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国产战斗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3:23


1949年11月1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诞生了。在新中国空军60年的战斗历程中,飞行员们驾驶着国产战斗机驰骋蓝天,与来犯之敌英勇战斗,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
     歼-5亚音速战斗机
       1956年7月19日清晨,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就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歼5飞机是以前苏联米格17战斗机为蓝本仿制的,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战斗机,歼5飞机的仿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以后的国土防空作战中,歼5战斗机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歼5是中国制造成功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这一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跨入了喷气时代。歼5的气动布局为机头进气、单台发动机,其机翼为后掠式中单翼,副翼的偏转角范围为±18度。歼5在服役期间屡建战功,仅1958年7月至10月便击落来犯的2架F-84G和6架F-86F,目前歼5已经退役。
  武器装备: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7毫米机炮。装弹量为200发。机翼下可挂两枚100一250公斤的炸弹。
  尺寸数据:翼展9.60米,机长11.36米,机高3.80米,机翼面积25.00平方米,后掠角45度。
  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带副油箱时为1834千克,最大载重量213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75.8米/秒,实用升限16000米;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千米,(不带副油箱)1020千米;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中国空军歼-5甲夜间战斗机





     歼教5型飞机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在歼5甲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全天候喷气教练机。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初,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4月出厂并进行了静力载荷实验。第二架原型机于1966年5月进行了首次试飞。1966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定型投产,到1983年底共生产974架,除装备空军、海军之外,还援助或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歼教5曾经作为我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




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歼教5战机
歼教5
  武器装备:装一门23-1航空机炮,备弹40发,比歼5甲减少了两门机炮和260发炮弹。翼下外挂梁上可挂两枚250千克的炸弹。
  尺寸数据:翼展9.6米,机长(不计空速管)11.5米,机高3.8米,机翼面积22.6平方米,主轮距3.8米,纵向轮距3.4米。
  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6087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01千克,空重4089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01千克,正常着陆重量4533千克,机内载油量1085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4000米)105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650~7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4300米,最大爬升率(海平面)39.8米/秒,续航时间2小时04分,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23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780~830米,着陆滑跑距离(放减速伞)1000米。

1949年11月1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诞生了。在新中国空军60年的战斗历程中,飞行员们驾驶着国产战斗机驰骋蓝天,与来犯之敌英勇战斗,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
     歼-5亚音速战斗机
       1956年7月19日清晨,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就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歼5飞机是以前苏联米格17战斗机为蓝本仿制的,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战斗机,歼5飞机的仿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以后的国土防空作战中,歼5战斗机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歼5是中国制造成功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这一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跨入了喷气时代。歼5的气动布局为机头进气、单台发动机,其机翼为后掠式中单翼,副翼的偏转角范围为±18度。歼5在服役期间屡建战功,仅1958年7月至10月便击落来犯的2架F-84G和6架F-86F,目前歼5已经退役。
  武器装备: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7毫米机炮。装弹量为200发。机翼下可挂两枚100一250公斤的炸弹。
  尺寸数据:翼展9.60米,机长11.36米,机高3.80米,机翼面积25.00平方米,后掠角45度。
  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带副油箱时为1834千克,最大载重量213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75.8米/秒,实用升限16000米;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千米,(不带副油箱)1020千米;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中国空军歼-5甲夜间战斗机





     歼教5型飞机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在歼5甲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全天候喷气教练机。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初,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4月出厂并进行了静力载荷实验。第二架原型机于1966年5月进行了首次试飞。1966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定型投产,到1983年底共生产974架,除装备空军、海军之外,还援助或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歼教5曾经作为我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




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歼教5战机
歼教5
  武器装备:装一门23-1航空机炮,备弹40发,比歼5甲减少了两门机炮和260发炮弹。翼下外挂梁上可挂两枚250千克的炸弹。
  尺寸数据:翼展9.6米,机长(不计空速管)11.5米,机高3.8米,机翼面积22.6平方米,主轮距3.8米,纵向轮距3.4米。
  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6087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01千克,空重4089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01千克,正常着陆重量4533千克,机内载油量1085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4000米)105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650~7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4300米,最大爬升率(海平面)39.8米/秒,续航时间2小时04分,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23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780~830米,着陆滑跑距离(放减速伞)1000米。


