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明代的官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3:58


最近看了一些制作低劣的古装片,感觉一个字“雷”而且是雷的外焦里嫩。特别是一些片子里头戴宋朝直角璞头帽身穿明朝官常服的造型足以让人呕吐不止![:a13:]

在这里说说明朝的官服,明朝官服大体上承袭了宋代官服的一些特点,只不过由于朱元璋姓朱取谐音而定朱为正色,另外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明代官服种类繁多式样迥异,一般人很难分清。在一般的一视作品中出现的双翅翼乌纱帽配圆领团领衫外加文禽武兽补子的官服,其实只是明朝官员用于日常工作的一种服饰,这种服饰不能用于国家大型活动。一些影视作品中明朝大臣觐见皇帝也穿着这样的服饰是不可以的,视为大不敬。

最近看了一些制作低劣的古装片,感觉一个字“雷”而且是雷的外焦里嫩。特别是一些片子里头戴宋朝直角璞头帽身穿明朝官常服的造型足以让人呕吐不止![:a13:]

在这里说说明朝的官服,明朝官服大体上承袭了宋代官服的一些特点,只不过由于朱元璋姓朱取谐音而定朱为正色,另外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明代官服种类繁多式样迥异,一般人很难分清。在一般的一视作品中出现的双翅翼乌纱帽配圆领团领衫外加文禽武兽补子的官服,其实只是明朝官员用于日常工作的一种服饰,这种服饰不能用于国家大型活动。一些影视作品中明朝大臣觐见皇帝也穿着这样的服饰是不可以的,视为大不敬。
文武官冠服
  1.文武官朝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都用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数区别品位高低。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驸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玉带玉佩具。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玉绶环2。二品六梁,革带,绶环犀,余同一品。三品五梁,金带,佩玉,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金绶环2。四品四梁,金带,佩药玉(即玻璃),余同三品。五品三梁,银带钑(音sà飒)花(即银质饰有凸纹金花),佩药玉,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2。一至五品都用象牙笏。六、七品二梁,银带,佩药玉,黄、绿、赤织成练雀三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绶环2。御史服獬豸(神羊)。八、九品一梁,乌角(牛角)带,佩药玉,黄、绿织成鸂鶒二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铜绶环2。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将朝服上衣改成赤罗青缘,长过腰止七寸,不掩没下裳。中单改成白纱青缘,下裳赤罗青缘,前三幅后四幅,每幅三襞积(褶裥),革带前缀蔽膝,后佩绶,系而掩之。大带表里用素色。万历五年令百官正旦朝贺,不准穿朱履。冬十一月百官可戴暖耳。
  2.文武官祭服
  凡皇帝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祭穿祭服。洪武二十六年定,一至九品,皂领缘青罗衣,皂领缘白纱中单,皂缘赤罗裳,赤罗蔽膝,三品以上方心曲领。冠带佩绶同朝服,四品以下去佩绶。嘉靖八年定锦衣卫堂上官在视牲、朝日夕月,耕耤、祭历代帝王时可穿大红蟒四爪龙衣,飞鱼(龙头鱼尾有翼)服,戴乌纱帽。祭太庙社稷时,他们穿大红便服。
  3.文武官公服
  洪武三年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银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钑花,六、七品素银,八、九品乌角。洪武二十六年定,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及在外武官每日公座服公服。其制为盘领右衽袍,衣料用纻丝(缎织物)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至四品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公服花样,一品大独科花(团花),径5寸。二品小独科花(小团花),径3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散排的写生形摘枝花),径2寸。四、五品小杂花纹,径1寸5分。六、七品小杂花,径1寸。八品以下无纹。幞头有漆、纱两种,展角氏1尺2寸;先规定杂职官幞头不用展角,只垂2带;后准用展角。腰带;一品玉带,二品犀角,三、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为乌角(牛角)。带鞓青色,垂〓尾于下。黑靴。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同一品。百官入朝碰到雨雪,许服雨衣。
  4.文武官常服
  
