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伤心!愤怒!到底是哪些卖国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5:52
  Y10飞机的首飞成功,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但有人高兴有人愁。某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不顾Y10飞机是毛主席周总理生前亲自关心、国务院下达了两个文件、叶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听取过多次汇报并作过多次重要指示的事实,也不顾Y10飞机的全体研制人员在Y10研制过程中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作了不屈不挠斗争的事实,竟然将其污蔑为“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个波音708”,对Y10飞机横加迫害。而中国民航则是Y10飞机的直接杀手。下面的文字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02架在大场首飞成功。

  1980年12月22日:5703厂写信给胡耀邦同志,提出运十03架机已完成65%的工作量,现已停产,希望能把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并提出希望承担轰五和米八的维修工作。

  1980年12月26日:姚依林对5703厂信函批示:请爱萍同志酌处。

  1980年12月27日:胡耀邦对5703厂信函批示:他们干得很好,当然应该鼓励。但能否有投资把03架搞上去,我不懂,请张副总理答复。张爱萍副总理批示:正大同志:请组织研究一方案:一、运十(还有运七)原来是怎么上马的?二、造价如何?三、现在的用户怎么定?四、民航因价高不要,如何补贴?(对5703厂承担轰五和米八的维修工作)请考虑这个意见,似可行。

  1981年1月2日:国家计委国防司写报告提出“运十应该继续努力搞下去,以达到设计定型,应该走完自行设计的全过程,才能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促进航空科研的发展。”

  1981年1月8日:民用航空总局以(81)民航工字2号文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提出: “运十型飞机基本上是测绘仿造波音707/720型飞机,改换了机翼,缩短了机身,减少了起飞重量和商载。即使运十飞机达到了波音 707型机的水平,也不过相当于六十年代初期国外第一代喷气客机的水平。” “运十飞机还有不少重大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要能投入航线使用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资料对其技术 经济性能恰当的评价。” “由于能源危机引起油价上涨和85年国际民航组织将对超过噪音和烟雾标准的飞机实行限制,波音707飞机已属淘汰机种”,“因无 订货已在1979年停产。” “我局有波音707客机十架,因利用率不高,还可用20年”。“民航去年(指1980年)年初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 民航在报告结尾说:“ 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的飞机是否可取,请郑重考虑。”该报告由赵紫阳、万里、姚依林、薄一波、张爱萍、吕东、邹家华等领导圈阅。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以三飞(1981)179号文向中央财经小组上报《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称,对于大型客机的发展,上海航办规划组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继续搞运十飞机;另一个方案则是引进美制DC9-80飞机。鉴于民航总局一再表示不要DC9-80,最近又以书面正式答复,重申这一意见,因此,D C9-80飞机立项失去前提。报告就运十飞机的情况,提出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的四点理由:

  1. 通过运十的研制,已建立一支大型客机的设计研制队伍,并形成研制基地,取得初步成果。中途停下不干,损失太大;

  2. 继续干下去,为以后研制民航机打下基础;

  3. 军民结合,民机是航空部最理想的产品;

  4. 运十飞机存在的问题,如:经济性、噪音等,都可以采取措施予以改善。最后,报告提出继续研制生产运十飞机的设想,希望到1990年共交付16架,在1985年前估算需资金3.3亿元。

是谁折断了运十的翅膀( 之 二 )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志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 “吕东同志:这是个大问题,它从70年开始研制到现在已经十年,已经花了5.377亿元,这也是上了虎背的项目。继续搞,则有(一)机型从现在考虑看,当时定的“纲领”是否恰当,有无修改之必要?(二)还应确切考虑和实实在在预测一番,将来成品出厂,有无销路,有多大销路?这涉及建厂规模,也是生产纲领中事。(三)原材料也是个问题,要搞同时也应解决原材料生产问题(包括某些原材料可以进口,那么进口的可能性如何?)。我是主张搞的,应积极予以支持;但又必须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建议组织一个大的专家组,好好论证一番如何?”。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会”。会议由三机部何文治副部长主持。参加会议的共35个单位55位代表,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吴仲华教授、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同济大学翁智远副校长、北京航空学院王俊奎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张阿舟副院长等专家和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机械委、国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关单位的领导。会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下列三点:

  1.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因此建议:研制工作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

  2. 国家要确立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要设立民航飞机适航性管理的权力机构;

  3. 会议一致认为,运十飞机要走完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对于如何走完研制全过程,会议提出三个方案,分别需要经费 11,676万元、6,513万元、3,759万元。另外,建议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在讨论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性问题,能去多少机场,寿命问题等。

  民航总局的代表谈到民航现有飞机的潜力很大,1985年内不可能买飞机。

  何副部长在大会总结时,谈到会后将由上海和三机部联合向中央写个报告,同时把专家、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附上,请国务院领导过目。


是谁折断了运十的翅膀( 之 三 )


