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TG不如毛”,别打我,不是我干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29:05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28625

透过中俄军队在二战后的历次表现,解读今日中俄军队实力
作者:远程导弹A
写作说明:
    本篇文章大部分内容叙述了中国和俄国的差距,并不代表中国一无是处。只是想通过这种差距来告诫我们的当权者努力去缩小这种差距,相反如果内容是为中国军队歌功颂德,那毫无益处,一味的夸赞中国,是不会让中国军事力量强大的。
    一、五十年代从朝鲜战争到中苏交恶
    五十年代的重要大事是中苏结为同盟和朝鲜战争,另外一件事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中国召开八大。
    朝鲜战争的爆发毫无疑问是斯大林的阴谋,斯大林旨在通过削弱盟友中国和对手美国来达到巩固苏联实力的险恶目的。中国和美国反目成仇,不得不迫使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政策,而美国没用赢得这场战争,使得盟友对美国的军事或多或少的产生了怀疑。然而让斯大林失望的是,中国并没有让美国摧毁,而在朝鲜战场上所积累的自信心使得中国敢于放手支援一些国家和美国对着干,这在当今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这种自信一直延续到中越战争,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中国的这种自信才消失殆尽。
    后来从美国的档案中才解读到美国人害怕的只是苏联,根本没怎么把志愿军当回事。美国很想用原子弹教训中国,可是美国惧怕苏联。一是害怕苏联在欧洲战场上所表现的恐怖的战斗力。二是苏联人也拥有了原子弹。(估计这就是斯大林使用阴谋时所具备的资本)
   一直到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这之前,中国根本不具备和苏联对抗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只要美国不干涉,苏联灭亡中国根本不需要太长时间。如果中国缺乏足够的抵抗意志,可能就会亡国。而如果不屈服,就会让苏联帝国主义者陷入人民战争。即便苏联投入全部的军事资源,也会向苏军入侵阿富汗一样,陷入人民战争的wang洋大海。怕只怕有汪精卫之流,失去了中国的魂。(尽管有一段时间我是理解汪精卫的,因为这样无论是王的主子日本获胜还是蒋的主子美国获胜,都是国民党胜利了。也许汪精卫和蒋介石达成了某种协议。可我不想做亡故奴,我既不喜欢蒙古元朝也不喜欢满洲帝国)
   朝鲜战场上如果不是苏式装备,拿小米加步枪肯定是对付不了美帝国的。如果缺少苏联空军和苏联援助的空军飞机,地面部队的安全是得不到保证的。那么也就是说,在苏式装备与美式装备之间并没有多大差距,只要我们拥有源源不断的苏式装备,可以随时随地和美国人干上一架。可问题是,苏联能够始终站在中国这边吗?其实,很快就得到答案了。这就是中国走自主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全是被逼的。
   斯大林的去世,改变了和中国的关系。如果斯大林不死,中苏之间可能经常会受到苏联的欺负而受气,但同盟关系还不至于破裂。但斯大林一死,结果完全不是那回事。毫无疑问,赫鲁晓夫一上台主动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示好,来征求国际上广泛的支持,借以巩固他在本国的领导地位。为此赫鲁晓夫力排众议,增加了对中国的援助,当然他不仅帮助中国,他的政策是全方位的,对伊朗、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这么做的。但他的好心显然做得过火了,为了更好的为苏联霸权服务,他希望和中国一起搞联合舰队。问题这个联合舰队别在中国境内,你要是选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估计毛没那么敏感。不过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证明,在中苏关系破裂上毛要负主要责任,赫的责任是次要的。引起中速破裂,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只是其中的一个不是起决定原因的事件,即便没有这件事情,中苏关系照样破裂。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当赫鲁晓夫打到斯大林,毛就开始担心他被自己指定的接班人打到。否定斯大林,在中国方面无疑就是否定毛本身。所以当他对苏联人说:苏联不挂斯大林像,中国挂。为什么?因为保护斯大林,就是保护他自己。还有一个和联合舰队同等重要的是毛把赫鲁晓夫当作小弟,而当毛看到现实中赫鲁晓夫把他当作小弟,个人崇拜高人一等与低人一头所带来的强烈的反差,使得毛无论如何不会听从赫鲁晓夫的指手画脚。结果在中苏破裂之后,中苏各自高举旗帜,毛准备做召集他旗下的盟主。毛Z东划分了三个世界,第二个世界的东欧由苏联领导,毛是想领导第三世界。而很多时候,中国是牺牲很大代价才换来这些小弟支持的。而一旦和这些小弟有什么冲突,这些小弟很快就转成白眼狼,投靠到苏联这边。比如越南拿着我们支援的武器来打我们,阿尔巴尼亚由于中国不能满足所有要求而与我们交恶。(更现实的例子是朝鲜对中国)
    赫鲁晓夫的对毛的尊重,显然胜过毛对赫鲁晓夫的尊重。毛的一生只出国过一次,而且发誓再也不去苏联访问。为什么?因为在访苏期间,斯大林用傲慢羞辱了毛Z东,毛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可上天总会愚弄人,毛忍受不了斯大林的傲慢,难道赫鲁晓夫就能忍受了毛的傲慢。毛在游泳池旁会见了赫鲁晓夫,当西装革履的赫鲁晓夫,看到光着身子穿着泳裤的毛,直接就愣在了那里,显然这违背了国际礼仪。紧接着赫鲁晓夫被无知的服务员扒光了衣服,扔进了游泳池,这个不会游泳的北极熊被极度惹恼了,任何人遭遇到这种羞辱,都不可无动于衷,何况是报复心极强的俄国人。很快,赫鲁晓夫回国后就中止了对华援助,还撤走了在华专家。
   赫鲁晓夫一共访问中国三次,其中两次是有所准备的,1954年中国五年国庆,1959年中国十年国庆。另外一次,赫鲁晓夫听说毛因联合舰队事件恼羞成怒,觉得事态严重,急忙飞往中国向毛泽东解释清楚。从这可以看出赫鲁晓夫还是很在意和中国的同盟关系的。
   总的来说,这十年是中苏结盟的友好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尽管可能只是出于帝国战略考虑,但确实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中国,我们应当表示感谢。但同时我也是支持毛在舰队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的,因为从全球角度来看,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霸权,联合舰队不是孤立的事件,在东欧苏联还干涉了波兰和匈牙利的内政,并导致了苏军入侵布达佩斯,和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苏军携二战之威,除了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是苏联对手,所以在历史上才说二战之后是冷战时代,冷战时代就是美苏两极格局,中国根本算不上一极。
   二、六七十年代中苏由破裂走向全面对抗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事件是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中印战争,1968年美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中越战争以及同年发生的苏军入侵阿富汗。不太起眼的事件是1969年在中国东北和新疆发生的中苏冲突,这是双方的直接较量。
   1、60年代那些事
   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赫鲁晓夫下台,中国人像过年一样高兴(可惜只能吃到精神饺子),中国想改善与苏联关系,可是遭到苏联人冷落,所以只能继续走两个拳头打人的路子。赫鲁晓夫之后,中苏关系不是改善,而是关系更加紧张。赫鲁晓夫主张和西方缓和,可是到了勃列日涅夫又开始走向对抗。如果勃列日涅夫我们不熟悉,我们可以把他当斯大林看待,只不过是能力稍微逊色的斯大林。在中国,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被打倒,开始进入文化大革命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一个问题,苏联的海军和导弹比中国强,美国的海军和核威慑能力比苏联强。那个时候中国是没有能力制造出可以直接威慑美国的导弹,中国更没有能力把这些导弹运送过去,因为缺少核潜艇的保护(那个时候苏联核潜艇很强大)。在那个阶段美国是老大,苏联是老二,不知道老三是谁,但是知道无论陆军还是海军,老二和老三的距离是很大的。
