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特色的来龙去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48:24
长久以来对中国文化常有一些迷惑,以至于引申到现实问题时常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中国文化号称博大精深,但也许过于庞大了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模棱两可,相互矛盾的模糊空间。比如文化与宗教,道德与法律究竟如何区分,虽然理论上条理清晰,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将之明确区分开。中国人历来不善思考,这当然不是因为智商不高,而是没有思考的氛围,甚至思考还可能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今天我们第一次离世界近在咫尺,可是文化差异的距离感却愈加强烈,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揉揉疑惑的眼睛,或迷茫或沮丧或趾高气扬,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改革本质就是一个自我否定和与之融合的过程,可只有首先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谈得上融合,否则东施效颦有害无益。


一、寻根问道

中国文化很像是一个留着很长白胡子的老头,一派智者庄严,垂目坐在原地几千年不摇不动。同时,这老先生却又天真浪漫,一旦浪漫起来,就连法兰西恐怕也望尘莫及,法国人也只是在恋爱时表现一下浪漫,而中国文化却是直接对人性寄予最美好的寄托,整天仰望苍穹盼望哪天掉下个完美的人来救苦救难。即便等来的只是一顿冰雹也毫不气馁,至少还可以把梦想里的完美写进典籍,创造出心中的“完人”朝夕供奉以为寄托。中国的统治者无法容忍宗教做大,所以几千年来抚摸中国人心灵的就是这一点天真的希望,因此精神断奶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相当困难。断代史前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广为流传,虽然那是中国政治短暂的纯真,但在后人的描述里,被禅让对象的“贤”巧妙掩盖了这一点灵光,而且个顶个都“贤”的足以让今天的我们恨不能找个天坑跳进去,于是人们不禁疑惑,经过灿烂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人性居然还退步了。整个故事里我们完全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和被禅让者的个人能力等实际因素,一部历史从此就有了一个感性的开始,而且越久远,越无可考证就越离奇玄幻。在主流文化提供的评判标准下,历史应有的真实和立体完全情绪化,平面化了,永远感性看问题,这是一个错乱的开始,也成为中国人迷茫的源头。

任何成熟文明的特质都应是抑恶扬善,而不是隐恶扬善的,因为文明以人为单位组成,所以能否做到坦然直面人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人之初,不论是儒家的“本善”说,还是法家的“本恶”说都显得过于偏狭,而主张“道法自然”的道家似乎最接近本质,却偏偏又“道可道非常道”神秘而不具体。为什么说道家接近本质呢?这首先要探究什么是“道法”,其实掀开神秘面纱,“道法”是一个分开的整体,两者平衡共生,说白了就是人性与法则。“道”指的是人性,人之初本没有善恶之分,如果非要加以定义的话“人之初性本争”最靠谱。学过进化论的都知道,所有生物都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或被淘汰,或得以保留,今天能看到的所有生物,其身上任何一点特征都是其得以生存、繁衍最合理的解释。人也是动物,同样无法脱离自然法则,从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伊始,就已经开始参与各种竞争,不论是幼时本能的争乳护食,还是长大了争强好胜,以至于征伐兼并等等……都是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进行的一种自然行为,这也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共性。因此人性在其发展,进化过程中就是最有道理的“道”,任何由行为习惯衍生的文明都应该是围绕这个“道”产生的。

“法”的主要内涵是管理,人性本争产生的欲望不加以限制,竞争行为不加以有效管理会失去平衡导致无序,乃至毁灭,拥有的竞争力越强,就越需要一套科学管理的规则。从本质上说人性和管理是相互对立,而又无法分割的矛盾体,因为人在进化和生存过程中,需要抵御来自大自然和其他生物的威胁,因此必须形成群体力量以求生存,也因此,虽然管理会与人性发生冲突,也不得不自觉放弃部分个人自由接受群体管理。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有幸拥有智慧,成为地球的主宰,所以也就有责任把这种竞争由蛮荒状态向制度化、程序化、理性化引导,最终建立一套有利于本性发展的规则。这应该是一套既尊重人性,不会因过度管理压制个体创造力,又不会纵使欲望无限膨胀而失控的模式,其中包括由法律主导的硬管理,和道德构成的软秩序。所以在各大文明体系中,能在人性与管理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将决定其民族的前途与发展。“道”指的是人性,“法”指的是管理,“自然”指的是两者“平衡”这三个要点在一句话里体现,却构成道家主要思想基础。而道家讲“无为而治”也不是简单的放任自流,既然有了完善的“法”,只需按程序依法办理,当然不需要在规则框架之外多管闲事。

然而在中国的文明体系中,三种学说各有侧重,互不相融,最终被人为取舍形成不完整的段落式文化。法家在实践中严刑苛法,完全超出了人性的承受范围,最终被历史淘汰。道家虽是一部真正的治世经典,但区区几千字,浅尝则止,很快便虚无化、神秘化了。虽然法、道两家没有成为主流文化,但并没有像其他学说完全被边缘化,因为他们尚有可用之处。法家虽然重法,但所倡导的并不是普法,而是王法,这是任何统治者都不可或缺的工具。道家则成为知识分子逃避现的一处桃花园,兵法曰“围三缺一”高压社会如果没有宣泄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道家被误读的“无为”思想使这个宣泄口接近无害。这两家作为辅助得以保留,但与儒家相比已被大大弱化了,儒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文化,是因为他的重德轻规,虽然这是致命的缺陷,但却因其占据道德制高点,成为聚拢人心最好的选择,最终为帝王统治国家提供了一套完备的理论。经过发展,三种学说各负其责,也各有特点,法家“做而不论”道家“论而不清”儒家“论而不行”,他们既在同一政治体系内发挥各自作用,又相互没有理论交换功能。

