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粪便 时时闻尸臭 疫情随时大爆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4:09:16
南方报业特派记者谭伟山 张骏 徐滔 孙莹 周勇进 张艳芬 卢慧明 发自海地

海地大地震 震后第八天

当地时间18日晚9时34分,十余声急厉的枪声,划破原本就不安静的夜空。工业污染并不严重的海地,如今由于白天四处焚烧垃圾,夜空的星辰不见踪影。

海地首都太子港实行宵禁,入夜后严禁任何人走上街头。原来睡在马路边的数万名难民,大部分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尸体腐烂的恶臭,大小便散落于街头,太阳炙烤后发出刺鼻气味。混杂在一起,即使戴着好几个口罩,仍然让人窒息。

实行宵禁,入夜后首都太子港已经不允许出现任何非军方力量。当地时间18日晚9时34分,中国维和部队营地西南侧外部,响起十余声急厉枪声,“可能是警察与暴民枪战”。

治安形势严峻,持枪抢劫频发

海地国家监狱在地震中倒塌,约4500名非法武装力量全部逃逸。这几天,他们已经涌上街头,并开始“一呼百应之势”。处于震中的家乐福警局,已经被非法武装力量洗劫一空。据通报,已有5名警察丧身于非法武装力量枪下。

中国维和部队一名军人介绍,在太子港主要通道上,已经开始出现持枪堵路,维和部队的鸣枪警告,对于“这些抱定抢劫杀人决心”的亡命之徒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中国维和部队营地已做出硬性规定,所有人出行必须有相应数量维和部队人员陪同,即使乘坐有明显“U N”标识的维和部队的军车,都必须头戴钢盔,身着防弹衣。

街头随处可见头顶大包行李的当地人徘徊于街头。偶尔缓缓驶过一辆汽车,最显眼的总是大包的行李,他们正涌向难民聚集地。一位稍懂英语的当地人告诉记者,“有钱人都想逃出这个国家,他们不会再回来”。

随地大小便,防疫压力空前

即便按照最少数量的估计,埋在废墟下的难民“至少超过十万人”。连日来,太子港街头空气中充满尸体腐烂后散发的恶臭。最让人担心的,是随时可能到来的降雨,在这个国家,“一旦下雨,尸水将随着雨水流遍整座城市”。

房屋震毁后,失去定居之所的当地居民,由于极度缺乏卫生常识,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到处都是。难民营区域简陋的卫生间里,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早已污秽不堪,大量排泄物堆积,“苍蝇几乎要霸占整个卫生间”。

街头流浪着大量难民,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个稍微隐蔽的地方,就是他们方便的场所。在昨天的巡街采访中,记者看到,太子港城区已经成粪便的城市。

人群密集之处,卫生条件极难得到保证。而恰恰在这里,最有可能滋生瘟疫,当地有关医疗专家透露,“疫情随时有可能大规模爆发。”

中国救援队医疗分队,将曾用于汶川地震中的“防疫宣传单”翻译成法语后,印制了2000余份,于一天内全部发放给当地居民,宣传防疫知识。

在中国维和部队营地,任何车辆进入,一律实行彻底消毒。所有人员进营前,同样必须接受防疫消毒处理,重点部位为手足部。

难民学会两个词“food”“water”

中国救援队医疗分队成员丁韬介绍,大部分前往医疗点寻求帮助的难民,伤口都相当深,却没有及时有效地清理伤口,“甚至都没有洗,就用棉花包扎起来”。

丁韬说,不少难民伤口处甚至还嵌留着石头泥沙等污物,“哪怕是受伤时用自来水冲洗,情况都比现在好”。目前,得不到及时治疗,大部分难民伤口已经严重溃烂,有可能会留下终身功能障碍,“连治疗都没有,更别提第一时间就医”。

来医疗点寻求帮助的伤者,更大的希望是寻找食物和饮用水。海地官方语言为法语,当地居民大多数为文盲,以前没有任何英语基础,地震后,“出于生存需要”,几乎每个人都学会了“food”和“water”。

