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 文/【俄】索科洛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11:48


仅将此文献给相信苏联没有美援也无所谓,美援仅仅是锦上添花的kgb1059版主

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34】


      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还在冷战开始前,苏联的历史文献传统上就喜欢贬低卫国战争期间西方援助的作用。例如,在Н.А.沃兹涅先斯基写的《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战时经济》一书中,就对西方盟国的租借法案只字未提(只是谈到西方的全部援助占到苏联生产的4%),而把不久前的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国称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靠吸人民的血汗发展起来的美国的资本主义",而且美国"现在站在帝国主义和反民主阵营的前列,同时成为了在世界各地实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倡导者"。
      20世纪80年代,租借法案的作用虽然被承认了,但苏联的历史学家们仍然千方百计地贬低它的作用。在关于卫国战争的《短史》一书中指出,"苏联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某些武器,还获得了一些对人民生产来说比较重要的汽车、装备和材料,其中包括蒸汽机车、燃料、无线电通信设备、各种有色金属和各种化学制品。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美国和英国提供的401,400辆汽车。但是,从整体上说,这些援助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卫国战争的进程起决定性影响。"接着,作者们证实说,国外援助在苏联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大炮产量占总产量的1.9%,坦克占7%,作战飞机不到13%,而1943年红军的汽车总量中进口汽车占5.4%,而在1944年占不到19%。盟国援助的总量约占到苏联军事生产的4%。
     1.JPG2.jpg
      在下面我们将可以看到,为了抬高苏联某些种类的武器和技术装备的生产总量,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援助在苏联军事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可能被压低了。之所以贬低西方援助在苏联战时条件下的作用,首先是为了证实卫国战争中"社会主义经济的胜利"这一神话,同时还要证明苏联的军事经济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经济--不仅包括德国,也包括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只有到了1985年以后,在苏联的公开刊物上才开始对盟国援助有另外的评价。例如,朱可夫元帅在后来同作家К.М.西蒙诺夫的谈话中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人对我们的帮助很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同时,朱可夫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德国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К.М.西蒙诺夫于1965年到1966年与朱可夫的这几次谈话的可靠性,被朱可夫后来的论述所证实--这是1963年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的朱可夫谈话的内容:"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已经很充足了。"【35】
       与苏联人不同,美国编年史家把租借法案的作用一直都看成是苏联能够继续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罗伯特•约翰逊在1969年出版的专著中论述了美国援助对于苏联至关重要的军事经济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关苏联生产的相关资料,他无法表明美国和英国提供的援助在苏联的个别至关重要的生产中所占的分量,虽然他能够列举出根据租借法案所供应物资的详细清单。1985年英国学者马克•哈里森也在专著中首次从平衡性的观点论述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物资对于苏联军事经济的意义。但是,他在研究中所列举的产品清单要比罗伯特•约翰逊要少得多,同时受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影响很大,这一理论是由В.列昂季耶夫提出的,
      3.jpg
该理论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大。M.哈里森主要计算了武器和战斗装备的数量,同时像一般人所做的那样,没有逐项分析的、具体的产品清单(有关于石油产品的总量,而没有具体燃料的类型;轧材也是只有总量,没有分类。其他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局面对苏联经济比较有利,比它实际上的情况要显得好得多。本书中我们试图计算一下西方的援助在苏联某些战略物资的生产中所占的份额。同时,我们不仅利用一些不久前公开的资料,而且要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料。
       战前,苏联经济的最薄弱处是航空汽油的生产,其次是汽车用汽油的生产。尤其缺乏的是高品质的坦克用汽油。比如,在1941年战争前夕,Б-78航空汽油的需求只能满足4%。【36】1940年,苏联生产的航空汽油为889,000美吨(亦称短吨,1美吨等于2000磅,合907.1849千克。--译者注),1941年为1,269,000美吨,1942年为912,000美吨,1943年为1,007,000美吨,1944年为1,334,000美吨,而1945年为1,017,000美吨。37在战争进行的那几年中,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共运输航空汽油666,000美吨,其中转道运向其他地区的有37,650美吨,所以它向苏联提供的只有628,400美吨。此外,美国向苏联提供的浅色分馏汽油达到了732,300美吨。英国的阿巴顿斯石油加工厂也向苏联提供了航空汽油14,700美吨和浅色分馏汽油902,100美吨(这些援助物资由英美两国分摊)。这些数字上还应该加上从英国别的加工厂和加拿大石油加工厂向苏联提供的航空汽油573,000美吨。这样,苏联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一共获得了航空汽油和浅色分馏汽油285,0500美吨,这相当于2,586,000吨。苏联进口航空汽油和浅色分馏汽油几乎都要专门同自产的航空汽油混合,目的是降低它的辛烷含量,因为苏联的飞机所要求的汽油辛烷含量比西方要低。还需要指出的是,超过97%的进口汽油的辛烷含量指数是99,或者更高。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苏联Б-78汽油也存在巨大的缺口。实际上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航空汽油也被包括进了苏联的航空汽油的生产量中。所以在1941年到1945年间,它们占到了苏联产量的51.5%。如果从中除去苏联的1941年上半年航空汽油的生产量,那么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物资占的比例将会上升到57.8%。结果,在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间由租借法案提供的航空汽油就是苏联自己产量的1.4倍。苏联在1944年到1945年间从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缴获了航空汽油82,800吨,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4.jpg
      显然,没有西方在燃料方面的援助,苏联空军简直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队维持在起码的规模上。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西方的航空汽油的辛烷含量较高,所以它保障苏联空军的作用实际要大得多--如果单纯只按重量来计算的话,它的作用就被低估了。
      苏联在1941~1945年生产的汽车用汽油有10,923,000吨(其中包括1941年生产的2,983,000吨),而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了267,100美吨,即242,300吨,这只占苏联战时总生产量的2.8%(除去1941年上半年的产量)。说实话,美国汽车汽油因为它的辛烷含量比较高,实际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在这种燃料方面,苏联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红军汽车汽油匮乏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时。比如,1944年年底时,在红军总参谋部委员会、后方司令部和汽车运输管理总局所提交的报告中,在谈到对方面军中正确使用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的情况时,指出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中"方面军汽车运输工具的进一步增加与燃料调拨的数量没有同步"。这种局面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中也存在。显然,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部分是由于苏联方面申请根据租借法案运输的物资结构不合理,而较为合理的物资结构应该是少要一些汽车,多要一些汽油。
      红军的汽车总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西方援助保障的。苏联在1940年生产的汽车为145,390辆,1942年为34,976辆,1943年为49,266辆,1944年为60,549辆,1945年为74,757辆。同时,在1941年上半年生产了73,200辆汽车,而下半年只有46,100辆,所以从战争开始到1945年战争结束之前汽车生产总量可以确定为265,600辆。在战争进行的几年中从美国运到苏联409,500辆汽车,这是苏联战时生产总量的1.5倍。在战争结束前(1945年5月1日),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汽车占到了红军汽车总量的32.8%(其余58.1%是自己生产的汽车,而9.1%是缴获的汽车)。考虑到美国汽车的吨位比较大及性能比较优良,所以它们起的作用还要更大些(其中"斯蒂倍克"牌卡车被用做大炮的牵引车)。战前红军汽车的总量(包括红军现有的以及战争开始后从国民经济中征用的)都损坏严重。战前,红军对汽车运输的需求量为744,000辆汽车和92,000辆拖拉机,而现成的只有272,600辆汽车和42,000辆拖拉机。计划从国民经济中征收240,000辆汽车,其中包括210,000辆货车,但是因为损耗太严重(轻型汽车中属于1类和2类的,即不需要马上修理的,占45%,而货车和特种车占68%),
     5.jpg
实际上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从国民经济中只征用到206,000辆汽车,当时在1941年8月22日前,汽车的损失已经达到271,400辆。显然,如果没有西方的援助,红军至少在1943年年中以后的战斗力就会大受影响,虽然直到战争结束前汽车的利用一直受到汽油匮乏的影响。
    如果没有租借法案的援助,苏联铁路的运输也不可能发挥作用。苏联铁轨(包括窄轨)的生产情况变化如下:1940年为1360千吨,1941年为874千吨,1942年为112千吨,1943年为115千吨,1944年为129千吨,1945年为308千吨。但是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685,700美吨铁轨,这相当于622,100吨。这占到了苏联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底的铁轨生产总量的大约56.5%。如果从这一统计结果中减去窄轨的生产量--根据租借法案不提供窄轨--那么美国提供的数量就占到苏联生产总量的83.3%。如果从这一结果减去1945年下半年的生产量,我们把它至少看成是年生产量的一半(实际上1945年下半年的生产量大大超过了铁轨年产量的一半,这是因为军工生产的规模减小),那么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的数量就占到苏联铁轨生产总量的92.7%,这样,用于苏联战时铁路上的铁轨,几乎有一半是由美国提供的。苏联大幅度削减工业铁轨的生产,得以把额外的生产设备和钢的储备用于武器生产(在1945年铁轨产量占1940年产量的13%,而1944年只占到5.4%)。
