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共网罗了多少德国纳粹和日本的科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48:02


如题,那国人多点,贡献大点?日后其中又有多少人在美国拿了炸药奖?

如题,那国人多点,贡献大点?日后其中又有多少人在美国拿了炸药奖?
二战时期的日本,没有什么重量级的科学家~
不能有空格 发表于 2010-3-24 21:27
汤川算一个吧?
不能有空格 发表于 2010-3-24 21:27
美国还是拿了731等细菌战部队的试验资料以及部分“人才”。
二战后的主要就是冯布劳恩吧,其他的有一些,但都不太著名了
从基础科学上说,二战前和二战期间被赶到美国去的那些人(最典型的就是爱因斯坦)最重要。
二战前的在基础科学,二战后的在航天领域
冯 布劳恩啊,私下里认为是现代火箭技术的开山祖师...(不要和我提第一枚液体火箭,不管是和和V-2或者土星5号比起来就是个蚂蚁)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很发达,既然没有德国专家,20年内也能赶上苏联
德国技术不是盖的, 给美国和苏联吃的饱饱的……

其余国家的核技术都是互相抄的

PS 还是打仗能促使人类技术进步撒
狼行成双 发表于 2010-3-25 17:09
美国的核技术可不是抄的德国,这点你不要搞混了
hoohoog 发表于 2010-3-25 14:09
你这真是很奇怪的言论,
苏联的火箭技术起点也是德国的那些,而且比美国更加依赖德国的技术资料


俺是布(劳恩)粉。不过也认为美国的火箭技术不依赖德国科学家也能发展到很高的层次,这是美国的基础决定的。它在材料、加工、航空工业、基础科学、电子技术、钞票.....还有思维灵活度.等等诸方面跟其他国家相比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德国人的出现,让他少走很多的弯路、少交了很多的学费、更顺的走上了光明大道。向导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刚开端,但并非是离了向导就肯定摸不出路。(个人认为,布劳恩的价值大概是7-10年,也就是他的才华总体让老美节省了7-10年时间。能达到这个价值指标的人实在太少了)

呵呵,架空一下。假设美国轰炸机积极了一点,把德国火箭工厂和资料室给炸了个干干净净。俄国兵也积极一点跑过来忘了甄别一下,把这些科学家工程师不小心都给处理了。现在两国的宇航发展会是什么样子呢?

(看着美国nasa这两年的粘粘糊糊很是不舒服,心想如果这些年是布劳恩在掌管nasa,一定爽快的多)

俺是布(劳恩)粉。不过也认为美国的火箭技术不依赖德国科学家也能发展到很高的层次,这是美国的基础决定的。它在材料、加工、航空工业、基础科学、电子技术、钞票.....还有思维灵活度.等等诸方面跟其他国家相比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德国人的出现,让他少走很多的弯路、少交了很多的学费、更顺的走上了光明大道。向导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刚开端,但并非是离了向导就肯定摸不出路。(个人认为,布劳恩的价值大概是7-10年,也就是他的才华总体让老美节省了7-10年时间。能达到这个价值指标的人实在太少了)

呵呵,架空一下。假设美国轰炸机积极了一点,把德国火箭工厂和资料室给炸了个干干净净。俄国兵也积极一点跑过来忘了甄别一下,把这些科学家工程师不小心都给处理了。现在两国的宇航发展会是什么样子呢?

(看着美国nasa这两年的粘粘糊糊很是不舒服,心想如果这些年是布劳恩在掌管nasa,一定爽快的多)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0-3-26 08:49
战前估计就盯着那几个技术了…… 好不容易得到了宝,自己还炸了? 以为是TG啊?
狼行成双 发表于 2010-3-26 09:51

不是只有你长脑袋。TG早早就跟国民党抢人才了。
顶尖的科学家重要。但是下面的也不能少。
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大约四分之一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都是在国外出生的;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的工人当中,高达51%的人都是国外出生的。

据美国研究协会统计,2006年全世界有56万名优秀学生到美国大学及研究所注册就读,其中印度学生居首位,达到7.6万人,中国第二,达到6.2万人。



图片说明:在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本科生数量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超过伯克利分列第一和第二。(图片来源:CPST ANALYSIS OF SED, 2006)
H—IB签证是美国给具有特殊专长的外国人签发的入境*。 1990年,国会创立H—IB签证计划,每年签发65万, 允许具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外国人到美国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高科技公司不断向国会施加压力,要求国会修改移民政策,扩大H—IB 签证的数额。1998年5月,国会决定将1999年和2000年这类签证的名额增至115万。

美国移民规划署发言人说:1999年度签发的H—IB 签证超过国会规定的115万人的数额,多签了2万人,其中印度人位居榜首,占46%,中国内地占10%,加拿大占4%,菲律宾占3%,中国台湾占2%, 再后是韩国、日本、英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
据美国官方统计,在1949-1973年期间,世界各国迁居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达16万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每年仍有6000名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进入美国。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0-3-26 08:49
5~10年? 你也太抬举这几个科学家了,我的看法是大约5年左右,甚至更短美国就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达到类似高度, 航空领域美国从螺旋桨的P-51到三倍因素的黑鸟才用了几年? 以美国的工业底子和冷战时期砸钱的力度,各方面都可以突飞猛进的。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3-26 10:51
p51的发动机还是英国的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3-26 18:51
黑鸟的总师可不是你这个想法
回复 18# 潇声客


    印度人占2%里面的46%?
这些顶尖的硬盘科学家的贡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其母国就已经提前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另一部分是他们优秀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的科研和管理规划上的贡献。