在巡街采访中,记者观察到,一旦出现与当地人肤色不同的团队,总会有难民围拢。张开嘴,头后仰,指着嘴巴,向救援队讨要饮用水成为他们每天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只要给了其中一个人,其他人都会聚上来,一群难民中如果有一人获得救援食物,其他人马上会用瓶子敲打救援队的车窗,要求得到“同等待遇”。甚至,这个得到食物的人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大量救援物资已经到达海地,但在地震发生后几天内,有效分发并未大规模开展。但近两天,街头已经能零星看到官方物资分发站点,大量难民涌向获取物资。

当地时间18日下午4时,海地总理府秘书长弗朗西斯·格拉蒂亚在接受南方报业特派记者、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记者联合采访时证实,他们已经开始分发部分物资,也“将会动用更多资源以接受更多外部援助,同时增加分发数量”。

他表示,目前分发地区已经遍及整个太子港。

特写

每日功课:讨要饮用水

一旦出现与当地人肤色不同的团队,总会有难民围拢。他们张开嘴,头后仰,指着嘴巴,向救援队讨要饮用水,成为他们每天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专访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医疗队队长侯世科:

医疗已成灾区第一大问题

记者:医疗队现在怎样开展工作?

侯世科:我们在联海团总部、总理府和总统府三处难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三个医疗救治点,为当地灾民提供帮助。在联海团总部的点,由于那里掩埋了大量尸体,工作以消毒防疫为主。另外两处主要是向灾民宣传防疫知识,发放预防药品,甚至教他们建立卫生厕所。

记者:你们每天工作量有多大?

侯世科: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为2500余名伤者提供医疗服务,其中90%以上是外伤,500多名重伤难民。

记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仍然是防疫工作?

侯世科:地震导致大规模死亡,大量尸体仍然没有处理,腐烂滋生大量病菌,而大量灾民无家可归,特别是灾民营人员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垃圾遍地,完全具有瘟疫爆发的客观条件。

此外,天气炎热,医疗物资缺乏,而80%居民都是文盲,卫生知识少得可怜,防疫形势非常严峻。可以说,医疗问题已经成为海地灾区第一大问题。

南方报业特派记者 徐滔 孙莹 周勇进 张艳芬 卢慧明 张骏 谭伟山 发自海地

编辑:何敏
http://www.oeeee.com/a/20100120/836294.html南方报业特派记者谭伟山 张骏 徐滔 孙莹 周勇进 张艳芬 卢慧明 发自海地

海地大地震 震后第八天

当地时间18日晚9时34分,十余声急厉的枪声,划破原本就不安静的夜空。工业污染并不严重的海地,如今由于白天四处焚烧垃圾,夜空的星辰不见踪影。

海地首都太子港实行宵禁,入夜后严禁任何人走上街头。原来睡在马路边的数万名难民,大部分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尸体腐烂的恶臭,大小便散落于街头,太阳炙烤后发出刺鼻气味。混杂在一起,即使戴着好几个口罩,仍然让人窒息。

实行宵禁,入夜后首都太子港已经不允许出现任何非军方力量。当地时间18日晚9时34分,中国维和部队营地西南侧外部,响起十余声急厉枪声,“可能是警察与暴民枪战”。

治安形势严峻,持枪抢劫频发

海地国家监狱在地震中倒塌,约4500名非法武装力量全部逃逸。这几天,他们已经涌上街头,并开始“一呼百应之势”。处于震中的家乐福警局,已经被非法武装力量洗劫一空。据通报,已有5名警察丧身于非法武装力量枪下。

中国维和部队一名军人介绍,在太子港主要通道上,已经开始出现持枪堵路,维和部队的鸣枪警告,对于“这些抱定抢劫杀人决心”的亡命之徒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中国维和部队营地已做出硬性规定,所有人出行必须有相应数量维和部队人员陪同,即使乘坐有明显“U N”标识的维和部队的军车,都必须头戴钢盔,身着防弹衣。

