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报 旧报新读:舟曲灾害何以预言成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51:07


“8·7”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以来,“天灾”还是“人祸”之争,时有所闻,相关驳斥也“掷地有声”。举国悲恸之际,抢险救灾之际,讨论这类问题尚不合时宜。然而旧报新读,予怀怆然。

    2008年6月18日,《深圳特区报》有一篇报道:“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20年前,在舟曲通往陇南的白龙江上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山体塌方,垮塌的山体将白龙江拦腰截断,高峡平湖在一夜间出现,直接威胁上游舟曲县城和下游的武都县城。当时军方出动飞机,配合地面的疏通导流,将淤塞的堤坝炸毁,才使白龙江洪峰顺利下泄。这次山体塌方形成了今天的‘泄流坡’。日本地质专家曾多次来这里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显而易见,两年前几乎没有人在乎这篇消息。同一篇报道还引述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的话说,“舟曲全县有60多处滑坡,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滑坡已经成为重建工作绕不过的坎。”

    还有更早的报道,2005年12月28日《兰州晨报》的一篇报道称:“除特殊的地质构造外,人为破坏是舟曲县连年遭受多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据《舟曲县志》记载及县上的调查材料显示,古代的舟曲虽因位于大断裂带上而发生过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真正频繁起来的记载始于民国以后,近年来更是几乎年年都要暴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已引起人们的警惕,当地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意识在逐渐增强,舟曲县也已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各级政府加大了那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据县领导介绍,该县目前已基本遏制了大规模的林木砍伐和坡地开垦。但记者了解到,如今舟曲县的水土流失已经非常严重,据统计,自1958年以来,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恶性变化,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245平方公里(186.75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2%”。

    应该说,《深圳特区报》和《兰州晨报》的两篇报道,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预言舟曲发生地灾悲剧的章鱼保罗。

    手边还有更旧的材料。200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目录》中,“水电开发”包括舟曲县巴藏陈家咀水电站建设、舟曲县虎家崖电站建设、舟曲县沙川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2004年左右,一份水利水电研究机构的评估报告说“没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一份地质环境研究机构的报告说“问题大得很”。

    因为资料更新很慢而显得“陈旧”的《舟曲县志》说:尽管“大跃进”把“陇南桃源”弄成了荒山秃岭,但在80年代以前,舟曲人根本不晓得泥石流是啥东西。

    很想知道,这两年来,迭目江腾县长满腹忧患所说的“无法绕过的坎”绕过了吗?“舟曲本身无法承担的重担”究竟是以什么为代价来承担呢?更早的水电招商引资项目,真的还要上马吗?


http://www.mlr.gov.cn/xwdt/xwpl/201008/t20100817_741601.htm

“8·7”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以来,“天灾”还是“人祸”之争,时有所闻,相关驳斥也“掷地有声”。举国悲恸之际,抢险救灾之际,讨论这类问题尚不合时宜。然而旧报新读,予怀怆然。

    2008年6月18日,《深圳特区报》有一篇报道:“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20年前,在舟曲通往陇南的白龙江上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山体塌方,垮塌的山体将白龙江拦腰截断,高峡平湖在一夜间出现,直接威胁上游舟曲县城和下游的武都县城。当时军方出动飞机,配合地面的疏通导流,将淤塞的堤坝炸毁,才使白龙江洪峰顺利下泄。这次山体塌方形成了今天的‘泄流坡’。日本地质专家曾多次来这里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显而易见,两年前几乎没有人在乎这篇消息。同一篇报道还引述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的话说,“舟曲全县有60多处滑坡,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滑坡已经成为重建工作绕不过的坎。”

    还有更早的报道,2005年12月28日《兰州晨报》的一篇报道称:“除特殊的地质构造外,人为破坏是舟曲县连年遭受多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据《舟曲县志》记载及县上的调查材料显示,古代的舟曲虽因位于大断裂带上而发生过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真正频繁起来的记载始于民国以后,近年来更是几乎年年都要暴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已引起人们的警惕,当地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意识在逐渐增强,舟曲县也已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各级政府加大了那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据县领导介绍,该县目前已基本遏制了大规模的林木砍伐和坡地开垦。但记者了解到,如今舟曲县的水土流失已经非常严重,据统计,自1958年以来,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恶性变化,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245平方公里(186.75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2%”。

    应该说,《深圳特区报》和《兰州晨报》的两篇报道,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预言舟曲发生地灾悲剧的章鱼保罗。

    手边还有更旧的材料。200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目录》中,“水电开发”包括舟曲县巴藏陈家咀水电站建设、舟曲县虎家崖电站建设、舟曲县沙川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2004年左右,一份水利水电研究机构的评估报告说“没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一份地质环境研究机构的报告说“问题大得很”。

    因为资料更新很慢而显得“陈旧”的《舟曲县志》说:尽管“大跃进”把“陇南桃源”弄成了荒山秃岭,但在80年代以前,舟曲人根本不晓得泥石流是啥东西。

    很想知道,这两年来,迭目江腾县长满腹忧患所说的“无法绕过的坎”绕过了吗?“舟曲本身无法承担的重担”究竟是以什么为代价来承担呢?更早的水电招商引资项目,真的还要上马吗?


http://www.mlr.gov.cn/xwdt/xwpl/201008/t20100817_741601.htm
 南都讯 腾讯绿色频道连线采访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分析这次特大泥石流暴发的可能原因:

  ●连续的强降雨可能是主要原因。

  ●甘肃舟曲县本身就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但极端天气下灾后次生灾害的预防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灾后大型工程的建设引起了当地地质结构的松动,甚至是堵塞了泄洪河道,形成了堰塞湖,譬如兰州至成都铁路的修建,沿途随地倾倒了很多工程废渣,这些废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很容易垮塌并被冲进河道,堵塞泄洪河道。

  ●白龙江上游兴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开挖施工导致当地地质结构松动,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分析

  因失去植被山体逐渐风化流失

  舟曲灾害早有预警 并且一直努力防治

  南都讯 记者谭人玮 实习生杨艺蓓 舟曲此次严重的泥石流灾难在发生之前就有媒体和专家进行过分析和预警,但似乎都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

  “5·12”地震曾发生63处山体滑坡

  舟曲县县长在2008年8月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介绍,“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为这样,“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20年前舟曲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山体塌方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频频敲响的媒体警钟似乎并没有对舟曲的灾害防治起到太大作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作为重灾区的舟曲境内共发生63处山体滑坡,给群众生命财产和各类基础设施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http://news.qq.com/a/20100809/000708.htm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 ... 3f42&user=baidu
擦,西部滑坡地方多了去,往哪里迁
舟曲这次还要就地重建呢。周边根本就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可以建城。
既然中国有这么多人,除非把人都迁出这种地区,否则就只能承担地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