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贏了嗎?解密ECFA早收清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2:47:10
ECFA簽了,黃金十年來了? 總共加起來超過八百項的ECFA早收清單裡,你我不可不知的利弊得失有多少?


從項目來看,台灣早收有五百三十九項,中國是二百六十七項,分數是二比一,台灣贏;從金額來看,台灣早收產品出口中國達一百三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四百億元),中國銷台僅二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二十億元),台灣將近五倍於中國。


政府用數字的懸殊對比,強調台灣獲勝,然而,台灣真的勝嗎?


怎樣才算贏?應善用零關稅,培植新興產業


台灣的黃金十年,應該立基於下一波的優勢產業,換取全球最大市場。馬英九總統提出六大新興產業,涵蓋了台灣目前頗有潛力的半導體、光電與太陽能產業,如LCD、LED,及具前瞻性的電動車產業,政府要扶植這些產業升級,往節能、高效能以及潔淨能源發展,達到產業轉型與節能減碳的雙目標。


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利用零關稅優勢,去培植這些新興產業的優勢。可惜的是,談及開放新興產業,例如光電面板、太陽能等,中國連機會都不給台灣,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說,大陸就是不談。
解密一:眾多項目純粹衝數字,實質優惠小


攤開清單,金額最高的是石化,總共有八十八項,總金額高達五十九億美元以上,光這一筆,就是我們開放給中國總金額二十八億六千萬美元的一倍以上。好像是我們佔了人家便宜?別高興得太早。先查中國目前對這些產業課徵的進口關稅:航空煤油一%、丙烯一%、二甲苯二%、氯乙烯一%。


從原本一%到未來三年內降到零,對台灣幫助其實不大。台灣區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就公開表達強烈不滿,他說銷往中國最大量的五大通用塑膠、三大合成纖維原料沒有納入,而獲准開放降稅的項目根本就無濟於事。


衝帳面上數字好看的,還有總項目高達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汽車零組件、電子、電機產品以及水泥等。其中電子電機產品因享有外銷退稅,關稅本就是零;機械業高達一百多項,但仔細看內容,紙處理機、印刷機、橡塑膠加工機等,都是台灣外銷走下坡的產品,而台灣機械業真正強項的產品,如工具機的切削中心並未列入。所以,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剛好跟石化業搭配,一個讓項目變多,一個金額好看,實質上的意義不大。


解密二:關鍵原料給中國,恐使產業外移


早收清單中還有一項是玻璃基板,這正是面板業重要零組件,也是構成產業聚落不可或缺的原料,這一次早收把這個關鍵原料開放賣到了中國,問題是,面板廠沒列入早收,不能靠關稅優惠跟日、韓競爭,特別是中國正好頻向台灣面板廠喊話,希望去中國設廠。這樣一來,不是等於變相鼓勵面板廠外移去大陸才能具備優勢?
杜紫軍都坦承,現在台灣面板廠有非外移大陸不可的壓力。等到面板廠都去了中國,又笨又大的玻璃基板當然也要跟著去中國設廠,屆時政府又要怎麼吸引外資?這環環相扣,一環沒到位,就可能全盤皆墨。


除了面板,石化業也有類似狀況。檢視中國開放台灣石化產業,可以看到三個清楚邏輯:第一是關稅極低,開放與否影響不大者,拿來充數;其二是台灣廠商真正需要優惠的不開,如聚氯乙烯或苯酚,第三就是台灣有關鍵技術的,則開大門引進給大陸用。


解密三:污染產業大豐收,變相幫中國減碳


另外,這一次兩岸早收清單還出現,中國已經不鼓勵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台灣卻把它列入早收清單之中,包括鋼鐵、水泥與金屬製品等。


台灣鋼鐵產業確實有競爭力,雖然把鋼鐵上中游產品列入早收清單,可以正面解釋為供應大陸台商原料,但也等同於台灣出口原料協助中國發展工業,卻把污染與二氧化碳留在台灣。事實上,這次開放之列的原料如鋼捲、不鏽鋼,再進行二次、三次加工,就能形成毛利較高的電腦或手機機殼、手工具如扳手等。


既然已經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我們的策略至少應該同時要求讓這些深度加工之後的產品,也列入早收清單,讓鋼鐵產業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而不是只鼓勵出口初級產品去大陸。
解密四:部分利基產業爭對了,但比重低


當然,一份高達五百多項一百多億美元的早收清單,不能說是一無所獲。利基型產業像是紡織原料與特用紡織品,台灣具備非常強的整合與研發能力;自行車、運動器材、醫療器材、手工具與機械零件等,台灣都是全球數一數二,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不過,這些產業占兩岸貿易比重偏低。


中國口口聲聲讓利給台灣,甚至在最後關頭讓工具機與石化產業列入,好似給了台灣天大的好處。其實,中國在談判過程中是精打細算。想要讓ECFA創造台灣的黃金十年,我們政府需要亡羊補牢,勇敢面對早收真相,在後續談判中為台灣未來爭取發展空間,才是現在應該立即做的事。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 ... l?type=new&pg=4ECFA簽了,黃金十年來了? 總共加起來超過八百項的ECFA早收清單裡,你我不可不知的利弊得失有多少?