街头随处可见头顶大包行李的当地人徘徊于街头。偶尔缓缓驶过一辆汽车,最显眼的总是大包的行李,他们正涌向难民聚集地。一位稍懂英语的当地人告诉记者,“有钱人都想逃出这个国家,他们不会再回来”。

随地大小便,防疫压力空前

即便按照最少数量的估计,埋在废墟下的难民“至少超过十万人”。连日来,太子港街头空气中充满尸体腐烂后散发的恶臭。最让人担心的,是随时可能到来的降雨,在这个国家,“一旦下雨,尸水将随着雨水流遍整座城市”。

房屋震毁后,失去定居之所的当地居民,由于极度缺乏卫生常识,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到处都是。难民营区域简陋的卫生间里,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早已污秽不堪,大量排泄物堆积,“苍蝇几乎要霸占整个卫生间”。

街头流浪着大量难民,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个稍微隐蔽的地方,就是他们方便的场所。在昨天的巡街采访中,记者看到,太子港城区已经成粪便的城市。

人群密集之处,卫生条件极难得到保证。而恰恰在这里,最有可能滋生瘟疫,当地有关医疗专家透露,“疫情随时有可能大规模爆发。”

中国救援队医疗分队,将曾用于汶川地震中的“防疫宣传单”翻译成法语后,印制了2000余份,于一天内全部发放给当地居民,宣传防疫知识。

在中国维和部队营地,任何车辆进入,一律实行彻底消毒。所有人员进营前,同样必须接受防疫消毒处理,重点部位为手足部。

难民学会两个词“food”“water”

中国救援队医疗分队成员丁韬介绍,大部分前往医疗点寻求帮助的难民,伤口都相当深,却没有及时有效地清理伤口,“甚至都没有洗,就用棉花包扎起来”。

丁韬说,不少难民伤口处甚至还嵌留着石头泥沙等污物,“哪怕是受伤时用自来水冲洗,情况都比现在好”。目前,得不到及时治疗,大部分难民伤口已经严重溃烂,有可能会留下终身功能障碍,“连治疗都没有,更别提第一时间就医”。

来医疗点寻求帮助的伤者,更大的希望是寻找食物和饮用水。海地官方语言为法语,当地居民大多数为文盲,以前没有任何英语基础,地震后,“出于生存需要”,几乎每个人都学会了“food”和“water”。

在巡街采访中,记者观察到,一旦出现与当地人肤色不同的团队,总会有难民围拢。张开嘴,头后仰,指着嘴巴,向救援队讨要饮用水成为他们每天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只要给了其中一个人,其他人都会聚上来,一群难民中如果有一人获得救援食物,其他人马上会用瓶子敲打救援队的车窗,要求得到“同等待遇”。甚至,这个得到食物的人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大量救援物资已经到达海地,但在地震发生后几天内,有效分发并未大规模开展。但近两天,街头已经能零星看到官方物资分发站点,大量难民涌向获取物资。

当地时间18日下午4时,海地总理府秘书长弗朗西斯·格拉蒂亚在接受南方报业特派记者、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记者联合采访时证实,他们已经开始分发部分物资,也“将会动用更多资源以接受更多外部援助,同时增加分发数量”。

他表示,目前分发地区已经遍及整个太子港。

特写

每日功课:讨要饮用水

一旦出现与当地人肤色不同的团队,总会有难民围拢。他们张开嘴,头后仰,指着嘴巴,向救援队讨要饮用水,成为他们每天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专访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医疗队队长侯世科:

医疗已成灾区第一大问题

记者:医疗队现在怎样开展工作?

