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石刻和寺庙中泥塑金钢表现出的是仿唐宋盔甲(原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46:04


传统的关点一致认为明代的石刻和寺庙中泥塑金钢全穿的是现实中明军的盔甲。而最近在研究中国传统甲胄时发现,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nancan6.jpg9206829.jpgnancan7.jpg
而来至南禅寺彩塑金钢与南皮县石刻金钢告述我,先前对明代盔甲的认识是不够的。明代雕像泥塑中刻画的盔甲,在明代的军队中是没有的,这种唐宋样式的披挂甲式只能存在于唐宋时期,明代的军队不穿这个,明代的军队穿的只能是下图中的盔甲。我们看到的带有护心镜的明甲山文石刻雕塑只是在文化艺术上保持了唐、宋风格,而在实战甲中并没有运用。这种唐宋文化艺术上风格,从明代到清代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雕像泥塑中刻画的盔甲只存在于文化艺术的层面上,现实中明军穿的是罩甲棉甲之类的东西,大明会典更证明了这一点,大明会典记述軍器

  凡盔甲。洪武七年、令線穿甲、悉易以皮○十六年、令造甲每副、領葉三十片、身葉二百九片。分心葉十七片、肢窩葉二十片、俱用石灰淹裏軟熟皮穿。浙江沿海、並廣東衛所、用黑漆鐵葉、綿索穿。其餘俱造明甲○二十六年、令造柳葉甲、鎖子頭盔六千副。給守衛
  皇城軍士○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綿布。釘甲、用火漆小丁○又定、青布鐵甲、每副、用鐵四十斤八兩。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十六年、令南方衛所鐵甲、改用水牛皮造、綿繩穿弔○嘉靖二十二年、令盔甲廠、改鹿皮(革呈)帶、為透甲牛脂皮(革呈)帶。改直領對襟擺錫丁甲、為圓領大襟○二十九年題准、各處歲解斬馬刀、折造盔甲○四十三年題准、行各衛所、將六瓣明盔、盡改造八瓣帽兒盔。其大甲、一半改紫花布長身大甲新式。一半照舊式、惟布身加長二寸。共修造甲一萬一千三百一十二副。即用二十九年以後、停造長牌圓牌工料補添、免行加派。所造盔甲、每年限七月以裏解部○萬曆十年、令在京兩廠、造明盔甲五千副、給京營軍士。以五年為期、每年千副。
18dcbf1e4a3578d6e0fe0b17.jpg

明代《武备志》作者在描述他引用的武经总要中的盔甲图时说了这一段话:盔即古之鍪0也其式甚众见於武经者凡五,而今所用者六,又续图之,其说则今之制也,古不可考矣。今天的头盔就是古代的兜鍪,它的样式很多,大都和武经总要中一半相象,现在我们用的样式比那时多一点点,现在将就还是配上这样的图,武经总要里的样式和今天我们制作的样式都放在一起,年代太久远已经不可考证武经总要里的样式它到底是咋做的了。
明代《武备志》作者茅元仪,生于1594年,死于1640年。也就是说明代石刻和泥塑中描绘的的盔甲都是参照了唐宋的样式而塑造的,这样的盔甲只能是艺术品,只能存在于庙堂之上,就连明代专门研究武备的人都不知道这种样式的盔甲是到底是咋做的,何况只一般泥塑工匠,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只能依葫芦画瓢,手艺这东西就是这样隔行如隔山。《武备志》作者在这本书中大段大段地原文照抄《武经总要》和《翠微先生北征录》也可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不能讲述《武经总要》,只能以古不可考矣来叹惜。IMG_0828.jpg
IMG_0838.jpg

而宋代的盔甲是秉承唐制这一点是无疑的,翠微先生北征录中:甲制

  臣闻《周礼》有函人之职,《司马法》有甲士之制,朝错以五同论兵甲、弩矢,马燧以短长三制造铠衣士。皆所以避锋镝、全肢体、称大小、便进趋也。然造甲之法,步军欲其长,马军则欲其短;弩手欲其宽,枪手则欲其窄。其用不同,其制亦异。否则,拘于定式,昧于从变,肥者束身太紧,甲身则可周后背而前胸不交,甲裙则可闭后膺而前跨不掩。瘦者挂体太宽,挽弓发箭则甲不贴体而胸臆纟并扑,有断弦脱 之忧;挥剑枪刺则甲不附身而腰背松虚,有抵手碍足之患。长者不过膝腕而矢石可及,短者垂及脚面而泥泞不前。小有不便,则拆去甲叶而遗弃不收;大有所妨,则割去全段而抛掷不顾。制作之艰,耗费之广,不几于徒费乎?故君子谨其微于制作之初焉。

马燧唐朝名将(726-795),马燧以短长三制造铠衣,华岳认为本朝对古人制定的体制错误的进行理解这样是不对的,讲述了制造的盔甲必需依据人体高矮胖瘦以及兵种来调配盔甲。而当时的情况是宋代的盔甲是秉承唐制,华岳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盔甲给士兵。

6cd8b1efcbe1ff13fcfa3c79.jpg{35E21AA0-93F6-4D68-BED6-744D32D02AEE}0.JPG
东钱湖南宋石刻中描绘的盔甲和南禅寺彩塑金钢几乎一样。南禅寺在山西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 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 ,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形式。创建年代不详,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书题记,足证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晚唐时武宗“会昌灭法”,全国佛寺大都毁坏,而南禅寺地处偏辟,幸免毁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大殿内有佛坛,宽8.4米,高0.7米,坛上满布唐代彩塑。形体,衣饰,手法与敦煌唐代彩像如出一辙。
{7161E639-F59C-4069-A9BE-DE1BC2623292}0.JPG
606860049789515239.jpg
606860049789515182.jpg
南皮县石刻金钢河北省将其列为省重点文物,载明朝兴建兴化寺时,从寺前水塘中挖得两尊石金刚,置于兴化寺山门之内。后因兵燹战乱,寺宇倒塌,仅存石金刚。1964年,南皮县人民政府重修金刚亭,石刻金钢都只有一个鼻孔,经研究佛像有胡须是佛道混合造像,佛道混合造像,发生在北魏到唐中宗时期,唐中宗在神龙元年705年9月下令:如闻天下诸观皆化胡之变,诸寺也画老君之形,一种尊容,两俱不可。限制到后十日并除却,若有故留者,即科违敕罪当。明代重建兴化寺石刻金钢从水塘中挖出是可信的,有县志:“识者以艺术考之,为唐代所造。”
090223112331bc38922210296a.jpg.thumb.jpg

1236062721462.jpg
辽代武士木雕2.jpg
明代出产的精美武士俑木雕!!.jpg
纵观明代所造泥塑石刻金钢形象大都和唐代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明代所造都刻画了一个护心镜。护心镜在唐已出现了,在南宋石刻也有表现,(有著书立说者引用吕颐浩“甲士自来止〔有〕前后掩心,〔而无〕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作者他特别强调是古人刊陋了〔有〕和〔而无〕,吕颐浩(1071年-1139年),字元直,中国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从唐代才作为制式出现延用到清代。明代的天王和韦驮大都和兴化寺金钢的人物造型一样,所以可以直观凭有无护心镜这一点来判别它是唐宋时期的还是明代的造像。
还有一点就是有的唐代彩塑有护心镜的,就只有这一尊,李公齡《免冑圖》是画的唐军唐将郭子仪免胄退回纥的故事,画中出现的镜面盔甲是明光甲发展出来的,护心镜这东西看来唐代就出现了,宋代也在是沿用。我以前一直以为没有,看来是有的,只是唐代的资料太少之故。
山西五台南禅寺.jpg