     租借法案提供援助物资所起的一个更加明显的作用就是,保证了苏联火车头和车厢生产的总量维持在一个起码的水平。苏联干线蒸汽机车的生产量变动如下:1940年为914台,1941年为708台,1942年为9台,1943年为43台,1944年为32台,1945年为8台。1941年干线内燃机车的生产量为5台,而在1940年为1台,之后它们的生产直到1945年(包括在内)一直是停止的。干线电气机车在1940年为9台,而在1941年为6台,之后它们也停产了。在战争期间根据租借法案英美共向苏联提供了1900台蒸汽机车和66台柴油机车。这样1941~1945年间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的蒸汽机车是苏联生产总量的2.4倍,而电气机车是11倍。苏联在1942~1945年间生产的货车车厢是1087节。根据租借法案总共提供了11075节车厢,即为苏联1942年到1945年间生产量的10.2倍。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于1916~1917年间在边界发生交通运输危机--这在很多方面引发了1917年的2月革命,1917年的危机是由于铁轨、蒸汽机车和车厢的生产不足引起的,因为工业生产设备和轧材的储备都被用于生产武器。在卫国战争期间,仅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就预防了苏联铁路交通陷入瘫痪状态。
     6.jpg
   盟国所提供的火药和其他爆炸物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中,我们把苏联爆炸性物资的生产量估计为将近600,000吨。美国提供了325,800美吨爆炸物资,相当于295,600吨。此外,英国和加拿大还运送了22,300吨火药。这样,西方提供的爆炸物资就占到了苏联生产总量的53%
   西方提供的有色金属也对保障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主要的有色金属的生产数字至今仍是保密的。所以,这里我们就不再依靠官方的数字,而是靠估算。我们得到的数据是:美国向苏联提供的铜实际上相当于387,600吨铜材,这占到了苏联战时铜生产总量的82.5%。此外,苏联铜的匮乏情况在很多方面得到缓解也是由于美国提供了无线电通信设备。比如,苏联得到战地电话线956,700英里,海底电缆2100英里和水下电缆1100英里。此外,根据租借法案还提供了35,800台无线电设备,5899台无线电接收设备和348部雷达,满足了红军的主要需求。美国还提供了32,200辆摩托车38,这是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摩托车生产总量--27,816辆的1.2倍。
    与铜的情况相类似的局面,我们也可以在苏联战时铝的生产中看到。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约256,400吨铝材。此外,英国还向苏联提供了35,400吨铝。同时,加拿大还提供了36,300吨铝,所以西方在1941年到1945年间向苏联一共提供了328,100吨铝,这是苏联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中苏联整个铝产量的1.25倍。苏联航空工业是铝的重要使用者,它主要依靠西方的援助进行生产。我们应该注意到,铝在苏联主要用于生产著名的苏联坦克T-34的发动机。
   7.jpg
    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中期间,苏联经济所需要的铝的总量大约为591,000吨,这就使得苏联战争期间关于飞机生产的官方数据显得完全不符合实际。因为德国在1941~1945年间生产的作战飞机是84,420架。而德国在1941年到1944年间获得的铝大约为1,704,000吨。这表明苏联工业所拥有的铝的储备几乎只是德国的1/3,而它生产的作战飞机的数量却是德国的1.3倍--我们的前提是两国的飞机结构很相似的情况下。苏联和德国几乎都没有生产重型轰炸机,而这两个国家生产的相似类型的飞机(战斗机、强击机和轻型轰炸机)的重量差别不是很明显。【39】说实话,苏联在1941~1942年间最困难的时候,是用木材和特制帆布(顺便说说,这也是根据租借法案运输来的)来代替铝制零件的,但是这一因素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铝的需求量。而铝在飞机制造需求中还是最主要的材料。很可能,问题就在于苏联还在战时就通过有意夸大财务报表的方式使得战争期间苏联飞机的生产量至少增加2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苏联的坦克生产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苏联在1941~1943年间在某些主要类型的飞机和坦克的生产上劳动消耗锐减的相关数据就间接地证实了这一想法。
     德军的情报机关在1942年时就记录下了苏联对统计数字有意识地进行歪曲这一事实。在战争年代,极为特殊的条件使得计划任务常常明显不能完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抬高报废产品的数量2倍的方法人为地抬高生产量。空军元帅А.诺维科夫曾任空军司令,在1946年时他之所以被捕,就是因为他在战争年代把工厂报废的航空技术设备当成武器。据他自己的供述,实际上国家国防委员会特派员Г.А.马林科夫已经被清楚地告知这个事实,但他默许了。也有可能高层领导已经猜到了所报的数量跟武器和装备的实际生产情况并不相符,但是要惩罚这些违规者最好还是在战后,而且歪曲报表数字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借口,是为了掩盖真正的失宠原因和政治原因(А.诺维科夫被捕实际上就是因为他接近朱可夫元帅,而后来Г.А.马林科夫失宠是由于政治局内部斗争的结果)。在战争年代,反正惩罚也不能理清财务报表,也不能扩大武器和装备的生产量,而且很可能只会使管理更加混乱,而这只会减少生产量,而不会增加生产量。
    根据1941到1943年各种武器和装备单位劳动消耗减少这一情况,我们估计战争年代坦克和作战飞机的生产至少被抬高2倍。考虑到这个情况,西方所提供武器和装备的分量就要比一般大家所认为的大致高2倍。美国向苏联提供的坦克和自动火炮有7057辆,而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美国援助的飞机有15,481架,英国提供了3384架。总共援助了18,865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17,000架。考虑到苏联的生产数据中存在着浮夸的因素,西方援助的作战飞机数量在苏联战时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不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15%,而是升至30%左右;西方提供的坦克和自动火炮所占的比重也由传统的12%升到了24%。至于谈到大炮,则美国援助的主要是高射炮,数量为7944门。苏联历史学家们常会把这一数字与苏联的大炮和迫击炮生产数量笼统地联系在一起--即苏联一共生产了482,200门大炮和351,800门迫击炮,这就使得美国提供的高射炮数量在苏联大炮生产总量中只占到不到2%,而在苏联大炮和迫击炮的生产总量中还占不到1%。但是,我们在这里应该把它只跟苏联高射炮的生产量相比--要知道,红军最匮乏的是高射炮,于是,美国援助的数量所占的份额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苏联高射炮生产的相关数据,我们暂时无法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
    还应该指出的是,美国对苏联在汽车外胎和个别粮食品种方面的供应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租借法案给苏联提供了汽车轮胎3,606,000件,美国提供的数量占到苏联生产量的43.1%,但同时我们应考虑到这一因素:美国援助的主要是大型的汽车轮胎,这就使得这些提供物资所起的作用更大了。此外,英国还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苏联还得到了美国援助的672,400美吨(相当于610,000吨)糖,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糖占到了苏联糖的总量的41.8%。美国提供的肉罐头为732,595美吨(相当于664,600吨),这在红军和居民的生活供应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肉罐头就是苏联罐头生产总量的大约108%(这些罐头中并不都是肉罐头),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肉罐头就占到了苏联肉类生产总量的17.9% 。
   8.jpg
     但也很有可能的是,对苏联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进机床和工业设备的供应。还在1939年到1940年的时候,苏联领导人就针对进口设备分配订货,这些设备是用于生产炮兵武器的。后来,这些设备主要是根据租借法案分配的订货向苏联提供。在战争年代,苏联最急需的正是这种生产炮兵武器的特种机床。但是,这些订货中存在着很大的失误。所订购的相当一大部分设备是用于生产纯进攻性武器的,如大口径舰船火炮和超重型陆军火炮,这些火炮主要用于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舰船火炮并不需要,因为战争一开始,船舶工业就被迫停工。而超重型陆军火炮也用不上,因为直到战争快结束的时候,红军在对付相应的防御工事的时候才用得着,而且规模也没有达到战前我们所想的那样大。
    美国战时向苏联总共提供了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英国供应了6500台机床和104台冲床。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115,400台,是根据租借法案提供总量的2.6倍。实际上,如果我们从价值上来衡量,那么西方的援助要大得多,因为他们提供的机床比苏联的机床要先进得多,并且造价昂贵得多。在1941~1945年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的机器和工业设备价值6.07亿美元。
    整个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可能难以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在战争开始时,苏联领导人就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种依赖性,比如罗斯福总统的特使霍普金斯曾在1941年7月31日信函中宣称,斯大林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英国和苏联就不可能和德国强大的物资实力相抗衡,因为德国拥有其所占领的欧洲领土的全部资源。罗斯福也在1940年10月宣布了一个决定,允许军事部门向那些能够保护美国民族利益的国家--其中包括苏联,提供美国武装力量富余的武器和装备,以及战略物资和工业设备。战前,苏联向美国所订购的设备对于生产武器和战斗装备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美国总统的这种态度的支持,未必能够实现。
    西方盟国给予苏联备战的援助不单是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物资,反对英美的战争也迫使德国建造潜艇,在潜艇上花费了大量的金属、设备和人力,在1941~1944年间德国的造船业生产的潜艇总排水量为810,000吨。德国舰队投入主要兵力用于对付西方各国的舰队和商船(这里也包括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物资的护航舰),西方盟国把法西斯德国主要的陆军吸引过来,战争的最后一年达40%。英美空军对德军实施的战略轰炸延缓了德国军事工业的增长速度,而在战争最后一年,德国的汽油生产实际上已经停止,最终使得德国空军陷入瘫痪。从1944年3月到9月,德国的汽油几乎都是专门在合成燃料工厂生产的,而在那一时期盟国又将其作为主要的轰炸目标。德国的汽油生产从181,000吨下降到10,000吨,然后在11月产量略微上升,为49,000吨,但是到1945年3月就完全停产了。
    既然没有英国和美国的协助,苏联就难以进行对德战争,那么苏联所宣传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以及苏联能够独立战胜德国,这些都只不过是神话而已。只不过希特勒和他的军事顾问们没有充分估计苏联经济能够相当有效地并且迅速地利用西方援助,也没有料到英国和美国提供了必要数量的援助,而且很及时。现在历史学家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就是评价西方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工业设备,连同德国的赔偿所提供的物资,是怎样促成了苏联的军事工业体系,使得苏联可以与西方平等地进行军备竞赛。