侯世科:我们在联海团总部、总理府和总统府三处难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三个医疗救治点,为当地灾民提供帮助。在联海团总部的点,由于那里掩埋了大量尸体,工作以消毒防疫为主。另外两处主要是向灾民宣传防疫知识,发放预防药品,甚至教他们建立卫生厕所。

记者:你们每天工作量有多大?

侯世科: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为2500余名伤者提供医疗服务,其中90%以上是外伤,500多名重伤难民。

记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仍然是防疫工作?

侯世科:地震导致大规模死亡,大量尸体仍然没有处理,腐烂滋生大量病菌,而大量灾民无家可归,特别是灾民营人员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垃圾遍地,完全具有瘟疫爆发的客观条件。

此外,天气炎热,医疗物资缺乏,而80%居民都是文盲,卫生知识少得可怜,防疫形势非常严峻。可以说,医疗问题已经成为海地灾区第一大问题。

南方报业特派记者 徐滔 孙莹 周勇进 张艳芬 卢慧明 张骏 谭伟山 发自海地

编辑:何敏
http://www.oeeee.com/a/20100120/836294.html
杯具。。。
中国救援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令人钦佩。只是遇难弟兄也回家了,国际人道也尽过了,赶紧回家吧,不要又赔上一两个。十分牵挂中……
想不通这个滨海国家为啥那么穷,俺们这打鱼的都过得很好!
赶紧撤吧
wwww130 发表于 2010-1-20 08:51


黑皮一个字 懒!
让南都的记者出去,不知道他们怎么报道?
楼上建议绝对不错,建议把南都的记者都派去
NND,唐山大地震时候,中国不见得比现在的海地富吧,也没乱成这个鸟样
写这个的就是南都的记者.
海地和旁边的多米尼加是两个世界,国家地理做过一期节目探讨为啥一个岛上两个截然相反的国家.
黑人政权就是个悲剧....整个国家是坐吃三空.
多明尼加的琥珀不错,不知道海地有没?
过早脱离殖民统治似乎可算原因之一.
黑鬼完全没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殖民对它们是一件好事
f22 发表于 2010-1-20 09:38


        和人种有关系吧,海地绝大多数是黑人,多米尼加黑白混血、印欧混血、白人居多。
 总人口892万,主要是黑人,约占95%,黑白混血人种和白人后裔占5%,人口密度在拉美国家中位居第一。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非洲语和法语的混合语),90%居民通用克里奥尔语。居民中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占80%,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16%,其余信奉耶稣教和伏都教。农村中盛行伏都教。
【政治】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早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1987年通过海地总统府(因2010年7.3级地震倒塌)的新宪法规定,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议会为国家立法机构。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由总理和内阁成员协助总统工作。 海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建交,是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邦交国”。原因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海地与当时的中华民国建交,蒋公败退台湾后,自诩为“中国正宗”,故与海地尚未断交。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87年3月29日通过,大大削弱了总统权力,以加强议会独立性,确保三权分立和权力分散原则。总统和以总理为首的政府分享行政权,政府向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弹劾政府。国民议会为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一审法院、治安法院和特别法院组成。现任最高法院院长为博尼法斯·亚历山大(Boniface Alexandre),2001年就职,任期10年。此外,最高法院还有2名副院长和10名法官。
[编辑本段]【经济】
  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主要矿藏有铝矾土、金、银、铜、铁等。其中铝矾土储量较大,约1200万吨。也有一些林业资源。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
  
【工业】

  
  基础十分薄弱。近几年来,尽管政府大力鼓励外国和私人投资,但国内治安混乱,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使投资者望而却步。2000年工业产值增长率为1.7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36%。其中制造业占7.5%,建筑业占13.9%。加工工业和房屋及公共工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水电工业由于投资不足和油价上涨等原因而有所下降。
  
