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说说三国论坛上的翻案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10:38
时不时逛逛几个知名的三国论坛,发现有很多关于三国人物评价的翻案贴。之所以说是翻案,是针对三国演义造成的既有的影响而言的。既然称为演义,它当然只是本小说,并不是史书。它并不能代表三国人物的真实面貌,洗刷演义中“小说家言”的评价当然必要。但是,有不少的贴子给我的感觉是矫枉过正。比如,有人著文论证吕布德才兼备、文武兼具的,也有人作“太师赋”为董卓歌功颂德的,还有人旁推侧敲刘禅或为一代明主的。

三国演义本来就只是文学作品。只不过里面描述的几乎所有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便容易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感觉。演义中的故事大体是基于历史轮廓,加之民间传说渲染而成。读过“裴注”,发现很多三国志没有记载的演义故事原来大多出自野史。这也是为何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原创性在四大名著中评价最低的原因,因为它只是加工作品而已。

除了个别特殊情况,我想绝大多数三国网友对三国的了解差不多都是这么个历程:小时候熟读演义,或者是迷恋三国游戏,从而试图对真实的历史有进一步了解的。当读过三国史书后,发现其中描述与自己原先的印象有不少出入时,某些人便会有一种受骗的感觉:TNND,姓罗的真是天字第一号骗子。于是乎,便会有一种逆反心理,凡是演义说的都是颠倒黑白的,演义与正史是两个完全的对立面。

举一个热门的例子,就是关于曹操和诸葛亮的评价。历来民间的看法都是将曹操视为奸相,而诸葛亮则是儒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后的“智圣”。然而,这只是一般不怎么了解三国的人的普遍性看法,而经常泡在三国论坛的诸位估计没有多少会有这样一边倒的观点。可偏偏有翻案者要走极端,以为诸位不过是演义的fans。于是乎,为了帮诸位洗去演义的毒害,炮制出诸葛亮是奸相,曹操是智慧化身的观点。认识真实历史,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类三国普及教育最好还是对一般不怎么关注三国的人实施为好。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观点岂能打动三国迷们的思维?

将曹操与诸葛亮放在一起对比,本身就不太合适。一个是大公司的老板,一个是小公司的高级打工仔。两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职能和表现自然会有所差异。曹操的文采和军事指挥能力,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文的自不用说,有诗为证。军事方面,有胜有负,但总归统一了北方。由于他是老板,便有“挺曹者”将他手下打工仔的谋略都加诸孟德一身,由此塑造出曹操在军事成就方面的辉煌。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曹操善于用人,而无法证明曹操本人的军事谋略水准。比军事才能,还是将帅之间的比较显得公平,拿“君”和“将”去比,怎么比?你“剥削”了手下人谋略的“剩余价值”,谁敢比?

所以,如果要比较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应该和曹真、司马懿们比。对诸葛亮的治国、外交、治军能力,一般怀疑较少。质疑主要来自诸葛亮的临阵机变能力,或者说战术上的“奇”。老生常谈的论据便是第一次北伐的出兵路线,不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袭。反驳该观点的论据也是老生常谈的,但我觉得已足够说明问题,即战术上这或许可行,但战略层面不允许诸葛亮这么做。我以为诸葛亮不是军事天才,一如曹操,他们的指挥能力主要来自后天的经验积累。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的见证者,到入蜀的参与者,到南征北伐的主导者,他的军事经验逐步得到积累。曹操经历了三国成形前的群雄时代,本身又是老板身份,所以后天锻炼的机会多些。庞统、法正在世时,诸葛亮的第一身份并不是军事参谋,这不能说明诸葛亮短于军事,只能说明刘备的善于用人,让手下人在最充分发挥自己能量的位置上工作。以诸葛亮的能力,放在军事参谋的位置上有些浪费。适合他的正是“署左将军府事”这样的“肱股”之位。陈寿将庞统比为荀彧,而法正可比程昱、郭嘉辈。然而,对于诸葛亮,在曹魏那边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臣子。

那么司马懿是不是一个可与诸葛亮比肩的人物呢?我觉得不能。首先,司马懿的能力没有诸葛亮那么全面。其次,具体到争议最大的军事才能方面,我一直不觉得司马懿算得上是一流的军队指挥者,即使在三国时代。攻难守易是常识,况且要不是诸葛亮操劳早逝,等诸葛亮解决了蜀道运粮困难的问题,司马能不能守住还得打个问号。试想一下,如果诸葛是曹魏的西线指挥官,而司马是蜀汉的丞相,司马能有何作为?其实,倒是三国演义为了抬高诸葛亮的形象,不自觉中塑造出了司马懿这么个强大对手的形象。当然,司马懿是一名优秀的谋略者,这一点我不否认。另司马懿在权力斗争方面的水准显然要高过诸葛亮。用“忍者”形容司马懿,似乎最恰当。从纯粹功利的角度说,司马懿是成功者。