需要说明腿裙和吊腿不是一样的,有腿裙的是步人甲,唐和宋的都很长,通常和身甲连为一体,吊腿只有马军才用,名曰摘吊而且是被截成两段,唐和宋时期较短,宋代的较长,吊腿的长短也是判断的依据,是不是吊腿需要看它有无足具径甲,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新_新_S5003653[1].JPG.jpg
摘吊被截成两段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鹤鸣山道教造像和大足石刻造像 。
        鹤鸣山,座落在剑阁县普安镇东1公里处。鹤鸣山保留有唐代以来历朝遗存的珍贵文物多处,其中以唐代道教造像、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最为著名。
      鹤鸣山道教造像,为唐代雕造。共有窟龛18个,其中4号龛是道教造像的精华。其龛外呈长方形,龛内顶部呈拱形,龛高2.5米,宽0.69米,雕像头戴莲瓣花冠,头后壁有桃形头光,头光上分布五颗线刻圆形星纹,呈环形围绕头部,身着长袍道衣、扎结带、宽袖下垂,足穿弧形翘头履,立于重瓣仰莲上。雕像左手上举于胸前,掌心向外,右手平持于右腰前,掌心向外。龛壁右侧右壁上有《长生保命天尊像赞并序》及“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纪年题刻。
    《大唐中兴颂》原本是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由水部员外郎元结撰文;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由时任吏部尚书的颜真卿书写,刻于元结曾任官的湖南永州祁阳县的浯溪河石崖上。
     剑阁县鹤鸣山《大唐中兴颂》石刻,是南宋光宗绍熙初年(公元1191年)隆庆府(今剑阁县)通判吴旰从湖南浯溪翻刻而成的。石刻通高3.14米、宽3.9米,楷书阴刻,共21行,229字,字径0.16米。该石刻为颜字的代表作,笔力雄劲,气势宏大,虽为翻刻,但一丝不苟,忠实地再现了颜字风貌。
     鹤鸣山道教造像等,195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将其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剑阁鹤鸣山道教造像.jpg剑阁鹤鸣山道教造像1.jpg

还有道教大足石刻造像
20090504_d81f154d467b72ac2c50jtw8gVl47CwL.jpgW020090427520553898336.jpg

传统的关点一致认为明代的石刻和寺庙中泥塑金钢全穿的是现实中明军的盔甲。而最近在研究中国传统甲胄时发现,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nancan6.jpg9206829.jpgnancan7.jpg
而来至南禅寺彩塑金钢与南皮县石刻金钢告述我,先前对明代盔甲的认识是不够的。明代雕像泥塑中刻画的盔甲,在明代的军队中是没有的,这种唐宋样式的披挂甲式只能存在于唐宋时期,明代的军队不穿这个,明代的军队穿的只能是下图中的盔甲。我们看到的带有护心镜的明甲山文石刻雕塑只是在文化艺术上保持了唐、宋风格,而在实战甲中并没有运用。这种唐宋文化艺术上风格,从明代到清代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雕像泥塑中刻画的盔甲只存在于文化艺术的层面上,现实中明军穿的是罩甲棉甲之类的东西,大明会典更证明了这一点,大明会典记述軍器

  凡盔甲。洪武七年、令線穿甲、悉易以皮○十六年、令造甲每副、領葉三十片、身葉二百九片。分心葉十七片、肢窩葉二十片、俱用石灰淹裏軟熟皮穿。浙江沿海、並廣東衛所、用黑漆鐵葉、綿索穿。其餘俱造明甲○二十六年、令造柳葉甲、鎖子頭盔六千副。給守衛
  皇城軍士○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綿布。釘甲、用火漆小丁○又定、青布鐵甲、每副、用鐵四十斤八兩。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十六年、令南方衛所鐵甲、改用水牛皮造、綿繩穿弔○嘉靖二十二年、令盔甲廠、改鹿皮(革呈)帶、為透甲牛脂皮(革呈)帶。改直領對襟擺錫丁甲、為圓領大襟○二十九年題准、各處歲解斬馬刀、折造盔甲○四十三年題准、行各衛所、將六瓣明盔、盡改造八瓣帽兒盔。其大甲、一半改紫花布長身大甲新式。一半照舊式、惟布身加長二寸。共修造甲一萬一千三百一十二副。即用二十九年以後、停造長牌圓牌工料補添、免行加派。所造盔甲、每年限七月以裏解部○萬曆十年、令在京兩廠、造明盔甲五千副、給京營軍士。以五年為期、每年千副。
18dcbf1e4a3578d6e0fe0b17.jpg

明代《武备志》作者在描述他引用的武经总要中的盔甲图时说了这一段话:盔即古之鍪0也其式甚众见於武经者凡五,而今所用者六,又续图之,其说则今之制也,古不可考矣。今天的头盔就是古代的兜鍪,它的样式很多,大都和武经总要中一半相象,现在我们用的样式比那时多一点点,现在将就还是配上这样的图,武经总要里的样式和今天我们制作的样式都放在一起,年代太久远已经不可考证武经总要里的样式它到底是咋做的了。
明代《武备志》作者茅元仪,生于1594年,死于1640年。也就是说明代石刻和泥塑中描绘的的盔甲都是参照了唐宋的样式而塑造的,这样的盔甲只能是艺术品,只能存在于庙堂之上,就连明代专门研究武备的人都不知道这种样式的盔甲是到底是咋做的,何况只一般泥塑工匠,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只能依葫芦画瓢,手艺这东西就是这样隔行如隔山。《武备志》作者在这本书中大段大段地原文照抄《武经总要》和《翠微先生北征录》也可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不能讲述《武经总要》,只能以古不可考矣来叹惜。IMG_0828.jpg
IMG_0838.jpg

而宋代的盔甲是秉承唐制这一点是无疑的,翠微先生北征录中:甲制

  臣闻《周礼》有函人之职,《司马法》有甲士之制,朝错以五同论兵甲、弩矢,马燧以短长三制造铠衣士。皆所以避锋镝、全肢体、称大小、便进趋也。然造甲之法,步军欲其长,马军则欲其短;弩手欲其宽,枪手则欲其窄。其用不同,其制亦异。否则,拘于定式,昧于从变,肥者束身太紧,甲身则可周后背而前胸不交,甲裙则可闭后膺而前跨不掩。瘦者挂体太宽,挽弓发箭则甲不贴体而胸臆纟并扑,有断弦脱 之忧;挥剑枪刺则甲不附身而腰背松虚,有抵手碍足之患。长者不过膝腕而矢石可及,短者垂及脚面而泥泞不前。小有不便,则拆去甲叶而遗弃不收;大有所妨,则割去全段而抛掷不顾。制作之艰,耗费之广,不几于徒费乎?故君子谨其微于制作之初焉。

马燧唐朝名将(726-795),马燧以短长三制造铠衣,华岳认为本朝对古人制定的体制错误的进行理解这样是不对的,讲述了制造的盔甲必需依据人体高矮胖瘦以及兵种来调配盔甲。而当时的情况是宋代的盔甲是秉承唐制,华岳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盔甲给士兵。