【农业】

  
  尽管海地农村以山地为主,耕地缺乏,产量很低,但农业仍为海地主要经济部门,全国近2/3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耕作技术落后,粮食不能自给,每年耗费2亿多美元外汇进口粮食。可耕地面积55.5万公顷,其中12.5万公顷为可灌溉地,但只有半数有灌溉系统,因此,近年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扩展可灌溉地面积。此外,有少许种植园,约占可耕地面积10%,多由美国公司经营咖啡和波罗麻。由于人口压力,造成了由传统经济作物的生产,如咖啡、波罗麻、糖、可可等逐渐转向农作物的生产,如大米、玉米、高粱、小米和大豆。
  2000年,由于长期大面积干旱和病虫害,农业出现负增长,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48%。
  
【第三产业】

  
  包括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和交通电讯业。2000年增长率为1.4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4%。
  
【旅 游 业】

  旅游业收入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自1991年海地政变后,旅游人数大降,1988~1989年每年近15万人次,1992~1993年仅4万人次。近年来政府在旅游业领域进行了改革,统计,99-00财政年度游客已超过15万人。1996年有标准客房843间,1999年减至493间。
  
货币

  
  货币为古德(Gourde)。汇率为39.75古德兑1美元(2009年)。
  
贸易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其次是加拿大、欧洲共同体国家和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主要进口食品、石油、油脂、化工产品、机械、车辆等;主要出口咖啡、可可、香精油、食糖、剑麻等。1990年海地获双边援助1.173亿美元(其中美国提供0.5亿),获多边经济援助0.719亿美元(其中国际开发协会提供0.13亿)。
  
交通运输

  以公路运输为主。
  公路:总长4300公里,其中国家级沥青、水泥铺面公路600公里,碎石路1500公里。2000年每1000人拥有汽车海地观光巴士36辆。
  铁路:总长240公里。只用于运输甘蔗。
  空运:主要由外国航空公司控制客货运市场。海地航空公司成立于1969年,有飞机35架,首都有国际机场一座,承担全国94%的客运量。1999年民航客运量781684人次,70%为本国乘客。
  海运:首都太子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Miragoane是最主要的外贸港口,海地角港是全国第三大港口。
  电信: 2000年有电话10万门,其中四分之一属于公共部门。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法律规定7~13岁的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64%的学龄儿童可获得小学教育。1999年中学毕业会考参加人数达10.2海地男孩万。城市成人文盲率为57%,农村则高达85%。全国中小学校近9千所,其中私立学校占85%以上。有海地大学等7所高等学校。
  
宗教文化

  
  伏都教(Voodoo)是海地一种为传教士所诟病的古老信仰。这种信仰起源自古代非洲的传统多神崇拜,同时融入了一些天主教中魔鬼崇拜的元素。前总统老杜瓦利埃就曾利用这一崇拜,建立名叫“通顿马库特”(吃人魔王)的私人武装,对其人民施以严格的控制。但另一方面,海地也有不少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而国内亦有不少殖民时期建立的天主教堂。
http://baike.baidu.com/view/1788816.htm?fr=ala0_1_1

这是多美尼加这个国家的介绍
为什么黑人就管不好国家呢?(似乎有点种族歧视了)
据说,当年还在非洲大陆的时候,黄种人的祖先无法忍受白人祖先的暴虐,迁出了非洲大陆。后来,更暴虐的黑人把白人也杀跑了,自那以后,非洲就是黑人的天下
f22 发表于 2010-1-20 10:19

那当年他们是如何战胜殖民者的???
尼米兹 发表于 2010-1-20 11:19

黑人一下子从部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没那种经验
f22 发表于 2010-1-20 10:19


想起了上世纪流行的一种NC观点:假如日本侵华时中国不反抗,让中国并入日本版图,那么现在中国人就可以享受和日本人一样的优越生活。:L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1-20 11:36