仅将此文献给相信苏联没有美援也无所谓,美援仅仅是锦上添花的kgb1059版主

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34】

      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还在冷战开始前,苏联的历史文献传统上就喜欢贬低卫国战争期间西方援助的作用。例如,在Н.А.沃兹涅先斯基写的《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战时经济》一书中,就对西方盟国的租借法案只字未提(只是谈到西方的全部援助占到苏联生产的4%),而把不久前的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国称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靠吸人民的血汗发展起来的美国的资本主义",而且美国"现在站在帝国主义和反民主阵营的前列,同时成为了在世界各地实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倡导者"。
      20世纪80年代,租借法案的作用虽然被承认了,但苏联的历史学家们仍然千方百计地贬低它的作用。在关于卫国战争的《短史》一书中指出,"苏联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某些武器,还获得了一些对人民生产来说比较重要的汽车、装备和材料,其中包括蒸汽机车、燃料、无线电通信设备、各种有色金属和各种化学制品。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美国和英国提供的401,400辆汽车。但是,从整体上说,这些援助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卫国战争的进程起决定性影响。"接着,作者们证实说,国外援助在苏联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大炮产量占总产量的1.9%,坦克占7%,作战飞机不到13%,而1943年红军的汽车总量中进口汽车占5.4%,而在1944年占不到19%。盟国援助的总量约占到苏联军事生产的4%。
     1.JPG2.jpg
      在下面我们将可以看到,为了抬高苏联某些种类的武器和技术装备的生产总量,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援助在苏联军事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可能被压低了。之所以贬低西方援助在苏联战时条件下的作用,首先是为了证实卫国战争中"社会主义经济的胜利"这一神话,同时还要证明苏联的军事经济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经济--不仅包括德国,也包括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只有到了1985年以后,在苏联的公开刊物上才开始对盟国援助有另外的评价。例如,朱可夫元帅在后来同作家К.М.西蒙诺夫的谈话中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人对我们的帮助很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同时,朱可夫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德国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К.М.西蒙诺夫于1965年到1966年与朱可夫的这几次谈话的可靠性,被朱可夫后来的论述所证实--这是1963年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的朱可夫谈话的内容:"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已经很充足了。"【35】
       与苏联人不同,美国编年史家把租借法案的作用一直都看成是苏联能够继续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罗伯特•约翰逊在1969年出版的专著中论述了美国援助对于苏联至关重要的军事经济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关苏联生产的相关资料,他无法表明美国和英国提供的援助在苏联的个别至关重要的生产中所占的分量,虽然他能够列举出根据租借法案所供应物资的详细清单。1985年英国学者马克•哈里森也在专著中首次从平衡性的观点论述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物资对于苏联军事经济的意义。但是,他在研究中所列举的产品清单要比罗伯特•约翰逊要少得多,同时受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影响很大,这一理论是由В.列昂季耶夫提出的,
      3.jpg
该理论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大。M.哈里森主要计算了武器和战斗装备的数量,同时像一般人所做的那样,没有逐项分析的、具体的产品清单(有关于石油产品的总量,而没有具体燃料的类型;轧材也是只有总量,没有分类。其他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局面对苏联经济比较有利,比它实际上的情况要显得好得多。本书中我们试图计算一下西方的援助在苏联某些战略物资的生产中所占的份额。同时,我们不仅利用一些不久前公开的资料,而且要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料。
       战前,苏联经济的最薄弱处是航空汽油的生产,其次是汽车用汽油的生产。尤其缺乏的是高品质的坦克用汽油。比如,在1941年战争前夕,Б-78航空汽油的需求只能满足4%。【36】1940年,苏联生产的航空汽油为889,000美吨(亦称短吨,1美吨等于2000磅,合907.1849千克。--译者注),1941年为1,269,000美吨,1942年为912,000美吨,1943年为1,007,000美吨,1944年为1,334,000美吨,而1945年为1,017,000美吨。37在战争进行的那几年中,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共运输航空汽油666,000美吨,其中转道运向其他地区的有37,650美吨,所以它向苏联提供的只有628,400美吨。此外,美国向苏联提供的浅色分馏汽油达到了732,300美吨。英国的阿巴顿斯石油加工厂也向苏联提供了航空汽油14,700美吨和浅色分馏汽油902,100美吨(这些援助物资由英美两国分摊)。这些数字上还应该加上从英国别的加工厂和加拿大石油加工厂向苏联提供的航空汽油573,000美吨。这样,苏联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一共获得了航空汽油和浅色分馏汽油285,0500美吨,这相当于2,586,000吨。苏联进口航空汽油和浅色分馏汽油几乎都要专门同自产的航空汽油混合,目的是降低它的辛烷含量,因为苏联的飞机所要求的汽油辛烷含量比西方要低。还需要指出的是,超过97%的进口汽油的辛烷含量指数是99,或者更高。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苏联Б-78汽油也存在巨大的缺口。实际上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航空汽油也被包括进了苏联的航空汽油的生产量中。所以在1941年到1945年间,它们占到了苏联产量的51.5%。如果从中除去苏联的1941年上半年航空汽油的生产量,那么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物资占的比例将会上升到57.8%。结果,在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间由租借法案提供的航空汽油就是苏联自己产量的1.4倍。苏联在1944年到1945年间从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缴获了航空汽油82,800吨,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4.jpg
      显然,没有西方在燃料方面的援助,苏联空军简直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队维持在起码的规模上。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西方的航空汽油的辛烷含量较高,所以它保障苏联空军的作用实际要大得多--如果单纯只按重量来计算的话,它的作用就被低估了。