6cd8b1efcbe1ff13fcfa3c79.jpg{35E21AA0-93F6-4D68-BED6-744D32D02AEE}0.JPG
东钱湖南宋石刻中描绘的盔甲和南禅寺彩塑金钢几乎一样。南禅寺在山西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 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 ,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形式。创建年代不详,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书题记,足证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晚唐时武宗“会昌灭法”,全国佛寺大都毁坏,而南禅寺地处偏辟,幸免毁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大殿内有佛坛,宽8.4米,高0.7米,坛上满布唐代彩塑。形体,衣饰,手法与敦煌唐代彩像如出一辙。
{7161E639-F59C-4069-A9BE-DE1BC2623292}0.JPG
606860049789515239.jpg
606860049789515182.jpg
南皮县石刻金钢河北省将其列为省重点文物,载明朝兴建兴化寺时,从寺前水塘中挖得两尊石金刚,置于兴化寺山门之内。后因兵燹战乱,寺宇倒塌,仅存石金刚。1964年,南皮县人民政府重修金刚亭,石刻金钢都只有一个鼻孔,经研究佛像有胡须是佛道混合造像,佛道混合造像,发生在北魏到唐中宗时期,唐中宗在神龙元年705年9月下令:如闻天下诸观皆化胡之变,诸寺也画老君之形,一种尊容,两俱不可。限制到后十日并除却,若有故留者,即科违敕罪当。明代重建兴化寺石刻金钢从水塘中挖出是可信的,有县志:“识者以艺术考之,为唐代所造。”
090223112331bc38922210296a.jpg.thumb.jpg

1236062721462.jpg
辽代武士木雕2.jpg
明代出产的精美武士俑木雕!!.jpg
纵观明代所造泥塑石刻金钢形象大都和唐代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明代所造都刻画了一个护心镜。护心镜在唐已出现了,在南宋石刻也有表现,(有著书立说者引用吕颐浩“甲士自来止〔有〕前后掩心,〔而无〕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作者他特别强调是古人刊陋了〔有〕和〔而无〕,吕颐浩(1071年-1139年),字元直,中国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从唐代才作为制式出现延用到清代。明代的天王和韦驮大都和兴化寺金钢的人物造型一样,所以可以直观凭有无护心镜这一点来判别它是唐宋时期的还是明代的造像。
还有一点就是有的唐代彩塑有护心镜的,就只有这一尊,李公齡《免冑圖》是画的唐军唐将郭子仪免胄退回纥的故事,画中出现的镜面盔甲是明光甲发展出来的,护心镜这东西看来唐代就出现了,宋代也在是沿用。我以前一直以为没有,看来是有的,只是唐代的资料太少之故。
山西五台南禅寺.jpg


需要说明腿裙和吊腿不是一样的,有腿裙的是步人甲,唐和宋的都很长,通常和身甲连为一体,吊腿只有马军才用,名曰摘吊而且是被截成两段,唐和宋时期较短,宋代的较长,吊腿的长短也是判断的依据,是不是吊腿需要看它有无足具径甲,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新_新_S5003653[1].JPG.jpg
摘吊被截成两段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鹤鸣山道教造像和大足石刻造像 。
        鹤鸣山,座落在剑阁县普安镇东1公里处。鹤鸣山保留有唐代以来历朝遗存的珍贵文物多处,其中以唐代道教造像、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最为著名。
      鹤鸣山道教造像,为唐代雕造。共有窟龛18个,其中4号龛是道教造像的精华。其龛外呈长方形,龛内顶部呈拱形,龛高2.5米,宽0.69米,雕像头戴莲瓣花冠,头后壁有桃形头光,头光上分布五颗线刻圆形星纹,呈环形围绕头部,身着长袍道衣、扎结带、宽袖下垂,足穿弧形翘头履,立于重瓣仰莲上。雕像左手上举于胸前,掌心向外,右手平持于右腰前,掌心向外。龛壁右侧右壁上有《长生保命天尊像赞并序》及“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纪年题刻。
    《大唐中兴颂》原本是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由水部员外郎元结撰文;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由时任吏部尚书的颜真卿书写,刻于元结曾任官的湖南永州祁阳县的浯溪河石崖上。
     剑阁县鹤鸣山《大唐中兴颂》石刻,是南宋光宗绍熙初年(公元1191年)隆庆府(今剑阁县)通判吴旰从湖南浯溪翻刻而成的。石刻通高3.14米、宽3.9米,楷书阴刻,共21行,229字,字径0.16米。该石刻为颜字的代表作,笔力雄劲,气势宏大,虽为翻刻,但一丝不苟,忠实地再现了颜字风貌。
     鹤鸣山道教造像等,195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将其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剑阁鹤鸣山道教造像.jpg剑阁鹤鸣山道教造像1.jpg

还有道教大足石刻造像
20090504_d81f154d467b72ac2c50jtw8gVl47CwL.jpgW020090427520553898336.jpg
门神身上的盔甲是波斯系
图片源地址似乎有防盗链保护,我无法看到图片,只有登陆该网站的人才能看到。能否请楼主把图片上传到超大
当年元朝统治者为了防止汉人造反,将全天下的前宋盔甲兵刃一律收缴销毁
十家才合用一把菜刀。明朝开国时期,经历农民起义战争,盔甲样式不可能仿造前朝那样繁琐,主要以实用为主
肯定有蒙元风格和农民武装自造风格混搭,中后期才形成自己的风格


甲胄工房小布:

     中唐以前的唐甲是和南北朝和隋分在一个类别上,这时期盔甲的胡风比较明显,一来是南北朝受鲜卑影响较大,二来隋和初唐都是深入中亚的大帝国,胡兵胡将很多,风格上也自然取长补断。第二个阶段是中晚唐,五代和宋朝,是中国传统美术上中国特色最明显的时代,一则这个时代,中国与西域的联系已经中断,二则五代和宋进入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时代,盔甲特色上尽量保持本民族特色、一般人印象当中的中国盔甲都在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蒙元,明代和清代,盔甲风格由胡风变成了通古斯风格为主,其间虽然明代是汉族朝廷,但是受蒙元影响很大,标准的唐宋甲风格仅仅见于艺术品了,最有趣的是那怕是清代官员,死后庙里造的塑像依然是唐宋风格,可见唐宋甲早在明清都被仪式和美学化了,而实际上的盔甲,即便表面上看来还有很多宋代的特征,如小凤翅和小翻云等,其实结构上完全被蒙古化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改唐宋两档和披挂式改为对襟式。而清代也是延续明末风格的。

甲胄工房小布:

     中唐以前的唐甲是和南北朝和隋分在一个类别上,这时期盔甲的胡风比较明显,一来是南北朝受鲜卑影响较大,二来隋和初唐都是深入中亚的大帝国,胡兵胡将很多,风格上也自然取长补断。第二个阶段是中晚唐,五代和宋朝,是中国传统美术上中国特色最明显的时代,一则这个时代,中国与西域的联系已经中断,二则五代和宋进入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时代,盔甲特色上尽量保持本民族特色、一般人印象当中的中国盔甲都在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蒙元,明代和清代,盔甲风格由胡风变成了通古斯风格为主,其间虽然明代是汉族朝廷,但是受蒙元影响很大,标准的唐宋甲风格仅仅见于艺术品了,最有趣的是那怕是清代官员,死后庙里造的塑像依然是唐宋风格,可见唐宋甲早在明清都被仪式和美学化了,而实际上的盔甲,即便表面上看来还有很多宋代的特征,如小凤翅和小翻云等,其实结构上完全被蒙古化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改唐宋两档和披挂式改为对襟式。而清代也是延续明末风格的。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宋式盔甲也有一定的使用,这里和仇英临摹的中兴瑞应图一致,注意宋明中兴瑞应图的区别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宋式盔甲也有一定的使用,这里和仇英临摹的中兴瑞应图一致,注意宋明中兴瑞应图的区 ...
zhouhaiyang 发表于 2010-5-5 23:26


这张图中的边挨甲样式在明代样式已改为明甲样式,虽然还是用的札甲甲叶,但样式已不同了。
    决对不会有宋式盔甲在明代的运用,武备志里对这进行过说明,大明会典有祥细的盔甲记述。明代很多文学作品里的插图也象这张图一样画的都是唐宋盔甲,三国人物被塑造成唐宋盔甲,皇帝陵里就算人死后也要整一身唐宋盔甲石刻站岗。这已经告述我们那只是一种传统文化习惯。