  凡常朝视事穿常服。明初常服与公服都是乌纱帽、团领衫、束带。洪武六年规定一、二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帽珠用玉;三至五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金,帽珠除玉外随所用。六至九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银,帽珠玛瑙、水晶、香木。一至六品穿四爪龙(蟒),许用金绣。洪武二十三年定制,文官衣自领至裔(yì音义),去地1寸,袖长过手,回复至肘。公、侯、驸马,与文官同。武官去地5寸,袖长过手7寸。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án音闲)、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武官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以上所述的常服,就是著名的品服,也是传统戏曲所采用的官服形式。这些不同的鸟纹兽纹,都设计成方形框架之内,布置于团领衫的前胸和后背,下围装金饰玉的腰带,极其壮观。
  明《大学衍义补遗》卷九十八说:“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接着讲明朝的常服,可由各级官员按其等级根据规定款式自制,不像宋代是由政府统一制作定时分赐。常服上可兼下,下不得僭上。一般文官都能遵循制度服用,武官往往违反制度穿公侯伯及一品之服,自熊罴至海马(即五品至九品)的服装,不但穿的人极少,而制造的人也几乎断绝了。
  5.文武官燕服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规定品官燕服为忠静冠。忠静冠是参照古时玄端服的制度而定的,鉴于当时服制出现混乱现象,故用忠静之名,勉励百官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通过服装来强化意识形态的效果。忠静冠冠框用乌纱包裱,两山具列于后,冠顶仍方中微起,三梁各压以金线,冠边用金片包镶,四品以下用浅色丝线压边,不用金边。衣服款式仿古玄端服,古制玄端取端正之意,士之衣袂(衣袖)2尺2寸,衣长亦2尺2寸,正裁,色用玄,上衣与下裳分开。明代用深青色纻丝或纱、罗制作。三品以上织云纹,四品以下素,缘以蓝青,前后饰本等花样补子。深衣用玉色,素带,素履,白靴。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及八品以上翰林院、国子监、行人司,在外方面官及各府堂官、州县正堂、儒学教官及都督以上武官许穿之。


这是一幅王阳明的肖像画,王阳明因为是伯爵按照明制他戴的梁冠是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的。身上穿的就是公朝服。

这是一幅王阳明的肖像画,王阳明因为是伯爵按照明制他戴的梁冠是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的。身上穿的就是公朝服。
他头上一共是六梁,为二品大员。他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此为明朝文武官常服,此图缺少玉带。
明朝文武官常服
明朝玉带
明朝文官常服补子,与清朝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明朝武官常服补子
明朝文武官常服中乌纱帽
明天再发图!
先膜拜一下2F的王阳明再看贴
看了3L的图,发现大明王朝1566上面的服装还是比较符合的
话说朝鲜的官服照抄明朝,到了清朝也没改
电视剧里的衣服都是瞎整!
13# pocci

是啊,当时,无知的偶,还觉得这些演员的衣服咋这么怪呢,和其它的电视剧咋不一样呢?唉,无知啊……无量导演害死人阿

看了3L的图,发现大明王朝1566上面的服装还是比较符合的
pocci 发表于 2009-10-15 23:59



《大明王朝1566》是近几年来古装戏里唯一的精品,不但故事严谨;演员表演到位,就是服装道具都很考究,不过考究不等于完全没有瑕疵,该剧的服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文武官朝服帽子和服饰样式不正确。

2、文武官常服的衣服不正确。

3、锦衣卫的服装颜色和帽子式样不正确。

4、内侍(太监)的服装式样不正确。
看了3L的图,发现大明王朝1566上面的服装还是比较符合的
pocci 发表于 2009-10-15 23:59



《大明王朝1566》是近几年来古装戏里唯一的精品,不但故事严谨;演员表演到位,就是服装道具都很考究,不过考究不等于完全没有瑕疵,该剧的服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文武官朝服帽子和服饰样式不正确。