      苏联在1941~1945年生产的汽车用汽油有10,923,000吨(其中包括1941年生产的2,983,000吨),而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了267,100美吨,即242,300吨,这只占苏联战时总生产量的2.8%(除去1941年上半年的产量)。说实话,美国汽车汽油因为它的辛烷含量比较高,实际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在这种燃料方面,苏联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红军汽车汽油匮乏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时。比如,1944年年底时,在红军总参谋部委员会、后方司令部和汽车运输管理总局所提交的报告中,在谈到对方面军中正确使用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的情况时,指出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中"方面军汽车运输工具的进一步增加与燃料调拨的数量没有同步"。这种局面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中也存在。显然,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部分是由于苏联方面申请根据租借法案运输的物资结构不合理,而较为合理的物资结构应该是少要一些汽车,多要一些汽油。
      红军的汽车总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西方援助保障的。苏联在1940年生产的汽车为145,390辆,1942年为34,976辆,1943年为49,266辆,1944年为60,549辆,1945年为74,757辆。同时,在1941年上半年生产了73,200辆汽车,而下半年只有46,100辆,所以从战争开始到1945年战争结束之前汽车生产总量可以确定为265,600辆。在战争进行的几年中从美国运到苏联409,500辆汽车,这是苏联战时生产总量的1.5倍。在战争结束前(1945年5月1日),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汽车占到了红军汽车总量的32.8%(其余58.1%是自己生产的汽车,而9.1%是缴获的汽车)。考虑到美国汽车的吨位比较大及性能比较优良,所以它们起的作用还要更大些(其中"斯蒂倍克"牌卡车被用做大炮的牵引车)。战前红军汽车的总量(包括红军现有的以及战争开始后从国民经济中征用的)都损坏严重。战前,红军对汽车运输的需求量为744,000辆汽车和92,000辆拖拉机,而现成的只有272,600辆汽车和42,000辆拖拉机。计划从国民经济中征收240,000辆汽车,其中包括210,000辆货车,但是因为损耗太严重(轻型汽车中属于1类和2类的,即不需要马上修理的,占45%,而货车和特种车占68%),
     5.jpg
实际上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从国民经济中只征用到206,000辆汽车,当时在1941年8月22日前,汽车的损失已经达到271,400辆。显然,如果没有西方的援助,红军至少在1943年年中以后的战斗力就会大受影响,虽然直到战争结束前汽车的利用一直受到汽油匮乏的影响。
    如果没有租借法案的援助,苏联铁路的运输也不可能发挥作用。苏联铁轨(包括窄轨)的生产情况变化如下:1940年为1360千吨,1941年为874千吨,1942年为112千吨,1943年为115千吨,1944年为129千吨,1945年为308千吨。但是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685,700美吨铁轨,这相当于622,100吨。这占到了苏联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底的铁轨生产总量的大约56.5%。如果从这一统计结果中减去窄轨的生产量--根据租借法案不提供窄轨--那么美国提供的数量就占到苏联生产总量的83.3%。如果从这一结果减去1945年下半年的生产量,我们把它至少看成是年生产量的一半(实际上1945年下半年的生产量大大超过了铁轨年产量的一半,这是因为军工生产的规模减小),那么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的数量就占到苏联铁轨生产总量的92.7%,这样,用于苏联战时铁路上的铁轨,几乎有一半是由美国提供的。苏联大幅度削减工业铁轨的生产,得以把额外的生产设备和钢的储备用于武器生产(在1945年铁轨产量占1940年产量的13%,而1944年只占到5.4%)。
     租借法案提供援助物资所起的一个更加明显的作用就是,保证了苏联火车头和车厢生产的总量维持在一个起码的水平。苏联干线蒸汽机车的生产量变动如下:1940年为914台,1941年为708台,1942年为9台,1943年为43台,1944年为32台,1945年为8台。1941年干线内燃机车的生产量为5台,而在1940年为1台,之后它们的生产直到1945年(包括在内)一直是停止的。干线电气机车在1940年为9台,而在1941年为6台,之后它们也停产了。在战争期间根据租借法案英美共向苏联提供了1900台蒸汽机车和66台柴油机车。这样1941~1945年间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的蒸汽机车是苏联生产总量的2.4倍,而电气机车是11倍。苏联在1942~1945年间生产的货车车厢是1087节。根据租借法案总共提供了11075节车厢,即为苏联1942年到1945年间生产量的10.2倍。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于1916~1917年间在边界发生交通运输危机--这在很多方面引发了1917年的2月革命,1917年的危机是由于铁轨、蒸汽机车和车厢的生产不足引起的,因为工业生产设备和轧材的储备都被用于生产武器。在卫国战争期间,仅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就预防了苏联铁路交通陷入瘫痪状态。
     6.jpg
   盟国所提供的火药和其他爆炸物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中,我们把苏联爆炸性物资的生产量估计为将近600,000吨。美国提供了325,800美吨爆炸物资,相当于295,600吨。此外,英国和加拿大还运送了22,300吨火药。这样,西方提供的爆炸物资就占到了苏联生产总量的53%
   西方提供的有色金属也对保障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主要的有色金属的生产数字至今仍是保密的。所以,这里我们就不再依靠官方的数字,而是靠估算。我们得到的数据是:美国向苏联提供的铜实际上相当于387,600吨铜材,这占到了苏联战时铜生产总量的82.5%。此外,苏联铜的匮乏情况在很多方面得到缓解也是由于美国提供了无线电通信设备。比如,苏联得到战地电话线956,700英里,海底电缆2100英里和水下电缆1100英里。此外,根据租借法案还提供了35,800台无线电设备,5899台无线电接收设备和348部雷达,满足了红军的主要需求。美国还提供了32,200辆摩托车38,这是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摩托车生产总量--27,816辆的1.2倍。
    与铜的情况相类似的局面,我们也可以在苏联战时铝的生产中看到。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约256,400吨铝材。此外,英国还向苏联提供了35,400吨铝。同时,加拿大还提供了36,300吨铝,所以西方在1941年到1945年间向苏联一共提供了328,100吨铝,这是苏联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中苏联整个铝产量的1.25倍。苏联航空工业是铝的重要使用者,它主要依靠西方的援助进行生产。我们应该注意到,铝在苏联主要用于生产著名的苏联坦克T-34的发动机。
   7.jpg
    从1941年年中到1945年年中期间,苏联经济所需要的铝的总量大约为591,000吨,这就使得苏联战争期间关于飞机生产的官方数据显得完全不符合实际。因为德国在1941~1945年间生产的作战飞机是84,420架。而德国在1941年到1944年间获得的铝大约为1,704,000吨。这表明苏联工业所拥有的铝的储备几乎只是德国的1/3,而它生产的作战飞机的数量却是德国的1.3倍--我们的前提是两国的飞机结构很相似的情况下。苏联和德国几乎都没有生产重型轰炸机,而这两个国家生产的相似类型的飞机(战斗机、强击机和轻型轰炸机)的重量差别不是很明显。【39】说实话,苏联在1941~1942年间最困难的时候,是用木材和特制帆布(顺便说说,这也是根据租借法案运输来的)来代替铝制零件的,但是这一因素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铝的需求量。而铝在飞机制造需求中还是最主要的材料。很可能,问题就在于苏联还在战时就通过有意夸大财务报表的方式使得战争期间苏联飞机的生产量至少增加2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苏联的坦克生产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苏联在1941~1943年间在某些主要类型的飞机和坦克的生产上劳动消耗锐减的相关数据就间接地证实了这一想法。