軍器

  凡盔甲。洪武七年、令線穿甲、悉易以皮○十六年、令造甲每副、領葉三十片、身葉二百九片。分心葉十七片、肢窩葉二十片、俱用石灰淹裏軟熟皮穿。浙江沿海、並廣東衛所、用黑漆鐵葉、綿索穿。其餘俱造明甲○二十六年、令造柳葉甲、鎖子頭盔六千副。給守衛
  皇城軍士○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綿布。釘甲、用火漆小丁○又定、青布鐵甲、每副、用鐵四十斤八兩。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十六年、令南方衛所鐵甲、改用水牛皮造、綿繩穿弔○嘉靖二十二年、令盔甲廠、改鹿皮(革呈)帶、為透甲牛脂皮(革呈)帶。改直領對襟擺錫丁甲、為圓領大襟○二十九年題准、各處歲解斬馬刀、折造盔甲○四十三年題准、行各衛所、將六瓣明盔、盡改造八瓣帽兒盔。其大甲、一半改紫花布長身大甲新式。一半照舊式、惟布身加長二寸。共修造甲一萬一千三百一十二副。即用二十九年以後、停造長牌圓牌工料補添、免行加派。所造盔甲、每年限七月以裏解部○萬曆十年、令在京兩廠、造明盔甲五千副、給京營軍士。以五年為期、每年千副
  凡弓箭弦條。洪武二十三年、以天下歲造弓箭擾民、令工匠輪班赴京成造○永樂元年奏准、造弓式、面闊三指。其力自七十斤、至四十斤、分為四等。造箭尖銳如錐○弘治九年、令弓用絲綿寸札、外用堅漆○十七年、令兵仗局、將先年降去各處式樣弓箭弦、送戊字庫監收內外官處櫃藏、鑰送工科掌管。遇各處解到日、取出比驗收進○嘉靖元年奏准、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布政司、並南直隸蘇州等府、歲額民弓箭弦、徵價解部、於軍器局雇匠團造○四年奏准、仍解本色○三十年奏准、南方民弓箭弦、通行折價解京、分發附近各省府、山東、山西、河南三布政司、各五千副、真定等七府、各一千副。委官如式成造。其有不堪、追陪究治○隆慶元年、頒京廠清油大弓、及小鐵頭紅箭、線弦式樣、令各省有司每歲如式造解○二年題准、各處弓箭弦條、俱徵解物料
  凡弩弓。洪武四年、以腳蹬弩、給各邊將士。仍令天下軍衛、如式製造○弘治十三年、令兵仗局造神臂弩五千張、並箭○嘉靖二十一年題准、行兩廣、選取強弩藥箭巧匠、令軍器局、督造發邊。後令該省成造弩弓一千張、並藥箭解部、仍每年造毒藥三十斤。限六月以裏解到。尋議停止○二十七年、題造硬弩二、一並發二矢、一並發三矢、比神臂為遠、定名克敵弩。令寶源局造送各邊應用。每邊一千張
  凡刀鎗等器。永樂元年奏准、腰刀靶、通用斜皮為飾○成化十五年題准、各衛歲造長鎗、每三根、改造麻紮大砍刀一把○弘治十三年、令各司府、造斬馬大功解部。山東二千五百把。河南二千把。浙江四千把。福建二千把。江西一千五百把。南直隸二千五百把○又奏准、成造拒馬木二千架。竹牌二千面。滾刀五千把○十六年、令南方衛所、攢竹長鎗、改用木笴成造○正德四年奏准、以遼東各衛先年所造弩弓、及瀋陽海州二衛麻紮斬馬刀、教人學古射馬砍馬之法。又以金州衛斬馬刀、分給遼陽東西邊堡軍、隨宜試用○嘉靖三十二年、令盔甲廠造拒馬鎗、九百六十件。分給八營試演