2、文武官常服的衣服不正确。

3、锦衣卫的服装颜色和帽子式样不正确。

4、内侍(太监)的服装式样不正确。


《大明王朝1566》一剧中不正确之处。

1、文武官朝服帽子和服饰样式不正确。

1168587611_3.jpg

1168587617_4.jpg

2006122712041848449235.jpg

这是剧中的服装样式。

1899a23e6aa58de3828b138f.jpg

这是真正的朝服样式,不过王阳明穿的是公朝服而不是朝服。朝服是交领而不是圆领。

《大明王朝1566》一剧中不正确之处。

1、文武官朝服帽子和服饰样式不正确。

1168587611_3.jpg

1168587617_4.jpg

2006122712041848449235.jpg

这是剧中的服装样式。

1899a23e6aa58de3828b138f.jpg

这是真正的朝服样式,不过王阳明穿的是公朝服而不是朝服。朝服是交领而不是圆领。


《大明王朝1566》一剧中不正确之处。

2、文武官常服的衣服不正确。

1168587638_7.jpg

1168587659_10.jpg

以上是剧照
20063301819961.jpg
shiqi_03_5_clip_image011.jpg

这是实际样式,大家可以看出剧中服饰中那个肩上饰物和乌纱帽上的装饰完全是杜撰。

《大明王朝1566》一剧中不正确之处。

2、文武官常服的衣服不正确。

1168587638_7.jpg

1168587659_10.jpg

以上是剧照
20063301819961.jpg
shiqi_03_5_clip_image011.jpg

这是实际样式,大家可以看出剧中服饰中那个肩上饰物和乌纱帽上的装饰完全是杜撰。


《大明王朝1566》一剧中不正确之处。

3、锦衣卫的服装颜色和帽子式样不正确。

2006122714094933275933.jpg

以上是剧照

01300000358407124017690276157.jpg

真实的锦衣卫服装样式,图所示的这种香色麻飞鱼袍。

《大明王朝1566》一剧中不正确之处。

3、锦衣卫的服装颜色和帽子式样不正确。

2006122714094933275933.jpg

以上是剧照

01300000358407124017690276157.jpg

真实的锦衣卫服装样式,图所示的这种香色麻飞鱼袍。
哎,相比之下满清却是夷类啊
wkanel 发表于 2009-10-17 10:30


清朝官服比较简单,电视上看到的基本与历史一致,只不过清朝如果有重大祭典或面君时要戴朝帽(比普通的官帽多了点部件)和披肩。
东风又开质量帖!支持一个!:kiss:
记得几年前东风开过一个帖子是专门讨论《大明王朝1566》,很多大大都在里面发言,如今几位高手都不太来了,特别是“中国shunyan”,很长时间不见他了!
在网上找到了“撷芳主人”绘制的Q版明朝衣冠图,很不错!除了人物Q了点外其他相当的考究,就用这系列图片给大家展示一下!
偶有《王阳明全集》,看到他的画像确实与常识反差较大。

不过按他学生的说法,他的画像与他本人还是很象的。

很牛的一个人,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占全了。


明朝皇帝冠服

衮冕、衮服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过补充修改。
  衮冕的形制基本承袭古制,在圆柱形帽卷上端覆盖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用桐板做成的綖,綖板前圆后方,用皂纱裱裹。綖板前后各有12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根穿五彩玉珠12颗,每颗间距一寸。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帽卷两侧有纽孔(戴时用玉簪穿过纽孔把冕固定在头顶的发髻上),下端有武(即帽圈),纽孔和武都用金片镶成。綖板左右悬红丝绳为缨,缨上挂黄玉,垂于两耳之旁,叫作〓纩充耳。此外,綖板上还悬有一根朱纮。
  与此配套的衮服,据《明史·舆服志》记载,由玄衣、黄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配成。据永乐三年的定制,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领、褾(袖端)、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都是本色。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前三幅、后四幅,腰部有襞积(褶裥),綼(裳的侧边),褐(裳的底边)都是本色,腰以下前后不缝合。中单以素纱制作,青色领、褾、裾,领上织黻纹13,蔽膝与裳同色,织藻、粉米、黼、黻各2,本色边。另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但《三才图会》的附图与此略有不同。