歼六战斗机,跨入超音速时代
    歼6战斗机是由沈阳飞机厂参照前苏联米格-19型歼击机研制的,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歼6战斗机是上个世纪60-9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曾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大显身手,至今仍有相当部分在服役,同时它也是中国援外的主要机型之一。
歼6型飞机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F-6是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86年停产,共生产了数千架。该机采用头部进气,后掠翼,正常式布局,具有尺寸少、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近距空战格斗,除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该机有F-6Ⅰ、F-6Ⅱ、F-6Ⅲ、FT-6(歼教六)、F-6甲等多种改型。
设计特点
    机翼全金属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55°。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
    机身半硬壳式结构。头部有进气道,为圆截面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型。
    尾翼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
    起落架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其尺寸为660×200B,轮胎压力为10.79×105帕(11公斤/厘米2);前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8机轮,尺寸为500×180A,轮胎压力为6.86×105帕(7公斤/厘米2)。
    动力装置装2台WP-6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5.5千牛(2×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2×31.87千牛(2×3250公斤)。
   座舱密封座舱。座舱内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可保证地面滑跑零高度安全弹射。
    系统两套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操纵加力燃烧室的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冷气系统用于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刹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
    机载设备无线电设备包括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
    武器装3门航炮。机翼下可挂空-空导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



      



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         中国歼六战机海外战绩远超苏制米格-19
   1971年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开战初期印度空军拥有飞机625架,主战飞机是米格-21和苏一7;而巴空军仅有飞机285架,主战飞机是亚音速的F一86和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一6。印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占有明显优势。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这是一场难解难分、势均力敌的对阵。歼一6的机会来了。
  12月3日黄昏,巴空军战机编队对多个印空军基地展开空袭。12月4日天黑后,印度空军按计划出动70架猎人式战斗机和苏一7歼击轰炸机大规模空袭巴基斯坦机场。印度空军认为,这个时候的巴空军应该是在为它们的胜利庆祝,机场一定疏于戒备。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狂风暴雨般猛烈的空地夹击。巴空军的反击以歼一6为先锋。拉提夫少尉和赛福兹少尉驾驶歼一6,分别击落、击伤1架苏一7;卡兹少尉则驾驶歼一6将印度空军1架猎人战斗机撞毁,他也成为第一位牺牲的巴空军歼一6飞行员。在瓦解了印度空军进攻的同时,巴空军出动歼一6对地面的印军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压制,摧毁了印军18门火炮和一个弹药库。
  印度空军没有吸取教训,竟然在5日晚又进行了一次相同的空袭,试图把巴空军战机消灭在机场。印度空军连续两夜出动670架次,仅取得摧毁巴方7架飞机的战果,自身损失却高达52架。
  12月7日,巴军歼一6双机-5印度空军的4架苏一7遭遇。一场激烈的拼杀过后,2架苏一7被击落。
      歼一6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56年,直到2002年5月27日才结束战斗生涯。由于歼一6的出色爬升率,巴空军恋恋不舍,仍在每个机场都保留几架歼一6,以对付印军的突然袭击。其中25中队的14架歼一6飞机就被部署到卡拉奇附近。
       歼-6IV是1970年改装的夜间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III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III相同。






歼六战斗机,跨入超音速时代
    歼6战斗机是由沈阳飞机厂参照前苏联米格-19型歼击机研制的,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歼6战斗机是上个世纪60-9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曾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大显身手,至今仍有相当部分在服役,同时它也是中国援外的主要机型之一。
歼6型飞机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F-6是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86年停产,共生产了数千架。该机采用头部进气,后掠翼,正常式布局,具有尺寸少、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近距空战格斗,除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该机有F-6Ⅰ、F-6Ⅱ、F-6Ⅲ、FT-6(歼教六)、F-6甲等多种改型。
设计特点
    机翼全金属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55°。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
    机身半硬壳式结构。头部有进气道,为圆截面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型。
    尾翼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
    起落架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其尺寸为660×200B,轮胎压力为10.79×105帕(11公斤/厘米2);前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8机轮,尺寸为500×180A,轮胎压力为6.86×105帕(7公斤/厘米2)。
    动力装置装2台WP-6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5.5千牛(2×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2×31.87千牛(2×3250公斤)。
   座舱密封座舱。座舱内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可保证地面滑跑零高度安全弹射。
    系统两套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操纵加力燃烧室的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冷气系统用于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刹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
    机载设备无线电设备包括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
    武器装3门航炮。机翼下可挂空-空导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



      