再来说说诸葛亮的人格问题,诸葛亮大权总揽不假,然而是不是权臣就必定是奸臣呢?能力上君弱臣强的条件下,出现权臣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步入“奸相”一族。蜀书诸葛亮传对他有很长的一段评价,陈寿的评价充满敬意,三国志中如此语气未见有第二人。陈寿本是蜀人,诸葛亮算是他的故相,他对诸葛亮的了解应该是第一手的,况且陈著蜀书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刻意褒扬诸葛亮(这样做有害无利)。至今四川民间还流传着对诸葛亮的各种缅怀,百姓不可能瞎眼到这种地步罢。执政者出于政治需要,会包装一些宣传偶像,但也要挑选经得起包装的。诸葛亮的才能高低或许有商榷的余地,但人格方面,我觉得奸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过,我也不认为曹操就是奸相,虽然他没有某些翻案者说的那么高尚。曹操本是汉朝官僚,起兵时或许是有匡扶汉室的志向的。他也因此号召了好些士族加入了他的阵营。但到了后期统一北方后,动机就不是那么单纯了。整个汉朝异姓称公的有几人?好像只有王莽和他吧。他曾经想问鼎帝位来的,但遇到了清流的阻力,或许改变了他的一些思路,有实无名也不错,再说不是还有丕儿呢!但这也是无可指责的,毕竟天下是他曹操打下来的,不能以高尚人格去要求每个人的。想到这么多,就先说这么多吧。时不时逛逛几个知名的三国论坛,发现有很多关于三国人物评价的翻案贴。之所以说是翻案,是针对三国演义造成的既有的影响而言的。既然称为演义,它当然只是本小说,并不是史书。它并不能代表三国人物的真实面貌,洗刷演义中“小说家言”的评价当然必要。但是,有不少的贴子给我的感觉是矫枉过正。比如,有人著文论证吕布德才兼备、文武兼具的,也有人作“太师赋”为董卓歌功颂德的,还有人旁推侧敲刘禅或为一代明主的。

三国演义本来就只是文学作品。只不过里面描述的几乎所有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便容易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感觉。演义中的故事大体是基于历史轮廓,加之民间传说渲染而成。读过“裴注”,发现很多三国志没有记载的演义故事原来大多出自野史。这也是为何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原创性在四大名著中评价最低的原因,因为它只是加工作品而已。

除了个别特殊情况,我想绝大多数三国网友对三国的了解差不多都是这么个历程:小时候熟读演义,或者是迷恋三国游戏,从而试图对真实的历史有进一步了解的。当读过三国史书后,发现其中描述与自己原先的印象有不少出入时,某些人便会有一种受骗的感觉:TNND,姓罗的真是天字第一号骗子。于是乎,便会有一种逆反心理,凡是演义说的都是颠倒黑白的,演义与正史是两个完全的对立面。

举一个热门的例子,就是关于曹操和诸葛亮的评价。历来民间的看法都是将曹操视为奸相,而诸葛亮则是儒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后的“智圣”。然而,这只是一般不怎么了解三国的人的普遍性看法,而经常泡在三国论坛的诸位估计没有多少会有这样一边倒的观点。可偏偏有翻案者要走极端,以为诸位不过是演义的fans。于是乎,为了帮诸位洗去演义的毒害,炮制出诸葛亮是奸相,曹操是智慧化身的观点。认识真实历史,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类三国普及教育最好还是对一般不怎么关注三国的人实施为好。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观点岂能打动三国迷们的思维?

将曹操与诸葛亮放在一起对比,本身就不太合适。一个是大公司的老板,一个是小公司的高级打工仔。两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职能和表现自然会有所差异。曹操的文采和军事指挥能力,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文的自不用说,有诗为证。军事方面,有胜有负,但总归统一了北方。由于他是老板,便有“挺曹者”将他手下打工仔的谋略都加诸孟德一身,由此塑造出曹操在军事成就方面的辉煌。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曹操善于用人,而无法证明曹操本人的军事谋略水准。比军事才能,还是将帅之间的比较显得公平,拿“君”和“将”去比,怎么比?你“剥削”了手下人谋略的“剩余价值”,谁敢比?