儒家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文化,也因此儒家注定要被涂鸦,孔子或许是史上第一个“被”神圣的人,不知老先生天上有知是否会摇头苦笑,他那些在春秋时因目睹征伐杀戮而形成,本来是为了在特定环境下呼唤人性良知的理论,被后世马屁文人一再杜撰篡改,曲意媚上,却无力反抗。虽懦家偶尔也挣扎过,但通过焚书坑儒、大兴文狱等手段的残酷镇压,最终退化为王权奴性驯化的教材。可以说儒家成为文化主流,对其他学说排斥的过程,也就是中国迷失自然发展规律的过程。其对人盲目迷信的同时,反过来对人性嗤之以鼻,这一过程是逐渐形成的,从独尊儒术,到存“天理”灭人欲,一个由人构成的社会居然把人性完全否定,天理是什么,唯一能能解释的就是“天子”的道理。权利对儒家的改造从没停止过,直至满清趴在祖宗规矩下完全失去蠕动能力,完成了走向灭亡的周期。

这里不想对文化形成经过做任何评判,在历史面前捶胸顿足没有意义,因为你不可能改变什么,但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文化是如何对过去和今天产生影响的,以及这样的影响会带给我们什么。中国的主流文化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强大的精神迷幻作用,二是拥有严酷的行为管理手段,这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历史源头。在这种氛围下形成一个保守有余,开拓不足,缓慢运行,缺乏活力的封闭体系,这个体系因封闭而长久,也因封闭而陈旧。独特的文化使中国几千年载沉载浮,在其他文明没有形成时,确实曾长期独领风骚,期间也创造过多次辉煌。必须承认,中国在合适的时机,一旦遇到合适的领袖,就会成为一个很有爆发力的国家。因为面对一群被驯化的羔羊,一只狮子很容易带领他们走向成功,但却短暂而且极具偶然性。翻看中国的历史,只有帝王将相的辉煌,不见文化的优越,满纸都是会猎天下的豪情,在这个强者逐鹿的猎场里,人们习惯陶醉、赞美胜利者的同时,似乎也忘了自己就是猎物中的一只。中国文化塑造出极度发达的个人智慧,和绝白痴的将整体弱智,这使曾经的辉煌是以个人寿数为计算单位的。原因是我们始终解决不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人性与管理失衡,和人权与王权失衡,这两条都涉及到人,可以说中国文化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缺陷。

中国人张口闭口必谈道德,道德是否就可以弥补社会不足呢?看看今天,主流宣传卖力的用道德去教育官员们清廉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果就是所有官员都被教育成了贪官,而道德反而沦为遮羞布。可见,当一个文化形成道德体系,只有理论依据,没有事实证明他的可信度时,这个道德体系最终就会只剩躯壳没有了灵魂。如果道德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虚构的,社会价值体系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今天面被“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急需为他找回灵魂,而不是继续顶礼膜拜。塑造文化的帝王不见了,可他们的精神还活着,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文化形成于漫长的历史,变革于艰辛的磨砺,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人学着思考,却因长期麻木而陷入迷茫不知所措,一百多年风云变幻,远望世界的中国人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时至今日虽然不在因愚昧而落后挨打,可并没有解决整体性迷茫,和创造力低下的问题,原因是统治者还在迷恋着奴颜媚笑,大众也还不愿意精神断奶。今天主流试图带领人们循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寻找温暖,于是很多人开始迷醉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越,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说一个没有自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无视自身缺陷,盲目自大的民族就是危险的,这种危险对别人对自己同样可怕。




二、政教合体


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在历代统治者锻造下逐渐成为主流,王权就完成了和文化的媾和。其后果就是文化特征逐渐弱化,宗教特征趋于明显,所以儒家被称为儒教也就顺理成章了。我们比照宗教的定义,儒家与之相比几乎符合所有特征。首先他们都属于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也都在其主导下形成了有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唯一的区别是叩拜的对象不一样,宗教叩拜超自然的神,而儒教忽悠人民匍匐在同类的脚下。不论人或者神,久而久之在跪拜者心中都拥有无上权威,从而对其产生敬畏及崇拜,并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这在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中有很好的体现。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都经历过一段政教合一的阶段,时间有长有短,最终要么被历史修正,要么正在接受着潮流的修理。从影响范围和时间看,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相对温和,所以政教合一的影响范围最小。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就是因为天主教政介入王权造成的。YSL教政教合一时间最长,到今天伊朗等国依然延续着这一体制,所以在和世界融合的过程中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发源于中国的儒教似乎不存在政教合一的问题,因为两者之间根本就是无缝连接,从出生就是连体婴儿,这种结构显然比政教合一紧密多了,以至于人们很难从直观上对其做形象区分,所以应称之为政教合体最合适不过。政教合一是神权过度膨胀介入并影响政权,因两者独立存在,神殿和王宫一目了然,所以很容清晰界定。虽然两者暂时发生联系却很难持久,就像两个相爱的人紧拥抱,体力所限总有分开的时候。而政教合体这样的连体婴儿,除非冒险做手术,否则海枯石烂也无法分开。政教合体不但隐蔽性强,而且比政教合一不论功能还是效率都更加强大,他由文化直接行使教义的功能,能使大众接受教义的同时融汇最高意志于其中,最终实现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这很不简单,因为宗教的神在人不可知的空间,他的教义可以由上而下,只要能够打动人心,就会很容易被信众接受。这一点文化先天不足,可是文化反其道而行,由下而上直接从底层入手,选择有一定民众基础的文化品牌,通过公权利的扬褒抑贬,形成一个社会道德伦理氛围。然后推而广之,若是遇到挑战,便由王法出面以道德的名义进行弹压,最终达到并超过宗教的单一功能。