8dfeab81cf6ea2b252cbe390828b803d.jpg

皇帝衮服 玄衣

  衣:玄色,凡织六章--日、月在肩,各直径五寸;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衣在裳外,长不掩裳之六章。
  
  裳:黄色,为幅七,前三幅,后四幅,连属如帷,凡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行。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嘉靖时改为: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单裤:黄素绫为之,腰钉裤袢四。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大绶系而掩之。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不用锦。大带中部下垂丝绦,有丝穗。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其上织为菱形纹,下织为竖条纹。小绶三,为六根扁条长带结四方结而成,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龙文。
  
  玉佩:二组,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冲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玉花下又垂二玉滴。瑑云龙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行动时冲牙、二玉滴与璜相触有声,其上金钩二。有二小绶,以副玉佩,形如圭状,六采及织纹皆同大绶,不施结。
  
  玉圭:长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形四,为周镇圭之制,以黄绮约其下。
  
  朱袜:高靿毡袜,面为浅红素缎,里为黄素绫,靿后有衩口。
  
  赤舄:云头履,面为红素缎,靿与帮接处钉黄绦带二,鞋面缀红丝缨一对。

e91bf553d9e2348fcf015ac3912cddc9.jpg

皇帝衮服、 十二团龙盘领衮服

  冠:用乌纱翼善冠,后于冠上加二龙戏珠,金质,镶宝石,折角边沿亦用金。另有金丝翼善冠,当为大礼时用,或谓乃明器,其详待考。
  袍:黄色,盘领宽袖。用团龙十二,前身、后身各三,两肩各一,下摆两侧各二。日、月在肩,星、山在背。华虫四,在肩下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各为两行,相对列于大襟。
  带:与常服同。

明朝皇帝冠服

衮冕、衮服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过补充修改。
  衮冕的形制基本承袭古制,在圆柱形帽卷上端覆盖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用桐板做成的綖,綖板前圆后方,用皂纱裱裹。綖板前后各有12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根穿五彩玉珠12颗,每颗间距一寸。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帽卷两侧有纽孔(戴时用玉簪穿过纽孔把冕固定在头顶的发髻上),下端有武(即帽圈),纽孔和武都用金片镶成。綖板左右悬红丝绳为缨,缨上挂黄玉,垂于两耳之旁,叫作〓纩充耳。此外,綖板上还悬有一根朱纮。
  与此配套的衮服,据《明史·舆服志》记载,由玄衣、黄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配成。据永乐三年的定制,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领、褾(袖端)、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都是本色。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前三幅、后四幅,腰部有襞积(褶裥),綼(裳的侧边),褐(裳的底边)都是本色,腰以下前后不缝合。中单以素纱制作,青色领、褾、裾,领上织黻纹13,蔽膝与裳同色,织藻、粉米、黼、黻各2,本色边。另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但《三才图会》的附图与此略有不同。

8dfeab81cf6ea2b252cbe390828b803d.jpg

皇帝衮服 玄衣

  衣:玄色,凡织六章--日、月在肩,各直径五寸;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衣在裳外,长不掩裳之六章。
  
  裳:黄色,为幅七,前三幅,后四幅,连属如帷,凡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行。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嘉靖时改为: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单裤:黄素绫为之,腰钉裤袢四。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大绶系而掩之。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不用锦。大带中部下垂丝绦,有丝穗。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其上织为菱形纹,下织为竖条纹。小绶三,为六根扁条长带结四方结而成,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龙文。
  
  玉佩:二组,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冲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玉花下又垂二玉滴。瑑云龙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行动时冲牙、二玉滴与璜相触有声,其上金钩二。有二小绶,以副玉佩,形如圭状,六采及织纹皆同大绶,不施结。
  
