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装备现行研发的体制是如何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56:50
前面的题外话:
这几天论坛上有关丝带和毛五的帖子特别多,觉得很多网友对毛五都是持贬低的态度,但我觉得评价毛五要从老毛子的需求、工程能力以及项目的研发规划出发,相信毛五的指标和性能取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有选择的。毕竟整体国力不能和美国比,全面超越F22是不可能的,从自己整个空军作战能力和体系出发,研发一款在体系上是一重要节点的作战平台,有效融合到自己的空军作战体系中,实现体系的对抗,我觉得才是最现实和最理智的选择。
当然毛五也有可能是老毛子的钓鱼工程。{:3_83:}
让我们少些浮躁之气,多些虚心和理智之态,不管毛五是成功还是失败,我觉得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至于阿三,我想会在其中得到一些好处,但是谁会把自己最核心的东西给别人呢?
正文:
说到这里我想向各位学霸了解下中国航空装备现行研发的体制是什么样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杂志,上面说美军的研发体系是螺旋式研发体系,不以项目为牵引,而是以项目为主轴,技术发展趋势为牵引,通过技术验证机这一有效的工程技术实现和验证手段,进行工程化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储备,再反作用于项目主轴,实现螺旋式的发展;而中国等很多国家,仍然采用项目牵引制,即以项目为核心,技术储备和现时技术研发为支撑进行项目推进。
说实话我对这两种研发体系的本质还不是很理解。总体感觉是美国是以技术验证为先行,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工程化的储备,当有项目时,就将这些技术拿来用就行了。而中国的研发体制是,以项目需求为核心,虽然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储备,但是这些技术储备往往没有经过实际验证机的验证,存在从理论到工程实现的跨越,还有很多新的技术也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研发,这就对会增加项目实施的技术难度,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

中国航空装备要想实现超越(近几十年超越目标,我想还是欧洲吧,和美国的差距太大了),体制上不进行创新和变革,我想这个超越是很难的。前面的题外话:
这几天论坛上有关丝带和毛五的帖子特别多,觉得很多网友对毛五都是持贬低的态度,但我觉得评价毛五要从老毛子的需求、工程能力以及项目的研发规划出发,相信毛五的指标和性能取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有选择的。毕竟整体国力不能和美国比,全面超越F22是不可能的,从自己整个空军作战能力和体系出发,研发一款在体系上是一重要节点的作战平台,有效融合到自己的空军作战体系中,实现体系的对抗,我觉得才是最现实和最理智的选择。
当然毛五也有可能是老毛子的钓鱼工程。{:3_83:}
让我们少些浮躁之气,多些虚心和理智之态,不管毛五是成功还是失败,我觉得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至于阿三,我想会在其中得到一些好处,但是谁会把自己最核心的东西给别人呢?
正文:
说到这里我想向各位学霸了解下中国航空装备现行研发的体制是什么样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杂志,上面说美军的研发体系是螺旋式研发体系,不以项目为牵引,而是以项目为主轴,技术发展趋势为牵引,通过技术验证机这一有效的工程技术实现和验证手段,进行工程化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储备,再反作用于项目主轴,实现螺旋式的发展;而中国等很多国家,仍然采用项目牵引制,即以项目为核心,技术储备和现时技术研发为支撑进行项目推进。
说实话我对这两种研发体系的本质还不是很理解。总体感觉是美国是以技术验证为先行,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工程化的储备,当有项目时,就将这些技术拿来用就行了。而中国的研发体制是,以项目需求为核心,虽然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储备,但是这些技术储备往往没有经过实际验证机的验证,存在从理论到工程实现的跨越,还有很多新的技术也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研发,这就对会增加项目实施的技术难度,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

中国航空装备要想实现超越(近几十年超越目标,我想还是欧洲吧,和美国的差距太大了),体制上不进行创新和变革,我想这个超越是很难的。
参见《常规武器装备研制程序》、GJB 2993-199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等国家军用标准。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81128/1610575/


真正落实需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就是空话。“技术发展趋势牵引”,可能我水平差,我是不明白“趋势”如何“牵引”。
一般的项目,比如航天,立项然后研发,是没问题的。飞机有个问题是发动机研发的时间比飞机还要长。所以发动机需要预先研究。以前在发动机预研上投入不够。其实就是这个发动机特别点。没必要乱放大了乱扯。

美国一是投入大,二是产学研结合的好。
美国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的20%多,当然成果就多了。
“仅IHPTET一项预研计划就可以持续长达17年之久,总投资高达5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年发动机预研总投入的6倍。”

中国这些年钱多了,研发投入也在赶上来。现在开始搞产业联盟的方式集体攻关国家专项,这可能是比较有效的结合产学研的方式。

真正落实需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就是空话。“技术发展趋势牵引”,可能我水平差,我是不明白“趋势”如何“牵引”。
一般的项目,比如航天,立项然后研发,是没问题的。飞机有个问题是发动机研发的时间比飞机还要长。所以发动机需要预先研究。以前在发动机预研上投入不够。其实就是这个发动机特别点。没必要乱放大了乱扯。

美国一是投入大,二是产学研结合的好。
美国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的20%多,当然成果就多了。
“仅IHPTET一项预研计划就可以持续长达17年之久,总投资高达5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年发动机预研总投入的6倍。”

中国这些年钱多了,研发投入也在赶上来。现在开始搞产业联盟的方式集体攻关国家专项,这可能是比较有效的结合产学研的方式。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3-23 19:41
总体来说,就是美国钱多,研究上可以遍地开花,中国只能把钱用在刀刃上。
因此效率和性价比对中国来说倒是最重要的了。
tiond 发表于 2010-3-23 20:24

所以有863和现在中长期发展规划,还有国家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