所以,如果要比较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应该和曹真、司马懿们比。对诸葛亮的治国、外交、治军能力,一般怀疑较少。质疑主要来自诸葛亮的临阵机变能力,或者说战术上的“奇”。老生常谈的论据便是第一次北伐的出兵路线,不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袭。反驳该观点的论据也是老生常谈的,但我觉得已足够说明问题,即战术上这或许可行,但战略层面不允许诸葛亮这么做。我以为诸葛亮不是军事天才,一如曹操,他们的指挥能力主要来自后天的经验积累。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的见证者,到入蜀的参与者,到南征北伐的主导者,他的军事经验逐步得到积累。曹操经历了三国成形前的群雄时代,本身又是老板身份,所以后天锻炼的机会多些。庞统、法正在世时,诸葛亮的第一身份并不是军事参谋,这不能说明诸葛亮短于军事,只能说明刘备的善于用人,让手下人在最充分发挥自己能量的位置上工作。以诸葛亮的能力,放在军事参谋的位置上有些浪费。适合他的正是“署左将军府事”这样的“肱股”之位。陈寿将庞统比为荀彧,而法正可比程昱、郭嘉辈。然而,对于诸葛亮,在曹魏那边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臣子。

那么司马懿是不是一个可与诸葛亮比肩的人物呢?我觉得不能。首先,司马懿的能力没有诸葛亮那么全面。其次,具体到争议最大的军事才能方面,我一直不觉得司马懿算得上是一流的军队指挥者,即使在三国时代。攻难守易是常识,况且要不是诸葛亮操劳早逝,等诸葛亮解决了蜀道运粮困难的问题,司马能不能守住还得打个问号。试想一下,如果诸葛是曹魏的西线指挥官,而司马是蜀汉的丞相,司马能有何作为?其实,倒是三国演义为了抬高诸葛亮的形象,不自觉中塑造出了司马懿这么个强大对手的形象。当然,司马懿是一名优秀的谋略者,这一点我不否认。另司马懿在权力斗争方面的水准显然要高过诸葛亮。用“忍者”形容司马懿,似乎最恰当。从纯粹功利的角度说,司马懿是成功者。

再来说说诸葛亮的人格问题,诸葛亮大权总揽不假,然而是不是权臣就必定是奸臣呢?能力上君弱臣强的条件下,出现权臣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步入“奸相”一族。蜀书诸葛亮传对他有很长的一段评价,陈寿的评价充满敬意,三国志中如此语气未见有第二人。陈寿本是蜀人,诸葛亮算是他的故相,他对诸葛亮的了解应该是第一手的,况且陈著蜀书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刻意褒扬诸葛亮(这样做有害无利)。至今四川民间还流传着对诸葛亮的各种缅怀,百姓不可能瞎眼到这种地步罢。执政者出于政治需要,会包装一些宣传偶像,但也要挑选经得起包装的。诸葛亮的才能高低或许有商榷的余地,但人格方面,我觉得奸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过,我也不认为曹操就是奸相,虽然他没有某些翻案者说的那么高尚。曹操本是汉朝官僚,起兵时或许是有匡扶汉室的志向的。他也因此号召了好些士族加入了他的阵营。但到了后期统一北方后,动机就不是那么单纯了。整个汉朝异姓称公的有几人?好像只有王莽和他吧。他曾经想问鼎帝位来的,但遇到了清流的阻力,或许改变了他的一些思路,有实无名也不错,再说不是还有丕儿呢!但这也是无可指责的,毕竟天下是他曹操打下来的,不能以高尚人格去要求每个人的。想到这么多,就先说这么多吧。
等诸葛亮解决了蜀道运粮困难的问题?:L
转 太师赋  

http://www.e3ol.com/culture/html/2003-3/1408/1408_200334.htm
桓灵末,中涓横,朝政弛,府库空。多天灾,众生苦,有妖人,号天公,揭杆起,黄巾兴。
乾象正,见黄星,真人起,临洮中。名董卓,字仲颖,少好侠,游羌中,结豪帅,其谊重。
身雄阔,力无穷,有才武,挽劲弓,双带鞬,任驰骋。为司马,从张奂,征并州,拜郎中。
迁广武,仕都尉,任刺史,守河东。代卢植,讨黄巾,少有败,多建功。六军出,上陇西,
战羌胡,寡敌众,五军败,卓独成。前将军,封乡侯,牧并州,拥重兵。
大将军,传密令。诛阉官,用外兵。事不密,引大祸,宦官乱,劫帝出,何进败,丢性命。
勤皇室,起雄兵,迎少帝,还故宫。服众望,统朝纲。收吕布,灭丁原,平叛逆,立首功。
为汉室,整朝政,除庸王,立献帝,功无量,比周公。迁太尉,假节钺。拜太师,封郿侯。
勤政务,宿皇宫。为社稷,弃虚名。杀伍孚,灭奸顽。用蔡邕,选能臣。贼臣子,王允卿。
妒功名,用密谋,起内乱,刺明公。天下乱,曹魏起,三国分,汉室亡。篡史书,尽谗言。
今吾辈,辨忠奸。洗冤狱,昭天下。人非神,皆有瑕,功与过,后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