  1981年8月13日:三机部和上海市以三飞联(1981)1183号文、沪府(1981)157号文联合向国务院和薄一波副总理报送《关于运十飞机论证会的情况报告》,建议要走完运十飞机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报告提出四种安排意见,研制费分别为1.16亿、6 ,500万、3,759 万、3,000万元。在中国民航需要的前提下,对运十飞机的生产规划提出两个设想:一、1990年前,计划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要干线使用;二、在 1985年左右完成飞机设计定型后,生产交付4架飞机,解决国内部分干线的需要(如用于成都-拉萨航线)。对这个报告,上级没有批复。

  1981年10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国内航线飞机要考虑自己制造”,1 2月30日又说:“今后国内民航飞机统统用国产飞机”。

  1982年1月5日:三机部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于1月5日至14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会议期间,莫文祥部长传达了1981年12月30日邓小平副主席关于“今后国内民航飞机统统用国产飞机,过了元旦之后,请耿飙同志开会研究一下”的指示。 1月4日下午,耿飙副总理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召集国防工办、三机部、民航总局负责同志研究落实邓副主席的指示,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央确定国内航线应采用国产飞机。我打电话给沈图同志,这一条作为方针、国策定下来”。

是谁折断了运十的翅膀( 之 四 )


  1982年5月24日:民航总局向国家经委报告对组织“运十飞机国内长途航线货物运输试飞工作”的意见。民航认为: 1.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机务条例,飞机的放行须有完整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适航证。 2. 国际民航公约规定航空器应进行必要的飞行试验,以证明它符合适航性要求。运十的试飞工作离试飞大纲要求相差甚远。 3. 目前适于运十飞机起降的机场仅有几个,且都是国际航班经停站,试验型飞机在那些机场飞行是不适宜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局认为运十飞机在取得适航证前,不宜加入国内长途航线货运工作。

  1983年10月: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财政部、民航总局代表,上海市薛德馨、三机部胡溪涛。上海市提出,将第三架散件的飞机装出来,需资金3,000多万元。会上民航明确表示不要此飞机。三机部表示,应将03架搞出来,以后要看有无用户。甘副主任在会上表示请财政部平衡国家财力而定。会后,财政部通过调查认为,这种飞机要变成商品,不是花3,000万元,还要较大的投入,而且没有用户,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筹措3,000万元。此后,国家对运十飞机研制没有再投入资金。这次会议没有形成文件。但由于没有资金投入,运十飞机研制实际上也就不得不下马了。Y10飞机的首飞成功,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但有人高兴有人愁。某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不顾Y10飞机是毛主席周总理生前亲自关心、国务院下达了两个文件、叶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听取过多次汇报并作过多次重要指示的事实,也不顾Y10飞机的全体研制人员在Y10研制过程中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作了不屈不挠斗争的事实,竟然将其污蔑为“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个波音708”,对Y10飞机横加迫害。而中国民航则是Y10飞机的直接杀手。下面的文字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02架在大场首飞成功。

  1980年12月22日:5703厂写信给胡耀邦同志,提出运十03架机已完成65%的工作量,现已停产,希望能把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并提出希望承担轰五和米八的维修工作。

  1980年12月26日:姚依林对5703厂信函批示:请爱萍同志酌处。

  1980年12月27日:胡耀邦对5703厂信函批示:他们干得很好,当然应该鼓励。但能否有投资把03架搞上去,我不懂,请张副总理答复。张爱萍副总理批示:正大同志:请组织研究一方案:一、运十(还有运七)原来是怎么上马的?二、造价如何?三、现在的用户怎么定?四、民航因价高不要,如何补贴?(对5703厂承担轰五和米八的维修工作)请考虑这个意见,似可行。

  1981年1月2日:国家计委国防司写报告提出“运十应该继续努力搞下去,以达到设计定型,应该走完自行设计的全过程,才能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促进航空科研的发展。”

  1981年1月8日:民用航空总局以(81)民航工字2号文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提出: “运十型飞机基本上是测绘仿造波音707/720型飞机,改换了机翼,缩短了机身,减少了起飞重量和商载。即使运十飞机达到了波音 707型机的水平,也不过相当于六十年代初期国外第一代喷气客机的水平。” “运十飞机还有不少重大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要能投入航线使用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资料对其技术 经济性能恰当的评价。” “由于能源危机引起油价上涨和85年国际民航组织将对超过噪音和烟雾标准的飞机实行限制,波音707飞机已属淘汰机种”,“因无 订货已在1979年停产。” “我局有波音707客机十架,因利用率不高,还可用20年”。“民航去年(指1980年)年初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 民航在报告结尾说:“ 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的飞机是否可取,请郑重考虑。”该报告由赵紫阳、万里、姚依林、薄一波、张爱萍、吕东、邹家华等领导圈阅。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以三飞(1981)179号文向中央财经小组上报《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称,对于大型客机的发展,上海航办规划组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继续搞运十飞机;另一个方案则是引进美制DC9-80飞机。鉴于民航总局一再表示不要DC9-80,最近又以书面正式答复,重申这一意见,因此,D C9-80飞机立项失去前提。报告就运十飞机的情况,提出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的四点理由:

