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专题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7:46:59
2008年06月26日 18:38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6日电 今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题为《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的专题讲座,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主讲。
一、汶川地震前没有显著的“前兆”异常
张培震说,据我的了解,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四川省地震局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前没有接到任何有关这个地区正式的短临预报意见。
张培震说,从震前的监测结果来看,没有发现显著的、大范围的、能够让地震学家们在现有科学水平上、依据现有经验做出判断的“前兆”异常。
张培震表示,但这次强震究竟有没有与地震相关的“前兆”异常,有什么样的“前兆”异常,能够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还要等待对震前所有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后才能下结论。
张培震指出,对地震的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突出环节,是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探索,争取有所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
他强调,我们之所以说明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并不是要“知难而退”,为放弃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寻找借口;而是要明确问题和困难所在,找准突破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观测、加强研究,努力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积极进取,探寻地震预报新的途径。
二、汶川地震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的地震类型
张培震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极强,并且难以预测,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张培震指出,2008年5月12日突然爆发的汶川8.0级地震是一次低速率、长周期和高强度的巨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特点是能量积累慢、复发周期长、影响范围大、破坏强度高、次生灾害重。
张培震说,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动力来源还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的能量积累和释放。
张培震介绍,印度大陆向北推挤,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地下的地壳厚度达60-70公里,比四川盆地厚40公里的地壳多出20-30公里。在这种状态下,青藏高原不可能再向上升高和向下增厚,高原内部的地壳物质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导致高原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增生。由于强硬四川盆地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就形成了南起泸定和天全,北达广元和陕西勉县、长近500公里、宽约40-50公里、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脉。构成龙门山山脉的重要岩石单元是古老的杂岩体(彭灌杂岩,宝兴杂岩),这种岩石抵抗破坏和断裂的强度特别大,能够积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强烈地震。
三、只要建筑合理抗震设防就能大幅减轻伤亡
张培震在讲话中指出,5.12汶川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做到对建筑科学合理地抗震设防,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张培震举例说,四川彭州市白鹿镇中学的两栋教学楼分别位于发震断裂两侧,地震时断裂错动达2.1米,但由于教学楼避开了断裂,并且建筑质量较好,楼房没有倒塌,也没有师生的伤亡;而坐落在发震断裂带上的北川县城的毁灭性破坏恰恰是一个反例。
他指出,预防首先是要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主要是通过对人类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科学合理地抗震设防是防震减灾的基础环节。
张培震称,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必须继续严格执行《防震减灾法》中对一般建设工程、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要求,选择安全可靠的场地,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张培震还强调,应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意识,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他说,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平时注重应急疏散演练,地震时2000多名师生的撤离井然有序,没有一个伤亡。
张培震说,预防为主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要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科学防灾理念,按照胡 锦 涛总书记的要求,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提高全民防灾意思、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2008年06月26日 18:38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6日电 今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题为《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的专题讲座,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主讲。
一、汶川地震前没有显著的“前兆”异常
张培震说,据我的了解,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四川省地震局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前没有接到任何有关这个地区正式的短临预报意见。
张培震说,从震前的监测结果来看,没有发现显著的、大范围的、能够让地震学家们在现有科学水平上、依据现有经验做出判断的“前兆”异常。
张培震表示,但这次强震究竟有没有与地震相关的“前兆”异常,有什么样的“前兆”异常,能够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还要等待对震前所有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后才能下结论。
张培震指出,对地震的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突出环节,是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探索,争取有所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
他强调,我们之所以说明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并不是要“知难而退”,为放弃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寻找借口;而是要明确问题和困难所在,找准突破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观测、加强研究,努力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积极进取,探寻地震预报新的途径。
二、汶川地震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的地震类型
张培震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极强,并且难以预测,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张培震指出,2008年5月12日突然爆发的汶川8.0级地震是一次低速率、长周期和高强度的巨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特点是能量积累慢、复发周期长、影响范围大、破坏强度高、次生灾害重。
张培震说,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动力来源还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的能量积累和释放。
张培震介绍,印度大陆向北推挤,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地下的地壳厚度达60-70公里,比四川盆地厚40公里的地壳多出20-30公里。在这种状态下,青藏高原不可能再向上升高和向下增厚,高原内部的地壳物质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导致高原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增生。由于强硬四川盆地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就形成了南起泸定和天全,北达广元和陕西勉县、长近500公里、宽约40-50公里、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脉。构成龙门山山脉的重要岩石单元是古老的杂岩体(彭灌杂岩,宝兴杂岩),这种岩石抵抗破坏和断裂的强度特别大,能够积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强烈地震。
三、只要建筑合理抗震设防就能大幅减轻伤亡
张培震在讲话中指出,5.12汶川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做到对建筑科学合理地抗震设防,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张培震举例说,四川彭州市白鹿镇中学的两栋教学楼分别位于发震断裂两侧,地震时断裂错动达2.1米,但由于教学楼避开了断裂,并且建筑质量较好,楼房没有倒塌,也没有师生的伤亡;而坐落在发震断裂带上的北川县城的毁灭性破坏恰恰是一个反例。
他指出,预防首先是要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主要是通过对人类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科学合理地抗震设防是防震减灾的基础环节。
张培震称,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必须继续严格执行《防震减灾法》中对一般建设工程、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要求,选择安全可靠的场地,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张培震还强调,应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意识,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他说,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平时注重应急疏散演练,地震时2000多名师生的撤离井然有序,没有一个伤亡。
张培震说,预防为主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要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科学防灾理念,按照胡 锦 涛总书记的要求,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提高全民防灾意思、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