政教合体的另一特点是排他性极强,对外体现为:非黑即白,非敌即友,这曾使中国长期闭关锁国,久而久之,形成中国人平面、简单的是非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一反具反,一同具同。而且这种是非观带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上层意志反对的,民间喜闻乐见也要排斥,比如台湾绿营群众面对ECFA,我们对待谷歌不同程度都存在这一特征。对内表现为:取同伐异,等级分明,这是为了确保全方位垄断而设计的,所谓垄断不只是针对物质资源,还要对非物质资源,也就是智慧资源实现垄断。于是愚民教育成为主要手段被独裁者广泛采用,这显然有利于统治,却因遏制个人创造能力使社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宗教相信神拥有无上大智慧,脱离政教合一后,人的智慧被宽松下放给世俗社会,西方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源头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时宗教对于物质欲求相对单薄,这意味着宗教和世俗社会并不构成直接利益重叠。而政教合体由人主宰,主宰者和大众同属世俗社会,自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撞。更重要的是统治者不存在神的能力,却偏要以神的状态出现,为了保持绝对控制力和神秘感,就必须想办法和民众之间拉开距离,所以剥夺民众对物质分配的参与权,通过全方位垄断,来凸显自己的绝对支配能力,使民众产生所得既所赐的错觉而臣服敬畏。比如今天中国人依然不认为政府救灾、援助等行为是本职,民众习惯于对此类行为感激叩拜,政府也心安理得受用,原因是文化已经习惯性认同了这种绝对垄断合理性。

政教合体的第三个特点是稳定性差,超自然的神在人的心里,所以神不会犯错误,就算出了问题,人也只会反省自己。西方教会势力曾劣迹斑斑,比如烧死科学家等等,但那也只是神职人员的过错,丝毫不损神的形象。儒教膜拜的对象是人,被膜拜的人虽然尽可能远离人群,把自己关在戒备森严的大红门里,可还是无法脱离大众的视线,反而因其高高在上故作神秘更加引人瞩目。作为实质的人,统治者所有的劣性和弱点都逃不过大众的眼睛,所谓高处不胜寒,所有独裁者们都具有胆怯、敏感、神经质的多重性格。因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独裁者那么看重言论导向,哪怕是人尽皆知的谎言,作为遮羞布也会死死捂住不放,因为构成统治的伦理基础是简陋、虚构的,真相会使统治者失去安全感,所以统治者必备的职业装毫无例外都是“皇帝的新衣”。这很像一只当上猴王的猴子,每每穿上袍子装人,目的是让猴群知道它与众不同,没有和大家一样的红屁股,可它偏偏又要蹲在最高的树枝上,众猴仰头一看立时一览无遗。人不是神,既没办法修补劣根,又不可能超脱生死,不论是寿终正寝,还是恶贯满盈,政教合体都不得不频繁置换膜拜的对象,这使得大众经常无所是从,一次次互信链条断裂后,久而久之表面上只剩下礼节性恭敬,心中的逆反逐渐畸形发展起来,这大概就是中国人两面性格的由来,或者说这叫做含蓄。

根据政教合体的几个特点看,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虽然在儒教熏染下基本形成,却没办法对顶礼膜拜者保持长久的信任。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由于心灵缺失了神的安慰,现实资源分配过程中,又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所以中国人被训练出极强的自保意识,所谓小农意识就是在这种氛围下产生的。前面说过统治者没有安全感,其实大众同样没有安全感,这源于两者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互信。脆弱的社会结构,在没有外来文明冲击时,主要矛盾就围绕这种不信任做循环式演变。俯瞰历史,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人努力维系着大一统的框架,而且相当成功。比起那些文化特征不明显,只能依靠单一威权手段的独裁者,中国的统治模式优势明显,原因是中国借助文化优势,可以把威权统治和思维统治相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统治理论,使集权统治可以在文化形成的框架内反复循环。在这里,文化是决定集权统治模式是昙花一现,还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这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因为文化造就的仅仅是统治模式,对于统治者本身,面对周期过于频繁的轮回实际上是一种灾难,所以中国文化是造就王权的,也是高于王权的。看似文化既得利益者的统治者们,同时又是淘汰规则的牺牲品,而每次进行这种文化框架内轮回,不只是针对统治者的淘汰,更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决定了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内部消耗型社会,难以向外发展。




三、合理存在


中国在错乱的文化、宗教影响下,形成今天的非理性事实,但如果一个体系存在了几千年,即便是有明显错误的也具有了某种合理性,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今天认清文化缺失并不是要抛弃她,事实上也不可能抛弃,只能在不断认识中修补、探索适合我们生存的方向。这不是简单的姑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太强大了,所有被文明涵盖的人,包括笔者,不论是价值观、是非观、还是伦理观都已经被深深影响,形成了由个人性格到民族性格的统一。悠久文明可以很学术的被骄傲,因为懵懂中我们更早睁开眼睛,但开蒙早并不等于发展好,文明可以带来光明,同样也可以使人失去本性。人在文明形成过程中很像驯兽师指挥棒下的狗熊,恩威并用下逐渐被脱去本性,由反抗到服从,最后机械执行各种指令,人虽高级,却也是动物,也一样被惯性所服从着。满清入主中原,曾严令剃发束辫,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有气节之士宁死也要留下那半边头发,据说当时剃头师傅身后都要跟着刽子手。但辛亥革命要剪掉那根辫子同样大费周章,虽然不用再麻烦刽子手,可老夫子们即便剪了辫子也依然半发披肩,独特发型成为民国初期一景。缠足陋习反人性反自然的,久而久之不但被人们接受了,而且审美观也随之畸形、变态,缠的痛苦,放的候挣扎,人类的可塑性由此可见一般,这当然是历史的悲哀,却也是未来的希望。