比方说钱学森,如果他把他在美国的研究成果和见闻写成笔记,让人带回来。这个对一穷二白的中国航天的贡献是X年。但如果他亲自回国指导工作,这个贡献恐怕就不止X年了。换其他人即便抱着老钱给的资料,干得只怕未必比老钱强。
回复 12# 隔夜茶


   苏联法国是抄美国的,中国是参考美苏两家的。。。。
江城孤舟 发表于 2010-3-24 22:24

日本细菌部队的成果对美帝还是很重要的
隔夜茶 发表于 2010-3-26 18:51

不是什么技术都可以靠钱砸出来,工程研发中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天才技术人员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

美国的喷气发动机产业,在40年前后开始得到英国援助开始起步,P&W和GE的早期产品都是英国血统为主,德国技术为辅(西屋的那条线倒是本土起源,但后来走进了死胡同)战后双方在航空工业上的投入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就这样美国的涡喷发动机还是花了15年以上,到50年代中后期的J79/J75才全面赶上英国。军用小涵道比涡扇TF30才趋于成熟,超过英国要到后来的F100/F101。至于民用大涵道比涡扇,直至今天美国也不敢说就比英国全面领先

40-50年代本来就是航空工业大跃进的时代,各国都一样。从喷火到2马赫的闪电用了几年,从MIG-3到MIG-25又用了几年?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0-3-26 08:49
schliffen 发表于 2010-3-28 20:30
不是什么技术都可以靠钱砸出来,但美国也不是没有一点技术基础,美国戈达德的研究基本框架已经指明了方向,美国海军也在研究火箭,而冯布劳恩走出的也并非超越的太多。  冯布劳恩是1934年才获得博士学位毕业,1937年进入佩纳明德主导火箭研发工程,从这时起德国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真正的V2火箭其实就是几年的时间, 哪怕是从37年初步着手研究算,到1944年,也不过8年时间,这些技术差距,美国以高投入5年赶上并非多么了不得。
至于航空发动机,英国战后的投入也不少,毕竟是一个前世界霸主,
SaturnV 发表于 2010-3-29 11:26
戈达德是无法深入搞大型化工程化,因为他没这个条件,冯布劳恩有了这个条件,几年内就搞出来了,为啥美国人决心大规模进行工程投入时就搞不出?  原子弹从原理到扔到日本人头上才用了几年?
qianjizhao 发表于 2010-3-26 19:07
那是因为发展路径不一样,英国和德国在机械增压发动机上有基础,美国搞了大堆涡轮增压的东西
P-51也有用V-1710发动机的,美国的重点是气冷,液冷花的功夫不够而已
根据苏联人的经验来看,梅林发动机虽然性能更好,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是不如V-1710的
涡轮增压的设备体积和重量都太大了,P-51用不起来的
最后,德国人的机械增压也不怎么过关


年龄
戈达德比冯布劳恩早出生整整30年,差了一代人
偏偏又没有带出像样的学生……
1、由于古怪的性格和无聊的保密,戈达德注定无法在现代火箭发展的关键时期取得很大成果,冯·卡门在他的自 ...
SaturnV 发表于 2010-3-29 15:00


年龄
戈达德比冯布劳恩早出生整整30年,差了一代人
偏偏又没有带出像样的学生……
1、由于古怪的性格和无聊的保密,戈达德注定无法在现代火箭发展的关键时期取得很大成果,冯·卡门在他的自 ...
SaturnV 发表于 2010-3-29 15:00
把研究与制造结合在一起的管理专家不必是具有创造性的天才,事实上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是天才,但维尔纳·冯·布劳恩是一个杰出的例外。管理专家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是:理解“宏图”的能力,完成进度与费用指标的决心以及吸引、鼓励和协调高级天才以便把他们的全部力量纳入生产轨道的本领
——《大战略》约翰·柯林斯[美国]
回复 3# miaomiaomiao
弹窗在那个年代就是个小角色
回复 11# 隔夜茶

欧洲不火并,美帝想夺取技术制高点,至少还得50年。 美国的核技术哪里来的呢?主要的推动者是意大利人费米和他的学生,如果费米是美国人的话,就没有奥本海默的事情了。
回复 9# hoohoog

苏联根本不算什么,那个时候,苏联美国加起来的牛逼科学家没有德国3分之一。
回复 19# 隔夜茶
当然不是分布劳恩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几乎所有的欧洲重要科学家(大部分德国的,意大利的)
爱因斯坦,费米和他两个诺贝尔奖学生,冯诺依曼,库郎,冯·布劳恩,。。。。。。知名的,炸药奖级别的就有几十个。还有一般的高级人才上万人。  后面那上万人给个10年时间美帝都能培养出来,但是前面这个顶尖级别的100人左右,那是一个国家长时间重视科学的积累的结果,不可能短时间可以重复。 看看中国就知道了,中国可以说一般工程师这个级别的已经不亚于任何国家了。但是真正顶尖的炸药奖级别的人才目前还一个没有,这都60年了,这个过程很缓慢。 美帝相当于是省了50年路。
回复 28# 隔夜茶

戈达德是个先驱,但是他达到的水平并不是很高。 战后的火箭基本上全是起源于V2火箭技术,无论是美帝的还是苏联的。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8-11 23:51

太夸张了。二十世纪初至二战前,化学工程、生物医药、天文学等许多领域,美国已经是处在中心地位了。

除了高等物理和数学等少数领域,欧洲还保有优势。
战前仅仅杜邦公司一家的化学研究,就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的世界最高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