  玉圭:长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形四,为周镇圭之制,以黄绮约其下。
  
  朱袜:高靿毡袜,面为浅红素缎,里为黄素绫,靿后有衩口。
  
  赤舄:云头履,面为红素缎,靿与帮接处钉黄绦带二,鞋面缀红丝缨一对。

e91bf553d9e2348fcf015ac3912cddc9.jpg

皇帝衮服、 十二团龙盘领衮服

  冠:用乌纱翼善冠,后于冠上加二龙戏珠,金质,镶宝石,折角边沿亦用金。另有金丝翼善冠,当为大礼时用,或谓乃明器,其详待考。
  袍:黄色,盘领宽袖。用团龙十二,前身、后身各三,两肩各一,下摆两侧各二。日、月在肩,星、山在背。华虫四,在肩下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各为两行,相对列于大襟。
  带:与常服同。


皇帝常服
  洪武三年定制为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腰带以金、琥珀、透犀(即带有透线纹的上等犀角)相间为饰,永乐三年改为盘领窄袖黄袍、玉带、皮靴。黄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即一般所称的四团龙袍。乌纱折上巾造型像善字,故称翼善冠。

26c54f2bc739301a5243c17a.jpg

皇帝常服 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冠:网巾。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有结网巾者。翼曰,命取网巾,颁示十三布政使司,人无贵贱,皆裹网巾,于是天子亦常服网巾。髻上戴金束发冠,玉簪二。网巾及束发冠外一般再戴其他巾子或冠帽等。
  衣:为定陵出土之绣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肩用日月。
  围玉带。

43c1eeefc67d1a0b2cf5347f.jpg

皇帝常服 初期样式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
  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246d604dbf6cf9dbd62afc79.jpg
皇帝常服 后期样式

  冠:仍用翼善冠。
  袍:用色不拘,盘领宽袖,前后及两肩各盘龙补子一。
c6b6a7551227b27ad0090646.jpg

皇帝服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一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

皇帝常服
  洪武三年定制为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腰带以金、琥珀、透犀(即带有透线纹的上等犀角)相间为饰,永乐三年改为盘领窄袖黄袍、玉带、皮靴。黄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即一般所称的四团龙袍。乌纱折上巾造型像善字,故称翼善冠。

26c54f2bc739301a5243c17a.jpg

皇帝常服 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冠:网巾。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有结网巾者。翼曰,命取网巾,颁示十三布政使司,人无贵贱,皆裹网巾,于是天子亦常服网巾。髻上戴金束发冠,玉簪二。网巾及束发冠外一般再戴其他巾子或冠帽等。
  衣:为定陵出土之绣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肩用日月。
  围玉带。

43c1eeefc67d1a0b2cf5347f.jpg

皇帝常服 初期样式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
  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246d604dbf6cf9dbd62afc79.jpg
皇帝常服 后期样式

  冠:仍用翼善冠。
  袍:用色不拘,盘领宽袖,前后及两肩各盘龙补子一。
c6b6a7551227b27ad0090646.jpg

皇帝服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一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
皇帝朝服


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制(公元1368年),加金博山附蝉,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与绛纱袍、皂色领、褾、裾的白纱中单、绛纱蔽膝、白色假带、方心曲领、白袜、赤舄配套,为皇帝郊庙、省牲、皇太子冠婚、醮戒时所穿。

b46170d0a4b0d2f1562c8447.jpg

164117_1797454604_tabpfwaz.jpg

皇帝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
  绛纱蔽膝。
  白假带。
  方心曲领。
  白袜,赤舄。
  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制(公元1368年),加金博山附蝉,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与绛纱袍、皂色领、褾、裾的白纱中单、绛纱蔽膝、白色假带、方心曲领、白袜、赤舄配套,为皇帝郊庙、省牲、皇太子冠婚、醮戒时所穿。

b46170d0a4b0d2f1562c8447.jpg

164117_1797454604_tabpfwaz.jpg

皇帝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
  绛纱蔽膝。
  白假带。
  方心曲领。
  白袜,赤舄。
  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皮弁服
  
