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减少群众"被"感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57:1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3111434.htm

新华网北京3月6日专电 题:减少群众“被”感觉——代表委员建议大力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新华社记者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政府要努力提高公信力的问题,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被增长”、“被就业”、“被自愿”、“被代表”……百姓口中调侃的“被”话语日渐流行,说明亟待从制度设计上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正视“被”感觉

    去年以来,一些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被就业等“被字句”红遍网络的同时,也成为百姓调侃的流行语。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说,重庆市铜梁县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读小学要交9000元“慰问金”。铜梁县教育局局长接受采访时称,此费系家长“自愿”缴纳,这是“被自愿”。还有人们下班顺路在流动摊贩买点东西,突然一天为创建文明街道,摊贩一下子都不见了,人们就会说“被和谐”了。

    在今年重庆地方两会上,10名人大代表向重庆市统计局提出询问———为什么“许多人感觉工资‘被增长’”?接受询问的统计局人员坦承,当前的统计方法沿袭自上世纪50年代,没有把私营企业工资纳入统计范围,确实存在制度缺陷。

    2009年2月,江苏省对南通市辖下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必须回答8500元,城镇居民必须回答16500元;“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必须回答“参加了”;“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足”必须回答“满意”。于是,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政府公信力受损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被字句”的流行,背后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如果不加警惕,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说,工资收入是每个老百姓都有切身感受的民生大事,统计数据每个人都能参照比较。因为统计方法问题,让大家都觉得这里头有水分、掺假,容易导致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

    “每一个‘被’故事的发生,无不与利益紧密挂钩。”刘明华举例说,“被就业”的背后,高校可以用高就业率,在政府面前捞到“荣誉利益”,还有以此为招牌多招学生的经济利益。铜梁县的“被自愿”,就是学校为谋利找幌子。而江苏发生的“被小康”事件,则是当地领导干部为获得晋升的机会,就是他们的政治利益。

    刘明华委员说,随着一个又一个“被”故事的发生,加上网络传播的放大效果,政府公信力受到公众质疑。“被”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是政府信息与群众感受不一样的现实反映。

    增强政府公信力减少群众“被”感觉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在法制社会、公民社会环境下,公众的公民意识提升,对政府公信力的要求也有了新期待。增强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制度设计着手,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减少群众“被”感觉。

    全国人大代表罗中立认为,“被某某”的,都是权力行使不当的受害者。

    “政府应正视‘被’事件背后,群众是否有冤情、是否有合理诉求未得到及时处理,应该建立相应的倒查机制,对“被事件”的制造者进行追责,对说假话、报虚假数据、隐匿事实真相的官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刘明华委员说。

    陈忠林代表说,政府官员诚信考评制度应加快建立,对官员的政绩体系量化考评,一旦发现有问题,进行严格追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除了靠加强教育等道德约束外,还要健全监督机制,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等加强政府诚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建立政府诚信建设的监督机制。(完) (采写记者朱薇、谭浩、廖雷、杨金志)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3111434.htm

新华网北京3月6日专电 题:减少群众“被”感觉——代表委员建议大力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新华社记者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政府要努力提高公信力的问题,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被增长”、“被就业”、“被自愿”、“被代表”……百姓口中调侃的“被”话语日渐流行,说明亟待从制度设计上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正视“被”感觉

    去年以来,一些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被就业等“被字句”红遍网络的同时,也成为百姓调侃的流行语。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说,重庆市铜梁县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读小学要交9000元“慰问金”。铜梁县教育局局长接受采访时称,此费系家长“自愿”缴纳,这是“被自愿”。还有人们下班顺路在流动摊贩买点东西,突然一天为创建文明街道,摊贩一下子都不见了,人们就会说“被和谐”了。

    在今年重庆地方两会上,10名人大代表向重庆市统计局提出询问———为什么“许多人感觉工资‘被增长’”?接受询问的统计局人员坦承,当前的统计方法沿袭自上世纪50年代,没有把私营企业工资纳入统计范围,确实存在制度缺陷。

    2009年2月,江苏省对南通市辖下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必须回答8500元,城镇居民必须回答16500元;“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必须回答“参加了”;“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足”必须回答“满意”。于是,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政府公信力受损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被字句”的流行,背后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如果不加警惕,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说,工资收入是每个老百姓都有切身感受的民生大事,统计数据每个人都能参照比较。因为统计方法问题,让大家都觉得这里头有水分、掺假,容易导致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

    “每一个‘被’故事的发生,无不与利益紧密挂钩。”刘明华举例说,“被就业”的背后,高校可以用高就业率,在政府面前捞到“荣誉利益”,还有以此为招牌多招学生的经济利益。铜梁县的“被自愿”,就是学校为谋利找幌子。而江苏发生的“被小康”事件,则是当地领导干部为获得晋升的机会,就是他们的政治利益。

    刘明华委员说,随着一个又一个“被”故事的发生,加上网络传播的放大效果,政府公信力受到公众质疑。“被”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是政府信息与群众感受不一样的现实反映。

    增强政府公信力减少群众“被”感觉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在法制社会、公民社会环境下,公众的公民意识提升,对政府公信力的要求也有了新期待。增强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制度设计着手,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减少群众“被”感觉。

    全国人大代表罗中立认为,“被某某”的,都是权力行使不当的受害者。

    “政府应正视‘被’事件背后,群众是否有冤情、是否有合理诉求未得到及时处理,应该建立相应的倒查机制,对“被事件”的制造者进行追责,对说假话、报虚假数据、隐匿事实真相的官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刘明华委员说。

    陈忠林代表说,政府官员诚信考评制度应加快建立,对官员的政绩体系量化考评,一旦发现有问题,进行严格追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除了靠加强教育等道德约束外,还要健全监督机制,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等加强政府诚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建立政府诚信建设的监督机制。(完) (采写记者朱薇、谭浩、廖雷、杨金志)
标题我改了一下。
楼主最近发帖很嚣张 不怕被跨省抓捕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3-6 21:47


    被 改了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