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忽视了的敌人 科学家提醒重视"臭氧"危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18:26
一个被忽视了的敌人 科学家提醒重视"臭氧"危害
2010年02月09日    来源:科技日报   李钊




    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以及碳排放,再次紧紧抓住了世人的眼球。然而,科学家也指出,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身上时,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臭氧。

    臭氧问题的讨论被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搁置在一旁,而实际上,臭氧是温室效应很强的一种气体,而且转移性极强。据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物只需几天时间就可进行“跨洲旅行”。

    人们早已知道污染是一个全球化现象:科学家在爱斯基摩人和北极熊身上找到了几千公里以外的工业国家生产的重金属残物和污染物;而太平洋的某部分洋面全被塑料袋和其他污染物覆盖。所以,臭氧其实只是远距离输出污染物中最令人最惊心动魄的一分子。

    对造成上述污染现象的人类来说,臭氧确实令人头痛。当臭氧在大气层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失去了阻挡紫外线以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功能,但它在对流层过分集中时,其对动物和生物所起的作用就如同毒素一般,不但会使植物的叶子氧化,还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

    不过,假如臭氧在高空稀少,在地面过于集中,这时的问题就出在人类身上了,这是冷却气体和喷气在高空造成的恶果,大名鼎鼎的氟利昂就是这些冷却气体之一。《蒙特利尔协约》虽然规定了限制使用这类气体,但仍然需要许多年才能使围绕在极地上空的赫赫有名的臭氧洞消失。

    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减少对流层臭氧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糟糕。对流层的臭氧在二十世纪增加了两倍,它的产生是太阳对氮化物的辐射造成的,而氮化物又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烟囱、火化以及森林大火等造成的。

    研究证明,臭氧的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转移性。印尼滥伐森林就可能与蔓延到西部非洲的臭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法国,乡村的对流层臭氧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在亚洲和美国的春季,情况亦如此。这些臭氧的来源和流动的踪迹已被美国大洋与大气层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调查清楚。

    目前仍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的是,这些“进口”臭氧最终落地之后会对农业、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后果。此事关系重大:欧洲环境研究所2007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明,臭氧污染是导致地球上2.14万人早死的罪魁祸首。在农业方面,也有相关研究指出,由于臭氧污染导致歉收,2000年全球范围内的损失高达140亿至260亿美元。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因臭氧造成的污染高峰较前些年有减弱之势。这同采取了严格的废气排放措施有相当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性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科学家预计,未来十年臭氧污染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非洲和亚洲。

    同二氧化碳不同的是,臭氧在大气层里只能生存几个星期。科学家认为,控制臭氧将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控制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对抗了气候转暖。

    全球已有多国通过了于1988年签署的、有关控制远距离跨国界大气污染的协约,旨在应对酸雨并减少氮化氧气体的产生。而臭氧问题的防治工作,还有待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通力合作。






http://sci.ce.cn/yzdq/hb/hbxw/201002/09/t20100209_20942781.shtml

一个被忽视了的敌人 科学家提醒重视"臭氧"危害
2010年02月09日    来源:科技日报   李钊




    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以及碳排放,再次紧紧抓住了世人的眼球。然而,科学家也指出,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身上时,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臭氧。

    臭氧问题的讨论被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搁置在一旁,而实际上,臭氧是温室效应很强的一种气体,而且转移性极强。据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物只需几天时间就可进行“跨洲旅行”。

    人们早已知道污染是一个全球化现象:科学家在爱斯基摩人和北极熊身上找到了几千公里以外的工业国家生产的重金属残物和污染物;而太平洋的某部分洋面全被塑料袋和其他污染物覆盖。所以,臭氧其实只是远距离输出污染物中最令人最惊心动魄的一分子。

    对造成上述污染现象的人类来说,臭氧确实令人头痛。当臭氧在大气层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失去了阻挡紫外线以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功能,但它在对流层过分集中时,其对动物和生物所起的作用就如同毒素一般,不但会使植物的叶子氧化,还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

    不过,假如臭氧在高空稀少,在地面过于集中,这时的问题就出在人类身上了,这是冷却气体和喷气在高空造成的恶果,大名鼎鼎的氟利昂就是这些冷却气体之一。《蒙特利尔协约》虽然规定了限制使用这类气体,但仍然需要许多年才能使围绕在极地上空的赫赫有名的臭氧洞消失。

    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减少对流层臭氧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糟糕。对流层的臭氧在二十世纪增加了两倍,它的产生是太阳对氮化物的辐射造成的,而氮化物又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烟囱、火化以及森林大火等造成的。

    研究证明,臭氧的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转移性。印尼滥伐森林就可能与蔓延到西部非洲的臭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法国,乡村的对流层臭氧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在亚洲和美国的春季,情况亦如此。这些臭氧的来源和流动的踪迹已被美国大洋与大气层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调查清楚。

    目前仍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的是,这些“进口”臭氧最终落地之后会对农业、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后果。此事关系重大:欧洲环境研究所2007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明,臭氧污染是导致地球上2.14万人早死的罪魁祸首。在农业方面,也有相关研究指出,由于臭氧污染导致歉收,2000年全球范围内的损失高达140亿至260亿美元。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因臭氧造成的污染高峰较前些年有减弱之势。这同采取了严格的废气排放措施有相当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性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科学家预计,未来十年臭氧污染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非洲和亚洲。

    同二氧化碳不同的是,臭氧在大气层里只能生存几个星期。科学家认为,控制臭氧将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控制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对抗了气候转暖。

    全球已有多国通过了于1988年签署的、有关控制远距离跨国界大气污染的协约,旨在应对酸雨并减少氮化氧气体的产生。而臭氧问题的防治工作,还有待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通力合作。






http://sci.ce.cn/yzdq/hb/hbxw/201002/09/t20100209_209427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