  嘉靖八年定制,弁上锐,黑色纱冒之,前后12缝,每缝间饰五彩玉12,与绛纱衣、蔽膝、革带、大带、白袜黑舄配套。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外官朝觐,策士、传胪、祭太岁山川时服用。

26c54f2bc739301a5243c17a.jpg

084523_1794246824_ahbgcpcr.jpg

084807_1628855468_rihhqswg.jpg

皇帝皮弁服
 
  皮弁:用黑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玉佩。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皮弁服
  
  嘉靖八年定制,弁上锐,黑色纱冒之,前后12缝,每缝间饰五彩玉12,与绛纱衣、蔽膝、革带、大带、白袜黑舄配套。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外官朝觐,策士、传胪、祭太岁山川时服用。

26c54f2bc739301a5243c17a.jpg

084523_1794246824_ahbgcpcr.jpg

084807_1628855468_rihhqswg.jpg

皇帝皮弁服
 
  皮弁:用黑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玉佩。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忍不住插个嘴:那个朝服看着挺厚的,夏天上朝真是受累啊。
武弁服
  嘉靖八年定制,弁上锐赤色,上12缝,中缀五彩玉,落落如星状,赤色衣、裳、韨,赤舄。执刻有“讨罪安民”篆文的玉圭,亲征遣将时服用。


燕弁服
  皇帝平日在宫中燕居时所穿,嘉靖七年定制,冠框如皮弁用黑纱装裱。分成12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彩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衣如古代玄端之制,玄色,镶青色缘,两肩绣日月,前胸绣团龙1,后背绣方龙2。边加小龙纹81,领与两袪(袖口)共小龙纹59,衽小龙纹49。内衬黄色袂(袖)圆袪(袖口)方,下裳用12幅的深衣,朱里青表绿边的素带和九龙玉带,白袜玄履。在定陵出土皇帝龙袍中,有一种过肩通袖龙襕袍,领与袖口用小龙花边为饰,但胸、背龙纹与《明史·舆服志》所记不同。

048633554b41fd76574e007f.jpg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边加龙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45条)。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36条)。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祛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
  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袜用白。

燕弁服
  皇帝平日在宫中燕居时所穿,嘉靖七年定制,冠框如皮弁用黑纱装裱。分成12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彩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衣如古代玄端之制,玄色,镶青色缘,两肩绣日月,前胸绣团龙1,后背绣方龙2。边加小龙纹81,领与两袪(袖口)共小龙纹59,衽小龙纹49。内衬黄色袂(袖)圆袪(袖口)方,下裳用12幅的深衣,朱里青表绿边的素带和九龙玉带,白袜玄履。在定陵出土皇帝龙袍中,有一种过肩通袖龙襕袍,领与袖口用小龙花边为饰,但胸、背龙纹与《明史·舆服志》所记不同。

048633554b41fd76574e007f.jpg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边加龙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45条)。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36条)。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祛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
  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袜用白。


皇帝杂服
3d462d2dd8b789ce8b139946.jpg
曳撒  
  明代的曳撒自元代辫线袄发展而来,明朝上下皆通用之,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清朝以此制为吉服袍。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摺,而下复竖摺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而士大夫宴会必衣曳撒,是以戎服为盛。” 

皇帝用的曳撒
  冠:奓檐帽(笠帽),有金玉宝石帽顶,亦承自元代。
  袍:右衽交领,窄袖,腰身收敛,腰间束敛作襞积(向下打竖细裥),下身作散褶,若裙状。两肩及胸背为柿蒂或如意云形纹样区,多为行龙、云纹等,有膝襕和通袖襕。
  带:实束,多为金玉宝石带钩。
  靴:多用白色。