     德军的情报机关在1942年时就记录下了苏联对统计数字有意识地进行歪曲这一事实。在战争年代,极为特殊的条件使得计划任务常常明显不能完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抬高报废产品的数量2倍的方法人为地抬高生产量。空军元帅А.诺维科夫曾任空军司令,在1946年时他之所以被捕,就是因为他在战争年代把工厂报废的航空技术设备当成武器。据他自己的供述,实际上国家国防委员会特派员Г.А.马林科夫已经被清楚地告知这个事实,但他默许了。也有可能高层领导已经猜到了所报的数量跟武器和装备的实际生产情况并不相符,但是要惩罚这些违规者最好还是在战后,而且歪曲报表数字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借口,是为了掩盖真正的失宠原因和政治原因(А.诺维科夫被捕实际上就是因为他接近朱可夫元帅,而后来Г.А.马林科夫失宠是由于政治局内部斗争的结果)。在战争年代,反正惩罚也不能理清财务报表,也不能扩大武器和装备的生产量,而且很可能只会使管理更加混乱,而这只会减少生产量,而不会增加生产量。
    根据1941到1943年各种武器和装备单位劳动消耗减少这一情况,我们估计战争年代坦克和作战飞机的生产至少被抬高2倍。考虑到这个情况,西方所提供武器和装备的分量就要比一般大家所认为的大致高2倍。美国向苏联提供的坦克和自动火炮有7057辆,而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美国援助的飞机有15,481架,英国提供了3384架。总共援助了18,865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17,000架。考虑到苏联的生产数据中存在着浮夸的因素,西方援助的作战飞机数量在苏联战时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不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15%,而是升至30%左右;西方提供的坦克和自动火炮所占的比重也由传统的12%升到了24%。至于谈到大炮,则美国援助的主要是高射炮,数量为7944门。苏联历史学家们常会把这一数字与苏联的大炮和迫击炮生产数量笼统地联系在一起--即苏联一共生产了482,200门大炮和351,800门迫击炮,这就使得美国提供的高射炮数量在苏联大炮生产总量中只占到不到2%,而在苏联大炮和迫击炮的生产总量中还占不到1%。但是,我们在这里应该把它只跟苏联高射炮的生产量相比--要知道,红军最匮乏的是高射炮,于是,美国援助的数量所占的份额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苏联高射炮生产的相关数据,我们暂时无法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
    还应该指出的是,美国对苏联在汽车外胎和个别粮食品种方面的供应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租借法案给苏联提供了汽车轮胎3,606,000件,美国提供的数量占到苏联生产量的43.1%,但同时我们应考虑到这一因素:美国援助的主要是大型的汽车轮胎,这就使得这些提供物资所起的作用更大了。此外,英国还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苏联还得到了美国援助的672,400美吨(相当于610,000吨)糖,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糖占到了苏联糖的总量的41.8%。美国提供的肉罐头为732,595美吨(相当于664,600吨),这在红军和居民的生活供应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肉罐头就是苏联罐头生产总量的大约108%(这些罐头中并不都是肉罐头),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肉罐头就占到了苏联肉类生产总量的17.9% 。
   8.jpg
     但也很有可能的是,对苏联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进机床和工业设备的供应。还在1939年到1940年的时候,苏联领导人就针对进口设备分配订货,这些设备是用于生产炮兵武器的。后来,这些设备主要是根据租借法案分配的订货向苏联提供。在战争年代,苏联最急需的正是这种生产炮兵武器的特种机床。但是,这些订货中存在着很大的失误。所订购的相当一大部分设备是用于生产纯进攻性武器的,如大口径舰船火炮和超重型陆军火炮,这些火炮主要用于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舰船火炮并不需要,因为战争一开始,船舶工业就被迫停工。而超重型陆军火炮也用不上,因为直到战争快结束的时候,红军在对付相应的防御工事的时候才用得着,而且规模也没有达到战前我们所想的那样大。
    美国战时向苏联总共提供了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英国供应了6500台机床和104台冲床。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间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115,400台,是根据租借法案提供总量的2.6倍。实际上,如果我们从价值上来衡量,那么西方的援助要大得多,因为他们提供的机床比苏联的机床要先进得多,并且造价昂贵得多。在1941~1945年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的机器和工业设备价值6.07亿美元。
    整个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可能难以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在战争开始时,苏联领导人就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种依赖性,比如罗斯福总统的特使霍普金斯曾在1941年7月31日信函中宣称,斯大林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英国和苏联就不可能和德国强大的物资实力相抗衡,因为德国拥有其所占领的欧洲领土的全部资源。罗斯福也在1940年10月宣布了一个决定,允许军事部门向那些能够保护美国民族利益的国家--其中包括苏联,提供美国武装力量富余的武器和装备,以及战略物资和工业设备。战前,苏联向美国所订购的设备对于生产武器和战斗装备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美国总统的这种态度的支持,未必能够实现。
    西方盟国给予苏联备战的援助不单是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物资,反对英美的战争也迫使德国建造潜艇,在潜艇上花费了大量的金属、设备和人力,在1941~1944年间德国的造船业生产的潜艇总排水量为810,000吨。德国舰队投入主要兵力用于对付西方各国的舰队和商船(这里也包括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物资的护航舰),西方盟国把法西斯德国主要的陆军吸引过来,战争的最后一年达40%。英美空军对德军实施的战略轰炸延缓了德国军事工业的增长速度,而在战争最后一年,德国的汽油生产实际上已经停止,最终使得德国空军陷入瘫痪。从1944年3月到9月,德国的汽油几乎都是专门在合成燃料工厂生产的,而在那一时期盟国又将其作为主要的轰炸目标。德国的汽油生产从181,000吨下降到10,000吨,然后在11月产量略微上升,为49,000吨,但是到1945年3月就完全停产了。
    既然没有英国和美国的协助,苏联就难以进行对德战争,那么苏联所宣传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以及苏联能够独立战胜德国,这些都只不过是神话而已。只不过希特勒和他的军事顾问们没有充分估计苏联经济能够相当有效地并且迅速地利用西方援助,也没有料到英国和美国提供了必要数量的援助,而且很及时。现在历史学家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就是评价西方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工业设备,连同德国的赔偿所提供的物资,是怎样促成了苏联的军事工业体系,使得苏联可以与西方平等地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人的血没有美国人的油值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刺刀上膛 发表于 2010-7-19 19:05

