身性方面逊于俄制同类潜艇。为赶上俄罗斯,德国HDW公司还在以德国海军212A型艇为原型研制TR800型浅水潜艇。国外一些媒体把TR800型潜艇与德国为以色列海军建造的“海豚”级潜艇混为一谈。实际上800型艇是一种新型号。德国HDW公司在其宣传册中称,800型潜艇专为现代浅海作战而设计,标准排水量约900吨,艇长近50米,艇体直径5米,水下最大航速18节,自持力28昼夜。潜艇可根据客户要求装备4~8具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未来可能还会加装光纤制导防空导弹,对付反潜飞机威胁,或加装可升降小口径自动火炮,打击反潜直升机、小艇或恐怖分子。
    意大利MS200型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90吨,装备2具战斗蛙人拖曳装置、2枚533毫米鱼雷和8枚沉底水雷。意大利MS200型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90吨,装备2具战斗蛙人拖曳装置、2枚533毫米鱼雷和8枚沉底水雷。

特战利器
    如今,浅海潜艇已经成为海上特种作战部队的重要装备,如微型潜水艇、载人潜水器和水下自动航行器已经引起恐怖组织的重视,将给国际反恐斗争带来新的变数。
    美国正在尝试着保护自己的海岸线,免遭来自水里的威胁。如今美国“海豹突出队”等特种作战部队就装备有浅海微型潜艇。“海豹突出队”拥有体系完善的、代表着当今最高技术水平的水下作战装备是“海豹输送艇”(SDV)。SDV是一艘电动微型潜艇,从结构上来看十分简单,外形很像一支巨大的雪茄,主要由动力系统、操纵系统、电源和供氧系统组成。但是看似简单的结构却包含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想:SDV在研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电源的功率、电路系统的水下密封、人员的水下供氧、水下导航以及与潜艇的对接等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人员的舒适、武器装备的携带等细节。
    今天我们看到的SDV已经是经过多次改进的成熟产品,其中数量最多的是Mk-8型。Mk-8型SDV长约6.7米,直径约1.8米,使用电力推进,水下航速约6节,最大航程约为60海里,乘员2人,载员4人,正好可以运载一个全副武装的“海豹”战斗小组。Mk-8具有先进的罗盘和惯性导航系统,部分艇还安装了水下GPS接收机,使水下导航与定位更加精确。Mk-8可以由军舰运送,也可以由核潜艇搭载,还可以由运输机输送,使用相当灵活。
    英国著名的特种舟艇部队就是诞生在二战硝烟中的一支特种作战力量。特种舟艇部队下辖4个中队,其中,由现役人员组成的中队有3个,分别称为C中队、M中队和S中队。其中S中队队员的机动工具是小型船只和浅海微小型潜艇。
    在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和朝鲜海军都装备有浅海微小型潜艇,就质量而言,日本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最高,但在数最上则是朝鲜海军的浅海微小型潜艇占优势。朝鲜海军潜艇部队在鼎盛时期曾拥有44艘潜艇及48艘小型和微型潜艇。朝鲜自1974年开始自行建造小型和微型潜艇,如“桑”-O级和“玉高”级小型潜艇。其中“玉高”级小型潜艇水面排水量90吨,水下排水量110吨,水下航速8节,水面航速12节。
    虽然微型潜艇具有一些一般常规潜艇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航行性能差、航程短、通信联络能力差、自给能力较弱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近年来,各国海军都在想方设法将各种新技术应用到微型潜艇上,如加装AIP;注重生存能力,强调隐身性;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配备;加强潜用武器及电子设备小型化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微型潜艇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微型潜艇性能将日臻完善,攻击力会更强,隐蔽性也会更好
这帖子怎么没人顶?难道袖珍潜艇就一点不好玩吗?
标记一下
没有图片吗?
标记一下!
我这个帖子怎么就没多少人顶呢?
我的资料里已经给出了文章的来源的连接,里面有图。难道CD也沦为看图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