  1. 通过运十的研制,已建立一支大型客机的设计研制队伍,并形成研制基地,取得初步成果。中途停下不干,损失太大;

  2. 继续干下去,为以后研制民航机打下基础;

  3. 军民结合,民机是航空部最理想的产品;

  4. 运十飞机存在的问题,如:经济性、噪音等,都可以采取措施予以改善。最后,报告提出继续研制生产运十飞机的设想,希望到1990年共交付16架,在1985年前估算需资金3.3亿元。

是谁折断了运十的翅膀( 之 二 )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志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 “吕东同志:这是个大问题,它从70年开始研制到现在已经十年,已经花了5.377亿元,这也是上了虎背的项目。继续搞,则有(一)机型从现在考虑看,当时定的“纲领”是否恰当,有无修改之必要?(二)还应确切考虑和实实在在预测一番,将来成品出厂,有无销路,有多大销路?这涉及建厂规模,也是生产纲领中事。(三)原材料也是个问题,要搞同时也应解决原材料生产问题(包括某些原材料可以进口,那么进口的可能性如何?)。我是主张搞的,应积极予以支持;但又必须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建议组织一个大的专家组,好好论证一番如何?”。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会”。会议由三机部何文治副部长主持。参加会议的共35个单位55位代表,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吴仲华教授、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同济大学翁智远副校长、北京航空学院王俊奎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张阿舟副院长等专家和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机械委、国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关单位的领导。会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下列三点:

  1.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因此建议:研制工作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

  2. 国家要确立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要设立民航飞机适航性管理的权力机构;

  3. 会议一致认为,运十飞机要走完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对于如何走完研制全过程,会议提出三个方案,分别需要经费 11,676万元、6,513万元、3,759万元。另外,建议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在讨论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性问题,能去多少机场,寿命问题等。

  民航总局的代表谈到民航现有飞机的潜力很大,1985年内不可能买飞机。

  何副部长在大会总结时,谈到会后将由上海和三机部联合向中央写个报告,同时把专家、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附上,请国务院领导过目。


是谁折断了运十的翅膀( 之 三 )


  1981年8月13日:三机部和上海市以三飞联(1981)1183号文、沪府(1981)157号文联合向国务院和薄一波副总理报送《关于运十飞机论证会的情况报告》,建议要走完运十飞机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报告提出四种安排意见,研制费分别为1.16亿、6 ,500万、3,759 万、3,000万元。在中国民航需要的前提下,对运十飞机的生产规划提出两个设想:一、1990年前,计划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要干线使用;二、在 1985年左右完成飞机设计定型后,生产交付4架飞机,解决国内部分干线的需要(如用于成都-拉萨航线)。对这个报告,上级没有批复。

  1981年10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国内航线飞机要考虑自己制造”,1 2月30日又说:“今后国内民航飞机统统用国产飞机”。

  1982年1月5日:三机部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于1月5日至14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会议期间,莫文祥部长传达了1981年12月30日邓小平副主席关于“今后国内民航飞机统统用国产飞机,过了元旦之后,请耿飙同志开会研究一下”的指示。 1月4日下午,耿飙副总理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召集国防工办、三机部、民航总局负责同志研究落实邓副主席的指示,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央确定国内航线应采用国产飞机。我打电话给沈图同志,这一条作为方针、国策定下来”。

是谁折断了运十的翅膀( 之 四 )


  1982年5月24日:民航总局向国家经委报告对组织“运十飞机国内长途航线货物运输试飞工作”的意见。民航认为: 1.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机务条例,飞机的放行须有完整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适航证。 2. 国际民航公约规定航空器应进行必要的飞行试验,以证明它符合适航性要求。运十的试飞工作离试飞大纲要求相差甚远。 3. 目前适于运十飞机起降的机场仅有几个,且都是国际航班经停站,试验型飞机在那些机场飞行是不适宜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局认为运十飞机在取得适航证前,不宜加入国内长途航线货运工作。

  1983年10月: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财政部、民航总局代表,上海市薛德馨、三机部胡溪涛。上海市提出,将第三架散件的飞机装出来,需资金3,000多万元。会上民航明确表示不要此飞机。三机部表示,应将03架搞出来,以后要看有无用户。甘副主任在会上表示请财政部平衡国家财力而定。会后,财政部通过调查认为,这种飞机要变成商品,不是花3,000万元,还要较大的投入,而且没有用户,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筹措3,000万元。此后,国家对运十飞机研制没有再投入资金。这次会议没有形成文件。但由于没有资金投入,运十飞机研制实际上也就不得不下马了。
运十空军版面已经讨论了,这里发贴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