    中国趁着美国与苏联闹矛盾的时候,也就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教训了印度。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由于必要的档案仍然没有公布,很多理由也只能是猜测,但是战争的地点是清晰的,即发生在印度控制的中国藏南地区(当然这只说了东段)。战斗是中国率先发起的,地点是在印度控制的区域,那么自然不是印度侵略中国,所以叫自卫反击战。就是印度人老在麦线以北骚扰我们,我们忍无可忍,然后反击印度。
   战争是我们胜利了,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毛说赢得了三十年的稳定,要不然印度人也不会时刻想着复仇。这和后来的中越战争是不一样的,越南人不承认被打败了,还说赶走了侵略者,以至于此后中越边境冲突不断,至今在南海还存在领土争端。
   我为这次战争所取得辉煌战果感到自豪,但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感到遗憾的是战场上没有出现闪电战那样的机械化作战模式。这可能与藏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可能造成交通不便,不利于投入装甲力量。但是空军呢?飞机也无法飞到藏南地区的上空吗?其实这个可能也好解释,就是西藏前线没有空军基地。
   但是我们不能过分的夸大这场战争,战争的性质只是边境战争而不是全面战争,印度还刚开始发动全国总动员,美苏两国的军事装备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印度。如果中国贸然攻入印度腹部,等待我们的也许是印度的人民战争。
   这场战争体现的不足,是我们的后勤支援不够,战场上没有出现空军和陆军协同作战,坦克和不并协同作战这样的机械化作战模式。但是如果下一次战争爆发,就可能会出现机械化作战模式(两国还是很难进行高科技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后勤保障要做好,包括公路和铁路建设,也要考虑到在不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保障地面运输安全。我们的机场够不够多,我们的防空系统是不是可以保证天空的安全?
   与同时代的苏军相比,苏军已经完成了机械化。如果说地形限制了机械化作战的发挥,那么格俄战争,俄罗斯就上演了机械化信息化战争模式。难道高加索山不够多吗?地形不够复杂吗?其实并非只有平原才适合作战,如果在山地上合理运用坦克回去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印巴战争期间,印度就把坦克拆卸装在卡车上运输,悄悄地运往前线,结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那个地区的地形比藏南地区更复杂。
   中印战争使得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孤立,两个超级大国都起来反对我们,后面还跟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小弟们。我们几乎陷入了萨达姆的境地。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胜利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尊重,实力赢回尊严和尊重。但从1962年一直到尼克松访华,我们处于空前孤立的状态,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朝鲜和阿尔巴尼亚和我们站在一起,其他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和中国建交的,只不过是为了寻求中国支持,而不是来支持中国。所以那个时候中国的处境就和现在的伊朗,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一样糟糕。
   苏联的霸道体现在当时苏联最重要的三个盟友身上,一个是波兰事件,二是布拉格之春,三是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第三件事将苏联对盟国的干涉推向顶峰。以至于波捷匈三个东欧国家率先加入了北约,这主要是苏联给予这三国人民的心理创伤太大了,裂痕无法修补。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斯拉夫人,俄国人对待自己的同胞还不如德国,波兰人曾经说宁愿接受德国的入侵,也不能接受俄国的奴役。德国毁灭的只是国家,而俄国毁灭的却是民族的灵魂。
   苏联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表现让人瞠目结舌,快速机动的空降部队从天而降,控制着重要的军事据点和通信中枢;规模庞大的装甲集群像赶鸭子一样的快速推进到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各地。人们不禁想到了法国的灭亡,德国最初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以及苏联的绝地反攻。这就是美国惧怕苏联的根源之一。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的冲突大多上是口头而不是行动上的,无论毛还是赫鲁晓夫都无意把政治上的分歧引向军事纷争,也许(这是我的推测)毛他老人家把中苏之间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中美矛盾才是首位的,中苏矛盾是次要的。而事实上中苏边境冲突加剧恰好是从赫鲁晓夫下台之后才开始的。苏联领导人从其入侵捷克成功后一时更严重滋长的霸权主义出发,也想在中苏边界对中国施加压力,争取使中国内部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向中苏边界增兵,由赫鲁晓夫时期的10个师,增加到54个师,达100多万人。本来五十年代苏军已经分批从蒙古撤出,六十年代中期苏联再度进驻蒙古。1960年以前,苏联在远东地区布置的导弹大约有70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导弹数量不断加强。不仅如此,苏联还在远东地区配备了50多架远程轰炸机、400多架中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可以携带氢弹进行战略核攻击。
    中苏边境上的磕磕绊绊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究竟要说谁对说错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就像小时候桌子上刻的“38”线。总而言之边境冲突不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在所有冲突中吃亏多占便宜少。于是在1969年的三月,中国精心策划了一次进攻。在这场战争的收获就是捞到了一辆T62坦克。这辆坦克给中国人很好的上了一课,即中国的炮弹打到了坦克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就像从天而降的泥土落在了人的头上,抖了抖土,没有丝毫损伤。这说明了中苏武器上的差距,如果这场冲突不是我们精心策划的而是意外发生的,中国所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这场战争给予我们的启迪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然这种说话方式很难听,用文雅而且带有褒义的语气应该这样说:战前进行详细侦查,从而在侦查基础上所指定的计划能够弥补我们在武器上的不足。德国在战争初期所取得成就就是建立在制定正确的计划上的。
    快我们就遭到了俄国人的报复,俄国人可是从来不吃亏的。毛Z东在军事战略方面绝对是个高手,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就告诫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西北可能要出问题。谁知这伙计警惕性不高,让我军损失了将近80个弟兄。时候龙书金的老上司林彪大怒:你有失我国威!有失我军威!