发展到今天文明成为民族符号,就像一所巨大的房子容纳着家族所有人,或许这房子布局不合理,里面衙门林立,庙堂繁多,开门就作揖,出门就磕头住的很不舒服。可是建成这所房子用了几千年,若摧毁重盖,就意味着所有居民几百甚至上千年无家可归。人没有住的地方还可以结庐而居,栖洞而眠,可是十几亿人精神没有皈依必然会天下大乱,祸及自身,殃及比邻。文明发展不像鸟巢、水立方可以快速建成,是经过漫长进化,伴随无数战争和浩劫才形成的。这代价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在文化框架内改造是最好的办法,这也是所有谋求复兴的古老文明唯一的出路。其实文明本应该是动态的,任何拒绝更新的文明不管多强大都将被淘汰。很多时候国人怀着复杂心情嘲笑日本人是墙头草,看到哪边强大就往哪边倒,但日本却赶上了每次发展潮流的班车,而我们号称东方雄鸡,泱泱大国,今天却还在那只“东方之虫”后面呼哧带喘的追赶着。说到文化,至少柔道早已是奥运项目,至少和服、武士刀比旗袍、龙泉剑更具国际化,至少我们没能揣着人民币去日本搜罗他们的古董文物,可见文明不会因为开放和融合而失色,反而会因此魅力无限。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开放胸怀,坚持己长,克服己短,诚实面对自己的弱点,首先看得懂自己才能面向世界,整天蹲在家里靠忽悠老百姓给自己壮胆,只能是自欺其人,很难有大出息。

作为一个民族林立,人口众多的文化大国,不管我们是否喜欢,都要承认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府,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就像一群从小就被圈养的动物,放养过程肯定比圈养更艰难。灿烂文明里找不到理性管理的办法,管理的理论、制度、意识都严重空白的情况下放任自流,这么大的多民族国家,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不但各方利益无法平衡,资源调配难以协调,就连粮食安全恐怕都得不到保障。记得吴小莉采访栗战书时,他回忆两会期间温家宝到黑龙江代表团,进门头句话大意是:“黑龙江大粮仓,中国粮食安全拜托你们了”。假设各省拥有更多自由,那么粮食大省完全可以把富饶的土地用来开发,以追求本省利益最大化。打个比方,但凡遇到大军被困粮草短缺的情况,都会把有限资源集中进行平均调配,中国十几亿人口和资源的比例失衡就面临这种局面。这是中国情,可惜,中国人对人口与资源失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使中国的可选性被大大压缩了。假设中国只有5亿人口,那么人的价值就会大不一样,一旦走向革新,不管是政改还是文改都会轻松得多,因为操作空间加大,人的价值会因社会需求而变化。自然界的另一法则是,少则为宝,多则为害,成为稀缺物种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熊猫要是和野猫一样多,卧龙基地那些保姆们大概也会变成狩猎队了。

顺应变革是历史必然,中国需要强势政府是要保证改革效率,但强势不等于强横,因为这30年进行的是半吊子改革,率先迈出经济改革这一步,另一只脚却被文化沉渣坠累迟迟不能跟进。政教合体的中国,主流文化和政治异名同体,陷住那只脚就是政治改革。今天中国面对一个尴尬局面,经济改革到了一个阶段,正在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但不管怎么变,中国因人口规模巨大只能发展制造业,但低层次的制造业,廉价代工在日益严重的国际壁垒面前即将走到尽头。虽然国人常常因此被激起类似民族主义的愤怒,宏观的看,那是自由经济发展过头后的合理反弹,潮流之前,愤怒无济于事。所以由劳动密集型,向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发展是必由之路。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没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氛围,人们只能把聪明才智都用在造假、恶搞上,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一种浪费。政治改革就是要解放人民的思想,进而使智慧得到理性释放,否则拉关系、拍马、送礼成风,一个举国卑奴的社会创造力从何而来?改变这些,不敢触动整个社会结构不可能成功,没有文化革新这一结构无从改起。如果我们的另一条腿跟不上来,现阶段的经济改革很难再挪动半步,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不进则退,一定要认识到,现阶段导致中国发展瓶颈的不是经济而是文化。

梳理前面的论述:
一,文化体系是可以塑造的,需要动力和时间。
二、文明动态运行,是保持其活力的唯一办法。
三、中国需要强势政府,而不是强人政府。
四、中国改革遭遇瓶颈,文化改革滞后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白这些就知道,中国的改革才刚刚起步,未来会更具挑战性。如果把经济改革比作青藏铁路或三峡工程,虽然工程浩大,但看得见摸得着,方向、方法都一目了然。而文化改革既没有施工图纸,也没有成熟模式,可控性极差,又无法回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只能发展经济,因此必须开放社会和外来文明深层接触,而接触过程中,我们文化体系中所有错误、虚假的东西都将通过对比被翻出来摆上台面,这是相当痛苦,也是相当危险的过程。此时没有强势政府肯定会出现混乱,而政府如不能因势利导,也一定会造成混乱。中国社会一直带病运行,施以猛药必会要命,姑息拖延更没有出路,所以中国需要一个强而理性的政府,他必须清醒认识到,暂时的纠结是新旧价值观更替的正常表现,既要为思想再启蒙提供一个宽松空间,又要在出现极端状态时驾驭全局。当问题出现时虚心面对,冷静分析后加以改进,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改革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有全局观,不要把自己当做分段承包商,只顾眼前平静不求进取。不要惧怕“折腾”,没有“折腾”社会就没有进步,如果只是以“和谐”的名义压制变革,未来的反弹力度会更大、更猛,那才是翻天覆地的大折腾。长久以来对中国文化常有一些迷惑,以至于引申到现实问题时常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中国文化号称博大精深,但也许过于庞大了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模棱两可,相互矛盾的模糊空间。比如文化与宗教,道德与法律究竟如何区分,虽然理论上条理清晰,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将之明确区分开。中国人历来不善思考,这当然不是因为智商不高,而是没有思考的氛围,甚至思考还可能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今天我们第一次离世界近在咫尺,可是文化差异的距离感却愈加强烈,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揉揉疑惑的眼睛,或迷茫或沮丧或趾高气扬,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改革本质就是一个自我否定和与之融合的过程,可只有首先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谈得上融合,否则东施效颦有害无益。