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         中国歼六战机海外战绩远超苏制米格-19
   1971年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开战初期印度空军拥有飞机625架,主战飞机是米格-21和苏一7;而巴空军仅有飞机285架,主战飞机是亚音速的F一86和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一6。印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占有明显优势。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这是一场难解难分、势均力敌的对阵。歼一6的机会来了。
  12月3日黄昏,巴空军战机编队对多个印空军基地展开空袭。12月4日天黑后,印度空军按计划出动70架猎人式战斗机和苏一7歼击轰炸机大规模空袭巴基斯坦机场。印度空军认为,这个时候的巴空军应该是在为它们的胜利庆祝,机场一定疏于戒备。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狂风暴雨般猛烈的空地夹击。巴空军的反击以歼一6为先锋。拉提夫少尉和赛福兹少尉驾驶歼一6,分别击落、击伤1架苏一7;卡兹少尉则驾驶歼一6将印度空军1架猎人战斗机撞毁,他也成为第一位牺牲的巴空军歼一6飞行员。在瓦解了印度空军进攻的同时,巴空军出动歼一6对地面的印军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压制,摧毁了印军18门火炮和一个弹药库。
  印度空军没有吸取教训,竟然在5日晚又进行了一次相同的空袭,试图把巴空军战机消灭在机场。印度空军连续两夜出动670架次,仅取得摧毁巴方7架飞机的战果,自身损失却高达52架。
  12月7日,巴军歼一6双机-5印度空军的4架苏一7遭遇。一场激烈的拼杀过后,2架苏一7被击落。
      歼一6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56年,直到2002年5月27日才结束战斗生涯。由于歼一6的出色爬升率,巴空军恋恋不舍,仍在每个机场都保留几架歼一6,以对付印军的突然袭击。其中25中队的14架歼一6飞机就被部署到卡拉奇附近。
       歼-6IV是1970年改装的夜间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III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III相同。




歼-7轻型超音速战斗机
     歼7飞机是在前苏联米格-21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区制空权,并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尽管在试制过程中先后受到中苏关系破裂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使得该机的研制过程步履维艰。但中国航空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的仿制出了歼7战斗机,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新型号。通过歼7战斗机的研制,中国走完了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战斗机的全过程,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的主力战斗机,歼7战斗机对中国国防功不可没;同时作为中国引进仿制、消化吸收最彻底,改进改型最成功的一个战斗机系列,歼7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也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歼-7于1964年初开始试制,1966年1月首次试飞,1967年6月批准定型,随后投入批生产。



    歼-7有多种改型:     歼-7首批生产型。    歼-7I发展改进型。
歼-7II在歼-7I的基础上继续改进的型别,1978年12月首次试飞,1979年成批生产。   



歼-7III全天候型,1984年4月首次试飞,1987年9月完成设计定型试飞。   
歼-7A在歼-7I基础上改进的出口型。歼-7A与歼-7I飞机的主要区别为:换装加大推力的WP-7B发动机,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此外,改装部分电子设备。   
歼-7B在歼-7II基础上改进的出口型。主要更改:改进机翼下挂架结构,使其既可挂法国制造的近距格斗导弹,亦可挂中国的PL型导弹;使用性能更好的火箭弹射座椅;换装翻修寿命更长的WP-7B发动机。   
歼-7M最新出口型,在歼-7基础上加装引进的火控电子设备和国内相应配套设备。  
   