   中苏边境冲突苏联人动用直升机、坦克,而我方能拿的出来的东西只是火炮。(以小见大,这就看出了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所以很明显一旦双方发生冲突,吃亏的大多数是中国,除非精心策划好进行伏击。而中苏边境冲突的背后,了解真相之后就会感到毛骨悚然。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一周之内就可以拿下北京。苏联国防部长宣扬要一劳永逸的消除中国威胁,甚至主张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式打击。这个时候美国人和我们站在了一起,如果莫斯科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核战争,美国将不会视而不见。尽管毛泽东嘲笑核武器是纸老虎,尽管他嘴里嚷的比谁都厉害,可是一发现俄国人要玩真的了,这次他老人家紧张了,一方面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另一方面中共重要领导人疏散到全国各地,以防苏军发动进攻来个连窝端。此外,全军共疏散94万人,4100架飞机、600余艘舰艇和大量坦克、火炮及车辆。
    珍宝岛现在牢牢的在我们手中,这让我联想到其他领土问题。只通过实力牢牢的掌握控制权,才能说那块土地是我们的领土,否则都只是空谈,瞎嚷嚷骂娘换不来领土。还有,要做好各种作战准备,最好制定作战计划,按照作战计划进行反复演习。在比较有利的时机,发动有限攻势,收回必要领土。
    2、70年代那些事
    由于六十年代苏军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投入,到了70年代开始开花结果,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美国工业总产值的75%,甚至军费超过了美国,在重要军事领域内,俄国人占据了相当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外在表现是苏联大肆支持第三世界国家革命,通过军援获得海外军事基地,到处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和美国搞对抗,在中东地区煽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搞对抗,在东南亚支持越南战争等。
    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中苏边境冲突,美国势力相对衰弱,使得中美接触成为可能。对于研究战争的爱好者来说,苏联没有进攻中国算是一种遗憾,一旦苏联几百万大军从东、中、西三路大举进攻中国,将会是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的重演,尽管开始中国会溃退千里,但是苏联最终会失败,而且战火将催生一个真正的军事强国。
    很显然这种假设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并没有让我失望。1979年中越战争和同年发生的苏联入侵阿富汗。由于阿富汗的军事实力与越南的军事实力不再同一个档次,所以不能通过对手直接反应出中苏两国的军事实力。但两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可以看出某些端倪。
    具体表现在:(一)后勤保障上存在很大差距,中越两国的交通可是比阿富汗好多了吧了,而且还靠近我们的边境线上。这一方面在于我们缺乏相应的运输工具,另一方面工程兵满足不了运输对道路的需求。(二)协同作战存在差距。苏军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协同较好,所以体现的是机械化作战模式。而中国连坦克和步兵的协同作战都做不好,唯一能做好的就是能够充分发挥炮兵的优势,我们依赖炮兵的程度更甚过坦克。(三)空军支援战场上的能力存在差距。苏联有令人骄傲的空降部队,尽管苏联空军没有打出什么代表作,但是三军协同作战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而中国的空军却只成了一种威慑力量。(四)指挥通信存在较大差距。(五)对敌方各种信息的掌握,比苏军差太远。而获取敌方各种信息——包括军队的部署位置,军官的履历,武器装备状况,后勤部署,军事基地以及指挥中心位置等——是获胜的前提条件,而往往我们的军队不把这些当作军事力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环节看待。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是信息获取比武器装备重要得多。尤其是现在信息化战争,信息掌握的多少和准确性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其实以上这五点,到了现在除了第二点有较大改进之外,其他四项还是我们的弱项。
    尽管中国在珍宝岛冲突和越南战争没有处在下风,但是整个70年代,中国处于苏联的威胁之下,不过在外交上中国摆脱了在60年代的空前孤立,由于得到美国支持和进入联合国,中国的国际局势较60年代有所好转。就军事力量讲,连美国都处于下风,中苏之间的军事差距就更明显了。中苏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苏军与德国的差距。所以就从军事力量而言,如果苏联进攻中国,中国损失的土地可能会超过苏联在二战期间损失的领土。
    三、八十年代苏联走向解体,中美苏三国演义
    尽管80年代苏联经济出现了问题,但是就从军事力量尤其是装备来说,苏联并没有落后,因为80年代还在吃70年代大量军事投入的老底。苏联的第三代战斗机,新型核潜艇等重要的军事装备都是八十年代搞出来,并装备部队的。
    80年代没有出现像模像样的战争,只有苏军还在陷入阿富汗战场,中国和越南在1984年爆发了老山战役。俄国人在阿富汗向日本人在中国那样,对塔利班势力进行扫荡,结果越扫荡反政府武装力量越强大,最终不得不迫使苏军撤退。这并不能说阿富汗通过人民战争打败了苏联,而苏联撤退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压力、经济困难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新外交思维。如果没有这些原因,苏联能够彻底制服阿富汗,当然苏联的努力显然比不上现在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的聪明。
    1984年的老山战役比起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要精彩的多,令人遗憾的是战场上依然没有出现三军协同的机械化作战模式,这次中国军队将火炮发挥到了极致。据说中越两国已经划定了边界线,显然武力的使用对我们进行边界谈判起到了帮助,我们不会丢掉用鲜血换来的土地。所以解决南海问题,想得到最大的利益就必须诉诸武力。只要我们制造了中国式的9.11,我们就能够有足够力量获取胜利。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现在中国不敢发动战争,在90年代之前却敢于这样做?从毛时代的和大国叫阵,到邓时代的选择弱小对手打击,再到现在的谁都不敢碰,我们的军事力量实力相对来说是上升,敢战的决心却在下降。
    戈尔巴乔夫的出现对苏联来说绝对是个悲剧,但我们不能否定他的出发点,他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是加强版的赫鲁晓夫。列宁和斯大林把影响苏联的各种不安分因素锁在了笼子里,赫鲁晓夫尝试着打开一扇窗口,让部分不安因素脱离牢笼四处蔓延,结果引起一系列事件,包括波兰事件,布拉克之春,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苏之间对抗。到了勃列日涅夫上台,他重新把枷锁打造的更加牢固,等到戈尔巴乔夫这个好心人当政,他索性打开笼子,把所有的不安分因素全部释放出来,结果就是整个苏联帝国大厦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然崩溃。但历史证明对社会主义的修正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从南斯拉夫的分道扬镳,到波捷匈尝试改革,再到赫鲁晓夫的改革,一直到中国的改革。开始是斯大林反对南斯拉夫搞修正主义,再后来就是中国反对苏联修正主义。赫鲁晓夫对毛的建议是准确而有价值的,他说:你们搞人民公社运动,这个三十年之前苏联就搞了,等你们头碰血流的时候就明白了。结果验证了赫鲁晓夫的话。如果历史是用来吸取经验避免错误的,显然我们没能做到这点。如果我们能够珍视历史所给予的价值,文化大革命是可以避免的。即很多事情,苏联犯了,我们还要重演一遍。