一、寻根问道

中国文化很像是一个留着很长白胡子的老头,一派智者庄严,垂目坐在原地几千年不摇不动。同时,这老先生却又天真浪漫,一旦浪漫起来,就连法兰西恐怕也望尘莫及,法国人也只是在恋爱时表现一下浪漫,而中国文化却是直接对人性寄予最美好的寄托,整天仰望苍穹盼望哪天掉下个完美的人来救苦救难。即便等来的只是一顿冰雹也毫不气馁,至少还可以把梦想里的完美写进典籍,创造出心中的“完人”朝夕供奉以为寄托。中国的统治者无法容忍宗教做大,所以几千年来抚摸中国人心灵的就是这一点天真的希望,因此精神断奶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相当困难。断代史前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广为流传,虽然那是中国政治短暂的纯真,但在后人的描述里,被禅让对象的“贤”巧妙掩盖了这一点灵光,而且个顶个都“贤”的足以让今天的我们恨不能找个天坑跳进去,于是人们不禁疑惑,经过灿烂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人性居然还退步了。整个故事里我们完全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和被禅让者的个人能力等实际因素,一部历史从此就有了一个感性的开始,而且越久远,越无可考证就越离奇玄幻。在主流文化提供的评判标准下,历史应有的真实和立体完全情绪化,平面化了,永远感性看问题,这是一个错乱的开始,也成为中国人迷茫的源头。

任何成熟文明的特质都应是抑恶扬善,而不是隐恶扬善的,因为文明以人为单位组成,所以能否做到坦然直面人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人之初,不论是儒家的“本善”说,还是法家的“本恶”说都显得过于偏狭,而主张“道法自然”的道家似乎最接近本质,却偏偏又“道可道非常道”神秘而不具体。为什么说道家接近本质呢?这首先要探究什么是“道法”,其实掀开神秘面纱,“道法”是一个分开的整体,两者平衡共生,说白了就是人性与法则。“道”指的是人性,人之初本没有善恶之分,如果非要加以定义的话“人之初性本争”最靠谱。学过进化论的都知道,所有生物都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或被淘汰,或得以保留,今天能看到的所有生物,其身上任何一点特征都是其得以生存、繁衍最合理的解释。人也是动物,同样无法脱离自然法则,从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伊始,就已经开始参与各种竞争,不论是幼时本能的争乳护食,还是长大了争强好胜,以至于征伐兼并等等……都是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进行的一种自然行为,这也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共性。因此人性在其发展,进化过程中就是最有道理的“道”,任何由行为习惯衍生的文明都应该是围绕这个“道”产生的。

“法”的主要内涵是管理,人性本争产生的欲望不加以限制,竞争行为不加以有效管理会失去平衡导致无序,乃至毁灭,拥有的竞争力越强,就越需要一套科学管理的规则。从本质上说人性和管理是相互对立,而又无法分割的矛盾体,因为人在进化和生存过程中,需要抵御来自大自然和其他生物的威胁,因此必须形成群体力量以求生存,也因此,虽然管理会与人性发生冲突,也不得不自觉放弃部分个人自由接受群体管理。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有幸拥有智慧,成为地球的主宰,所以也就有责任把这种竞争由蛮荒状态向制度化、程序化、理性化引导,最终建立一套有利于本性发展的规则。这应该是一套既尊重人性,不会因过度管理压制个体创造力,又不会纵使欲望无限膨胀而失控的模式,其中包括由法律主导的硬管理,和道德构成的软秩序。所以在各大文明体系中,能在人性与管理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将决定其民族的前途与发展。“道”指的是人性,“法”指的是管理,“自然”指的是两者“平衡”这三个要点在一句话里体现,却构成道家主要思想基础。而道家讲“无为而治”也不是简单的放任自流,既然有了完善的“法”,只需按程序依法办理,当然不需要在规则框架之外多管闲事。

然而在中国的文明体系中,三种学说各有侧重,互不相融,最终被人为取舍形成不完整的段落式文化。法家在实践中严刑苛法,完全超出了人性的承受范围,最终被历史淘汰。道家虽是一部真正的治世经典,但区区几千字,浅尝则止,很快便虚无化、神秘化了。虽然法、道两家没有成为主流文化,但并没有像其他学说完全被边缘化,因为他们尚有可用之处。法家虽然重法,但所倡导的并不是普法,而是王法,这是任何统治者都不可或缺的工具。道家则成为知识分子逃避现的一处桃花园,兵法曰“围三缺一”高压社会如果没有宣泄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道家被误读的“无为”思想使这个宣泄口接近无害。这两家作为辅助得以保留,但与儒家相比已被大大弱化了,儒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文化,是因为他的重德轻规,虽然这是致命的缺陷,但却因其占据道德制高点,成为聚拢人心最好的选择,最终为帝王统治国家提供了一套完备的理论。经过发展,三种学说各负其责,也各有特点,法家“做而不论”道家“论而不清”儒家“论而不行”,他们既在同一政治体系内发挥各自作用,又相互没有理论交换功能。