633a54dcbaaf5cfb8c102978.jpg

皇帝甲胄

  定陵所出土神宗皇帝甲胄与《出警入跸图》中不同,然定陵出土仅为半身,难窥全貌,今以《出警入跸图》参考绘制,其详待考。
  
  冠:铁盔,饰天鹅翎,插小旗。
  衣:罩甲,有鱼鳞甲片装饰,方领对襟,升龙戏珠二。内穿当为曳撒,行龙五彩云纹,两袖肩有黄金甲片,以红丝连缀。
  刀:定陵出土铁刀,长条形,鱼腹刃,刀柄有金十字护手,木质刀鞘,包沙鱼皮。

d64dc63ffe5c13d8838b1346.jpg

罩甲
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563-564页):“《酌中志》‘罩甲’条有:‘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有织就金甲者,有纯绣、洒绣(即明代流行的洒线绣)、透风纱不等。’又《戒庵漫笔》称:‘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披袄减短。正德间创自武宗,近士大夫有服者。’

皇帝罩甲

  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冠:鞑帽,应为继承元代蒙古特色,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
  衣:外穿方领对襟无袖罩甲,织金,龙纹,用纽子。内穿曳撒。
  靴:皮质,白色。

ee7db2bb7368c81b1c47bffd53a7e54a.jpg

皇帝杂服
3d462d2dd8b789ce8b139946.jpg
曳撒  
  明代的曳撒自元代辫线袄发展而来,明朝上下皆通用之,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清朝以此制为吉服袍。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摺,而下复竖摺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而士大夫宴会必衣曳撒,是以戎服为盛。” 

皇帝用的曳撒
  冠:奓檐帽(笠帽),有金玉宝石帽顶,亦承自元代。
  袍:右衽交领,窄袖,腰身收敛,腰间束敛作襞积(向下打竖细裥),下身作散褶,若裙状。两肩及胸背为柿蒂或如意云形纹样区,多为行龙、云纹等,有膝襕和通袖襕。
  带:实束,多为金玉宝石带钩。
  靴:多用白色。


633a54dcbaaf5cfb8c102978.jpg

皇帝甲胄

  定陵所出土神宗皇帝甲胄与《出警入跸图》中不同,然定陵出土仅为半身,难窥全貌,今以《出警入跸图》参考绘制,其详待考。
  
  冠:铁盔,饰天鹅翎,插小旗。
  衣:罩甲,有鱼鳞甲片装饰,方领对襟,升龙戏珠二。内穿当为曳撒,行龙五彩云纹,两袖肩有黄金甲片,以红丝连缀。
  刀:定陵出土铁刀,长条形,鱼腹刃,刀柄有金十字护手,木质刀鞘,包沙鱼皮。

d64dc63ffe5c13d8838b1346.jpg

罩甲
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563-564页):“《酌中志》‘罩甲’条有:‘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有织就金甲者,有纯绣、洒绣(即明代流行的洒线绣)、透风纱不等。’又《戒庵漫笔》称:‘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披袄减短。正德间创自武宗,近士大夫有服者。’

皇帝罩甲

  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冠:鞑帽,应为继承元代蒙古特色,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
  衣:外穿方领对襟无袖罩甲,织金,龙纹,用纽子。内穿曳撒。
  靴:皮质,白色。

ee7db2bb7368c81b1c47bffd53a7e54a.jpg
T62 发表于 2009-10-17 14:58


阳明先生本名王守仁字伯安,王阳明的一生是明朝朝政黑暗的典型写照。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09-10-17 15:45

以我们的现在标准看古代的服饰很笨重;很麻烦,夏天一定很热,不过据某些达人讲,明朝属于小冰河期,北方的气候不是很热的说;P 另外龙袍都是丝质的,透气性和舒适感应该很不错。
这套图以前看过,不过没有解释这么清楚的。
这样看明朝皇帝的服装式样比别的朝代都要复杂。
幽隐形轰炸机 发表于 2009-10-17 12:30


中国shunyan老关禁闭所以就不来这里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