        在京成造衙門

  軍器局、洪武初、設軍器、鞍轡二局。永樂間、京師設局、亦如之 【 今併歸軍器局】 ○宣德二年、設盔甲廠、成造軍器、後又設王恭廠、分造十分之三、統於該局。每年額造盔甲腰刀等器三千六百件。其餘長鎗銃砲撒袋等項、數目不等。正統初、令工部侍郎提督。成化間、以郎中代之。嘉靖四十三年、以郎中陞遷不常。題准行吏部改註選主事○二廠原額各色人匠九千二百餘名。分兩班、定四季成造。各匠五年一清查。隆慶五年、查實在軍匠、止一千五百九十二名。食糧、自一石至四斗不等。議定各匠分工、以食糧為差。每石准銀五錢。不及者、以次遞減。通融得銀八百餘兩、為一年工食。自役者照算。雇役者查給。著為例
  兵仗局、洪武間設。永樂間、設如南京。正統二年、設南京兵仗局前廠。今兵仗局、成造修理擺朝、上直、圍子手、錦衣衛官旗將軍、及都知監帶刀長隨、兌領盔甲軍器。工部具料。本局三年一次成造。用銀二萬四千兩。嘉靖四十二年、減為一萬六千兩。隆慶三年、減為八千三百兩。五年題准、每年修造換給。今該一年一題。用銀三千七百餘兩。又有弓弩火器、本局不時成造。其各邊關領、及夷王奏討軍器、俱行局查給。若近侍長隨、及各營總兵官、所披執盔甲繡春刀、則屬
  御用監。本無年例、遇缺、該監題行補造○該局匠數、一千七百餘名。 【 詳見營繕司工匠條下】 成化四年題准、收各匠家丁、並在外通曉藝業之人二千名、充匠。錦衣衛鎮撫司、月給糧一石。歲給冬衣布花。分兩班上工。該班者、光祿寺日支白熟粳米八合○又本局、水和炭、一百萬斤。舊例、撥囚全運。嘉靖十四年題准、以十分為率、五分行法司撥囚搬運。五分工部召商買辦
   國初定軍器局造
  二意角弓    交阯弓
  黑漆鈚子箭   有蠟弓弦
  無蠟弓弦    魚肚鎗頭
  蘆葉鎗頭    馬軍鴈翎刀
  步軍腰刀    將軍刀
  馬軍■     紅油團牌
  水磨鐵帽    水磨頭盔
  水磨鎖子護頂頭盔
  紅漆齊腰甲   水磨齊腰鋼甲
  水磨柳葉鋼甲  水銀摩挲長身甲
  併鎗馬赤甲
  鞍轡局造
  鞍       轡
  鞭
    弘治間定軍器鞍轡二局、每年一造
  硃紅油鐵圓盔三千六百頂
  青甲三千六百副 腰刀三千六百把
  長鎗一千八百條 鐵牌盔二百四十頂
  圓牌二百四十面 撒袋一千八百副
  腰刀(革呈)帶三千六百條
    今兵仗局造
  抹金鳳翅盔
  鍍金護法頂、香草壓縫、六瓣明鐵盔
  鍍金十字鈴杵頂、香草壓縫、六瓣明鐵盔
  鍍金寶珠頂、勇字壓縫、腰箍口箍、六瓣明鐵盔
  鍍金寶珠頂、勇字腰箍口箍、鐵壓縫、明鐵盔
  黃銅寶珠頂、香草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寶珠頂、勇字壓縫、腰箍口箍、六瓣明鐵盔
  黃銅橄欖頂、勇字腰箍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十字鈴杵頂、勇字壓縫、明鐵盔
  黃銅勇字腰箍口箍、鐵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寶珠頂、勇字口箍、鐵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四勇字明鐵盔
  一把蓮八瓣、黃銅腰箍口箍明鐵盔
  一把蓮明鐵盔
  鍍金護法頂、壓縫、六瓣鐵盔
  黃銅寶珠頂、勇字硃紅漆鐵盔
  黃銅寶珠頂、口箍、渾貼金鐵盔
  紅頂纓、硃紅漆鐵盔
  四瓣明鐵盔 【 下五樣盔、皆一年一修造】
  玊簪瓣明鐵盔 【 有二等、一紫花布火漆丁釘頓項、襯盔、黑纓花皂絹盔旗、一青紵絲頓項、青綿布襯盔、盔襻、黑纓花皂絹紅月盔旗】
  擺錫尖頂鐵盔
  硃紅漆貼金勇字鐵盔
  硃紅漆貼金勇字皮盔
  抹金甲
  青織金雲紵絲裙襴、魚鱗葉明甲
  青織金界地錦紵絲裙襴、紅絨絛穿、匙頭葉齊腰明甲
  紅絨絛穿齊腰明甲
  綠絨絛穿齊腰明甲
  綠絨絛穿方葉齊腰明甲
  綠線絛穿魚鱗葉齊腰明甲
  匙頭葉齊腰明甲
  青紵絲鍍金平頂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黃銅平頂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鍍金丁釘齊腰甲
  紅絨絛穿齊腰甲
  青綿布火漆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黃銅平頂丁釘曳撒甲
  紫花布火漆丁釘圓領甲
  黑纓紅銅鏡馬甲
  大葉明甲 【 下四樣甲、皆一年一修造】
  青紵絲火漆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絛穿齊腰甲
  青綿布繩穿齊腰甲
  桑木弰黑漆弓
  桑木弰雀樺硬弓
  雀樺弓
  神臂弓
  黑漆弓 【 下二樣弓、皆一年一修造】
  黑漆鯊魚皮邊弓
  黑鵰翎樺木桿鑿子鐵箭
  黑鵰翎竹桿偏■■目鐵箭
  黑鵰翎竹桿射馬鐵箭
  黑鵰翎竹桿三不齊鐵箭
  黑鵰翎碌扣三不齊鐵箭 【 下二樣箭、皆一年一修造】
  黑鵰翎碌扣破甲鐵箭
  明鐵鎗頭蹲黃銅核桃箍、黑漆攢竹桿馬鎗
  黑漆桿黑披纓長鎗 【 一年一修造】
  旗鎗拐子
  綠線紮靶、紅斜皮描金鞘、黃銅事件摩挲刀
  黑斜皮鞘、羊皮紮靶、黃銅事件摩挲刀
  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減金芝麻花、十字隔手事件腰刀
  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減銀事件腰刀
  黑漆鞘靶、火漆鐵事件滾刀
  黑漆靶、黑斜皮鞘、紅銅事件倭滾刀
  黑斜皮鞘靶、火漆鐵事件米昔刀
  黑漆鞘、羊皮紮靶、黃銅事件黃蓮刀
  黑漆鞘靶、黃銅刀盤眼錢噙口火漆鐵事件開腦大刀
  紅斜皮鞘大樣摩挲刀 【 下九樣刀、皆一年一修造】
  黑漆鞘靶摩挲刀
  黑漆鞘靶腰刀
  硃紅漆鞘靶滾刀
  黑漆長靶滾刀
  紅鯊魚靶、黑斜皮鞘、減銀事件倭腰刀 【 有二等、隨用、皆青線(革呈)帶挽手、一有小拴】
  黑漆皮鞘靶米昔刀
  黑斜皮鞘黃蓮刀
  黑漆鞘靶馬刀
  脂皮刀(革呈)帶 【 下二樣、皆一年一修造】
  青線絛、綠線寶蓋、紅線繐刀挽手
  描籐黃麻子油真皮撒袋
  黑真皮面、藍斜皮開族團花雲撒袋
  硃紅油描金撒袋 【 下二樣撒袋、皆一年一修造】
  麻子油真皮撒袋
  黃銅骨朵 【 下二樣、皆一年一修造】
  青線絛、綠線寶蓋、紅線繐骨朵挽手
  硃紅漆、鯊魚皮靶黃銅□
  渾鐵□
  大■■羕貼金鐵□ 【 下二樣□、皆一年一修造】
  黃銅□
  貼金彩畫挨牌
  硃紅漆攢竹桿步□ 【 下二樣步□、皆一年一修造】
  硃紅漆、攢竹桿長靶步□

        在外成造衙門

  洪武十一年定、天下歲造軍器盔甲等項、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五件。馬步軍刀二萬把○二十年、令天下都司衛所、各置局。軍士不堪征差者、習弓箭穿甲等匠。免致勞民○永樂二年奏准、各處成造軍器、合用顏料、係軍衛者、軍衛自辦。係有司者、有司支撥。不許將不係土產、硃漆等項高貴之物、一概科擾○宣德四年、令天下各衛所、所造軍器、每月具報。湖廣銅鼓等衛、路遠者、歲終一報○景泰二年定、每衛歲造軍器一百六十副。每所四十副○弘治二年、令各減半成造○九年、令兵仗局、造精緻盔甲腰刀各二十件、送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山東、南北直隸撫按鎮守官處、各督所屬、依式成造○十三年奏准、各軍器局、造長鎗斬馬刀牌甲弓箭不如法者、三司堂上委官、各府衛掌印官、並管局委官、參問降級○又奏准、各處解到軍器、工部收候、類送該庫交收。敢有刁難需索者、從重治罪
  弘治間各都司每歲造解
  浙江都司十六衛五所
  全造二千七百六十副 【 每副、盔、甲、腰刀各一件。弓一張。絃二條。箭三十枝。撒袋一副。銃箭五枝。每二副、加團牌一面。長鎗一根、各都司同。弘治九年、改長鎗為斬馬刀。團牌為長牌】
  減造一千三百八十副
  江西都司四衛十一所
  全造一千八十副
  減造五百四十副
  福建都司十一衛
  全造一千七百六十副
  減造八百八十副
  福建行都司五衛一所
  全造八百四十副
  減造四百二十副
  山東都司十六衛五所
  全造二千七百六十副
  減造一千三百八十副
  河南都司九衛三所
  全造一千五百六十副
  減造七百八十副
  大寧都司十一衛一所
  全造一千八百副
  減造九百副
  北直隸三十八衛四所
  全造六千二百四十副
  減造三千一百二十副
  南直隸三十七衛五所
  全造六千一百二十副
------------------------------------------------
軍裝