    从二战到苏联解体,美苏是主角,我们则是配角。我们很不幸的充当苏联叫阵美国的棋子,就军事实力而言,我们远远不能和这两个国家比较,如果不考虑到核武器的话,苏联或者美国能够消灭除美国或者苏联外的任何一个对手。以至于在几乎所有的代理人战争中,没有哪一方获得了完全的胜利。
    四、九十年代到现在俄罗斯重新雄起,中国确立老三地位
   苏联解体,起初俄罗斯投靠西方,所以整个9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没有发生与其他国家的战争,直到2008年俄罗斯开始绝地反击,才爆发了格俄战争。并非这期间俄罗斯没有动用军事资源,这主要包括两次车臣战争,以及科索沃战争,俄罗斯空降兵出现在普里什蒂那机场。
    俄国人的战争由国外转移到国内,本身就体现了军事力量的衰减。从国外战争,到国内战争,再到与周边国家的战争,这反映了俄国军事力量由强到弱到再度崛起的历程。俄罗斯再一次展示了肌肉,能够表示他能够利用陆空优势,在周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一场局部战争。中国显然可以做到这点,但是凭借的却只是军队的数量优势,既打不出来现代化的信息战争,也很难打出来闪电战的机械化战争。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无法接受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遭遇叶利钦一味对西方采取退让的过渡时期,等普京上台,俄国人对西方苟延欢笑的态度立刻转变。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再一次用力量宣誓了俄罗斯的存在,对于分离势力的的独立运动,谈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诉诸于武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虚心向上的俄罗斯民族,他们很快把北约那一套打击模式运用在了车臣战场:第一实施精确打击减少平民伤亡,堵住西方媒体的嘴。第二最大限度的减少参战军人的伤亡,彻底改变了那种用数量优势击败敌人的传统做法。第三使用优势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调集了装甲兵、炮兵、步兵,以及空降兵、特种兵,进行联合作战。第四边打边建立后方政权。第五实施有效的心理战。第六注重在作战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第七努力做好安置难民工作。
   车臣战争给予中国的借鉴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如果中国内陆出现分离势力,将采取无情打击,彻底摧毁。但是来解决台海问题,似乎还得另寻他路。毕竟陆地上,我们能够发挥空陆协同作战,但是在海洋上,怎样的协同作战都不能牢牢控制战争规模和战争强度。但是车臣战争告诫我们任何谈判都是不奏效的,只能诉诸于武力,才能在领土上得到最大利益化,当然可能要付出其它方面的牺牲。
   2008年格俄战争再一次论证了我的那个观点:即俄罗斯有能力与周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并赢得战争。萨卡什维利进攻南奥赛梯,无疑给俄国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俄罗斯不用怎么考虑就可以复制科索沃战争模式赢得最后胜利。俄罗斯在战场上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俄国人利用强大的地面力量和空降部队,再辅以空军支援,就牢牢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即便面对美国军队,俄国人也不至于吃亏。这场战争显然又让中国人感觉到了差距,原来中国与欧美的差距是巨大的,连与俄罗斯的差距也是那么大。
   对于俄罗斯的作战能力,中国军人是心服口服的。2005年的中俄军演,俄国人的官兵素质和作战修养再一次让中国官兵折服,原来苏联红军精神没有泯灭,俄罗斯军人和德国士兵一样是最训练有素的。此外,俄罗斯空降部队的表现又让中国军人大跌眼镜,原来俄国人可以这么跳伞!
   军事实力的强大只能赢得尊重,任何在领土上的无用叫嚣,不如用武力来实现更有用处。
  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经济力量才能支持军事力量,而俄罗斯吃苏联老底的做法,总有一天会让军事资源枯竭。就目前来说经济第一强国是美国,欧盟排在第二,中国是第三。从军事力量来讲,第一是美国,第二是俄罗斯,中国是第三。还好我们不是老二,因为老大总会和老二过不去,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美国把欧盟看做经济上最大的对手,我们是其次。在军事上,美国把俄罗斯看做最大的对手,我们是其次。是欧盟和俄罗斯在某种程度成了一种缓冲,为我们赢得时间。所以,将来即便我们有这个实力做老二,我们也谦虚一点做老三。除非这种实力可以和美国接近,美国拿我们没有办法。最理想的结局就是我们从老三一跃成为老大,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关于老二的悲剧,我稍微提一下。德国做过老二,他想通过武力夺取老大的位置,结果失败了。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苏联时期的俄国也做过老二)
    总结:二战以后的历次战争表明,中国还没有打一场典型的机械化战争,而俄国人对机械化战争运用的已经非常娴熟,正在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中国想从半机械化战争模式一下子跳跃到信息化作战模式,难度可想而知。
    影响未来战争的主要因素:第一战场上敌方信息的获取是首要的,信息目标的获取是进行精确打击的前提。第二导弹载体平台的建设,包括海上载体,陆地载体和空中载体。具体来讲就是大型舰艇的装备,陆上交通线的建立和畅通(工程兵),机场和空军基地等。第三就是引导进行精确攻击的工具,包括北斗系列定位导航系统。
从这三方面讲,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国能够单独做到,而且中国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差距还是明显的。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28625

透过中俄军队在二战后的历次表现,解读今日中俄军队实力
作者:远程导弹A
写作说明:
    本篇文章大部分内容叙述了中国和俄国的差距,并不代表中国一无是处。只是想通过这种差距来告诫我们的当权者努力去缩小这种差距,相反如果内容是为中国军队歌功颂德,那毫无益处,一味的夸赞中国,是不会让中国军事力量强大的。
    一、五十年代从朝鲜战争到中苏交恶
    五十年代的重要大事是中苏结为同盟和朝鲜战争,另外一件事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中国召开八大。
    朝鲜战争的爆发毫无疑问是斯大林的阴谋,斯大林旨在通过削弱盟友中国和对手美国来达到巩固苏联实力的险恶目的。中国和美国反目成仇,不得不迫使中国采取一边倒的政策,而美国没用赢得这场战争,使得盟友对美国的军事或多或少的产生了怀疑。然而让斯大林失望的是,中国并没有让美国摧毁,而在朝鲜战场上所积累的自信心使得中国敢于放手支援一些国家和美国对着干,这在当今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这种自信一直延续到中越战争,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中国的这种自信才消失殆尽。
    后来从美国的档案中才解读到美国人害怕的只是苏联,根本没怎么把志愿军当回事。美国很想用原子弹教训中国,可是美国惧怕苏联。一是害怕苏联在欧洲战场上所表现的恐怖的战斗力。二是苏联人也拥有了原子弹。(估计这就是斯大林使用阴谋时所具备的资本)
   一直到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这之前,中国根本不具备和苏联对抗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只要美国不干涉,苏联灭亡中国根本不需要太长时间。如果中国缺乏足够的抵抗意志,可能就会亡国。而如果不屈服,就会让苏联帝国主义者陷入人民战争。即便苏联投入全部的军事资源,也会向苏军入侵阿富汗一样,陷入人民战争的wang洋大海。怕只怕有汪精卫之流,失去了中国的魂。(尽管有一段时间我是理解汪精卫的,因为这样无论是王的主子日本获胜还是蒋的主子美国获胜,都是国民党胜利了。也许汪精卫和蒋介石达成了某种协议。可我不想做亡故奴,我既不喜欢蒙古元朝也不喜欢满洲帝国)