歼-7P在歼-7M基础上的发展型,按巴基斯坦空军要求进行了20多项改进,主要出口巴基斯坦。



设计特点
    机翼大后掠三角形中单翼,前缘后掠角57°,后缘垂直于机身轴线。机翼后缘外侧是副翼,内侧是襟翼,机翼上翼面有翼刀。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圆形截面,分前、后机身两段。机头进气口中心装有进气调节锥,机身中部下方有减速板,后机身下部有腹鳍。空速管在机头下部,机尾装减速伞。
    尾翼大后掠角、低置、全动式水平尾翼。有大面积的后掠式垂直尾翼和腹鳍。
    起落架前三点式。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主起落架通过转轮机构把机轮收入机身,支柱则收入机翼内。
    座舱密封式座舱的通风和增压空气从发动机压气机引来,供气系统中有温度、压力自动调节系统。
    动力装置后机身内装一台WP-7涡喷发动机,全加力推力为56.39千牛(5750公斤),最大推力38.25千牛(3900公斤)。
    系统液压系统有主液压系统和助力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为205.9×105帕(210公斤/厘米2),用于向起落架、襟翼、减速板、进气调节锥和尾喷口的作动筒及操纵面的助力器等供压。冷气系统用于机轮刹车、座舱盖的开关、密封和抛放、机炮装弹、放减速伞和应急放下起落架等。直流电源包括一台直流起动/发电机和两个银锌蓄电池,交流电源是4台变流器。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国土周边又有很多国家,这就使中国空军必须保持相当数量的战斗机力量以维持在多个方向上的防空作战能力。中国的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仍然没有能力支持海、空军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战斗机来完全取代过时战斗机。歼―7作为一种规格适当、具有一定作战能力又适合大批量装备的机型,就成为了取代大量落后歼-5和歼-6型战斗机的惟一选择。
  歼-7系列战斗机不但具有较强的作战使用价值,而且对于保持和发展中国空军的整体战斗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歼-7系列飞机首先可以用来作为歼-8和苏-27等重型战斗机的补充机型形成高、低搭配的装备体系。目前装备有重型战斗机的中国空军部队也大都有歼-7部队进行配合和切同。
    装备的先进与落后最终还足要看整个作战系统的配合和使用环境。歼-7型战斗机如果融合到中国军队的整个作战系统之中并加以合理的战术运用,通过与不同机型之间的配合作战,仍然可以获得很强的战斗力。目前装备的歼-7系列战斗机在被更加先进的机型代替之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我军战斗机作战力量的主力之一。
歼八战斗机
    个世纪60年代,美台高空侦察机频频入侵我国领空,刺探我军事情报,由于我军当时在役战机拦截此类目标时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应对敌国高空高速战机的威胁,保卫我国家安全,歼-8高空高速战斗机计划应运而生了。



      歼-8战斗机是沈阳飞机设计所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该机在研制过程中先后遭受到了总设计师不幸因飞机失事而意外去世的打击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尽管在中国航空科技人员的努力下,该机于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但是十年动乱严重的干扰、迟滞了该机的研制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3年,歼-8方才设计定型。而这时的歼-8与当时国外航空强国装备的战机相比,已经落后了很多,中国航空人不得不再次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尽管歼-8战斗机在定型时已不能算是一种很先进的战机,但是它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中国战斗机设计跨进了自行研制的新阶段。



歼8型飞机是由中国沈阳飞机研究所和中国沈飞工业集团研制和生产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截击、夺取制空权、保持空中优势,以及对地攻击。该机于1964年开始研制,1969年7月首飞,1979年12月批准定型投入批生产。该机采用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气动布局,只有简单的机载电子设备,为昼间型战斗机。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歼8I全天候型增装了全天候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并采用了新的座舱盖、新座椅、组合仪表以及新的氧气系统等。歼8及歼8I型飞机主要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已于1987年停产,总共生产架数不多。



试飞中的歼-8战斗机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        9.34米    机长        21.52米     机高        5.41米
    机翼面积    42.19米2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    138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在平飞速度(高空)    M2.2     实用升限        20500米


              


歼87更加适合作为中国空军目前的过渡型号

歼九战斗机,技术储备
     1964年,歼9案的提出解决了长期困扰该机的气动布局问题,但从当时我国喷气式战机的实际开发能力来看,歼9的一系列方案,尤其是歼9VI―Ⅱ方案的设计思想实在是太过前卫,虽然歼9VI―Ⅱ在各种性能指标上无疑是大大超越了和它“同父异母”歼8方案,但是在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可逾越的困难层出不穷,研制工作进展缓慢,举步维艰。
  1978年,由于611所承担的歼7大改(即歼7Ⅲ)的设计发图工作要求紧迫,歼9的研制工作开始收缩。从1964年到1978年,整整14年,在三上三下并5次大幅度更改作战指标之后,结果还是流产了。1980年,歼-9项目彻底终止。1980年,为贯彻国家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歼9的研制工作即全部中止。



纵观歼9的整个历史,虽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部和院也曾三次下达研制任务,并被列为国家“三五规划”中的“必保项目”,而且论证不可谓不充分。手续不可谓不完善,经过14年的努力,型号三次上马又三次下马,到了1980年即将进入发图阶段时猝然搁浅,令人扼腕;自行研制的配套用涡扇6经过20年的努力,更是历经四次上马、三次下马、五次转移试制地点的曲折。虽然已经濒临进入实机飞行试验状态,结果随着斯贝发动机引进而放弃研制;自行研制的配套用霹雳4空空导弹在完成试验样机后长期处在“站岗放哨”状态,1985年底挂机联试后便停止发展,工作重点则转向了引进。