     1790年的伊斯帕尼奥拉岛被发现时,岛上居住着约100万印第安人,主要为泰诺人,岛的西北部居住着少许西沃内人。当时岛上已经有五个印第安土著政权,他们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村庄里,捕捉鸟类、鱼类、啮齿类动物,并耕种土地。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用石斧开垦,用木铲耕种。主要的作物是木薯和甘薯。
  1492年,在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中,因为其旗舰搁浅,不能把其他两艘船上的船员带回西班牙,因此在今天的海地角(Cap-Haitien)附近建立了纳维达德城堡。1493年哥伦布返回这里时,发现堡内无一人存活。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贝拉殖民地,该岛的殖民统治就此开始。
  150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正式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印第安人的军事反抗被粉碎。至16世纪,西班牙人已经在岛上建立了15座城市。此外,西班牙官兵们都分得了岛上的土地,并且把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变成了奴隶,用于采掘黄金、种植甘蔗和养牛。由于天花的影响,阿拉瓦克人于1544年在岛上绝迹。
  土著绝迹以后,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种植园和牧场纷纷被西班牙地主抛弃,该岛西部遂成为荒芜的无人区,并逐渐变成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海盗的据点。到16世纪末,这些海盗已经严重地威胁西班牙的海上航线。一些来自英法荷等国的猎人逐渐来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狩猎野牛和野猪,做成腌肉出售给海盗,还有一些农民种植烟草和一些基本的粮食作物。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欧洲移民中,法国人占数量上的优势。1640年,法国将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北的托尔提岛据为己有。1665年,法国政府声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是法国的殖民地,称为“圣多明克”(Saint-Domingue)。1679年,根据勒斯维克条约,圣多明克被西班牙正式割让给法国。
  法国政府考虑到在该地建立殖民地,因此不仅很注意制止海盗活动,而且劝说猎人移居到殖民区,成为定居农民。到17世纪末,随着法国殖民者的不断迁入,圣多明克已经成为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圣多明克的行政中心和最大港口是法兰西角(Cap Français,即今天的海地角),1790年时人口为1.5万,拥有许多繁华的公共建筑和宽阔的街道、广场。第二大城市是太子港,1790年时人口为6000。其他城镇也大多位于沿海,起到港口和贸易中心的作用。在内地密布种植园,在种植园和港口之间修建了铺砌石块的全天候道路,以及横跨河流的石桥。
  圣多明克的主要作物最初是烟草和靛蓝,后来是棉花、甘蔗和咖啡。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都进行耕种,甘蔗种植在湿润平原上,山地种植咖啡,干燥丘陵地种植靛蓝,棉花地则分布在干燥的平原上。偏僻的、不能种植的地方,也被用来养牛和养猪。甘蔗是圣多明克最主要的经济作物,1767年,这里向欧洲出口了7200万磅粗糖和5200万磅白糖。到1780年代,圣多明克提供了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当地所需的食粮一部分依靠自种,大部分需要进口。