從項目來看,台灣早收有五百三十九項,中國是二百六十七項,分數是二比一,台灣贏;從金額來看,台灣早收產品出口中國達一百三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四百億元),中國銷台僅二十八億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二十億元),台灣將近五倍於中國。


政府用數字的懸殊對比,強調台灣獲勝,然而,台灣真的勝嗎?


怎樣才算贏?應善用零關稅,培植新興產業


台灣的黃金十年,應該立基於下一波的優勢產業,換取全球最大市場。馬英九總統提出六大新興產業,涵蓋了台灣目前頗有潛力的半導體、光電與太陽能產業,如LCD、LED,及具前瞻性的電動車產業,政府要扶植這些產業升級,往節能、高效能以及潔淨能源發展,達到產業轉型與節能減碳的雙目標。


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利用零關稅優勢,去培植這些新興產業的優勢。可惜的是,談及開放新興產業,例如光電面板、太陽能等,中國連機會都不給台灣,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說,大陸就是不談。
解密一:眾多項目純粹衝數字,實質優惠小


攤開清單,金額最高的是石化,總共有八十八項,總金額高達五十九億美元以上,光這一筆,就是我們開放給中國總金額二十八億六千萬美元的一倍以上。好像是我們佔了人家便宜?別高興得太早。先查中國目前對這些產業課徵的進口關稅:航空煤油一%、丙烯一%、二甲苯二%、氯乙烯一%。


從原本一%到未來三年內降到零,對台灣幫助其實不大。台灣區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就公開表達強烈不滿,他說銷往中國最大量的五大通用塑膠、三大合成纖維原料沒有納入,而獲准開放降稅的項目根本就無濟於事。


衝帳面上數字好看的,還有總項目高達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汽車零組件、電子、電機產品以及水泥等。其中電子電機產品因享有外銷退稅,關稅本就是零;機械業高達一百多項,但仔細看內容,紙處理機、印刷機、橡塑膠加工機等,都是台灣外銷走下坡的產品,而台灣機械業真正強項的產品,如工具機的切削中心並未列入。所以,一百零七項的機械產品剛好跟石化業搭配,一個讓項目變多,一個金額好看,實質上的意義不大。


解密二:關鍵原料給中國,恐使產業外移


早收清單中還有一項是玻璃基板,這正是面板業重要零組件,也是構成產業聚落不可或缺的原料,這一次早收把這個關鍵原料開放賣到了中國,問題是,面板廠沒列入早收,不能靠關稅優惠跟日、韓競爭,特別是中國正好頻向台灣面板廠喊話,希望去中國設廠。這樣一來,不是等於變相鼓勵面板廠外移去大陸才能具備優勢?
杜紫軍都坦承,現在台灣面板廠有非外移大陸不可的壓力。等到面板廠都去了中國,又笨又大的玻璃基板當然也要跟著去中國設廠,屆時政府又要怎麼吸引外資?這環環相扣,一環沒到位,就可能全盤皆墨。


除了面板,石化業也有類似狀況。檢視中國開放台灣石化產業,可以看到三個清楚邏輯:第一是關稅極低,開放與否影響不大者,拿來充數;其二是台灣廠商真正需要優惠的不開,如聚氯乙烯或苯酚,第三就是台灣有關鍵技術的,則開大門引進給大陸用。


解密三:污染產業大豐收,變相幫中國減碳


另外,這一次兩岸早收清單還出現,中國已經不鼓勵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台灣卻把它列入早收清單之中,包括鋼鐵、水泥與金屬製品等。


台灣鋼鐵產業確實有競爭力,雖然把鋼鐵上中游產品列入早收清單,可以正面解釋為供應大陸台商原料,但也等同於台灣出口原料協助中國發展工業,卻把污染與二氧化碳留在台灣。事實上,這次開放之列的原料如鋼捲、不鏽鋼,再進行二次、三次加工,就能形成毛利較高的電腦或手機機殼、手工具如扳手等。


既然已經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我們的策略至少應該同時要求讓這些深度加工之後的產品,也列入早收清單,讓鋼鐵產業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而不是只鼓勵出口初級產品去大陸。
解密四:部分利基產業爭對了,但比重低


當然,一份高達五百多項一百多億美元的早收清單,不能說是一無所獲。利基型產業像是紡織原料與特用紡織品,台灣具備非常強的整合與研發能力;自行車、運動器材、醫療器材、手工具與機械零件等,台灣都是全球數一數二,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不過,這些產業占兩岸貿易比重偏低。


中國口口聲聲讓利給台灣,甚至在最後關頭讓工具機與石化產業列入,好似給了台灣天大的好處。其實,中國在談判過程中是精打細算。想要讓ECFA創造台灣的黃金十年,我們政府需要亡羊補牢,勇敢面對早收真相,在後續談判中為台灣未來爭取發展空間,才是現在應該立即做的事。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 ... l?type=new&p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