   朝鲜战场上如果不是苏式装备,拿小米加步枪肯定是对付不了美帝国的。如果缺少苏联空军和苏联援助的空军飞机,地面部队的安全是得不到保证的。那么也就是说,在苏式装备与美式装备之间并没有多大差距,只要我们拥有源源不断的苏式装备,可以随时随地和美国人干上一架。可问题是,苏联能够始终站在中国这边吗?其实,很快就得到答案了。这就是中国走自主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全是被逼的。
   斯大林的去世,改变了和中国的关系。如果斯大林不死,中苏之间可能经常会受到苏联的欺负而受气,但同盟关系还不至于破裂。但斯大林一死,结果完全不是那回事。毫无疑问,赫鲁晓夫一上台主动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示好,来征求国际上广泛的支持,借以巩固他在本国的领导地位。为此赫鲁晓夫力排众议,增加了对中国的援助,当然他不仅帮助中国,他的政策是全方位的,对伊朗、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这么做的。但他的好心显然做得过火了,为了更好的为苏联霸权服务,他希望和中国一起搞联合舰队。问题这个联合舰队别在中国境内,你要是选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估计毛没那么敏感。不过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证明,在中苏关系破裂上毛要负主要责任,赫的责任是次要的。引起中速破裂,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只是其中的一个不是起决定原因的事件,即便没有这件事情,中苏关系照样破裂。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当赫鲁晓夫打到斯大林,毛就开始担心他被自己指定的接班人打到。否定斯大林,在中国方面无疑就是否定毛本身。所以当他对苏联人说:苏联不挂斯大林像,中国挂。为什么?因为保护斯大林,就是保护他自己。还有一个和联合舰队同等重要的是毛把赫鲁晓夫当作小弟,而当毛看到现实中赫鲁晓夫把他当作小弟,个人崇拜高人一等与低人一头所带来的强烈的反差,使得毛无论如何不会听从赫鲁晓夫的指手画脚。结果在中苏破裂之后,中苏各自高举旗帜,毛准备做召集他旗下的盟主。毛Z东划分了三个世界,第二个世界的东欧由苏联领导,毛是想领导第三世界。而很多时候,中国是牺牲很大代价才换来这些小弟支持的。而一旦和这些小弟有什么冲突,这些小弟很快就转成白眼狼,投靠到苏联这边。比如越南拿着我们支援的武器来打我们,阿尔巴尼亚由于中国不能满足所有要求而与我们交恶。(更现实的例子是朝鲜对中国)
    赫鲁晓夫的对毛的尊重,显然胜过毛对赫鲁晓夫的尊重。毛的一生只出国过一次,而且发誓再也不去苏联访问。为什么?因为在访苏期间,斯大林用傲慢羞辱了毛Z东,毛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可上天总会愚弄人,毛忍受不了斯大林的傲慢,难道赫鲁晓夫就能忍受了毛的傲慢。毛在游泳池旁会见了赫鲁晓夫,当西装革履的赫鲁晓夫,看到光着身子穿着泳裤的毛,直接就愣在了那里,显然这违背了国际礼仪。紧接着赫鲁晓夫被无知的服务员扒光了衣服,扔进了游泳池,这个不会游泳的北极熊被极度惹恼了,任何人遭遇到这种羞辱,都不可无动于衷,何况是报复心极强的俄国人。很快,赫鲁晓夫回国后就中止了对华援助,还撤走了在华专家。
   赫鲁晓夫一共访问中国三次,其中两次是有所准备的,1954年中国五年国庆,1959年中国十年国庆。另外一次,赫鲁晓夫听说毛因联合舰队事件恼羞成怒,觉得事态严重,急忙飞往中国向毛泽东解释清楚。从这可以看出赫鲁晓夫还是很在意和中国的同盟关系的。
   总的来说,这十年是中苏结盟的友好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尽管可能只是出于帝国战略考虑,但确实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中国,我们应当表示感谢。但同时我也是支持毛在舰队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的,因为从全球角度来看,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霸权,联合舰队不是孤立的事件,在东欧苏联还干涉了波兰和匈牙利的内政,并导致了苏军入侵布达佩斯,和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苏军携二战之威,除了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是苏联对手,所以在历史上才说二战之后是冷战时代,冷战时代就是美苏两极格局,中国根本算不上一极。
   二、六七十年代中苏由破裂走向全面对抗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事件是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中印战争,1968年美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中越战争以及同年发生的苏军入侵阿富汗。不太起眼的事件是1969年在中国东北和新疆发生的中苏冲突,这是双方的直接较量。
   1、60年代那些事
   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赫鲁晓夫下台,中国人像过年一样高兴(可惜只能吃到精神饺子),中国想改善与苏联关系,可是遭到苏联人冷落,所以只能继续走两个拳头打人的路子。赫鲁晓夫之后,中苏关系不是改善,而是关系更加紧张。赫鲁晓夫主张和西方缓和,可是到了勃列日涅夫又开始走向对抗。如果勃列日涅夫我们不熟悉,我们可以把他当斯大林看待,只不过是能力稍微逊色的斯大林。在中国,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被打倒,开始进入文化大革命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一个问题,苏联的海军和导弹比中国强,美国的海军和核威慑能力比苏联强。那个时候中国是没有能力制造出可以直接威慑美国的导弹,中国更没有能力把这些导弹运送过去,因为缺少核潜艇的保护(那个时候苏联核潜艇很强大)。在那个阶段美国是老大,苏联是老二,不知道老三是谁,但是知道无论陆军还是海军,老二和老三的距离是很大的。
    中国趁着美国与苏联闹矛盾的时候,也就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教训了印度。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由于必要的档案仍然没有公布,很多理由也只能是猜测,但是战争的地点是清晰的,即发生在印度控制的中国藏南地区(当然这只说了东段)。战斗是中国率先发起的,地点是在印度控制的区域,那么自然不是印度侵略中国,所以叫自卫反击战。就是印度人老在麦线以北骚扰我们,我们忍无可忍,然后反击印度。
   战争是我们胜利了,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毛说赢得了三十年的稳定,要不然印度人也不会时刻想着复仇。这和后来的中越战争是不一样的,越南人不承认被打败了,还说赶走了侵略者,以至于此后中越边境冲突不断,至今在南海还存在领土争端。
   我为这次战争所取得辉煌战果感到自豪,但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感到遗憾的是战场上没有出现闪电战那样的机械化作战模式。这可能与藏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可能造成交通不便,不利于投入装甲力量。但是空军呢?飞机也无法飞到藏南地区的上空吗?其实这个可能也好解释,就是西藏前线没有空军基地。
   但是我们不能过分的夸大这场战争,战争的性质只是边境战争而不是全面战争,印度还刚开始发动全国总动员,美苏两国的军事装备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印度。如果中国贸然攻入印度腹部,等待我们的也许是印度的人民战争。
   这场战争体现的不足,是我们的后勤支援不够,战场上没有出现空军和陆军协同作战,坦克和不并协同作战这样的机械化作战模式。但是如果下一次战争爆发,就可能会出现机械化作战模式(两国还是很难进行高科技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后勤保障要做好,包括公路和铁路建设,也要考虑到在不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保障地面运输安全。我们的机场够不够多,我们的防空系统是不是可以保证天空的安全?
