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山大地震》的几点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41:35
先打分,85分。
穿帮之处:
1,丫丫考大学时陈道明是上校,而授衔是88年10月,那只能是89年春夏,那会儿,XX军在干啥?反正陈道明没那闲功夫。。。
2,同时进行的另一条线:方达不考大学,字幕打是1986年,那上面说的应该发生在1986年,那时还没恢复军衔制。
张静初的表演极不到位,到后面,一个四十岁的心理极压抑的中妇,在形象上完全没法表现出来。
徐帆很到位,100分。先打分,85分。
穿帮之处:
1,丫丫考大学时陈道明是上校,而授衔是88年10月,那只能是89年春夏,那会儿,XX军在干啥?反正陈道明没那闲功夫。。。
2,同时进行的另一条线:方达不考大学,字幕打是1986年,那上面说的应该发生在1986年,那时还没恢复军衔制。
张静初的表演极不到位,到后面,一个四十岁的心理极压抑的中妇,在形象上完全没法表现出来。
徐帆很到位,100分。
前两处不算硬伤

张静初的表演值得讨论
如果等小菜的老婆也40岁还能像张40那样年轻该多好啊。[:a2:]
淹死的鱼 发表于 2010-7-30 10:33
:sleepy:二婚的观念要不得


还有一个:毛主席追悼会上的花圈是:卅八军官兵。。。
这不对。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指战员”,卅不能这么用,必是“38”或“三十八”,“官兵”是后来才准用,那时讲官兵平等,所有用词都是“指战员”。

还有一个:毛主席追悼会上的花圈是:卅八军官兵。。。
这不对。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指战员”,卅不能这么用,必是“38”或“三十八”,“官兵”是后来才准用,那时讲官兵平等,所有用词都是“指战员”。
墓地张静初的那场哭戏真是垃圾到极致,冯小刚怎么让她过的


感觉最到位的是最后推自行车站在地震墙前的老工人 不过人家不是表演 是真情流露

感觉最到位的是最后推自行车站在地震墙前的老工人 不过人家不是表演 是真情流露
砰砰! 发表于 2010-7-30 10:35
原配夫人能在40岁有20多岁的相貌就成,小菜不奢望多妻。还是很容易满足滴。    {:jian:}
汶川那段里米17的密度太大了还双向飞,是绝不允许的,当然为了烘托气氛,算了。特效里应该做几个全唐山都在震荡的全景画面。
道具、场景硬伤很多

那个京华牌的大客车,80年代后期才有吧?地震后还在屋子里吃饭,没见连绵的地震棚....

总的感觉,就是前后加了点特效的一部温情电视剧,还是叫《余震》贴切些,把那5个字留给后人来拍。
历史的细节确实不太考究。不过我觉得刻画中国人普通家庭的那种情感,还是挺不错的,俺是上映第二天去看的,只能买到两个多小时以后的票,而且位置很偏。
f22 发表于 2010-7-30 10:41

关于直升机,两次地震都太过了,08年密了一点还好,76唐山,第二天早上成群的 米 就来了,还望人群中扔物质,也不怕砸到人呢。
不知是特技组HKC,还是老冯HKC
顺便说一句,这次的特效组是棒子
85分有点高了,我觉得撑死也就65分

本来故事性应该算是挺强的,但不知为什么,看完之后感觉有点支离破碎的
一过客 发表于 2010-7-30 14:33

电影的情感主线恰恰是非常完整的。
F22抓得无非是一些细节的穿帮,对整部电影的情感表达没有什么影响。
本片本意就是以情动人,而不是以宏大的场面震人。那是2012的干活。
因为去过汶川,对汉旺那段感触很深
开头等过铁路的时候镜头扫到一个水塔,这个水塔样子啥年代的就不说了[:a9:]
cdxdy 发表于 2010-7-30 14:24
电影你真的认真看了么?!第二天早上空投物资的真的是米?真的是直升机??
那是Y5吧
张静初的表演要比徐帆更自然
历史的细节确实不太考究
张静初是片中表演最不到位的一个。感觉她没找到感觉。印象最深的是陈道明抽烟,老戏骨。
带通滤波器 发表于 2010-7-31 16:15


    这样一说,还真是,19楼的兄弟更厉害,连型号都记住了,佩服!
应该是运五,运七吧?
没兴趣看的路过。
回复 8# 淹死的鱼


    化妆!
xjy2015 发表于 2010-8-1 21:31
如真能化成张那样很满足。[:a2:]
:D  道具? 那硬伤就很多拉 陈道明看女儿 出现在杭州东站 东站以前是货运站 改成客运站好像是97年的事

坐黄包车时后面出现一辆索纳塔;P  医院中出现一辆全顺的救护车 都不是90年代初有的
:D  道具? 那硬伤就很多拉 陈道明看女儿 出现在杭州东站 东站以前是货运站 改成客运站好像是97年的事

坐黄包车时后面出现一辆索纳塔(伊兰特?);P  医院中出现一辆全顺的救护车 都不是90年代初有的
回复 29# 食草动物

主要是东站太烂 不用布景了么
想想那年在东站下车 我天 我还以为到了乡下么
东站本来是货运站 杭州火车站改建临时才改客运站 只是后来火车班次增加 新建的火车站又小了 所以一直临时下去
再补充1个细节失误:陈道明扇那个研究生耳光的时候,穿的是浅绿色的夹克衬衫,这是99年菜配发的,而故事里肯定不是99年
时间简史 发表于 2010-8-1 20:54 MS是双翼的..
这片子拍的很虚伪,故事缺乏张力,人物没有代表性,情节拼凑痕迹严重,后半段整个很枯燥。冯小刚在这片里充分展现了其二流导演的本色,既缺乏深度又缺乏想象力。
回复 15# shijian2008


    如果要以情动人的话,片名就应该叫《余震》
回复 35# 长征途中

英文名是after shock
  40分。
Astarte 发表于 2010-8-2 12:07


    某些人眼里的“深度”无非是:

1,多个主角多重主线,相互交叉以体现“时代真实感“。完全不考虑中国观众,能不能接受。
2,要有好莱坞式超长的灾难场面,要有多个壮观的死人场面,什么跳楼死,被吊车砸死,被热水瓶烫死,被火烤死等等不一而足。最好在那些龙套死之前再给上他们脸部来一个惊恐的特写,然后bia!被砸成肉酱。只想着好莱坞灾难片的视觉刺激,完全不考虑大地震的受害者及广大中国观众看了是什么感觉。
3,要表现地震之后的”人性最真的一面”。什么暴民抢救济粮啊,强奸啊,杀人放火啊,精神崩溃啊,孤儿寡母饿死啊,官员只求自保啊等等,总之,人就不能有一点好。
4,最重要的,要表现独河蟹裁政府的黑暗,隐瞒真相啊,救援不力啊,解放军镇压暴民啊等等。这样的电影才表现的是当时的事实,才能得到“外国友人”的认同。

这样子,才是某些人眼里的“深度”。总之,这个事件是黑暗的,阴谋论的,人的本性被独河蟹裁政府激发出了所有的黑暗面,唯一不能有的,就是善良和温情。
情节过渡的不自然,时代跨越的衔接的不好。故事很感人,徐帆演的很到位,可能小说更好一点
看完后感觉张静初对他养父太不好了,所以说不是亲生的孩子养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