儒家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文化,也因此儒家注定要被涂鸦,孔子或许是史上第一个“被”神圣的人,不知老先生天上有知是否会摇头苦笑,他那些在春秋时因目睹征伐杀戮而形成,本来是为了在特定环境下呼唤人性良知的理论,被后世马屁文人一再杜撰篡改,曲意媚上,却无力反抗。虽懦家偶尔也挣扎过,但通过焚书坑儒、大兴文狱等手段的残酷镇压,最终退化为王权奴性驯化的教材。可以说儒家成为文化主流,对其他学说排斥的过程,也就是中国迷失自然发展规律的过程。其对人盲目迷信的同时,反过来对人性嗤之以鼻,这一过程是逐渐形成的,从独尊儒术,到存“天理”灭人欲,一个由人构成的社会居然把人性完全否定,天理是什么,唯一能能解释的就是“天子”的道理。权利对儒家的改造从没停止过,直至满清趴在祖宗规矩下完全失去蠕动能力,完成了走向灭亡的周期。

这里不想对文化形成经过做任何评判,在历史面前捶胸顿足没有意义,因为你不可能改变什么,但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文化是如何对过去和今天产生影响的,以及这样的影响会带给我们什么。中国的主流文化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强大的精神迷幻作用,二是拥有严酷的行为管理手段,这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历史源头。在这种氛围下形成一个保守有余,开拓不足,缓慢运行,缺乏活力的封闭体系,这个体系因封闭而长久,也因封闭而陈旧。独特的文化使中国几千年载沉载浮,在其他文明没有形成时,确实曾长期独领风骚,期间也创造过多次辉煌。必须承认,中国在合适的时机,一旦遇到合适的领袖,就会成为一个很有爆发力的国家。因为面对一群被驯化的羔羊,一只狮子很容易带领他们走向成功,但却短暂而且极具偶然性。翻看中国的历史,只有帝王将相的辉煌,不见文化的优越,满纸都是会猎天下的豪情,在这个强者逐鹿的猎场里,人们习惯陶醉、赞美胜利者的同时,似乎也忘了自己就是猎物中的一只。中国文化塑造出极度发达的个人智慧,和绝白痴的将整体弱智,这使曾经的辉煌是以个人寿数为计算单位的。原因是我们始终解决不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人性与管理失衡,和人权与王权失衡,这两条都涉及到人,可以说中国文化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缺陷。

中国人张口闭口必谈道德,道德是否就可以弥补社会不足呢?看看今天,主流宣传卖力的用道德去教育官员们清廉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果就是所有官员都被教育成了贪官,而道德反而沦为遮羞布。可见,当一个文化形成道德体系,只有理论依据,没有事实证明他的可信度时,这个道德体系最终就会只剩躯壳没有了灵魂。如果道德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虚构的,社会价值体系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今天面被“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急需为他找回灵魂,而不是继续顶礼膜拜。塑造文化的帝王不见了,可他们的精神还活着,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文化形成于漫长的历史,变革于艰辛的磨砺,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人学着思考,却因长期麻木而陷入迷茫不知所措,一百多年风云变幻,远望世界的中国人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时至今日虽然不在因愚昧而落后挨打,可并没有解决整体性迷茫,和创造力低下的问题,原因是统治者还在迷恋着奴颜媚笑,大众也还不愿意精神断奶。今天主流试图带领人们循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寻找温暖,于是很多人开始迷醉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越,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说一个没有自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无视自身缺陷,盲目自大的民族就是危险的,这种危险对别人对自己同样可怕。




二、政教合体


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在历代统治者锻造下逐渐成为主流,王权就完成了和文化的媾和。其后果就是文化特征逐渐弱化,宗教特征趋于明显,所以儒家被称为儒教也就顺理成章了。我们比照宗教的定义,儒家与之相比几乎符合所有特征。首先他们都属于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也都在其主导下形成了有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唯一的区别是叩拜的对象不一样,宗教叩拜超自然的神,而儒教忽悠人民匍匐在同类的脚下。不论人或者神,久而久之在跪拜者心中都拥有无上权威,从而对其产生敬畏及崇拜,并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这在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中有很好的体现。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都经历过一段政教合一的阶段,时间有长有短,最终要么被历史修正,要么正在接受着潮流的修理。从影响范围和时间看,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相对温和,所以政教合一的影响范围最小。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就是因为天主教政介入王权造成的。YSL教政教合一时间最长,到今天伊朗等国依然延续着这一体制,所以在和世界融合的过程中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发源于中国的儒教似乎不存在政教合一的问题,因为两者之间根本就是无缝连接,从出生就是连体婴儿,这种结构显然比政教合一紧密多了,以至于人们很难从直观上对其做形象区分,所以应称之为政教合体最合适不过。政教合一是神权过度膨胀介入并影响政权,因两者独立存在,神殿和王宫一目了然,所以很容清晰界定。虽然两者暂时发生联系却很难持久,就像两个相爱的人紧拥抱,体力所限总有分开的时候。而政教合体这样的连体婴儿,除非冒险做手术,否则海枯石烂也无法分开。政教合体不但隐蔽性强,而且比政教合一不论功能还是效率都更加强大,他由文化直接行使教义的功能,能使大众接受教义的同时融汇最高意志于其中,最终实现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这很不简单,因为宗教的神在人不可知的空间,他的教义可以由上而下,只要能够打动人心,就会很容易被信众接受。这一点文化先天不足,可是文化反其道而行,由下而上直接从底层入手,选择有一定民众基础的文化品牌,通过公权利的扬褒抑贬,形成一个社会道德伦理氛围。然后推而广之,若是遇到挑战,便由王法出面以道德的名义进行弹压,最终达到并超过宗教的单一功能。