  洪武九年、令將作局、造綿花戰衣、用紅紫青黃四色。江西等處造戰襖、表裏異色。使將士變更服之、以新軍號、謂之鴛鴦戰襖○宣德十年定例、每襖、長四尺六寸、裝綿花絨二斤。褲裝綿花絨半斤。(革翁)鞋長九寸五分、至一尺、或一尺二分○今例、造胖襖褲、用細密闊白綿布、染青紅綠三色、俱要身袖寬長、實以真正綿花絨。(革翁)鞋亦要密衲堅完。衣裏開寫提調辨驗官吏、縫造匠作姓名、並價直寬長尺寸斤重裙幅數目。用印鈐蓋、限每年七月以前解到
  國初定鍼工局造
  長胖襖      袒朳褲
  續定各處成造數目
  浙江五千七百七十二副六分八釐、今三千七百九十七副
  江西三千六百二十三副、今三千二百三十八副
  河南六千七百八十副六分五釐、今六千一十五副
  湖廣三千六百七十七副、今三千七百七十八副
  山東六千三百一十副五分、今五千八百副
  山西一千七百零六副、今一千七百零四副。其大同、平陽、潞安、及澤、遼、沁、汾、四州、俱存留本處
  順天府一千一百二十四副五分一釐五毫、今一千一百零二副
  直隸永平府三百一十九副、今三百九十二副
  保定府七百一十五副、今六百五十一副河間府四百零四副八釐、今四百二十四副
  真定府八百一十一副二分、今八百一十副
  順德府一百七十六副半、今一百五十四副
  廣平府三百八十九副八分七釐五毫、今三百九十一副
  大名府五百七十四副六分六釐、今五百七十三副
  直隸蘇州府五百副、今同
  松江府三百五十副、今二百八十副
  常州府三百一十二副七分五釐、今二百五十副
  鎮江府五百三十四副、今八百副
  廬州府三百三十九副、今同
  鳳陽府五百副三分八釐
  淮安府四百八十九副、今六百五十三副
  揚州府一千五百七十九副五分六釐、今一千五百七十八副
  池州府六十九副五分、今七十六副
  太平府九百一八副、今同
  安慶府二百八十四副一分、今少一分
  廣德州二百副零六分、今二百一副
  徐州七百五十副、今同
  和州一百四十九副零三分、今一百五十副
  凡折造。宣德中題准、各處以皮張、折造衣鞋。 【 例見皮張條下】 內除福建、廣東、廣西三省、解貯南京外。其直浙等處、共折造三萬五千九百九副、解部、發乙字庫收貯○成化十八年、令山西大同、太原、平陽、並澤潞等處、歲辦皮張、折造胖襖褲鞋、留貯行都司備用。甘州河橋巡檢司、日稅羊皮、及毛、成造皮襖、分給墩軍。延綏、寧夏、歲造胖襖褲鞋、就彼貯庫。其歲辦皮張、造皮褲備用○隆慶元年、以乙字庫收貯(革翁)鞋數多、題准、今後各處造解、每(革翁)鞋九雙、折造襖褲二件。如遇鞋缺、照舊造解
  凡驗收。成化十五年奏准、各處解到胖襖褲鞋俱送東西廣備二庫。仍差御史、及本部官、各一員、同官攢人等驗收○弘治十五年奏准、南京各庫收貯胖襖褲鞋每五年一次、委官揀選三十萬副、令南京兵部、差馬快船、送京備用
  凡折徵。弘治十一年奏准、山西大同、太原府等處胖襖、照舊徵收本色。平陽、並澤潞五州胖襖、該於本布政司寄庫者、照先年例、每件折銀一兩五錢。候支盡之日、仍徵本色○嘉靖中、天下各司府歲辦胖襖褲鞋、自六年、至十五年止、俱折徵銀一兩五錢、解部。自十六年、至二十年止、各以十分為率、五分折徵、五分本色○隆慶六年、亦准折徵○萬曆五年題准、福建、兩廣解南京乙字庫胖襖、自本年始、改徵折銀、徑解工部凡邊軍關給。弘治二年奏准、守墩架砲夜不收人等、胖襖三年一次給賞○十八年、令給莊浪土官軍胖襖褲鞋○嘉靖二十一年奏准、大同虜中來降人口、常例月糧花布外。歲加布二疋、花二斤。仍比照墩軍、三年一給胖襖褲鞋
  各邊三年一次關領
  石門寨七千五百八十四副
  牆子嶺三千七百三十五副
  居庸關三百五十八副
  鎮邊城四百十六副
  黃花鎮八十九副
  渤海所五百四十九副
  大同二萬六千一百二十七副
  遼東一萬三千一百一副
  宣府二萬五千七百十九副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宋式盔甲也有一定的使用,这里和仇英临摹的中兴瑞应图一致,注意宋明中兴瑞应图的区 ...
zhouhaiyang 发表于 2010-5-5 23:26


这张图中的边挨甲样式在明代样式已改为明甲样式,虽然还是用的札甲甲叶,但样式已不同了。
    决对不会有宋式盔甲在明代的运用,武备志里对这进行过说明,大明会典有祥细的盔甲记述。明代很多文学作品里的插图也象这张图一样画的都是唐宋盔甲,三国人物被塑造成唐宋盔甲,皇帝陵里就算人死后也要整一身唐宋盔甲石刻站岗。这已经告述我们那只是一种传统文化习惯。


軍器

  凡盔甲。洪武七年、令線穿甲、悉易以皮○十六年、令造甲每副、領葉三十片、身葉二百九片。分心葉十七片、肢窩葉二十片、俱用石灰淹裏軟熟皮穿。浙江沿海、並廣東衛所、用黑漆鐵葉、綿索穿。其餘俱造明甲○二十六年、令造柳葉甲、鎖子頭盔六千副。給守衛
  皇城軍士○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綿布。釘甲、用火漆小丁○又定、青布鐵甲、每副、用鐵四十斤八兩。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十六年、令南方衛所鐵甲、改用水牛皮造、綿繩穿弔○嘉靖二十二年、令盔甲廠、改鹿皮(革呈)帶、為透甲牛脂皮(革呈)帶。改直領對襟擺錫丁甲、為圓領大襟○二十九年題准、各處歲解斬馬刀、折造盔甲○四十三年題准、行各衛所、將六瓣明盔、盡改造八瓣帽兒盔。其大甲、一半改紫花布長身大甲新式。一半照舊式、惟布身加長二寸。共修造甲一萬一千三百一十二副。即用二十九年以後、停造長牌圓牌工料補添、免行加派。所造盔甲、每年限七月以裏解部○萬曆十年、令在京兩廠、造明盔甲五千副、給京營軍士。以五年為期、每年千副
  凡弓箭弦條。洪武二十三年、以天下歲造弓箭擾民、令工匠輪班赴京成造○永樂元年奏准、造弓式、面闊三指。其力自七十斤、至四十斤、分為四等。造箭尖銳如錐○弘治九年、令弓用絲綿寸札、外用堅漆○十七年、令兵仗局、將先年降去各處式樣弓箭弦、送戊字庫監收內外官處櫃藏、鑰送工科掌管。遇各處解到日、取出比驗收進○嘉靖元年奏准、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布政司、並南直隸蘇州等府、歲額民弓箭弦、徵價解部、於軍器局雇匠團造○四年奏准、仍解本色○三十年奏准、南方民弓箭弦、通行折價解京、分發附近各省府、山東、山西、河南三布政司、各五千副、真定等七府、各一千副。委官如式成造。其有不堪、追陪究治○隆慶元年、頒京廠清油大弓、及小鐵頭紅箭、線弦式樣、令各省有司每歲如式造解○二年題准、各處弓箭弦條、俱徵解物料
  凡弩弓。洪武四年、以腳蹬弩、給各邊將士。仍令天下軍衛、如式製造○弘治十三年、令兵仗局造神臂弩五千張、並箭○嘉靖二十一年題准、行兩廣、選取強弩藥箭巧匠、令軍器局、督造發邊。後令該省成造弩弓一千張、並藥箭解部、仍每年造毒藥三十斤。限六月以裏解到。尋議停止○二十七年、題造硬弩二、一並發二矢、一並發三矢、比神臂為遠、定名克敵弩。令寶源局造送各邊應用。每邊一千張
  凡刀鎗等器。永樂元年奏准、腰刀靶、通用斜皮為飾○成化十五年題准、各衛歲造長鎗、每三根、改造麻紮大砍刀一把○弘治十三年、令各司府、造斬馬大功解部。山東二千五百把。河南二千把。浙江四千把。福建二千把。江西一千五百把。南直隸二千五百把○又奏准、成造拒馬木二千架。竹牌二千面。滾刀五千把○十六年、令南方衛所、攢竹長鎗、改用木笴成造○正德四年奏准、以遼東各衛先年所造弩弓、及瀋陽海州二衛麻紮斬馬刀、教人學古射馬砍馬之法。又以金州衛斬馬刀、分給遼陽東西邊堡軍、隨宜試用○嘉靖三十二年、令盔甲廠造拒馬鎗、九百六十件。分給八營試演