   与同时代的苏军相比,苏军已经完成了机械化。如果说地形限制了机械化作战的发挥,那么格俄战争,俄罗斯就上演了机械化信息化战争模式。难道高加索山不够多吗?地形不够复杂吗?其实并非只有平原才适合作战,如果在山地上合理运用坦克回去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印巴战争期间,印度就把坦克拆卸装在卡车上运输,悄悄地运往前线,结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那个地区的地形比藏南地区更复杂。
   中印战争使得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孤立,两个超级大国都起来反对我们,后面还跟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小弟们。我们几乎陷入了萨达姆的境地。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胜利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尊重,实力赢回尊严和尊重。但从1962年一直到尼克松访华,我们处于空前孤立的状态,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朝鲜和阿尔巴尼亚和我们站在一起,其他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和中国建交的,只不过是为了寻求中国支持,而不是来支持中国。所以那个时候中国的处境就和现在的伊朗,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一样糟糕。
   苏联的霸道体现在当时苏联最重要的三个盟友身上,一个是波兰事件,二是布拉格之春,三是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第三件事将苏联对盟国的干涉推向顶峰。以至于波捷匈三个东欧国家率先加入了北约,这主要是苏联给予这三国人民的心理创伤太大了,裂痕无法修补。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斯拉夫人,俄国人对待自己的同胞还不如德国,波兰人曾经说宁愿接受德国的入侵,也不能接受俄国的奴役。德国毁灭的只是国家,而俄国毁灭的却是民族的灵魂。
   苏联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表现让人瞠目结舌,快速机动的空降部队从天而降,控制着重要的军事据点和通信中枢;规模庞大的装甲集群像赶鸭子一样的快速推进到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各地。人们不禁想到了法国的灭亡,德国最初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以及苏联的绝地反攻。这就是美国惧怕苏联的根源之一。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的冲突大多上是口头而不是行动上的,无论毛还是赫鲁晓夫都无意把政治上的分歧引向军事纷争,也许(这是我的推测)毛他老人家把中苏之间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中美矛盾才是首位的,中苏矛盾是次要的。而事实上中苏边境冲突加剧恰好是从赫鲁晓夫下台之后才开始的。苏联领导人从其入侵捷克成功后一时更严重滋长的霸权主义出发,也想在中苏边界对中国施加压力,争取使中国内部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向中苏边界增兵,由赫鲁晓夫时期的10个师,增加到54个师,达100多万人。本来五十年代苏军已经分批从蒙古撤出,六十年代中期苏联再度进驻蒙古。1960年以前,苏联在远东地区布置的导弹大约有70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导弹数量不断加强。不仅如此,苏联还在远东地区配备了50多架远程轰炸机、400多架中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可以携带氢弹进行战略核攻击。
    中苏边境上的磕磕绊绊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究竟要说谁对说错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就像小时候桌子上刻的“38”线。总而言之边境冲突不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在所有冲突中吃亏多占便宜少。于是在1969年的三月,中国精心策划了一次进攻。在这场战争的收获就是捞到了一辆T62坦克。这辆坦克给中国人很好的上了一课,即中国的炮弹打到了坦克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就像从天而降的泥土落在了人的头上,抖了抖土,没有丝毫损伤。这说明了中苏武器上的差距,如果这场冲突不是我们精心策划的而是意外发生的,中国所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这场战争给予我们的启迪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然这种说话方式很难听,用文雅而且带有褒义的语气应该这样说:战前进行详细侦查,从而在侦查基础上所指定的计划能够弥补我们在武器上的不足。德国在战争初期所取得成就就是建立在制定正确的计划上的。
    快我们就遭到了俄国人的报复,俄国人可是从来不吃亏的。毛Z东在军事战略方面绝对是个高手,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就告诫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西北可能要出问题。谁知这伙计警惕性不高,让我军损失了将近80个弟兄。时候龙书金的老上司林彪大怒:你有失我国威!有失我军威!