政教合体的另一特点是排他性极强,对外体现为:非黑即白,非敌即友,这曾使中国长期闭关锁国,久而久之,形成中国人平面、简单的是非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一反具反,一同具同。而且这种是非观带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上层意志反对的,民间喜闻乐见也要排斥,比如台湾绿营群众面对ECFA,我们对待谷歌不同程度都存在这一特征。对内表现为:取同伐异,等级分明,这是为了确保全方位垄断而设计的,所谓垄断不只是针对物质资源,还要对非物质资源,也就是智慧资源实现垄断。于是愚民教育成为主要手段被独裁者广泛采用,这显然有利于统治,却因遏制个人创造能力使社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宗教相信神拥有无上大智慧,脱离政教合一后,人的智慧被宽松下放给世俗社会,西方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源头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时宗教对于物质欲求相对单薄,这意味着宗教和世俗社会并不构成直接利益重叠。而政教合体由人主宰,主宰者和大众同属世俗社会,自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撞。更重要的是统治者不存在神的能力,却偏要以神的状态出现,为了保持绝对控制力和神秘感,就必须想办法和民众之间拉开距离,所以剥夺民众对物质分配的参与权,通过全方位垄断,来凸显自己的绝对支配能力,使民众产生所得既所赐的错觉而臣服敬畏。比如今天中国人依然不认为政府救灾、援助等行为是本职,民众习惯于对此类行为感激叩拜,政府也心安理得受用,原因是文化已经习惯性认同了这种绝对垄断合理性。

政教合体的第三个特点是稳定性差,超自然的神在人的心里,所以神不会犯错误,就算出了问题,人也只会反省自己。西方教会势力曾劣迹斑斑,比如烧死科学家等等,但那也只是神职人员的过错,丝毫不损神的形象。儒教膜拜的对象是人,被膜拜的人虽然尽可能远离人群,把自己关在戒备森严的大红门里,可还是无法脱离大众的视线,反而因其高高在上故作神秘更加引人瞩目。作为实质的人,统治者所有的劣性和弱点都逃不过大众的眼睛,所谓高处不胜寒,所有独裁者们都具有胆怯、敏感、神经质的多重性格。因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独裁者那么看重言论导向,哪怕是人尽皆知的谎言,作为遮羞布也会死死捂住不放,因为构成统治的伦理基础是简陋、虚构的,真相会使统治者失去安全感,所以统治者必备的职业装毫无例外都是“皇帝的新衣”。这很像一只当上猴王的猴子,每每穿上袍子装人,目的是让猴群知道它与众不同,没有和大家一样的红屁股,可它偏偏又要蹲在最高的树枝上,众猴仰头一看立时一览无遗。人不是神,既没办法修补劣根,又不可能超脱生死,不论是寿终正寝,还是恶贯满盈,政教合体都不得不频繁置换膜拜的对象,这使得大众经常无所是从,一次次互信链条断裂后,久而久之表面上只剩下礼节性恭敬,心中的逆反逐渐畸形发展起来,这大概就是中国人两面性格的由来,或者说这叫做含蓄。

根据政教合体的几个特点看,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虽然在儒教熏染下基本形成,却没办法对顶礼膜拜者保持长久的信任。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由于心灵缺失了神的安慰,现实资源分配过程中,又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所以中国人被训练出极强的自保意识,所谓小农意识就是在这种氛围下产生的。前面说过统治者没有安全感,其实大众同样没有安全感,这源于两者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互信。脆弱的社会结构,在没有外来文明冲击时,主要矛盾就围绕这种不信任做循环式演变。俯瞰历史,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人努力维系着大一统的框架,而且相当成功。比起那些文化特征不明显,只能依靠单一威权手段的独裁者,中国的统治模式优势明显,原因是中国借助文化优势,可以把威权统治和思维统治相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统治理论,使集权统治可以在文化形成的框架内反复循环。在这里,文化是决定集权统治模式是昙花一现,还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这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因为文化造就的仅仅是统治模式,对于统治者本身,面对周期过于频繁的轮回实际上是一种灾难,所以中国文化是造就王权的,也是高于王权的。看似文化既得利益者的统治者们,同时又是淘汰规则的牺牲品,而每次进行这种文化框架内轮回,不只是针对统治者的淘汰,更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决定了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内部消耗型社会,难以向外发展。




三、合理存在


中国在错乱的文化、宗教影响下,形成今天的非理性事实,但如果一个体系存在了几千年,即便是有明显错误的也具有了某种合理性,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今天认清文化缺失并不是要抛弃她,事实上也不可能抛弃,只能在不断认识中修补、探索适合我们生存的方向。这不是简单的姑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太强大了,所有被文明涵盖的人,包括笔者,不论是价值观、是非观、还是伦理观都已经被深深影响,形成了由个人性格到民族性格的统一。悠久文明可以很学术的被骄傲,因为懵懂中我们更早睁开眼睛,但开蒙早并不等于发展好,文明可以带来光明,同样也可以使人失去本性。人在文明形成过程中很像驯兽师指挥棒下的狗熊,恩威并用下逐渐被脱去本性,由反抗到服从,最后机械执行各种指令,人虽高级,却也是动物,也一样被惯性所服从着。满清入主中原,曾严令剃发束辫,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有气节之士宁死也要留下那半边头发,据说当时剃头师傅身后都要跟着刽子手。但辛亥革命要剪掉那根辫子同样大费周章,虽然不用再麻烦刽子手,可老夫子们即便剪了辫子也依然半发披肩,独特发型成为民国初期一景。缠足陋习反人性反自然的,久而久之不但被人们接受了,而且审美观也随之畸形、变态,缠的痛苦,放的候挣扎,人类的可塑性由此可见一般,这当然是历史的悲哀,却也是未来的希望。