歼9VI-III想像图
歼10战斗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相继研发出歼-7、歼-8等战机,走出自行研发第一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间的技术差距。但应世界局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现役战机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必须发展一种看齐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在将航空工业列入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背景下,中国航空工业挑起重担,研发新机,这就是外界议论颇多的歼-10新型战机。 西方按其 划分战机的方法,将歼-10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机,认为它将是中国第一种 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预计2010年以前投入现役。
     2007年1月5日中国一航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披露万众瞩目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10。歼-10项目行政总指挥刘高倬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连线采访时表示,歼-10 是典型的三代战斗机,综合性能可与美军F-16相媲美,甚至超过了F-16C/D两种改进型。
  具里程碑意义
  刘高倬表示,在国外军事技术封锁的大背景下,歼-10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中国战斗机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国的军事装备和国防科技而言,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将研制第四代战斗机
  在提及歼-10与国外先进战机的差距时,刘高倬表示,歼-10的发动机属于典型的三代发动机,但与国外先进战机相比仍然相对薄弱。
  他并表示,接下来,中国将继续完善歼-10的各项性能,并着手于研制国产第四代战斗机。
  体现中国国际透明度
  刘高倬还表示,此次公开发布歼-10,体现了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提升,对于外界了解歼-10以及对于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广大科研及工作人员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最后,在提及歼-10的出口问题时,刘高倬认为,歼-10主要还是满足中国军队的需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出口。
[localimg=180,120]1[/localimg]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1月11日发表了由简防驻莫斯科记者亨利·伊万诺夫撰写的题为:中国研制“超一10”先进战机的文章。作者亨利·伊万诺夫称,根据莫斯科方面的可靠消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AC)正在研制一种升级版的歼-10多用途战斗机,称为“超一10”,它将具有更强有力的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更加坚固的机身以及无源相控阵雷达。







歼-10空中巡航
歼-11
     我国从1992年开始先后引进了一百多架苏-27型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已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1997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协议,从而使中国可以生产苏-27型战斗机。我国自己生产的这种战斗机被命名为歼-11。以下是苏-27SMK型战斗机的介绍。
  苏-27SMK型战斗机由苏-27S型战斗机发展而来,根据有些客户苏-27S所提出的要求,苏-27SMK飞机做了三方面的改进。
  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20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苏-27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带副油箱飞行(用完后投掉),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千5200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
  增加对地击能力。飞机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当然也可挂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在对空作战能力上,增加了一种新型空空导弹R-77,原来的空空导弹R-27、R-73仍可使用。机内安装的30毫米航炮和150发炮弹仍然留用。


歼-11战斗机三面图
   机载电子设备,特别是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型号。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还声明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国家生产的电子设备,比如法国的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和导航设备等。
  通过上述改进,飞机的作战效能有很大提高,由于可使用空对地导弹,对点状目标的作战效能提高了23倍。
  该机机长为21.935米,翼展14.948米,机高5.935米,机翼面积62.037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23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机内最大油量9965千克,外挂油量(2个2000升副油箱)3000千克。发动机全加力推力(二台)25000千克,飞机升限18000米,最大的飞行速度高度200米时1400千米/小时,高度1100米时2300千米/小时。转场航程:高度200米,无副油箱1380千米;高空,不带副油箱3790千米;高空,带副油箱(油用完投掉)4390千米;最大转场状态(一次空中加油)5200千米。水平加速时间(机内半油,无外挂,全加力):速度从600千米/时到1100千米/时为15秒,速度从1100千米/时到1300千米/时为12秒。起飞滑跑距离650米,着陆滑跑距离(用减速伞)620米,最大使用过载9g,外挂架数量12个。



中国的歼-11也是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强化现有战力”的关键战机计划的代表。歼-11B表面看起来属于歼-11系列(俄罗斯苏-27SK的中国国产化机型),这种飞机的设计旨在强化飞机的多功能战力。歼-11B融入了中国自产的部件和子系统,包括自研的多模式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并通过改进进气道减小了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此外,还计划在2010年之后换装WS-10发动机。    歼-11B属于典型的第三代半战斗机。目前世界上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的除俄罗斯一些改进型第3代战机外只有美制F-22和F/A-35两种第四代战斗机。而西方所有其他改进型第三代战斗机如美国的F-15K和法国的“阵风”、欧洲“台风”战斗机等都没有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

好...
继续啊?歼14、歼15啊什么的
之前看到过,不过还是得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