   中苏边境冲突苏联人动用直升机、坦克,而我方能拿的出来的东西只是火炮。(以小见大,这就看出了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所以很明显一旦双方发生冲突,吃亏的大多数是中国,除非精心策划好进行伏击。而中苏边境冲突的背后,了解真相之后就会感到毛骨悚然。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一周之内就可以拿下北京。苏联国防部长宣扬要一劳永逸的消除中国威胁,甚至主张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式打击。这个时候美国人和我们站在了一起,如果莫斯科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核战争,美国将不会视而不见。尽管毛泽东嘲笑核武器是纸老虎,尽管他嘴里嚷的比谁都厉害,可是一发现俄国人要玩真的了,这次他老人家紧张了,一方面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另一方面中共重要领导人疏散到全国各地,以防苏军发动进攻来个连窝端。此外,全军共疏散94万人,4100架飞机、600余艘舰艇和大量坦克、火炮及车辆。
    珍宝岛现在牢牢的在我们手中,这让我联想到其他领土问题。只通过实力牢牢的掌握控制权,才能说那块土地是我们的领土,否则都只是空谈,瞎嚷嚷骂娘换不来领土。还有,要做好各种作战准备,最好制定作战计划,按照作战计划进行反复演习。在比较有利的时机,发动有限攻势,收回必要领土。
    2、70年代那些事
    由于六十年代苏军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投入,到了70年代开始开花结果,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美国工业总产值的75%,甚至军费超过了美国,在重要军事领域内,俄国人占据了相当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外在表现是苏联大肆支持第三世界国家革命,通过军援获得海外军事基地,到处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和美国搞对抗,在中东地区煽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搞对抗,在东南亚支持越南战争等。
    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中苏边境冲突,美国势力相对衰弱,使得中美接触成为可能。对于研究战争的爱好者来说,苏联没有进攻中国算是一种遗憾,一旦苏联几百万大军从东、中、西三路大举进攻中国,将会是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的重演,尽管开始中国会溃退千里,但是苏联最终会失败,而且战火将催生一个真正的军事强国。
    很显然这种假设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并没有让我失望。1979年中越战争和同年发生的苏联入侵阿富汗。由于阿富汗的军事实力与越南的军事实力不再同一个档次,所以不能通过对手直接反应出中苏两国的军事实力。但两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可以看出某些端倪。
    具体表现在:(一)后勤保障上存在很大差距,中越两国的交通可是比阿富汗好多了吧了,而且还靠近我们的边境线上。这一方面在于我们缺乏相应的运输工具,另一方面工程兵满足不了运输对道路的需求。(二)协同作战存在差距。苏军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协同较好,所以体现的是机械化作战模式。而中国连坦克和步兵的协同作战都做不好,唯一能做好的就是能够充分发挥炮兵的优势,我们依赖炮兵的程度更甚过坦克。(三)空军支援战场上的能力存在差距。苏联有令人骄傲的空降部队,尽管苏联空军没有打出什么代表作,但是三军协同作战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而中国的空军却只成了一种威慑力量。(四)指挥通信存在较大差距。(五)对敌方各种信息的掌握,比苏军差太远。而获取敌方各种信息——包括军队的部署位置,军官的履历,武器装备状况,后勤部署,军事基地以及指挥中心位置等——是获胜的前提条件,而往往我们的军队不把这些当作军事力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环节看待。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是信息获取比武器装备重要得多。尤其是现在信息化战争,信息掌握的多少和准确性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其实以上这五点,到了现在除了第二点有较大改进之外,其他四项还是我们的弱项。
    尽管中国在珍宝岛冲突和越南战争没有处在下风,但是整个70年代,中国处于苏联的威胁之下,不过在外交上中国摆脱了在60年代的空前孤立,由于得到美国支持和进入联合国,中国的国际局势较60年代有所好转。就军事力量讲,连美国都处于下风,中苏之间的军事差距就更明显了。中苏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苏军与德国的差距。所以就从军事力量而言,如果苏联进攻中国,中国损失的土地可能会超过苏联在二战期间损失的领土。
    三、八十年代苏联走向解体,中美苏三国演义
    尽管80年代苏联经济出现了问题,但是就从军事力量尤其是装备来说,苏联并没有落后,因为80年代还在吃70年代大量军事投入的老底。苏联的第三代战斗机,新型核潜艇等重要的军事装备都是八十年代搞出来,并装备部队的。
    80年代没有出现像模像样的战争,只有苏军还在陷入阿富汗战场,中国和越南在1984年爆发了老山战役。俄国人在阿富汗向日本人在中国那样,对塔利班势力进行扫荡,结果越扫荡反政府武装力量越强大,最终不得不迫使苏军撤退。这并不能说阿富汗通过人民战争打败了苏联,而苏联撤退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压力、经济困难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新外交思维。如果没有这些原因,苏联能够彻底制服阿富汗,当然苏联的努力显然比不上现在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的聪明。
    1984年的老山战役比起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要精彩的多,令人遗憾的是战场上依然没有出现三军协同的机械化作战模式,这次中国军队将火炮发挥到了极致。据说中越两国已经划定了边界线,显然武力的使用对我们进行边界谈判起到了帮助,我们不会丢掉用鲜血换来的土地。所以解决南海问题,想得到最大的利益就必须诉诸武力。只要我们制造了中国式的9.11,我们就能够有足够力量获取胜利。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现在中国不敢发动战争,在90年代之前却敢于这样做?从毛时代的和大国叫阵,到邓时代的选择弱小对手打击,再到现在的谁都不敢碰,我们的军事力量实力相对来说是上升,敢战的决心却在下降。
    戈尔巴乔夫的出现对苏联来说绝对是个悲剧,但我们不能否定他的出发点,他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是加强版的赫鲁晓夫。列宁和斯大林把影响苏联的各种不安分因素锁在了笼子里,赫鲁晓夫尝试着打开一扇窗口,让部分不安因素脱离牢笼四处蔓延,结果引起一系列事件,包括波兰事件,布拉克之春,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苏之间对抗。到了勃列日涅夫上台,他重新把枷锁打造的更加牢固,等到戈尔巴乔夫这个好心人当政,他索性打开笼子,把所有的不安分因素全部释放出来,结果就是整个苏联帝国大厦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然崩溃。但历史证明对社会主义的修正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从南斯拉夫的分道扬镳,到波捷匈尝试改革,再到赫鲁晓夫的改革,一直到中国的改革。开始是斯大林反对南斯拉夫搞修正主义,再后来就是中国反对苏联修正主义。赫鲁晓夫对毛的建议是准确而有价值的,他说:你们搞人民公社运动,这个三十年之前苏联就搞了,等你们头碰血流的时候就明白了。结果验证了赫鲁晓夫的话。如果历史是用来吸取经验避免错误的,显然我们没能做到这点。如果我们能够珍视历史所给予的价值,文化大革命是可以避免的。即很多事情,苏联犯了,我们还要重演一遍。
    从二战到苏联解体,美苏是主角,我们则是配角。我们很不幸的充当苏联叫阵美国的棋子,就军事实力而言,我们远远不能和这两个国家比较,如果不考虑到核武器的话,苏联或者美国能够消灭除美国或者苏联外的任何一个对手。以至于在几乎所有的代理人战争中,没有哪一方获得了完全的胜利。