发展到今天文明成为民族符号,就像一所巨大的房子容纳着家族所有人,或许这房子布局不合理,里面衙门林立,庙堂繁多,开门就作揖,出门就磕头住的很不舒服。可是建成这所房子用了几千年,若摧毁重盖,就意味着所有居民几百甚至上千年无家可归。人没有住的地方还可以结庐而居,栖洞而眠,可是十几亿人精神没有皈依必然会天下大乱,祸及自身,殃及比邻。文明发展不像鸟巢、水立方可以快速建成,是经过漫长进化,伴随无数战争和浩劫才形成的。这代价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在文化框架内改造是最好的办法,这也是所有谋求复兴的古老文明唯一的出路。其实文明本应该是动态的,任何拒绝更新的文明不管多强大都将被淘汰。很多时候国人怀着复杂心情嘲笑日本人是墙头草,看到哪边强大就往哪边倒,但日本却赶上了每次发展潮流的班车,而我们号称东方雄鸡,泱泱大国,今天却还在那只“东方之虫”后面呼哧带喘的追赶着。说到文化,至少柔道早已是奥运项目,至少和服、武士刀比旗袍、龙泉剑更具国际化,至少我们没能揣着人民币去日本搜罗他们的古董文物,可见文明不会因为开放和融合而失色,反而会因此魅力无限。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开放胸怀,坚持己长,克服己短,诚实面对自己的弱点,首先看得懂自己才能面向世界,整天蹲在家里靠忽悠老百姓给自己壮胆,只能是自欺其人,很难有大出息。

作为一个民族林立,人口众多的文化大国,不管我们是否喜欢,都要承认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府,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就像一群从小就被圈养的动物,放养过程肯定比圈养更艰难。灿烂文明里找不到理性管理的办法,管理的理论、制度、意识都严重空白的情况下放任自流,这么大的多民族国家,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不但各方利益无法平衡,资源调配难以协调,就连粮食安全恐怕都得不到保障。记得吴小莉采访栗战书时,他回忆两会期间温家宝到黑龙江代表团,进门头句话大意是:“黑龙江大粮仓,中国粮食安全拜托你们了”。假设各省拥有更多自由,那么粮食大省完全可以把富饶的土地用来开发,以追求本省利益最大化。打个比方,但凡遇到大军被困粮草短缺的情况,都会把有限资源集中进行平均调配,中国十几亿人口和资源的比例失衡就面临这种局面。这是中国情,可惜,中国人对人口与资源失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使中国的可选性被大大压缩了。假设中国只有5亿人口,那么人的价值就会大不一样,一旦走向革新,不管是政改还是文改都会轻松得多,因为操作空间加大,人的价值会因社会需求而变化。自然界的另一法则是,少则为宝,多则为害,成为稀缺物种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熊猫要是和野猫一样多,卧龙基地那些保姆们大概也会变成狩猎队了。

顺应变革是历史必然,中国需要强势政府是要保证改革效率,但强势不等于强横,因为这30年进行的是半吊子改革,率先迈出经济改革这一步,另一只脚却被文化沉渣坠累迟迟不能跟进。政教合体的中国,主流文化和政治异名同体,陷住那只脚就是政治改革。今天中国面对一个尴尬局面,经济改革到了一个阶段,正在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但不管怎么变,中国因人口规模巨大只能发展制造业,但低层次的制造业,廉价代工在日益严重的国际壁垒面前即将走到尽头。虽然国人常常因此被激起类似民族主义的愤怒,宏观的看,那是自由经济发展过头后的合理反弹,潮流之前,愤怒无济于事。所以由劳动密集型,向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发展是必由之路。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没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氛围,人们只能把聪明才智都用在造假、恶搞上,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一种浪费。政治改革就是要解放人民的思想,进而使智慧得到理性释放,否则拉关系、拍马、送礼成风,一个举国卑奴的社会创造力从何而来?改变这些,不敢触动整个社会结构不可能成功,没有文化革新这一结构无从改起。如果我们的另一条腿跟不上来,现阶段的经济改革很难再挪动半步,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不进则退,一定要认识到,现阶段导致中国发展瓶颈的不是经济而是文化。

梳理前面的论述:
一,文化体系是可以塑造的,需要动力和时间。
二、文明动态运行,是保持其活力的唯一办法。
三、中国需要强势政府,而不是强人政府。
四、中国改革遭遇瓶颈,文化改革滞后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白这些就知道,中国的改革才刚刚起步,未来会更具挑战性。如果把经济改革比作青藏铁路或三峡工程,虽然工程浩大,但看得见摸得着,方向、方法都一目了然。而文化改革既没有施工图纸,也没有成熟模式,可控性极差,又无法回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只能发展经济,因此必须开放社会和外来文明深层接触,而接触过程中,我们文化体系中所有错误、虚假的东西都将通过对比被翻出来摆上台面,这是相当痛苦,也是相当危险的过程。此时没有强势政府肯定会出现混乱,而政府如不能因势利导,也一定会造成混乱。中国社会一直带病运行,施以猛药必会要命,姑息拖延更没有出路,所以中国需要一个强而理性的政府,他必须清醒认识到,暂时的纠结是新旧价值观更替的正常表现,既要为思想再启蒙提供一个宽松空间,又要在出现极端状态时驾驭全局。当问题出现时虚心面对,冷静分析后加以改进,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改革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有全局观,不要把自己当做分段承包商,只顾眼前平静不求进取。不要惧怕“折腾”,没有“折腾”社会就没有进步,如果只是以“和谐”的名义压制变革,未来的反弹力度会更大、更猛,那才是翻天覆地的大折腾。
热烈欢迎楼主
{:jian:}
{:cha:}此贴应该会盖个楼吧。。。
文革发来贺电
疯狂的伊万伊万 发表于 2010-7-8 07:18
楼主以前写过不少时政帖子,在强国论坛有不少fans
我苦劝他加入CD已经很久了,今天看到他灰常高兴
大伙给他鼓鼓掌吧:handshake
阗木001 发表于 2010-7-8 07:39


    欢迎{:hao:}
原来盘子也来了
这个帖子我已经帮你发了!
http://lt.cjdby.net/thread-954808-1-1.html
因为敏感词太多,所以被审核的时间长了些。。。。所以今天才完全审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