  在1790年黑人起义前夕,圣多明克岛上的白人有3.2万,大多数是法国移民。他们分为两个阶层,第一个阶层包括大种植园主、高级官员和大商人,及其眷属;第二个阶层包括小土地占有者、小店主、工匠、港口工人等下层白人。黑白混血人的人数大约有3.5万到5.6万之间。此外还有大约3万名自由黑人(affranchis)。黑人奴隶们可以通过被主人释放而得到自由,也有种植园主在奴隶老得不能劳动时将其释放,以免负担其衣食供养。与主人发生关系的黑人侍女及其混血子女也常常会获得自由。不过,自由黑人不能从事法官和军官的职业,被禁止使用火枪,禁止佩剑,衣服的式样和质料也有规定。
  在海地革命前夕,圣多明克的各种植园中约有50万黑人奴隶。从1783年到1791年,圣多明克的奴隶进口量占西半球奴隶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奴隶大多来自西非的达荷美、刚果和几内亚,他们将西非的伏都教带入了圣多明克。尽管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在1681年发布了“黑人法令”(Code Noir),规定种植园主要为奴隶提供足够的衣食和住宿,但是也允许他们对黑人奴隶施加各种残酷的肉刑。曾经是黑人奴隶、后来成为海地皇帝的亨利·克里斯托夫在其回忆录中记录了白人种植园主的种种酷刑:“(白人)将黑人倒挂起来,将他们钉死在木板上,将他们活埋,将他们装入麻袋扔到河里,强迫他们吃屎,用鞭子抽掉他们的皮,将他们绑起来让蚂蚁和蚊子吃他们,将他们活活扔到沸水中,将他们绑到大炮前轰碎,让狗吃他们……”在白人种植园主的虐待下,许多黑人奴隶选择逃亡。他们在中科迪勒拉山中定居下来,组成被称为“马龙”(Maroon)的社区,不时下山袭击孤立的种植园。这些逃亡奴隶被称为“马龙人”。
杜桑·卢维图尔(Toussaint L'Ouverture)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西半球的法国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要求制订有关有色人种自由民权利的立法,遭到来自马提尼克的殖民地代表莫罗·德圣梅里的反对,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国民议会竟不幸制定关于黑白混血人种地位的立法,那就一切全完了。殖民者将认为自己是被出卖了;而黑白混血人,受他们朋友(按:指法国的“黑人之友”(Amis des Noirs)等主张废奴的自由主义组织)的怂恿,将会采取最极端的手段。然后,奴隶们——他们也有同样的朋友和同样的行动手段——将会力图达到同样的目的。殖民地不久就会成为一片广袤的屠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罗的预言在圣多明克逐渐成为现实。当地殖民当局拒绝履行法国国民议会提出的自由民有权参加省议会和殖民地议会选举的法令;当地的混血人则拿起武器,要求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白人与混血人之间的争论吸引了殖民当局的全部注意力,因此没有注意到黑人即将造反的信号。
  早在1790年,圣多明克的黑人奴隶就通过夜间的伏都教秘密集会互相传播准备起义的消息。1791年8月22日,海地北方平原的20万黑人奴隶以击鼓为号,纷纷起来造反了。白人种植园主及其妻子子女在午夜遭到突然袭击。奴隶们放火焚烧甘蔗田和房屋,屠杀白种居民。当地的一万名白人居民和一小股正规部队根本无法将起义镇压下来,几个星期内,海地北方已经成为废墟。大约有两千名白人被杀,180个甘蔗种植园和900个咖啡与靛蓝种植园被毁坏,1万多名奴隶在战斗、饥饿或白人镇压中死亡[1]。两个月后,海地北方已经全部落入奴隶手中,只有法兰西角与西部山区一带有防御工事的营地还在白人手中。在海地西部没有发生奴隶叛乱,不过却发生了白人与要求分权的混血人种的战争,除了太子港(当地贫穷白人组成了自发武装,反抗白人上等阶级和混血人)外,混血人种军队在交战中占上风。在海地南部,白人种植园主将黑人奴隶武装起来,反对混血人种。
  到1791年10月,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已经演变为白人上等阶级与贫穷白人、白人保王党与革命派、混血人与白人、混血人与黑人、南部武装奴隶与北部起义奴隶之间的交迭混战[2]。唯一恢复秩序的希望在于从法国派遣军队,然而国民议会中的雅各宾派反对任何支持圣多明克殖民者与王家总督的动议。直到1792年9月雅各宾派控制国民议会后,才向圣多明克派去“革命军队”,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但是,自法国派去的革命军队面临圣多明克保王党的抵抗,只好与叛乱的努力联合起来。1793年6月,黑人攻陷法兰西角,并洗劫了这个城市。