我从未怎么说,作者也从未这么说。请注意我开头转帖前已经说明了,仅将此文献给相信苏联没有美援也无所谓,美援仅仅是锦上添花的kgb1059版主

是非曲直,大家自己判断
以偏盖全,这些数据有意义吗?
41年42年美援占的比例是多少,43年是多少?
决定性的战役时这些物资作用有多少?
▄︻┻┳═一 发表于 2010-7-19 19:33
我呸!
又是战沙那一套,我何时说过无所谓,我说的是4142年援助只是象征意义的
这位索科洛夫,可是俄国有名的有良心的历史学家这人口中还有普洛霍夫卡德军战车全损5,受伤待修不到40;而苏军光是罗斯季米特洛夫的坦克集团军就全损334,待修超400的真相

那个帖子你torll啊!说清楚极度交付量
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 ... ;page=3#pid24301793
moneyman 发表于 2010-7-19 19:42

你说一句话没意义就没意义了,搞笑。毛子历史学家不如你这小马甲?

你仔细通读全文了吗?可能是你们感情上接受不了这种对你们来说的残酷事实吧。宁可相信谎言也不愿意相信事实,哎。那我也没办法了。我该做的都做了,俗话说师傅临进门修行在个人。好了我不在讨论这个问题了。88
刺刀上膛 发表于 2010-7-19 19:05


    话也不是这么说吧,哥们。战争年代,你手头有没有枪是很关键的吧!毕竟苏联在一开始就被歼灭120个师,损失极大,民心士气都不是很牢固了,这个时候大量援助到来,不仅物质上的到了保障,心里上也恢复了抵抗的信心。假设没有西方援助,我们不说苏联必败这种话,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失败是没悬念了吧!毕竟德国也确实不是吃素的。
      终归一句话,二战前夕,美国的实力已经太强大了,谁挑逗谁死。一战和二战,收益最大的就是美国,完全确定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苏联的血值钱,美国的血值钱,中国的血也值钱,但是在冰冷的钢铁面前,你有机会和敌人讨论价钱么?胜利了,你的血就值钱,失败了,你就一钱不值,对吧?
没必要夸大,更不要无视这些物资所带来的作用。
毕竟每一吨物资都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用血与汗运送上来的。
背后的鲜血不是某些人说无所谓就能带过的!!
好像tg的历史课里面说到租借法案的。盟军玩命似地开北冰洋航线,苏联应该还是很危急[:a10:]
追风箭 发表于 2010-7-19 19:56
美援是41到来的么?
你要是说莫斯科会战有英国坦克参战也就罢了
这个时候美援还真没什么影子
美援的80%都是在43年6月以后才到的
41年42年最危急的时刻只是象征意义

至于这位索科洛夫,可是俄国有名的有良心有骨气的历史学家哦!这人口中还有普洛霍夫卡德军战车全损5,受伤待修不到40;而苏军光是罗斯季米特洛夫的坦克集团军就全损334,待修超400的真相
▄︻┻┳═一 发表于 2010-7-19 19:50


    你说一句话没意义就没意义了,搞笑。中国历史学家不如你这小马甲?

你仔细通读全文了吗?可能是你们感情上接受不了这种对你们来说的残酷事实吧。宁可相信谎言也不愿意相信事实,哎。那我也没办法了。我该做的都做了,俗话说师傅临进门修行在个人。好了我不在讨论这个问题了。88
我只改了两个字。
还是那句话,给英国的是300亿美元,给苏联的是130亿美元,英国对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小于苏联吧,,,好吧,请问美国援助对英国影响大,还是苏联影响大。我觉得我这个算法已经把分子和分母都列出了吧。


这位索科洛夫先生是个什么货色呢?

《二战秘密档案》
第一章 苏德战争真相总论
第二章 虽胜犹败:卫国战争胜利的惨重代价
第三章 “大雷雨”计划:斯大林动手晚了一步
第四章 斯大林的傲慢:“哈哈”对待西方舆论
第五章 击毁芬兰客机“卡列娃”号内幕
第六章 苏军封锁罗马尼亚占领区真相
第七章 骄横跋扈的斯大林爱将们
第八章 战争伊始:掩饰悲观的斯大林
第九章 库尔斯克战役:优势兵力防守的失策
第十章 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
第十一章 弗拉索夫将军“判国”真相
第十二章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军事功绩:从战争神话到文学神话
第十三章 三份触目惊心的文件:冷酷的元帅、“酒色”集团军和人体“枕头”手术
附录 俄国和苏联在20世纪的战争、武装冲突以及其他有损失统计的灾难中的人员伤亡情况
参考文献

二战秘密档案/(俄罗斯)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著;张凤, 贾梁豫译/中文 出版发行/载体形态: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90页

这本历史发明家的“解密档案”在SC和天涯国观被打脸打得还不够么?

这位索科洛夫先生是个什么货色呢?

《二战秘密档案》
第一章 苏德战争真相总论
第二章 虽胜犹败:卫国战争胜利的惨重代价
第三章 “大雷雨”计划:斯大林动手晚了一步
第四章 斯大林的傲慢:“哈哈”对待西方舆论
第五章 击毁芬兰客机“卡列娃”号内幕
第六章 苏军封锁罗马尼亚占领区真相
第七章 骄横跋扈的斯大林爱将们
第八章 战争伊始:掩饰悲观的斯大林
第九章 库尔斯克战役:优势兵力防守的失策
第十章 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
第十一章 弗拉索夫将军“判国”真相
第十二章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军事功绩:从战争神话到文学神话
第十三章 三份触目惊心的文件:冷酷的元帅、“酒色”集团军和人体“枕头”手术
附录 俄国和苏联在20世纪的战争、武装冲突以及其他有损失统计的灾难中的人员伤亡情况
参考文献

二战秘密档案/(俄罗斯)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著;张凤, 贾梁豫译/中文 出版发行/载体形态: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90页

这本历史发明家的“解密档案”在SC和天涯国观被打脸打得还不够么?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7-19 20:07

红色俱乐部,看你的ID,应该是个左左吧,有个好消息我得告诉你,俄罗斯国际历史档案局2000年以来出版了一批前苏联的档案(基本上都是你们这类人不忍看到,不愿承认的内容)社科院已经翻译六七本了,估计再过几年能翻译到30年代、40年代。到时候别忘了买来看看,缅怀一下伟大的苏维埃,哈哈
哟!
忘了这位索科洛夫曾经在这本《二战秘密档案》里面考证出苏军闪击关东军“根据可靠资料。日本军队和它的盟国伪满州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没有伤亡。”

NB吧,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哦!
▄︻┻┳═一 发表于 2010-7-19 20:11