        在京成造衙門

  軍器局、洪武初、設軍器、鞍轡二局。永樂間、京師設局、亦如之 【 今併歸軍器局】 ○宣德二年、設盔甲廠、成造軍器、後又設王恭廠、分造十分之三、統於該局。每年額造盔甲腰刀等器三千六百件。其餘長鎗銃砲撒袋等項、數目不等。正統初、令工部侍郎提督。成化間、以郎中代之。嘉靖四十三年、以郎中陞遷不常。題准行吏部改註選主事○二廠原額各色人匠九千二百餘名。分兩班、定四季成造。各匠五年一清查。隆慶五年、查實在軍匠、止一千五百九十二名。食糧、自一石至四斗不等。議定各匠分工、以食糧為差。每石准銀五錢。不及者、以次遞減。通融得銀八百餘兩、為一年工食。自役者照算。雇役者查給。著為例
  兵仗局、洪武間設。永樂間、設如南京。正統二年、設南京兵仗局前廠。今兵仗局、成造修理擺朝、上直、圍子手、錦衣衛官旗將軍、及都知監帶刀長隨、兌領盔甲軍器。工部具料。本局三年一次成造。用銀二萬四千兩。嘉靖四十二年、減為一萬六千兩。隆慶三年、減為八千三百兩。五年題准、每年修造換給。今該一年一題。用銀三千七百餘兩。又有弓弩火器、本局不時成造。其各邊關領、及夷王奏討軍器、俱行局查給。若近侍長隨、及各營總兵官、所披執盔甲繡春刀、則屬
  御用監。本無年例、遇缺、該監題行補造○該局匠數、一千七百餘名。 【 詳見營繕司工匠條下】 成化四年題准、收各匠家丁、並在外通曉藝業之人二千名、充匠。錦衣衛鎮撫司、月給糧一石。歲給冬衣布花。分兩班上工。該班者、光祿寺日支白熟粳米八合○又本局、水和炭、一百萬斤。舊例、撥囚全運。嘉靖十四年題准、以十分為率、五分行法司撥囚搬運。五分工部召商買辦
   國初定軍器局造
  二意角弓    交阯弓
  黑漆鈚子箭   有蠟弓弦
  無蠟弓弦    魚肚鎗頭
  蘆葉鎗頭    馬軍鴈翎刀
  步軍腰刀    將軍刀
  馬軍■     紅油團牌
  水磨鐵帽    水磨頭盔
  水磨鎖子護頂頭盔
  紅漆齊腰甲   水磨齊腰鋼甲
  水磨柳葉鋼甲  水銀摩挲長身甲
  併鎗馬赤甲
  鞍轡局造
  鞍       轡
  鞭
    弘治間定軍器鞍轡二局、每年一造
  硃紅油鐵圓盔三千六百頂
  青甲三千六百副 腰刀三千六百把
  長鎗一千八百條 鐵牌盔二百四十頂
  圓牌二百四十面 撒袋一千八百副
  腰刀(革呈)帶三千六百條
    今兵仗局造
  抹金鳳翅盔
  鍍金護法頂、香草壓縫、六瓣明鐵盔
  鍍金十字鈴杵頂、香草壓縫、六瓣明鐵盔
  鍍金寶珠頂、勇字壓縫、腰箍口箍、六瓣明鐵盔
  鍍金寶珠頂、勇字腰箍口箍、鐵壓縫、明鐵盔
  黃銅寶珠頂、香草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寶珠頂、勇字壓縫、腰箍口箍、六瓣明鐵盔
  黃銅橄欖頂、勇字腰箍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十字鈴杵頂、勇字壓縫、明鐵盔
  黃銅勇字腰箍口箍、鐵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寶珠頂、勇字口箍、鐵壓縫、六瓣明鐵盔
  黃銅四勇字明鐵盔
  一把蓮八瓣、黃銅腰箍口箍明鐵盔
  一把蓮明鐵盔
  鍍金護法頂、壓縫、六瓣鐵盔
  黃銅寶珠頂、勇字硃紅漆鐵盔
  黃銅寶珠頂、口箍、渾貼金鐵盔
  紅頂纓、硃紅漆鐵盔
  四瓣明鐵盔 【 下五樣盔、皆一年一修造】
  玊簪瓣明鐵盔 【 有二等、一紫花布火漆丁釘頓項、襯盔、黑纓花皂絹盔旗、一青紵絲頓項、青綿布襯盔、盔襻、黑纓花皂絹紅月盔旗】
  擺錫尖頂鐵盔
  硃紅漆貼金勇字鐵盔
  硃紅漆貼金勇字皮盔
  抹金甲
  青織金雲紵絲裙襴、魚鱗葉明甲
  青織金界地錦紵絲裙襴、紅絨絛穿、匙頭葉齊腰明甲
  紅絨絛穿齊腰明甲
  綠絨絛穿齊腰明甲
  綠絨絛穿方葉齊腰明甲
  綠線絛穿魚鱗葉齊腰明甲
  匙頭葉齊腰明甲
  青紵絲鍍金平頂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黃銅平頂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鍍金丁釘齊腰甲
  紅絨絛穿齊腰甲
  青綿布火漆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黃銅平頂丁釘曳撒甲
  紫花布火漆丁釘圓領甲
  黑纓紅銅鏡馬甲
  大葉明甲 【 下四樣甲、皆一年一修造】
  青紵絲火漆丁釘齊腰甲
  青紵絲絛穿齊腰甲
  青綿布繩穿齊腰甲
  桑木弰黑漆弓
  桑木弰雀樺硬弓
  雀樺弓
  神臂弓
  黑漆弓 【 下二樣弓、皆一年一修造】
  黑漆鯊魚皮邊弓
  黑鵰翎樺木桿鑿子鐵箭
  黑鵰翎竹桿偏■■目鐵箭
  黑鵰翎竹桿射馬鐵箭
  黑鵰翎竹桿三不齊鐵箭
  黑鵰翎碌扣三不齊鐵箭 【 下二樣箭、皆一年一修造】
  黑鵰翎碌扣破甲鐵箭
  明鐵鎗頭蹲黃銅核桃箍、黑漆攢竹桿馬鎗
  黑漆桿黑披纓長鎗 【 一年一修造】
  旗鎗拐子
  綠線紮靶、紅斜皮描金鞘、黃銅事件摩挲刀
  黑斜皮鞘、羊皮紮靶、黃銅事件摩挲刀
  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減金芝麻花、十字隔手事件腰刀
  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減銀事件腰刀
  黑漆鞘靶、火漆鐵事件滾刀
  黑漆靶、黑斜皮鞘、紅銅事件倭滾刀
  黑斜皮鞘靶、火漆鐵事件米昔刀
  黑漆鞘、羊皮紮靶、黃銅事件黃蓮刀
  黑漆鞘靶、黃銅刀盤眼錢噙口火漆鐵事件開腦大刀
  紅斜皮鞘大樣摩挲刀 【 下九樣刀、皆一年一修造】
  黑漆鞘靶摩挲刀
  黑漆鞘靶腰刀
  硃紅漆鞘靶滾刀
  黑漆長靶滾刀
  紅鯊魚靶、黑斜皮鞘、減銀事件倭腰刀 【 有二等、隨用、皆青線(革呈)帶挽手、一有小拴】
  黑漆皮鞘靶米昔刀
  黑斜皮鞘黃蓮刀
  黑漆鞘靶馬刀
  脂皮刀(革呈)帶 【 下二樣、皆一年一修造】
  青線絛、綠線寶蓋、紅線繐刀挽手
  描籐黃麻子油真皮撒袋
  黑真皮面、藍斜皮開族團花雲撒袋
  硃紅油描金撒袋 【 下二樣撒袋、皆一年一修造】
  麻子油真皮撒袋
  黃銅骨朵 【 下二樣、皆一年一修造】
  青線絛、綠線寶蓋、紅線繐骨朵挽手
  硃紅漆、鯊魚皮靶黃銅□
  渾鐵□
  大■■羕貼金鐵□ 【 下二樣□、皆一年一修造】
  黃銅□
  貼金彩畫挨牌
  硃紅漆攢竹桿步□ 【 下二樣步□、皆一年一修造】
  硃紅漆、攢竹桿長靶步□

