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架起世界光谱望远镜之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00:07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这座耗资2.35亿元人民币的超级望远镜,突破了国际上半个世纪以来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和大视场难以兼备的瓶颈,是一架中国自主创新设计、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的大视场兼备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它将使人类观测天体光谱的数目提高到千万量级,为中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星系物理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观测设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这座耗资2.35亿元人民币的超级望远镜,突破了国际上半个世纪以来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和大视场难以兼备的瓶颈,是一架中国自主创新设计、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的大视场兼备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它将使人类观测天体光谱的数目提高到千万量级,为中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星系物理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观测设备。
LAMOST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人家已经做了好多年了
人家的望远镜没咱的好,不过观测地点更远离城市,光污染少
咱们的污染太厉害了吧
这个还要去查查,呵呵,没听说过啊……
200982145643186.jpg
dapingmian2.jpg
http://www.majoroptics.com/accessBBS/Topic.aspx?BoardID=7&TopicID=123
10月16日,漫山红叶的河北兴隆,洋溢着浓浓的喜悦。这一天,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迎来了40周年诞辰的纪念庆典,更值得高兴的是,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的落成典礼同时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LAMOST工程管委会主任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士、LAMOST发起人之一苏定强院士,LAMOST国际评估专家组组长理查德·艾利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刘艳荣,当地领导等出席仪式并讲话。
LAMOST是一架视场为 5度横卧于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它的光学系统包括:5.72米×4.4米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MA(由24块六角形平面子镜拼接而成),6.67米×6.05米的球面主镜MB(由37块球面子镜拼接而成)和焦面三个部分。其中MA在观测天体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改变可实时地变化成需要的非球面面形。随观测天区变化的等效圆通光口径是3.6米-4.9米,焦面上有可自动定位的4000根光纤,连接16台光谱仪,可同时观测多至4000个天体的光谱。
LAMOST完全由我国自主创新设计和研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面临世界天文学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天文学家们深感责任重大而紧迫。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和苏定强院士瞄准国际天文研究中“大规模天文光谱观测严重缺乏”这一突破点,提出了一种“大口径与大视场兼备的天文望远镜”新概念,并对望远镜整体设计有了创新的构想,后来崔向群、褚耀泉、王亚男参与其中进行了细化、论证工作,他们五人共同提出了LAMOST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方案,并提出建设LAMOST的建议。
    在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全天文界的关心、支持下,LAMOST于1996年7月作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国家计委于1997年4月批准项目建议书,2001年9月正式批准开工建设。经项目组全体人员艰苦拼搏、努力攻关,历经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至2008年8月底按期完成了全部硬件安装,并已开始进行试观测,目前望远镜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要求,在调试过程中单次观测可同时获得3000多条天体光谱的能力。LAMOST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的大规模光谱观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光学光谱包含着遥远天体丰富的物理信息,大量天体光学光谱的获取是涉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诸多前沿问题的大视场、大样本天文学研究的关键。但是,迄今由成像巡天记录下来的数以百亿计的各类天体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约万分之一)进行过光谱观测。LAMOST作为天体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将突破天文研究中光谱观测的这一“瓶颈”,成为最具威力的光谱巡天望远镜,是进行大视场、大样本天文学研究的有力工具。LAMOST对上千万个星系、类星体等河外天体的光谱巡天,将在河外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上,诸如星系、类星体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的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对大量恒星等河内天体的光谱巡天将在河内天体物理和银河系的研究上,诸如恒星、星族和银河系的结构、运动学及化学等的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结合红外、射电、X射线、γ射线巡天的大量天体的光谱观测将在各类天体多波段交叉证认上作出重大贡献。
    技术上,LAMOST在其反射施密特改正镜上同时采用了薄镜面主动光学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以其新颖的构思和巧妙的设计突破了世界上光学望远镜大视场不能同时兼备大口径的瓶颈,使我国的主动光学技术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技术解决了同时精确定位4000个观测目标的难题,也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
LAMOST的胜利落成是我国科学界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天文学界为之欢欣鼓舞的一件大事。
    LAMOST工程分为八个子系统:光学系统;主动光学和镜面支撑;机架和跟踪装置;望远镜控制;焦面仪器;圆顶;观测控制和数据处理、输入星表和巡天战略。主要由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总部和中国科技大学承担完成。今年是国家天文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北京天文台(现国家天文台总部)和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前身为原南京天文仪器厂、南京天仪中心)创建50周年,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建校50周年。LAMOST的胜利落成无疑是献给这些单位的最好礼物。
    明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天文年”,以纪念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400周年。在400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完全由我们中国人创新的新型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使得中国人第一次在望远镜类型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LAMOST的骄傲,也是我国天文界的骄傲。
LAMOST作为国家设备将向全国天文界开放,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大科学装置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LAMOST望远镜落户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必将为具有40年辉煌历史的兴隆观测站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光彩,也必将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白春礼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LAMOST是由国家投资2.35亿建成的重大科学工程, 是目前我们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他相信,LAMOST的建成和投入观测,将使我国具备世界领先的主动光学技术和多目标光谱观测能力;将为我国天文学研究增添高水平的观测设施和平台;将为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暗能量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技术支撑。经过天文科技工作者今后若干年的努力,必将会取得一批新的对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科学成果。同时,他也希望今后对LAMOST的观测与研究要有更加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吸引全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参与,要更加关注重大前沿科学问题,要开放吸引院外乃至国外天文学家利用LAMOST观测,获取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并期待LAMOST能够尽快取得一批重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白院长特别提到,他本人作为LAMOST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深知项目建设过程是艰难和曲折的,尤其是在工程的攻坚阶段,LAMOST项目组的全体人员日以继夜的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他代表中国科学院向长期默默奉献在科研工作一线的科研、管理和支撑人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白院长最后寄语LAMOST:“扫描大天区,根根光纤牵动星辰;分析多目标,条条谱线解读苍穹。”
感谢haihun,非常感谢
对嘛,这才是咱科学界的科学精神啊!!赞一个,掌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