    原来过几年才能发行到30,40年代啊,,,那我确实不用买,因为也买不到啊。
kgb1059 发表于 2010-7-19 20:10

着书哪里有下啊

美援是41到来的么?
你要是说莫斯科会战有英国坦克参战也就罢了
这个时候美援还真没什么影子
美援的80 ...
kgb1059 发表于 2010-7-19 20:03


又不认账了?搞笑,早知道你这种人就会这样。

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局的资料不会有假吧?不会太久了,就会有40年代的资料被翻译过来了。(其实俄文版一些大学图书馆去年已经买来了,要认识俄文可以先睹为快),这大套书好呀,苏联那些赖疮疤全给抖露出来了。

言归正传,索科洛夫的文章哪些地方有严重错误,你可以直接指出来吗,不过我估计这没这水平。
你这人为了自己面子,可以无来到这个地步,倒是我没想到的。
美援是41到来的么?
你要是说莫斯科会战有英国坦克参战也就罢了
这个时候美援还真没什么影子
美援的80 ...
kgb1059 发表于 2010-7-19 20:03


又不认账了?搞笑,早知道你这种人就会这样。

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局的资料不会有假吧?不会太久了,就会有40年代的资料被翻译过来了。(其实俄文版一些大学图书馆去年已经买来了,要认识俄文可以先睹为快),这大套书好呀,苏联那些赖疮疤全给抖露出来了。

言归正传,索科洛夫的文章哪些地方有严重错误,你可以直接指出来吗,不过我估计这没这水平。
你这人为了自己面子,可以无来到这个地步,倒是我没想到的。
按照俄罗斯人索科洛夫所著的《胜利的代价》一书的统计:苏联在对德战争中武装力量的损失人数应在2640万左右(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4344.8万),而德国仅为260.8万(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595万),比例应为6.7:1(10.1:1);此外苏联在对德战争中被俘人员应为630(总共在二战期间为630.6万),德国为95万左右(总共在二战期间为195万),比例为6.6:1(3.2:1),索科洛夫的这种统计方法是基于战争期间双方部队在役人员和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而确定的每月伤亡和被俘人数的对比关系,因此这种方法统计出的数据才更为接近现实。(



========================================================================================


这也是索科洛夫先生的考证结果,NB吧!
T-54坦克 发表于 2010-7-19 20:21
我靠
真相党的著名文书都不知道啊?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TopicID=1948241
全文连载,真相好多哦!
索科洛夫的文章《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哪些地方有严重错误,你可以直接指出来吗。
竟扯些别的,还什么打脸,搞笑,你可以拿你的证据打下《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呀,我期待你的证据现在就打《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的脸,驳斥此文的数据,非常期待。
▄︻┻┳═一 发表于 2010-7-19 20:21

少来战沙那套
我何时否认过总数,你倒是说说41、42最危急的时候,交付了多少援助物资啊?
不是口口声声麦克米伦回忆录么?我倒是问问你,那里面有写交付数么?
就你那空口无凭的
kgb1059 发表于 2010-7-19 20:21

真的不知道,很想拜读一下,工作压力比较大看看这个轻松一下。
T-54坦克 发表于 2010-7-19 20:28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TopicID=1948241
SC某被果粉称作“共奴脑残精神病”的斑竹CZ75曾经说过“在二战区谁要是引用这本垃圾,谁就会成为笑柄,就不要再贴出来了毒害别人了行不行?”
友情赞助SC网友打脸文一篇

前段时间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提名《二战秘密档案》,作者是俄罗斯的索科洛夫。以为能爆什么猛料,我就借来看了一下,不看则已,一看哑然失笑。全书的确是以爆料为目的的,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偏见实在太严重,严重到不惜全面否定苏联卫国战争的功绩,不惜全面否定苏联将领的军事才能。所以他自以为料爆得很吓人,却根本上不了台面。

www.sbanzu.com

  可以不客气地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叛国贼。因为他的观点所占的立场,根本不是俄罗斯的立场。

www.sbanzu.com

  最经典的是,在对苏德战争中的苏联进行了一通批判后,他指责苏联在二战期间对波罗的海三国的侵略,搂草打兔子批评今天的俄罗斯不该阻挠白俄罗斯等国加入北约,说这是帝国主义思想还在作祟,好让俄罗斯将来有朝一日还可以进军这些国家。

www.sbanzu.com

  我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俄罗斯人能说得出口的话。国际政治上有一种“安全困境”,意思是一个国家的绝对安全就是其他国家的绝对不安全,一个国家的安全多一点,其他国家的安全就少一点。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如果白俄罗斯倒向了与俄罗斯敌对或有竞争关系的国家,对俄罗斯的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而在作者看来,今天俄罗斯的领导人对俄罗斯的安全的考虑,超过了对白俄罗斯的安全的考虑,所以是需要批判的。作者竟然还自称是“有民族自尊心的人”。这是对“民族自尊心”最大的讽刺。

www.sbanzu.com

  作者对苏联尤其是斯大林时期的体制深恶痛绝(这是可以理解的),作者说卫国战争的胜利导致专制恶魔斯大林的威望急剧上升,极度专制的斯大林模式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斯大林以战争的胜利为由拒绝改革(这是事实)。作者说,所以,这场战争的胜利是没有意义的。他说如果胜利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他宁愿不要这样的胜利。

www.sbanzu.com

  这种话一出口,说话的人不但不配作俄罗斯人,为了他自己的偏见,简直连基本的人道也不要了。他忘了,想征服苏联的希特勒是打算怎么处置斯拉夫人的。正是德国在苏联领土上令人发指的暴行,导致苏联人的拼死抵抗。如果苏德战争苏联胜利了,最多还是保留了一个专制政体,可是如果德国胜利了,那苏联面临的就是亡国灭种!作者宁可亡国灭种也不要留下专制政体。好一个不自由毋宁死啊。

www.sbanzu.com

  在这种偏见下面,作者能说出什么话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对苏联将领的军事才能嗤之以鼻,尤其是朱可夫。作者说苏联将领“除了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根本就不会打仗。苏联的一些高级将领的回忆也证明了这点。例如,叶廖缅科元帅就用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著名的‘常胜将军’朱可夫的‘军事艺术’的特点:‘应当说,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比敌人多五到六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鲜血环来的。’”

www.sbanzu.com

  首先这是说谎,朱可夫指挥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还有远东的哈拉哈河之战的时候,手里的兵力都远没有到敌人5到6倍的程度。而最叫人啼笑皆非的还不是这个。最可笑的是作者的逻辑。以5到6倍的兵力对敌,竟然被作者认为是“除了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根本就不会打仗”。作者自己说过,苏联红军的素质远不如德军。那么,红军兵力至少要2到3倍于德军才势均力敌吧?5到6倍才能形成优势吧?作战的时候注意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这到底是爱惜士兵的生命还是不爱惜?是军事能力强还是军事能力差?难道要以劣势兵力去以羊喂虎才是爱惜士兵的生命?作者的偏见已经把自己弄得神经错乱,连最起码的逻辑都不管了。

www.sbanzu.com


那么,既然将领无能,苏联战胜德国的是什么呢?作者认为靠的就是苏联无穷无尽的人口资源,拿士兵的尸体去铺路。这是一个现在很多人也保持的观点。苏联军队人数很多,而且补充很快,这是事实,我不想否认。但是如果说这就说明苏联是靠人口优势打赢战争,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希特勒德国控制下的区域已经有1.17亿人口了。当时苏联的总人口大约2亿。表面上看的确是苏联人多。但是别忘了,在战争爆发的头5个月内,苏联就沦陷了大面积的国土,这些国土上有着7500万苏联人!也就是说,战争爆发才五个月,巴巴罗萨这一个不宣而战的闷棍就已经使德国多控制了7500万人口,而苏联则刚好相反!可见,在苏联能够进行像样的抵抗之前,人口优势已经转到了德国这一边,苏联怎么能靠已经不存在的人口优势去取得胜利?