        在外成造衙門

  洪武十一年定、天下歲造軍器盔甲等項、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五件。馬步軍刀二萬把○二十年、令天下都司衛所、各置局。軍士不堪征差者、習弓箭穿甲等匠。免致勞民○永樂二年奏准、各處成造軍器、合用顏料、係軍衛者、軍衛自辦。係有司者、有司支撥。不許將不係土產、硃漆等項高貴之物、一概科擾○宣德四年、令天下各衛所、所造軍器、每月具報。湖廣銅鼓等衛、路遠者、歲終一報○景泰二年定、每衛歲造軍器一百六十副。每所四十副○弘治二年、令各減半成造○九年、令兵仗局、造精緻盔甲腰刀各二十件、送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山東、南北直隸撫按鎮守官處、各督所屬、依式成造○十三年奏准、各軍器局、造長鎗斬馬刀牌甲弓箭不如法者、三司堂上委官、各府衛掌印官、並管局委官、參問降級○又奏准、各處解到軍器、工部收候、類送該庫交收。敢有刁難需索者、從重治罪
  弘治間各都司每歲造解
  浙江都司十六衛五所
  全造二千七百六十副 【 每副、盔、甲、腰刀各一件。弓一張。絃二條。箭三十枝。撒袋一副。銃箭五枝。每二副、加團牌一面。長鎗一根、各都司同。弘治九年、改長鎗為斬馬刀。團牌為長牌】
  減造一千三百八十副
  江西都司四衛十一所
  全造一千八十副
  減造五百四十副
  福建都司十一衛
  全造一千七百六十副
  減造八百八十副
  福建行都司五衛一所
  全造八百四十副
  減造四百二十副
  山東都司十六衛五所
  全造二千七百六十副
  減造一千三百八十副
  河南都司九衛三所
  全造一千五百六十副
  減造七百八十副
  大寧都司十一衛一所
  全造一千八百副
  減造九百副
  北直隸三十八衛四所
  全造六千二百四十副
  減造三千一百二十副
  南直隸三十七衛五所
  全造六千一百二十副
------------------------------------------------
軍裝

  洪武九年、令將作局、造綿花戰衣、用紅紫青黃四色。江西等處造戰襖、表裏異色。使將士變更服之、以新軍號、謂之鴛鴦戰襖○宣德十年定例、每襖、長四尺六寸、裝綿花絨二斤。褲裝綿花絨半斤。(革翁)鞋長九寸五分、至一尺、或一尺二分○今例、造胖襖褲、用細密闊白綿布、染青紅綠三色、俱要身袖寬長、實以真正綿花絨。(革翁)鞋亦要密衲堅完。衣裏開寫提調辨驗官吏、縫造匠作姓名、並價直寬長尺寸斤重裙幅數目。用印鈐蓋、限每年七月以前解到
  國初定鍼工局造
  長胖襖      袒朳褲
  續定各處成造數目
  浙江五千七百七十二副六分八釐、今三千七百九十七副
  江西三千六百二十三副、今三千二百三十八副
  河南六千七百八十副六分五釐、今六千一十五副
  湖廣三千六百七十七副、今三千七百七十八副
  山東六千三百一十副五分、今五千八百副
  山西一千七百零六副、今一千七百零四副。其大同、平陽、潞安、及澤、遼、沁、汾、四州、俱存留本處
  順天府一千一百二十四副五分一釐五毫、今一千一百零二副
  直隸永平府三百一十九副、今三百九十二副
  保定府七百一十五副、今六百五十一副河間府四百零四副八釐、今四百二十四副
  真定府八百一十一副二分、今八百一十副
  順德府一百七十六副半、今一百五十四副
  廣平府三百八十九副八分七釐五毫、今三百九十一副
  大名府五百七十四副六分六釐、今五百七十三副
  直隸蘇州府五百副、今同
  松江府三百五十副、今二百八十副
  常州府三百一十二副七分五釐、今二百五十副
  鎮江府五百三十四副、今八百副
  廬州府三百三十九副、今同
  鳳陽府五百副三分八釐
  淮安府四百八十九副、今六百五十三副
  揚州府一千五百七十九副五分六釐、今一千五百七十八副
  池州府六十九副五分、今七十六副
  太平府九百一八副、今同
  安慶府二百八十四副一分、今少一分
  廣德州二百副零六分、今二百一副
  徐州七百五十副、今同
  和州一百四十九副零三分、今一百五十副
  凡折造。宣德中題准、各處以皮張、折造衣鞋。 【 例見皮張條下】 內除福建、廣東、廣西三省、解貯南京外。其直浙等處、共折造三萬五千九百九副、解部、發乙字庫收貯○成化十八年、令山西大同、太原、平陽、並澤潞等處、歲辦皮張、折造胖襖褲鞋、留貯行都司備用。甘州河橋巡檢司、日稅羊皮、及毛、成造皮襖、分給墩軍。延綏、寧夏、歲造胖襖褲鞋、就彼貯庫。其歲辦皮張、造皮褲備用○隆慶元年、以乙字庫收貯(革翁)鞋數多、題准、今後各處造解、每(革翁)鞋九雙、折造襖褲二件。如遇鞋缺、照舊造解
  凡驗收。成化十五年奏准、各處解到胖襖褲鞋俱送東西廣備二庫。仍差御史、及本部官、各一員、同官攢人等驗收○弘治十五年奏准、南京各庫收貯胖襖褲鞋每五年一次、委官揀選三十萬副、令南京兵部、差馬快船、送京備用
  凡折徵。弘治十一年奏准、山西大同、太原府等處胖襖、照舊徵收本色。平陽、並澤潞五州胖襖、該於本布政司寄庫者、照先年例、每件折銀一兩五錢。候支盡之日、仍徵本色○嘉靖中、天下各司府歲辦胖襖褲鞋、自六年、至十五年止、俱折徵銀一兩五錢、解部。自十六年、至二十年止、各以十分為率、五分折徵、五分本色○隆慶六年、亦准折徵○萬曆五年題准、福建、兩廣解南京乙字庫胖襖、自本年始、改徵折銀、徑解工部凡邊軍關給。弘治二年奏准、守墩架砲夜不收人等、胖襖三年一次給賞○十八年、令給莊浪土官軍胖襖褲鞋○嘉靖二十一年奏准、大同虜中來降人口、常例月糧花布外。歲加布二疋、花二斤。仍比照墩軍、三年一給胖襖褲鞋
  各邊三年一次關領
  石門寨七千五百八十四副
  牆子嶺三千七百三十五副
  居庸關三百五十八副
  鎮邊城四百十六副
  黃花鎮八十九副
  渤海所五百四十九副
  大同二萬六千一百二十七副
  遼東一萬三千一百一副
  宣府二萬五千七百十九副
回复 7# 愤青甲


    惭愧,我在甲叶细节上做不到划分
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这一段看来建庙前,还是考了古的
学习下··········
资料贴留名!!!谢谢楼主...
链甲装备率呢
强贴留名!
学习中
好贴,学习之
青甲指的是锁子甲还是山文甲?
百读不厌的好帖,希望置顶。
是不是山文甲?
明代的山文甲一般是什么级别的武官穿着?
各位大侠,下图中的铠甲是什么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