    四、九十年代到现在俄罗斯重新雄起,中国确立老三地位
   苏联解体,起初俄罗斯投靠西方,所以整个9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没有发生与其他国家的战争,直到2008年俄罗斯开始绝地反击,才爆发了格俄战争。并非这期间俄罗斯没有动用军事资源,这主要包括两次车臣战争,以及科索沃战争,俄罗斯空降兵出现在普里什蒂那机场。
    俄国人的战争由国外转移到国内,本身就体现了军事力量的衰减。从国外战争,到国内战争,再到与周边国家的战争,这反映了俄国军事力量由强到弱到再度崛起的历程。俄罗斯再一次展示了肌肉,能够表示他能够利用陆空优势,在周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一场局部战争。中国显然可以做到这点,但是凭借的却只是军队的数量优势,既打不出来现代化的信息战争,也很难打出来闪电战的机械化战争。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无法接受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遭遇叶利钦一味对西方采取退让的过渡时期,等普京上台,俄国人对西方苟延欢笑的态度立刻转变。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再一次用力量宣誓了俄罗斯的存在,对于分离势力的的独立运动,谈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诉诸于武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虚心向上的俄罗斯民族,他们很快把北约那一套打击模式运用在了车臣战场:第一实施精确打击减少平民伤亡,堵住西方媒体的嘴。第二最大限度的减少参战军人的伤亡,彻底改变了那种用数量优势击败敌人的传统做法。第三使用优势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调集了装甲兵、炮兵、步兵,以及空降兵、特种兵,进行联合作战。第四边打边建立后方政权。第五实施有效的心理战。第六注重在作战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第七努力做好安置难民工作。
   车臣战争给予中国的借鉴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如果中国内陆出现分离势力,将采取无情打击,彻底摧毁。但是来解决台海问题,似乎还得另寻他路。毕竟陆地上,我们能够发挥空陆协同作战,但是在海洋上,怎样的协同作战都不能牢牢控制战争规模和战争强度。但是车臣战争告诫我们任何谈判都是不奏效的,只能诉诸于武力,才能在领土上得到最大利益化,当然可能要付出其它方面的牺牲。
   2008年格俄战争再一次论证了我的那个观点:即俄罗斯有能力与周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并赢得战争。萨卡什维利进攻南奥赛梯,无疑给俄国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俄罗斯不用怎么考虑就可以复制科索沃战争模式赢得最后胜利。俄罗斯在战场上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俄国人利用强大的地面力量和空降部队,再辅以空军支援,就牢牢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即便面对美国军队,俄国人也不至于吃亏。这场战争显然又让中国人感觉到了差距,原来中国与欧美的差距是巨大的,连与俄罗斯的差距也是那么大。
   对于俄罗斯的作战能力,中国军人是心服口服的。2005年的中俄军演,俄国人的官兵素质和作战修养再一次让中国官兵折服,原来苏联红军精神没有泯灭,俄罗斯军人和德国士兵一样是最训练有素的。此外,俄罗斯空降部队的表现又让中国军人大跌眼镜,原来俄国人可以这么跳伞!
   军事实力的强大只能赢得尊重,任何在领土上的无用叫嚣,不如用武力来实现更有用处。
  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经济力量才能支持军事力量,而俄罗斯吃苏联老底的做法,总有一天会让军事资源枯竭。就目前来说经济第一强国是美国,欧盟排在第二,中国是第三。从军事力量来讲,第一是美国,第二是俄罗斯,中国是第三。还好我们不是老二,因为老大总会和老二过不去,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美国把欧盟看做经济上最大的对手,我们是其次。在军事上,美国把俄罗斯看做最大的对手,我们是其次。是欧盟和俄罗斯在某种程度成了一种缓冲,为我们赢得时间。所以,将来即便我们有这个实力做老二,我们也谦虚一点做老三。除非这种实力可以和美国接近,美国拿我们没有办法。最理想的结局就是我们从老三一跃成为老大,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关于老二的悲剧,我稍微提一下。德国做过老二,他想通过武力夺取老大的位置,结果失败了。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苏联时期的俄国也做过老二)
    总结:二战以后的历次战争表明,中国还没有打一场典型的机械化战争,而俄国人对机械化战争运用的已经非常娴熟,正在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中国想从半机械化战争模式一下子跳跃到信息化作战模式,难度可想而知。
    影响未来战争的主要因素:第一战场上敌方信息的获取是首要的,信息目标的获取是进行精确打击的前提。第二导弹载体平台的建设,包括海上载体,陆地载体和空中载体。具体来讲就是大型舰艇的装备,陆上交通线的建立和畅通(工程兵),机场和空军基地等。第三就是引导进行精确攻击的工具,包括北斗系列定位导航系统。
从这三方面讲,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国能够单独做到,而且中国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差距还是明显的。
我是路过的,以上内容不是我说的,请不要打我。
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不管是不是老三,我其实不喜欢看到我们做老大或者老二

春秋时代牛逼的国家,到了战国时代,往往就萎了

{:3_84:}
很不错,感觉还可以吧
楼上这样的回复要被扣分的
坐等来人暴捶
确实没毛子狠没毛子彪悍
金正在日 发表于 2010-6-27 11:45


    我也这样以为。
珍宝岛怎么就成了我们精心策划的事了?原文是外国人写的还是国内的人写的?
太长了 没看
写的不错
我们和俄罗斯的差距还很大。不要着急,慢慢来。打实基础,才能一次超越。德国也和,苏联也好,就是一段时间突然爆发,基础没有夯实。
还是有道理的,我们装备是好了,但没有证据证明我们可以将三军装备合理地运用。
我们好像连老三都不是,我们是专治老三..........................................
扯淡怪多

看一点看不下去了
任何事物有繁荣就会有衰败,中国封建制度繁荣过了。也衰败过了。下次繁荣是什么时候
美国繁荣时资本主义,可也终有衰败的一天。
所有的问题,关键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对个人来说,你生活在什么时代,就是运气问题了
还是经济和文化占领化算。
说老三,那是抬举我们。。。
苏联今安在?
:D从对印反击战那里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军事作战是外行~
俺觉得,TG现在已经是老二了.......
太长了没有看完呢。
恩做老大不好....没了追求目标很快就腐化了
如不如毛我不想管。。。。
但是写的真的很肤浅。。。
老三碰到TG都很悲剧,现在谁是老三?
回复 25# fales2007


    不晓得,估计不是TG自己!
有些细节是错误的,苏联在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核潜艇还不实用,尽管已经装备六艘,但是都没有出动,应该是怕出事故,去的全是常规潜艇。
很多结论也有待推敲。比如中印战争和中越战争的问题,虽然印度认输,越南不认输,但是从实际利益的角度来看,还是中越战争对我们更有利,中印战争之后,争议的土地并没有收回多少,大部分仍然在印度手中,还叫阿三移民了700万人口,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至今争议不断,收复的希望渺茫。相反,中越战争之后,起码陆地上的争议地区都回到了我们手中,中越之间还确定了陆地边界。至于海上,双方没怎么打,加上我们海空实力薄弱,所以至今没有解决,但中越战争和中印战争一样,是场陆战啊!
所以,从实际利益角度来看,是中越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更有利。楼主把对方口头上是否服气当作判断战争成功与否的标准,实在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