www.sbanzu.com

  苏联军队战时的恢复能力和扩充能力的确不容忽视,这是斯大林模式下极其高速高效的动员机制的结果。这种模式虽然在和平时期很不合适,但是在战时的高效却不容否认。正是这种高效的机制,抵销了倒向德国的人口优势,最终挽救了整个俄罗斯民族。作者不喜欢这种体制,所以不惜否定掉卫国战争胜利的全部价值,那么作者屡屡冒出惊世骇俗的无逻辑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www.sbanzu.com

  有人会说,虽然作者的观点不对。但是至少书中披露的材料是可信的吧?都是事实吧?对此,我不无遗憾地回答:恐怕未必。

www.sbanzu.com

  我看的这本书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在书261页,在一篇全文引用的材料中,说朱可夫在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时候曾经发过4976号秘电。内容是“通知全体人员,投敌者的所有家人将被处决,并且这些人一经从战俘营返回,也将被全部枪决”。

www.sbanzu.com

  于是波罗的海舰队政治部发布110号指令:立即处决所有投降或“被俘的红海军战士、红军战士和指挥员的家人”,“所有的投敌者、被俘者在他们从俘虏营中返回后也应立即处决。”

www.sbanzu.com

  就在两页后,263页,作者说了这样的话:“波罗的海舰队政治部把朱可夫的命令改德稍微缓和了一些,规定从战俘营中返回人员中,只枪毙那些投敌者,并不是枪毙所有被俘者。”

www.sbanzu.com

  就在两页前,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要把所有被俘者全部处决的命令,是波罗的海舰队政治部发的,而朱可夫的密电说的是只枪毙所有投敌者。“稍微缓和一些”的是朱可夫,而不是波罗的海舰队政治部!但是263页作者却彻底记颠倒了,所以造成了这种低能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的自相矛盾。

www.sbanzu.com

  作者对朱可夫的偏见,使他连就在前几自然段刚刚全文引述的材料,都能完全记反。我们又如何能相信作者能把他在书中其他部位间接引用的材料完全记正确?所以很遗憾,我认为这使得即使是这本书中不掺杂观点的材料,可信度也是很成问题的。

www.sbanzu.com

  被这本充满偏见和谎言的烂书浪费了不少时间,真是可惜。所以特地发到这里提醒大家,希望其他朋友们不要重蹈覆辙。
还是我来告诉你们索科洛夫这个三流历史学家是怎么计算二战苏联伤亡数字的。你们可能都不知道,我看过他的统计方法,他是这样计算的——查阅苏联野战和后方医院档案,只要有伤员送进来就算一个,最后看到卫国战争中医院总共接收几千万人次,就以为苏联共受伤了这么多人。然后,根据苏军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推断出死亡4300万这个数字。

索科洛夫这个低能儿,他连人次和人数都分不清楚。在苏德战场上,重复受伤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大部分士兵都重复受伤过三到五次不等,德国那个飞行员鲁德尔甚至受伤10次。医院记录当然是送一个伤员进来算一个人次了,但是实际上它记录这么多次,受伤的大多数是同一个人。如果按照索科洛夫这种统计方法,世界上就会出现10个鲁德尔,这是再荒唐不过的事情了。
kgb1059 发表于 2010-7-19 20:30


CZ75毅力超强啊,我是惹不起躲的起,他是什么都不怕啊。
▄︻┻┳═一 发表于 2010-7-19 20:28
http://lt.cjdby.net/thread-958538-1-1.html
诸位有兴趣去看看这个帖子
看看这位战沙来的机关枪是如何转进的;
该回答的我都回答的差不多了
这位和搞笑,拿着协议数做交付数,问他交付时间、交付数量死也说不出来
开口闭口麦克米伦回忆录里面的议定书,难道这位战沙众不知道麦克米伦回忆录里面就没写过交付数么?80%的实际交付比例,真是来的轻松啊!

至于这位索科洛夫先生是个什么货色,他写的玩意可不可信,我贴了这么多;各位清者自清吧!
▄︻┻┳═一 发表于 2010-7-19 20:21
这本书要点如下

1 苏联海军下令枪毙所有被俘官兵及其家属 然后海军基本执行了这个指令。
(奇怪的是没有兵变,可见斯大林的专制残暴啊.....)

2 绝大部分苏联人从来不知道租借法案,虽然租借法案至少提供了59%(大概是这个数字吧
,反正是50%多)的炮弹及其他爆炸物。至于其他装备物资就不说了。如果没有美国人,苏
联人一定会被德国人一拳打倒

(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列出按年度计算的租借物资数量,不过这是小节啦)

3 库尔斯克战役的真实情况是, 德国人在明知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以革命大无畏精神进攻
杀敌数倍于己 然后因为偶然的因素撤退。苏联内部一片混乱,军队和人民都因为苏联人在
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打了个这么大的败仗而万分不满,几乎要斯大林下台。
(苏联似乎又民主起来了,一战失利就要换统帅)


4 斯大林曾经声泪俱下的向英国人表示,如果你们不在3周内开辟第二战场,我们就输掉了
这场战争!
(呵呵,只是忘了是41年还是44年说的,41年说了显然没用。44年?看看库尔斯克的交换
比吧,按这个交换比,苏联人到不了波兰就会死光所有男性公民的,所以,这句话应该是
44年说的。看来有点道理)


5 苏联许多军官都拥有一种特殊的性玩具,是从自己的集中营里关押的苏联人中挑选的,
把美女的四肢砍掉,做阴道松弛(????!!!强烈不解,原文如此)手术。然后随身
携带。呵呵,以前从来不知道苏联高级军官中变态的比例如此之高,居然不玩美女要玩人
棍......可见斯大林残暴统治下,人性之扭曲啊.........

6 那个“俄罗斯解放军”的军纪非常之好,好到苏联人一致认为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军
队。假以时日,一定会争取苏联民心的......

其他震撼之处,尚有不少,不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网友一起去学习吧。这本书最强的
地方在于标注是俄罗斯人自己写的。呵呵

友情赞助SC网友打脸文一篇

前段时间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提名《二战秘密档案》,作者是俄罗斯的索科洛夫。 ...
kgb1059 发表于 2010-7-19 20:33



    这就是你所谓的打脸贴吗,这也叫打脸也太能YY了吧,除了通篇政治说教,我没看到别的。   
   和你讨论历史问题,没想到你这么不讲道理,我不会再和你讨论了。你真的很无赖,无视事实的程度令我震惊。
   另外,你不是要数据吗,自己去http://www.questia.com/library/b ... ge-c-herring-jr.jsp
    这本书里面有。我不想再和你废话了。自己去看吧。

    哎,身为版主死皮赖脸到这个地步,哎
友情赞助SC网友打脸文一篇

前段时间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提名《二战秘密档案》,作者是俄罗斯的索科洛夫。 ...
kgb1059 发表于 2010-7-19 20:33



    这就是你所谓的打脸贴吗,这也叫打脸也太能YY了吧,除了通篇政治说教,我没看到别的。   
   和你讨论历史问题,没想到你这么不讲道理,我不会再和你讨论了。你真的很无赖,无视事实的程度令我震惊。
   另外,你不是要数据吗,自己去http://www.questia.com/library/b ... ge-c-herring-jr.jsp
    这本书里面有。我不想再和你废话了。自己去看吧。

    哎,身为版主死皮赖脸到这个地步,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