  1793年8月,法国颁布法令,解放圣多明克的奴隶。当地幸存的白人为了躲避黑人报复,纷纷逃往美国、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在波多黎各的西海岸,来自圣多明克的法国难民建起了富于法国特色的马亚圭斯城)。
  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及随后的战争引起西属圣多明各(多米尼加)和英属牙买加当局的严重恐慌,他们惧怕本地的黑人也起而效仿。两国都向圣多明克派遣了远征军。一支英国军队在1794年3月攻占太子港,受到法国殖民者的欢迎。但是1795年牙买加爆发马龙人起义(这次起义是法国人在幕后操纵的)后英国撤回了军队。
  黑人领袖杜桑·卢维图尔(Toussaint L'Ouverture)领导了反抗英国人的战争。他原为种植园的奴隶,1791年黑人起义后在圣多明克北方流浪掳掠。西班牙与法兰西共和国爆发战争后,他加入西班牙军队,成为保王党的雇佣兵。1794年,由于英国军队的入侵,他带领部队从西班牙军队中哗变,并转而参加法兰西共和国的军队。杜桑·卢维图尔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从美国得到船只和物资供应。1798年,英国干涉军统帅梅特兰与杜桑·卢维图尔签订了和约,撤回军队。
  英国撤军后,杜桑·卢维图尔转而攻打南部和西部的混血人地盘,屠杀了1万多名混血人妇女和儿童,圣多明克全境至此已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卢维图尔成为圣多明克实际上的统治者(他在1799年被法国执政内阁任命为总督),随后命令那些被释放的奴隶结束游荡,回到土地上去劳动。1800年到1802年间,几乎被完全毁灭的圣多明克经济又逐渐复苏过来。
  1802年的Ravine-à-Couleuvres战役1801年,杜桑·卢维图尔起草了一份宪法,宣布圣多明克是“一个唯一的成为法兰西帝国一部分的殖民地,这个殖民地只服从它特有的法律”。这份文件被法国政府批准。卢维图尔还宣布自己是终身统治者。
  1795年,西班牙与法国签订巴塞尔和约,将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圣多明各割让给法国。但是法国并未采取行动来控制这块殖民地。直至拿破仑即位之后,该地仍为西班牙人占有。卢维图尔在1801年抗拒拿破仑的命令,进军并征服了圣多明各。卢维图尔的行为令拿破仑感到恼怒,同时拿破仑也打算在伊斯帕尼奥拉岛恢复奴隶制度。这些因素导致1802年拿破仑军队对圣多明克的远征。经过一系列消耗巨大的丛林战役,由拿破仑妹夫夏尔·勒克莱尔将军指挥的军队击垮了卢维图尔的军队,卢维图尔的大部分支持者向法军投降,他本人则被诱捕,送到法国,死在监狱里。
  但是,法国在圣多明克的统治只持续了两年。1803年,法国在瓜德罗普岛恢复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克的黑人闻讯后担心法国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也恢复奴隶制,于是再度揭竿而起。当年勒克莱尔将军死于黄热病,同时拿破仑在欧洲发动了新的战争,因此完全抛弃了对圣多明克事务的过问。1803年,圣多明克的残存法军向牙买加的英军投降。圣多明克的剩余白人大多随法军一同撤退,很多人前往路易斯安那定居。
  1804年1月1日,杜桑·卢维图尔的属下让-雅克·德萨林将军(Jean-Jacques Dessalines)宣布成立海地国,并于当年9月封自己为海地皇帝“雅克一世”。“海地”一词来自泰诺语,意为“多山的”。德萨林发动了灭绝全部幸存白人的战役,在法兰西角,2000名白人被海地军队屠杀;在太子港屠杀了800人,热雷姆屠杀了400人。只有拿破仑军队中的波兰人得到了赦免,因为他们当初拒绝参加镇压黑人的战斗。有400多名波兰人选择留在海地,他们的后裔至今仍操波兰语。
中华飞刀 发表于 2010-1-20 11:41

确实很牛。。。。。
黑叔叔们追求民主自由的后果啊
黑叔叔曾经这么牛逼过啊。。。。。
中华飞刀 发表于 2010-1-20 11:41
:D更大的可能是日本变成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中国民众素质还是很高的。
还是赶快撤吧 不过撤离之前应该在联合国商量一下把海地扔给美国